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跨越发展纪实(三)(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3:4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乐至跨越发展纪实(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乐至跨越发展纪实(三)》。

第一篇:乐至跨越发展纪实(三)

以下信息由乐至新闻提供 转载保留链接

升级:高起点规划“融入成渝联动周边”

乐至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突破点在哪里?乐至县委书记万志琼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主要在于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奋力加快发展。

据介绍,在这方面乐至经过科学规划并明确了思路,首先是以“童家两化互动示范区”为主平台,做强工业,在强力推进示范区基础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电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及现代物流业,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再造一个“产业乐至”;然后以县城“四区统筹四片互动”为主阵地,做大城市。即推进天池商贸区、西郊工业园区、盐湖新区及童家两化互动示范区“四区统筹、四片互动”,启动以“四山四湖”为主体的第二轮城市绿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人口达25万,全面建成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然后是以“融入成渝联动周边”为主方向,做活开放,对接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对接成都新机场,加快规划连接机场的快速通道;对接天府新区产业布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以大开放推动乐至大发展。

同时,正在建设中的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将彻底结束乐至无高速路的历史,与国道318、319线,省道106线交汇,和相邻的成渝高速、成南高速和成渝铁路一道,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全面奠定乐至名副其实的区位优势,快速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后,对乐至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传承跨越--发展纪实

传承跨越

——崇阳县中医院发展纪实

崇阳县中医院就座落在县城风景秀丽的隽水河畔,始建于1979年,是一所中西医并重发展的二级优秀中医院。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洪湖风湿病医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

医院现有职工208人,其中卫技人员178人。具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8人,享受咸宁市政府津贴专家一人,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一名,并拥有一批德高望重、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崇阳县中医院曾一度跌入低谷。在“非典”时期,被定为崇阳县传染病区,医院业务处于停顿状态,干部职工资得不到保障,人心涣散,面临着建院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危难时刻,徐匹夫院长走马上任。徐院长把管理理论与医院实际紧密结合,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提出了“创特色专科,树中医品牌”的经营思路。

多年的励精图治,医院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医疗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280万增长到2010年2600万元,增长了9倍,出院病人4500人次,增长10倍,创历史新高。

2009年对县中医院对老住院楼进行了改扩建。新增病位

170张。所有病房设有卫生间、配置了呼叫系统、电视机,住院病房明亮、宽敞、整洁、规范,为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手术室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满足了临床手术业务开展需要。

医院投入资金770多万元,配置了CT、彩超等高新医疗设备,购置了两辆救护车专门接送病人,更新了所有病床和病房设施。目前已开设二个内科、二个外科、一个妇产科、理疗科、西医门诊、法医鉴定等科室,以骨科、理疗科、肝病科、风湿科为特色专科。现已开展四肢骨科、脊柱、关节、普外、胸外、泌尿、神经外科、腹腔镜、微创等大中型手术,特别是骨科诊疗技术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崇阳县中医院骨科由享誉湘鄂赣地区的王氏正骨起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30多年来,骨科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使科室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骨科2006年确定为“咸宁市重点专科”,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十一五重点专科”。现分设一外科和二外科两个病区。

骨伤科采取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功能锻炼等治疗四肢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具简单方便,费用低廉,创伤小,疗程短,功能恢复快等特点。骨伤科还与省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技术协作关系,除开展了常规骨科手术外,还开展了脊柱、关节等一系

列高难度骨科手术,疗效显著,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赞许。

2010年一外科开展了首例颈椎手术、首例脊柱矫正手术,是骨外科继开展四肢骨外科、关节外科、腰椎外科手术以来的技术创新,标志骨科医疗技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普外科成功开展一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胰肠吻合术”,是咸宁市的第二例此类手术,标志着普外科医疗技术跨入了咸宁市先进行列。

肝病科以刘华华主任中医师为学科带头人,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道路。他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增免疫、保肝、护肝的立体化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癌等各种疑难肝病有良好的疗效。与省中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

理疗科已开设门诊和住院。2010年被省残联确定为“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中脑瘫康复训练、智力康复训练” 定点医疗机构。

风湿病专科多年来与洪湖市中医院进行技术合作,为中医院风湿专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重点专科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科室业务的发展。全院初步形成了院有名科、科有名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格局。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健康快乐的家园。医院一方面注重医疗服务和学术研究,同时也十分讲求医院文化建

