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乡镇财政的困难与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乡镇财政的困难与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闫永博
【摘要】 乡镇政府在我国五级政府架构中处于基层地位,财政实力较弱,规模较小。而且,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乡镇财政财源缺乏,收入有限,这一点在农业税废止之后表现尤其明显。但另一方面,乡镇财政开支巨大,要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主要部分,支付庞大的编制外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还要分担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目前我国乡镇财政面临严重的困难,赤字浩大,负债沉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尽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我国自1994年以来开始推行分税制,但在基层,分税制仍不完善和规范。乡镇财政所承担的事权与其所掌控的财权之间不一致,事权过大,而财权过小。上级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过度集中,而且各部门在制定财政开支决策时的标准并不统一,因此乡镇财政不但机制僵化,还要满足多头上级部门的财政支出标准和要求。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分税制,使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一致;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乡镇财源,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关键词】 乡镇财政体制;分税制;转移支付;政策建议
[Abstract] In the five-storeyed government system of our country,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is in a position of grass roots.Its financial strength is weaker and smaller.Further more, most rural districts are in low level of economy, and are short of sources of financial revenue.It has been noticeable especially after agricultural tax abolished.On the other hand, the finance of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has a larger expenditure.For example, It must take on the better par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outlay;it must pay the wage of the workers without authorized;and it must share in the funds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al construction.Therefore,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is faced with severe difficulties in finance, such as great deficit and debt.The radical cause about such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s th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incongruous with reason.While our country has actualized system of tax divi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from 1994, the system is still imperfect at the grass roots.The duties and
1the financial resources of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are out of line.The duties are too many and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too poor.Superior authorities’ supervising upo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is too centralized, and various departments’ criterions is not harmonious when they make expenditure decisions.Consequently, village and town finance not only is rigid, but also must fulfill various superior departments’ criterions and requirements.In order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village and town finance radically, we should deepen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perfect system of tax divi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nform the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s duties to its financial resources.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develop rural economy, increase the sources of village and town financial revenue,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workers who are supplied by finance, improve availability factor of funds,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Keywords] financial system;system of tax divi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transfer payment;policy proposal
乡镇财政体制在我国的财政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何顺利解决以及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困难,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因此,直面乡镇财政困难、积极研究解决方法策略,是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㈠ 财政实力弱小,且财源缺乏
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乡镇财政都存在实力弱、财源缺的问题。这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地区表现尤其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经济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乡镇财政收入匮乏。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较低,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滞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改变。农业生产水平低,在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机器联合作业往往无法大规模展开,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区,人均耕地非常少,比如山东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这就造成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大多数乡镇仍不活跃,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上述种种因素,造成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收入匮乏,缺少财源。
⒉政策性减收增大乡镇财政困难。近年来,一些省份陆续取消农业税,全国人大更是通过决议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废止农业税。除此之外,国家还出台了其他有关“三农”的税费减免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农村负
担,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乡镇财政增加了压力。
㈡ 财政支出巨大,且增长迅速
乡镇财政不仅实力弱、财源缺,而且支出巨大,支出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乡镇财政主要支出在以下方面:
⒈教育投资,主要是义务教育的投资。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而且主要是由乡镇政府负担。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之中,来自中央财政的仅占约2%,来自省地(市)财政的仅占约11%,县级财政负担约9%,其余的约78%由乡镇财政负担。
