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时间:2019-05-12 07: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第一篇: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有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从不同产业层次和空间视角,分析各产业在量和质上的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区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状况、中小企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发展状况,研究产业在空间上集疏规律和趋势,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带等的分布特征。

(四)产业发展和布局变化趋势的预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显著增强,产业间的竞争层次和深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科学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和空间变化态势,对产业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发展和空间变化预测包括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产业关联的变化趋势、产业空间集疏的变化、产业发展重点空间的判断等。

二、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是产业规划的核心,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空间引导等要围绕产业定位和目标展开。

(一)产业发展定位

产业定位是指准确确定各产业在全国、省、地区中所占据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功能等。产业发展定位要立足于长远,从不同空间尺度,科学分析各产业在全国或大区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产业定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层次性,由大而小层层定位,如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各产业可能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等;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拘泥于行业和区域自身的发展现状,从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和对周边区域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进行定位;三是要体现未来性,要着眼于未来,从长远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看各产业可能发挥或承担的作用和功能。

(二)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是从国内外宏观发展背景、区内优势和劣势等条件出发,分析、判断和预测未来产业总体和各产业发展的前景。产业发展目标分为定性表述和量化目标的预测,量化目标包括产业总量、产业增长目标、产业结构目标、产业运行质量目标和产业空间调整目标等。按照时间尺度,产业发展目标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三、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规划

在产业发展和规划之中,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对于各产业规划而言,需要确定未来各产业内部行业的发展重点,如服务业包括各种行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又包括各种领域,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目标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确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于区域产业规划来说,要根据区域产业特征、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确立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并设计相应发展和规划的方向和内容。目前,在区域产业规划中,主导产业同构现象比较普遍,区域特色反映不明显。这一问题不完全是规划所致,与市场的导向也有直接的关系。

四、产业空间规划

产业空间规划是产业发展在空间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全国和各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理论,发挥各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和引导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的空间引导

产业或企业的区位选择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并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空间是产业或企业最佳的投资空间。规划要引导产业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产业发展和布局造成地区土地、水、矿产等资源的浪费,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形成产业空间配置相对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水平的良好发展态势。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和区域的功能定位,通过产业政策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产业在相应的区域发展和布局。比如,在大区域中,主要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其产业引导方向就要限制污染类、对资源消耗大的重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是鼓励发展一些生态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如旅游业等。

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不能简单地考虑行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还需要从区域协调、产业基础和相关产业的配套等角度考虑,引导产业既要考虑市场因素,也要考虑区域间的合理布局。例如,现在大量依靠国外原油发展的石化工业,从原油进口和市场消费来看,大规模在广东等东南沿海布局最为合理,但考虑到原有的石化基地和大区域的平衡等问题,石化工业不宜在广东过分集中。

对于日常消费类行业主要依靠市场来决定其投资区位,产业空间引导主要是通过用地、税收、环境保护等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二)产业发展点(轴、带)的规划

产业在空间的发展不会均衡展开,在一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或地点)、交通干线两侧等会形成不同规模、等级的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带),这些产业集聚点(轴、带)是不同层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也是各类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不同层次区域的各种资源优势,促进不同类型、规模的产业集聚点(轴、带)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空间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产业空间的管治

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境约束和人居环境发展的要求。针对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区、居民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或轴线应制定严格的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限制政策,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管制区。根据产业管制区类型特征,按照强制性、指导性、引导性等政策手段进行分类指导,目标是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五、产业发展和规划的支撑条件建设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需要交通运输、供电和供水系统、环保设施等条件的支撑。因此,围绕重点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带),要按照市场规则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和完善产业发展必须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形成跨区域共建和共享机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产业集聚点(区、轴)内部与外部的交通联系,构建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干线公路、国家和地方铁路、城市轻轨等在内的高效、快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和规划落实的交通环境条件。

(二)电源点和电网建设

产业发展对供电系统的要求比较高,供电能力、价格和稳定性等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制约程度更大。因此,电源点和电网的建设对产业发展和规划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供水系统建设

完善供水设施,提高管网供水普及率,确保产业发展用水是落实产业规划的基本保障。因此,根据不同行业的规模,建立相应的供水系统和污水禅理系统,提高产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是建设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六、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政策保障措施是实现产业发展和规划目标,形成主导产业和落实产业空间规划的重要保障,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社会等方面的措施和手段。

(一)法律和法规手段

通过立法程序,产业发展和规划具有一定法定效力,即通过立法形式来实施产业发展和规划,应把产业发展和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建立产业准入制度。根据行业类型、规模和产业空间特点等,形成“鼓励、限制、禁止”相结合的产业准入机制。尤其是加大对“限制和禁止产业”的管制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二)经济手段

通过一系列经济手段,组织、调节和影响产业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包括运用财政投入、设立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奖励和罚款等经济杠杆、价值工具、经济责任制等方式,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及规划目标和规划重点的落实。

(三)行政手段

采取行政手段和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依靠各级行政管理部门

可实施的的政策工具,如政策规定、指导意见、管理办法、任务分解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实施。

(四)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监督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产业规划的重要方式。在产业规划编制阶段,就应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通过媒体等大众传播手段广泛向公众宣传,使公众熟悉规划意图,明确规划可能对自己带来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

第二篇:公司发展状况与产业集群规划

xx公司与产业集群规划

一、xx公司概况

xx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早建设的x专业冶炼厂,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已通过国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拥有独特的x生产工艺技术及其装备,拥有ICP等一批国际高新检测设备,生产技术及其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处理各种x原料。公司现有x、y、n、t四大系列共30多个品种,x的生产能力为1500吨金属量/年、y为3000吨化合物/年、n为1200吨金属量/年、t为1000吨金属量/年。目前公司x系列产品已出口到日本、韩国、西班牙、比利时、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出口量占总销量的50%以上。高品质x、y是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已率先占领国内电池等高新技术领域,n在国内同类生产企业中唯一出口到日本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随着x市城市建设的发展,2005年公司已列入x省和x市两级政府退城进郊计划。目前,公司4000吨x/年生产线易地改造项目已完成可行性报告编制,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二、xx公司在本行业中的地位

x是国家战略物资,而我国又是个贫x国家,资源自给率不足30%,大部分依赖进口。由于受资源条件限制,因此国内x产量一直增长缓慢,长期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靠进口弥补不足。90年代中叶起,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高额利润的驱动,国内新上了一些小x厂,x的生产加工企业多达30余家,国内x的生产能力已突破10000吨x/年。

xx公司是我国x工业生产的发源地,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x、y、n、t等多种战略资源的生产厂家。公司产品的互补性、灵活性强,品牌影响力大。注册商标“xx”牌和“x”牌,均为x省著名商标。xx为“部优”产品、“xx省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xx为国家重点新产品、x省优秀产品,2003年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x为“省优产品”。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科技开发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具有各类高、中级技术人才30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册员工总数17.6%,并与国内同行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交流、协作的联系。公司研发能力及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担负着国内x产品标准、标样的制订,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奖7个、省级科研奖23个。

在x的工业生产方面,xx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冶炼技术及其装备先进、规模大、品种齐、质量优、原料适应性强的优势,不仅能处理世界上各种原生x矿,而且还能处理各类二次x资源,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在世界x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素有“x黄埔”的称谓。

