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

时间:2019-05-12 00:5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

第一篇: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

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渤海大学数理学院以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和进行专业调整为契机,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特色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理论实践并重,能力素质为先”的办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统一,应用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组织上坚持“夯实基础,分流培养,突出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方案的设计与训练。所谓专业主修能力就是在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设定的具有一定专业特长性质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这种专业能力是一定专业人才在一定就业岗位上最主要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设计,并且学院对每个模块都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日常指导,以使每个模块的教学和培养方案都落到实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遵循“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特色为追求”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能力”为主的办学特色。我们以教学实践技能养成训练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操作训练等实践活动。通过开设数据结果,C语言程序审计、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计算方法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所学算法语言进行编程、简单软件开发以及较强的数字计算能力和算法分析能力。

在突出实践特色的教学改革方面,结合数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联系,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并通过开展数学建模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数学

竞赛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

展空间和条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

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物理学教育专业我们把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与物理教师的岗位相

结合,确定的主修能力为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能

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演示教具研制能力。

按照主修能力的分解,我们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了系统训练。大一

奠定基础,加强学生实践训练。学生没课时,可随时到实验室自主进

行物理实验技能初步训练。大二技能养成,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

趣与潜能,使学生广泛参与到物理实践中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实

验项目作开放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中,教师起引导

作用,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大三实验技能提高,在近代物理实验项目中选择一

些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由学生根据实验

目的,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造

性思维和实验活动。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此举大大激发了

学生学习趣与潜能,使学生广泛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提

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学院制定了鼓励

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凡在学科专业竞

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的学生,相应的实验课程成绩可记为优秀,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验及各项大赛。两年来学生在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

奖励37人次,省级奖励191人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

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增强,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近两年来,学生的就

业率在98%以上,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

渤海大学数理学院

第二篇: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摘要: 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的探索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21世纪的伟大工程,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义务教育的主要要求。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问对于受教者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爱因斯坦还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显然,怎样让学生“提出问题”是为学生将来的“自我发展”和“创造发明”奠基,是现阶段小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我们的课堂比起以往增色了许多,但我们总是感觉到我们的课堂有些许的不如人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太过于肤浅,所谓的没有“深度”。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呢? 本文以让学生“敢问”、使学生“好问”、教学生“会问”等方面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

质疑敢问好问会问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21世纪的伟大工程,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义务教育的主要要求。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问对于受教者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爱因斯坦还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显然,怎样让学生“提出问题”是为学生将来的“自我发展”和“创造发明”奠基,是现阶段小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我们的课堂比起以往增色了许多,但我们总是感觉到我们的课堂有些许的不如人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太过于肤

浅,所谓的没有“深度”。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呢?我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让学生“敢问”。

1、营造“敢问”的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胆量,学生也是如此。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或挖苦斥责,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学生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思维的发展。

a、自觉地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

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法定的权威地位,扮演着不同的权威角色,但这种权威地位和权威角色赋予教师的是一种外在形式的权威。这种外在形式的权威,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就必须转化为学生心悦诚服的内在权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自己适当“稚化”。所谓“稚化”,就是教师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对学生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通俗地讲,就是教师积极进行心理位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自己的外在权威隐蔽起来,亲近学生,接近学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当学生化,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求知欲、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教师“稚化”,能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

b、实行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要求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以自己为中心,要和学生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说的:“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自主性的发展。”教师惟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性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到真正的教学民主。在教学民主方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的做法值得学习。如北京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教学措施,即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天津李鉴惠老师提倡课堂教学七个允许,即:错了

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

由于老师实行教学民主,学生心里感到安全、自由,具有了心理优势,因而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

2、留给“敢问”的时间。

每节课都要设置质疑问难的环节,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随便安排,在课的开头、课的进行中、在讲完新课后做练习之前让学生发问。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让学生“质疑问难”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应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师问生答”的现象,把“示范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去问,不要越徂代庖。

二、使学生“好问”。

1、树立“好问”的信心。

小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中难以“生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胆小,紧张。学生害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受老师责备,被同学耻笑,因而不敢生疑发问。

同样是30厘米宽的“路”,为什么人们敢于在运动场上骑自行车而不敢在独木桥上骑自行车呢?那是因为在独木桥上骑自行车的人心里感到不安全,怕出错后跌入万丈深渊。联想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敢质疑问难,不敢提问题,也是怕问错了惹人笑话,或者挨老师的批评。

