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

时间:2019-05-12 05:3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

第一篇: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

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许多高年级学生写不好作文,他们并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习作中“有米不会炊”的学生占了很高比例,成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让这些习作困难生学会表达,爱上习作,自然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特别关注与辅导。从学生习作看,大致有四种不良倾向:一是编,编一些不切实际的内容,假话连篇;二是抄,抄袭优秀作文选的作文,唬弄老师;三是背,背诵优秀作文,应付考试;四是仿,仿照别人作文中的内容,改头换面。那么,怎样帮助这类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呢?

一、授之以法,体验观察之乐

观察不细致,体验不深刻,思考不充分,文章就写不具体。只有扎实的观察基本功,才是解决“写不具体”问题的关键。根据习作困难学生观察生活、感受事物是粗线条的特点,采取以下策略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策略一: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嘴上都会说观察很重要,但实际上不见得真正领会其重要性。我就让他们练习写一个片段,从细心观察前后写的片段对比中,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片段:鸭子捉鱼、吃鱼。

片段一(观察前):鸭子跳进水里,不一会儿,它就捉到了一条鱼,吃了下去。

然后,我播放“鸭子捉鱼、吃鱼”的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睁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观察后,经过启发,写了片段二:鸭子“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头埋入水中,屁股朝天,不一会儿钻出水面,只见它嘴里叼着一条鱼,抖了抖身上的水珠,仰起头,伸长脖子,“咕咚、咕咚”就把鱼吞到肚子里去了。

完成两个片段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两个片段的优劣,并寻找造成优劣的原因,就这样让他们从自己切身经历的写作事例中,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只有仔细的观察,才是解决“写不具体”问题的关键。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隔三差五让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练习写片段,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策略二:观察要细致

作文如果要生动,观察就绝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细致观察。我先告诉学生: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实际上都要记事。记事的核心是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是动态的,要注意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并要仔细观察全过程。接着,我播放了一个“奶奶喂中风爷爷吃面条”的录像,让他们写下来。学生写完后,再引导重新看录像、对照,找出观察不细致之处,再进行补充完善。从而让他们明确了一些细致观察的要领、方法。

片段一(修改前):

奶奶打开保温瓶一看,面条还很烫,就立刻打开电风扇,扇扇凉。等面条稍凉了一点,奶奶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团面条,绕在筷子上,喂给爷爷吃。爷爷觉得面条还烫,奶奶忙把面条吹了吹,又小心地将面条喂给爷爷吃。看着爷爷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奶奶笑了。后来,面渣粘在爷爷的嘴角旁了。奶奶见了,用面巾纸,轻轻地擦去爷爷嘴角旁的面渣。

片段二(修改后):

奶奶打开保温瓶一看,面条还很烫,就立刻打开电风扇,扇扇凉。等面条稍凉了一点,奶奶先扶起爷爷,让爷爷半躺在病床上,再拿起筷子夹了一团面条,绕在筷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喂给爷爷吃。只见爷爷眉头一皱,哦,还烫啊!奶奶忙缩回手,“呼----呼----”把面条吹了吹,又伸出舌头试了试,这下好了,不烫也不凉。奶奶又小心地将面条喂给爷爷吃。看着爷爷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奶奶笑了。一口、两口„„不好,面渣粘在爷爷的嘴角旁了。奶奶见了,马上抽出一张面巾纸,轻轻地擦去爷爷嘴角旁的面渣。

学生明确了观察要细致后,我就要求有意识地进行此项练习:先选准目标,作细致入微地观察,再写下来,对不能写具体的细节作再次观察。如:观察班级的流行风,课间活动,体育活动,一家人饭桌上、电视机前的表现,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细致观察的习惯,自然就能把文章写具体了。

