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体会: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时间:2019-05-12 01: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课体会: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课体会: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第一篇:听课体会: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听课体会: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看了17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这17堂课带给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第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彰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还以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17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紧紧抓住语言这个中心,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努力为学生营造语文实践的“场”,读、写、思、问,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这17位教师能够比较好地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达成了一种平衡,非语文抑或泛语文的东西少了,还以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第二,从教学目标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还以语文的清爽与干净。

布卢姆说得好:“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17位老师有着比较强烈的目标意识,课堂上能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具体说来——

1.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

这17位教师都想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在课堂上,他们关注文本的语言,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努力地干好语文该干的事情。

2.把语文课上成了高年段的语文课。

高年段的语文课不同于低中年级的语文课。这17位教师都想在课堂上凸显出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他们注意引导学生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这是其一。

其二,他们都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其三,他们都注意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第四,他们都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

3.把语文课上成了符合那种文体特征的语文课。

对于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对于诗歌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大体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在教学中,能够强化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令人欣喜的是,这次3位教学说明性文章的老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匠心独具的设计,把这类文体教得很有语文味和人情味。比如,卢老师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引导学生做资料检索,写读书心得;黄老师教学《变色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做批注,揣摩体会说明性课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第三,从教学内容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发挥了课文的例子的作用,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坚守语文的本真,得要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物质存在,要着眼于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构。

这17位教师有着强烈的语文意识,发掘课文中的语文元素,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歌德说得好:“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目前还停留在人人看得见的内容层面。但是这17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向只有有心人得之的涵义层面迈进,有些还能够注意向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的形式层面迈进。比如,姚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赵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晋老师执教的《爱之链》,黄老师执教的《变色龙》,等等。这些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语言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

2.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用词造句、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3.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文质”“情采”,引导学生掂量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质地、情味、分寸和美感。

4.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

5.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体裁样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体的特征。

还有的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重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像晋教学《爱之链》,姚教学的《姥姥的剪纸》,李教学的《伊索寓言》,等等。

第四,从课堂形态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彰显了学生主体的地位,还以语文课堂的本真状态。

语文课堂应该是儿童的学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算不上一堂好的语文课。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17位老师能够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能够合理的退位让学,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圈点批注,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具有生命的活力。

纵观这17堂课,在多数课堂中,学生是自由的,是思想的。课堂上有时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安静,学生能够自由地读,自由地思,自由地说。课堂上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温度。

第五,从学习氛围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思想,贴近学生,回归常态。

在这17堂课中,教师都能够甘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堂上,教师和蔼可亲,笑容可掬,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教师的语言能够贴近儿童的实际,没有大段地煽情和独白,课堂上始终洋溢这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是幸福的。

第六,从学法指导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理念,授人以渔。

语文教学要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体,以教材为凭借,是一种能够使课堂和谐而有序地流动起来的平衡。有了这种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能够有效互动起来;有了这种平衡,教师就会在课堂上致力于为学生一种创设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情境,引领学生亲历言语实践的过程,学语习文,得言得意。

这17位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寻求这种平衡的状态,他们有着强烈地读法、写法、学法指导的意识,而且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篇课文的读法、写法的策略,并且能够使之内化为适合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力。

在本次赛课,在语文学法指导上有许多创新的举措。比如,赵和春老师引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朱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注释理解诗意,都是这次竞赛中可圈可点的亮点。

第七,从学生发展上看,这17堂课的教学效率较高,学生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应该是学生灵性和智慧生长的地方。这17位老师深谙此道,在教学中他们关注学生的学,努力让学生提供具体的语文实践来提升语文素养。在这17堂课中,我们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能够经历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发展过程。

第八,从教学个性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展示了师生的智慧和才情,彰显出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

从这17堂课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寻。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充分地彰显了出来。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当然,这次高年段的阅读课还给我们带来了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对教材的处理和目标的把握要更准确一些,能够更加符合文本的特点,体现编者的意图,更好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

第二,对教学容量的理解要更科学一些,能够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要知道容量未必与内容成正比。抑或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比较清楚的课时意识。

第三,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要更实在一些,能够更好地还原文本,而不是挖掘微言大义,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或者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整体意识和篇章意识。

第四,对一篇课文当中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要知道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课程,语文课一定要干好语文该干的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能读好书,写好字,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换言之,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打基础的意识。

