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

时间:2019-05-13 10: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

第一篇: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县图书馆为例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提出了乡镇图书馆的有关概念,分析了目前高淳县图书馆的现状及问题;剖析了影响高淳县图书馆发展的原因;阐述了如何建设好高淳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如何为农民更好服务的对策,并为我国乡镇图书馆更好的建设提供一些建构思路。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如何提高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乡镇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镇图书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乡镇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向农村的延伸,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文化设施。乡镇图书馆作为乡镇以及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标志,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功能,是任何其他文化设施不可替代的。可是,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进一步研究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对策[1]。

今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时代赋予现代图书馆新的理念和精神内涵。但是,这种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远远优于乡镇,城乡图书馆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广大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十分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因此,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已成为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和普及乡镇图书馆事业不仅仅是乡镇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建设的

1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乡镇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乡镇图书馆除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传承文化、传递信息、文献信息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教育中心、休闲中心等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作用如乡镇实施知识工程的主阵地,乡镇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搜集保存与开发地方文献的主体等。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广大农民读者的文化场所,在乡镇图书馆中,广大农民读者不仅能读书看报,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及时了解时事、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还能够查阅文献信息,解决各种生产难题,增强市场意识和利用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乡镇的图书馆中获得美的享受,艺术熏陶,满足乡村农民读者消遣休闲娱乐的需要;并达到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种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加快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较好地发挥和完成乡镇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

[2]。

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人会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人的这种知识积累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龟甲石刻”到最后系统保存知识信息的机构—— 图书馆,这个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图书馆就是人类保存公共知识、集体智慧的场所。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图书馆的公共物品性质、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具有公共性。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图书馆服务作为公共物品,要体现平等、自由这两个社会基本的公共价值取向。为体现真正的平等、自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到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3]。乡镇居民也应该是图书馆服务的一大群体,在乡镇建设图书馆是图书馆公共性质的要求。

乡镇图书馆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石。相对大城市来说,乡镇图书馆的规模远远不及城市图书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的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也在增加。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让人们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整个国家前进的基础。而乡镇图书馆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它是农民群众终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场所。农民群众可以参与其中学习、娱乐,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4]。

众所周知,公民的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还包括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摆脱以往那种一切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单纯由政府提供、决策。普通民众被动消费的习惯必须让普通民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决策,因为这关

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做出最合适的公共决策选择[5]。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不应当仅靠外在的硬性灌输和帮助。而应通过农民图书馆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对图书馆的自觉追求来实现。有了由衷的渴望和自觉的追求。农民才会产生动力来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二、高淳县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淳县图书馆现有书15万册,年购买图书3000册,现共有9个负责图书馆日常管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高淳县图书馆仍然无法满足广大的读者对图书的要求,不能适应高淳经济的发展。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相关单位和相关领导对乡镇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足,看不到乡镇图书馆给广大乡镇和农村居民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没有把图书馆事业摆在应有的位置。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不予保证,在精简机构、人员、紧缩银根时图书馆首当其冲,视图书馆为包袱,舍不得投入。

(二)书源严重不足

高淳县图书馆现有图书15万册,不过多数都是陈旧过期的书刊,很难吸引读者。再加上管理不善导致图书丢失、损坏严重,部分书刊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每年虽有3000多册图书的补入,但仍然不能满足一个拥有四十多万居民的乡镇对其乡镇图书馆的需求。而且每年补入的图书大部分都是比较普遍的书籍,读者很方便的就可以从网络等地方查询,而其他的读者需要查询、浏览的书籍又不能满足读者要求

(三)活动萧条

正常开馆,经常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是图书馆生命力的体现。乡镇图书馆若不能正常开放,群众就难以利用,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这将直接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高淳县图书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办馆的模式上,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成效不显著。由于管理制度的不规范,造就图书流失严重,影响啦乡镇图书馆的功能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电视和书刊市场的繁荣以及网络的普及,图书馆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缺少相应活动的宣传,导致高淳县图书馆发展困难重重。

(四)经费紧缺

乡镇图书馆属于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投入资金,才能保证其生存与发展

[6]。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经费作为保障,而高淳县图书馆除了建馆时一次性投入外,职能机构平时对图书馆的投入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馆的正常运营。