二、沐浴书香,享受阅读之乐

学生习作写不具体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贫乏,不足以承载思维,即使有了生活体验也难以顺畅地转化为有条理的文字,理应享受的成就感也只能变成不会写、不能写、不善写了。只要我们把阅读与积累作为一种任务,日长天久,学生的语言储备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而当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脑子里就建立起一座“语言仓库”,习作时,它就会像喷泉似的,喷涌而出。

为改变本习作困难学生“读”得少,不重视“积累”,肚中无“货”这一现状,我是这样做的:

1、运用名人名言引导明白“读”的重要意义

人往往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的重要性,才会更有热情更有兴趣去做。我是用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引导该生明白“读”的重要意义,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的父亲。”„„多读多见,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也就融会贯通,可以拿来为己所用了。

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

我为他们选择的第一本书是杨红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这是一套非常吸引人的书,事实也是如此,该他们对此书非常着迷。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阅读,也慢慢地扩大了阅读的范围。

3、带着“写”的需要去阅读

有看法认为:需要是人的行动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因素。以往,我们让学生积累语言,都存在着盲目性,有点放任自流之嫌。学生没有明确的积累需要,因此,积累的积极性不高,总是为完成任务而积累。在引导学生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我则反其道而行之,即在每次作文前一周,向学生布置要写的习作,让他们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带着“写”的需要去阅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写作知识和优秀习作,将其中的优美词句、片断、警句等摘录下来,习作时视具体情况加以运用,自然写出来的习作与以前就大不相同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品尝到了阅读积累的甜头,也就大大地激发了阅读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会表达,品尝成功之乐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没有扎实的遣词造句能

力的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就会不如人意,写出来的文章只会干巴巴的几条筋,就像光秃秃的树干,没有繁茂的枝叶,读之味同嚼蜡。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就要十分注意指导遣词造句的训练,使他们习作时有“法”可依,能写出比较具体的文章来。

1、分解动作训练

分解动作训练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组动作。学生写人物的动作往往过于简单、笼统,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动作分解训练的。以“剥花生”为例:

首先,让学生亲自剥花生,并写下来。有生这样写:我拿起花生,用牙齿咬开,然后剥去花生壳。

我告诉他们:这样写,比较简单。如果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后,就会具体多了。

其次,让学生再次剥花生,并要求细细的体会每一个动作。进行引导点拨后,她这样写:我拿起花生,放在嘴边轻轻一咬,“嘎”的一声,咬破了外壳,而后用手剥去壳,把花生仁托在手心,两只手掌并拢了搓一搓,搓去那层红色的仁衣,再举到嘴边“呼”地一吹,仁衣飞走了,白白胖胖的花生仁留在手心里。

第三,比较前后两次写的“剥花生”片段,进一步体会感悟:将笼统动作细分解,确实能使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具体,更具可读性。

在学生理解了怎样分解动作后,就要求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此项训练。训练题如:在家里的吃螺丝、擦桌子„„体育课上的跑步、跳远„„课间活动的跨步、斗鸡„„

2、修辞运用训练

如果在描写时,能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就会大放异彩。为了进行修辞运用训练,我分两步走:

第一步:找一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典型片段,品读感悟。并配合进行专项积累。

如:朵朵烟花,赤如红梅,粉如桃花,黄如秋菊,白如玉兰,绿如翡翠„„它们忽而像盏盏明灯,红光闪闪,忽而像闪烁的繁星,银光熠熠„„(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烟花的无比美丽。)

第二步:指导练习运用。

我剪辑了一幅春天草地上盛开着野花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先细致观察,再口述。学生在讲述花的颜色时说: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有红的„„美极了。我提示:“你能用上比喻的方法将五颜六色的野花描绘得更美吗?”经过思考,该生这样写:春天,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白的如雪,黄的像金,粉的似霞,红的如火„„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床花地毯,美极了。通过这样修改,比喻的运用使各种颜色的野花跃然纸上,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使文章内容写得更具体。

