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自读课讲解内容(第二单元2)[合集]

时间:2019-05-12 11:5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上自读课讲解内容(第二单元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上自读课讲解内容(第二单元2)》。

第一篇:七上自读课讲解内容(第二单元2)

自读课讲解内容(第二单元2——《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一、字词补充

1.生字:行乞(qǐ)、茧(jiǎn)、镭(léi)、拖累(lěi)、奢(shē)望、琐(suǒ)事

2.词语:无忧无虑、一扫而光、天灾人祸、慷慨、鞭策、专心致志、简陋、报酬、闲暇、逆来顺受、崭新

3.同义同音词:执著—执着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1)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2)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1867—1934)。她是波兰人(原籍波兰),是著名的法国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她一生得了很多项奖金、奖章、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在荣誉上尽情享受,但不热衷名利,把奖金赠给了科学事业和国家,把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一心埋头于科学事业。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2.文体知识:

寓言: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讲述一个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来说明某一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寓言的特点:①结构大多短小。②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③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④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

三、内容讲析

1.《人生寓言》

(1)《白兔和月亮》

A.结构分析:

a.第一部分(1):写白兔没有得到诸神王赏赐前无忧无虑的心情。b.第二部分(2—4):写白兔得到诸神王赏赐以后患得患失的心理。c.第三部分(5):写白兔为了寻回原来的平和心态,请求诸神王撤回赏赐的决定。

B.寓意:对美好的事物,不该占有的而占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1

(2)《落难的王子》

A.内容提要:

这则寓言讲述了多愁善感的王子,最怕天灾人祸,然而灾难却落到了他的身上。战争中失去了双亲王位,成为残废,流落他乡成为乞丐。文中还写了“我”怕厄运落到“我”的头上,可偏偏灾难又降临到“我”的头上。

B.寓意:①苦难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切不可有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身上。②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承受苦难,战胜苦难。

2.《我的信念》

(1)结构分析

A.第一部分(1):作者用切身体会告诉我,一生中生活、做事应有的态度。

B.第二部分(2—6):通过几件事,叙述了她在工作上、生活上的追求。a.第一件事(2段):通过写蚕结茧的执著,写自己在工作上同蚕相似,总是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执著追求。

b.第二件事(3段):通过回忆少女时在巴黎读书的美好快乐以及与丈夫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研究的事,表达出对科学事业的专心致志。

c.第三件事(4段):作者写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追求。

d.第四件事(5段):通过写放弃申请镭的专利,表明作者品格是追求纯粹的科学研究,没有热情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第三、四两件事,突出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

e.第五件事(6段):作者讲述了她性格上的变化。

C.第三部分(7):写科学的魅力及她对科学的痴迷追求。

(2)主题: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的信念(理想)、情操和性格,表现出她作为一位科学家高尚伟大的人格。我应该学习她远大理想、淡泊名利。

(3)写作特点:

A.文章通俗易懂,但句句饱含真情。

B.语言真诚质朴,使人受到强烈感染。

(4)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A.工作上(对事业):执著、勤奋、专心致志,沉迷于科学事业。

B.品格上:追求纯粹的研究,淡泊名利,不受人事干扰和盛名拖累。

C.性格上:温和沉静。

第二篇:七第二单元测试卷

七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请你选择(20分)

▲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1、学完了“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以后,七年级(2)班几位同学谈起了自己的感想。下列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1)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和爱护

(2)上的各种生命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4)关爱地球其他生命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A、(1)(2)B、(2)(3)C、(1)(2)(4)D、(1)(3)(4)

2、青春期我们会面临很多困难和烦恼。下列方法中不利于无们解决青春期困惑和烦恼的是()

A、向老师和家长求助B、与同学交谈

C、学会 当自己的“心理医生D、尽量少与同学交往

3、“看自己一朵花,扯别人豆腐潭。“这句话告诫我们,认识自己的要()

A、全面B、自轻自贱C、信心十足D、自高自大

4、小明的理想当律师。在学习生活中,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终于如愿考上政法大学,为当律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小明发掘自己潜能的途径是()

(1)经常的积极暗示(2)想象更好的“自我”形象

(3)别人的友情监督(4)努力埋头读书

A、(1)(3)B、(1)(2)C、(2)(3)D、(3)(4)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项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项正确选项,每少选一项者即少得1分;若有四项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我们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下列做法属于珍爱生命的有()

A、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B、从占滴小做做起,实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C、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延伸自己的价值