三、高淳县图书馆建设发展对策

对于高淳县图书馆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图书馆、社会力量等多个角度共同努力。

(一)政府加强引导,规范制度

1、落实领导责任制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跟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要把图书馆的发展作为一项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大事来抓,促进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要把乡镇图书馆建设作为当地党政领导定期考核的重要手段,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把乡镇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使图书馆建设落到实处。

2、规范乡镇图书馆体制,重视其发展

由镇政府发文,市总馆和各社区签订分馆建设协议书,共同推动社区图书馆建设。由政府主导,统一组织,绎费分担,分步实施:乡镇分馆的建设与政府和乡镇的重视非常重要,行政手段是发展乡镇图书馆的必由之路[7]。

(二)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建设,合理定位

1.把办馆的阶段性与实用性协调起来

图书馆要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图书馆工作必须以实用为宗旨,注意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实际需要,要使农民切实尝到图书馆的甜头和实惠。

2.重点提供科技兴农的信息

高淳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40万居民中大多数都是农民,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科技兴农、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农民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民迫切需要知识和文化教育,为了搞科学种田,需要科学知识。

3.发挥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

读者阅读生活整体上是信息获取、知识积累的学习生活。但其中也包涵着情绪调节、情感交流、审美愉悦、精神享受等休闲功能。乡镇以及农村读者的阅读倾向将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比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对技术类、信息型的专题文献需求量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休闲的时间也随之增多,因此,也增加了休闲娱乐性的阅读需求。

4、加强自身管理

(1)及时了解新书信息,及时与读者沟通,购买符合大众需求图书,补充馆藏图书。

(2)按排专门的图书馆员和读者建立长期的联系,定期了解情况,听取读者们意见,适时针对不同群体推荐与其相关的图书,并进行图书简介,让这项工作落实成常规工作。

(3)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读者做好图书查询工作。

(4)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读书月、朗诵表演等。

(5)针对年龄较低的读者开设专题讲座,把图书馆介绍给他们,介绍图书分类、检索常识和图书馆管理制度,让读者用好图书馆。

(6)为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全周开放。

5、注重图书馆人才培养

建立新型的人才机制。巩固和发展乡镇图书馆, 需要一支热爱本职工作、懂业务、肯吃苦稳定的高素质队伍[8]。掌握采编、流通、管理等业务技能,还要了解乡镇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适用信息资料。为此乡镇图书馆应把好队伍建设这个关, 靠领导关系滥竽充数是万万不行的。主管部门要针对队伍现状, 制订规划, 引入竞争机制, 招聘人才, 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 为乡镇图书馆注入活力和生机。

(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馆

1、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创办乡镇图书馆

联合各方力量可以由政府出面联合高淳县现有的经济比较雄厚的企业和相关的文化机构开展共建图书馆的活动,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例如,l8一l9世纪欧美各国社会大量兴起的诸如图书俱乐部、社会图书馆、团体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和流通图书馆等图书馆形式,人们通过自愿结合和租借的方式来满足图书馆需求。这些活动形式使图书馆得以在民众心中生根[9]。图书馆是一项纯公益型事业,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蓬勃发展。特别是像乡镇图书馆建设是项浩大的工程,单靠政府的投入要在短时问内完成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更是困难,因此,要广泛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单位、企业,工商业主和有条件的居民、农户有钱出钱、有书捐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作为社会的个人和组织也应怀着参与希望工程一样的心态,从资金、财力、人员等方面资助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10]。

2、舆论媒体

媒体重视社会责任。高淳县现有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影响力通过募捐、图书

传递等方式在中国偏远地区援建各类型的爱心图书室,帮助建设当地的乡镇图书馆。

四、结论与思考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培育先进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没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图书馆事业和科技、教育等事业一样,将实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图书馆将成为科技流通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媒介。随着乡镇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如何进一步沟通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是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的乡镇图书馆就是要将技术、情报、信息等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千家万户。乡镇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人才。乡镇一代新人的培育,绝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相辅助,而图书馆则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广泛性,将成为乡镇社会教育和乡镇终身教育的可靠途径。乡镇图书馆作为未来乡镇的重要“软件”和智力资源,随着它的系统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成为乡镇商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政府的介入,它在此发挥了制度保障、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的功能。对于图书馆,政府应以立法或制定规章制度等形式明晰它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确保其独立性;在图书馆组织活动开展、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建立服务体系,为活动场所、人才输入、地区合作等方面给予帮助;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以避免活动经费短缺的现象。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受大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的发展不平衡性[11]。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建设重点,乡镇图书馆在各地的建设也需要综合其特色,建成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图书馆,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建设出形式多样的各具特色的代表一定地区特点的乡镇图书馆

