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石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第二篇:浅谈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浅谈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教学培训 会计实践教学 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
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四)改革课程设置将“双证”培训带入教学之中,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来说,学生除要取得会计专业的中专学历证书外,还要取
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而在此之前必须取得“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或者“珠算五级”证书。这就意味着“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因此,从事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的学校,必须白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加强对“双证”教学的思想认识,集中时间、人力、精力做好“双证”的教学,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教育部门颁布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实践是辅助教学的最好方式,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可接触到仿真性的实物,并能亲自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既增加了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浅析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浅析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赖永贵
(2008年7月发表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中职财务会计专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中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传统财务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帐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实践也限于校内模拟实习。由于教学过程简便易行,故至今仍是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中职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培养的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因此,本文通过对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浅析,改变现行会计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闭门造车的现状。开发研究适应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编写适应中职教育的会计实践系列教程,丰富实践性别教学内容;建立与实践环节相适应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与实训基地;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改革措施
一、绪论
财务会计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中初级财务工作专门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在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的今天,也暴露出实践性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现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规定很笼统,实践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不到30 %,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的“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左右”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应不低于1:1”的要求相距甚远。致使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可落实可不落实,落实多少以及质量好坏缺乏监控。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专业管理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还要依靠实践教学,更要依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境:财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常照搬照用外省、外校的材料,而且一用几年不变,又通常主要以工业企业为案例。校外实习也是套用多年不变的老模式,根据学校给定的实习计划,要求学生从翻阅凭证,查看帐簿、报表开始,到自编凭证、登帐、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使得实践教学只能得到一些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处于实践教学的最低层次。而实习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对实习学生的不放手,及本身实习时间短促,又只能使得实践教学如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应付了事。如此种种,与如今会计实际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大相径庭。
(二).教学观念:对中职的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中职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尽管中职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往往追求形式,搞走过场。
(三).实践教学方式:现今中职教师正逐渐地从“三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四).师资水平: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有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从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导致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现有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结合我自身的教学体会,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70%以上,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毕业前4个星期(80---120课时)做模拟实习,最后给出半年的时间到单位实习。在校的模拟实习我感觉是在做表面文章,好的学生能够从前到后做上一遍,而更多的学生就直接将他人做好的作业抄一遍就算了事,这能提高动手能力吗?再说到单位实习,目前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基本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将学生向社会上一推了事,虽说要求学生开具实习证明和实习单位意见,但水分还真不少,假证明、假意见现象严重,广大职校往往视而不见。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能提高吗?
(二).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教材,硬件设施难以支撑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
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国家经济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增加或调整,但模拟实习教材却跟不上这种变化,许多模拟教材比较老,漏洞也较多,这样即使经济理论与政策变动,教师能通过备课来使理论教学与时俱进,模拟实习教材却难以及时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实训的政策依据与最新经济政策脱节,达不到实习的目标和要求。虽然已有少部分学校已经在硬件配置上进入了先进行列,但更多的是硬件设施难以支撑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的现状。例如,实验室的电脑因老化、配置低问题使一些专业实习软件不能顺利运行。
(三).缺少与实践环节相适应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有的学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实验操作,其实验实训能力、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目前中职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极其少的,而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这样对企业来说收入与付出不等同,另一方面因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由于校内、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数学生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去找工作,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非常少.(四).教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现在的中职会计实习指导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中职教学岗位后,正值中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大多数中职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五).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说,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四、建议改革中职会计实践教学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一).开发适应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如今中职财务会计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模式,学科课程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而活动课程模式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意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这些正可弥补学科课程模式的不足。那么,我们可以走继承和发展之路,综合两者的优点,在已有财会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中渗透活动课程,从而落实实践性教学。从技能教学的角度看,活动课程有三类:一类为学习新技能的技能学习课,它与知识教学相互交融;一类是为巩固某一学科的知识、技能而设的技能训练课;还有一类是为形成综合专业能力而设的技能运用课。
