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反思:老师,请不要总是责备学生
班主任反思:老师,请不要总是责备学生
期中考试刚过,自然从学校到班级到师生个人都应该有一番总结。这不是什么坏事,是好事,大好事。但总结的结论大概能尽如人意的实在是不多,这就有一个归因问题:导致这不理想的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平时空闲时,我喜欢到教室外面走走,看看老师们在做什么,同学们在做什么。偶然见到一个班级,老师自己搬一条凳子坐在讲台上,脚八字形向前伸着,下面黑压压站了一大片学生。因为我走过时他并没有说话,我以为是点名什么的,也就没太在意。走过了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又折回来,才发现这老师原来是在训斥学生!——八成儿是因为学生成绩太差,他把火都发学生头上了。
一个人如果和周围的某一个同伴处不来,这可能是你不会为人,也可能是他(她)不会处世;一个人如果和周围的人都合不来,那肯定就是你自己不会为人了。(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三五个学生没考好,那原因自然应该更多地从学生身上找,但如果如同现在这样整整一个班都没考好,你有什么理由去责备学生呢?原因应该首先从老师自己身上找啊!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正确归因,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正确归因。面对失败,如果我们的老师总是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一味地责备学生,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可以把责任归究到老师身上?归究到家长身上?
中国人太相信“黄金棒下出好人”,以严厉甚至严酷为能事。当然也就相信高标准严要求,相信责备和训斥也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然,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挨了太多的训斥而取得成功的!特别是我们面对的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重、适应能力强,太多的责备和训斥只能滋生他们的逆反心理,或者让他们变得麻木起来。
所以,老师,请不要太多的责备孩子。特别是当一大群孩子的表现都不如人意的时候,请你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第二篇: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最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班主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润物于细无声。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学校(当然主要是班主任)、家长、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而我们,至少我们很多地方的现实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或某些领域中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严重点说,我们很多的家庭根本就没有教育甚至是空白。所以,我们的教育往往都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在单打独斗。
校园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或者看到,一些班主任因为一些事情而叫家长到学校来的。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经常被叫家长的都是一些所谓“差生”,成绩差、行为表现差、遵规守纪意识差等等。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好的,通过寻求和家长的合作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是必要的,也是真诚的,这既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又是一条相对来说较为快捷的途径。
但是,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问题学生(我们就暂称为问题学生了),基本上是属于家长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要么家长不在身边,长期在外对孩子失控;要么忙于生计,即使在家也没有时间过多的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属于“粗放式学习”型;要么,即使天天在身边,而从小对孩子给予的希望过大,要求过高,孩子没能达到要求,于是,失望,生气,放弃;要么自小溺爱,爱之越深,恨之也就越深,在过度爱的同时,功利性的希望孩子能到什么样的成绩或者要求,不能达到就狠狠的打一顿,然后再过度溺爱;还有一种,就是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夫东妻西,给孩子留下家教的空子,从中间逃避本该拥有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问题的结果是,家长在教育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我们还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家长到学校来,这个时侯,真正教育的意义已经变味了。这个时候,我们班主任、老师倒不如“剑走偏锋”,走弓背而不弓弦,靠强大的集体影响力,靠个人的人格魅力,站在为孩子一生的高度,站在做人的高度,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启发学生。我想教育也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好境地。
反思勤叫家长的行为,我觉得有几点要思考:
1.作为教育者,或者说明显的教育者,我们和家长联系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勤叫家长,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就显得我们专业的教育者太无能了。我们是教师嘛,我们勤叫家长,这就等于宣告,我拿你没办法,让你家长去解决吧。而家长要是能解决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答案显然。
2.作为长期站在一线的老师,且“身经百战”,我们的教育水平会比这些学生的家长差吗?也不一定,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呢?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班级的集体舆论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
3.经常叫家长,会给学生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学生往往会私下说“班主任就知道叫家长”,从内心里反感我们的教育,拒绝我们本该有的教育,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效果。
4.决不能把和家长的交流变成告状。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的和谐统一。和家长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我们和家长的交流应该是多谈论学生的表现,多分析学生的行为,多商量教育的良策,最终寻求教育的合力。切忌把交流变成指责,变成训斥,指责家长,训斥学生。
从教近五年,担任班主任五年,师生关系一直融洽、和谐。细想起来,没有一次是轻易就叫家长的,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厌其烦的和学生谈心,积极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有时主动走进学生的家里,站在亲情的立场,从发展的角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多学生都很明事理,很多问题在谈话中,在活动中,在课堂上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篇:老师,请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老师,请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案例:一位教师受了领导的气,心情不好。在他上课时,有两个学生跟往常上课一样偷偷地闹着玩,被他看到,该老师心里的无名火就上来了(在心情好时不会这样)。他先是把这两个学生给狠狠地批评了一通,接着又对全班学生说:“如果不欢迎我来上课,你们可以写信给校长要求换人。我最讨厌上你们班的课了。”学生被骂得个个不出声,上课时也不敢发言和乱插嘴,就怕自己说错或者是做错了什么,只好闷着头在听“一言堂”,而该老师此时也没心情去讲课了。结果,这一堂课没有了往常的生机和活跃气氛,没有了学习的快乐。该老师觉得自己的课上得很吃紧,因此心里对该班学生的厌恶情绪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厌恶给这些学生上课。