D、爱护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安全

6、下面对青春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充满了好奇B、在装扮上应标新立异

C、保持优雅的气质是最重要的确D、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

7、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A、人生要及时行乐B、要珍惜青春,莫让青春虚度

C、人的青春是美丽的D、要把握青春,让青春闪光

8、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美好的规划。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确立自己的理想要建立在自己的个性和潜能的基础上

B、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不能离开社会的实际需要

C、实现自己的理想离不开今天的努力和拼搏

D、只注重眼前文化知识的学习,没必要考虑将来的事

二、请你辨析(仅做判断不说明了理由者不得分,10分)

9、甲同学说:“珍爱生命就是珍爱人的生命”。乙同学说:“珍爱生命就是珍爱自然界的一切。”请就两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每题10分,共20分)

10、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保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在下列情况中,我们应该怎样求生?

情景一:房屋突然着火了,你人地如何做?(3分)

情景二:发现家中煤气泄漏,你会如何做?(3分)

情景三: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持刀抢劫歹徒,你会如何做?(2分)

情景四:遇见泥土溺水者,你知道如何求助他吗?(2分)

11、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学习和陌生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如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等。

(1)你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心理矛盾?(4分)

(2)当心理矛盾难以排解时应怎么办(6分)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每题10分,共20分)

12、很多同学都对现实中的自我感到不满,幻想着更为完美的自我。如果幻想与现实两者之间比较接近,就会产生自信、自尊、自豪的积极体验与满足感;反之,就会那么导致自怨、自卑,从而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次“塑自我新形象”的班级实践活动。

(1)请你谈谈这次活动的目的和主题(2分)

(2)请你设计这次活动的形式和主要程序(2分)

(3)请你代表班委起草一份题为“正确看待优缺点,塑造自我新形象”的倡议书。(6分)

1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学校安全教育节目2009年9月10日晚播出。作为开学第一课,全国广大中小学生通过电视一起接受了一次生命教育。

材料二;2010年3月至5月以来,全国各地频繁发生数起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暴力伤害事件,一时间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中小学生生命健康安全。

某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你我共行动,维护校园安全”的手抄报比赛,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以下内容:

(1)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2分)

(2)在我们学校存在哪些不安全隐患?(2分)

(3)为了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至少三个方面)(6分)

七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ABC6、AD7、BCD8、BC

二辨析题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生命是独特的,也是脆弱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2)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孕育于大自然,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来自大自然,没有大自然我们就丧失了存在的可能。

(3)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自觉同

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善待所有的生命,包括弱小的动物与植物。

三、观察与思考

10、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答案不惟一,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情景一;关闭所有门窗;使用破布或者床单将门窗缝堵死,抵挡火势,争取时间;打“119”报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水淋湿全身,匍匐离开火灾现场;把床单、窗帘撕成宽布条系在一起,不得已时从窗口逃生等。

情景二: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及时关上煤气阀门;关闭所有的电器;喊邻居帮忙等。

情景三:(1)及时拨打“110”报警;(2)大声呼救寻求周围群众帮助;(3)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牺牲部分财物暂时妥协,伺机逃走等。

情景四:(1)积极想办法把人救上岸;(2)大声呼喊,寻求路人帮助;(3)及时拨打“120”求助;(4)帮他做人工呼吸。

11、(1)青春期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初中生不必惊慌失措。但要正确处理和引导、否则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①积极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②向社会求助;③根据自己尝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四、活动与探究

12、(1)活动目的:①帮助同学们寻找“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的差距,并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和途径;②帮助学生客观地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活动主题:“如何完善自我”、“如何塑造自我新形象”等。

(2)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均可。活动步骤:主题班会示例:①“镜中的我”:让同学从自己的外表、形体、举止、衣着以及志向、才能等方面正视自己的优缺点;②画画自己;在学会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客观地诠释自我,为完成“现实的我”的自画像③放飞理想:请部分同学代表实事求是说说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中的自我,引入主题;(4④寻找差距:对比“现实中的我”和“理想的我”,认清差距。⑤“我型我塑”:开展活动,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3)①正确认识自己就要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②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③在心目中想像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自我新形象,并为之努力。

13、(1)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决不放

弃生的希望。

(2)①校舍有裂缝;②饮食安全;③个别男生带有火种;④管制刀具等隐患;⑤社会青年的骚扰。

(3)①有关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安全隐患的检查及排查力度;②加大值班及巡逻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③安装校内监控装置,配备校园警察;④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安防意思和能力。