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个体,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提问和质疑问题,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要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和如何纠正错误上,要让每个敢于提问的学生不因提问错误而感到遗憾。有位优秀老师说:“课堂提问没有错误!”因为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

b、满足一知半解。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对知识已经掌握,不再继续深入地思考,不愿生疑发问。所以,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通过不同途径引导,让后进生够得着,优生吃得饱,帮助学生树立“好问”的信心。

2、激发“好问”的兴趣。

孩子本身是好学好问的。特别是当孩子遇到他所喜欢的东西时,兴趣更高,问题也更多。“创造就是从问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疑是思维的动力,它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相机开展“生疑发问”比赛,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数量多,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养成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上《识字3》案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按照儿歌内容继续编下去,让宁宁成为一个细心的小画家?

生:行。

师:那么先自己想想编编,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很高兴,特别有兴趣,自己编后讨论。)

师:谁来把自己编的儿歌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非常地踊跃,小手举得高高。)

生:我来说说:“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画个炉灶有了门,画只鸭子扁嘴巴,画张桌子腿不歪,画匹大马有尾巴。你看看,可是个细心的小画家。”师:小朋友们,他编得怎么样?

生:他编得很好,如果在前面加一句“画画之前先动脑,想好之后再来画”,就让人明白宁宁不是个粗心的孩子了。

生:我来帮他添一句“炉灶、桌子真高兴,鸭子、大马把他夸。”

师:小朋友们,你们编得真好,真爱动脑筋!

让学生自编儿歌,自己发现问题的同时又解决了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设“好问”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创设使学生“好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狼和鹿》教学案例:

师:《狼和鹿》一课我们学完了,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们在班级中相互提问。(学生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意站起来。)

师:只要你来提问,你就可以叫班中的任意学生来回答。

(学生一听,来劲了!纷纷举手想试一下。)

生:我想给闫璐同学提问“在狼与鹿并存时,鹿是那么的幸福,森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而在狼被杀死后,鹿死的死,病的病,森林却闹起了饥荒?”

......就这样有了第一次,也就有了第二、第三次,在提问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比以往都集中,可能是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形式,也可能是人的好胜心在作祟,想把别人难倒,所以提的问题很多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然,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也是完全不同的,我发现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向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提的问题难度低些,可他们提问的对象也往往是那些与自己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而成绩好的同学更是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学生尝到了甜头,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不仅不讨厌这样的形式,还特别喜欢这个环节。

三、教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生疑会问的方法,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众所周知,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重要成分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创新教育是问题教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问题是创新教育的开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播现在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的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一切知识就成了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真正的成效;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创新教育自始自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都应存在;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再现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赤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真正作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使问题存在于整个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使教育时时处处都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否则,教学则难以进行。问题是创新教育活动的归宿。创新教育活动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以问题为终结。教育的最终结果绝不应当是传播知识而应当是在初不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1、学会以题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内容,思想重点往往可以从文题看出来。学生学会分析文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如教学《花瓣飘香》,请学生想一想,看了题目有什么疑问:这一课是写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香飘万里吗?

2、学会从关键词语质疑。

词语质疑的方法很多,比如换词比较,从比较用词是否准确方面进行质疑。如《李广射虎》中“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生疑:把带点的字换成“拿”“端”“吸”“拽”可以吗?为什么? ..

3、学会从重点句子质疑。

重点句子,包括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含义深刻和感情色彩深厚的,与上下文关系密切的,在篇章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重点句子生疑发问。如《槐乡五月》中,重点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学生这样生疑: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句我懂。为什么说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4、学会用求异思维质疑。

过去,我们只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在同一方向思考问题,这样做学生的问题只能肤浅。只有注重求异思维的引导,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等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提的问题才不会过于肤浅。如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提出“多、快、好”三方面的要求:从多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快,学有创见不同一般。

5、学会想象质疑。

想象以必要的感知材料为依据。提高画面、景物、音乐、文字等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就物抒情,由情入境,能产生某一事物的新形象。这样,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就会源源不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让这门艺术发扬光大。通过不断的发现及解决,我相信今后的语文教学会越走越好,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教程》

2、《江苏教育》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第三篇: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为期5天的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圆满结束,经过这5天的学习和交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胡革教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使我思路大开,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收获很多,同时也有许多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个人对本次培训的总结:

一、行动教学法的特点

1)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行动导向”教学中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培训师来参与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中,而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是对学生行为的指导。