设。崇阳县中医院以中医文化为载体,坚持继承与创新,围绕“仁、和、精、诚” 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以“传承发展、融汇中西、惠泽民生”为医院宗旨,以“诚信立院、质量建院、特色兴院、科技强院”为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使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各科之间形成了健康、和谐、有序发展,科室之间合作精神不断增强,形成了服务、质量、效益、管理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和谐病区、和谐医院建设已见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崇阳县中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医院职工满意。2006年,检验科被省卫生厅授予“二级合格检验科”;2009年,县中医院被评审确定为“二级优秀中医院”,成为咸宁市率先达标的二级优秀中医院;医院多次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系统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修德至仁,修业至专。崇阳县中医院始终坚持“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替病人着想、医疗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以“崇德、尚学、精业、创新”的中医文化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合理的收费价格、优质的医疗服务、优美的医疗环境服务于广大患者。

刘素标

第三篇:科技兴农跨越发展--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纪实

科技兴农跨越发展

——甘肃省庄浪县“强科技促发展”的实践与成效调查

庄浪县是甘肃省18个贫困县之一,现有18个乡镇,293个村民委员会,8.6万农户,农业人口41.19万人,占总人口的92.3%,耕地面积91.66万亩,人均2.2亩,人口密度287人/平方公里。

本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这里曾经是山荒岭秃,坡塌屲陡,万物萧疏,满目疮痍,广种薄收,缺衣少食,民不聊生,苦甲天下,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贫瘠土地。由于人多地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资源紧缺,掠夺性经营,农业生产面貌十分落后,山穷水尽!

这里也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如今,梯田如画,绿树成荫,柳暗花明,土壤肥沃,禾苗茁壮,是陇上粮仓。

穷则思变„„,面对生存与发展,庄浪县自矢不愈,充分发扬庄浪精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兴农,富民强县”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研发、引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庄浪县自始自终以“高效生产、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健全农业技术体系,创新、集成运用综合技术,发挥综合增产作用。整合坡改梯、土壤培肥、全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建立“梯田+全膜+集雨+保墒+良种+良法”的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围绕关键农业技术开展试验研究300多项,取得了20多项技术创新,增加了50多项技术储备,组织推广实用新技术93项,实施部、省、市、县重大农业科技项目70项,实现了大幅度增产和旱地高产稳产,推动了深刻的技术革命,粮食产量一路攀升,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宏伟目标,庄浪人民的千古遗梦化为美好现实。开展改土造田,建设高产农田

庄浪县自1964年起,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梯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改造自然,坚持改土造田。经过40多年的梯田建设,累计移动土石方3.8亿立方米,建成水平梯田96.3万亩。

梯田建设标本兼治,使农业生产面貌和人民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结束了“穷山恶水,苦甲天下”,“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历史悲剧,迈走了生态脆弱区长期困扰“三农”问题的艰难境地,奠定了“生态、粮食、经济、民生”四大领域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范畴和谐发展的基础,实现了县域粮食自给,取得了整县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为黄土高原乃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庄浪

1人民梯田建设的伟大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谱写了人与自然抗争的壮丽诗篇,铸就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梯田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举世瞩目。1998年被水利部授予首个“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的光荣称号。

1.1 大幅度提高了农田生产水平

梯田建设,坡地变平畴,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土壤养分、水分等土壤理化状况均显著优于坡地,粮食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据调查,梯田(5年)较坡地土壤有机质提高1.37%,速效氮增加25.6%,有效磷增长17.9%,速效钾增加19.3%,0-100厘米土壤水分提高7%-12%,产量增加40%以上。粮食产量由五六十年代的50公斤/亩以下,提高到2011年的250公斤/亩。特别在1997年,本县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年降雨量仅272.2mm,比正常年份减少50%,在坡耕地绝收的情况下,梯田仍保持了160公斤/亩的产量。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梯田的增产力不断增长。80-90年代,单位面积增产50公斤/亩,每年增产粮食5.20万吨;现阶段,单位面积增产量达到150公斤/亩,每年增产粮食13.74万吨。梯田建设,实现了粮食全面增产,一举摆解决了温饱问题,并由粮食输入县份转变为商品粮大县,粮食商品化程度达到50%以上。