第五,对文本的体裁样式的研究要更深刻一些,要知道对文本形态的认识和关注重于文本的本身。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清楚的文体意识。

第六,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当一些,要建构富有思维含量的话题,用话题驱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文本。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变繁琐的提问,为适时的追问,追问是一种顺学而导,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清楚的话题意识。

第七,对资料的拓展要更适度一些,不能把文本淹没在无度拓展的资料当中,语文教学要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就在文本中,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变成课文,它一定是有说道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这个道,对文本进行实实在在的教学。换言之,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用教材来教的意识。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二篇: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定塘中心小学 陈亚丹

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广大语文教师对这一观点在理论上是完全认同的。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然而这只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课程的一种理性认识,遗憾的是“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很多教师客观上还是在教“课文”,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课文思想内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最后能够总结的也往往是学生在课文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获。

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转变一个观念: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教“语文”是把课文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此次学习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更实了。

(一)目标明确,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

作为第一课时课开始删繁就简,直奔教学主题,精当的导入为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初读落实到位,整体感知精当有意,字词教学很扎实,结尾存疑。整堂课以尝试运用语言为目标,恰当选取了语言训练点,因此无疑是扎实有效的。这节课抓住了。。这条主线,教学板块清晰,能否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内容实。课文教学脉胳清晰、取舍得当。

(二)重视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新课程提倡阅读教学中多诵读少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从教学效果来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正是成为了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做法也十分扎实:主要表现是:

1、以读为本,始终在语言情境中感悟、积累。

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加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的体验”,做到了以读为本。读时注意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进行体验,例如在指导学生读出„„这一环节时,将学生带入情境,体验朗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得到情感熏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整个过程中,不管哪个词语的理解,老师并没有让学生生硬地去理解,而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具体语言情境,通过句子的反反复复的朗读,在理解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从而夯实写话基础。

2、多方法字词教学,落实有效积累。

本课在字词教学中,很有特点。①结合朗读,丰富词义。如教学 这一组近义词。老师结合朗读理解,并指导学生明白作者很能干,同样的意思却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②借助图画,进行词义教学。③结合语境,采用动作演示进行词语教学。品味字词的方法很多,只要抓住重点字词沉潜品味,就能使沉睡在纸面上的静止的语言符号“活”起来,“立”起来,就能使课上出语言的味道来。总之,多样形式的积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难认的字多念几遍,难写的字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解释,该辨析的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反复品味,该归纳的主要内容归纳,就连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小到标点符号知识都不再一溜而过。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浮光掠影式的虚幻的空中楼阁。

3、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这就强调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本课正是关注了文章中有规律的、有特色的语言,巧妙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比如:这堂课,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这个问题,先引领学来自主感悟文章表达上的语言特色,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然后设计了„„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我认为是设计的非常成功的,为学生运用语言创设了一个情境,将之前积累的语言最大程度的进行了运用,都将文中的句式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起来,是老师极其巧妙地将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训练紧密结合的成果。总之,象这样本着“注重积累 学会运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在感悟、运用中学习语文,进而完成语文素养和人格境界的全面提升,是课堂教学真正的“痕迹”。

以上就是我读了整本书之后的一点感想,作为我们老师,是应该极其巧妙地将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训练紧密结合的成果。像这样教学给我们清晰的呈现了一个由积累到运用的精彩过程。总之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积累语言,以积累为前提,以运用为目的,必定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篇:”送教下乡“听课体会

“送教下乡”听课感受

川口小学

高晓娟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交口县“送教下乡”活动,听了来自城关一小三位语文老师带来的三节不同的课。此次活动对于正在一线教师成长中的我来说意义重大,收获不菲。三位老师精彩的授课不仅解决了我在目前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折射出了我身上目前依然存在的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听的第一堂课是郭俊兰老师讲的《白鹅》,这节课郭老师围绕本课的中心句“好一只高傲的白鹅!”有条理地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展开教学,整节课采取长文短教的方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以及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我觉得郭老师的板书很新颖,让我领会了写好板书是可以那么形象地概括本文内容,且能突出本课重点。教学过程中,“反语”的简单提及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让学生懂得反语的运用是作者为了体现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庞丽红老师带来的是六年级的《唯一的听众》。这节课庞老师精心设计的表格教学让我耳目一新,简单的一个表格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才能完成,同时也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把握文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庞老师不断地教,不断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文本。本节课还有一个大亮点就是结尾的配乐诗朗诵,庞老师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小提琴演奏曲配以诗歌《心存感激》的朗诵使得整节课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最后一节课是张华秀老师带来的三年级作文教学《熟悉人的一件事》,张老师的一节课紧凑有序地整合了习作教学中的“讲、写、评”。一开始的动画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课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懂得了学习的素材就在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进而通过自己写得一篇下水文让学生总结出了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交流了自己熟悉的人和特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课堂上去写。最后选了其中一篇习作,师生共同交流、点评、修改。整节课让学生学会了习作时该如何选材,怎么下手去写,如何为了突出人物特点学习运用各种描写,精准选词,表达情感。

