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小编推荐)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经济波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地区布局。
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划分,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① 工业、建筑业 ② 农业 ③ 商业 ④ 服务业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① 加快发展速度 ② 提高经济效益 ③ 扩大对外开放 ④ 调整比例关系
3.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
① 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所占比重上升 ②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③ 技术、产品更新加快 ④ 第一产业的质量不断提高
4.根据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发展列为首位的应是
① 农业 ② 基础工业 ③ 商业 ④ 信息业
5.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产业是
① 工业 ② 农业 ③ 第三产业 ④ 建筑业
6.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从事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同
① 所取得的企业利润的对比关系 ② 所取得的企业净产值的对比关系 ③ 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 ④ 所交纳的税利的对比关系
7.从本质上来说,集约型经营的增长方式是
① 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 ② 适度紧缩型的增长方式
③ 适度膨胀型的增长方式 ④ 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8.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指
① 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② 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
③ 由集约型转变为粗放型 ④ 由内涵型转变为外延型
9.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意味着
① 从少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少产出转变 ② 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③ 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④ 从质量效益型向数量扩张型转变
10.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
①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② 形成完善的经济机制
③ 建立起最佳的比例关系 ④ 形成配套的运转机制
⒒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由
① 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② 集约型转变为粗放型 ③ 扩张型转变为紧缩型④ 质量型转变为数量型 ⒓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① 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② 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③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④ 治理环境污染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⒔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
① 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② 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③ 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 ④ 简单再生产型增长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
1.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
① 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的 ② 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来实现的③ 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来实现的 ④ 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来实现的 ⑤ 通过扩大生产场所和劳动者人数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2.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包括
① 宏观调控目标 ② 宏观调控方式 ③ 宏观调控手段
④ 宏观调控目的 ⑤ 宏观调控政策
3.农业是
① 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 社会安定的基础 ③ 国家自立的基础
④ 人类生存的基础 ⑤ 科技进步的基础
4.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① 稳定货币 ② 发展经济 ③ 提高效益 ④ 回笼货币 ⑤ 降低利率
⒌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变动的总趋势是
①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
② 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数量迅速增加
③ 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④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
⑤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
⒍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
① 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来实现经济增长
②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实现经济增长
③ 扩大生产场所和劳动力人数来实现经济增长
④ 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
⑤ 技术的不断进步来实现经济增长
⒎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
① 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
② 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③ 搞活国有企业的需要
④ 避免经济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⑤ 参与国际竞争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需要
四、简答题
㈠ 简述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
㈡ 什么是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㈢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㈣ 为什么要实施和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㈤ 怎样认识和解决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五、论述题
㈠ 论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有什么重要作用?
㈡ 论述我国发展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㈢ 什么是产业结构?我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㈣ 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即物质产品和劳务生产总量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演进和改善。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是指经济在长期发展趋势上表现出向前发展和正增长的走势。
经济波动: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差异表现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下,实现供求结构均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产业的技术结构高层次化,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演进,从而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趋势。
产业地区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和分布。
二、单项选择题
1.① 2.② 3.① 4.① 5.② 6.③ 7.④
8.① 9.② 10.③ 11.① ⒓ ③⒔ ①
三、多项选择题
⒈ ①②③④ ⒉ ①②③④⑤ ⒊ ①②③④ ⒋ ①② ⒌ ①③⑤ ⒍ ①②④⑤ ⒎ ①②③④⑤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㈠ 答: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快速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具体表现为:
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条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在经济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这必然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要说服广大群众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必须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速度发展,逐步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得到巩固,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长治久安。
② 只有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③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当前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斗争中,一国的经济实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实力强,才能有强大的国防,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才能有发言权,起着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才有更大的力量保卫自己,反对霸权主义,维持世界和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㈡ 答: ① 经济效益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量、劳动消耗量同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在有用的劳动成果一定时,占用和耗费劳动少,或在占用和耗费劳动量一定时,有用劳动成果多,经济效益就高;反之,经济效益则低。
②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之所以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是因为: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目前我国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的耗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使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尽可能多生产出符合人民需要的产品。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㈢ 答: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① 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②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③ 科技水平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④ 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⑤ 资本积累的规模;⑥ 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等。