1.2 有效控制了水、土、肥的流失

通过梯田建设,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7%,建成治沟骨干坝和淤地坝33座,各类小型拦蓄工程1700多处,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1平方公里,发展集雨节灌工程7.48万眼。多点调查表明,水平梯田可以减少坡地径流量的92-96%,拦泥效率和蓄水效率分别为92.8%和90.5%,梯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约433万吨,拦水总量2500万立方米,保住了233万吨有机质、17万吨氮素、33万吨磷素、45万吨钾素等土壤养分。土壤蓄水和工程蓄水量,相当于25座库容百万方水库的蓄水量,节约水利工程投资约3亿元,为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1.3 奠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

梯田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水不出田,土不下山”的目标,收到了“大雨难下山,暴雨不成灾”的良好效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有效地拦蓄了降雨,显著地增强了抗旱能力,遏止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为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和人工生态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广旱农技术,实现高产稳产

庄浪县年均降雨量498毫米,10毫米以下的小雨和无效降雨占总降雨量的42%,且时空分布不匀。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6倍,干燥度1.55,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旱灾发

生历史规律是,五年一特大干旱,两年一大旱,无旱年仅十年一遇。为此,把降雨的高效利用作为抗御干旱,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技术对策和工作内容,大力组织推广综合运用以地膜覆盖、抗旱良种、土肥水为核心旱农技术,推动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

2.1全膜覆盖栽培引发旱农技术革命

庄浪县狠抓以地膜覆盖集雨保墒为核心的田间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先后成功地推广普及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马铃薯全膜侧播等重大旱作节水新技术,从而使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实现了集雨、保墒、增温的有效统一,显示了突出的集雨节水效果和抗旱增产的巨大威力。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作物采用全膜覆盖技术,平水年增产幅度40%以上,干旱年份增产在50%以上,使旱地达到了水地的产量,使山地达到了川地的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由每公顷每毫米15公斤,提高到35公斤,降雨的利用率由35%提高到70%,降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5.36%,降雨的保蓄率提高20%,土壤0-2m的贮水量增加120毫米,全县耕地每年因之增加保蓄土壤水分超过7000万立方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了旱地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促进粮食产量迈向新的台阶,困扰多年的旱灾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引发了新的旱作农业科技革命,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实现了以“集雨抗旱”为核心内容的旱作农业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主动抗旱的新时期,开创了旱作农业的新局面。2005年以来的6年间,全县玉米仅全双垄沟播一项技术增产粮食12万吨以上,相当于增加30万人口1年的口粮,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从露地栽培到半膜覆盖栽培,再到今天的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全县旱作农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大旱面前从容增收。从玉米到马铃薯、蔬菜、豆类、油葵等作物和果树,步步深入,不断地完善的技术体系,把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由玉米推广到由稀植作物向密植作物延伸,覆盖主要作物。从播前覆膜到秋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徐徐渐进,秋雨和冬雪集蓄春用,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纳雨保墒。从一膜一年用到覆一用二,在栽培模式上,推广少耕免耕,增墒节本增效。从人工覆膜到机械覆膜,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到步伐,提高了农业的效益。通过一次次技术革新,农业生产的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促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抗旱能力抗御由一年一遇的小旱,提高到抗御2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农业的生产效益翻了一番。

2.2 良种引进提升旱农水平

粮食增产,良种先行。2000年以来,庄浪先后选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实现了农作物品种的五次大规模更新换代,累计示范推广1199万亩,总增产粮食36万吨,帮农民增加纯收入3.9亿元。本县先后培育出了庄浪13个小麦新品系,累计推广150万亩以上。引种方面,先后引进的中梁系列、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8万亩,总增产量2400吨,总增产值336万元;引进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富农、金凯等系列等新品