1.设置阶段实训课程,又称为课程实训。它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经过多次实践和论证,例如我校筛选了财会专业八门必修专业课,这些学科除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训。在课时上,将其学科总课时分解成授课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授课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训课时是专门用于技能的系统训练。这一分解使得课程实训拥有320个课时,实践教学首先从课时上得到了保证。值得一提的是,实训课时的增加,并不是单纯增加每门课程的总课时,而是通过内部调整,缩减理论课时才能加大实践课时,而理论课时的减少必须对教材合理规划,目前教育部规划出版的财经类专业教材恰恰在内容上已明显地体现了“必须、够用”的原则,使得这一改革成为了可能。
2设置综合实习课程(包括社会实践和综合模拟实习)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每学年安排一周的社会调查或社会见习,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安排有80至120个课时的综合模拟实习,此外,在毕业前安排两个学期的社会实践。通过教学计划的改革,落实了实践课程及时间。专业课程(选修课除外)课程实训和综合实习的实践课时占45%。
(二).编写适应中职教育的会计实践系列教程,丰富实践性别教学内容;
编写系列实训资料,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课时以及实施指导方案是实践性教学落实的重要前提,而实践性教学内容是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保证。对于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如:《珠算》、《点钞》、《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等,侧重于熟练动作或程序的训练,对于智力技能的训练,需要置学生于一定的思维环境中,由于财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目前,真正让学生上岗实习非常困难,模拟成了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模拟实习需要大量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资料。
1.一般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内容,技能教学较分散,难以编写系统的资料。该阶段实践教学需要的资料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适当补充基本可以解决。
2.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阶段:所需要的实训资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或选用。实训资料的编写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和仿真性原则。每种实训资料的编写以及各种实训资料的衔接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此外,资料仿真度越高,学生感性认识就越强,训练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编写时应请会计工作的实务人员参与或指导。课程实训资料的编写还应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第一,课程实训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针对性强,那么,就要针对所要训练的技能从多角度多形式提供训练资料,如:货币资金中的结算方式的技能训练,针对七种结算方式的办理过程,从收款和付款两个角度组织业务,反复训练越多,学生掌握越熟练,认识就越深刻。第二,各学科之间,特别是会计专业课之间,知识技能联系紧密,实训资料要互为补充,避免重复训练,才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综合模拟实习阶段:系统性是指实习内容应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置账户、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成本核算、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编制及简单的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和分析这一系列工作环节。综合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实习应尽可能地涉及本专业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财务管理、会计电算等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指综合财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如:经理、业务、仓管、出纳、会计等岗位,还要突出与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往来,便于流转实习。
(三).建立与实践环节相适应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与实训基地;
1.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验环境。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模拟实验。为了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模拟实验开设前,教师应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取证工作,模仿真实企业的情况,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实验资料,事先复印出所有的模拟材料。实验不要求数据材料一定是真实的,但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多媒体课件、考试软件的使用。教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画面、图象、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利用考试软件,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试卷分析。
2.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当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我国多是政府办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存在一定的难度,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单位对此都抱有谨慎的态度。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四).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平时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中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我校专业组与XX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由其财劳部资深的电算化专家来校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将企业最新的财务软件及其应用,及时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真正了解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企业的操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3.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实践性教学的规范与完善,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考评,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多,内容丰富,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也应是多样化的。
1.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对《基础会计》考试,引入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制等操作题,分数占50%以上,并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通过多年实践,师生欢迎这种实操考试,成绩显著提高。
2.建立等级化的评价体系。侧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是以快和准为标准,应重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在实际操作上较为简单易行,其评价也多数采取等级制,如珠算的定级考试。但财会专业中存在大量的集操作和智力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而且多数侧重于智力技能,例如:算账、记账,涉及面广,对于它们的考核不能只重结果,更应重过程考核。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其评价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必须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如:出勤情况、及时性等。因此,对于模拟实训的考评,可采取层层量化,最后等级化的评价方式。以毕业实习成绩的评价为例,根据毕业实习包括的基本环节内容,先设计出各环节的阶段性评价量表,确定每一环节的评价项目和分数构成,按各量表评分,并执行有一个项目评价不合格则此环节甚至本毕业实习的成绩为不合格的规定,然后,再将每一环节的分数按权重折合计入毕业实习总结性评价表,计算出总得分,再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的分数段折合出毕业成绩的等级。这样,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不是一锤定音,而是综合化了体系化了。
3.尝试运用计算机,减轻评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大型的模拟实训作业,仅数据就有成千上万,人工评改既费时又费力,还不一定准确,计算机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会计电算又为运用计算机进行评价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通过手工与会计电算的结合,以计算机为手段来查找错误评定成绩。
4.探讨抽题考核的新办法。这一考核办法可用在终结性考试,如毕业考试,将会计工作过程分为若干段,填制原始凭证为一段,编制记账凭证又为另一段,以此类推,编制若干段的实操考题,学生随机抽取到哪一段就实操哪一段的内容,可以节省考评时间。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查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考试结果仍然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
五、结束语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职教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会计专业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校的培养特色,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2001年7月2日 教育部印发
