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执行体会
课题执行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研究》课题开题仪式,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我们非常高兴。因为从课题的孕育、酝酿到脱茧而出,我们一直伴随其中。现在,本课题终于通过审批,并于今天举行开题仪式,我们有着母亲面对新生儿般的喜悦。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直知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在教书之先。只要在育“人”上打下了坚实的根基,那么书就教得轻松了。因此,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虽然我不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但我一样非常重视在育人这一点下功夫:注重整合家校等各方面力量,在平时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上学期,我来到新学校,首次担任起班主任的工作,跨进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新领域。校长多次跟我们谈到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在”育人”上下功夫,要求教师要在思想、身体、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关爱学生,要懂得激励每一个学生求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期待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标,学校还提出了让每位学生写一周学习总结的要求。学校的这个要求指引我陷入思考,我觉得:只从学习方面作总结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仅总结自己在一个星期中学习方面 1的收获,还应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与想法,并总结、反思自己在一个星期中的总体表现,如:有哪些进步或退步,优点或缺点等,这样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与学习情况,又利于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审视与总结、反思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刚好翻到教学用书,看到书中提出:我们的教材在每个整理与复习之后都安排了一个记录自己成长足迹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我就想:我们的一周总结何不就以“我的成长足迹”为名,告诉学生这总结里面刻下的就是我们在求学之路上走过的脚印,我们要善于记录下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一点一滴,以便及时反省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收获进行概括整理归纳,从而促使自己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求学之途留下痕迹,给自己留下永远珍贵的记忆。一番话,激起学生对一周总结的强烈兴趣,大部分学生因此而对写一周总结(我的成长足迹)兴致盎然,并且越写越有劲头。如有一位学生,她个性较为文静、内向,由于不太敢表现自己,因而各方面表现一般,通过书写成长足迹,我发现她其实上进心很强、也很想表现自己,因此在每周成长足迹的后面我都注意结合每周写的内容激励她大胆展现自我,因为有了老师的激励,她进步非常明显,不但成长足迹越写越有劲头(经常写满五、六页纸,对自己的每一个方面都进行较为深入的总结与反思),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对班级、学校的活动也敢积极参加了,因其良好的表现,使她在本学期的班干部竞聘中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副班长,并且管理能力越来越强。还有一位学生,上学期刚进我们班时总是独来独往,从不主动与人交往、说话,更别提跟老师交流了,通过成长足迹的书写,使她慢慢学会了反思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最大缺点;也使老师能摸清她的个性,并深入了解到她的内心需求,然后以朋友的角色慢慢引导她打开心灵,走进同学中间。现在她个性比起上学期,不但开朗了许多,有时还能主动跟同学、老师聊聊心里话了,上进心了也比以前强了。还有一位学生,据他家长介绍,虽然他才四年级,可读过的学校可不少,经常拿家里的钱到外面乱花,还经常跟社会上或外校较为懒散的人来往,老师、邻居、家长都有不少人反映说他已不可救药,可我从他写的成长足迹中发现,他其实挺有义气的,而且也很老实,虽然经常犯错,可自己的错他总是勇于承认,并有改过的决心,只是自控能力较差。于是我就从他的优点入手,对他犯的错误既严厉批评指正,又以极大的耐心包容他,给他机会与时间慢慢改过,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他已基本不跟外面的懒散的人来往,行为习惯也一天比一天好„„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其实,我在刚开始要求学生写这份成长足迹时并没想到要家长也参与其中,只是老师在学生每周的成长足迹后以寥寥数语对他的表现与收获等方面加以评价、点拨、激励。可不少关心自己孩子的家长也正悄悄地关注着这一份特别的作业,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孩子不断
进步。其中,有一位学生,他的家长因工作的关系经常不在家,以前总是把督促孩子的任务交给保姆,从而导致该生在行为习惯、思想动态、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等方面均表现不佳,通过写成长足迹,使家长、老师能及时了解、关注到他的各方面表现,对他进行了适时适当的引导,因而使他进步非常明显,如:字写得越来越好了,人越来越活泼了,还经常被选中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家长多次与我谈到:这孩子以前从学校回来,从不跟家长交流在学校的情况,现在却不一样了,变得很喜欢也很主动的跟家长交流了;以前作业总要家长在旁边督促指导,现在总是自己先完成作业,再主动请家长帮忙检查指导,这改变令家长开心、老师也放心了。
后来,我还发现有不少学生在总结中提到了老师与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影响。于是,我开始意识到:成长足迹不能只从个人的角度来写,而应该整合教育的各方力量,特别应该加强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立体交流,带动最能影响学生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点拨与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更深入、更理性的反思与总结,从而更好地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这时,校长在多次检查了我们班学生写的成长足迹之后,给我提出了建议:是不是可以根据你们班成长足迹的写法加以修改,设计出一种格式,印成小册子,让全校学生都可以使用?校长的信任与启发激发了我的思维,于是我开始构思成长足迹的书写格式,并在自己的反
复思考以及跟学校领导、同事的多次交流中定下了成长足迹两大版块的内容——日积月累与敞开心扉,并且第一版块又分为学生一周优缺点分析(成功点击、刷新自我)与学生一周学习总结(我的知识乐园又添新朋友了);第二版块则是从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同学三个方面展开立体交流(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对我说,老师我想对您说、老师对我说,×××对我说、我对×××说)。这小册子从本学期开始在全校1-6年级全面使用,实践至今,老师们纷纷反映:成长足迹的使用在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引领以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积极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07年12月,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发下申报通知,我们结合成长足迹的实践情况与体会,经过多次思量与商讨,定下了《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展开研究。