[12]。乡镇图书馆建设即充分挖掘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建成一系列有机组成的全国图书馆网络系统。并且保证图书馆的藏书在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基础上,成为当地促进经济发展信息的中心。

第二篇: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全国自然保护区网已初步形成。

2、存在的问题

2.1行政立法不完善

虽然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为自然保护区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自然保护区基础薄弱、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等原因,使得自然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其立法与现实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如1994年10月9日颁布,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等活动”,也就是说在自然保护区内凡涉及到采伐树木的建设项目,如开路、架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无法开展,从而制约了自然保护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2.2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省(区)级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行政由市级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实行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着职责不清、权利不明的弊病。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划定后,担子几乎全落到了地方政府头上。

2.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3.1基本建设投资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条“⋯⋯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计划与经费问题,但是没有明确由哪一级政府解决。2.3.2事业管理经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通过分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省和国家批准后拨款并实施。而维持自然保护区正常运转的管理费用,如工资和福利待遇、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维护与运转、差旅、交流、宣传等各种经费支出,则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其结果往往是朝不保夕,捉襟见肘。

2.4自身管理体系不健全

2.4.1 管理干部调动频繁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

都有“届满选举”,自然保护区主要领导按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都随“届满选举”而换岗,使得保护区业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有力保证,很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2.4.2松散型的管理体系

多数自然保护区无计划,年终无总结,就连财务报表也是套用国有林场的,上级对下级无指令,下级对上级也不用汇报,干好干差一个样,全凭良心干活。保护区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互不了解,更不用谈取长补短。这种“松散型”的管理很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质量升级。

2.5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自然保护区经济来源不稳、地域偏僻、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地位不高,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面临的工作难度大而缺乏信心,科技人员因科研经费紧缺而无法开展工作,基层工作人员因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而缺乏工作积极性。有能力的人大多设法离开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管护手段和基础设施普遍薄弱。据报道,44.2%的保护区无专门的管理机构,34.6%的保护区无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仅占22.3%,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普遍较低。这种状况使得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滞后。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我国生物多样性损失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

[4]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分析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草原的退化。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

[5]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2.2.3 环境污染 2.2.3.1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2.2.3.2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

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2.2.3.3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2.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3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

四.面对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的实施对策

1.保护对策

1.1 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1.2 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 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 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1.3 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1.4 加强环保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2.管理对策

2.1完善法律条款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直接目标是把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资源完整地保护起来,避免人类的直接利用,这就限制了人类的一些眼前利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与现实冲突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严格的法律保护之间,如《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等活动”,严重制约了社区的经济发展,是否可以在实验区,乃至缓冲区内的人工林经营方面适当放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投入问题,但没有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哪一级政府安排。2.2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应明确规定增加对保护区方面的投资,特别是增加在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人员工资、运行费用、科研等方面的投资,并确保保护区有足够的财力按照现行土地和移民安置法规的要求落实对受影响社区居民的补偿。《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条、第二十三条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计划与经费问题,但是没有明确由哪一级政府解决。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体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由中央财政支付,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经费由相应的地方财政支付。现在,保护区虽然可以获得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但是来自国家、地方政府的资金非常有限,不可能满足保护区对经费的各种需要。因此需要考虑多种手段偿付保护区内的环境服务。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用水权交易、碳交易来增加保护区的财政资源。私有企业对中国的保护事业所做的贡献虽然逐步上升,但是仍然有限。另外,国家应制定野生动物致人伤亡及毁坏农作物和其他设施的补偿政策,并明确补偿资金的来源,以使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因野生动物而受到损害的群众得到相应的补偿。2.3严格执行规划