种已占到全县玉米面积的98%以上。

2.3土肥水技术奠定旱农基础

庄浪县先后推广了“新修梯田快速培肥技术”、“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农肥集造”等一系列的土壤培肥技术,使土壤养分得到迅速提高,目前土壤养分和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提高2.81克/公斤,全氮增加0.04克/公斤,速效磷提高21.89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27毫克/公斤。至2011年,依托“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总面积477.35万亩,增产粮食12.183万吨,油料0.1824万吨,瓜果5.678万吨,总节本增收53344.59万元,并建立了“县域耕地信息管理系统”,对土壤养分、配方施肥实现电子化管理。依托“旱作节水项目”,安装了自动气象仪,对降雨量、气温、土壤水分等要素实时监测。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富民强县

按照“立足梯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培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运用“梯田+科技+节水+产业”的综合开发模式,近年确定果品为全县的主导产业,马铃薯、畜牧、蔬菜为三大助农增收区域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病虫害较少,且无工矿业污染源的自然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3.1做大苹果产业

庄浪苹果色泽鲜艳,品质上乘,风味独特。农业部把庄浪县认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十二五”把苹果产业打造成庄浪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以5万亩的年增速扩张规模,在现在27.2万亩的基础上达到50万亩,基本全覆盖全县最佳适生区。果园建设上,高起点规划,标准化生产。全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标准果园”等国家级果品基地12万亩。大力推广无毒苗木、配方施肥、物理杀虫等绿色、环保、安全生产技术。果品储藏上,扶持果品经销大户建成10个苹果保鲜库,总贮藏能力5.5万吨,全县50%以上的鲜果可以就地贮藏,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11年,全县苹果产量10.5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5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3.2 做强马铃薯产业

庄浪县建立了从种薯选育、组织培养、繁殖供种、商品薯生产和加工一条龙的的马铃薯产业。县农技中心成先后功选育出7个马铃薯新品种,尤其是“庄薯3号”新品种,在全省区域试验和全国区域试验中产量位居第一,于2005年、2011年分别通过甘肃省和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2011年经甘肃省科技厅鉴定验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甘肃省财政厅、农牧厅把庄薯3号作为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重点补贴品种,甘肃省农技总站将庄薯3号作为高产创建示范田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

庄薯3号在甘肃省39个马铃薯生产重点县及外省区累计推广647.52万亩,平均增产26.7%以上,总增产量296.27万吨,总增加产值19.49亿元。在《甘肃省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年生产“脱毒瓶苗500万株、原原种1000万粒、原种扩繁网棚基地750亩、一级种薯基地3000亩、二级种薯基地3万亩”的脱毒种薯生产规模,不但实现了全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而且还供种于周边地区,促进本县形成了陇东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和甘肃省四大供种基地之一的核心地位。2011年全县马铃薯面积达到26.77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纯收入达35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3.5%,并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认定“绿色马铃薯”13万吨,“绿色粉条”450吨。同时,大力发展商品薯营销和淀粉、粉条加工。全县建成了3个马铃薯销售市场,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贩运大户30户。建成以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银海淀粉有限公司等6家大中型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年生产原原种512万粒,加工马铃薯10万吨左右,生产精淀粉6000吨、粉条和粉皮6500吨,实现销售收入2102万元。

3.3壮大畜牧产业

庄浪县按照“加快发展肉牛、做大做强猪鸡、配套现代科技、完善产业体系”的要求,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小区13处,建成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和育肥小区1处,带动全县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5处,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跻身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全县发展各类养殖大户9050户,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60万头和22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5万头、30万头和140万只;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1.1万吨和0.17万吨。以建设绿色畜牧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大力推广“同源引种、四良配套、整进整出、分段饲养”的现代饲养模式,并配套的现代综合养殖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推进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生态安全。

4结束语

庄浪县崇尚科学,运用科技,实现了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平田整地,使荒坡陡屲化为平畴沃野;建设旱农,使旱薄之地变成殷实粮仓;发展产业,富民强县。科技兴农,扭转乾坤,科技创造奇迹,科技改变命运。科技之花常开,命运之神永驻!

