评廖一中(范文)

时间:2019-05-12 03:3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评廖一中(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评廖一中(范文)》。

第一篇:评廖一中(范文)

评廖一中《义和团运动史》

院系:政治学系姓名:周马刚学号:10101110223

廖一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这一本《义和团运动史》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书共分为13个章节。第一章讲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第二章节讲义和团运动的源流和组织、成员,第三章节讲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第四章节讲义和团在直隶的斗争,第五章节讲义和团运动在北京和天津的发展,第六章节讲帝国主义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第七章节讲清政府的宣战和“东南互保”的出现,第八章讲反帝怒潮遍及全国,第九章节讲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第十章节讲八国联军扩大侵略与京直人民的反抗,第十一章节讲东北军民英勇抗击沙俄侵占东北的战争,第十二章节讲《辛丑条约》签订与东三省交涉,第十三章节讲前仆后继,继续斗争。从这些章节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廖一中老师对本书有着严密的布局。但是我觉得如果能够把吧一二章节的顺序互换就更好了。因为人们认识事物,应该首先了解它的渊源,即它是从何而来的,其次才应该是它如何兴起的。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能把一二章节的内容互换过来就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了。以下便是我对本书的一些具体解读。

义和团原来叫义和拳或义和门。“义和”这两个字的含义即“义和团,义者仁也,和者礼也,仁礼和睦乡党。道德为本,务农为业,而遵依佛法,不准公报私仇,以富压贫,倚强凌弱,以是为非”。以义(仁)、和(礼)为前提,以“不准公报私仇,以富压贫,倚强凌弱,以是为非”为归宿。这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优秀作品的表现,历代的农民战争,没有不是以“兴义师”相号召的。义和团的名称体现了这种传统精神。关于义和团源流的说法,众说纷纭。但廖一中认为义和拳就是在以练习武术为主的民间结社和秘密宗教白莲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从根本上讲,它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重的产物,是各地人民反对宗教侵略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北方各族人民利用了当地封建统治势力比较薄弱和慈禧太后别有用心的支持,奋起挽救民族危机的必然结果。在这些重要的原因中,有一个原因,本人觉得很关键,那就是——洋教的侵略。因为在本书中廖一中老师举得例子中洋教很多都充当了导火索的作用。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侵略的发展,列强的宗教侵略也特别猖狂起来。19世纪末,在中国的欧美天主教、耶稣教、沙俄东正教等外籍传教士共三千两百多人,共建立教区四十个,教会六十多个,入教者八十余万人。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为列强刮分中国服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首先,各国传教士在列强争夺中国势力范围的斗争中。出计谋,造舆论,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他们一方面把搜集到的有关中国各方面的情报送回国内,另一方面尤为其政府物色侵略基地,挑选适当时机,制造借口;传教士要挟清政府,插手中国官场,干涉中国内政,在十九世纪末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各地的传教士无论有无官爵,辄与更省大吏抗衡;甲午战后,外国传教士还积极参与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洋教在中国不简单的事传教,而是打着传教的幌子干预中国的政治,为其国家侵略中国提供服务。他们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凡帝国主义抢夺海口、划分势力范围的地方,往往是教会活动最猖獗的地方。

他们为虎作伥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更大反抗,这种反抗到了1900年就汇合为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怒潮。义和团运动在斗争目标上明确的把反对教会侵略和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紧密结合起来;在斗争方式上已发展到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领导人物已由会党和秘密结社的头头来充当,并在斗争中先后提出“顺清灭洋”、“保清灭洋”等等口号。这是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至于义和团在山东兴起、直隶和北京的发展,在此就不再累述。

对义和团运动的了解,我想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口号入手,因为口号代表着他们的行动指南。鲁西北的义和团自从1898年10月在冠县蒋家庄首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以后,朱红灯又于1899年10月11日在平原杠子李庄提出了“兴清灭洋”的口号,平原、夏津、桐城、临清等地还相继出现过“扶清灭洋”、“保清灭洋”、“顺清灭洋”等等口号。这些口号提法不同,意义但都是一致的。后来义和团较普遍的采用了“扶清灭洋”这一口号。