《总体规划》是每个自然保护区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具体方案。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要结合保护区和社区的实际。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必须合理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个功能区,把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和旅游等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致力于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同步发展。国家及相应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对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认真审核,并严格监督执行。总体规划是自然保护区始建初期的基本建设方案,属于近、中期建设规划,从保护区的建设目标和发展的角度考虑,保护区应该经过多方面论证,制订出体现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使保护区的事业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2.4提高整体素质

自然保护区多数是由过去的国有林场转变而来,管理和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除管理之外,以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业务工作为主,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如何提高保护区职工的整体素质,是自然保护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应使保护区的所有职工都接受在职培训,使他们获得有效完成任务以及取得事业上的进步所必需的能力。二是鼓励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使不同的保护区之间可以交流学习,同时鼓励科研等项目的相互合作。三是建立竞争机制,使工作出色的职工得到奖励,使有能力的职工得到晋升。

2.5发展社区经济

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孪生兄弟”,保护区只有根据社区居民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促进和参与利益共享,发展自然保护区产业,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只要社区的经济发展了,居民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降低了,自然保护区也就达到了保护自然的目的,同时也缓和了社区矛盾,使周边群众和社区从自然保护区的潜在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把孤立的生态系统变成了开放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而达到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制定特殊政策,予以大力扶持,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提倡保护环境时应避免绝对化,可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做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兼顾。

第三篇:浅议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及对策

浅议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以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乡镇,农村文化,图书馆建设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如何提高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乡镇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图书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乡镇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向农村的延伸,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文化设施。乡镇图书馆作为乡镇以及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标志,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功能,是任何其他文化设施不可替代的。可是,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进一步研究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对策[1]。

一、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和普及乡镇图书馆事业不仅仅是乡镇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建设的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乡镇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乡镇图书馆除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传承文化、传递信息、文献信息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教育中心、休闲中心等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作用如乡镇实施知识工程的主阵地,乡镇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搜集保存与开发地方文献的主体等。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广大农民读者的文化场所,在乡镇图书馆中,广大农民读者不仅能读书看报,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及时了解时事、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还能够查阅文献信息,解决各种生产难题,增强市场意识和利用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乡镇的图书馆中获得美的享受,艺术熏陶,满足乡村农民读者消遣休闲娱乐的需要;并达到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种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加快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较好地发挥和完成乡镇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2]。

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人会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人的这种知识积累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龟甲石刻”到最后系统保存知识信息的机构—— 图书馆,这个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图书馆就是人类保存公共知识、集体智慧的场所。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图书馆的公共物品性质、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具有公共性。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图书馆服务作为公共物品,要

体现平等、自由这两个社会基本的公共价值取向。为体现真正的平等、自由,图

书馆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到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3]。乡镇居民也应该是图书馆服

务的一大群体,在乡镇建设图书馆是图书馆公共性质的要求。

乡镇图书馆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新农村

文化建设的基石。相对大城市来说,乡镇图书馆的规模远远不及城市图书馆。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的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

也在增加。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让人们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整个国家前进的基础。而乡镇图书馆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它是农民群众终

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场所。农民群众可以参与其中学习、娱乐,提高

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4]建设。

众所周知,公民的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还包括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摆脱以往那种一切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单纯由政府

提供、决策。普通民众被动消费的习惯必须让普通民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决策,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做出最合适的公共决策选择[5]。乡

镇图书馆的建设,不应当仅靠外在的硬性灌输和帮助。而应通过农民图书馆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对图书馆的自觉追求来实现。有了由衷的渴望和自觉的追求。农民

才会产生动力来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二、乡镇图书馆现状及存在问题

(—)观念认识落后

1.农民的观念落后。作为山区,农村城镇化程度低,农民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相当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种养植中凭老经验的多?求助于书本的少,求近帮

助的多,借助外界信息的少,对种植信息需求尚未形成气候,农民自觉自愿到乡

镇图书馆借阅的了了无几。

2.领导的认识不够。乡镇领导对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认为山区农村

经济发展滞后,图书馆建设比不上农村其它工作重要,反正农民对图书馆资料、农技信息的需求没有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那么迫切,因此在馆舍,经费、人员配备等方面不予重视。