三、产业背景分析

x市素有“世界钨都”之誉,钨的储量和产量位列全国前茅,x同时盛产稀土,钨和稀土在国内都具有一定的资源垄断优势,并从一般资源采选业发展到有一定矿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集群。相对于钨和稀土,赣州的x资源很少,但赣州的x加工业很发达,生产能力在国内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

x、钨、稀土均是世界级战略物资,钨被称为“工业牙齿”,x和稀土则有“工业味精”之说,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在国防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x的消费部门主要是硬质合金、含x合金、磁性材料、陶瓷、化工、催化剂等行业。x的最大消费领域是硬质合金,硬质合金是机械制造和制作超硬工具的主要材料,年消费量约占总量的44%。其次是电池业,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使用可充电电池的快速发展,x在电池业的消费迅速扩大,已成为第二大消费领域,年消费量约占总量的40%。磁性材料业的消费约占4%,其它行业,如玻璃陶瓷、人造金刚石、饲料、化工等行业的消费约占12%。

钨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制造业等,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我国钨消费量中有51%用于硬质合金。稀土则在汽车制造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尾气净化器、永磁电机、动力电池等,稀土永磁材料在将来的电动汽车、发动机、电池生产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兴起和高速发展,x、钨、稀土的运用领域不断拓展,全球x的需求以6%速度递增;钨和稀土的市场需求也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发展x、钨、稀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我国GDP保持稳健快速增长,x、钨、稀土需求较旺,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四、产业集群规划与xx公司发展目标

x、钨、稀土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同时作为一种相当紧缺的稀有金属,将呈现出高价格、高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态势。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占x、钨、稀土产品产值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

钨和稀土是我市少有的几个有突出优势的矿产资源,同时,x、钨、稀土的加工业在我市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如何合理地、科学地把赣州的优势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做大做强产业,最终变成经济优势,就必须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资源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开发应用新产品和新技术,大力发展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

受限于资源开发和加工技术水平,长期以来我市矿业加工产出主要还集中在初中级制品,钨精矿的销售产值在钨业产出中就一度高达70%以上。尽管近年来,市内涌现了一批有色金属制品的深加工企业,但也还主要集中在中端产品,象硬质合金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链太短。

要使我市矿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就必须提高矿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资本运作整合我市x、钨、稀土工业资源,共同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发展下游高附加值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和水平,通过综合运用计划、财税、金融等多种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做大做强以x、钨、稀土为主的优势明显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x、钨、稀土等有色金属生产、研发、应用基地和贸易中心,实现矿业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

赣州市对钨、稀土等九大产业进行规划,培植壮大一批工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集中优势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必将为xx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比较好的产业环境。xx公司将抓住退城进郊及产业规划的契机,充分发挥公司四十七年专业x生产的经验及品牌优势,加大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招商引资,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引进外埠战略投资者,加快推动公司的战略重组,推进产业升级步伐,拓展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实现合理的产业链和现代化企业组织结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多元化的x金属综合加工企业。

xx公司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通过与相关行业的国内外客户广泛接触和合作,把握市场脉搏,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建立1-2个稳定的原料基地,建立国外资源供应体系,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占有率力争做到60%。把握产业规划的契机,充分利用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紧贴市场,依靠科技,以钴为主,多种经营,做精做细做大做强传统产品,每年开发2~3个高、新、尖的新品种, 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坚持把公司做成我市有色金属加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为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作出努力。xx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11年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x产品金属量4200吨,实现利润1亿元。

第三篇: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2005 年 5 月颁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 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 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把全市从总体 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四类区域。按照区县功能定位和北京市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要求,本文在整理 各区县“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归纳出四大功能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及重点区域。

一、首都功能核心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这个区域在产业 方面主要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

(一)东城区

1.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建设王府 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和雍和科技园区;抓好东单、东内、南锣鼓巷、南新仓、美术精品、戏剧艺术等特色街建设。

2.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首都功能核心区优势,大力发展电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文化旅游、现代流通等行业。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和北京市文化产 业试点政策,以雍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

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

1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融合发展。

3.产业布局:集中建设“三区”,抓好特色街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1)“三区”: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雍和科技 园区。

完成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升级战略。以王府井大街和东安门大街、金 鱼胡同为主轴,带动周边街道的发展,以错位经营和功能互动,形成网络型街 区商业布局,将王府井建设成为集购物、旅游、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为一体 的国际知名商业街。

高标准建成东二环交通商务区。重点吸引能源、电信、文化旅游等总部企 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聚集。

积极筹建雍和科技园区。大力发展以动漫、网游、影音、出版为主的数字 内容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打造“北京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制作中心”,使之逐渐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引擎和区域科技创新基地。

(2)特色街区。

——东单精品街(银街)。与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形成差异互补,重 点发展服装专卖、美容保健、餐饮等行业,把银街建设成为彰显个性、时尚和 青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特色商业街。

——东内餐饮特色街(簋街)。将簋街建设成以餐饮业为主体,辅之以配 套的商业服务设施,集文化、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具有“不夜街”特 点和大众化餐饮消费功能的饮食文化特色街。

——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结合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七色光儿童剧场 的文艺演出,营造南锣鼓巷地区胡同、四合院传统文化氛围,适度整治周 边环境。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挖掘南新仓粮仓古朴肃静的传统文化,将古老的 粮仓建设成酒吧、茶馆等文化休闲场所,带动周边地区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 服务业发展,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商务活动提供配套服务。

——美术精品街。依托中国美术馆,在其南侧已有的美术用品经营网点基 础上,营造艺术文化氛围,建设美术精品特色街。

——戏剧艺术街。以首都剧场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戏剧艺术聚集

2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效应,建设戏剧艺术街。

(二)西城区

1.产业发展目标:优先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构建 以金融业为主导,以商业、房地产业为支撑,以文化、旅游、会展、咨询服务 业和具有创意特色的高新技术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格局。增强产业的聚集 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产业发展方向:巩固提升金融业,繁荣商业,积极支持科技服务业和 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商业、旅游、会展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 术提升传统服务业。

3.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全力建设好北京金融街、西单商业中心区、中关 村德胜科技园、西外旅游商务区、什刹海传统风貌旅游区和阜景文化旅游街六 个功能街区。

——高水平建成北京金融街。使金融街成为国家的金融决策监管中心、金 融资产管理中心、信息汇聚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升西单商业中心区品质。着力培育诚信的消费环境和时尚的消费文 化,满足大众消费,吸引中高档消费,拓展综合消费。将西单商业区建成特色 突出、业态丰富、环境良好、管理有序的综合性大型商业中心区。

——做强中关村德胜科技园。将德胜科技园建设成为中关村创意产业基地 和中关村科技园第二个知识型服务业聚集地。

——拓展西外旅游商务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引导西外旅游商务区向科技、商务、会展、旅游、娱乐、交通功能综合配套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形象 和功能品质。大力发展商务办公、科技展示、技术交易等配套服务,发展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实现与金融街、中关村海淀园和德胜园的功能对接。

——彰显什刹海传统风貌旅游区的文化魅力。努力建设自然风光与人文景 观相辉映、古都风韵与时尚生活相融合的传统风貌旅游区,彰显文化魅力。突 出湖光水色、王府故居、京味民俗特色,发展主题特色街和特色旅游项目。

——深度开发阜景文化旅游街。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挥传统文化的影响 力,强化整体品牌优势,引导阜景文化旅游街向购物、游览、休闲一体化的方 向发展。引导珠宝、古玩、特色餐饮、传统手工艺等行业发展,突出街区特色,完善街区功能。

3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三)崇文区

1.产业发展目标:以“一场两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文化旅 游、体育休闲,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与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功能相协调 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2.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区域:

(1)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引导商贸服务业向王字型经济磁场和永外商 贸服务区集聚,增强崇外商圈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大力发展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现代金融业,会计、审计、评估、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和通 信、网络、传媒等信息服务业。