㈣ 答:⑴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① 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它是指经济在长期发展趋势上表现出向前发展和正增长的走势。② 它的实质是将当前的经济发展与长远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既要满足人们当前的需要和利益,又要重视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⑵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① 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尽快地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因此,经济发展应放在中心位置。
② 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因此,必须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持续地使用可再生性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③ 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与不发达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只有消除贫困,才能产生保护和建设环境的能力。总之,可持续发展的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㈤ 答:(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因发展起点和发展条件不同,东部地区发展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
(2)要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3)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总的要求是,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发展区域经济与发挥各地积极性的关系。中西部地区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㈠ 答:⑴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粗放型经营;二是集约型经营。粗放型经营的增长方式,其实质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是以数量增长为中心。而集约型经营其实质是依靠经济增长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即质量型和效益型的增长。
⑵ 我国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必须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重要作用在于: ① 这种转变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不足,只有完成这个转变,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② 这种转变是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因为只有完成这种转变,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民需要的产品,才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③ 这种转变是搞活社会主义企业的需要。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只有完成这个转变,才能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从而才能搞活企业。
④ 这种转变是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完成这种转变,才能形成经济增长与资源有效利用、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才能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⑤ 这种转变是参与国际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需要。因为当代国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竞争,只有完成这个转变,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可见,我国在改革中,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㈡ 答: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农业,使农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①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农业是其他部门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农业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我国,有十二亿多人口,80%在农村,农业发展了,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就有了保证,农村就稳定了,整个社会就稳定了。
③农业还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还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④农业的发展还能为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我国农村有亿万剩余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产业。
⑤农村作为我国工业的最广阔、最可靠的潜在市场,也有赖于农业的发展。
⑥农业是我国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⑦农产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出口商品。
⑧农产品的供应,直接关系到物价的稳定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
总之,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全,国家自主的基础。
㈢ ①产业结构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组合和构成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②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和各生产部门内部,建立起最佳的比例关系。③建立合理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是:
第一,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正确处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正确处理物质生产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④我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在处理产业结构方面要做到四点:
第一,要大力加强农业,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二,要加强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和基础工业的建设。
第三,要大力调整加工工业,要克服加工工业盲目发展的现象。
第四,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之,要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㈣ 答:⑴产业结构合理化。它是指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下,实现供求结构
均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一个动态化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标志是:① 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以取得较高的宏观经济效益。② 与社会总需求的结构相适应,以实现国民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③ 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④ 适合本国的基本国情,比较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各种资源的优势和国际贸易的有利形势,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的结合。⑤ 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⑵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产业的技术结构高层次化,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演进,从而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趋势。
产业结构高度化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脱离合理化的高度化只能是一种“虚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使结构效益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可见,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构成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基点。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包括:
从产业结构的结构比例看,高度化包括:(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优势比重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即产业重点由第一次产业逐级依次转移;(2)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依次转移;(3)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依次转移。
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高度化包括:(1)产业高附加值化;(2)产业高技术化,(3)产业高集约化;(4)产业高加工度化。依次提高,最终实现现代化。
第二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性的产业,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繁荣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 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途径。因此,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当然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优化措施和建议,最后对农业产业结构做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建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结构效率、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指静态的农业产业结构水平的高低,而是指通过不断地对农、林、牧、副、渔等结构的调整,使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化的过程。综观世界农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效益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转换能力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社会资源供给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适应能力的优化,包括传统农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能力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和比重不断降低的过程。2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1 农村“三个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协调不够
在“三个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农村“三个产业”较好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其具体原因如下:(1)由于农业资源的局限;比较利益少,农产品价格低,抑制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作物种植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过于狭小,效益低;原有基础设施老化且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够;农业投资下降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2)农村工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二是企业所需能源和原材料得不到有效持续供应。三是由于城乡工业规划不统一,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加剧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争夺。(3)农村第三产业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商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交通运输资源紧缺。三是农村技术服务状况不佳。