⒉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乡镇政权机构虽小,但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等机关俱全,除了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还有相当多的编制外工作人员。这些编制外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主要由乡镇财政负担。除此之外,乡镇还要负责复员、转业军人的政策性安置工作,这同样需要财政支持。截至2003年,我国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员数量已经达到870.9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财政供养约200人,乡镇财政收入的约70%用于支付人员经费(数据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⒊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保护和保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五级政府体系的基础,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乡镇财政实力有限,大多数乡镇没有能力完全履行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能。
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国家对交通、通讯、能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广东乳源为例,各镇为实施“村村通”工程修建乡村公路,平均每公里需投资15万元左右,省财政每公里补贴十万元,其余资金则需要县乡财政分担,其中主要由乡镇财政负担。这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㈢ 乡镇财政赤字惊人,债务负担沉重
保守估计,现在全国乡镇财政负债应为2200亿元以上,平均每个乡镇约400万元以上。全国70%以上的乡镇存在财政赤字。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全省平均乡镇负债占当年乡镇财政收入的82.2%,其中以枣庄市为最,高达180.9%(数据来源:牛竹梅,《乡村债务现状、负面影响及消减对策》,《山东经济》2002年第1期)。乡镇财政赤字由来已久,非常复杂和普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层政权机构和党组织的正常运转等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
乡镇财政之所以出现上述困难和问题,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源缺乏、开支巨大等因素之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的财政体制。
㈠ 事权与财权的背离
对于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不匹配、不对称,是现行财政体制的主要弊端。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原则上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分级预算制度,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范围,着眼于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由于省级以下的分税制改革始终没有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各级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出现了背离现象,因此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当前的现状是,各级政府的财权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则层层下移,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滞后,乡镇政府所承担的事权(责任)与其可支配财力之间极不对称。
㈡ 财政体制的形式尚不规范和科学
分税制要求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资金依照税种划分方法进行配置安排。我国实际上有五级政府(《宪法》规定是四级政府结构),开立28个税种,如何把这28个税种在五级政府之间进行合理划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分税制改革过程中,各地对于财政体制的形式都作了探索,目前全国各地的做法尚不规范和统一,与分税制的要求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归纳起来,全国各地乡镇财政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⒈紧缩乡镇收支,大部分财政收入收归县市统一支配,按既定的人数和经费标准向乡镇划拨资金,乡镇出现财政盈余或赤字时,由其自行消化或弥补。
⒉大部分收入上交县市,支出也由县市负责,乡镇财政基本依赖县市财政,当乡镇需要开支或出现财政紧张时,向县市申请拨款,且没有明确的款额标准,这实质上是一种“大锅饭”体制。
⒊统收统支,核定乡镇的收支,收入上交县市,支出由县市下拨,收支两条线。
⒋确定财政拨款的基数,乡镇收入按照一定的基数上交,县市亦按照一定的基数向乡镇作税收返还,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分税制”。
在上述种种模式下,乡镇财政体制滞后,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和履行。由于乡镇的财权范围过于狭窄,大多数收入都需要上交,因此乡镇国库形同虚设,名不副实。另一方面,由于上级政府对乡镇财政的管理过紧或过松,使乡镇财政体制的活力受到压制,乡镇政府缺乏开源节流、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㈢ 财政支出决策权过渡集中且标准紊乱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政权具有最高权威,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体现在财政制度方面,中央对财政支出的决策集中控制,并在分税制的要求下向地方财政逐步适度放权,给地方财政一定因地制宜的空间和余地。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央作出的财政支出决策往往并非由财政部统一决定,而是由各部委自行决定,这就造成中央各部委在进行财政决策时存在随意性和互相攀比的现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政
府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一方面财力有限,另一方面又必须满足多头上级部门的财政支出标准和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㈠ 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源在于现行的财政体制
按《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四级政府架构,即中央、省级、县级和乡镇级,但在现实中省级与县级之间还有个地市级,因此实际上是五级政府结构,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以目前的税种分配而言,尚无法做到使每一级政府都有稳定的税源和税基,尤其是乡镇政府缺少大宗稳定的收入来源。
从长远来看,国家应减少财政层级,精简政府架构,实行中央、省、县三级政府架构,实现财政“扁平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人数,减少财政开支,而且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有利于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财政“扁平化”是大势所趋,但从短期来看,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实现财政“扁平化”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不可操之过急。减少政府财政层级是一个远期规划,为了实现这一规划,我们应该按照分税制的思路逐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到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与协调,完善分级财政制度。
㈡ 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乡镇财源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首要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了,财源增多了,乡镇财政收入自然就可以增加。
首先,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立足本地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主导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其次,应该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变,树立新型农业理念,调整农业产业与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适销对路、优质环保的农产品,树立地方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再次,实现城乡互动、工农相辅的格局,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走“城镇+农村、公司+农户”的道路;最后,积极主动地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农村经济外向型发展,加强本地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与交往,引进资本,引进人才,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㈢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分税制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克服制度弊端,完善分税制。