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义和团名当时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清政府勾结、投靠帝国主义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认识不清。他们既看不出清政府已逐渐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更不懂得中国人民想要反帝必须同时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他们凭着对帝国主义的一腔仇恨,尽管不满清政府对外屈膝投降,也愤恨地方官护教抑民,却又把这一切归因于洋人洋教的猖獗和清政府本省力量的软弱,从而天真的幻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请政府抗击侵略,有的地方甚至还提出了“踢清灭洋”的口号。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表达了义和团的全部政治主张,具有极大的号召力。那些饱受苦难和不堪奴役的劳苦大众,正是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纷纷加入义和团的行列中。部分有爱国心但又对义和团有疑惧的清朝官兵、中小官吏和地方士绅,也因这一口号减少或解除了对义和团镇压,先后汇集在“灭洋”的战旗下。很显然,这一口号使义和团相应的减少了来自清朝统治阶级的压力,争取了他们当中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从而迅速壮大了队伍,造成越来越大的反帝声势。但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义和团虽然提出“扶清”,但当自己的灭洋反教斗争遭到官府镇压的时候,一般说来出于自卫和反帝的需要,都不再受“扶清”的束缚。他们或“聚众而抗官”、或“列队拒捕”,甚至“兵刃森列,俨同敌国”。这些都反映了义和团的扶清实际上是有条件的,是从属于保存自己和继续“灭洋”这个总目标的。对破坏他们灭洋的清朝官兵,义和团绝不扶植。从这一点看,“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虽然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也直接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但它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更不是一个正确的斗争目标,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革命人民的视野,对清朝统治者失去了警惕,以至后来被清政府所招抚,为慈禧太后,载漪等顽固派所利用,使义和团组件丧失了独立性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开始的一致镇压逐渐分为主剿与主抚两大派。主剿派主要以总理衙门大臣、礼部侍郎许景澄,兵部尚书徐用仪,总理衙门大臣、太常寺卿袁旭、总理衙门大臣联元和军机大臣荣禄、奕劻、王文韶等人,都属于主剿派。这部分人与有实力的封疆大臣李鸿章、刘坤

一、张之洞等人紧密结合,坚决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才能求得帝国主义的谅解。主抚

派主要是后党集团的一批王公大臣,像端郡王载漪,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刚毅,大学士徐桐,军机大臣、刑部尚书兼顺天府伊赵舒翘,礼部尚书启秀,左都御史何乃莹等。他们之所以主张招抚义和团,主要原因是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来制止列强来扶保光绪,让慈禧继续垂帘执政,使溥隽早日继位,以保证他们更加辉煌腾达。但是以载漪为首的主抚派,依靠自身在清政府中的实力地位,利用国内舆论的支持,在清政府中逐渐占了上风。不过,虽然慈禧在思想上是倾向招抚义和团的。但她又害怕正式招抚会得罪帝国主义。所以举棋不定。为了保险,她派出自己的亲信刚毅前往义和团最活跃的涿州查看形势,主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刚毅考察后将义和团欣欣向荣的景象禀告给了慈禧,再加上载漪等人的从旁鼓动,最终促使她下了招抚义和团的决心。

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决意对义和团招抚本是别有用心。但他们这样的做法,却在客观上为义和团的发展扫除了不少障碍,为进入北京和天津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此,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开始大批的进入北京和天津,同时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义和团运动也迅猛发展,整个北部中国都沸腾起来了。

但是请政府招抚义和团,也是义和团受骗上当的开始,它随着运动的胜利发展又必将给义和团本身带来日益严重的危机。

在清政府默许的情况下,义和团运动更加迅猛的发展,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他们继续威逼清政府严厉镇压义和团外,开始准备亲自出马,进行武装干涉。在廖一中老师的这本书中他过于强调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联合侵华的决定作用。在我看来,列强早就想发动战争了,只不过义和团运动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八国联军侵华初期清政府顽强抵抗,但一部分官员贪生怕死再加上主抚派的干扰使主剿派逐渐丧失了有利地位。由于清政府备战不力,列强占领了大沽炮台。此时此刻纠结的慈禧决定宣战。因为她怕联军进京逼她归政,顾不得再组织官员进一步讨论,就强行决定对外宣战,并声称:“在各使未请归政以前,尚有严惩团民之意”,今洋人“索取大沽炮台,实属情理之外,乃各使干预听政之权,殊系狂悖已极”。从这一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阴险。她完全不顾民族的安危,而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宣战后不久,清政府开始正式招抚义和团,并称其为义民。义和团被奖励为“义民”后,群情振奋,人数剧增。但好景不长。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使她的思想急剧变化,给中国军民的反帝斗争带来了严重危机。西太后在不断向列强乞和、破坏中国军民反帝斗争的同时,又极力施展阴谋,加紧控制、瓦解和镇压义和团。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招抚后的义和团便越来越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实力遭到极大破坏,直接危及反帝爱国运动的正常发展。