(2)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以天坛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聚地带。加强永外文化用品特色街等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文化产业项 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娱乐、广告、文化经纪等行业。

(3)积极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加快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主体开发建设,以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形成体育休闲娱乐中心、体育商务交流中 心、体育产业总部基地、体育研发及行政中枢基地的“两中心、两基地”基本 格局,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服装装备、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休闲 娱乐、体育经纪、体育人才培训、体育科技研发、体育信息等产业。

(四)宣武区

1.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构建产业 集聚、布局合理、环境优化、功能集成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 提供持久的推动力。

2.产业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重点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等金融业。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咨询、信息、调查 等中介服务业,完善区域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区域整体服务水平。

(2)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大力发展以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品牌专卖、电子商贸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商业。

(3)积极发展文化传媒业。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以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创意产业、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反 映宣南文化特色的旅游业加快发展。抓住传媒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重点发展报

4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纸、期刊、广告、影视制作、图书、出版、发行、电影音像制品、网络、游戏 等传媒产业,培育和引导与传媒产业关联的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集群。

3.产业布局:

(1)整体打造广安大街。合理布局广安大街两侧产业构成,引导总部经 济、商务服务业、特色商业、文化传媒业等产业聚集和发展,使广安大街成为 衔接各重点发展地区、促进各类发展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集聚的核心纽带。

(2)建设四个重点功能区。

一是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商业区。深入挖掘大栅栏和琉璃厂地区的传统文 化资源,整体打造以文化商业为核心,以餐饮、住宿、演艺、商务、娱乐等相 关产业为主的,关联产业集中的大栅栏—琉璃厂文化旅游、商业服务产业聚集 区。

二是国际传媒大道。传承和弘扬宣南文化,打造产业发展承载空间,建成 以传媒产业为中心,以金融、商务、商业、餐饮、信息、培训、咨询、教育、娱乐、通讯配套服务的产业链条完整、关联产业集中的传媒产业聚集区。

三是广安门商务区。大力发展金融、会计、法律、咨询、信息等专业服 务业。

四是马连道采购中心区。通过开展茶叶拍卖、名优茶展销、茶文化交流等 活动,发展大宗交易、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加盟直销等新型营销模式。

(3)加快建设两个特色街区。

一是牛街民族特色街区:深入挖掘牛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地区 民族特色,积极开发民族商品和特色服务,培育民族特色经济。

二是天桥民俗特色街区:依托地区演出场所聚集、知名度高、节目特色突 出等优势,创新经营观念、培育演艺市场,积极筹办具有地区特色的各种民俗 演出,努力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特色演艺业加快发展。

二、城市功能拓展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这个区域在产

业方面主要是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做贡献。

5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一)朝阳区

1.产业发展目标: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严格限制高能耗、高物耗、高 污染、低附加值产业发展。加快小商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改造升级,限制并 淘汰低级次产业,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和集聚效益。对限 制类新建项目禁止投资,对属于限制类的已投资项目加快改造升级。

2.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稳定提升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会展旅游、商贸流通等优势行业;加快发展文化传媒、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信息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物业 管理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提升服装、家居、包装、食品、印刷等都市型工 业水平。重点发展符合城市化要求的都市农业和绿色产业。

3.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依托 CBD 等重点功能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 引更多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投资公司、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带动会计、审计、评估、律师、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奥运、CBD 和电子 城三大功能区,以三大功能区带动全区发展。

(1)奥运功能区。依托奥林匹克公园,以中轴线为轴心,建设奥运景观 大道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产业。

(2)CBD 功能区。以北京商务中心区为核心,提升国际金融、文化传媒、现代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主导功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以国际金融为龙头的商 务中心区,逐步成为北京新的标志性地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跨国公司 地区总部聚集。

(3)电子城功能区。以电子城科技园区为龙头,在中关村政策区,促进 电子城东区、西区、北区一体化统筹发展,东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西区重点建设国际电子通讯总部及研发中心聚集地,北区重点建设以电子通讯 产业研发为主、高端制造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区。

(二)海淀区

1.产业发展目标:按照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定位要求,着力发展高端、高

6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值、高效、高辐射力产业,推动产业不断向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方向发展。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基础上构筑“两中心四区网络型开放式”产业空间布局。

2.产业发展方向:

(1)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计算机整 机和配套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意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努力推进微电子、光通讯、纳米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打 造以文化、教育培训、金融、旅游、体育、物流、中介服务等产业为主的具有 海淀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四个服务”的能力和城市的活力。

(3)现代农林业。建设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都市型现代农 林业集群。

(4)传统产业。提升服装、家居、包装、食品、印刷等都市型工业水平。淘汰和禁止发展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原材料和能源 消耗高的产业。

3.产业布局:

(1)两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和海淀新区科技创新中心。

(2)四区:东部科技文化产业区、北部城市新区、南部现代服务区和西 部生态休闲旅游区。

东部科教文化产业区是海淀区长期发展形成的产业核心区,主要发展高新 技术研发、创新产业、教育文化业和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强化核心产业区综合 化和新开发产业空间定向化。

北部城市新区是海淀区未来的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城市化地区,主要发展 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产业、教育文化业、生态观光休闲业等现代服务业。

南部现代服务区是海淀区城市生活功能核心区、高度城市化地区,主要发 展旅游、高新技术研发、金融等产业和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

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是海淀区的生态屏障。在保护山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主要发展以山水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观光农林业为主的休闲旅游业。

7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三)丰台区

1.产业发展目标:整合区域资源,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建立以高新技术产 业为龙头,以房地产、现代服务、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

2.产业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产业基地为主要 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行业。

(2)全面提升房地产业。继续保持适度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优化房 地产项目开发布局,改善住房供应和市场结构。加快建设大型综合性公建设施,扩大商务地产开发规模。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宜居小 区,打造地产知名品牌,扩大房地产开发的综合效应。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丽泽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为载体,注重发 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以通信、网络、传媒、广告为主 的信息服务业;以咨询代理、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为主的中介服务业;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的金融业。继续推进展览展示、商务会议、教育培训、管理服 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4)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推动服装、汽车、建材、花卉、农产品 等专业市场的发展,建设特色市场群。积极发展宛平明清商业街、花乡花卉街等 特色商业街区。促进西三环、西四环等品牌商业带发展。建设草桥商务商业中心、分钟寺纺织商贸中心、王佐商务休闲中心等商贸服务中心。大力培育大红门、六 里桥、桥南商圈。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和百货、超市、专卖店等商业业态。积极发展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和服务。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配 套功能,推进现有物流企业升级,引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图书、冷链、医药、汽车及零配件、花卉、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发展为重点,以王佐、五里店、榆树庄、白盆窑等物流中心和重点大型物流企业为载体,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 代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服务北京、面向全国的西南物流基地。

(5)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版印刷、演出娱乐、古玩交易、工 艺美术、大众传媒等文化产业。挖掘人文资源,开发生态景观,着力提升旅游 业的文化品位。推进世界公园、卢沟桥、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建设。继 续巩固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重点开发生态观光、红色旅游、花卉旅游等特色 旅游产品。整合旅游产业,策划旅游线路,加强宣传推介,逐步提高旅游业发

8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展的整体水平。

3.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丰台总部经济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科技总部品牌,增强科技 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以总部基地为核心,将产业基地二期建成国内外大型科 技企业总部聚集地,形成科技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管 理决策中心;将产业基地一期调整成为总部基地配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 地;将产业基地三期建设成为总部经济拓展区,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功能。