2.2 农村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比例不够协调
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农业的产值比重高达53%,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仍显不足。在狭义农业内部,粮食生产又占据第一位。
2.3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又占有很大比重 农村工业内部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二是农村工业与农业的联系性很低;三是农村工业存在着许多自我制约因素;以粗放型经营为典型;“五小企业”(小炼铁,小炼焦,小化肥,小造纸,小煤窑)比重较大,等等。
2.4农村第三产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主要的传统产业,但对与之相近的部门或行业则注意不够;二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如信息业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三是产业或行业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3.1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加上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还处于手工劳动阶段,当前绝大多数农户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农户经营呈多样化趋势。农户生产者和纯粹消费者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生产目标是:一方面其产品要满足自己家庭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剩余产品的销售,获取尽可能多货币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情况,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从实际出发,进行小而全的生产,很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专业化经营格局。
3.2农产品问题突出,信息不对称
首先,科技含量低,难以打开市场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13 %,而欧盟为41.4%,美国为61.9%,说明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偏低,特别是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其素质可想而知。由于经济拮据,农技教育没有普及到村、屯等原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往往以劳动力投入来代替资金投入,凭经验、靠传统技术,进行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低劣,精品、名品不多,市场竞争力弱。其次,农户的农产品结构单一,造成农产品过剩。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受过份偏好产品生产影响,加上农业市场体系的不健全,致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户,只能根据上一周期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来确定即期生产的产品。由于农户经营决策行为具有趋同性, 即他们在价格信号的刺激下往往会作出相同的反应,一哄而上生产价格高的产品,如果造成该种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剧增,价格下铁,卖难问题严重,于是又相继纷纷下马。相反,出现产品短缺,抢购抬价,在暂时较高价格的误导下,农户又会掀起新一轮的一哄而上。
3.3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加工水平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农业生产主要是在外延扩大再生产基础上的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水平低,信息业、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远不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释放出来,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容量有限,需要第三产业容纳大量的劳动力。
3.4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制度保障乏力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中明显存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环。然而,由于制度创新缓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竞争
力的提高;农业产业素质低下,我国农业产业素质低下,从业人员素质、农产品质量、加工技术、运输手段和营销策略以及农业经济组织等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从市场准入到真正打入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优化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要在中央财政上对农业作出相应的倾斜
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交通等);建立相应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将农户、市场、商户、技术产品服务部门有效地链接起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规避相应的风险;把大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来抓;把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保险立法,规定相应的究责条款,让真正属于农民的利益落到实处;在资金上,政府要扩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农村,放宽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部门尤其是对乡镇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2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实行科教兴农
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首先,要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农业的生产经营,把先应用而后成熟的工业经验适当地应用于农业;引进新技术、新思想,用先进的物质装备来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统一为一个整体,努力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对生产经营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要使广大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是顺利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保证。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能够给广大农民正确提供以价格信息为主的各类市场信息,是引导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等的重要信息,从根本上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国家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产品制作中心和网络服务系统,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科技的有效途径。它将把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最后,要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农村信息网络向县和乡镇延伸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组织网络的延伸。第一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推广站、农经站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积极鼓励信息员与农户结对子,开设农民科技培训班,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第二要切实抓好从事信息服务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各省要建立农村信息员登记、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并编写信息服务工作手册及培训教材。
4.3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在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针对市场需求,种植业应从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发展成为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当前关键要改变地区间农产品结构“资源型、趋同型、低级化”的劣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化加工,以满足市场的优质化、多样化、无公害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是适应农业
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积极主动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业及其他优势产品产业,调整食品加工结构,发展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等,以满足食品消费市场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的领域,对农副产品进行多层次的系列加工和深加工。另外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凭借区域资源的优势,开发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稳定,区域内特有的名、优、新产品,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有资源比较优势,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能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好且稳定的特色产业。我国辐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化,为发展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我国江苏、浙江一带的名特优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远渡重洋,畅销日本就是佐证。
4.4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
1)优质农产品加工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业;磨刀不砍柴功,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新技术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鼓励和允许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到主产区建立基地,如南糖集团在各甘蔗主产区都设有加工厂,它们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加工优质白砂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只有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才能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很不完善,一些产品标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用途专门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制定和修订,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保鲜、运销业,实现多次增值增利。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而我国仅为0.51。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内在质量并不低,就是不在分级、包装、保鲜、储藏上下功夫,以致价值低,销售难。
