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普法管理研究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2: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管普法管理研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管普法管理研究及对策》。

第一篇:城管普法管理研究及对策

在“*”普法期间,普法工作如何才能做到站在高起点,实现新跨越,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履盖面,进而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全面实现“*”规划提出的“两增强、三提高”的目标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调研论证,理论研讨,先行试点,经验推广等工作,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

一、深入研讨,正确把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的特点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当地政府对辖区内各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

属地管理的特点:一是统一组织辖区内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市)普法办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根据各单位的性质统一编组,如金融类、企业类、中央、省驻区(市)各单位等分别编组,统一组织指导,既方便了工作的开展,又改变了过去直接面对辖区内的各单位不便管理的局面。二是统一协调辖区内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如中央、省驻区(市)各单位,垂直管理的单位,过去以条为主,现在以块为主,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都由区(市)普法办统一协调、指导。三是统一考核辖区内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央、省驻区各单位,垂直管理的单位,驻区大型企业等需要实行属地管理的单位,都由区司法局直接对其进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检查考核。

二、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的正确实施

实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必须对属地管理单位有相应的了解,有完整的工作思路,有配套的工作措施,有可行的工作手段,才能保证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属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和落实“*”规划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责任制,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处室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大力推进属地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梳理排查,摸清底数。准确掌握应纳入属地管理单位的数量,是做好属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一是借助工商办理企业年检注册的有利时机,通过工商注册系统调取应纳入属地管理单位的相关资料;二是通过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对应纳入属地管理单位进行了解核实;三是借助街道司法所的职能优势,以街道为单位,进一步梳理属地单位的数量。通过三个层次摸清中央、省、市驻辖区(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民营、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并掌握这些单位的基本情况,为做好属地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制定计划和措施。科学的方案是做好属地管理工作的保障。青岛市普法办指导四方区制定了《关于实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的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要求。全市在四方区开展了属地管理工作试点,并于*年9月8日召开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现场会,各区市分管局长、科长参加了会议。四方区介绍了《抓住机遇,强化落实,积极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属地管理工作》经验,区(市)分管局长汇报了属地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全市各单位分别建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单位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业务处室负责统计上报、联系协调等具体工作。

(四)主动走访,加强沟通。建立协调、融洽的工作关系,是做好属地管理工作的手段。针对个别单位对属地管理的异议,我们有重点地走访了26家单位,详细讲解属地管理的意义和要求,强调多人来人往,少文来文往,逐步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属地管理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与会单位近年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和对属地管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就如何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属地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

(五)登记造册,科学编组。正确区分属地管理单位的类别,是做好属地管理工作的关键。属地管理单位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难以集中的特点。各单位的性质不同,在普法依法治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如果用一套模式进行管理和指导,难以体现针对性,也难以取得实效。为了使属地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对新纳入属地管理的单位进行科学编组,选定每个组的召集人,初步形成属地管理的联系网络。

(六)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做好属地管理工作的核心。一是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属地管理暂行办法。对属地管理的范围、主要职责和监督检查等事项进行明确界定。二是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举行一次例会,由各属地单位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相互交流经验,同时由普法办公室部署阶段性工作,传达贯彻重要会议精神,通报检查、督查情况。三是建立督查制度。由普法办公室对属地管理的各单位进行工作督查;协调人大、政协等机关和上级领导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行进视察;各单位普法业务部门自查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四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区(市)普法办在普法依法治理简报中设属地管理专刊,以传播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动态,推动工作发展,促进整体水平提升。

三、狠抓落实,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实行属地管理,是青岛市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内在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把握,推动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完善了机制。目前,实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属地管理的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实施了“一把手”工程,党委或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使主要领导真正担负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任。在党委政工部门、宣传部门或法制部门设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

(二)理顺了关系。随着属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主管机关和责任单位的关系更加密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权利与义务更加明确。今年以来,四方区实行属地管理的59个单位,在普法办的组织、协调下,积极参加了严打整治、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交通安全法、平安创建、迎奥运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为属地管理单位创造了向社会宣传自身形象、发挥职能作用的机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