3、巧添修饰成分训练

巧添修饰成分就是把一句或一段描写不具体的话,巧妙地添加上一些修饰成分,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这一点相对比较容易,我就举例子引导掌握方法,然后提醒他们在习作时加以运用。

4、运用事实说话训练

习作困难学生往往都有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写文章喜欢用概括性的话来叙述。他们作文中的人物,读者无法感受到人物的具体形象,而只有空泛的“特点”。这样写,其实是没有让事实说话,没有让人物在他所做的事情当中变得鲜活起来,变得感人起来。针对这一点,我重点训练学生围绕某一个意思运用事实写具体。如:给她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奶奶视我为掌上明珠”、“我是个粗心的孩子”、“我爱”等等,要求用事例把它写具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如何运用事实说话有了一定的领会,习作也具体多了。

5、品味欣赏训练

品味欣赏训练就是从欣赏的角度去感悟语言文字的价值及精妙的语言艺术魅力。我要求学生经常摘抄优秀作文段落,并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体会他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让他们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语言储备,找出不足,并努力改进。在品味欣赏的过程中,使其逐渐领悟到语言文字的表达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觉锤炼语言的意识,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使那光秃秃的的“树干”能抽枝长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习作困难生,我们必须实行差异教学策略,全方位地了解他们,准确地找到金钥匙,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只要我们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而又科学地训练,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每一个训练点,同时辅以积极的评价方式----赏识加高分,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亲近习作,喜欢习作。让我们真心诚意地为习作困难生擎起一片艳阳天吧!

第二篇:巧用文本练笔提高习作能力

巧用文本练笔提高习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前人读写结合的经验之说.读写结合,一直以来被小学语文界公认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良方。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呢?那就应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因为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各种体裁、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我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的把写作知识渗透在里面,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小练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起习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小练笔设计浅谈几点做法:

一、把握文本经典,模仿练笔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谋篇布局、潜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表情达意的技能,达到提高作文的能力。如如《山中访友》文中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排比、拟人化的写法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时,以此为练笔契机,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后,再让学生模拟课文的情境,联系生活见闻,学习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我班学生陈凌菲这样写道:你好,凉爽的风儿!你悄悄地送来了阵阵鱼腥味儿!你好,飞舞的浪花!你奔腾在大海里,弹奏出一曲动听的旋律,多么悦耳啊!你好,蒙蒙的薄雾,你如一面轻,把海岛变成了一座迷宫,你是要我去探索吧!„„

二、挖掘文本,放飞灵性

三、在品读内心处丰满形象

四、填补文本,激发潜能

1、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

2、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

一、捕捉文本典型处,写自己的文章。

二、情感喷涌处,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于思辨争议点个性表达

一、以文本中精妙的语言表达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二、以教材中可以触发学生想像的内容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以课堂中情感喷涌处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以教材中特别的描述手段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以教材中典型的段式结构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教材中特别的谋篇布局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一、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表达欲望,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二、从多个角度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三、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让学生进行想象揣摩,寻找续写点。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小抓起,使其早日养成读书──习作的习惯。虽然低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优美课文,谈谈体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能使学生阅读、写作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形式的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搭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从课文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点,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注重文章的首尾照应。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首尾照应的句子,充分地读,认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然后运用作者这种方法,教师以《一件傻事》写下一个开头:“岁月流逝,童年一去不复返,但是童年的桩桩趣事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干的那一件傻事,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想„„”让学生根据这个开头续一个结尾。有了范文的指引,学生特别感兴趣,并很快就续出了挺不错的结尾。有的学生写道:“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想起我干的那件傻事,就不由得脸红色了。”

接着教师又以《一张珍贵的照片》写了一个结尾:“每当遇到烦恼或困难时,我都会想起这张照片,想到照片中的老师和老师那鼓励我的话语。”让学生根据结尾续一个开头,有了前次的经验,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他们挺轻松地续好了开头。有学生这样写道:“在我的相册里,一直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你想知道