总而言之,三位老师精心的准备给我们呈现了三堂高效的课,让我们青年教师收获颇丰,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感谢她们的辛苦准备,为我们做了学习的榜样。

我也是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为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来到了何老师所教的五(2)班听了何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

我主要学习了她以下几方面: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何老师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五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李玲同学的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李林凤同学朗读不够完美时,何老师及时范读,并让她再读,能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何老师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我应该学习何老师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这样的课让我耳目一新。

第四篇:送教下乡听课体会

送教下乡听课体会

——————刘春华

前两天在学校听了送教下乡老师的课使我感触颇多,几位老师来到学校只上了一节课,可课上的非常优秀。下面我就尹莉老师的语文《妈妈的账单》教学谈几点看法:

1、评价语及时到位,过渡语衔接连贯自然,教学环节比较清晰。

2、读书要求非常明确,第一遍读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遍读解决什么问题,提示很清晰,学生明确了自己读书的目的,避免了盲目性。

3、读书方法指导比较到位

4、在引导学生读妈妈的账单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层层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由此我就想到了自己的教学,自己在很多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停下来等一等呢?是不是也应该给孩子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呢?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学着放手,学着轻松。

听了刘晓青老师《众数》一课,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下面把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谈点粗浅的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刘老师上课开始,设计游戏让学生猜年龄,这样即联系生活实际也增强了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受到极端数据的的影响,觉得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年龄,必须要有一个新的数据,从而引出众数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在数学课上,让学生的思维做起操来呢?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冲突,让学生的大脑活起来、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才有生命力。刘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层次清楚。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让学生辨别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 刘老师是通过挑选舞蹈演员身高来比较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并根据另外三次的实验结果来分析,平均数会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有关,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代表中得水平,而众数不会.再提问用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同学们各有自己的见解,意见不同,然后老师再通过事例引导得到正确的结论。

3、练习设计层次清楚。

本节课刘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并具有高度弹性的练习,通过猜测,验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从看似零散的学习内容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收获,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认真钻研教材、多观察、多思考,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教材中来到学生中去,生生、师生互动,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第五篇:从 教 学 走 向 教 育

从 教 学 走 向 教 育

——《践行“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学习感悟

李秀荣

横沽小学

感悟之一

我认真研读了丰南区小学教研室推出的用模块教学,践行“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感受颇深,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新的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时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模块教学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归纳梳理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等五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文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就语文教学来说,方向是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品读,并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是自由作文,先写后评,先评后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们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感悟之二

读了李主任写的践行“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原因其实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

“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现在我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那种喜悦是在教师的教的情况下无法比拟的。他们能有那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幸福,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强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他们乐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感悟之三

自从丰南区小学教研室推出“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丰南一小西校区的两节课,还有王兰庄学校四位老师的四节课。听课结束后,让我又一次见识了名师的风采,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思考,我的收获也不是能用“受益匪浅”就能概括的!

从事教育教学近三十年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教师以及课堂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情境创设,合作学习,鼓励夸奖,现代教育手段,三维目标,也许,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特色,可是我们并不应该盲从,作为老师,我更愿意追求朴实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思考,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曾经有这么几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太热闹的课,不一定是好课。高技巧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环节清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太明白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的确,我们需要合作学习,但不是时时刻刻都得合作学习,根据学科的特点,我们应该让学生能思考问题,会思考问题,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沉浸在思考之中,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不断成长,不断学会学习。沉浸在思考之中,让学生忘乎所以,投入其中;沉浸在思考之中,让我们看到学习的魅力,更有学习的兴趣;沉浸在思考之中,我们会看到学习的过程,更专注的思考;沉浸在思考之中,让我们看到学习最美的一幅画卷„„

感悟之四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更加适合新课改的需要,对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学生