第四篇:信用联社党委争先创优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本文作者:任 卉(山西绛县信用联社)好范文原创投稿

党旗熠熠耀信合

---山西省绛县信用联社党委争先创优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乔志发 任 卉

说来谁也不会相信,短短几个月时间,山西省绛县农村信用联社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是各项业务经营摆脱了长期以来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当年存款净增

2.3亿元,余额达到13亿元;累计投放贷款2.5亿元,净投放1.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利息收入1212万元,较上年同期多收400万元;开办票据贴现业务1.2亿元,实现利息收入200万元;二是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上下每时每刻都在发扬着逢一必夺、逢冠必争、克难攻坚、敢打硬仗的绛县信合精神;三是综合排队由原来的全市倒数第1名成为全市第5名、由全省的倒数第1名成为全省第75名,向前进位35位,终于丢掉了在全省信用社坐着的“红圈椅”,甩掉了在全省信用社排队末位的“落后帽”,绛县信合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许多人不禁要问:是什么凝聚了力可催坚的力量,是什么激发了无往不前的动力呢?绛县联社党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一个党委一座堡垒,一个支部一个阵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强化党建 凝心聚力

去年12月,省联社党委组建了以张小龙同志为绛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的新的领导班子,面对绛县联社党建工作没有人抓、业务经营持续恶化、内部管理一盘散沙、员工情绪消极悲观、社会形象全然坍塌的内外交困局面,新的班子成员一连几天彻夜难眠,他们一方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绛县联社业务经营中的主要困难和矛盾;一方面寻求在逆境中奋起、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之路。经过痛定思痛、深思熟虑,一班人终于形成了共识:只有统一员工思想、鼓舞干事创业士气,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只有建立一套政通人和、争先创优、集约经营的管理机制,绛县联社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困境、创造奇迹、走向辉煌。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一个党委、一个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在于有一支先进的党员队伍,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个优秀的领军人物。

----狠抓领导班子建设。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小龙常常这样说:工作要成效,主要靠干部,关键在党委,党建工作必须走在前面。抓班子建设,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该联社党委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增强党员争先创优意识,联社成立了以张小龙为组长的争先创优转型跨越发展领导组,把争先创优党建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载体,“四驾马车”(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同时驱动,不断夯实党组织基础,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联社党委坚持从创建“六好支部”、“五好党员”标准出发,通过坚持党委委员、支部委员每月至少一次的集中学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反腐倡廉等主题教育等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绩效意识、创新意识与勤廉意识,有效地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决策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党委、支部议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保证了班子清正廉洁、团结高效,增强了联社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狠抓党员作风建设。联社党委和各党支部经常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先后在全县信用社开展了争创“五好党员”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严格标准要求的自觉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努力保持先进的积极性,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能争着上,激发党员在工作中当先锋、挑重担、打头阵,使党员真正做到“身份亮出来、能力显出来、作用看出来、形象树起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党旗在信合员工心中越来越辉煌,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面旗、一盏灯,引领他人,“照亮”别人。

----狠抓员工队伍建设。绛县联社党委一班人始终把提升队伍素质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较低”等实际和如何使员工队伍应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顺应新发展的需要,围绕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以人为本,开展了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全员综合素质,来打造精良的员工队伍。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法纪法规教育、案件防控教育、文化学历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度,对思想素质差、业务水平低、不胜任工作的职工,实行淘汰分流,促使干部职工不断自我加压,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全县信用社开展领导带干部、先进带后进、党员带职工、职工互相帮教活动

第五篇: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是21世纪初的新建企业,具有科研人员多、技术先进、员工队伍年轻、建设起点高、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理化检验试验设备齐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专业生产耐磨铸球等优势;生产的耐磨铸球产品系列齐全,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磨耗低、失圆率低、破碎率低等优点。短短6年时间,公司在董事长、总经理康彦晨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和发挥自身优势,年年上项目扩规模,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滚动发展,靠规模化经营创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高鉻铸球生产基地。

一、扩规模上项目,滚动发展,创规模效益。

该公司总经理康彦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创业的历程,集聚了资金,积累了经验,并对耐磨铸球行业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2003年,他果断决策组建了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此后年年上项目扩规模,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滚动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之路。

2003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两座生产车间,招聘员工40人,占地10余亩,主要产品有耐磨钢球、衬板、锤头,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2004年,投资100多万元扩建两个生产车间,拥有员工80人。

2005年,扩大占地50亩,投资600万元建设四个生产车间,员工达到了120人,年产耐磨材料10000吨,实现销售4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创业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企业的二次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6年,投资500万元,扩大占地10余亩购置了一条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和回火生产线,同时专业生产耐磨铸球,完成了传统劳动向机械化作业、产品多元化生产向专业生产耐磨铸球的两个转变。