——大红门服装商贸区。建成以服装服饰为主题,集商贸展示、商务办公、金融服务、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设计孵化、流行展览展示、服装贸 易流通、信息发布交流”的服装商贸区。

——丽泽商务区。发展商务办公、金融保险、专业会展、文化娱乐、教育 培训等现代服务业。

——河西生态发展区。发展集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都市农业和 生态旅游业。淘汰资源开采型企业,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

(四)石景山区

1.产业发展目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 形成“一个科技园区、两个休闲旅游区、三个产业基地、六个商务功能区”的 产业发展新格局。

2.产业布局:

一个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实施差异竞争战略,全力构建特 色产业集聚区,将石景山园建设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文化创意特色园、数字 娱乐示范园。

两个休闲旅游区:东部现代娱乐旅游区和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以石景山 游乐园、北京国际雕塑园、八大处、法海寺、天泰山为核心

三个产业基地: 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基地, 产业培 育基地。

六个商务功能区:银河商务区,TSM 商务区,北京国际雕塑园地下商务区,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京燕酒店商务区,京西会展商务区。

3.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区域: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以旅游、娱乐、文化和体育为重点

9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的休闲娱乐产业,依托八大处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石 景山游乐园等现代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娱乐业;依托奥运场馆等体育资源,重点发展体育休闲业。大力发展商务地产,适度发展中高档住宅,从严控制普 通商品房开发,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金融、信 息、法律和科技服务等产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开发、集成电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产业,加快在数字娱乐、工业设计、信息安全等创意科技领域树 立特色和优势,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步建立起具有石景山特色的高新技术 产业群。

三、城市发展新区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该区域的产业主要以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主,是北京未来经济重心所在。

(一)通州区

1.产业发展目标: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重点推动都市工业 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都市工业为支撑、现代都 市农业有效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产业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以贸易、物流、会展、中介咨询、研发创意 等专业服务项目为内容,依托京津冀交通枢纽优势,发展面向环渤海地区的生 产性专业服务业。

(2)着力培育高端商务服务业。大力支持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适应总部 商务需求,积极支持发展金融服务、研发创意、电子信息、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3)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引进欧洲品牌直销中心等大项目,聚集欧美知 名时尚品牌,发展高标准商业贸易。开发建设包括景观旅游、特色餐饮、健身 娱乐等设施在内的综合性休闲产业。

(4)大力发展都市工业。以都市工业为核心,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北京卷烟厂、家居产业示范园、包装印刷产业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引

导发展烟草、家具家装、服装服饰、食品加工、包装印刷、工艺美术、新型建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材等行业。

(5)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重点发展电子机 械、激光加工、仪器仪表等产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大力支持环保设备、环 保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做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与其相关的汽 车电子、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大对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的扶 持力度,培育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群。积极培育新医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潜力领域。

(6)积极发展绿色蔬菜、林果花卉、籽种、养殖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籽种和优质粮种植,养殖业逐步从新城规划范围区域迁出,向周边地区发展。

3.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1)壮大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做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加快开发建 设物流基地,发展现代物流,建成国际化、综合型高端物流产业基地。

(2)加快建设四大园区。重点建设西集工业开发区,加大投资,高标准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宣传,重点招商,高起点谋划园区产业发展,着力引 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项目,启动建设包装印刷产业示范园,发展面向区域的包装、印刷、研发、设计 一体化的高端印务产业,不断提高都市工业的技术含量。

加快通州工业开发区南扩区的开发建设,以北京家居产业示范园为龙头,建设高标准都市工业园。以环保产业园区为载体,支持环保产业研发,扩大环 保产业招商引资,加强技术支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推进永乐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 度,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新型产业。

(3)着力发展四大产业聚集区。宋庄临空经济聚集区,发展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空港物流、高新技术等临空产业,配合商务、旅游、生活服务等产 业,发展临空经济。

台湖产业聚集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展包装印刷、出版发行等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的聚集区。

聚富苑民族工业聚集区,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亦庄新城的产业优势和有 利的民族扶持政策,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

漷县产业聚集区,积极发展都市型产业,打造都市工业聚集区。

1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二)顺义区

1.产业发展目标:引导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方向发展。积极 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内部结 构,重点发展优势行业。

2.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第一产业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首 都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优质籽种产业等四大中心。

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 造、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以及设计研发、食品饮料、服装、印刷、包装、家具等都市型工业。

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物流、会展、金融、房地产、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商 贸餐饮、旅游等,强化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积极引进具有总部职能的物流 结算中心、数据中心和决策中心。

3.产业布局:形成以空港区、中心区为支撑、各镇协同发展的产业空间 格局。

(1)空港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制造业和商务服务等产 业。以空港工业区、天竺出口加工区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航空货 运大通关基地、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空港物流基地及北京李桥保税中心 为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新国际展览中心、国门商务区为核心,覆盖 后沙峪镇南部、天竺镇东南部和李桥镇西南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2)中心区重点发展综合服务、现代制造等产业。依托林河工业区、汽 车生产基地,涵盖仁和镇和李桥镇部分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注重发展 金融、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积极 培育电子购物等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规范引导发展房地产业,做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

(3)高丽营镇、赵全营镇作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备用地和航空配 件企业的承接地,拓展临空产业发展空间。杨镇、李遂镇作为现代制造业基地 的辐射拓展区,带动潮白河以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牛栏山、北小营、南彩、北务等镇,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新型建材、家具、印刷、包装等都市工业、旅 游休闲和农业观光产业。浅山地带各镇重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以体育休闲

2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度假为主的旅游业。

4.重点产业群落:

——壮大现代制造业产业群落,重点培育汽车产业集群。以林河工业区和 北京汽车生产基地为核心,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两大主体产业为支撑,壮大现代 制造业产业群落。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落,重点培育电子通讯产业集群。吸引高新技术 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向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工业区和林河工业区集聚,进一 步壮大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微电子为特色,具有较强研发、设计能力的高新技术 产业群落。

——壮大都市型工业群落,重点培育饮料食品产业集群。整合资源。以燕 京啤酒、顺鑫农业、汇源果汁、光明乳业等强势企业为龙头,以肉制品、乳品、啤酒、白酒、果汁饮料等为重点,拓展原料供应地和上下游环节,构建覆盖研 发、制造、包装、物流及营销的饮料食品产业链,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和优质服务的饮料食品产业集群。

(三)大兴区

1.产业发展目标:引导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产 业集聚,带动各产业集聚区及周边地区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扩充产业规模,提升经济实力。

2.产业布局:

(1)北部都市产业区。大力发展房地产与建筑业,重点发展以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影视传媒、现代物流、现代商业等为主的现代都市服务业,以及以 交易结算、投资融资、中介顾问、信息咨询、科技研发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大兴新城综合功能区、北京商品大世界、京南物流基地、北京经济技 术开发区周边商务中心区。

(2)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发展包括动漫设计、出版印刷、影视编播制 作等在内的新媒体产业,挖掘乡俗风情文化,发展现代乡村文化,促进农业观 光和休闲旅游,沿南中轴路延长线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设新媒体产业基 地,发展影视编播制作、数字动漫设计、网络游戏开发等为特色的新媒体产业。

(3)东部现代制造业区。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将核心产业向 周边地区辐射和延伸形成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汽车配套、新材料、精细化工、1

3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民用安全产品等现代制造业,带动东部产业的提升和发展。重点建设北京采育 经济开发区、安定精细化工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配套区,形成京津 塘产业带上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