(三)创新了形式。实行属地管理的各单位,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的形式。如四方车辆研究所,利用每人一台计算机的优势,建立了所内普法局域网,开设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新增法律法规等知识专栏,实现了网上普法。青岛海晶化工集团强化对依法治企的认识,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了“有情领导,无情管理,绝情制度”的理念。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增强了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意识。

(四)促进了工作。一是在“一学三讲”主题教育中,充分利用厂报、厂刊、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开设普法专栏、专版,多层次、全方位的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开展普法教育。二是拓展了普法生力军。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积极与四方区、共同组建了大学生法律援助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活动,成为普法、守法的生力军。三是促进了依法治企。青岛发电厂在新建机组中,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投入近4亿元的环保专项资金,治理企业可能产生的污染,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了环境。四是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权益。青岛双桃集团在与单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主动履行公证程序,请公证处对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审查把关,依法律手段解决涉及涉及职工利益问题;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等单位在改制、改组中,主动聘请多名律师,从涉及企业和员工的各方面因素综合论证,研究、制定改制方案。及时化解改制中的各种矛盾,保证了改制工作的平稳过渡。

第二篇: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保障城市的良性发展,城管执法应运而生,但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执法不规范、暴力执法等现象,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执法程序的不规范,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城管执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到位,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被管理人员素质底下等,解决了上述问题,城管执法工作将得到大大的改善,更有利于城市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关键词:城管执法

问题

原因

对策

前言: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往往在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而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逐步演变为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之间的竞争。要使城市在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之实行有效的管理。城市管理可以说是城市工作的永恒主题,城管执法作为城市管理的支撑力量,面对面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是政府关切、群众关心、媒体关注的焦点所在。多年来,我国的城管执法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但城管执法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城管执法基本问题概述

(一)基本问题界定

1、什么是行政执法?

这是个常用的模糊概念。我们有必要明确其含义。广义的执法是与立法相对应的,而行政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行政执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国家权利力的立法、执法、司法三分立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行政执法具有以下特征:执法主体的法定性和国家代表性、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意志性、执法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性。

行政执法的功能有:实施法律的功能、实现政府管理的职能、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

行政执法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效率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责任原则。

2、什么是城管执法?

城管执法是指在实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城管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城管执法贯穿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运行都离不开城管的工作。城管执法为现代城市的运转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3、城管执法的范围有哪些?

城管执法的工作范围大体来说就是管理城市的市容市貌、违章建筑、环境保护等,市容市貌中规定,任何市民及单位不得乱拉乱挂、乱贴乱画,即使是个人财产也必须遵守城市管理规定。

(二)城管执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区域加大,人口迅速增多,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城市的特性以及市场的不完备性都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为了保障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城管执法应运而生。

(三)城管执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城市管理步入正轨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政处罚法》出台后,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为标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从1997年国务院批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算起,我认为中国的城管执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试点的启动阶段。自1997年初开始截止2000年9月,以国务院法制局对北京市宣武区的批复为标志进入了试点的启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南、江西、四川、贵州、海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文件)要求,向国务院报送了进行综合执法试点的请示。其中共有16个设区的市 获得批准开展试点工作,但南宁市由于阻力很大并没有真正开展试点工作;廊坊、深圳只是进入筹备阶段,其他地方进入试点的工作阶段。这一阶段国务院法制局(1998年后为法制办)在批复函中使用的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这一概念,所以,在机构名称上使用了综合执法大队、综合执法局等多种称呼。由名称决定,一些执法装备,如执法车辆和服装等在配备时就带有“综合执法”字样,以至于到现在仍继续使用“综合执法”的标志。这也是现实中对“综合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两个概念混用的原因之一。从职权上看,获得批准的城市主要行使前述的“7+X”项职权。这一阶段的最大成绩就是在行政执法领域点燃了改革的星火,为这一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第二阶段的工作提供了经验。

2.试点的规范化阶段。自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63号文件)为标志进入试点的规范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务院法制办在批复函中使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概念,先后批准了62个设区的市 开展试点工作。至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扩展到除云南、甘肃、青海、西藏以外的大部分省市。获得批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城市开始使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名称。在职权上继续沿用“7+X”职权,但有的城市已经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拓展了职权。在队伍建设上,基本上做到了参照公务员的标准进行录用与管理。在管理体制上,探索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即市区两级政府双重领导,市局(支队)-区局(大队)-街道中队三级管理。同时,在规章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所有的行政执法局在成立前后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阶段的规范化发展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深入开展确立了框架。