义和团的仁人志士在得到清政府的肯定后更加积极,尽管武器极其简陋,义和团却凭着勇猛顽强不怕死的精神有力的打击了侵略者。书中的一个片段,让我感到震惊,那就是义和团首领庞伟在俄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下奋勇当先,手持宝剑迎着敌人的炮火冲过铁道。他们一度占领了火车站。但是这些勇士们,哪知道他们只是清政府手中的一颗棋子。最终他们还是敌不过洋人的船坚炮利。天津沦陷,首都的“大门”打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接着北京沦陷,慈禧逃跑。接着,《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让人气愤的是,慈禧回京后,还对镇压义和团有功,以及卖力地与列强勾结有功的重臣,如奕劻、荣禄、袁世凯、盛宣怀等人。此后义和团运动在列强和清政府的联合打压下失败了。

虽然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读此书后后我还是有以下体会:第一,义和团反抗外来压迫的爱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从1840年开始,面对帝国主义,中国人就一直不断地探索救国之路,开明官员搞洋务运动,知识分子搞维新变法,以至后来孙中山和共产党人革命以及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我看来,义和团就是普通民众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发起的自己的救亡运动,在目的实质上一直的。不能因为没成功就否定其性质。

第二,就其手段方法,杀洋人,烧教堂,受历史、阶级局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早期的欧洲工人运动不也有砸机器的阶段吗,别说义和团,就是最优秀的各方精英不也在其后又争论、探索了几十年才找到救国的出路吗?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今天你问一个最普通的国人,对国际形势、国家前途、社会发展的看法,能得到什么高明、有见地的回答么?

第三,就其组织形式,在社会底层发展组织利用宗教、迷信、秘密团体的形式是最有效的手段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而且用大刀长矛对抗洋枪洋炮,不搞点刀枪不入的说法也不现实。

最后还是想说:廖一中老师的《义和团运动史》较客观的记录了史实。这本书是近年来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新收获,这部专著的特点是把义和团运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充分肯定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史》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这种肯定并不是浮泛的溢美,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

第二篇:工作自评-廖鸿宇

2012年工作自评

时光飞逝,转瞬间已工作了一年有余了。虽然在工作、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鼓舞下,使我的生活充实且快乐。我在大学所学专业与当下所从事的工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就要求自己要更加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学习货运的相关知识并使之运用到现实工作中,才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经过这三个月的学习及领导、同事的细心教导与帮助,当下我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必备的业务知识与服务技巧。现在把过去大半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以我个人的观点,我们运行部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保障部门,对各个营业部、代理人的货物是否能够更安全、快捷、合理的配载、出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公司信誉的维护,对客户满意程度的最好答复。

刚开始的时候,我连最基本的三字代码都不知道,在办公室看着大家忙碌而井然有序的工作,而自己连一点忙都帮不上,因此领导安排我们从处理舱单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从基本做起,两位本岗位的同事手把手的教我们。我很荣幸,在很短的时间内我掌握了sita岗位的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还是很多不懂,会出错,但是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每一次的操作中,我在慢慢的完善自己。而最让我头痛的便是接电话了,因为我们这里是保障部,不可避免的有很多电话,开始的时候,听到电话铃声心里就有点发毛,怕自己讲不好、讲不清楚,对对方所要咨询的问题无从下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领导、同事的帮助,我自信在一些问题上的处理我已经可以应对自如,而对于不了解的虚心请教同事,帮助我来解决。

今年10月份开始接触货运的销售工作,工作性质决定我时时刻刻都要和即时更新的航空运价打交道,然而稍有疏忽就会降低公司的收入。工作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各航空公司编订的《货运手册》,总结工作中的一些缺陷,争取下次能做完美。对于同事交接过来的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的请教,在完成了自己日常的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自己思考销售的一些心得,自己的理解。

目前由于工作需要,我由现场保障变动到国内销售。新的工作规划我觉得要强调交流,因为才接触销售这行工作,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自己,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的,在交流中一方面让自己更加了解公司,了解更多工作中的经验,更能加近同事们的良好关系。认真工作,按时完成日常的工作。才进入销售工作,国内的各项销售工作还很陌生,要加强岗位之间的交流学习,做到无论在任何工作上都尽职尽责,并有所收获。在工作中我最重要的一点我还很欠缺,那便是交流和经验,所以在处理一些比较紧急的问题上,还是显的有些稚嫩,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其他方面,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加倍努力学习的地方。