2)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作为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单向灌输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改变了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中是双向传递和互动。

3)效果控制:以往的教学是靠分数的高低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行动导向”法是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过程,注重的是实际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分数的提高,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很有成就感的自我能力提高过程。

二、教学主体的转变

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

因此,如何在学校通过教学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欲望,这种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的堆积。

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学主体的转变,教学的方法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把学习专业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是把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

1)学生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检查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从中培养学生的忍耐力、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学生始终站在台前,教师在台后,教师只是学生的培训师和引路人,在过程中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要求教师在课前积极查找资料,选择好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接受和理解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从中获得益处。德国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100多种,这次培训接触到的主要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魔盒法、自由学习法、小组壮大法、旋转木马法等方法,我们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这几种方法的学习和运用,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必然会取得极大地成功。

行动导向教学使我进步很大,学到好多知识,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也使我更加的了解学生,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第四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 重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开展创造教育,关系到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基教育带入21世纪,尤其是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所以,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教育一方面要继承、借鉴百年来教育改革中有益的经验,又要摒弃那些陈旧的过时的东西,汲取当代科技尤其是电脑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全面深入地改革传统教育。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成效,首先取决于思想觉悟的高低。所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是要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青少年学生如果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懂得自己的学习是为社会建设紧密联系。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就会时刻鼓舞着自己奋发图强、锲而不舍。

明确学习目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充分重视解决学生对待分数的认识问题。分数这个东西,过去搞得太神秘。所谓“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习不是为了应用,而是为了得分。为了分,学生变成了书本的奴隶;而不能发挥创新的精神。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还是让学生当分数的奴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思想。要想真正培养出有作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得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

激发学习动因,就是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求 知欲,就会积极主动,甚至不可遏制的进行顽强拼搏,乐此而不疲。

此外,教学形式多样化,可以减少过分单调而带来的厌烦情绪;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第一切入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精神语言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活”起来;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要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在学生回答问题、解决练习、实验操作过程中,采用和提倡一问多答、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方法、新方案;要培养学生有独立的见解,训练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时刻感受到随时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不仅能动脑,还得 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探索,还得勇于实践。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动脑和动手是紧密联系的,人要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模型,再动手操作才能转化为“产品”。如低年级的教学,可让学生动口,用口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出脑和手的活动,从而使学生

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来认识。又如物理课中的实验教学,说明只有勇于实践,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经过多次反馈、校正,才能形成认识和技能。

五、改进教学方法是训练创新思维的途径

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教育者的任务不再是单纯是向人脑的仓库里“装”知识,而是要变“教会”学生知识为“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此,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具有主人的意识,加之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新知,进而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各门课程的教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发展个性特长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

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全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等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因此,营造一个使个性得以发展的宽松的氛围,是保证和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在和谐民主的环境里发展特长。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愉悦的,不要一味的讲求整齐划一,不要刻意的追求有板有眼,要给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空间和自由。压抑个性自由,就是抑制创造欲望,同时也是埋没创造性人才。

七、培养心理素质是锻练创新品质的关键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一个人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摔倒了自己不能重新站起来,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变得心胸狭窄。这样的人是无法找到自己生活的空间的。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志和性格、兴趣和情感等因素对人心理所具有的启动、定白、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做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创新。要帮助学生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帮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才能锻练他们的创新品质。

八、“模仿”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从模仿到创新是学习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没有这种本能,学习就无法开始。从婴儿呀呀学语到学写字、学唱歌、学打球 „„无一不是从模仿开始。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連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成年人,在学习新东西时,也都需要模仿。要想掌握基本技能是不可能的。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模仿──会──熟──创新的过程。因而,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没有生而会者,更没有天生的创新家。不凭一定的基础,不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想凭空去创新,非碰壁不可。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开始学习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模仿,并尽可能缩短这种模仿的过程,而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又要培养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九、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有他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上,最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

在学校有些学生会很喜欢物理,凡是有关物理方面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为什么?因为他们这门功课有着强烈的兴趣。

人们一但对某门学科、某种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兴趣浓厚,积极性就越高。这是由于兴趣使人感到兴奋和愉快,从而使他们投入高度的注意。并在此同时,发挥自身能力去勇于创新,使知识学以至用。

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使其自觉产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要培养起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自然地、毫不勉强热衷于学习;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自觉,并能同时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