(二)馆舍紧张,设施设备落后

我县馆舍面积200平方米的乡镇只有2个,50%的乡镇图书馆面积在20-

30平方米,个别乡镇甚至于在10平方米以下。大部分乡镇图书馆缺乏办公设

施,阅览座位,给读者带来了不便,一站一书架现象比较严重,藏书尚不及家庭

藏书量,基本无新增图书,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读书需求,乡镇图书馆

建设任务相当严峻。

(三)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方式单一,信息资源缺乏

乡镇图书馆在服务方法、手段、质量上缺乏新招,如在怎样延长服务时间,降低

图书租金,扩大服务范围等方面缺乏具体措施。而且大多数乡镇图书馆藏书建设

不规范,新书到馆后只做财产登记,不进行分类、编目,没有书目索引,没有读

者目录,无法检索。藏书结构严重失调,武打、言情图书占据了绝对多数,而科

技类图书则零星点缀,造成信息资源贪乏,使图书馆的传递情报信息功能和社会

教育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四)经费不足

乡镇图书馆建设应是公益事业,要着眼于社会效益,长期效益,它需要政府、社

会不断投入资金,才能发展壮大。但实际上图书馆的日常经费和购书经费难以保

证。原因一是小县城经济总量小,财政经费得不到保证,不少乡镇几年来在图书

馆建设上几乎没有投入,有些乡镇图书馆为了应付检查,只能一次性拨款购买图

书或采用捐书的形式,数量上不去,质量也不高。二是筹资渠道少。没有积极争

取社会各界的资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身又缺乏造血功能。

三、乡镇图书馆发展对策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力度

1.领导重视。要把图书馆建设列入乡镇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

书馆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

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2.增加投入。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

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等图书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一室两业,发挥自

身优势,适当收取信息服务费,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3.培育人才。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乡镇领导应有超前

意识,将他们送到发达地区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县馆见习,培养他

们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懂农、知农、为农,工作有热情、有作为。

(二)开拓办馆模式,加强基础建设

乡镇图书馆是乡镇文化水平与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的发展与乡镇建设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发展乡镇图书馆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走

合作办馆的路子。

根据国家对乡镇万册图书馆的考核要求,规定馆舍面积100平方米以上,藏书

10000册以上,管理人员2名,年购新书800册以上。对于这些硬件要求,我们不能放松,要想方设法使之实现,这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我们以为可以采取的对策有:⑴争取领导重视,使得图书馆的馆舍建设成为政府行

为,列入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乡镇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必要设施列入

乡镇财政计划。⑵充分利用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宣传图书馆,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走

出一条发展乡镇图书馆的新路。⑶图书馆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可以一室二用,积

极开展创收活动,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三)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服务观念,强化为农民服务的手段

1.编制读者目录,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乡镇图书馆对藏书不进行分类,编目的状况亟需改变。乡镇图书馆应按照《中图法》对藏书进行分类,并编制读者目录,实行规范化管理,以利于方便读者利用。

2.要改变服务方式,做好送书下村。由于山区农民居住分散,跑图书馆看书的很少,对此,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守株待兔”,而应主动“出击”。

四、结论与思考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

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培育先进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没转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图书馆事业和科技、教育等事业一样,将实行

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图书馆将成为科技

流通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媒介。随着乡镇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如何进一步

沟通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是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的乡

镇图书馆就是要将技术、情报、信息等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千家万户。乡镇现代化

需要现代化的人才。乡镇一代新人的培育,绝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相辅助,而图书馆则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广泛性,将成为乡镇社会教育和乡镇终身教育的可靠途径。乡镇图书馆作为未来乡镇的重要“软件”和智力资源,随着它的系统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成为乡镇商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

参考文献:

[1] 黄诗南.简议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23.[2] 郜向荣.基层图书馆生存状态忧思录[J].图书馆杂志,2005(1):10-12.[3] 王子周.图书馆的公共性质和公共目标[J].图书馆论坛,2OO4(12):31-35,209.[4] 黄招玲.论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19):23.[5] 金美丽.浅议如何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J].云南图书馆(季刊),2008(1).