廖鸿宇

第三篇: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中说拳的越来越多,而且对于很多人练是为了说。鄙人虽功夫一般,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至少还积累了点浅见。这几天对孙门争论的挺激烈,其实真是浪费精神。老一辈的拳家我还是见过不少,如杨松山、杨奎山、刘志清、郝家俊、马礼堂、李天骥、沙国正、何福生、周元龙、顾留馨、万籁声等等,不一一枚举了,提起孙禄堂先生,老练家子们没有一个不服的,皆认为孙禄堂先生是绝顶的功夫。这本来就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事。就象多少年后,人们争论当年贝利、马拉多那会不会踢足球一样,吵的天翻地覆,简直是太无聊了。据我多年的见识,孙门的情况正如周元龙先生所说:真正的传人极少。因为孙氏拳多少年来都是师选徒,而不是徒找师。记名弟子很多,但不教你真东西。这与钱无关,全在缘份。真正得孙氏拳真传的,据说除了孙存周外,上海只有支燮堂。支燮堂有个弟子寿关顺,功夫确实超凡。上海还有一位老中医程大夫,是孙门传人,注意是姓程而不是陈。程传给了原浙江省武术队教练、省传统武术挖整负责人凌耀华孙氏八卦盘根和孙氏太极拳。凌得孙氏拳之一鳞半爪,功夫脱俗。此外,北京的孙剑云据说尚有其先人的形迹,至于其内容如何不得而知。天津的张烈,也许是他太聪明了,他的拳理与孙氏拳的拳理大相径庭,完全是他自己的一套。功夫到也有一些,但是未能脱俗。与张烈谈拳,他最得意的似乎是如何使用胡椒面外加钢丝锁。黄万祥真正的师傅是万良,万良解放后一直被管制。黄万祥是有功夫的,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但是按照我的体认,也只能算是俗中佼佼、庸中铮铮。谈不上超凡。安徽的余永年很难算是孙门的正宗传人,至多只能算是旁系。余永年有功夫,但保守的很。其他的如白普山,人很软,推手马马乎乎。童旭东在研究历史方面狠下些功夫,有人说他胡吹,倒也不是,我和他见过几面,他确实掌握不少资料。不过他几乎没有什么功夫,当老板的人,尽忙他的项目了。张振华以前就认识,天生不是练拳的料,根本不懂拳。以前有个小刘还行,也是很一般。开封还有几个练孙氏拳的,小魏、小马、小时,名字忘了。不过那时他们几个还是真有些功夫。如果练拳一直没仍下,现在够得上人物了。这是我了解的孙门的大致情况。我说这些话,孙门的人要骂我,一门心思要贬低孙门的人也要骂我,笑骂随他便,反正这是我的亲身经验。

下面再谈谈杨氏的情况。有人说杨氏到了杨澄甫先生时,就没真东西了。这是胡说八道。杨澄甫先生的功夫是非常厉害的。散手、推手都行。当年杨澄甫先生去广州,李济深不仅借给他一幢小洋楼,还送给他两个小姐(相当于现在的二奶)。没真功夫,哪能有这种待遇。这事不是我胡说,广州的朋友马志斌也知道的很清楚。根据我的体会杨氏太极练的好的还是在上海。比较出色的田照临一支,田的徒弟叶大密一支,褚桂亭一支,此外还有位姚师傅据说是武汇川的徒弟都有功夫,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但脱俗的高手也没有见到。相比而言,金仁霖的推手功夫确实很高。蔡松芳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与金仁霖相仲伯。褚桂亭的传人葛先生发人的功夫很好,打出去咚咚的响。傅钟文不跟外人推手,不知其底细。田照临的徒孙李歌清,触人甚轻,发力生脆,但是得进他的点,应变差一些,也算是好手了。北京练杨氏的,解放后两大支,崔毅士、汪永泉。说实话与上海练杨氏的比差了一节。两边的练法也不一样。崔毅士是个踮脚,靠在树上跟徒弟玩推手,看着都别扭。汪永泉是说拳的主儿,北京话老头儿拳,老头儿玩玩的玩艺儿,离实用远了点。仲浩群说魏树人有功夫,不知是按照什么标准。根据我的体会,基本没什么功夫,推手恐怕还不如白普山,比金仁霖、蔡松芳就差远了。北京人懒,在公园里尽是凑在一起说拳的,上海人讲究实际,在公园里练的多说的少。看来北京人要骂我了。北京练杨氏的还喜欢空谈高境界,什么空啊、意啊。这点倒与上海吴式的马岳梁一支很相似。先谈些,吴、武、陈式的情况以后再谈。