“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评价;(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他们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做法作出相应的评价„„

3、突出合作

“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评价总结出最佳答案,整个过程中,小组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合理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突出探究

“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小认识、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动笔、动手,阅读、积累是学生的每天必修课,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则退居一旁,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新课改的背景下让教育走向了学生,我深切感受到倡导“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是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带来的巨大改变,无一不在体现着关注人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舒心。

今后我将继续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自主·体验·表达” 高效课堂。

让 书 香 润 泽 童 年

横沽小学

李秀荣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让阅读伴随成长,让书香润泽童年,这是语文教师的使命。

然而,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说:“课外书是买了不少,可孩子看得太少,自己又不知如何能引导孩子热爱读书,很是头疼。”如何引导孩子开展大量阅读,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摸索了一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孩子阅读效率的较为有效的途径,愿与诸位分享、探讨。

一、听——打开大门,引入阅读的圣地

童话故事的想象大胆,甚至有些离奇,这正好切合了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总是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因此小朋友都喜欢听童话故事。记得上小学时,我们最喜爱的老师就是会讲故事的美术老师(那时称为图画老师)。每次上课,只要我们听话,老师就会奖励我们听一个故事。于是,每当美术课的铃声响起,不用老师组织纪律,我们会自觉笔直地坐在教室里。要是有同学不守纪律,前后左右的同学马上会把小手放在嘴边“嘘嘘”几声,彼此便心灵神会。在美丽的童话故事里,我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会讲故事的老师。从那以后,我“无可救药”地迷上了故事书,想尽一切办法找书看,常常因挑灯夜读而被大人责骂。我徜徉在童话王国里,感受着书本给我带来的巨大快乐。

当我沉思在如何引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时,童年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在我的眼前。开学一个月,我就给孩子带去了童话故事书《小猪稀哩呼噜》。我把手中的书高高地举起,微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个可爱的小伙伴——小猪稀哩呼噜。”封面上一只可爱的小猪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孩子们一个个闪现出惊奇的目光。“你们知道小猪为什么名叫稀哩呼噜吗?”孩子们纷纷举手猜测,故事也就在热切的期待中开始了——“要讲稀哩呼噜,就得先讲稀哩呼噜的爸爸妈妈……”生动的故事情节逗得孩子们常常哈哈大笑,我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快乐。

第二天,立刻就有孩子捧着崭新的《小猪稀哩呼噜》来了,得意地在我面前“炫耀呢!”我又不失时机地对这些孩子大加赞赏,夸他们是爱读书的孩子,并极力请家长读给孩子听。第二天,第三天,我继续读着这本书,买书的孩子越聚越多。我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请爸爸妈妈讲给你们听,再过一个月,你们就能自己读这本书了。”之后,我又向全体学生印发了《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用校讯通向家长宣讲读书的好处,家长会上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开展读书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种种努力,出现了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为孩子读书的景象。孩子、家长,他们小手牵着大手,一步不停向前走。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但给孩子读故事成了我亘古不变的事。一部部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就这样在教师的朗读声中,在孩子的笑声中传递给了他们。他们虔诚地追随着教师的足迹,一步一步,勇往直前。

二、看——触摸图画,走进绘本的世界

听故事让孩子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孩子阅读的愿望。绘本中,孩子喜欢的小兔、小狗、企鹅、大象……被图画赋予了人的品性和感情后,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因而深受孩子的热爱。绘本的语言留白,给了孩子很大的探索与想象的空间;绘本流露出来的童趣,与孩子的心理发展如水乳交融一般融洽、和谐;绘本的美丽稚气,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绘本阅读课上,带领孩子们读图读文,给孩子们推荐一些有趣的绘本,引导孩子们从绘本开始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我们给孩子上绘本阅读课《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看似外表凶悍其实内心极度孤单的霸王龙和弱小的甲龙宝宝让孩子们感动得潸然泪下,绘本立刻成为了他们的最爱。《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让孩子们发出了以阵阵快乐的笑声,但给他们带去了更多的思考。《驴小弟变石头》让孩子们的心情由快乐变紧张,继而悲伤,再饱尝相逢的快乐,爱的主题在一字一画间得到升华。在一次次的绘本课上,孩子们的视觉、听觉都受到的极大的冲击,思维深受启迪,读书兴趣愈来愈浓,每一堂绘本阅读课都成为了孩子课外阅读的一个新起点。