4)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 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名牌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精,你精我特”,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关键要积极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发展城乡集市贸易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区域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和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对农产品的集散功能,平衡供求,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网络,并逐步实行统一的农产品等级标准,形成计算机联网拍卖或拍卖与议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使之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结论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观念已深入人心。中国加入WTO后,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深深地融入了全球化这一趋势之中,农业也不例外。为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主动权,我国农业应形成以高科技化为主导,以信息化为关键,以市场化为手段,以服务化为保障的农业产业格局,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凤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J].农村经济,2004,(10).[2] 唐萍, 刘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 2004,(03).[3] 李锦生.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 2004,(03).[4] 余鲁.21世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5] 张建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6] 郭琳,王华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04).产业组织理论课程论文
题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班级买买提热夏提·肉孜
学号1039020302
产业经济学专业
2011年7月6日
第三篇: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造成了原有的高产优势不能凸现,增产不能增收。对于以棉花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乌苏市来讲,冲击力更大。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了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机遇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我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体年年上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落后;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因此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加大,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成为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
今年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出台1号文件,市委提出全市各乡镇(场)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思路,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引导农牧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四区一线”为主的区域化产业布局,从更高的层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部署,惠农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个农村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为我市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提供了政策机遇。在此,我就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
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要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党委、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把它纳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产品品质、特色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几年一些有进取心、有头脑、有知识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及新畜种,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非常艰巨,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对我们充分把握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引导农村经济向健康文明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分析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力的高低除了要有特色产品以外,是否能增收增效,关键是产品产业链的长短;是否能实现品牌产品的深加工;是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增值。因此我们必须走融合经济的路子,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市场整合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把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化增值,形成经济优势,解决农牧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加工工业化。只有实施了工业化,农产品的保鲜增值,高效运输及深加工才有依托,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形成最终消费,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形式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
由于我们新疆远离内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工业生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少,人流物流都十分有限。因此应首先考虑将大宗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培
育好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一方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它可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同时又是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好形式。我认为,目前应把兴建龙头企业摆在与发展农牧业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外宣力度,把乌苏的资源优势宣传出去,让外界了解乌苏,为吸引资金奠定基础。其次,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吸引外地客商来乌苏建厂,从而推动我市产业化进程。
(三)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形式的转变,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档次升级。对于大宗农产品要进行就地转化,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加工升值,形成持续发展或者转化为畜产品原料发展畜牧业。
我国加入世留组织后,畜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使我区畜产品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而保证了畜产品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一定角度看,畜牧业是种植业的后续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扩大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它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四)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强化为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产业协会,进行全方位服务,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广开农民转移就业途径,使农民收入多元化。
在农村,通过一些有知识、有闯劲、能致富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改革过去那种离不开土地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意识,把增收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出门进城务工等方面,拓展收入来源。
(五)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要抓好科技兴农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建立完善优良品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市场信息、质量标准等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种植作物品种繁多,而市场需求也各不相同,种什么,种多少不是一家一户农民所能了解和把握的,这就需要政府机构和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信息。乌苏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应该加大信息市场建设力度,搞好信息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政府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来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指导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六)搞好示范引导,创新农业科技,发展特色种植,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探索新的种植领域,必须搞好示范引导。我认为:首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技种植示范园。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确定示范目标,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尽量避免农民在引种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其次,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逐步创立和形成示范大户的带动机制。市乡两级要给示范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示范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他们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农民,形成乡、村、大户、普通农民的联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时应用推广新的科技成果,提高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加生产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一、发展优质农业。我们生产的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和瓜果蔬菜等,质量不很高,竞争力不强,今后应在高效优质上做文章,真正实现人有我优的目标。第二、建设生态农业。其一可发展绿色产业,筹建一批