照片中的人是谁吗?让我告诉你吧,他就是我的老师。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老师那亲切的话语时时在我耳边响起。”

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教师把难度再加大一点,让学生运用首尾照应的方法,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个开头、结尾。学生不但不畏难,反而情绪极为高涨。“唰——”“唰——”“唰——”很快就把开头、结尾写完了,且写得相当不错,就连平时一写作文就头痛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地写了两大段。你看,写得多好哇!开头是这样的:“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唯有童年时代发生的那件事特别有趣,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结尾这样写道:“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一想起这件事来就直想笑,因为它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不,学生已经学会了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要写中间部分就容易多了.小学语文那么多名家名篇,每篇范文各有独到之处。可以挖掘文章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习作。如: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练习写读书笔记;学完古诗,可以把它改写成声情并茂的记叙文;学到文章省略或内容的中断处,可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下来;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进行想象,续写结尾。像《凡卡》一文中的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到底收到没有?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是怎样的结局

呢?,想象一下,并写下来。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习作;长的文章可缩短,短的文章可扩长。也可对文章中的某个角色进行评价。利用文章中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像《再见了亲人》结尾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话别的场面特别感人,让学生想象当时当地的情景并描写下那动人的一幕。学生有了现成的题材可写,兴趣自然浓厚。读中写,读后写,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能不提高吗?

第三篇:关于提高作文困难生作文水平的一些尝试

关于提高作文困难生作文水平的一些尝试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负担重而收效微、寄予厚望而变数最大的当属写作教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文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对写作困难生来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更是一件痛苦的事,如何提高作文困难生的写作水平?承认差距,实行分层教学,不断激发并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关键词:

分层教学 兴趣与提高 生活与积累

正文:

对语文老师来说,在教学中负担最重而收效甚微、寄予厚望而变数最大的可能就是作文了。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文绝对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对写作困难生来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更是一件痛苦的事,对他们而言,写作文是能逃则逃,能不写则不写,实在逃不脱,只好胡乱凑几百字充数交差。甚至有的学生到了考试的时候,希望靠背诵几篇范文来对付。针对学生这种写作现状,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采取分层教学原则。分层教学,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原则,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教学,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发展空间。对作文困难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等方法,努力寻找写作困难生作文中的鼓励切入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困难生,按照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文经常不及格的学生。记忆犹新的是去年毕业的一位王同学,在高一期末考中,曾以12行60来个字的一篇诗歌被改卷老师判为8分而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作文记录。对他来说,考试只是学习生活中的点缀而已,而作文则更是语文试卷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语文考试及格的几率接近零,作文不及格的几率也大于及格的几率,多数时候根本写不完800字。这位学生可能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但每个班里只要有几个作文不及格的同学,对整个班级的平均分影响就比较大。

对这些作文不及格的学生,首先要鼓励他们争取作文及格分。每次作文前,教师要特别照顾这些学生,适当地给这些学生“开小灶”,即给他们与众不同的特别的写作要求,如要求他们在作文的开头或结尾处,使用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在文中能使用比较恰当的材料,或者要求他们比较详细生动地记叙一件事等等。一次作文要求不必太多,只要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做到,一个两个就足够了。1 并且教师的这些要求一般不能过高,要让学生基本能够做到。这样只要教师多加提醒,多加鼓励,多给学生一些信心,每次作文学生基本都能做到教师的要求,这也就有了给学生作文及格的理由。当然,对学生的这些要求还必须及时落实,对他们的作文多进行面批,就是一个比较可行之法。面批之时,首先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可取之处,对本次作文不足之处或不够要求的地方,由师生共同探讨商定,让学生多加修改。慢慢得,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和信心,相信自己的作文也能写好。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了多少,我想倒并不在于训练了几次,或是因为老师认真批改了几次。更多时候只是那些所谓的写作困难生拿出了自己本来就具备的写作能力,写出了他们应该具有的水平。也就是说更多时候,学生作文不好或是不及格,只是因为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或是被扼杀了写作的兴趣,不想认真写而已,并非真正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所以,兴趣仍然是最好的老师。对写作困难生的作文训练,更多的是鼓励他们写作的勇气,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要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不断强化他们写作的兴趣。如前面的那位王姓同学,经过近两年的作文训练,尽管到高三阶段,语文考试不及格多于及格的时候,但每次考试作文大多在40分以上,模拟考中《投资》一文甚至拿到了45分,占语文总分的一半多。写到对亲情、友情的投资,文中流露出对同学之情的深深眷恋,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深深感激,特别是自己高中三年成绩却不堪回首而无以回报的内疚之情,写的情深意真,细腻而让人感动,这是他高中三年来最好的作文,试卷发下后我看到他溢于言表的喜悦。对这位学生而言,高中三年成绩实在不堪,但在高中的作文训练中,其实已经突破了自己原有的作文基础,而基本达到了高中学生作文的要求。

