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人称指示语的运用模式[大全]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人称指示语的运用模式。文章指出特定的人称指示能够反映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同时指出总统在做就职演说时,试图通过人称指示语的变化来达到和民众之间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建立和谐关系的目的。通过分析,本文指出如总统就职演说这种正式的文体人称指示是遵循一定的模式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程式化的。
关键词:就职演说 人称指示 社会距离
1.介绍
在美国总统演说中,人称指示语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总统通过演讲来获得民众的支持。通过研究部分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我们发现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有一定的模式。
当总统希望表达和民众之间的感情时,他们通常会在人称指示语的常规使用上加以变化。例如,把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二人称。这些情况引起了本文作者的极大兴趣,从而选取了54篇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稿,对人称指示语的使用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试图证明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人称之间的相互转换不是任意为之的,而是根据说话人的目的有一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文中指出,人称指示语的选择能够反映出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社会距离,因为在就职演讲中演讲人的社会地位往往高于听众。同时,为了取得大众的支持,总统也不能在言辞中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态度,他会采取一些技巧来笼络民心,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就是其中一个技巧。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证明语用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演说技巧。目前关于人称指示语的研究已经很多。Kresin(1998)指出指示语的核心功能可以被扩大到从各个方面来影响听话人对语篇的理解。
2.统计结果
研究中,我们选取了自1789至2001年间37位总统的54篇就职演说,通过运用数字统计工具,我们可以在下表中看到人称指示语在总统演说词中的分布情况。表中的第一人称单数包括I,me,mine。第一人称复数包括we,our,ours。第二人称复数,指主格,宾格you,和所有格your,yours。第三人称单数包括主格he,she,it宾格him,her以及所有格his,her,hers.3.统计结果分析
3.1第一人称指示语的用法
首先,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称指示语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在所研究的数据里占到51.36%。例如:
(1)(George W.Bush:2001)We have a place,all of us,in a long story.Astory we continue,but whose end we will not see....Americans are called upon to enact this promise inour lives and in our laws;and though our nation hassometimes halted,and sometimes delayed,we must followno other course.„
上面所举的的例子来自布什总统2001年的演讲,在该段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竟然出现高达8次。在这一段中,我们看到所出现的中心词是“story”,“place”,“lives”,“laws”。在讲到国土,历史,生命和法律的时候,布什总统一直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目的是为了突出民众的权利和责任。使民众能够感受到总统和美国以及的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和命运是休戚相关的,从而赢得民心。通过上述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总统演说中,第一人称复数的人称指示语经常被总统用来团结民众,这一点也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另外除了,除了第一人称复数经常被用到之外,第一人称单数的人称指示与语包括I,me,mine在我们所研究的总统演说稿里也占了很高的比率。例如:
(2)(George Washington:1793)I am again called upon by the voice of my countryto execute the functions of its Chief Magistrate.When the occasion proper for it shall arrive,I shallendeavour to express the high sense I„„
在上例中,乔治.华盛顿用第一人称单数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所要旅行的责任和义务。除此之外,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有意拉开总统和民众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总统高于民众的权利和地位,树立在民众间的威信。在就职演说中,总统必然要阐述自己作为个人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阐明自己的政治抱负,总之要把一个光辉的个人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以个人的魄力和责任心赢得民众的支持,因此在讲述上述内容时,必然会用到I,me,mine等指示语,因此该结论也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
3.2第三人称指示语的用法
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出乎我们意料的一点发现是第三人称指示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第二人称指示语,所占比率高达24.13%。例如:
(3)(Franklin D.Roosevelt:1933)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not failed.In their need they have registered a mandate that theywant direct,vigorous action.They have asked
fordiscipline and direction under leadership.They havemade me the present instrument of their wishes„„.通常来说,第三人称指示语都用来指代不在场的第三方,在总统演说中,既不指代说话人---总统,也不指代听话人----民众。但在上例中,我们看到罗斯福总统用“they”来指代美国人民。事实上,这使正式的政治演讲的内容更加客观可信,具有说服力。
3.3第二人称指示语的用法
数据统计结果里显示,在所研究的总统就职演说中,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比率仅有3.29%。这个结果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因为,在演讲过程中,说话人---总统必然会号召他的国民执行一些任务,这时可能要用到第二人称指示语。然而,依然是为了团结民众,获得支持,总统们在演说中都尽量避免这种用法。另一方面,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也必然提到民众被赋予的一些权利或者得到一些益处,而出现频率极低的“you”多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用来指代听众的。如下例所示:
(4)(Thomas Jefferson:1805)Relying,then,on the patronage of your good will,I advance with obedience to the work,ready to retirefrom it whenever you become sensible how much betterchoice it is in your power to make.3.4“his”的特殊用法
在数据研究中的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his”经常被用来指代上帝。这种用法多出现于总统即将结束演说之时。以此可见基督教所产生的影响在西方社会可谓根深蒂固。总统做为民众的代表,正如民众每日在家里的餐桌旁做祷告一样,在即将结束其演讲的时候,把一切都托付在上帝手中,来寻求上帝的帮助和保护。如下例所示;
(5)(John Adam:1797)„continue His blessing upon this nation andits Government and give it all possible success anddur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ends of His providence.3.5“man”被用作人称指示语
另外一项有趣的发现是,在一部分总统就职演说中,“man”这个单词也经常被当做人称指示语来使用,指代一小部分人。如下例:
(6)(Thomas Jefferson:1801)Sometimes it is said that man can not be trustedwith the government of himself.Can he,then,betrusted with the government of others?Or have we foundangels in the forms of kings to govern him?