(4)西部综合产业区。依托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 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乘势带动西部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发展农 产品加工、流通和认证咨询服务业等,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 益。在现有观光、休闲、娱乐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体育、绿色生态观光、民 俗旅游和休闲娱乐业,发展符合首都生态要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建设生 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榆垡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榆垡万亩生态旅 游区、庞各庄西甜瓜基地、永定河生态旅游区。

3.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文化创意产 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体育、科研孵化、中介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 方物流,形成仓储、配送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特许加盟等新型商业业态。

(2)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和服装加工、食品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劳 动密集型产业。

(3)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包括新媒体、出版印刷、影视编播制作等 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

(4)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4.重点发展的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北京大 兴经济开发区、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北京精细化工基地、北京国际印刷包装产 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榆垡园、青云店 园)、北京大兴轻纺服装产业基地、京南物流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配 套区等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加速经济规模扩大和发展。

(四)昌平区

1.产业发展目标及方向: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和先进制造业,提升旅游会展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强都市型

4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现代农业的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在农村全面退出高耗 粮、高污染的养殖业,退出高耗水、低效益的种植业。

2.产业布局:

一带: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业,实现产 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并辅之其它相关产业。

两轴:西轴(八达岭高速公路昌平段)沿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 制造业、高等教育,辅之其它相关产业。东轴(立汤路)沿线重点发展现代农 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会展业、房地产业,辅之其它相关产业。

一城:在推进昌平新城建设的同时,在现有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房 地产业。

多点:各镇中心区和重要产业聚集区按照全区区域功能划分,引导产业合 理布局,挖掘潜力,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专业聚集区。

3.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着力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国家 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创 造推动发展的新优势。

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建设以北汽福田为支撑的沙河制造业基地,壮大规 模,提高质量,形成首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旅游会展休闲区。着力发展小汤山及周边地区以温泉疗养及会展为主要方 向的旅游休闲产业,支持九华山庄等企业做大做强。

高等教育基地。着力推进沙河高教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服务产业,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形成首都高等教育基地之一。

现代物流基地。着力推进中关村国际商城、亚运村汽车新市场和水屯市场 等大型商业中心的建设,形成首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旅游文化度假区。着力保护好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统筹规划周边地区和 北部山区的发展,形成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知名旅游景区和休闲 度假区。

现代农业基地。着力建设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各类标准化果园,围绕“科技、绿色、富民”,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形成首都都市型现代 农业基地之一。

5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五)房山区

1.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淘汰“三高一低”企业,煤矿及非煤矿山企业逐步退出。

2.重点发展产业及区域:

(1)积极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及其下游产品、新型建材、加工机械、建筑机械、服装和食品饮料加工业等。

重点发展区域: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和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产业 基地,培育石油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现代装备制造业、都市工业和生物工 程与新医药五大产业。建设长沟、窦店、大石窝、琉璃河、周口店、石楼六个 农民就业产业基地。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扶植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提高流通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服务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金融业、保险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区域:建设良乡物流产业基地,打造青龙湖旅游发展新龙头,建 设好南线亲水生态休闲度假走廊和北线野风奇趣休闲观光走廊,在良乡、长阳、琉璃河等小清河流域一带开发温泉及水域休闲产品。

(3)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园区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特色农业、科普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形成磨盘柿、食用菌、豆类、民 俗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奶牛、柴鸡、肉呀、优质梨、干果、蜂产品六大特 色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项目:鑫湖苑、龙门、三渡河、京源绿洲、大宁五个生态观光项 目;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深加工、凯达恒业豆类产业园等六 个加工农业建设项目;北京龙人绿业设施基地、北京神州绿普高标准设施蔬菜 基地、长阳镇设施农业、大石窝镇南河村设施蔬菜基地、果品保鲜设施和尤家 坟食用菌种植基地六个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山区民俗旅游示范村、山区巷道食 用菌栽培、山区柴鸡生态养殖和蜂产业基地四个山区生态富民项目。

四、生态涵养区

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这个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区域由于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山区占辖区面积均在 62%以上,为此,产业 发展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导,该区域是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 的理想空间。

(一)门头沟区

1.产业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为主导,都市工业、生态农业、文化娱乐等多点支撑的资源节约、生态友好、效益较高 的产业结构。

2.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积极培育都市型工业,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分期分批把达不到市级标准的采矿企业全部关闭。门 城新城规划范围内污染重、耗能高、效益低的传统产业逐步退出。

3.产业布局:门城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和文化 娱乐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门城新城辐射区,重点 发展都市工业、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生态涵养建设区,重点发展旅游、生态农 业和民俗文化产业。

4.主导产业及其布局: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创意文化、文 艺演出、文物复制品开发等文化产业,打造永定河文化产业品牌。大力发展现 代流通业,重点形成东部现代都市和西部乡村景点两大流通服务功能区,稳步 发展房地产业。

(2)大力发展旅游业。方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会展商务、探险探奇、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布局:以精品景点为基础培育十大旅游板块。

(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生态、安全、优质、集 约、高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重点建设六大特色果品生产带为主的生 态农业区。即东山、孟悟为主的京白梨种植带,妙峰山、北岭为主的樱桃种植 带,龙泉雾为主的香白杏种植带,潭柘寺镇、陇驾庄村为主的盖柿种植带,太 子墓、九龙头为主的苹果种植带,边远山区为主的薄皮核桃种植带。

(二)平谷区

1.产业发展目标:实施三产带动,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积极培育临空物 流和临空服务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会议培训和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激活地 产开发市场,逐步形成新的经济支柱。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2.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

(1)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集约型、精细化、绿色果蔬种植业,推 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开发农业多功能,发展农业休闲采摘业。

布局:在山区、半山区发展精品林果种植,重点发展有机果品基地,围绕 百里观光采摘带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业;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鲜嫩 绿色蔬菜种植。

(2)工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无污染的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都 市型工业,同时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和知名品牌的形成。

布局:兴谷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等行业,包括韩资企 业园、食品工业园、健康产业孵化基地等。

西部工业带:包括马坊工业区、峪口和马昌营工业集中地。马坊工业区重 点发展对区位条件和物流环境要求高的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 产业和纺织服装、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峪口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机 械加工和纺织服装业;马昌营重点发展电气、保健产品等产业。

东高村文化产业基地:以业已形成的小提琴规模生产为龙头,大力发展乐 器制造业及相关的音乐教育、音乐演出、乐器博览和特色旅游等产业。

乡镇工业集聚区:以解决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为主,重点发展资源和环境 压力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业劳动力实现“离土不离乡”式的就业结构 转换。

(3)旅游业。发展方向:民俗休闲旅游。

布局:重点发展平谷新城会议度假区、金海湖旅游度假区,北山外环带、北山内环带、浅山百里观光带。

重点建设平谷新城组团、金海湖组团、丫髻山组团、黄松峪地质公园组团、轩辕台—大峡谷组团、玻璃台组团、峨眉山—北寨组团、东高村组团,使其成 为功能齐全、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各类旅游产品聚集区。

努力拓展城北浅山区组团、马坊组团、熊儿寨组团、将军关组团、北盘山 组团、泃河带组团、西峪水库组团,使其成为平谷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房地产业。发展方向:适度发展中高档社区、会展酒店和旅游度假 设施等外向型休闲房地产业。

布局:在京平高速公路沿线、夏各庄浅山区、高速新城联络线邻近地区、18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金海湖风景区,重点发展外向型中高档住宅。结合新城南部泃河及新城西部洳 河河道治理,配合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生态亲水居住区。结合城中村改造,发 展普通住宅及商用房地产。