第四篇: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我们××镇是运城市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早在五十年代初,我们就在柏王山下建起了图书室。1984年学习外地经验,与文化站图书室合并成如今的文化中心图书室。

图书室现有管理人员4个,藏书36000册,固定读者1500人,年图书 ……(快文网省略23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模与影响力。1951年图书室刚成立,王玺卿就参加了图书室管理工作,1994直到年去世。四十多年来,他与图书室一起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验了所热爱的图书室事业。

四、靠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图书管理和图书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此,近年来,我们坚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将他们选送到市图书馆或同级文化机构拜师求教,并定期聘请市馆专业人员前来我室进行讲课、示范、带班,不断促进图书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使管理员真正做到业务精、素质硬。

五、靠搞好服务发挥图书作用。藏书是为了利用最大即度地发挥图书的教育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家业科技致富服务,这是创办图书室 的根本宗旨。为方便群众和广大青年的借阅,我们采取了“一送、二借、三设点”的便民服务方式。一送,是定期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送书上门;二借,是图书室 定时借阅,节假日照开不误,做到开馆时间经常化;三设点同是根据全镇居住分散、效能不便的特点,以自然村为主设图书服务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

为真正发挥图书作用,我们图书室还办起了各种板报、读书心得专栏,定期 ……(未完,全文共1012字,当前只显示60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第五篇: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我们**镇是运城市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早在五十年代初,我们就在柏王山下建起了图书室。1984年学习外地经验,与文化站图书室合并成如今的文化中心图书室。

图书室现有管理人员4个,藏书36000册,固定读者1500人,年图书流动量62000册次。主要担负着全镇9个村民委员会

46人自然村,10余个驻镇企业、学校以及驻镇单位图书爱好者的图书借阅任务。

作为一个偏山区乡镇图书室,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五十年如一日,利用图书室这个阵地,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为引导农民奔小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靠的是什么呢?

一靠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靠全社会共同支持、帮助;

三、靠王玺卿这样兢兢业业的管理人员,可以说,没有王玺卿,我们**图书室就不可能坚持50提,更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1951年图书室刚成立,王玺卿就参加了图书室管理工作,1994直到年去世。四十多年来,他与图书室一起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验了所热爱的图书室事业。

四、靠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图书管理和图书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此,近年来,我们坚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将他们选送到市图书馆或同级文化机构拜师求教,并定期聘请市馆专业人员前来我室进行讲课、示范、带班,不断促进图书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使管理员真正做到业务精、素质硬。

五、靠搞好服务发挥图书作用。藏书是为了利用最大即度地发挥图书的教育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家业科技致富服务,这是创办图书室的根本宗旨。为方便群众和广大青年的借阅,我们采取了“一送、二借、三设点”的便民服务方式。一送,是定期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送书上门;二借,是图书室定时借阅,节假日照开不误,做到开馆时间经常化;三设点同是根据全镇居住分散、效能不便的特点,以自然村为主设图书服务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

为真正发挥图书作用,我们图书室还办起了各种板报、读书心得专栏,定期向介绍、推荐最新的家业科技资料和信息,为群众寻找勤劳致富的良策。同时,我们图书室经常开展有益的图书活动,如知识竞赛、读好书寻妙计等活动。通过读书使群众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图书室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地图书的兴趣越来越强,科技致富的招数也越来越多。

《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下载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我们**镇是运城市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早在五十年代初,我们就在柏王山下建起了图书室。1984年学习外地经验,与文化站图书室合并成如今的文化中心图书室。图书室现有管理人员4......

    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大全]

    2007图书馆市场建设与问题应对 王瑜世、刘波等 2007-07-06 11:02:28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7.7.3由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图书馆学......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_现状_问题与政策建议

    探讨与争鸣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农村市场是我国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搞活农 村流通 , 繁荣农村市场 ,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 村消费 , 保持农业和......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

    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1. 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烟草物流(亦称:烟草行业物流)是指烟草及其制品、烟用原辅料,在生产加工到批发零售的过程中,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成 刘天辉 马晏骏 孔令禹 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的......

    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作者:乔建中 陶„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尽管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作为一个引起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专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