总之,通过上述关于人称指示语的数据分析和例子分析,显示了在演说过程中,总统除了偶尔需要在么民众面前树立个人威信之外,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不遗余力地团结民众,赢得民心,获得支持。因此在类似总统演说这样的正式政治演说中,对于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说话人所想达到的社会效应做出认真的考虑。
参考文献:
[1]George Yule(2003).Pragmatic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何兆熊(2003).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胡清平(2004).The Former American Presidents’Inaugural Addresses.On-line.Available from January 9th,2005。
[4]何自然(2003).语用学讲稿.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Susan C.Kresin(1998).Deixis and thematichierarchies in Russian narrative
discourse.Journal ofPragmatics 30(1998)421-435.
第二篇:硕士论文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
硕士论文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
如果同学们读过很多篇硕士论文,应该会发现这个问题:在硕士论文中自我指称通常用复数“我们”,单数形式不用“我”而使用“笔者”“作者”等第三人称指示语,而很少出现“你”“你们”等第二人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复数“我们”能够引发读者对观点的共鸣,而第三人称则可以增强论文的客观性与权威性。人称虽然只是论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但运用得当,仍然能够为论文增色不少。下面我们就对硕士论文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进行详细探讨。
一、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一)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 1.第一人称单数
通过统计分析语料库中的硕士学位论文发现,在这些论文中很少出现第一人称单数“我”作为作者的自我指称语。此种情况也侧面印证了学术语篇的确有别于其他语篇的观点,学术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具有特别的使用方式。学位论文中第一人称单数“我”使用频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首先,这与研究生受教育的环境有关。国内多数有关论文写作的书籍都认为,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章中尽量不要出现第一人称单数作为作者自我指称语,可以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来代替。不仅如此,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对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标准指出:“论文摘要的写作应以第三人称方式对论文的中心内容进行客观的叙述。” 其次,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文化强调集体的力量,而不是单独突显某一个体所发挥的作用,所以,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会不自觉地少用第一人称单数,避免给读者留下过于强调论文完成者的印象;与之相反,外国学者经常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最后,与学位论文自身的性质特点有关。硕士学位论文是完成硕士学位必须撰写的,是要经过专家学者的审阅的。研究生可能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在论文中明显地强调自己的作者身份。2.第一人称复数
通过在语料库中检索“我们”这一人称代词,笔者发现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在论文中使用频率极高。这些论文中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论文中的“我们”是用来指称作者的。这里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当论文是由多位作者合作完成或一位作者在其他人帮助下完成论文时,“我们”可能是指多位作者共同表达的观点,强调的是整个作者团体共同努力的成果。另一种情况为,论文是由一位作者独立完成的,“我们”仅用来指称作者自己。这种指称在学术语篇中十分普遍。从本次研究统计结果来看,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也同样如此。出现用“我们”来指称作者自己的情况与中国人自谦的习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谦逊,表现在论文写作中即为避免过于强调个人贡献值的大小,习惯性地在文中隐藏自己,不愿意突出作者身份。第二,人称代词“我们”用来指称作者和读者双方。这里的“我们”不仅指称作者,还将读者也包含在内,加强了双方的互动,使读者参与了论文的写作,摆脱了论文旁观者的身份,成为了“自己人”。
(二)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鉴于第一人称单数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表达功能主要体现在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过程中。1.增强作者观点的权威性
使用“我们”而不是“我”来指代作者自身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降低被读者直接否定的风险,同时也减弱了作者个人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结论可能造成的主观影响,使整个论文的陈述以及所持学术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表明了作者对所得出的结论的承诺。2.引发读者的共鸣
当第一人称复数指代作者与读者双方时,此种情况大大提高了读者对论文的参与度,增强了读者与论文之间的联系,同时将读者和作者放入同一个情景中,使读者能更好地接受并理解自己的观点,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第三人称指示语
(一)第三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
通常来说,第三人称不是一个单纯的封闭的代词系统,还涵盖一些其他的第三人称短语,数量极为可观。而硕士学位论文中最为常见的第三人称指示语主要为“本文”“本研究”“笔者”“作者”“下文”“上文”等。本文著重统计分析了这些指示语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硕士学位论文经常使用第三人称来指代作者自身,它的使用频率仅次于第一人称复数。
(二)第三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一般来说,硕士学位论文中所有的陈述或者观点几乎都是作者提出的,主观色彩较为浓厚。但当作者使用第三人称短语来指称自己时,论文的主观色彩会明显减少,客观性与权威性大大增强。同时,“本文”“本研究”“笔者”等这类第三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也会使论文表达更加简洁,观点更加清晰明了。
第三篇: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语篇分析的现状和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中进行分析,目的就是讨论一下如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讨论语篇分析理论应用,提出英语阅读语篇理解的技巧,明确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语篇分析 启示