二、寻找闪光点,巩固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困难生中,大部分学生作文基本能及格,却很难达到基准分。对这类学生,要及时做好“面子工程”,即一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除了口头表扬外,可以打印成范文。甚至有时可根据这类学生的作文情况,有意以他们作文中的亮点作为本次作文讲评中的一个方面。本学期曾经写过一次“我的同学或老师”。批改作文时,我惊讶地发现,那些平时作文水平低下的学生,此次作文竟然意外地出色。孟同学,作文语言平淡乏味,写作水平徘徊在及格线。他的同桌,恰好也是文科“贫困户”,却成了孟同学《老板轶事》中的主人公:

有一次,英语听写特别难,很多人都没过关。英语课代表在讲台上大声喊着:“英语发到听写本的同学去办公室重新听写。” 老板黑框眼镜的一双眼睛死死盯着我们组的听写本。“哈哈,”他一声大笑,对我们伸出两个手指头,得意洋洋地说,“本人已经走出贫民窟,不再是英语特困生了。”一语未了,只见后面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班长,英语老师叫你去办公室。”这下他有些傻了,却拿出壮士 2 断腕似的决心,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办公室。结果呢,顶着一张苦瓜脸出来了。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只见这位“班长”满脸通红而全班一片笑声。这样的文字,实在叫人忍俊不禁。而这样惟妙惟肖的描写,竟然出自作文困难生之手,真是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欣喜异常。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得这节课是学生最热闹最开心也是最积极的一次作文讲评课。孟同学,自然因为文章被打印成范文在全班宣读而激动不已,其他同学亦为那些成功的例子所激动,使的下一环节的作文修改显得流畅而成功。

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对话学习对话,学会对话。如果说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对话,那么写就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对话。对写作困难生,要多鼓励,多找找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保证,而成功的学习又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成功的体验能不断暗示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惧与厌烦心理,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强写作的情感,增加写作的自信心。这样经过一到两年的训练,只要教师自己不放弃信心,学生的作文一定能取得不错的进步,有时甚至比作文优秀生的进步要大的多。

值得注意的是,对待作文困难生,教师不能老把他们看成困难生,或只要求他们作文及格就行,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要适当的提高目标,使学生有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压力,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如果我们老师把学生看成了永远不会进步的人,学生自己也把自己看成了永远写不好作文的人,那么他的作文将如何进步?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前进动力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是最痛苦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最痛苦的惩罚式学习。只有不断的提高要求,才有不断的进步,而不断的成功,才能让学生拥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与积累并重,夯实学生写作的基础