第三篇:七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 夏、商、西周的兴亡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春秋战国的纷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二、单元重难点:

1、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齐晋称霸;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甲骨文、商朝历法、诗人屈原。孔子的主张和教育上的贡献。

2、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青铜文明;春秋争霸战争和战

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影响;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离骚》的艺术成就;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三、课时安排:

每课书一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单元内容分析:

这一时期的历史涉及秦朝和两汉时期,是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灭六国的战争开始,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包括秦的统一与灭亡、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动荡,以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秦朝的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尤其是在政治制度上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亡后,建立了西汉,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力措施,使大一统的局面得以巩固,西汉也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东汉的历史,虽有光武中兴,但在中期以后却是朝政腐败,社会动荡,最终走向瓦解。

二、单元重难点;

1、重点:秦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汉武帝大一统,张骞出使西域。

2、难点:焚书抗儒;刘邦、项羽领导的后期战争性质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族关系。

三、课时安排 每课书一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政权建立与民族融合

一、单元内容分析:

这一段历史是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的形成,至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之前。在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中,除了西晋有五十多年的短暂统一外,大部分时间国家是处于多个政权分治、战事不休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在这种动荡中进一步交流、交往与交融,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逐渐接受汉文化,南移的汉人又将中原文化推进到南方,促进了江南的社会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交融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科技、思想、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有着丰硕的成果。

二、单元重难点

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江南地区的开发;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三、课时安排 每课书一课时

本教材简要分析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一)、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讲的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共3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重点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其生活状况。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 , 有比较全面的材料来揭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可以使学生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都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文化,北方以粟为主(以半坡为代表),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以河姆渡为代表)。教材分别介绍了南北不同的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他们发展的高度(包括他们的房屋建造等等)。

第3课《华夏之祖》。这一课吸收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国境内在五六千年以前,东西南北中各地都有相当高度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在起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通过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原始文化汇合汇聚在一起,然后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

(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1)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七年级学生不易理解,主要让他们知道,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国家的过程中,原先通过原始民主方式(禅让制)来更替领导权的方式变化了,变成了世袭制,再加上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国家产生了。

在夏商周更替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

(2)本单元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社会变革。(三)、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设置的课程比较多,但是重点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以及它的发展和巩固。

有关秦朝建立的问题,关键是讲清楚,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在文化上的各种统一措施,不仅在当时的秦朝,实际上对以后整个中国的 走向,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秦朝时间不长,二世而亡,推进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任务就落到了汉朝。汉初充分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这可以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一些政策上体现出来。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得到进一步巩固。总体上说,汉朝的统一以及它后来的强盛,在中外交流方面非常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讲到汉朝的中外交流时,列了一张表,比较了当时经济交流中输出、输入产品的情况。汉朝当时输出的都是些手工技术、手工的产品,输入的基本是农产品,很明白地反映出汉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1.对于“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主题的说明:

“大一统”就是由原来分散的六国联合成一个整体了,由“分”统归于“一”的意思。具体地说,就是在全中国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体。这里,课文对于国家的性质也没有做特定的专指,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是只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特点。

(1)统一是战国以来的大势所趋。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各族之部联系的密切,各民族逐渐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共同体。

(2)秦自商鞅变法后越来越强大,最后担当起统一的大任。(3)统一由部分开始,逐渐形成联合体。以后由部分到整体,联合体发展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广,治理越来越有效,统一之后越来越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最后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3. 统一的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开创了新的统一格局。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秦统一后推行的各项措施,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奠定了我国长期统一的基础,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修长城等古代工程,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呈现了古代文化的成就。

4.国家统一与农民起义的关系。(1)文明时代同样存在着矛盾与对抗,随着国家的建立,阶级对立也就越来越明显。

(2)文明时代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国君”与“人民”之间的对抗与冲突。

(3)秦朝的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5.统一国家与中外交流的关系。

(1)统一国家的出现必然要求扩大对外联系;(2)秦汉时期是对外联系较发达的时期;

(3)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通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的东来,及以后的法显、玄奘、鉴真等活动。6.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1)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价:

对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功大于过,过大于功,有大功也有大过)

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雄才大略,好大喜功)比较异同:

同:目的相同,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封建统治。结果相同,达到预期效果,巩固统治。

异:政策、措施方面有差异。(2)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

①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②认为从大一统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③认为这一思想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是一件大好事。

(四)、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关键是抓住两个环节:

(1)一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夏商周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一带。三国以后,包括孙吴政权、蜀汉政权在南方地区的开拓,使中国的经济文化,包括政治重心都开始向南迁移(这一南移在宋代完成)。

(2)二是北方民族融合有了进一步的推进。北方地区大量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在文化上、生活上进行互相的融通交流,最后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融合的时期。民族融合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隋唐之后文化发展迅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实际上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是深有关系的。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如何理解政权分立及其作用?