当然,写成长足迹只是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习惯的载体之一,我们还需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多种活动、并结合课堂教学、依托家校合力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课题展开研究。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课题组向大家保证:我们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全面落实本课题研究中的步骤和措施,有条不紊地积极推进该项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我们深信,有各位领导、专家与同行的指导、帮助与支持,有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篇:关于活动执行的几点体会
关于活动执行的几点体会
1、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深入了解客户,准确把握客户意图,避免在大方向上与客户的目标产生分歧,走弯路;
2、整合资源——在理解客户意图的基础上整理手上拥有的资源,间接的、直接的都要考虑,可能手上有些资源可以直接利用,即能节省成本又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时间控制——通过严格的时间进度表控制活动进展工作的分工,逐次落实各方工作。一个大型活动往往由多家公司合作完成,明确的时间进度可以防止各方推诿工作。
4、场地选择——在场地选择上即需要考虑场地自身现有的条件是否符合活动需要,如灯光、音响、面积等,同时要考虑交通是否方便,该地区的人群特征等
5、活动设计——活动原创性、参与性、互动性往往十分重要,尤其在北京地区,一天中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不下几十个,活动既要把受众吸引来、又要能把他们留下来
6、人员控制——由专人负责对接各类供应商,如场地、演出、设备等,这些供应商有些素质并不是很高,必须严格要求控制,保证执行过程的顺畅
7、紧急应对措施——提前要想到各类可能发上的意外情况,做好应对策略,尤其在户外,天气因素、交通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春夏两季户外活动要考虑搭棚。
第三篇:小课题培训体会
努力探寻——有效管理尽心尽责
对教科室主任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土壤”,成长的“空间”。
三所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管理经验。解放路小学的管理关注培训指导,关心研究过程,关怀教师情感;索普学校把课题比作大树,在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便是让“种下的树”长出“新枝”,让大课题带着小课题的老师共同进步;镇江市八叉巷小围绕乒乓特色开展小课题研究,并逐步使课题研究走向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如果说教科室的引领给教师的成长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那么透过这扇窗户,老师们不仅看到了外面美丽的景色,还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亲密接触——研究路上且思且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会有艰辛的付出,课题研究也不例外。活动中老师们把研究的体验和困惑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无论是周所长对小课题如何结题的解答,赵所长对如何把教学和教科研相结合的指导,还是京口区教育局孙局长的现身说法,都让与会的老师深受启发。迷惘着、困惑着但又收获着、幸福着,这大概就是小课题的魅力所在吧!品味幸福——成长路上有你有我在小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老师们真切地体验到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会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索普学校的范鸣老师是京口区的教育科研个人,在课题的引领下她也逐渐成为了一名数学骨干教师,她的成长的故事,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一路的困难,一路的艰辛并不可怕,因为那无奈艰辛之后便会收获满满的喜悦.老师们的故事感染着所有的人,索普学校的尤昌德老师更是激动地冲上了舞台和与会老师诉说了他在科学教学中,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则小故事,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是课题研究让尤老师如此充满着激情。
活动的最后镇江市教科所周刚所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的一番话虽幽默风趣但发人深省。
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与追求,老师们相聚在索普。课题虽小,却点燃了大家不断追求的热情,交流活动时间不长,却把老师们研究的目光引向更深更远的地方。研究的过程是幸福的,分享这种幸福便显得更为快乐。只要大家乘着课题研究的翅膀飞翔,那成长路上必定有你有我。
让我们一起做研究吧
——小课题培训体会
课题研究?太高深了。那是专家的事,是学校集体做的,对我们一个普通的老师来说,真有点望尘莫及。虽然这几年,学校里先后做了几个课题,自己也跟在后面,美其名曰“实验教师”,但实际想想,自己都做过些什么呢?对什么是课题?怎么做研究的认识好像还很模糊。
上学期,教研室倡导教师做“小课题研究”,也跟着参加了两次相关的培训,对“小课题”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自己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模有样的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方面的研究内容。尽管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记着自己的“课题”,也会是不是的去做一做,潜意识中或多或少还有种“可做可不做”的想法。因此,现在看来,自己的研究从根本上讲也就谈不上研究了。
这学期,我们又把“小课题研究”提到了教师工作的重点,为了做好,学校组织了专题培训,并且有上学期做的比较好的三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年轻老师的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撞击着我的心灵,正如陈文丽老师在交流中说“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张瑾老师的话也让我心生感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往的理论培训,让我觉得看课题如同隔着一座山,今天同事切身的体会,让我觉得做研究,我也能行。这次培训,对我而言在认识中理清了这么几个问题:
一、小课题就是我们自己想解决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小课题具有“小、近、实、真”的特点。其中的“小”,就是指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实”则是指实实在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从中我就明白了,平时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很贴近小课题了。比如学生不写作业,自己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计算总出错,自己就采取各种练习措施,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等等,这些实际上都能算的小课题,只要是自己真实的去做,真实的思考,解决了真实的问题,就是小课题。