分析:在生活中,一些老师把自己生活和事业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造成师生双方的心理伤害。老师是心灵的工程师,同时也是善于给自己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调节的专业人员,不应该带着不良情绪走进课堂。
一次,为了一个课题研究,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写道: “一些老师经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有的还会迁怒于我们,我们成了他的出气筒;我讨厌上这种老师的课,我对他的感觉就是厌恶。”
是啊!现实生活中的个别老师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行为,经常为自己个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得失而把个人的喜怒带进课堂,让课堂染上 “孩子脸”般的情绪。他心情不好时就随便找一个学生的小过错对全体学生发一通火,好像全班学生都欠了他什么似的。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安全感的;这样情绪下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佳的;这样不良情绪下的课堂教学是一次失败的教学,甚至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对策: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而安全的课堂气氛。”我们在上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受到其他方面的委屈,或者是其他因素使自己情绪不良时,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操作上,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用热爱和尊重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去探究,获取更多的成功的快乐。这些当然就要靠老师有一种好的情绪去感染,去鼓励。为此,我们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做一个制造快乐的老师。
第四篇: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班主任工作反思
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人大多喜欢被赞美、被表扬的,班主任做学生工作时,如果能用好对学生的表扬,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它只是你口中的几句溢美之词,但是,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他们前进时的动力,迷茫时的清醒剂,失落时的兴奋剂,会让他们重新点燃热情的火把,勇敢前行。
玉营同学是班里的纪律委员,还兼任女生寝室长,但在前一段的工作中有些懈怠,工作热情不高,学习也有点儿滑坡,我提醒过她,但她改变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在一次学校的卫生大检查中,玉营负责的女生寝室整理得很好,窗明几净,床铺整齐,关键是寝室文化建设得好,很多老师看了后,赞不绝口。我抓住这个时机,在班里表扬了玉营,说她认真负责,心思细腻,寝室文化建设得特棒。在我的表扬后,玉营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用心了,班级纪律也上心了,我当然更开心了。
安静和龙珍同学是班里的卫生委员,她们在班级卫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她们的努力下,班里多次荣获了学校的“卫生流动红旗”,看到这面旗在我们班门口迎风飘扬,我觉得应该好好表扬下这两名“功臣”。学校没发奖状,我们班里发,我给她们两人一人发了一张奖状,贴在了班里的光荣榜里,两个人听到我的表扬的时候,我看出她们内心的快乐。在此后的工作中,她们干得更出色了。
在平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特意叫一些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锻炼他们的参与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克服自己心里上的一些障碍,乐于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他们有进步或精彩之处时,我会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期望这份鼓励能让他们做得更好。(班主任工作反思)我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成绩优秀但不爱讲话的增坤同学,居然成功地做了一次我们班主题班会的主持人;原来羞涩不爱表现的艺伟同学,也成功地登上讲台讲题了。
今后,我更要善用表扬,多用表扬,好孩子有时真的是夸出来的。做老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该夸学生的时候,就大声地告诉他们吧!
第五篇:请不要轻信你的学生(推荐)
请不要轻信你的学生
——给同仁们的几点忠告
信任一个人,可以创造彼此之间的和谐;信任自己的学生,可以较好的激发起学生自信,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甚至产生学习的热情。但是,过犹不及。如果,过度的相信自己的学生,可能会被一些表象迷惑了自己的眼睛,会错误地高估学生的实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1、请不要相信学生的课外作业。必要的课外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但是,课外作业毕竟是在教师的监控之外去完成的,在时间的控制以及作业的真实性等方面值得商榷。所以,要相信的应该是在教师监控之下独立所完成的当堂作业。
2、请不要轻易的相信学生的口头讲解。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应该追求让学生把每一道习题讲清思路,道明过程,总结出规律与方法。但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你还得准确无误地写在卷面上,否则,即使你在平时讲得再好,也是白搭。如果无视口头表达与卷面书写之间的距离,残酷的竞争会让你明白什么才是失败的酸楚。明智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想要表达的过程准确的写在卷面上。
3、请不要轻易的相信学生的口头承诺。所谓的“下不为例,次次违例”、“陈恳认错,坚决不改”这类例子,充其量也就是阳奉阴违的敷衍而已。就连在课堂上的司空见惯的“听懂了、明白了、会做了”之类的话也不能轻信,因为此时他还远远没有上升到做一道,会一类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程度。否则,你的学生在这一类问题上可能
也就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根本就不会达到课标所要求的熟练掌握的程度。
4、请不要轻易的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考场才是检验真才实学的战场,上了清华北大的才子们不是口若悬河哗众取宠的演讲家,而是心无旁骛勤奋刻苦的实干家。一个善于听讲的学生要一个长于讲题的学生更值得信赖。
5、请永远不要高估尖子生的“双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了,达到像卖油翁所说的那样“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的境界,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否则,所谓的“尖子生”也可能只是中看不中用的华而不实的平庸之辈。
6、请不要迷信自己高超的“点金术”。“朽木不可雕”说好听点可能就是“教育的力量不是万能的”,转化一个后进生往往要比转化一个优秀生要困难得多。作为教师,我们肯定是要尽己所能,在最大程度上去帮助每一位学上生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人成才,走向成功。但是,决不能奢望把每一个后进生都转化成优秀生。否则,不是拔苗助长,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请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其实掌握了课本,一般的数学题就都可以做了。但是我们往往对“掌握”这个词理解不够,所谓“掌握”是指这些知识技巧你都烂熟于心。没有任何抵触与疑问,你脑中会浮现它们清晰的图像。课本基础而简单,但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有力量的。所以“十年磨
剑,六月试锋”,比的不是脑子和智商,而是自信和“熟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相信,通过扎实有效地“双基”训练,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烂熟于心,就能大面积的的提高教学成绩,进而帮助学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