(1)如何看待“分立”?

为什么把这一时期说成是“分立”而不是“分裂”?即不说是“国家分裂”,也不说是“政权分裂”,或者是“国家分立”而说是“政权分立”?其主要理由是:

①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看,魏、蜀、吴三国从220年开始,到280年西晋来吴统一全国,前后60年,实现的是“三分天下”之势,是政权的分立。

②从420年开始到589年隋统一期间存在的南北朝看,它也只是在中国境内诸多分立政权的表现,国家并没有分裂。

③从当时的疆域与中国现有版图看,历史上建立的这些政权丝毫没有动摇祖国的领土完整、疆界的安全,只是建立了一些小型的地方政权。所以说也只是分立,而不是分裂。

(2)积极作用:

①“分立”的政权为了生存,加强建设和发展,能为新的统一奠定基础,换句话说,它是由小规模,单一的分立,演变为局部的小范围的统一,再变成为新的、大规模的、多民族的统一酝酿着一个前提条件。

②可以彻底改变旧史学的正统观念:凡是少数民族在汉族政权之外建立政权,就认为是分裂政权。从而确立一种新的思想: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没有高低之分,没有正统与非正统之分。

2、如何理解民族融合?

二、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

1.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增强教材的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3.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4.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学情分析

双基情况: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有困难的学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不强。学习情感: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有混日子思想。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新课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1.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积极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利用脑力资源共享;

2.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谈话、鼓励等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4.建立复习互助小组,让优秀生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帮助,通过互助,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5.在课堂复习时,注意力和重心向学困生倾斜,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表现机会。

6.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倾;课后强化辅导。

7.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总之,只有在复习过程中,师生共同配合,用扎扎实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才能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考出好的成绩。

知识要点清理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 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

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

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

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

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

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

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

—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称霸的标

志: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楚

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

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由晋分裂而成。

2、战国时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齐国孙膑)、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3、合纵与连横: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以苏秦为代表,连横(事

一强以攻众弱)以张仪为代表。

八、商鞅变法:

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发展,标志为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②

秦国相对落后。③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⑤严明法令。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影响:①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秦国战斗力提高。③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九、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 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

建立起来。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

隶书)。

十、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

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

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

朝灭亡。

十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

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十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

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

(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十三、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

委奴国王” 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

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十四、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

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后,三

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②221年,刘备建汉(蜀汉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孙权建吴,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开发

1、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

动力、工具、技术和种子。

2、吴国的经济: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

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3、诸葛亮治蜀:堰官,锦官,平定南中地区(四川南部、云南和贵

州一带)。

4、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南京)。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社会相对安定。④自然条件优越。南京被称为“六朝古

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到黄

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趋势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

后方式统治人民。③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②迁都洛阳。③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

融合的进程。

十七、青铜工艺

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主要青铜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商朝后期铸造,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

关中平原。

3、秦长城:秦朝为防御匈奴,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御工程基础上修筑而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

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4、灵渠。秦朝修建,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

类的伟大贡献。

2、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

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3、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华佗,东汉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

术法(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

4、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著有《水经注》。

二十、汉字的演变

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

材料。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和钟鼎文。为后人

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发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5、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二十一、学术思想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 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

里。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道家:庄周(宋国,《庄子》)。墨家:墨翟(鲁国,《墨子》)。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

法》)。

二十二、文学、史学与宗教

1、诗歌: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离

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2、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3、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

地。对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正式创立,尊老子为教

主。

二十三、艺术

1、战国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制作于战国时期,说明当时我国

音乐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2、秦始皇陵兵马俑: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的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3、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东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

下第一行书”。

4、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有困难的学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不强。

2、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有混日子思想。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三、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积极搞好集体备课;

2.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谈话、鼓励等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4.建立复习互助小组,让优秀生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帮助,通过互助,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5.在课堂复习时,注意力和重心向学困生倾斜,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表现机会。

6.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倾;课后强化辅导。7.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四、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内 容 课 时:每单元一课时,综合复习2课时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英国走私鸦片的