二、小课题就是做我们自己想做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中的任何实践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对象,现在提倡的行动研究,就是我们做研究的主要方式,当然课题研究总的个案研究、经验总结、叙事研究等,也未尝不可。我的理解,只要我们能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能深入的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策略,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课题”。当然,要做成,做的有效,我觉得关键自己要把它当做回事儿,时时记在心里,时时探索,时时实践,时时思考,给自己的定位不仅仅局限在解决这个问题,还要让自己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让自己能在教育教学这个领域成长起来。
三、小课题是教师成长的途径
看看今天交流的三位教师,参加工作时间最长的才5年多一点,短的近一年,他们能把自己从事小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我想,他们做的时候凭借的恐怕不仅仅是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成长的信念。和他们相比,我的意识
可能弱了些。他们在成长,我还能停止不前吗?让自己走出从凭“经验教学”的惯性思维,走向“反思教学”“研究教学”的途径。
小课题培训,给我们指出了是一条专业成长的路。老师们,让我们走向小课题,一起做研究吧。
今天下午我怀着自责与迷茫的心情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小课题培训活动。在培训会上,学校三位年轻教师首先做了典型发言,他们的小课题研究已经初步成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坚强的理论依据、实实在在的教学实际,课题方案的撰写非常正规,从背景的提出,到现状的分析,再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整个研究过程也是按步骤进行,每一步联系紧密,整个流程非常清晰,着眼于教学中的小问题,认真分析,从中挖掘教学上的研究点,能够睿智的去思考问题。三位老师的发言令我着实佩服,我佩服他们的那份执着,那份热情,那份干劲,这些我做的远远不够,一种深深的自责感令我坐立不安,顿时感觉自己很渺小。记得刚开始听到小课题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就很茫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开始,由于自己思想上的惰性和实际中的繁忙,在第一次小课题研究中我就没有申报,这些都是理由,都是在为自己找借口。直到学校统一要求时才开始行动起来,这就比别人晚了一步。细想,作为年轻教师就应该无条件、无理由的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且要做的漂亮。学校李主任每次提到这事的时候,我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同事们,甚至感受到在会场上没有资格坐在那里。
继三位教师发言之后,李主任对如何撰写小课题研究方案做了精细的解释,向老师清晰、条理的做了说明,我认真的听着,认真的记着,认真的思考着。曾经多想做一个有深度、会思考、会研究的教师,“小课题”无疑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此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扎实有效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这次培训对每个老师来说意义重大,每个老师从思想上都经历了对小课题从无知到有所知的过程,我也收获颇丰。做什么事情都不甘落后,可这项工作我却没有做好,会后我不断地反思着自己。一直这样认为:只要用心,没有什么困难;只要肯下功夫,没有什么不行。作为一名教师,就得学会研究,有一个睿智的头脑,因为我们的选择不会改变。力争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我工作上的一个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不断努力,不断奋进,迎头赶上。
第四篇: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沅江市第三中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来自沅江市第三中学,借今天这个宝贵的机会,向大家汇报我校申报的益阳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农村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研究中的一些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们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选题——切合校本实际
从学校层面看:我校属农村中学。位于沅江市北部经济落后地区,远离市区,交通不便。
从教师现状看: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呈现出大龄化、不专业化及教学理念陈旧的特点,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湖南,生物作为高考科目是在2000年才恢复实施的,所以,高中生物教师的培养一直落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培养。
就我校来说,大部分生物教师的年龄在40岁以上,多数生物教师中从初中调入,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改教生物课,起始学历为全日制生物本科毕业的只有2人。所以,有的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滔滔不绝地讲,有的老师虽然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学中又不自主地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有的教师教学起点把握不当,教学内容过难……。
从教学现状看:高中教师课业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农村高中教师,信息闭塞。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多样,但在多样化的背后,“对话”变成“问答”,合作有形式无实质,探究活动有探究之形,却无 探究之实。现代教育技术滥用,多媒体课件泛滥。有的课堂上教师播放一张张幻灯片,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它以“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它是为了学生的“一阵子”,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一辈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更谈不上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在深入分析新课程改革形势和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有科研热情和科研能力的教师,申报了益阳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农村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对本校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探讨出提高农村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的问题。