(5)物流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平谷区经济发展 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布局:主要发展位于平谷区西部,京平高速马坊镇出口处的马坊物流园区,并沿京平高速向东,沿密三路向北适度扩散。

(6)商业。发展方向:实施建设现代新兴商业业态、发展现代商业服务 业、改造提升传统商业。

布局:构建区级商业中心、乡镇商业中心、农村便利商业三级商业市场网 络;推进中心商业区、综合物流园、步行街和十二个重点市场的建设。

(7)老龄社会服务业。发展方向: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的发展面向 首都的老龄社会服务产业。

布局:在平谷城区北部,洳河与西烟路两侧,依山傍水,发展面向中高档 市场的大规模老年生活社区;在洳河同泃河交汇处以东,发展面向高端市场的 养老社区。

(三)怀柔区

1.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构建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符合怀柔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体系。

2.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发展区域:

(1)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方向:以发展旅游经济为核心,以会展、物流业为突破口,以房地产和休闲娱乐、影视教育、文化时尚产业发展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区域:加强规划引导,加快红螺山市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加紧实 施慕田峪西线延伸工程,积极促进西栅子景区开发,深入推进黄花城景区的建 设与保护,全力打造沿长城旅游带。深挖文化内涵,加快推进红螺文化旅游区、汤河满族文化旅游一条川的开发建设。

(2)升级壮大第二产业。发展方向:全面加快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电子 与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发展都市型工业,做大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做强现有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业,加快调整优化汽车制造业。

重点发展区域:加快构建以杨雁路为轴心、以雁栖开发区为龙头、以怀柔 东区为依托、设施完备、服务一流的东部工业产业带。

(3)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资源生态、精品 特色、集约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重点发展区域:在西部和北部平原、浅山地区,以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涵养的互促互动。

(四)密云县

1.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 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生态型产业,构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柱、休闲旅游为特色,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2.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加快发展休闲 旅游业,优化提升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引导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生态农业。主要发展以蔬菜、油料作物和花卉为主的绿色种植业、以奶牛为主的绿色养殖业和以采摘园、休闲农庄、休闲渔业为主的休闲农业。重点发展以板栗、仁用杏、苹果和优质梨、李子、葡萄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同时发展以肉鸡、柴蛋鸡、养蜂为主的绿色养殖业。发展精品小杂粮、反季蔬 菜、山野菜和山区药材等高效种植业。适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环境友好型工业。重点发展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增值能力强、符合 密云资源环境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绿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电子 信息和生物医药五个主导产业。

(3)旅游休闲业。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实现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 转变,着重发展五大特色旅游,即会议会展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生态休 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综合度假旅游、休闲体育度假旅游。

(4)服务业。优化提升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金融保险、电信、咨询中介、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服 务业。

(5)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大力发展以工程建设为主体的建筑业,鼓励发 展绿色环保建材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适度控制商品房投资规模,提高住宅 档次,推进房地产业由单一住宅开发向综合开发转变。

北京市功能区产业发展与规划汇编

3.产业布局:一区两带。

一区即县工业开发区建成区和扩规区,包括十里堡、河南寨、密云镇三个 农民就业产业基地。

两带即白河休闲产业带和潮河科技产业带。白河休闲产业带以溪翁庄镇为 中心,南起潮河、白河汇合口,北至云蒙山,向东辐射冯家峪和不老屯镇。潮 河科技产业带以穆家峪镇为中心,南起潮河、白河汇合口,北至古北口镇,向 东辐射新城子镇。

(五)延庆县

1.产业发展目标:调整优化一产,积极发展二产,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提升扩张三产,强化产业联动,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2.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都市 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制药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制造、新型能源、新型建材、旅游工业品加 工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 旅游休闲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等。

3.产业布局:一轴一川一环一山。

打造加工制造业(一轴)。以县城为中心,以康庄、沈家营、永宁为节点,依托八达岭工业开发区、延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永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充分 利用资源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特点,重点发展都市工业。

开发生态农业(一川)。发挥川区乡镇各自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发展适 度规模化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形成以蔬菜、果品、药材、花卉、优质玉米为主 的种植业产业带和以奶牛为主的养殖业产业带。

建设休闲产业(一环)。以县城为中心,依托北山带、南山带、东部浅山 区和官厅水库东侧生态保护带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发展生态型旅游休闲 产业。

发展生态涵养(一山)。在广大东部山区,更加注重生态涵养和保护,转 移影响生态和水源涵养功能的产业,引导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发挥山区

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绿色种植、特色养殖和山水民俗旅游等特色产业。

(邢志俊 宋亚妮)

第四篇: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发布单位】国家经贸委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1-01-01 【生效日期】200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前 言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研究分析目前环保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制订的,是指导性的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三大领域。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主要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节水设备、生态环境保护装备、清洁生产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仪表、环保药剂和材料等的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服务主要包括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环境工程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服务等。

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开创了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环保产业也应运而生。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环保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标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九五”时期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保产业得以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

1.环保产业初具规模。至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其中企业8500多家,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1500多家,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80亿元,占63.0%;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目前,环保设备(产品)的年制造能力达到了250多万台(套),工业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了3.5亿多吨,综合利用率为48%。“九五”时期,我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增长率达15%以上,高于我国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

2.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近几年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在环保设备(产品)中,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的约占五分之一,少数产品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方面,我国已具备自行设计、制造关键设备及设备成套能力;工业一般废水治理技术和工业消烟除尘技术等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工业废渣特别是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从有机废液中提取蛋白饲料技术、利用废轮胎生产碳黑技术、空气冷冻废橡胶制胶粉技术等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环境服务得到较快发展。从环保设备(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看,20年前,环保设备(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很有限,主要是一些常规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及基本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等。目前,环保设备(产品)品种达到了3000多种。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城市垃圾焚烧设备、汽车尾气处理设备、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高效布袋除尘设备、高精密度在线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一些性能优良的特殊环保材料等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从资源综合利用看,几乎涉及所有的工业废弃物、废旧物资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各种废弃资源的利用途径得到拓宽,产品品种不断增多,如粉煤灰综合利用产品已达200多种。近几年环境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由过去以技术和咨询服务为主发展到工程总承包、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和投融资及风险评估等领域,特别是近两年,出现了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专业化的环保设施运营企业,加快了污染治理步伐,促进了环境服务水平的提高。

环保产业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将发展环保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1997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总书记和总理都到会做重要讲话。其次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和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加,为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九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达3600亿元,1999年我国环境保护投入首次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利用国债资金支持环保装备国产化、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三河、三湖”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改造项目等。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使部分闲置的机械制造能力转向了环保产业,而且促进更多的企业转向环保产业。三是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国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调动和促进了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国家加大了对传统的、以政府投资和经营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式的改革力度,向以多元化投资、多种形式建设和经营,污染者付费的方式过渡,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还未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目前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其中约65%为兼营),近90%都是小型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国最大的环保企业年销售额只有3亿元人民币,而进入世界500强的专门从事废物处理的美国惠民公司,2000年的营业额已超过130亿美元。二是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通过对正在生产的3000多种环保产品调查分析,约1/5的产品由于可靠性、通用性、产品结构设计上的欠缺,有待淘汰,约2/5的产品需要改进。常规产品相对过剩,一些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又严重短缺。

2.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国绝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而且技术开发的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低。如水处理主要为一般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产品,大气污染治理主要是除尘设备,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我国环保产品的总体水平相当于国际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大多数产品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左右。