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其中,“夏宫”指的是 18 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第三课 :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1、陕甘总督左宗棠“塞防”与“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美、日、法、德、意、奥)

1、义和团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2、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京。

3、《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落后就要挨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3、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②、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七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4、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5、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回答: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②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 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第八课 :辛亥革命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

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妥协性。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②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5、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23(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北伐战争(1926年)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主战场:湖南、湖北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

4、北伐的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了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

4、大革命的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十三课 :长征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正确战略思想的战役)----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陕北吴起镇)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召开)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侵略中国。2、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一段铁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军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3、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组织抗日先遣队,进行游击战争。

4、影响: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1936年12月12日(农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九),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 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2、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三)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四)、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五)、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共七大:

1、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D.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E.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广大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 27 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重庆谈判:“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主力决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歼敌最多)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投诚),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农历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六),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在正确作战方针指引下英勇奋战。B.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C.全面内战是一次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失道寡助;解放战争是一次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得道多助。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第二十课 1、19世纪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轮船、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

信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2、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渔光曲》。

3、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了中文报纸,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跪拜礼,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称呼对方“先生”“君”。

编辑本段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1、1909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詹天佑。他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2、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公布制碱奥秘。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红三角”牌纯碱)。

3、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5、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6、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7、五四运动后: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善于画马,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讲解

詹天佑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发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4、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自读能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但对“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方面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突破这一难

点,可采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

六、教法学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八、教学课时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自己读到这些文段后的体会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吓倒,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4、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读出爱国情感,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

教学预设: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时,(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学生能

谈到詹天佑那种浓浓的对国家的情感时,就让学生大声读,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反复诵读中,让学生带着那样的情感背诵出来。

(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再反复读,然后背诵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2、生提问题,讨论解决。

教学预设一:此环节要注意解决课后二题,如若学生没有提出这几个问题,则由老师带领大家找出此问题。反复读文章那一段的描写,在读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再读检查自己的示意图是否正确。

教学预设二: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师可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预设三:学生可能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教师可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3.学生谈感受,师生总结。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二)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齐读课文。

2、归纳主要内容。要求力争完整、简洁地说出文章围绕着詹天佑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多请学生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读表达能力。

3、师带领同学总结全文。

师: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师生齐读综合性学习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

可以做些什么?

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

4、师提出建议。①表格式。

②自己设计图形,将内容放入图形中,如画一棵大树,将树的枝丫上放上收集到的资料,并注明收集资料的方式。

③小图册形。④研究报告式。⑤习作展示式。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将其以其它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说明:活动的布置在课堂上,学生完成时间可利用家庭作业时间,在活动中,应注意提醒学生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对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删减找出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不要只是完成了资料的堆积;第二,要注意收集资料的途径的多样化,不要仅仅拘泥于一两种资料收集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活动完成后,用一节课展示,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展示方式,由老师评出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

十、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4、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5、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五、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基本上能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情感。但应注意的是对于文章中出现的文言色彩浓厚的语言,学生还不甚理解。

六、教法学法

阅读法、讲授法、实践法

七、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八、教学课时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

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亲: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

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①出示第一句: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②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③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

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十、教学反思

7*彩色的翅膀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五、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教法学法

朗读法、对话法、自学法

七、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①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②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 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①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②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③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④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

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十、教学反思

8*中华少年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境界,体会作品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五、学情分析

课文中多次用到典故,还引用了历史事件,运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名称,学生对这些可能会感到陌生。

六、教法学法

朗读法、实践法、自学法

七、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

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①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②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①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②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③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④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⑤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⑥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十、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敢于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体会演讲稿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材料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以比较合适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五、学情分析

通过本次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锻炼学生的组织、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材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对话法、实践法

七、教学准备

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八、教学课时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

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①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②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③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④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①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②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③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十、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二

一、教学时间

二、课标依据

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教学目标

1、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交流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五、学情分析

通过本次回顾拓展,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六、教法学法

对话法、实践法

七、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①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

③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候注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们的收获而高兴,那所有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

2、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学生介绍

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十、教学反思

第五篇:高中英语选修七第二单元单词

Unit 2 △household adj.家庭的;家用的n.一家人;家庭

fiction n.小说;虚构或想象出来的事 desire n.渴望;欲望;渴求

vt.希望得到;想要

△Isaac Asimov 艾萨克?阿西莫夫 satisfaction n.满意;满足;