绿色农产品基地,满足市场需求;其二利用我市的地域优势,吸引资金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第三、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建设品牌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其巨大的潜力、较高的经济效益倍受农牧民青睐。我们应正确引导,大力扶持,力争培植出更多的特色产业。我市的种植、养殖业虽有一定规模,知名的却寥寥无几。它制约了我们的生产发展。棉花、枸杞都是如此。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想方设法创名牌。第四、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既能上档次,出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还便于经营、管理,应继续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使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趋合理。
三、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办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更要努力造就现代农民。要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全力推进。在农牧民中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的农牧民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全市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面向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鼓励发展私营经济,使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建设几个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第四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XX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近年来,本着对地理自然环境及各农业生产要素的权衡,XX镇对自身农业生产进行了系列积极、有效地探索和调整,有些农业生产业也呈现(或一阶段时间呈现)出一些活力,但都未形成较强规模,未形成产业自身的运转模式,也就没带来突出的经济效益,本着立足现状,大胆尝试的精神,我们对双石镇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做如下设想:
1、沿阴山山脉,巴岳山脉发展沿山生态庄稼旅游休闲农业带,具体涉及XXX部分沿山区域。
2、处于岩上部分区域发展专业化立体农业,具体为桑-粮(草)-畜(禽)涉及XXX部分区域。
3、处于岩下场镇周边部分,发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及其它企业带具体涉及到XXX部分区域。
对设想农业产业布局存在的优势分析
一是距永川主城区近,近处仅四五公里,远处也只八九公里,而永川区逐渐向大中型城市发展,城区假日休闲要求日益增长。
二是整个XX区周边开发的休闲游乐农业少,供给量不足,仅有XXX梨村及百里果廊成规模一点,但节气性太强,所以我们经常听XX人说XX没得耍事得,我们生态休闲农业开发还一定要以种殖来为主,可以在养殖上做文章,可以搞林间狩猎,山野养羊,野鸡,蛇等特色养殖为基础。水上垂钓,水域养殖,团鱼,鳝鱼,青波,白甲等这一类的农业。再辅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丰情展示(秧歌、闹洞房、四言八句、对山歌等)从而激活整个沿山路农业经济带。
三是地处沿山,气温适宜,自然环境优,加以人为变化,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
第五篇: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乌苏市委党校 刘宪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的首要工作。
近年来,尽管乌苏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或下跌,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乌苏市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对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机遇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产品品质、特色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几年一些有进取心、有头脑、有知识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及新畜种,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非常艰巨。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对我们充分把握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引导农村经济向健康文明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乌苏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体年年上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落后;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这些因素已成为乌苏市新农村建设的桎梏点,在农村经济生活上的直观反应就是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成为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
近年来,乌苏市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思路,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引导农牧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四区一线”为主的区域化产业布局,从更高的层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部署,惠农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个农村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为乌苏市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提供了政策机遇。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一)强化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正确导向。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提出配套措施。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选准切入点。规划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把做强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规划的灵魂。第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人才政策,吸引和鼓励有才能、有志向的专家、能人到农业产业化战场上建功立业。第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项中心工作,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要建立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工作落实问责制,切实加强考核。第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建设。要把提升服务水平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优良环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切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要转移视角,多关注基层,多支持企业,真正为基层、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形式的转变,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档次升级。对于大宗农产品要进行就地转化,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加工升值,形成可持续发展。
1、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产业协会,进行全方位服务,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广开农民转移就业途径,使农民收入多元化。
2、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3、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国加入世留组织后,畜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使我区畜产品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而保证了畜产品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一定角度看,畜牧业是种植业的后续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扩大饲草
料的种植面积,它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分析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力的高低除了要有特色产品以外,是否能增收增效,关键是产品产业链的长短;是否能实现品牌产品的深加工;是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增值。因此我们必须走融合经济的路子,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市场整合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把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化增值,形成经济优势,解决农牧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加工工业化。只有实施了工业化,农产品的保鲜增值,高效运输及深加工才有依托,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形成最终消费,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形式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
由于我们新疆远离内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工业生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少,人流物流都十分有限。因此应首先考虑将大宗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好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一方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它可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同时又是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好形式。我认为,目前应把兴建龙头企业摆在与发展农牧业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外宣力度,把乌苏的资源优势宣传出去,让外界了解乌苏,为吸引资金奠定基础。其次,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吸引外地客商来乌苏建厂,从而推动我市产业化进程。
(四)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求的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和龙头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农民素质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想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党校教育资源,常年开办乡村干部进修班,进行认真培训,重点传授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法规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同时采取走出去参观、调研的办法,学习过去与乌苏市经济基础相类似,通过近几年努力现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好经验和做法,激发乡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二是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乌苏市各类企业的法人到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的企业参观学习,或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请他们现身说法,使乌苏市的企业家借鉴他们的先进
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各级涉农部门和科研单位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传授科学技术。使尽可能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使每户农民都能有一名熟悉自家致富项目所涉及科技知识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