二、研究——融于日常教学
根据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要求,课题组结合实际(高中课业负担重,在不增加参研教师的负担基楚上)制定了有关方案,把日常教学教研和课题研究融为一体。1.课题研究常态化
07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教育教学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工作常态化”的教科研工作思路,形成了以业务校长牵头,教务处实施管理,课题组和教研组、备课组联合落实的教科研网络。
为避免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距离感、神秘感,杜绝研究活动走过场,研究过程形式化,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在实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发展。课题组结合学校常规教研活动,以课题组 2 成员为对象,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师观看录像课,课题组成员集中评议,取其所长,随后组织相关教师上研讨课。外派教师观摩比武课,聆听专家点评,回校后上汇报课。并切实做到听、评课有记录;观摩课有体会;汇报课课前有设想、课后有反思、活动有总结。课题研究活动的教研化提高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不断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捷径,也为今后课题研究提供了示范。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月一次的学科组集体教研课活动等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主题活动。做到每次教研课后开展教学反思、集体评课。这样增强了参研教师的团队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增强了年级组的凝聚力,拓宽了课题研究的视野,有效地减轻了课题参研教师的负担。以学科组集体教研为载体,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实现了科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课题研究常态化。2.学习反思习惯化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研究之初,课题组制定了《关于教师学习反思的有关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参研教师的学习反思成为自发行为。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要求实验教师按照《关于教师学习反思的有关规定》,结合课题研究实际,每个学期至少自学三本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写好心得。每周至少写2篇教学反思。这一要求,使得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进行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起到了督促教师理性地捕捉教学实践中的灵感、感悟和体会的作用。
课题组对参研教师的学习反思进行定期(每月一次,和学校教学检查同步)检查,同时,通过写评语的方式与参研教师交流体会,引发无声互动。每个学期开展2次教师学习反思的展示和赏评活动,在展示中增强教师的科研信念,在赏评中提升理念、拓展科研视野,因而展示、赏评成为教师的一种期待。在我校学习反思现已成为课题参研教师的自觉行为。每学期开展一次学习反思经验交流活动。学期末,有选择地确定具代表性的参研教师的学习反思材料,给参研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成长的平台,同时发挥优秀课题参研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使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而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3.资料整理经常化
课题研究过程是研究活动原始材料收集整理、总结分析、提练升华的过程。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课题资料收集整理经常化。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了课题材料按学期分门别类及时归档,注重了课题材料的累积。正是有了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条不紊,又有全体课题参研教师的密切配合,使课题材料收集整理做到了经常化。
对常规课题实验材料的管理。包括参研教师学期初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学期中的研究记实性材料,学期末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还要求每学期末参研教师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一篇典型的科研案例。这些材料由参研教师按要求存入参研教师的专用档案盒。
对课题成果类材料的管理。一是课题参研教师材料:有参研教师成长文集(改以往教师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成长文集)。内容有教师情况简介,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师撰写的经验论文、学习反思等文字材料,由教师自己整 4 理,设计目录,装订成册。教师成长文集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记实,记载着教师的工作业绩。有参研教师课题实验经验类材料。主要有经验论文集、教学案例集、科研故事集,按学期装订成册归档。有参研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按证书复印件装订成册。二是学生学业成绩类:有学生学习成绩册,有学生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将成绩册、证书复印件装订成册。等等。三是学校科研网页的有效利用。学校科研网页不定期刊发参研教师优秀的科研经验文章、教育教学案例等,既能展示课题成果,又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管理——突出组长作用 1.沟通协调作用
作为课题组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沟通协调,使学校从制度建设、经费支持、专家引领等方面给予重视,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首先,争取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设立课题成果奖励基金,同时,把教师奖惩、职称评聘、业务进修、评先评优等方面向课题研究参研教师倾斜,促进教师不断进取,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高涨。争取学校加大对教育科研投入。学期初,学校都拨出专款做课题研究经费,为每位参研教师订阅《中学生物学》、《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等报刊杂志,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