2、<<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2000年3月15日 教育部颁布
3、陈至立:“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高职高专教育
改革与建议》1999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下册)
4、杜怡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8期
5、胡博华 王新昌 鹿瑞云:“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经验初探”<<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06期
6、王明霞:“对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03期
7、白仲林:“会计信息系统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赵继:“教育改革和建设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前瞻[1]”中国高等教育,2001
9、雷灵变:“浅谈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10、陈立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11、苗红卫、王传永:“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8期
12、吴雪萍: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13、于淑荣:“刍议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 《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7期
第四篇: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加强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加强
葫芦岛市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 常浩
【摘 要】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对中职美术教育来说十分重要。改革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实践性教学贯穿整个职业美术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培养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职业美术教育 强化 实践性教学 【正 文】
一、职业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作为一名美术高级技术人才,具有对美的欣赏力和鉴赏力是必备素质。学会发现事物的美的方面,对美进行分析和把握,把看似平常的东西转化为美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形成科学的、健康的审美观。
(二)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实用技能
美术可分为纯艺术性和实用性,纯艺术性美术要求表现人的个性,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突出的是艺术性;而实用性美术则要求把艺术个性蕴于普遍性之中,面向大众,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突出的是实用性。职业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美术的实用技能,真正学到为社会服务、适应市场需求的实际本领。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创业素质的培养,重点培养他们融入社会、表现自我、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积极主动地以自己的创新开创理想的事业、寻求理想的职业。对职业美术教育来说培养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而职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靠实践来完成的。理论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但它不能代替技能技巧。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教学内容要与市场需求接轨
当今社会十分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既有头脑又会动手。为此,职业美术教学的内容要强调美术设计性、美术劳技性、社会服务性三大特点,并兼顾学生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把实践性教学溶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问题、案例、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将来面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归纳出一个最实用、最优秀的解决方
1
案;或者以一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为内容,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者给学生一个项目,根据完成该项目的要求,让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以便积累实战经验。在教学中,着重强调实用性美术设计教学、理论教学与工艺劳动技能训练和具体的应用设计项目相结合,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为此,要建立多种实验室:如材料与工具教室、机械加工教室、手工制作教室等,让学生有好的设计、想法能够很快动手做出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美术基础教学要与实践需要相结合
职业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美术的实用性。在美术基础训练中,要大量压缩室内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训练的时间,着重强调速写式素描、色彩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快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快速造型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感知物象的角度与表现对象的方式做到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承袭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多一些,教学手段要活一些。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如构图式、组合式、人物动态式、特写式、结构式、写意式、装饰式等多种多样的造型训练形式,做到对学生的每一项训练都有明确的功能指向和具体的应用性。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导人到创作、设计的状态之中,从而有序地刺激、强化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现能力和实践需要相结合。
(三)建立具有“双师” 素质的教师队伍
“双师”素质:就是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与经验和娴熟的动手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让自己的所学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有所用;作为学校,要有目的的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并且要有具体要求,教师的实践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技术等级才能上岗。工作本位学习是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作本位学习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学习,把工作现场设计成学习情境。这样,教师如果没有熟练的实践经验是不能胜任工作的。
(四)把实践性教学贯穿到整个职业美术教育过程中去
1.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
学习实践是最基本的重要实践,要使学生完成系统学习的任务,把前人的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学习继承下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注重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实践环节。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干”。有时候仅用语言描述,很难说清事物的形成、结构和变化过程,而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自操作完成实践过程,亲自观察、记录变化进程与结果,则对学习、掌握有关知识就直观得多,并通过操作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既可以防止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环节的偏向,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 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是了解社会、透视人生的重要途经。当代青少年思想敏锐、求知欲强,文化知识比较丰富,这是十分
2
可贵的。但脱离实际,缺乏实践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对学生将来踏上社会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不利的。因此,必须在学生时期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社会实践要紧紧抓住“产”、“学”、“研”三个环节,与企业联合,把学校特有的技术力量同企业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利用企业这个平台,让学生充分施展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这样,学生既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又为企业解决了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使企业、学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达到“多赢”。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开发一些经营项目,为学生营造实战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专业技能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既能够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还能多角度观察社会,透视人生、增长见识。