首先,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一级政府一级财权,一级财权一级事权,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其所承担的责任与其所掌控的资源有背离之势,应给乡镇政府减负。应该增加中央与省市拨款在农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事业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划分各级财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分担比例。
其次,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一方面,要依法征税,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另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理财,实现财政支出的最优化配置。
再次,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现在部分地区实行的税收返还、定额补助以及专项拨款等制度是一种很好的转移支付办法,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减少转移支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真正体现政府转移支付的扶贫帮困与政策引导作用。
最后,应该加强财政监督,实现依法理财,减少财政风险。应该清理各地乡镇政府的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取缔非法收费项目,并且统一规范管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应该加强对财政预算和开支的监督与管理,增大预算开支的透明度;应该建立财政开支的跟踪监督与效益评估机制,杜绝低效投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㈣ 减员增效,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配置,减少财政开支
首先,应该规范乡镇政府的人事编制管理,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增强机关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其次,应该精简机构,撤并冗余部门和机构,分流机关工作人员和干部职工,尽量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再次,对于一些经营性的部门和单位应该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使之与财政相脱离;最后,各级政府应该采取严厉措施,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数量的管理与限制,防止乡镇机构规模反弹、膨胀。
要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赤字问题,必须审慎对待,做到明确责任、全面清理。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分税制的原则和标准,兼顾各方利益,遵循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效率优先,注重公平,保持乡镇财政体制的稳定和健康运转。
2006年4月
参考文献:
⑴ 王玉华、赵宇、曲顺兰,《中国税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⑵ 浙江省财政学会,《财政改革热点问题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⑶ 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⑷ 牛竹梅,乡村债务现状、负面影响及消减对策,《山东经济》2002年第1期。
第二篇:浅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最基层的一级,是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乡镇财政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财政经济的有效运行,还会影响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基层政权的稳定。本文主要对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镇 财政 对策
在税制改革中,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税收的的控制,乡镇政府作为地方政府只能获一些小额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的负担。乡镇承担的事权项目增加,导致乡镇承担的事权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经济、财力支持,仅靠弱势的乡镇经济,乡镇根本承担不起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显得财权范围过小,而事权范围又过大乡镇事权相对较多,支出责任较重,导致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财政支出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财政资金短缺、浪费,使乡镇财政出入出现了缺口。如何解决乡镇财政的收入困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对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1.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乡镇经济发展较城市缓慢,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也较低。经济的发展无法快速的带动财政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增长较慢。质量不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会使财政不稳定。乡镇中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低,支柱产业比较单一,产业很容易受政策的影响。自然环境、资金、人才、地理及区域经济中心距离的限制,也会使经济发展不均衡。如果乡镇远离中心城区,就很难吸引外来资金,也很难受区域中心辐射带的影响,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很难达到均衡的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对财政有一定的影响力,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可以综合的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致使财政困难的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2.受体制因素的影响
国家税费体制改革实施后,强化了中央控制能力,这种体制的实施使得乡镇
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国家把主要税种中的增值税都划入中央,而把一些数额较小、零散或是不稳定、征收成本较高的税种收入留给乡镇政府,这就使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紧张的局面;由于中央政府强化了税费体制控制能力,使得各级政府也纷纷效仿,为了加强自身的收入来源,采取不同的手段对地方财政进行分割,使得乡镇政府成为政府中最薄弱的一方。一些乡镇政府甚至出现依赖于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来供给的现象;分税制改革实施后,税收的系统出现了与地方财政管理不相适应的现象。乡镇财税体制的不配套,对乡镇预算执行造成了很大影响收入任务能否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税、地税部门的配合,而乡镇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协调国税、地税,使得乡镇的财政收入处于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收入的稳定增长。
3.乡镇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从乡镇财政规模和水平来看,多数乡镇是可以保证工资发放或维持政权正常运行。之所以乡镇政府仍然存在着财政困难问题,是由于乡镇政府对财政管理的缺陷、机构膨胀和盲目追求政绩是分不开的。乡镇机构人员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人事管理的不规范,只管人而不了解财政管理,财政管理只对钱的问题进行管制而不了解人事,财政部门和认识部门之间的不了解,使得乡镇财政在人员增减问题上失控;乡镇预算编制并不是很合理,管理上也不是很科学。一些乡镇的年初的预算多数过于形式,有时还会进行财政赤字预算,公费预算也不是很科学,随意性较大。法制观念的缺乏,使乡镇财政不能按照法律的规范进行,一些乡镇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后,先征后返,有时乡镇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挪用公款,甚至用人为的方法来使预算平衡。财政监督力度的不够,致使乡镇政府没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制,资金短缺、浪费现象严重。
二、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1.扩大财政收入范围