3.还未完全形成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和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较严重。如大多数环保产品没有标准;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回避招标和招投标中弄虚作假、不规范竞争等,一些地方不允许外地环保产品或者环境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采取各种方式限定、变相限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生产的环保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指定企业或者个人提供的环境服务等,搞市场封锁;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当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产品要在当地生产,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环保产业市场混乱的结果是阻碍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环境服务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造成许多环境治理设施运转效率较低。此外,信息咨询服务的规模和技术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机构服务网络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环境保护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为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国家和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使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一)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沿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投入多、产出少,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只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支持能力,才能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十五”期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目标无法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而且经济发展也要受到制约。

(二)发展环保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我国环保产业的潜在市场巨大,是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十五”计划把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随着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这将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环保产业作为投资热点,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若每年有5%的大型燃煤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就能形成年产值60亿元以上的产业需求;为汽车制造业配套的消声器和机内净化器产品,年产值可达40亿元以上。一个日处理千吨规模的垃圾焚烧厂,投资约在6亿元左右,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市场十分巨大;以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矿山生态恢复为重点的生态工程等也都有很大的市场。预计“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可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三)发展环保产业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现实选择。

加入WTO后将会大大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我国环保产业属于基础薄弱、竞争能力差的行业,入世将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加入WTO后,环保市场,特别是环保产品市场、环境服务市场和投融资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这将有利于加大环境投资、技术转让和贸易服务的力度,有助于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国内环保市场基本趋于饱和,这些国家的大型环保企业或企业集团将会凭借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开拓我国的环保市场,这将对国内处于成长期的环保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参与加入WTO后激烈的环保市场竞争,就必须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四)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是将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的产业结构,向技术水平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且对环境影响小的结构转变,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某些领域又是高新技术产业,是结构调整的重点。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三、“十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十五”时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及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的战略部署,“十五”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培育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主要目标。

为满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环保产业的需要,“十五”时期环保产业将有较快的发展。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生产550亿元,占27.5%;资源综合利用产值950亿元,占47.5%;环境服务产值500亿元,占25%。“十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

“十五”期间要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巩固和提高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广和应用一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一批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市场供大于求的环保产品。

到2005年,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一批拥有技术优势、为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型环保产业企业;扶持一批环境服务企业,提高环保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发展重点。

1.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1)烟气脱硫。重点发展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关键是解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到2005年,具备独立完成燃煤电厂200MW及以上机组烟气脱硫工艺设计的能力。适当发展脱硫专用设备的生产,确保脱硫工程配套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同时,根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适当发展工业锅炉、炉窑相配套的实用型或简易型脱硫工艺技术和设备。“十五”期间,重点发展湿法脱硫工艺,以满足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烟气脱硫的需要;适当发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喷雾干燥脱硫、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电子束脱硫等工艺,以适应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烟气脱硫。

(2)烟尘治理。抑制常规电除尘器的发展,拓宽电除尘器对高浓度、高温、高比电阻烟尘和含有腐蚀性气体等的适应领域;发展配套的监测仪器和装备;改进型材规格和品种,降低主体重量;完善计算机选型技术,开发脉冲供电、微机控制、可变电压供电装置等。重点开发特殊环境使用的电除尘器,适当发展用于各种炉窑的中小型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应提高配套机电产品及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耐高温、耐腐蚀的滤料和纤维原料;在此基础上发展每小时处理风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耐温250℃以上、寿命3年以上的袋式除尘器。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旋风除尘器,重点发展高效低阻及除尘、脱硫一体化,即组合式除尘器。

(3)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根据汽车工业污染控制目标,以轿车和轻型车为控制重点;汽油机普及闭环电控燃油供给系统,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推广稀薄燃烧、可变配气相位、缸内直喷等技术;柴油机推广增压中冷、柴油机共轨等技术,并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

(4)有毒有害气体处理。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催化燃烧和碳纤维回收利用等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以及工业有毒气体、恶臭气体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水污染防治领域

(1)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发展日处理能力20万吨以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发展高效节能生物脱氮除磷、循环式活性污泥、移动床生物膜等技术及UASB反应器、厌氧生物滤池和厌氧膨胀床、厌氧流化床等;研制开发适用于不同工况的低速多极离心鼓风机、潜水污水泵、氧化沟专用设备、新型曝气设备、污泥处理处置专用设备等。提高格栅、曝气、刮泥吸泥提升及脱水、污泥沼气发电等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水泵、风机、阀门及相关电器设备的工作和使用寿命。重点解决现有国产设备质量较差和品种不全问题。同时,发展居民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氧化沟和氧化塘处理清污机械、强化曝气技术和设备、污泥处理技术和设备。根据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加速发展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下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

(2)工业废水处理。重点发展水处理单元技术和设备,提高专业化生产规模,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多功能组合式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用于发酵、医药、造纸、屠宰加工废水处理领域);表面处理废水、废液及有色金属采矿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废水深度处理、净化、消毒技术和设备;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和成套设备;含油废水处理、油田净化技术和设备;煤矿地下水及高浊度含盐废水处理技术和净化设备;膜处理、微滤净化技术和处理设备等。

3.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

(1)城市垃圾处理处置。重点发展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成套设备,中小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垃圾收集、分选、预处理技术和装备,形成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关键技术及设备有: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工程成套技术装备、新型填埋防渗衬层和覆盖材料、填埋专用机具、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制和完善大型垃圾堆肥和简易堆肥技术和成套设备,主要是低成本堆肥技术和装备、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和装备。适当发展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重点解决垃圾焚烧尾气的控制技术和设备。

(2)有毒有害废物处理。根据工业发达国家采用高温氧化法处理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有毒有害废物密闭式贮运技术和设备、专用高温氧化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建设若干个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处理中心。

4.节水技术和设备

重点发展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主要有电力行业高浓度输灰工艺、干除灰、干排渣工艺技术和设备,纺织行业高效印染洗涤工艺、无水及节水型印染工艺技术和设备,石油化工行业炼化污水处理回用、油田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再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造纸行业制浆洗涤系统闭路循环工艺、白水(中水)回收利用工艺、碱回收等技术和设备,冶金行业干熄焦工艺、空气冷却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工业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工艺水、循环水及杂用水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及回收利用冷却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城市污水综合回用技术和设备,各种节水器具。研究开发海水、咸水综合利用和淡化工艺技术和设备,高效空冷工艺技术及无水生产工艺技术。

5.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

根据《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重点发展水土保持和防治荒漠化技术和装备,积极发展草原建设、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植树种草等方面的技术和装备。

6.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

重点发展资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替代物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的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大力发展冶金、化工、轻工、有色、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

7.环境监测仪器仪表

重点提高现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产品档次,提高设备可靠性、智能化和精密度,要将自动采样、数据采集处理、远程终端控制等高新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中。为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加快发展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设备、便携式监测仪器,特别是废水、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设备。发展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控制系统,加快城市环境监测网和流域水质监测网建设。同时发展汽车尾气、噪声监测仪器仪表等。

8.环保材料和药剂

重点发展高性能的环保材料和药剂,主要有生物膜材料、微生物处理添加剂、耐高温、耐腐蚀除尘滤料、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新型杀菌剂、高性能吸隔声材料等。