当代作家刘亮程的散文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绝无一个引用的字句。但是刘亮程所有的字句都在证明,这是刘亮程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已故学者钱钟书,恰恰相反,几乎是一个字接着一个字,一句话接着一句话的引用。但是钱钟书所有引用的字句都在证明,这是钱钟书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方法,恰恰可以提供给我们这样的思考:前者强调贴近生活、认识生活,后者体现学习积累。如把这两者结合在我们学生的写作训练中,才是真正提高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保障。即既要督促他们逐渐积累优秀文章、精彩片段、警句格言、妙词佳句这些学生写作时的“左右臂”,也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从生活中找素材,关注自己,关注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在阅读中的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极为重要。教育研究的先驱泰勒曾经说过:“直到我写到纸上时,我才知道怎么想。” 生活和积累是夯实 3 写作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有了真正的保障。

当然,作文困难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毕竟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是仅凭学生认真写上几篇或老师尽心改上几篇作文就能达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漫长并且很可能付出多而回报少的工作。收效微小的状况往往会使学生特别是那些作文困难生随时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等的变化,及时做好巩固工作;其次,不同的学生写作困难的表现不同,有的是学习态度,有的是表达能力,有的是情感困扰等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以取得良好的成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承认差距,才能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开层次,实行分层教学,才能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提高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让同一学生在不同层次取得不断的进步。我想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312300 浙江省上虞中学 孙蔓红 82297909 4

第四篇:(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张进 东村侯陵屯中心校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仍然收效不大,每次习作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今天,农村的习作教学仍然是所有教学课程中的一环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历来就存在着差距,特别是习作教学,差距更大。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重视语言交流。

农村学生平时的言语交谈大多用方言(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居多的地方,交流时一般都用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同学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给习作带来极大的阻力。平常,同学们用方言交流,思路很清晰,内容很充实,但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方言、语病连篇,词不达意,令人啼笑皆非,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谈,无论在上课、下课、班里、校园、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要用普通话作为言语交际工具。口头表达是习作的基础,农村小学生信息量少(我觉得农村小学生应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加强语言的积累),口头表达能力弱,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口头造句水平提高,方言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一些语病也在习作中大量减少。

二、培养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小学所设立的各科教学中,农村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习作,他们普遍感到“怕习作,习作难。”小学生每单元有一次习作课,虽然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如何落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们都皱 着眉,挠着头,完成了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习作课,强迫学生去习作,效果极差。只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不再视其为负担。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去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能源,是去完成一件事的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三、感受生活,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够,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里缺乏熏染孩子的文化氛围。加上地处农村,信息不灵通,学生见闻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不宽,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苦恼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身处农村的学生,大都热爱劳动,对生产实践活动有真切的体验,而且,农村天地广阔,大自然万物千姿百态,风景优美,民俗风情富有特色,这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何挖掘这笔财富?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找“米”下锅。老师要指导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人物事件、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观点和材料,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看法,于平凡的人事中发现闪光点,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身边的一景一物,人情世事,都将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抓住自己的心灵感应,或褒贬,或喜悲,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参加完一次活动,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既积累写作材料,又锻炼了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经过坚持不懈,学生习作时选材范围广了,语句较前优美流畅,习作中不再有行 文枯涩之感,思维灵活,而且大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叶圣陶先生语:“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能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这样,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四、把讲读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相结合,加强语言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每学习完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坚持每天练笔。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 开,致使学生在语基部分能得高分而写起作文来仍感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时,都要认真钻研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在写作教学指导时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短小、精悍的点拨中尽快掌握写作方法。结合每天的日记练笔,既增加语言积累,又不断完善写作技巧。

五、个性评价,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它起着评价、导向、指点、教育的作用。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要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既真诚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又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习作中难免存在许多毛病,老师要从文中寻找一些可褒奖的地方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面对毛病处采用委婉的口气,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地指出。这样,使学生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从老师亲切的批语中恍然大悟,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反复的跌倒爬起、跌倒又爬起的训练历程中,学生感到有老师这位可信赖的“大朋友”的亲切关怀,逐渐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习作,在每次习作训练来临时,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同时,要对优秀作文组织大家共同评 议,说出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心中憋着一股劲,产生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 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肖敏著《师心流霞》