乡镇政府应该转变财政收入观念,不仅要重视财政管理,还要注重财政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甚至把财政收入来源置于经济工作的首位;要以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合理的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比较优劣等多渠道的寻找财政来源。此外,还要对现有的财政来源进行改进,并大力开发潜在的财政来源,使财政来源得到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统筹城乡发
展,不仅要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要重视乡镇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形成统一的发展,使乡镇财政得到有效保证。
2.发展特色经济
要调整产业结构,结合乡镇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乡镇政府要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企结合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培养优势企业,使其成为龙头,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范围;乡镇企业作为财政来源的增长点,其前景比较广阔。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工业是解决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要对发展地区特色的工业、投资少、利润可观的新型产业进行扶持,保证税收来源;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动员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政策上的支持。此外,还要对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对于地区急需发展的第三产业进行重点支持。
3.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
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已经成为乡镇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乡镇财政工作职能由“征管型”向“服务型”、由“单纯业务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首先要对省以下的财政分配机制进行改革,要合理的确定税收分税制并明确各级财政权力。要对片面的强调中央财政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乡镇财政陷入危机。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责任制度,确定什么事应该由谁来管。完善移交付制度,是乡镇政府直接获得财力得到有效的限制,并根据现实状况制定一种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 以有条件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新型移交付制度,来控制一些政府的不规范的行为。
随着税费体制改革的实行,乡镇政府的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乡镇财政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国家财政的根基,乡镇财政困难问题已经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乡镇政府要想解决财政困难,仅仅依靠政府进行补助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要想使乡镇财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需要乡镇政府改变传统的观念,发展特色经济,并把经济发展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
第三篇: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率比较低
据统计,2011年全部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已经占到35.1%,而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民工高达65.4%。但是农民工基本保障覆盖率相对于城镇户籍就业人员覆盖率的比率分别为:社会养老保险为23.2%,工伤保险为47.9%,基本医疗保险为31.6%,失业保险为20.1%,生育保险为14.5%。农民工作为劳动力供给的主体,不能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且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水平差异大。根据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参保情况相对较好,而建筑行业、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各项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行业。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退保率高
我国养老保险等主要社会保险制度被分割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多为县市级统筹内运行,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镇一级的社保机构尚未健全,许多农民工跨省市流动时不能顺利转移保险基金,致使退保现象严重。按相关规定,民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保留保险关系,重新就业时再接续;也可将其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重新就业重新参保。但一些地方的社保局却更愿意让农民工退保,有的甚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退保”,因为农民工退保,所缴保险费的个人缴纳部分由农民工一次性领回,单位缴纳的统筹部分则充入地方社保基金。
二、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保险参与主体的费用负担重
农民工参与社保,不仅农民工自身的费用负担较大,用人单位和输入地政府也承担相应的费用负担。据调查统计,承担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企业缴费约占工资总额的31%,其中,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分别占20%、8%、0.5%.0.7%、0.5-2%;个人缴费达到10%,其中,养老占8%、医疗占2%。这样农民和企业的费用负担都比较重,因而都有逃避缴费意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城乡居民保障制度成本相对较高,除了要面临庞大的建校费用和低保费用外,还需补贴外地农民工随迁家属就地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用,因此地方政府感到经济压力较大。
(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城乡分隔大
一直以来,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长期在一个地区缴费的可能性很低。同时,由于我国财政支出在地区、城乡之间分配存在不平衡,导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出现城乡、区域、阶层和职业之间的分隔,统筹层级低,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和不同种类之间的转移。而且政府将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导致存在着多年、多地区、多层次保险关系的转接,以及保障模式转变难度很大的问题。
(三)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之间不衔接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城乡“二元化”和“碎片化”特征,不同区域、城乡之间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异,制度衔接难度较大,阻碍了人口在区域、城乡间流动,进而影响了资源在地区间?A优化配置。同时,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工人和农村居民存在双系统,两者之间的对接是非常繁琐的,养老保险关系在企业间转移接续程序十分复杂,给养老关系转接带来的不便,这也阻止了农民工养老关系的转移行为,转而选择“退保清算”,而且退保程序反而简单,信息清晰,资金到手放心。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促进农民工参保的多元化机制
农民工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保险费率偏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个人、单位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扩大本地农民工群体参与社保的范围。国家应将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险补贴制度扩展到全体从业人员,鼓励包括农民工在内的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一起参加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从而降低保险费率。统筹管理保险费,做到费率相同、计发办法相同,但在缴费基数和待遇上,可以对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实施差别化管理。其中,正规就业者的缴费基数为工资收入,由劳资双方共同缴费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中小企业员工参保,应由国家定额补贴缴费。非正规就业者的缴费基数为当地最低工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由国家定额补贴缴费。