3.在创造实践中培养学生 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职业美术教育不但要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创造实践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两个部分。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是创造实践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另外,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性格,在解决问题时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不迷信权威和循规蹈矩,敢于尝试新办法。要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还可鼓励他们自己开发短期的美术经营项目,这样,学生在通过劳动赚钱的同时,更能体验生活的艰辛,从而树立自立、自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信心。这些创造活动的意义并不在于学生多少科研成果,而在于得到一个方法,为同学们今后的创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本位学习初探[J].教育科学,2005,(4)
[2]汪勇刚.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7)
.2017年3月4日星期六
3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加强
姓
名 单位名称教学专业日
期
常
浩
葫芦岛市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
2017年3月
4
第五篇: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而中职学校是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的阵地。作为中职学校不但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实践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重理论,缺乏实践性。这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本文针对中职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改革措施;校企合作
中职教育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的,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因此办好中职会计专业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实践性,学生的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深化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与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需求相差很远,中职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尤其是实践操作技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会计教学的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陈旧,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而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这与以“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相背离;二是会计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两者的课时比例相差很大,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更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从我校来看,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80%以上,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学生实习前几个星期做几次模拟实习,然后到单位实习;三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手段比较落后。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建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实践性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然后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的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有限,实践业务范围狭窄。另外,会计教学手段还是以“课本+教案+粉笔+黑板”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较
简单,在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更大的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四是在会计实践中,顶岗实习难以无缝接轨;五是会计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会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境均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没有真正在企业会计岗位上接受过锻炼,不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和生产工艺的流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六是校内模拟实习缺乏实践性。目前中职学校已基本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并且硬件设施完备,但是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也存在许多问题。(1)会计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多数都是兼职从事该项工作,精力不够,实践经验不足;(2)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习资料所涉及各行业的多样性仍然不足;(3)模拟实习的效果不明显,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业务有效衔接;六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1)前往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实习是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好的机会。但是会计专业不同于化工、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还能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操作性人才。但是会计专业由于受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制约,实习单位一般不愿接受会计专业学生,或者即使接受也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性的会计工作,往往达不到的实习的目的;(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要联系安排会计专业的实习很艰难,很多时候是靠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私人关系在维系,没有任何保障,难以寻求与企业双赢的切入点开展社会实践。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要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就要更新会计教学观念,拓宽会计教学思路,积极实施实践性教学,确立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正如 “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只有更多地给学生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会学。新生在刚接触会计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有关的记账工具有所了解,认识凭证、账簿、报表;学校有实训基地的可以实地观察,无实训基地的应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观看,使学生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有所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
践教学应尤其重视。(5)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专人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该阶段是以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建立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弥补校内会计专业实践课时的不足,可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分批派学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并见习企业的会计岗位核算的流程和企业生产工艺活动过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实训实习的需要,使得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产教结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直接地、广泛地接触社会和生产实践,在社会实际工作中演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路,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无缝接轨。
(五)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针对性非常强的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出满足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职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从教学和生产两种不同的岗位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职教师既能做教师,又能做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真正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带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六)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的能力,应该改变过去“一卷评高低”的做法,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力度。可以分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测试两部分,将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进行。即对基础理论进行答卷考试,而对基本操作技能则进行实际操作测试。例如:对《基础会计》的考试,除卷面考核外,可增加填制凭证、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制等操作题,并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这样对学生的考核不是由卷面考试一锤定声,而是由卷面考试和实作考试综合决定,使得学生的考核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更加公平、合理。
总之,职业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想改善当前中职会计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