9.资源综合利用

(1)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是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有色稀有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加快发展综合回收金、银、铁、稀土、铌、钒、钛等新工艺;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以高岭土超细、增白、改性为重点,带动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硅藻土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加快尾矿生产建材产品及加工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矸石发电、生产建材产品技术,主要是燃煤矸石循环流化床及成套发电技术和装备,硬塑、半硬塑成型制砖技术和装备,全煤矸石生产空心砖技术和装备,煤矸石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生产水泥生料技术。在煤矿矿区建设一批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发展粉煤灰分选技术和设备,加大粉煤灰用于高等级公路、水电大坝、商品混凝土中的比例,研究开发粉煤灰用于铁路建设的技术;加快发展利用化工、冶金、有色等工业废渣生产建材产品的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大用量、高附加值的工业废渣建材产品的技术和装备。加快造纸碱回收、酒精糟液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发展先进的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

(3)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重点发展废旧家电、废电脑回收处理及报废汽车机械化集中拆解技术和设备,发展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电池等回收及加工利用技术和设备,包括废物的收集、分选、清洗、破碎、打包、运输、回收等单体设备或组合设备。建设若干条报废汽车机械化集中拆解、废旧家电、废电脑回收处理生产线;若干个废橡胶、废轮胎制微细胶粉处理工程;若干条铅、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及废电池回收加工生产线。

10.环境服务

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包括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运行服务;大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发展环保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

四、对策与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制定和组织实施环保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先进、经济、高效、市场急需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限制发展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

进一步制定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继续颁布环保产业鼓励发展目录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落实工作。

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使排污收费达到合理程度,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到适当的水平,以满足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制定和实施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市场的有关政策措施。

(二)依靠技术进步,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加快环保科技开发,科技计划中要积极安排环保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并确保环保技术开发的投入达到一定比例。加强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速优秀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加快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快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环保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合资、合作、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

加快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进程,建立有利于国产化的管理体系、资金支持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体的国产化运行机制。将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作为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予以支持。组织实施一批国产化示范工程,并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依托示范工程,形成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提高工程总承包和设备成套化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发挥先导作用。

(三)加强监督管理,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下决心治理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分割市场、阻碍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依据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招投标、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环保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行为。要依法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环保产品标准体系,尽快制定和颁布主要环保产品标准,包括制定部分重点环境工程项目技术标准和规范。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环保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

建立规范的环保产品认证制度,按照企业自愿、国家统一管理和第三方认证的原则开展规范的认证工作。

(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积极性。国家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股份制或股票上市等多种投融资模式投资环保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元化,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应当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支持和依法监督下,由企业、市场动作来实现。在已建立收费机制的城市可以采取国际通行的BOT项目投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也可以采取股份制的方式,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建设和运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尽快建立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行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探索将污染治理设施从企业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进行单独成本核算,由专业化的污染治理公司承包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企业和污染治理公司根据合同关系承担相关的经济和环保责任。

(五)加强领导,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环保产业涉及面广,需要各地区、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环保产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各地经贸委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环保产业发展工作的职责,要在国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地区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结合各自优势,突出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合理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存量,避免一哄而起,防止重复建设。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范文)

附件3:

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

概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大

再生产来获得,资源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中国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受冲击较为严重、经营状况不佳的,正是那些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的行业

和企业。面对金融危机,企业要确保资金链畅通、找准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切入点和地方经

济发展的结合点,就必须了解我国的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主要产业的主导作用、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不同类型区域产业的发展因素、格局、模式,以及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规律,还必须关注经济的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关系、重视规划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调控作用。

《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是中国政策的方向性项目,以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研

究为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在各类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的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构成,具有较

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特色,是反映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产业发展和规划最系统最全

面的研究报告。

本报告包括八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产业结构与金融危机。第二部分是金融危机对我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第三部分总论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以及未来产业空间发展的趋势、各地区产业空间集聚形态和发展方向。第四部分重点归纳和

总结了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各种传统和最新理论,以及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常用分析方法。第五

部分是研究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与布局问题。第六部分是大区域产业发

展与规划布局。第七部分是地区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第八部分是产业发展与规划的政策。

本报告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参考教材,也是企业家决策发展方向和投资策略的指导工具,对指导国家和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篇 中国产业结构与金融危机

第一章 中国产业结构与金融危机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与金融危机

第三节 中国产业集群缺陷与金融危机

第二篇 金融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二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四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三篇 中国产业发展与规划总论

第三章 中国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研究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节 行业规划的理念和核心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与行业规划的内容

第五节 行业规划与产业链、产业集群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节 产业发展态势

第二节 四大产业集聚带发展导向

第三节 三大产业引领去发展导向

第四节 三大产业先导区发展导向

第五节 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发展导向

第六节 其他产业集聚区发展导向

第四篇 研究基础

第五章 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产业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新因素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第四节 特定因素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第五节 各种因素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

第六章 产业结构演变研究

第一节 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研究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七章 产业分工研究

第一节 产业分工的内涵和性质

第二节 主要产业分工研究

第三节 新兴古典分工研究及新近研究进展

第四节 产业分工研究评述

第八章 产业区位论

第一节 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节 市场的空间竞争

第四节 服务业区位

第五节 住宅区位论

第九章 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研究基础

第三节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效应

第十章 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第一节 产业空间结构内涵

第二节 产业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产业空间结构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研究评述

第十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研究

第一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研究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因子分析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不同职能的区位选择

第四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区位选择对东道国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产业基本面分析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产业集中和集聚的测度方法

第四节 产业规划模型

第五节 主导产业选择与确定方法

第六节 产业集群辩识

第五篇 重点行业发展与布局

第十三章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的演化特点

第三节 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态势 第十四章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历程及空间演化

第二节 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及空间分布现状

第三节 中国石化工业区位演化过程及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中国石化工业区位演化机制及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集聚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时间变化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十六章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

第一节 房地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也及住房体制改革的历程

第四节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附录:我国房地产业相关法律法规汇总

第六篇 大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十七章 京津冀产业发展和空间引导

第一节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

第二节 重点产业发展区域的确定与划分

第三节 产业发展重点区域的引导

第十八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空间调整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第三节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第四节 产业空间调整

第十九章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第三节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第四节 产业空间调整

第二十章 东北地区产业振兴与空间发展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评价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第三节 工业发展重点

第四节 农业发展与基地建设

第五节 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第六节 产业空间组织

第二十一章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现状评价与分析

第二节 日韩相邻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启示

第三节 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四节 空间发展和引导

第五节 产业发展方向

第二十二章 西部大开发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产业发展状况评价及分析

第二节 特色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第四节 空间发展和引导

第七篇 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二十三章 长吉平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三节 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第二十四章 银川市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区域产业竞争力判断

第二节 核心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 产业发展重点与规划导向 第二十五章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整体评价

第二节 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战略

第四节 烟台市制造业空间组织与引导

第八篇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政策

第二十六章 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钢铁工业的产业政策

第三节 石化工业的产业政策

第二十七章 区域产业政策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实施重点

第二节 重点区域产业政策

下载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

    任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 汇 报 材 料 山东任城经济开发区 2013年5月24日 任城经济开发区是首批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8年9月实行区街合一,园区总规划......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

    进入21世纪,材料科学和材料工业被公认为是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材料技术已经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技术对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和其......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0123162 程晓强 国民经济管理121 摘要:婺源主要产业以茶产业,旅游业,小水电业及县工业园区 为主,其中尤以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根据婺源的综合发......

    麻城市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麻城市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09-2013) 草案 第一章 我市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1.基本情况 我市油茶生产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市共有油茶面积18.7万亩,其中:纯林11万亩,混交林7.7......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全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我区冬季日照充足,夏季气候冷凉,具有发展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的自然优势,是农业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近年来,我......

    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食品,为了丰富人们生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菜农增收,依据《汉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与重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不是城乡产业发展一样化。它要求加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闻日期:2001-10-10 浏览次数:967国经贸资源〔2001〕1020号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