令人满意的事物 △Larry Belmont 拉里?贝尔蒙特 test out 试验;考验

△Claire n.克莱尔(女名)bonus n.额外津贴;奖金;红利 alarm vt.使警觉;使惊恐;惊动

n.警报;惊恐

alarmed adj.担心的;害怕的 apron n.围裙

sympathy n.同情(心)

overweight adj.超重的;体重超常的 elegant adj.优雅的;高雅的;讲究的 △Gladys Claffern 格拉迪斯?克拉芬

favour n.喜爱;恩惠

vt.喜爱;偏袒

pile n.堆;摞;叠

vi.堆起;堆积

vt.把……堆起;积聚

scan vt.细看;仔细检查;粗略地看;

浏览;扫描 fingernail n.手指甲 absurd adj.荒谬的;可笑的 haircut n.发型;理发 △makeup n.化妆品 accompany vt.陪伴;伴奏

cushion n.(坐、跪时用的)软垫;靠垫;

垫子 bedding n.寝具;铺盖 necklace n.项链

clerk n.售货员;职员;旅馆接待员 counter n.柜台;计数器 ring up 给……打电话 turn around 转向;回转

awful adj.极坏的;极讨厌的;可怕的;

(口语)糟透的 affair n.事务;事情;暖昧关系

armchair n.扶手椅;单座沙发 declare vt.宣布;声明;表明;宣称 cuisine n.烹饪(风味);菜肴 envy vt.忌妒;羡慕

leave…alone 不管;别惹;让……一个人

待着;和……单独在一起 digital adj.数字的;数码的;手指的;

脚趾的

mailbox n.(美)邮筒;信箱 state vt.陈述;宣布 aside adv.在一边;向一边

set aside 将……放在一边;为……节省

或保留(钱或时间)grand adj.大的;豪华的;雄伟的 △Marion n.玛丽安(女名)

△alphabetical adj.字母(表)的;按字

母顺序的

receiver n.收件人;接收机;电话听筒 in all 一共;总计

affection n.喜爱;爱;感情 bound adj.一定的;密切相关的 be bound to 一定做……

biography n.(由他人撰写的)传记;传

记文学

holy adj.神的;上帝的;圣洁的

△imagination n.想象(力);创造力;幻

想物 △transfusion n.输血 part-time adj.兼职的 △master’s degree 硕士学位 staff n.全体员工;手杖

△Philadelphia n.费城(美国宾西法尼亚

州重要港口)navy n.海军;海军部队

junior adj.较年幼的;资历较浅的;地位

较低的

n.年少者;晚辈;等级较低者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哲学博士学

位;博士学位 biochemistry n.生物化学

△Boston n.波士顿(美国东北部城市)talent n.天才;特殊能力;才干 chapter n.(书中的)章;篇;回 △the Foundation 《基地》三部曲

△empire n.帝国

theoretical adj.理论(上)的;假设的 framework n.框架;结构 thinking n.思想;思考 divorce n.离婚;断绝关系

vt.与……离婚;与……脱离 obey vt.& vi.服从;顺从

disobey vt.& vi.不服从;违抗 assessment n.评价;评定

下载七上自读课讲解内容(第二单元2)[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上自读课讲解内容(第二单元2)[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培训材料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单元分析与提示 ●○单元概述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而童年的生活和感受,则是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宝藏,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是心灵中最温柔的港湾。让......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培训材料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单元分析与提示 单元概述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而童年的生活和感受,则是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宝藏,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是心灵中最温柔的港湾。让我们......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讲解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学 科 第 二 单 元 计 划 单元教学内容: 《4.可爱的校园》 《5.老师,您好》 《6.我的新伙伴》 《单元体验活动:学......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讲解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 一、考点考纲分析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题解 1.从我们学说话起就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识字到能读报、读书,再到可以写作文、创作,你在语文的世界中收获了什么呢?请把你的收获展示出来。 2.题目自......

    七上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教学目标:青少年如何真挚交友。 一、 阅读课文34页内容,明确典故含义。 1、 伯牙绝交:对朋友忠诚。 2、 割席断交:交友有选择----与志同道合、......

    七上音乐 第二单元 龙的传人(新)

    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音乐教案 课 题 《龙的传人 》 一 、教学目标 1、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龙的传人》,体会歌曲的情感。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表达爱国之情。 2......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自读课导学案

    第二单元自读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睥睨、稽首、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盛气凌人”等词语。 2、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