三、读——叩击文字,沐浴浓浓的书香

1、诵读儿歌,让童声萦绕课堂

儿歌以其韵律鲜明、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特点,一直为孩子们所深深喜欢。早读课上,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儿歌,背儿歌,演儿歌,在诵读中感受儿歌的语言美、节奏美。日有所诵,让我们的孩子神清气爽,神采飞扬。午有所读,让我们的孩子气定神闲,极富内涵。除了儿歌,我们还诵读了《三字经》、《弟子规》等。每天放学时,一群孩子用清脆的童音背着儿歌踏出校门,成了我们学校的一道奇特而美丽的风景。孩子们在诵读儿歌中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进而巧妙自然地地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从图文过渡到文字。

2、广泛阅读,让孩子神清气爽

懵懵懂懂的孩子们听着故事,看着绘本,读着儿歌,穿插阅读拼音读物,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走进书籍为我们创造的世界。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于是,每周一书成了许多孩子阅读的目标。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读书需要,让每个孩子都有好书读,我又重组了班级的读书角。我给每一个为班级图书角存书的孩子赠送了自己制作的书签,书签上有漂亮的插图和读书名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因此,孩子们买书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书也看得更有味道了。班级图书馆真正解决了孩子们无书读的问题。

书籍,犹如生命里的一盏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路途,并让我们对光明满怀憧憬和向往。

四、演——涤荡心灵,点亮多彩的童年

如果说静静地阅读让学生的心灵沉静,精神升华。那么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则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乐而忘返。学生年龄小,表演的欲望很强烈,总喜欢将读书变成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所以,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能极大鼓舞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我校十分重视课外阅读,不仅规定了每日的“晨诵、暮醒”,而且每学期围绕阅读,分年级组织各种读书展示活动。如高年级组织课外知识竞赛,好书推荐会,读书小报等等。我们年级里组织了“儿歌串串烧”、“诗歌朗诵会”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推进了班级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书香校园的氛围。

在班级里,我也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竞赛活动,既能深化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给孩子的阅读生活会出多彩的颜色。如:读了许多谜语,我立即组织“猜谜语”班会,学生们个个兴致极高,不仅制作了各种漂亮的谜语卡,猜谜语背谜语更是蔚然成风。读了许多故事,我就组织了讲故事比赛,发动家长精心辅导,于是,孩子们一个个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我又组织了诗歌朗诵会,每个人都到台上了展示自己的风采;阅读了《淘气包马小跳》,我又组织了“马小跳知识有奖竞猜”,在竞猜活动中,学生阅读得更仔细了,彼此交流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智力得到开发,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可谓一举多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作为一个低段的语文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孩子们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应尽的职责,是努力的目标,也是不懈的追求,过去、现在、将来,都是!

下载听课体会: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课体会: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加送教下乡听课体会

    参加送教下乡听课、上课教师安排 时间:10月9日 地点:语文:新区小学。 数学:栋梁小学。 英语:京蒙小学 人员:语文:带队王辉 听课教师: 王俊莲朱自清赵淑云张雪辉郭建平徐吉明祁婷婷孙......

    送教下乡听课体会[精选五篇]

    送教下乡听课体会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赵德庆阳春四月,市教育和市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指派录课任务。在录课的过程中,也认真仔细地听了两节课。......

    古山:从“教课文”到“教阅读”5篇范文

    从“教课文”到“教阅读” ——观《我的舞台》录像课有感 古山小学语文教研组舒巧娃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 文的熟练技能。——......

    教课文?教语文?我的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伏山中心小学张文娟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关注着语文课的改革推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这个问题好解决可是实际操作却摸不到最好的方法。前几天学习了......

    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1

    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 福塘小学教师---周俊省一、小学语文课文阅读主题活动法 主题活动是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组织学生......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5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素养、能够让孩子沉浸在学习快乐中的语文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的梦想,也是这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在着过过程中......

    语文教学案改革体会

    语文教学案教学的几点体会长陵中学何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踏上讲台上第一节课时内心忐忑不安的感觉仍然记忆犹新。那时的我,空有一肚子的墨水,却找不到施展的方法。上课时思维混......

    从资料员向造价员转变

    从资料员向造价员转变 很多人都说,自己在工地现场做了一段时间施工员了,能不能转成造价员啊?感觉造价的薪资待遇各方面都比资料员要好一些。然后环境的话可能相对来说会更加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