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把重点放在语音、词汇以及大量的英语语法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话,大多数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留在比较浅的层面,没有深刻地理解知识,切断了深层次的整体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限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运用的理论基础
1.1语篇分析的涵义
语篇分析属于一门学科,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许多的语言学家就对语言进行深刻的研究和了解,但是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语篇分析作为一门学科才真正地发展起来。语篇分析这门学科吸收了很多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心理学、文学、社会学等等优秀的学科,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江西省信丰中学 林丽华一个优秀的学科。
大多数的人们认为语篇可以是一a个句子,因此通过对句子的大量研究,然后在进行语篇的研究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以语法为主的研究,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1.2语篇分析的构成
通过语篇分析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语篇主题的分析,对于文本的分析以及对结构的分析。语篇分析结构重点就是分析各个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其中也包括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和连接关系等。这样一来的话,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更加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内容和知识。
2.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语篇分析
2.1广阔的见解分析
所谓广阔的见解分析主要是对有关文章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因此,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加强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文章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 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推理、记忆、回忆等等。在初中的英语阶段中,文章主要有两种文体形式,一般的记述文中主要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说明,一般在说明文中可以使用一些图形结构来协助写作文章。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注重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还不够的,还要加强对作者写作用意的理解,即所谓的句子功能。例如在讲解综合教程1第六单元中,精读课文Let Curiosity Lead You可以进行这样的提示:Many of us may have what and how questions while growing up.This can be called curiosity,which sometimes leads us to our later success.Have you ever been curious about something or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Please think about it for a while and write down what caused your curiosity or interest from your earliest memory up to now,and then share what caused your curiosity or interest with your seatmate and then find out about the author’s curiosity.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最好将该公司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讲解给学生听,如应对挫折、团队建设、管理模式、沟通机制、创新及挑战等,引导学生在课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使他们掌握企业的文化。
2.2细微的分析
细微的分析一般是通过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联系之间的结合来进行分析的,该过程主要就是对于逻辑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在这一分析阶段,通过对于段落之间的分析和学习之后,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语篇之中的语言知识,对各个段落和句子间的衔接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推理的方式来了解课文的内涵,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句子、词汇、段落在整个语篇意义上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一旦读者疏忽了这一点,将会给读者的阅读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学生在阅读时,教师最好提醒和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上下文做一些假定和猜测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little”这一个简单词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上,其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人来借粉笔,而这里只有两根粉笔,此时就有了这样两种表达方式,即“There is a little,I’m short of it too.”或者 “There is a little,you can take some.” 在前者的表达中,这里仅剩下这点,但是我需要用呢,表明主人不愿意借出一些粉笔给你。在后者的表达中,这里还剩下一点,你可以拿走一些。这说明主人愿意借出一些粉笔给你。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语境中同一词语的细微理解和分析,从而提高了初中学生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对于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还要加强对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必要以语篇分析作为理论指导,通过语篇分析来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结构,主题和文体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篇分析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水平。
■
董俊芳,杨敏.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50).