学生在学校学习,从一生来说毕竟是短暂的;而不在学校,要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自学,则是终生需要从事的事情。学生不能跟教师一辈子,教师也不能教学生一辈子。路,终归是要由自己去走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就将终生受用无穷。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是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一)培养自觉性

要使学生具有持久的主动性,必须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所谓自觉性,就是对所从 事的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有很大的干劲,能够毫不勉强地、积极愉快地完成。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必须树立永不自满的思想。学习是一个永无休止、无限发展的过程。如果有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差不多”了,马上就会倒退。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的就是这样一条道理。总之,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进而起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加强计划性

制定合理的计划,一切行动都按照计划行事,学生就容易做到主动与自觉。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这样经常以计划为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从而增强了自觉性,成绩也是在直线的上升,效果极其显著。

当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脱离学生实际的空口白话。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列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也必须坚持结合学生实际的原则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只有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的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2003年7月6日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 依据新课程所设定的标准,本文提出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保证。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能力,英语课堂,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英语作为中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如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关键。[1]

一、应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任务型”教学,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强调做事情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上),增加了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很多真实的语境和语言材料。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 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任务型”教学。如在教Unit 3 Going Places这一单元时,在课前安排任务,提出一些学生对旅游感兴趣的话题。①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travel ? ② What is adventure travel ?

③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go Eco-travel? 经过学生两人之间、四人之间或在小组内开展“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他们带着问题思考、讨论、组织材料。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直接影响着任务的完成。由此产生丰富多彩的答案。有的学生会说:“I like travel,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Last summer vacation,I went to Beijing.It is a very beautiful city with many high buildings and many places of interest.”有的会说:“ We like travel,because we want to see other countries and visit places that are famous.We want to meet new friends,to try new kinds of food,to experience life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有的会说:“ If I have time,I want to make an adventure travel.It is exciting.I like hiking.Hiking is easy to do and doesn’t have to be very expensive.We can ge close to nature and take exercise at the same time.”有的会说:“I like Eco-travel.It is a form of travel that combines normal tourism with leaning.We can use ou trip as a wa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Eco-tourism can learn about the world and can find out what can be done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教师在这“任务型”学习中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尊重个性差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总结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告知学生旅游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事项。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又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训练,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把学习策略纳入英语教学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3]。高中阶段的学生,其个性、性格、认知风格和学习外语的策略渐趋成熟,学习能力开始慢慢形成,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和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

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要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编高一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生用书的Goals的部分较详细的列出教学内容和要求,并在Checkpoint中列举了主要的语法句型,这些都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如可以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 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知识面。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制订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创新是灵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一个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的造就赖于长期的培养和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以满堂灌的方法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教学。此法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培养不了创新精神。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可以用图形、表格、模型和语言描述,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阅读课与写作课上,我们除了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续写和扩写,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遇到居里夫人、林肯、爱因斯坦等著名人物的传记文章,应尽量引导学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个性和成功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与伟人们在平凡工作和劳动中善于联想才有创造发明的关系。

2、鼓励联想求异的思维方法,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善于联想求异思维的人不容易受传统理论和旧观点的束缚,而会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出多方面的新观点。善于联想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萌发新思维。如在学习Unit l0 The World Around Us(新编高一教材)时,让学生对目前的环境进行讨论。教师可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如:What kind of pollution is it now? What are the causes? Do you know any of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What can we do to help endangered animals? 这样学生不但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而且对怎样治理污染,保护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应做到人人参与,人人都有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活动在不断地激励着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2]。

2、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新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之间合作、配合与研究,共同思考,相互支持、相互学习。避免闭门造车,共同提高业务素质[2]。

3、教师需要新的技能

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英语课程力求合理利用开发 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音像、广播、电视英语、书刊杂志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条件,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2]。

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软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2]。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12)2-3 [3],马若文 注重学习策略培训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5)4 6

下载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内容摘要:对于体校学生而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处于劣势,如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授课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物理教学过程中,观察......

    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工具,所起的作用越显重要。为此,新的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论文

    21世纪的小学生,不仅需要快速地获取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及时把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量——形成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最理想目的。因为只有能力才能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讨 摘 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大量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确认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与职业能力。其具......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摘要 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特征,以及当今创新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积极开展有意义......

    服装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服装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罗灵巧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5期 随着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提高与转变,在人类生活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服饰设......

    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一、架构岗证互通的课堂教学模式财会专业的学生要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在具备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应该获得一定的数量资格从业证书,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证书。同时,根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