吴式太极拳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历史,吴鉴泉的功夫比杨澄甫差了一节。不过吴鉴泉不保守,时间一久,他的后人的功夫倒出来。上海的赵寿村、吴耀宗都是好手。常远亭的传人功夫也好。大名鼎鼎的马殿臣就是一位代表。仔细体味他们几家的味道也不同。赵寿村、吴耀宗还有些硬的东西隐隐的在里面,有点咯噔劲。常家传下来的东西,好象更柔软。马岳梁的东西要更硬一些,招也外在。可是他却喜欢演示气,所谓凌空劲。吴式太极拳各支的东西用来健身挺好,基本都不合技击。听说这几年出了位严子元专去打老头儿,没见过面。吴公仪与陈克夫的录影,实在没什么东西,比现在的散打还没有内容。确实谈不上输赢。这几年吴家的人猛吹这件事,这不是不打自招说自己没东西吗?这本是件丑事,还拿出来吹,不知道一些人是怎么想的。说这些话,练吴式的要恨我。练吴式的推手有好手。但跟汪永泉的玩艺儿相似,玩玩劲还行,不能真用。为什么这么说,前面有位朋友已经点明了,生理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骨头、筋、肌肉的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再高的技巧也只能是玩,派不上真场面。北京练吴式出名的有两个半,杨禹庭、王子英、吴图南。有人吹王培生,王培生八十年代初是北京推手队的教练,但是当时的队员牛胜先不服他,根本不听他的,牛胜先只服李天骥。王培生有气,跟牛胜先推手,连推七次,牛胜先赢了七次。王培生窝了口气,没办法走吧。83年牛胜先拿了全国推手冠军,从此牛胜先就成了北京推手队的教练。所以上了真场面,只会玩玩劲就不行了。杨禹庭活着的时候,没听说他推手好,我曾亲耳听他说他只会套,不会推。不知道是不是对外保守。王子英能推两下子,但不能打,也没教出什么徒弟。吴图南有吴式的基础,也有杨少侯的技术。只能算半个吴式。吴图南也没教出象样的徒弟,什么于志钧、陈惠良等,功夫太一般了。吴式推手好的是刘晚仓,老头有真功夫。刘晚仓的功夫算得上是俗中佼佼了。大成拳的姚宗勋、王选杰都怕刘晚仓。刘晚仓让给带过话,他们就是不敢来。刘晚仓尤善发人,如果遇到功夫差点的,真能把对方发出去离地一尺多高。刘三爷的手法也多,招熟的很,本力又大,推手、散手都好。现在小马,马长勋还有点三爷的味道,但功夫比三爷差了一截了。练吴式的功夫好的还有一位北戴河的李经五,不过李经五也跟陈发科练陈式。李经五的架子不好看,但是推手不错,尤其棚劲好。有人说他能用气发人,没体验过。李经五推手时喜欢把两手垂在下面,身子微微一转,就把人送出去了。吴式中的现在最有风头的是大名鼎鼎的李秉慈,可是唯独他没有什么功夫。如果吴式朝着他的路子发展,就要全毁了。

仲浩群对于我评价汪永泉的功夫耿耿于怀,认为我贬低了汪老。仲浩群真是个文人,怕是即没有参加过对抗性比较强的比赛也没有经历几次真正的搏斗。所以对于真功夫三个字的含义与我不同。关于功夫脱俗是个什么样子,我暂不想在这里做具体的描写。因为,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但是,这样的人现在还有,而且不久中央电视台就会进行介绍。这比我在这说效果要好。那时再讨论什么是脱俗的功夫吧。汪永泉的功夫属于俗手。当然是有些功夫的俗手。朱怀元、孙德善、高德元以及前面有人提到的赵洪普、石明都是有功夫的,但都没有脱俗,都是俗手。要吹,也都有些资本。孙德善在地坛当年也是非常著名的,名气不在刘晚仓之下。我曾亲眼见孙德善让几个人排成一个纵队来推他,他让谁出去,谁就一准被发出去,排队的人并非都是他的徒弟。所以并不是作秀。作为玩艺儿,这手功夫够得上高妙。但这也只能作为玩艺儿。朱怀元粘人的功夫也可以说是高超,当时一块玩的有位翁师傅,看见朱怀元了,从后面拍了下朱怀元的肩膀,结果怎么着,手拿不下来了,一步一趋地跟着朱怀元屁股后面走,惹得大家都笑。这沾劲,能让老翁的手找不着着力点,够传神的吧。但还是俗手,因为拍他的人是老翁而不是泰森。在一定强度、一定力度的对抗范围内,技巧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近乎于神。中国足球队也是这样,自己练着玩的时候,球也漂亮着那,好象不比人家差多少,可是到世界杯上,就跟不会踢一样。对抗性强到一定程度,玩艺儿就没了。作为健身,走走意、玩玩劲挺好。作为修身就欠些,作为实用就差的远了。