第四篇: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摘要:肯尼迪一九六一年的就职演说被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之一,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对政论性演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体学、修辞学领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显得相对匮乏。本文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被奉为政治演说词经典的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进而发掘了该演说词的语言特征,加深了对演说者演说意图的理解。文章不仅丰富了政治演说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而且验证了语域理论用于政治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职演说;语域特征;语域分析
一. 引言
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的特点较其他形式的公开演说更为突出,表现在其时间的固定性(一月二十日)、地点的固定性(白宫)、演说者身份的固定性(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人)、听众的固定性(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内容的相似性(施政纲领、国内国际形势等)。此类演说均是历任总统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成果,因此往往成为学者和研究者们科学研究的语料。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于1961年1月20日发表的就职演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堪称政论性演说中的经典。对该就职演说的研究集中于文体学和修辞学领域,鲜有从语域角度进行的分析。本文将语域理论运用于对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政治演说词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丰富政治演说词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验证语域理论用于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二. 文献回顾
语域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英国籍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此后韩礼德等人将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概念与语言系统相结合,并在其著作中进行阐释从而形成了语域理论。他将语域(register)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即因情景语境的变化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支配语域的情景因素包括三个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国外对于语域的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主要人物韩礼德为代表,而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于语域理论的发展研究也功不可没。以上研究者均对语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与盛行,对语域理论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最先把语域理论引进国内的学者是张德禄,其后,一些学者开始探讨语域理论在语言教学、语篇分析、翻译、诗歌、文体等领域的用途。张德禄分析了语域理论对于教学的意义,认为根据语域变异理论进行外语教学就是根据情景的变化决定语言的变异的教学法,强调意义决定形式这一基本语言学原理。陈丽江等认为语域理论对英语写作的语篇连贯有莫大帮助,在英语写作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单纯教学生模仿或套用,或者教词汇和语法,改错句,而要把写作和语域分析结合起来。程晓堂认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分析英语诗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深入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屠克应用语域理论对书信体小说进行了文体分析,他认为在文体特征上的区别与语篇的语境是密切相关的。语境的变化将引起意义的变化,从而导致文体上的变化,也即语言的变化。其研究侧重词和句法层面,并引入语境和语言意义三个部分。
从以上相关理论可以看出,语域理论与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涉及语境因素的文本或话语,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语域理论对其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讨论。
三. 分析方法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一九六零年当选为美国第35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由华盛顿开始了美国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即每届新任总统就职前都要在盛大的典礼前发表就职演说,其场合非常庄严。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是美国总统演说中的典范,共计1355个单词的演说成为呼吁公民义务和激励型语言的典范,因此作者选取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作为分析文本。作者将在本部分阐明分析文本的来源并详细介绍所使用的分析方法。3.1 语料的收集和筛选
本文收集的肯尼迪《就职演说》来自《现代大学英语》第六册第七课《Inaugural Address》。《现代大学英语》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专家们根据当代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多年教学经验,精心编写的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因此语料的来源是真是可靠的。3.2 分析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趋于成熟,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指的是语言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在Reid、马林诺夫斯基、弗斯之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家进一步把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认为语篇与情景语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引起语言功能变体成为语域。韩礼德在他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Languages as Social Semiotic)一书中把语域看成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韩礼德一直把语域看做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来支配的。其中,语场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包括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以及话语主题;语旨指参与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如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等;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包括修辞方式等,如是口头还是书面的亦或是介于两者之间。这三个要素决定着语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ideational)、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和语篇意义(textual)。概念意义通常在句子的及物系统(transitivity)和单词的词汇意义以及各种语言结构等级上的逻辑关系中得到体现;人际意义通常在句子的语气(mode)和情态(modality)系统以及词汇的态度意义和语调系统上得到体现;语篇意义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声调群中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和句子以及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的接应(cohesion)上得到体现。语域理论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相关各个领域。本文将从语域理论中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肯尼迪就职演说词,发掘演说的语言特征,加深对演说意图的理解,试图验证语域理论用于政治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四. 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正处于冷战阶段。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公然以资本主义阵营的首领自居,展开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肯尼迪在大选中获胜,宣誓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并做就职演说。其情景语境的三个因素如下:(1)语场:肯尼迪在白宫就任美国总统所做的就职演说,解释自己的施政纲领,解释世界各国与其立场的同一性。(2)语旨:说服性,总统用正式的演说的方式试图说服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以获得支持,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选择支持或者反对。(3)语式:口头演说,语言用词正式,语法结构复杂,句子较长,逻辑清楚,修辞运用较多。4.1 语场