云南科技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3、2007年第9期《云南教育》作者丁浩清《农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2009年第5期《新课程——小学》作者徐兰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第五篇:(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2009级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学号: 姓名:张成林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仍然收效不大,每次习作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今天,农村的习作教学仍然是所有教学课程中的一环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培养 农村 小学生习作 能力

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历来就存在着差距,特别是习作教学,差距更大。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 重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重视语言交流。

农村学生平时的言语交谈大多用方言(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居多的地方,交流时一般都用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同学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给习作带来极大的阻力。平常,同学们用方言交流,思路很清晰,内容很充实,但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方言、语病连篇,词不达意,令人啼笑皆非,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谈,无论在上课、下课、班里、校园、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要用普通话作为言语交际工具。口头表达是习作的基础,农村小学生信息量少(我觉得农村小学生应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加强语言的积累),口头表达能力弱,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口头造句水平提高,方言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一些语病也在习作中大量减少。

二、培养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小学所设立的各科教学中,农村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习作,他们普遍感到“怕习作,习作难。”小学生每单元有一次习作课,虽然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如何落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了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习作课,强迫学生去习作,效果极差。只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不再视其为负担。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去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能源,是去完成一件事的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三、感受生活,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

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够,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里缺乏熏染孩子的文化氛围。加上地处农村,信息不灵通,学生见闻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不宽,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苦恼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身处农村的学生,大都热爱劳动,对生产实践活动有真切的体验,而且,农村天地广阔,大自然万物千姿百态,风景优美,民俗风情富有特色,这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何挖掘这笔财富?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找“米”下锅。老师要指导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人物事件、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观点和材料,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看法,于平凡的人事中发现闪光点,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身边的一景一物,人情世事,都将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抓住自己的心灵感应,或褒贬,或喜悲,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参加完一次活动,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既积累写作材料,又锻炼了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经过坚持不懈,学生习作时选材范围广了,语句较前优美流畅,习作中不再有行文枯涩之感,思维灵活,而且大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叶圣陶先生语:“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能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这样,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四、把讲读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相结合,加强语言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每学习完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坚持每天练笔。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开,致使学生在语基部分能得高分而写起作文来仍感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时,都要认真钻研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在写作教学指导时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短小、精悍的点拨中尽快掌握写作方法。结合每天的日记练笔,既增加语言积累,又不断完善写作技巧。

五、个性评价,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它起着评价、导向、指点、教育的作用。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要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既真诚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又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习作中难免存在许多毛病,老师要从文中寻找一些可褒奖的地方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面对毛病处采用委婉的口气,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地指出。这样,使学生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从老师亲切的批语中恍然大悟,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反复的跌倒爬起、跌倒又爬起的训练历程中,学生感到有老师这位可信赖的“大朋友”的亲切关怀,逐渐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习作,在每次习作训练来临时,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同时,要对优秀作文组织大家共同评议,说出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心中憋着一股劲,产生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 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肖敏著《师心流霞》 云南科技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3、2007年第9期《云南教育》作者丁浩清《农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2009年第5期《新课程——小学》作者徐兰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下载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做法[推荐]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习作能力正是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 当然,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

    创新作文批改模式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创新作文批改模式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学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

    困难生申请书

    困难生申请书 【写得不好,仅供参考,有什么提议请联系:102355023】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4班的学生**。来自贵州省息烽县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

    如何提升困难生

    每天都是和主讲的各位专家度过的,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总结,感到十分的愉快。每天都在听讲座,浏览班里其他老师的作业和心得体会,虽说有点枯燥,但也收获不少,看到专家们给我们意见和......

    如何提高潜能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潜能生的学习兴趣 对每位老师来讲,责任就是帮助每个学生提高成绩。但往往有一类学生让老师们很费劲,那就是潜能生。 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潜能生的学......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交流基础和空间......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合集5篇)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又是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可以说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他......

    浅谈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浅谈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