(二)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
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将工伤保险的比例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城乡统筹,形成“整体的保障体系,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多样化的保障模式”。即无论城乡职工,不分身份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之中;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统一而有差别的缴费制度,以梯次化的层级设计建立渐进式的保障架构;制定不同的缴费层次,既有区别又不失公平地对待不同情况的城乡就业人员,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
(三)健全不同保险制度间、地区间的转移衔接机制
健全不同保险制度间、地区间的转移衔接机制,建立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统一社保体系。加快完善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医疗、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办法,为农民工异地流动提供便利。加强社保管理机构的内控和与其他部门协调。劳动监察、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部门应联合执法,加大对本地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通过严格执法,确保用工单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surance problems(a)migrant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rate is relatively low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2011 the total urban employment, migrant workers have accounted for 35.1%, while the new urban and rural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as high as 65.4%.But migrant workers basic guarantee coverage rates relative to the coverage rate of urban household employment ratios were: 23.2%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s 47.9%,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was 31.6%,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s 20.1%, maternity insurance is 14.5%.Migrant worker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ly of labor, can not fully enjoy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level of migrant worker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different.According to the 2012 China's migrant workers survey monitoring report shows,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storage, postal services,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and service industry situation of the insured is relatively good, and migrant worker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employers or to pay insurance, the proportion of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industries.(two)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transfer and continuation of difficult, high surrender rate China's old-age insurance and other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s split in more than 2000 Co ordinating unit, is operating in the county municipal co-ordination, co-ordination unit between policy that www.xiexiebang.com and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njoy 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security exist large differences in system cohesion difficult, hindering the flow of population between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reby affecting the resources in the region.A optimal allocation.Meanwhile, there is a dual system of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urban workers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docking between the two is very tedious, pension insur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in the transfer continuation procedures are very complicated, the inconvenience brought to the pension transition between, which has prevented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pension relationship, opting instead for “liquidation of surrender” and surrender procedures instead of a simple, clear information, money hand rest assured.Three, improve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policy recommendations(1)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insurance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high premium rate.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need for individuals, units and the country's joint effort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local migrant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curity.Countries should be will be on urban employment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social insurance subsidies system extended to all employees, encourage, including migrant workers, informal employment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to join the unified urban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for the employees, so as to reduce the premium rate.Overall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premiums, to achieve the same rates, the same approach, but in terms of payment base and treatment, can be the regular employment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of differentiated management.Among them, the regular employment of the base for the wage income, 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an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insurance an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by the labor and capital,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mployees insured by the national quota subsidy payment.Non formal employment of the base for the local minimum wage.