其次,做好课题研究和各处室的协调工作,邀请学校领导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典型,提出问题并帮助解决。加大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力度,召开教师座谈会、教学分析会和学生座谈会,反馈听课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再次,邀请市(县)教研员和教育科研管理人员来我校听课指导,5 作专家讲座,为参研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诊断。组织参研教师举行“一人一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组织无课教师随堂听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施课题研究组内定期通报制度,让参研教师了解课题研究进展和阶段成果,提出问题,共商对策。2.整体把握作用
课题组长要具体负责科研课题目标的确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具体措施的设计,并负责实施。要求各课题组成员遵守课题组制度,按时参加课题研究、研讨活动。
研究过程中建立学科组、年级组、青年教师小组等组织,引导参研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组织。把教师个体发展目标整合为教研组的目标,而教研组的目标又通过教师个性化的行动来实现。即在多样化的连接中形成动态的组织结构,鼓励教师“做你所需要的”,“研究你所要研究的”,在开放的信息交流中激发活力。
抓好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挥本校名优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名师带教”等形式,扶持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3.专业引领作用
课题组长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不但要勤学且要肯干,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作为课题组长的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勤学习。平时,我养成了爱买书、爱看书的习惯。在研究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科研书籍,从中汲取理论精华,用新的教育科研理论武装头脑,还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
二是勤总结。教学科研中,养成了教育科研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忆、6 学、练、导”教学模式与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是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村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分别在《中学生物教学》《科教导刊》《中小学实验与装备》《当代教育论坛》《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杂志发表。此外,还有十多篇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在省级以上评选中获奖。
2008年3月,在湖南省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把握二轮复习,提升应试能力》的专题发言。在2008年7月在沅江市初中教师新课程培训班上聘为主讲教师。
三是勤探索。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带头上公开课、说课,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课在益阳市教科所组织的说课大赛中获一等奖。指导宋卫明老师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在2008年湖南省创新大赛现场赛课中获一等奖。
能够结合生物课教学的实际,通过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和生物教学的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近年来,辅导的学生有多位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益阳市第二十五届大赛中,陈嘉林、周德、陈诗源完成的《洞庭湖湿地外来入侵动植物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荣获一等奖。湖南省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辅导解珍的作品《紫外线杀灭生物体表致病菌的研究与应用》获一等奖。
此外,能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撰写的科研论文《“克氏原螯虾”生物入侵的是非功过》在《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1期发表。作为第一作者,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国贤合作的科研论文《发展杨树生产对沅江市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湖南农业科学》2009第12期发表。
第五篇:看赢在执行体会
看《赢在执行》感悟
李桂芸
看了《赢在执行》之后,其中一些精辟的见解给我留下了许多回味和感悟。
执行力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执行力的关键在与人,真正的问题在观念、在思想。美国戴尔电脑的老板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在于员工在每个阶段都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一个团队,有执行力文化,不一定会成功,也许是运气不好的原因;但没有执行力,即使成功也只是运气,最后还是会失败。
由此我想到,所谓的执行力,对于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就是在工作中,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要有不断进取的意识,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并不缺乏成功的机会,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我们缺乏的是工
作经验,而经验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的。金钱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须的,但不应该把它作为惟一的奋斗的标准。因为金钱只是暂时的,而经验却是永恒的,学会了经验必将伴随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的目标,就不会在工作中产生更大的动力,这并不是一种最佳的人生选择。只为薪水而工作的人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所以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干,通过工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当牢记:只有经历艰难困苦,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执行力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要爱岗敬业。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学习,有益于集体,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我们要养成做事一丝不苟、严谨的风格,获得超凡的智能。因为它能带领普通人向更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我们应付出满腔热忱,因为热忱是工作灵魂,甚至是生活本身。
看了《赢在执行》之后,受到的启发颇多,这真是非常
贴近现实,对自己的成长很有益处的课,很庆幸能够听到这样好的讲座。它不仅端正了我的工作态度,也为我提出了正确的工作目标。我决心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