从语场角度来看,总统就职演说必然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一点在词汇上体现的尤明显,如party, power, state, tyranny,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等都是和政治相关的词语。这是本篇就职演说的突出特点之一。在表明自己的施政纲领时,就职演说中表达态度的词汇和结构也很突出,如:
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e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To those new States whom we welcome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To those peoples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across the globe st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isery, we pledge our best effo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等分别表达了演说者希望联合一些“老的友好的邦交国”、善待刚刚独立的国家、救济本国贫困人口等的态度和和语气。4.2 语旨
语旨成分是总统用正式的演说的方式试图说服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以获得支持,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选择支持或反对,总统与听众的社会距离大,这就决定了就职演说中正式词汇与结构出现的高频率,同时也决定了句子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祈使句。因为总统在就职时必须陈述其施政纲领,许下诺言,并要求听众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在语言上,正式词和大词如solemn oath,prescribe, foe, abolish, heirs, temper等突出;由词类转换引起的正式体结构较多:(1)动词转名词: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orange.(2)形容词转名词:the generosity of the state.这些都表现了语篇的正式文体特点。
另外,句子的语气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由let引导的祈使句。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陈述句主要用以提供信息;疑问句主要用以求取信息;祈使句主要用以交流物品和服务。就职演说过程中并无求取信息之意,句子多属于陈述句,表示本语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的。由let引导的祈使句具有“让我们一起做某事”的意义。由于这种要求是针对将来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愿望(如Let both sides explore what problem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ring those problems which divide us.)和决心(Let the worl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 to friend and foe alike, 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此外,就职演说中句子的主语有些可以用I来担当,但是演说者却主要由we来承担(let祈使句隐含的主语也基本上都是we),如We dare not forget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 revolution.“we”在此指肯尼迪与整个美国公民。主语多为 “we”有两个作用:强调讲话者与听话者双方有共同的利益或义务,达到拉近双方距离的目的;表示说话者提出的目标或任务需要美国人共同来完成。
除此之外,肯尼迪对情态成分的选择可谓颇具匠心:(1)表达高值义务用dare not和cannot而不用should not或ought not to来强调客观因素或敌方的威胁的作用从而把对抗的责任推卸给敌方。(2)must一词表示高值义务,译为“不得不”做某事。如第27段中,must即表示他“愿为上帝尽职尽责”的 “意愿”,又表达了他“把为上帝尽职作为其义务”的“虔诚”。(3)几处表示能力的“can”大都有要求美国公民尽职的含义。例如: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4)表达“意愿”的shall(not),用以表示讲话者许诺和决心;而would则用以表示敌对国家“自愿”成为其敌对国从而把敌对的的责任推给敌方,为自己的“不光彩”行为,即鼓吹壮大军事力量,找到了借口。4.3 语式
从语式方面开看,语篇意义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结构、声调群中的信息结构和句子以及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的接应上得到体现。主位(theme)表示话题,主要由we, let, I和状语成分担当。本语篇主要以we和I做主位说明此语篇主要讲的是we(Americans)和I(Kennedy)的情况。以let为主位说明语篇讲的是“将来要做某事”的许诺和我“希望别人做某事”的要求或愿望。以状语为主位是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这种主位称为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
此外,文中修辞运用较多。对偶、排比和反复都具有结构基本相同,而意义从某个侧面或某个抽象层上相似的特点。具有相当强的突出效应;从情感上讲,这些结构都具有激发情感的功能。为了煽动听者情绪,全篇遍布排比与对偶结构。以第4段和第6段为例: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in order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Unit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 in a host of co-operative ventures.Divid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另外,还有重要词和词组的反复,如15至18段的开头都是“let both sides„”、用以强调美国和前苏联两大国利益的共同点,表达和平的重要性。此外,隐喻,如“„those who foolishly sought pow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ended up inside”;“And let every other power know that this hemisphere intends to remain the master of its own house”具有形象、生动、表达力强的功用,给人印象深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肯尼迪《就职演说》中语域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该篇政治性演说词有如下特点:对语场的分析得出语篇中政治和表态度的词汇和结构突出;对语旨的分析表明正式词汇和正式体结构突出,句子的语气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由let引导的祈使句,主语主要由we担当,情态成分使用高值义务的情态动词;对语式的分析发现主位主要由we, I和状语成分担当,对偶、排比和反复结构遍布全篇,适当运用隐喻修辞手法。本篇演说之所以被奉为政治演说词中经典之作,正是由于演说者在措辞、结构、修辞和文体上对语篇进行精心锤炼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肯尼迪就职演说的语域总结出了其语言特点,同时验证了语域理论在演说词分析中的有效性。如韩礼德所说:“语域理论既很简单,又很有效力。它说明我们所说或所写的语言将根据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以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对语域理论的研究,增强其影响力,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添砖加瓦;把语域分析运用到跨文化交际、语义学、语用学等更广泛的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2]Ghadessy, H.Register Analysis Theory & Practice [M].London: N.Y.Printer Publishers, 1993 [3]Ure,J&F.Ellis.Register in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Sociology [M].London: Longman, 1977 [4]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6]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汉语》,1987(4).