说起武式太极拳,其理论贡献不能不提。李亦畲的五字诀,是真正从实践中来的理论,所以能对实践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这是武式太极拳的特色。说这话,有人说我是话里有话,明褒暗贬。但是又能让我说什么呢?到现在为止,我所遇到的武式传人的拳术造诣还不如前面几派。郝少如在上海就没教出什么象样的徒弟。天津么家桢的工夫太一般了。姚继祖的工夫是可以的,看见他能发人。小孙(名字是建国吧?忘了)的功夫很好,邯郸联谊会上见过。乔松茂一门心思的给自己提大辈,搭过两回手,江湖的很。第一次使暗脚,没得手。第二次看有人围过来看,忽然莫名其妙的哈哈一笑,煞有介事地说:“不错,不错!”象演戏一样了事。薛乃印就更没什么功夫,好面子、讲虚荣,真本事一点没有,钱倒有一些,是个武林中的混子。吴文翰也是个说拳的,基本上没什么功夫,推手还不如魏树人。高连成的推手还马马乎乎,继承了些姚继祖的东西。但还是顶,手法还是比较熟的。还有王善德是靠打笔墨官司出名,能侃不能练,口气倒是挺大,劲僵的很,没有真功夫。武式前辈对太极拳贡献很大,又是儒生,应该修养不错。但是传到今天,真是没落了。当然,我接触的人很有限,可能武式的高人我没有接触到,不能以偏盖全说武式太极拳不行。一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得到的。这里也有缘分。

小贾已经介绍了寿关顺,不过我一直觉得象寿关顺这样的人最好是不要用文字来描写,很容易引起误解出偏差。据一位朋友讲中央电视台准备专门做寿关顺的节目,我本想在他做出来功夫给大家看后再讨论他,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吵。不错,寿关顺的功夫是脱俗了。几十年来我遇到的功夫脱俗的高手也只有

一、两位,寿关顺是其中之一。实事求是的说寿关顺是学过许多门派的东西的,只是他的功夫的基础是孙门的,他的内功完全是从支燮堂那得来的。支燮堂去世时他还没有来得及系统的学习孙门的用法,他的推手技术来自杨式,以后又学过拦手(上海叫操拳)、绵拳,与心意拳的人也经常交流,所以他这人融会了多种技艺,没有门派之见。有人说寿关顺完整地继承了孙禄堂先生的拳学,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据童旭东讲孙存周先生也只是继承了孙禄堂先生拳学的一部分,有个说法,不到十之二、三。支燮堂先生是得到了孙门真传,但是得到的掌握的东西不可能比孙存周先生更多。因为童旭东说支燮堂先生跟孙禄堂先生也就是三年,而且也不是天天在一起。所以介绍人物时一定要力求准确、客观。寿关顺是有神通的,小贾介绍了一些,不过在这里我不想做进一步的具体介绍,还是那句话容易引起误解。当年李天骥对外一个说法,对内又是一种说法。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怕对外界介绍内家艺业时,话说不准一点儿都会引起很大的误会,需要加上很多解释。尤其是自己没有练到的时候,是很难解释确切的。但是既然说寿关顺的功夫脱俗那与俗手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完全是质的区别。这不仅仅是实用不实用的问题,确实是层次问题。无论是人体的功能还是骨头、筋、肌肉的性状都已发生质的变化。