第四篇: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乡镇财政是保证乡镇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构建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大多数乡镇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财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乡镇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也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如何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乡镇财政收入的根本好转,是各级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缓慢,财源不足。这是我市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市大多数乡镇都是农业镇,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有的乡镇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招商引资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几乎没有上过工业项目,尚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状态。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税源不足,导致财政增收困难重重。
2.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虽然我市乡镇机构经过几次改革,但效果不很理想,机构依然臃肿庞大,人员还没有真正精简下来。乡镇财政工资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基本是“保饭吃”的财政,建设性资金廖廖无几。
3.各项检查评比较多,开支费用大。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上级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往往都压到乡镇一级完成,如乡村道路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殡改等各项达标升级任务。这些工作任务都是硬任务,有的甚至“一票否决”,摘“乌纱帽”。这些工作任务,有的有配套资金,有的则没有,乡镇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应付上级的检查,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这些都给乡镇财政带来繁重的负担。
4、各项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中央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广大群众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由于我市大多数乡镇经济比较落后,收入主要来源于三提五统、教育费附加、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税费,中央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以上税费的收取,从而使乡镇收入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如:在税费改革之前,东海岛试验区的硇州镇每年的香蕉特产税达700多万元、徐闻县的曲界镇每年的菠萝特产税也有400——500万元,现在分文不得收,财政相当困难。二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通过集中地方的财力,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各级政府为了确保本级财力,都努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把一些好的企业、大的税种都收了,于是到乡镇一级可收的税就可想而知了。三是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过大。如:近几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支数额大;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都需要财政增加预算支出。
5.举债建设。一方面,举债搞“达标工程”。由于政策原因,有的主管部门脱离农村实际,层层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帐”的办法,开展各项达标活动。如“普九”达标,搞一村一校,一校一楼,一楼一债,造成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乡镇领导为了追求政绩,捞政治资本,大量举债搞建设,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办开发区等等,造成财政不堪重负。
此外,一些乡镇领导生财无道、理财无方,财务制度不健全,漏洞较多,监控不力,开支不规范,这也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措施
1.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培植财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治本之策。俗话说,水涨船高。只有经济发展了,税源增加了,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切实抓好发展这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为重点,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的方针,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要坚持围绕农业上工业的方针,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镇级经济,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2.撤乡并镇并村并校,精兵简政。这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比较有效的办法。一是撤并乡镇。目前,我市乡镇设置个数较多,有的乡镇辖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行政运行成本较高,应将这些乡镇合并,适当减少乡镇数量。二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要求,加大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将职能相近、业务交叉的机构合并,撤销那些可有可无的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分流富余人员。对那些不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尽快“断奶”,引导、鼓励其走以服务搞创收的路子。对那些超编人员、临时人员进行全面的清理清退,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三是并村并校。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着眼于规模适度和便于管理,合并村委会和自然村,使村委会和自然村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减少村委会干部职数。同时,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原则,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对小而散的麻雀学校进行撤并,适当减少农村中小学数量,扩大学校规模,集中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超编用人或使用代课教师并占用编制。
3.优化支出结构,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当前,在乡镇财政普遍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1)规范镇财政供应范围。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镇财政供应范围主要满足政府行政开支以及支援农业、科教、文化和计划生育方面的需要,首先要确保干部工资发放,坚决压缩会议,严格控制招待等费用支出。(2)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编制预算,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不安排赤字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支出。要依法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3)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对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零户统管”,以增强预算的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支出实行一支笔审批,防止多头审批。
4.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完善和深化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新型县镇公共财政制度。合理界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与乡镇的事权,合理划分县与乡镇的财权做到事权与财权对称统一。将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建设、殡改等划入县级财政支出范围,将乡镇职能的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列入乡镇预算支出,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分配机制,确保基层政权运转的基本财力需要。