第五篇:汉语中道谢语及其运用
汉语中道谢语及其运用
道谢语也是一种文明礼貌语言。当别人为自己花费了经历和时间,付出了一定的劳动或在物质上提供了方便,在精神上给予大力支持,或帮助解决了困难时,往往要向对方表示感谢,表示感谢的话语就是道谢语,或称致谢语。
1、一般礼貌性的的道谢语。常用于口头语。例如: 谢谢!
太谢谢您了!谢谢您的美意。非常感谢!十分感谢!
谢谢您的帮助!谢谢您的帮忙!感谢您的关照!感谢您的费心!谢谢您那天把我的孩子送往医院。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您才好!
对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是终生难忘的。书面感谢语:
对您的盛情款待,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您的热情关照,表示深深的谢忱。对您的深切关怀不胜感激。对您的鼎力相助,谨表深深谢忱。对您的恩德感激不尽。
承蒙贵方的大力协助,对此我们谨致以衷心的谢忱。十分感谢,万分感谢。
3、收受别人礼物是的道谢语: 谢谢您的珍贵礼物!太让您破费了,真不好意思。
您太客气了,给我买这么贵重的礼物。对您的馈赠,谨表示感谢!对您的深情厚谊,谨表深深谢忱。收到你的贵重礼物实在不好意思。
4、受请吃饭时的致谢语: 谢谢您的盛情款待。非常感谢您的盛宴招待。谢谢您的丰盛午餐。
这顿美味佳肴,是我饱享口福。
这桌酒菜味道好极了,真是吃的酒足饭饱。这顿酒席太丰盛了,让您破费了。谢谢您的美酒佳肴。
5、住宿朋友家的致谢语: 给您添麻烦了!给您加添乱了!打搅(扰)您了!
再府上搅扰几日,实在过意不去。感谢您和全家人的盛情款待。让您受累了!占用您很多时间。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的招待。
6、答谢语
当别人表示感谢时,回答感谢的话,叫答谢语,这也是一种礼貌客气语。(太感谢您了。)不用谢。/不谢。(谢谢您的关照。)不必客气。/您太客气了。/我做的还不够。(让您破费了。)小意思。/没什么。/略表心意(给您添麻烦了。)不麻烦,我们很高兴你来(感谢您的大力帮助。)没什么。/不客气。
(对您的恩情我将终生不忘。感激不尽)说哪的话,言重了。
(您对我鼎力相助,真令我感激不尽。)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您送我这样珍贵的礼物,我实在不敢接受。)小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
您的盛情款待,我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您这么客气,我们的关系就远了。/见外了(您对我的恩情实在终生难忘。)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7、祈求性的礼貌语。在现代口语中,常用的祈求性礼貌语很多。例如: 请:
请进。请坐。请喝茶。请看。请问:去颐和园乘几路汽车? 请帮忙。请多关照。请光临。敬请光临。请代转达。劳驾:
劳驾,帮一下忙。劳驾,把那东西递给我。劳驾,让一让路。麻烦:
麻烦你把东西给我捎来。麻烦你替我寄封信。麻烦你给我找一下。麻烦你给我办件事。拜托:
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拜托您把这件东西带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