陈式太极拳的陈发科先生是位令人神往的人物,虽然我没见过他,但他的拳照实在是漂亮。那劲势超过了杨澄甫先生早年的水平,与杨澄甫晚年拳照的水平相仲伯,确实是好。陈发科的传人我见过一些,没有一个能打出陈发科那股劲势。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都比陈发科差远了。老一辈的田秀臣架子还不错,推手就不行。冯志强的推手靠力气,连摔带顶,散手几乎不懂。冯志强上了点岁数后也大谈养生了,结果现在他的身体还是很糟。天坛的李师傅、老刘、地坛的老邓功夫也有一些,他们都不服冯志强。但是也没觉出他们比冯志强强在什么地方。话说回来,跟冯志强学的人还是要感谢他,因为他的东西好赚钱,这是一有陈式太极拳这块招牌,二有冯志强的名人招牌,三是冯志强的推手中摔交的玩艺儿比较多,这也是陈式的特点,掌握起来用起来都快。其实真对陈式有研究的还是济南洪均生的一支。洪均生自己的功夫并不高,但他真研究,教出来的学生水平比他高。象老刘、小李、小张、小蒋以及再小一辈的小黄等都不错。虽然都是俗手,不过功夫还是有的,推手尤其好。小蒋在《武林》上不断介绍太极拳的散手,其实那只能用来玩。真正的太极拳散手练法小蒋并不懂。陈式的洪派架子用来锻炼身体比陈家沟的架子要好。陈兆丕的功夫比陈发科差着一节,我在西单体育场见到陈兆丕最后一次出来打拳时,金鸡独立腿已经抬不起来了,身体很糟。练太极拳起码要做到活着的时候有精神,死的时候要快,不拖累人。长寿不在练不练拳,遗传和环境最主要。所以我从来不拿寿命长短论造诣。陈兆奎功夫是很一般的,推手也是喜欢使拌子,结果碰到个懂点摔交的自己就栽了。他也是靠他父亲的名声吃饭。马虹、陈正雷只能表演,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手都不行。陈小旺推手还马马乎乎,步太死,但马步扎的还比较结实,推一般人还是可以的,但他不懂散手。还有一个王西安本力不小,有些力气。他推手是跤劲、跤拌加力气,同样也不懂散手。都说陈式太极拳古朴,这种古朴体现在哪儿呢?体现在步上,陈式太极拳的步不是用拳的步,而是用杆或用枪的步。拳脚相交,至少是两个拳头两只脚,可用来同时使用的武器至少是“四对四”,加上近身时的膝肘肩胯臀以及头则可同时用来使用的武器就更多。所以拳步既要稳更要活。绝不能死,步一死就要挨打。但是两枪相对,是一对一,两条腿以及膝肘等一般够不着对方,用不上,所以对步的要求重点是稳固,在灵活上的要求不如拳脚那么高。陈式太极拳的步是杆步,陈式太极拳原是作为用杆的基础功夫,所以陈式太极拳的步不是很灵活。在这样的基础上练散手是要吃亏的。或者说你练的东西与你用时的东西必然要脱节。说这话,练陈式的一定不爱听,但是如果撇开门派,从道理上技术上分析分析,也许火气会小一些。练陈式的特点是上功夫较快,但很少有人能以轻制重,哪怕是玩玩劲,他们也很难做到,在这点上他们不如杨、吴。从技术特点上说,陈式推手可以称为柔跤。

李玉琳先生本是位了不起的大武术家,功夫非常好。但是他的儿子李天骥是个有头脑的人,就是不许宣传他父亲,李天骥在国家体委几十年,从他哪儿就把他父亲的名声冷冻起来了。为什么?李天骥明白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在国家体委坐稳。现在的年轻人对解放后中国的政治环境没有感性认识,那时即使是文革前也是政治背景决定一切,在旧社会做过事的人,如果不知道收敛,想不到的灾难就会不断而来。李玉琳曾随李景林去山东国术馆,并担任国术馆的教务长。李景林是什么人?是被鲁迅点过名的大军阀,是鲁迅骂过的镇压群众的哙子手,以后又投靠了蒋介石。这样的人虽然对武术有重大贡献,但是在那种政治形势下,谁敢跟他沾边啊。所以,李天骥很聪明,把他父亲冷冻起来,他尽量不提他父亲的事。别人提起来了,他也尽量压住。这样实际上就是保护了他父亲。所以现在的人没有几个知道李玉琳的,即使知道这个名字也不知道他的功夫到底怎样。天津人称李玉琳是“铁胳膊李”,咋一听以为李玉琳是练硬功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是因为李玉琳的胳膊就象杨澄甫说的棉裹铁一样,特别重!不用说打在人身上必受内伤,就是抬,一般也没有人能抬的动。杨澄甫先生的五虎将没有一个能推过李玉琳的,北京武术圈的三老四少更抬不动李玉琳的胳膊,推手就更没门了。所以,自从有推手比赛以来牛胜先的学生的成绩相对比较突出,他这里面还是有传承上的诀窍的。牛胜先是李玉琳的徒孙。我看他们的特点主要是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步和劈拳的钻翻劲并结合进了太极拳的手法。他们发人常常能把人打的象飞起来一样。不过在比赛中他们的这种用法常常被判为犯规,所以,大牛的弟子经常是打翻的对手自己反倒丢分。所以,我常疑问推手能用来比赛吗?大牛这派推手是作为散手的基础,能与散手结合的比较自然。但是用于推手比赛则要被扣分。吴图南、汪永泉这派推手,劲玩的精巧细腻,但需要双方配合,双方都要按照不丢不顶的意思走意。挨打的时候也不许硬抗,要顺着对方的劲出去,玩的是道理。但是很难用于比赛,比赛中对方玩命一抱一顶,你不能讲对方不懂劲啊。但是面对这样的对抗强度自己又没办法,只好自己出去吧。所以也不能适应比赛。于是现在的太极拳推手比赛越来越朝着一种四不象的对抗形式上发展。推手本是技击训练的辅助手段,如今却成为一种独立的竞赛形式,这玩艺儿不变形才怪呢!