给予乡镇政府适度合理的财政政策,核定的财政包工基数应相对稳定,可一定三年或五年不变,并适当提高超收分成比例和及时兑现分成,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相应的财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把乡镇财源建设工作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财政体制的调整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不断推进乡镇财源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界定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责任,明确转移支付的事项、标准和支付方式,保证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五篇: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乡镇财政是保证乡镇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构建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大多数乡镇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财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乡镇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也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如何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乡镇财政收入的根本好转,是各级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缓慢,财源不足。这是我市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市大多数乡镇都是农业镇,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有的乡镇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招商引资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几乎没有上过工业项目,尚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状态。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税源不足,导致财政增收困难重重。
2.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虽然我市乡镇机构经过几次改革,但效果不很理想,机构依然臃肿庞大,人员还没有真正精简下来。乡镇财政工资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基本是“保饭吃”的财政,建设性资金廖廖无几。
3.各项检查评比较多,开支费用大。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上级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往往都压到乡镇一级完成,如乡村道路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殡改等各项达标升级任务。这些工作任务都是硬任务,有的甚至“一票否决”,摘“乌纱帽”。这些工作任务,有的有配套资金,有的则没有,乡镇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应付上级的检查,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这些都给乡镇财政带来繁重的负担。
4、各项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中央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广大群众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由于我市大多数乡镇经济比较落后,收入主要于三提五统、教育费附加、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税费,中央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以上税费的收取,从而使乡镇收入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如:在税费改革之前,东海岛试验区的硇州镇每年的香蕉特产税达700多万元、徐闻县的曲界镇每年的菠萝特产税也有400——500万元,现在分文不得收,财政相当困难。二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通过集中地方的财力,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各级政府为了确保本级财力,都努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把一些好的企业、大的税种都收了,于是到乡镇一级可收的税就可想而知了。三是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过大。如:近几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支数额大;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都需要财政增加预算支出。
5.举债建设。一方面,举债搞“达标工程”。由于政策原因,有的主管部门脱离农村实际,层层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帐”的办法,开展各项达标活动。如“普九”达标,搞一村一校,一校一楼,一楼一债,造成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乡镇领导为了追求政绩,捞政治资本,大量举债搞建设,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办开发区等等,造成财政不堪重负。
此外,一些乡镇领导生财无道、理财无方,财务制度不健全,漏洞较多,监控不力,开支不规范,这也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措施
1.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培植财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治本之策。俗话说,水涨船高。只有经济发展了,税源增加了,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切实抓好发展这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为重点,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的方针,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要坚持围绕农业上工业的方针,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镇级经济,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2.撤乡并镇并村并校,精兵简政。这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比较有效的办法。一是撤并乡镇。目前,我市乡镇设置个数较多,有的乡镇辖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行政运行成本较高,应将这些乡镇合并,适当减少乡镇数量。二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要求,加大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将职能相近、业务交叉的机构合并,撤销那些可有可无的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分流富余人员。对那些不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尽快“断奶”,引导、鼓励其走以服务搞创收的路子。对那些超编人员、临时人员进行全面的清理清退,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原创材料,尽在知音网。三是并村并校。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着眼于规模适度和便于管理,合并村委会和自然村,使村委会和自然村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减少村委会干部职数。同时,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原则,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对小而散的麻雀学校进行撤并,适当减少农村中小学数量,扩大学校规模,集中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超编用人或使用代课教师并占用编制。
3.优化支出结构,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当前,在乡镇财政普遍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1)规范镇财政供应范围。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镇财政供应范围主要满足政府行政开支以及支援农业、科教、文化和计划生育方面的需要,首先要确保干部工资发放,坚决压缩会议,严格控制招待等费用支出。(2)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编制预算,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不安排赤字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支出。要依法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3)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对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零户统管”,以增强预算的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支出实行一支笔审批,防止多头审批。
4.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完善和深化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新型县镇公共财政制度。合理界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与乡镇的事权,合理划分县与乡镇的财权做到事权与财权对称统一。将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建设、殡改等划入县级财政支出范围,将乡镇职能的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列入乡镇预算支出,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分配机制,确保基层政权运转的基本财力需要。给予乡镇政府适度合理的财政政策,核定的财政包工基数应相对稳定,可一定三年或五年不变,并适当提高超收分成比例和及时兑现分成,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相应的财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把乡镇财源建设工作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财政体制的调整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不断推进乡镇财源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界定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责任,明确转移支付的事项、标准和支付方式,保证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