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先后投资800万元,又购置了两条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实现了耐磨钢球的现代化大生产,年产能力达到了25000吨,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员工队伍达到了600余人。

该公司项目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被被当地政府誉为“小巨人企业”。该企业生产的高鉻铸球系列产品被授予“中国耐磨材料十佳名优品牌”、“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为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该公司谋划了“高铬耐磨球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新增占地100000多平方米,扩建12条高铬耐磨球生产线,主要包括:生产车间、热处理车间、磨球车间、仓

库、销售中心。以及其它辅助设施,扩建工程年产Φ17—Φ140mm各类直径规格的系列高铬耐磨球,新增产能2万吨,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达到50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3.2亿元人民币,年利税达到6000多万元,跃居全国耐磨钢球行业领先地位。

二、引进高科技人才,采用先进技术,靠科技求发展。该公司自建厂至今十分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聘请专家、教授6人。专家教授的加入,除了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以外,还为企业培训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由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解决了普通铸球向中鉻铸球和高鉻铸球转变过程中的技术、工艺难题,从而使该公司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先后开发高铬淬火球、矿山球、润磨机专用球、多元合金球、高鉻淬火球锻、多元合金锻、破碎机锤头等耐磨材料系列产品,制造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这些专家教授还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近年来,先后为吉林涞源一家矿山企业解决了矿粉产量问题,为河北燕王公司解决了磨机不平衡的问题,为北京第二水泥厂解决了中开磨机温高的问题,受到了好评,同时也为赢得更多的客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引进先进设备,强化检测手段,以品质取信顾客。该公司为了确保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近来先后投资1000万元。拥有中频电炉8台(套),热处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拥有推杆式电阻炉、工业电阻炉生产线5台(套);检验实验设备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TY–CS.3000型碳磁分析仪、IYBSY2型元素分析

仪、洛氏硬度仪及冲击实验机,对产品进行万能材料、动载磨料磨损、金相及冲击实验,保证了产品质量,近期投资60万元购买了美国热电光谱分析仪,以便炉前快速分析检验和化学成分的及时调整。由于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和检验试验设备,加之采用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各道工序均在受控的条件下运行,生产能力大大提到,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金磊”品牌耐磨铸球在国内市场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靠品牌取信于顾客。目前该公司达到了年产20000吨耐磨铸球的生产能力,产品的质量控制高于国家标准,不断满足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辽源市金刚水泥集团、首都钢铁集团等大集团公司的需求,品牌效益明显提高。

下载乐至跨越发展纪实(三)(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乐至跨越发展纪实(三)(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大跨越 助推新发展——金平县交通运输业发展纪实

    交通大跨越 助推新发展——金平县交通运输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4/2/24 10:43:14 发布者:云南省红河州农业局市场与经济信息科 提及金平县的交通,熟知金平的人有着深刻的印象,原......

    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跨越发展纪实报道(全文5篇)

    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跨越发展纪实报道 本报记者 闫良生 导 语 一根细细的导丝几乎可以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组织和器官;一个不到3毫米的穿刺针孔竟是一台大手术在体表留下的......

    执着与跨越——平邑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纪实

    执着与跨越——平邑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纪实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

    发展 跨越 腾飞[范文模版]

    发展跨越腾飞 ——德江一中“创省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一 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在武陵山、大娄山深处,德江县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犀山下,玉溪河畔。德江位于贵州高原......

    勤政廉政,跨越发展

    廉洁是幸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有机会站在这里进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洁是幸福》。 首先,请允许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名贤......

    发挥优势跨越发展

    发挥优势跨越发展 访贵港市科技局局长高祖玉------------------张君魏佳 贵港市位于南宁、柳州、梧州、北海的几何中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贵港......

    解放思想 跨越发展

    解放思想 为昌吉州邮政事业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 连日来,州局党组在全局开展“深入解放思想、加快跨越发展”的学习和有关文章,深受鼓舞,促动很大,感想颇多。感到州局党组在这加速......

    跨越发展正当时

    跨越发展正当时(修改稿)——一机厂实现科学发展纪实岳双才张炜恒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机厂以创新思维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诠释着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内涵。2006年厂域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