第四篇:为官当学廖俊波(快评)

为官当学廖俊波(快评)

48岁,正值壮年,孰料天妒英才。连日来,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在八闽大地广为传颂,干部群众舍不得、也放不下这位英年早逝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廖俊波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何为“忠诚、干净、担当”、怎样才是心中“四有”,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起了一面明亮的镜子。

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自觉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入党25年来,不论组织安排他在哪个岗位,廖俊波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高度负责,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他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廖俊波从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政府,他都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推动了一个个地方旧貌换新颜。

他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坚持用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老百姓,廖俊波总有一颗“柔软”的心,他爱到群众中去,爱听老百姓说话,他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记在心里,用真情和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他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廖俊波常年奔波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抢险救灾、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等工作一线,“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他舍小家、顾大家,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了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

丹心一片英魂铸,为官当学廖俊波。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廖俊波为镜,在学习榜样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跑好自己这一棒。

第五篇: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王泳评)

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泳评

这两天以来,全国各级新闻媒体纷纷刊登了廖俊波同志因公殉职的新闻。虽然只有短短的100多个字,却富有穿透力,尤其是简单得不能再简短的简历,蕴藏着媒体和群众对他的无限哀思。

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心中有杆秤;干部能用不能用,要看群众认可不认可,而我们的廖俊波同志生前备受大家爱戴。2017年6月,他荣获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褒奖。毫无疑问的是,廖俊波同志是位优秀的党员干部,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先进典型,学习他就要弘扬他的好干部精神。

坚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为党和群众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不仅要做伟大理想的传播者,更要做伟大理想的模范实践者,用自己的行动作出示范,点燃群众追求理想的热情。对群众要饱含深情,真诚为民;对群众要宽宏包容,紧密团结;对名利要淡然处之,不为所累;对权力要心存敬畏,正确行使;对挫折要勇敢面对,无所畏惧;对人生要享受奋斗创造的快乐,体验为民谋利的幸福。弘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只有敢为人先,才能够立志高远,在时代潮流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只有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才能够生成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新局面,谱写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机遇稍纵即逝,干部在审慎稳妥把握宏观大局的前提下,需要发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突破思想的束缚、制度的樊篱和体制的枷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解发展难题,找出发展新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激发攻坚克难的豪情斗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赞扬的是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干部就要有一种不信邪的韧劲,要有一种不怕苦的斗志,要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干部必须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工作,审时度势,提出战略目标,快速推进相关工作,勇敢克服困难,经受重重考验,取得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业绩。

下载评廖一中(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廖一中(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乡经济开发区一中2013年职评工作总结

    新乡经济开发区一中2013年职评工作总结为了认真贯彻《教师法》,也为了我校的教师职评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我校召开了全体教师的职评会议,并遵循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选出了我......

    兰河一中标准化建设自评工作计划

    兰河一中标准化建设自评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办学差距,促进义......

    石陵一中星级学校自评报告

    宜阳县盐镇乡石陵一中 星级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宜阳县石陵一中2014年10月王云冬 日 22宜阳县盐镇乡石陵一中 宜阳县石陵一中星级学校创建 自评报告 宜阳县盐镇乡石陵一中 王......

    大谢集镇一中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最终定稿)

    大谢集镇一中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大谢集镇一中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每学期都有计划的开展政治与业务学习,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教师思想品德教育,并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师......

    太和一中 李岩 评2016全国高考语文1卷

    安徽省太和一中 李岩评2016全国高考语文I卷 外在形式看似稳定 核心内容渐向灵活 整体释放改革信号 —— 评2016全国高考语文I卷 安徽省太和一中 李岩 一、稳 容量:约万字。......

    1-2014年延庆一中素质教育自评报告

    延庆一中2013——2014学年度素质教育自评报告 根据延庆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2014年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年度自评的通知》,我校对本年度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梳理和......

    廖镇长推介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黑田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廖志达 廖志达同志1997年12月入党,1999年参加工作,历任斫曹乡计生办工作人员,流泽镇副镇长,廉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流光岭......

    《阿廖》读后感

    很抱歉,紫竹院的读书会,等到快结束的时候才赶到,还好小贾老师还是给我们一本阿廖的书,太感谢了,阿廖是一头可爱帅气的小驴,他聪明顽皮,喜欢踢足球,喜欢幻想,还有一位好朋友雷蒙,雷蒙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