3.全面推广阶段。自2002年8月至今,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文件)文件为标志进入全面推广的阶段。17号文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这就使该制度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也标志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开始进入了正常运转阶段。中国大陆31个省的省会城市都开展了该项工作,山东、浙江等省已经在辖区内所有城市开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6月末,全国共有308个城市开展了这一工作。在这一阶段,各地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在职权、运行机制、执法领域等方面与第二阶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了更加规范化的运转。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实现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经常化,保持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初步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精简了行政执法机构与人员,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审批权与监督处罚权的分离,为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积累了经验。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提高认识,加强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组织领导;在行政立法上总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开展专门的城市管理立法工作;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最佳途径。

二、国外城管执法现状

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国外的城管执法有不同的做法。在其他国家,城管执法的任务主要由警察来完成。

(一)法国“城管”人性执法 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度,城管执法也比较人性化。以巴黎为例,巴黎的游商小贩和北京的也没太多两样,有推着小车卖烤玉米烤土豆烤栗子和各色水果的食品贩子,有在一块大布上放着些旅游纪念品警察来了提起布的四角就可以快速转移的纪念品商贩,有周围总是围着托儿在那儿不停地交钱参与猜纸牌骗术诱惑游客加入的骗子团伙,还有靠艺术细胞在街头给人画像的三流艺术家。基本上也是有放风的,“城管”一来骚乱声一起大家就一窝蜂散开。警察驾着警车在执法时既不会狂按警笛,也不会大声吆喝,当骑着高头大马的“城管”走上桥时,眼疾手快的商贩全跑开了。当遇到有违法的现象时,“城管”态度非常好,就例行的检查,没看见罚款没看见没收物品没看见肢体冲突。“城管”在检查了证明材料(可能是身份证明)后让民众签了个字,警告一下就走向下一个巡逻点了。

法国城管执法表现出对民众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权力的正确理解。

(二)美国“城管”法治化

美国不需要城管,正如中国城管设立之前也没有城管,美国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非常严格,因此在城管方面也表现出法治化的特点。以纽约为例,纽约街头也有很多小贩经营各类商品,他们大多都是有营业执照规范经营的商人。警察在街上执勤发现有违规现象,当场进行管理、处罚,如果规定了不能在某地摆摊,而某人却在那里摆摊,或者无营业执照摆摊,却不服从管理的,会移送法院处理,因此摆摊的代价非常大,小贩们不敢随意违法。

(三)比利时的“城管”规范与宽松并行

有“欧洲之都”之誉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有城管,且看重规范,以维护市区的整洁和交通;但规范的执行,却比较宽松。

在布鲁塞尔,申请执照比较简单,只要向联邦政府出示身份证,以及当地政府相关证明文件即可,批准过程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小商贩们缴纳的税收、管理费很低,比固定商店少得多;在市区街道的“流动商贩”,可以在规定的街道范围内流动;对无照商贩的处罚相当宽容,许多时候只是警告。

布鲁塞尔城管执法的宽松,在于特有的城市管理理念,这就是注重增加城市的“人气”,体现城市的“包容”:兼顾市容整洁和市民生活,开放部分公共场地,允许有序设摊,坚持以教育为主。

在这样的宽松管理下,矛盾不致过分尖锐,冲突可减少到最低程度,城市管理的目标依然可以实现,和谐由此而生毫不足怪。

难怪,在布鲁塞尔,密集而紧凑的街道网、华丽的市中心广场,街道上间或点缀着的花摊、水果摊或是小吃摊,不仅没影响城市的整洁,反而增添了许多“人气”。

三、我国城管执法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城管执法出现的问题

1、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

首先,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实际的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关系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时候并没有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过程中,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随意没收商品,罚款不开罚单,不说明具体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推翻、捣乱等,都严重影响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严重侵犯了被管理者的权益(主要是商贩的权益)。

其次城管执法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不严。如广州某城管所查处了两起无照摆摊案件,一个罚了1000元,另一个只罚了200元。同案不同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时不够规范。同时也给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腐败的环境。

2、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能保障

街头乱摆乱卖的商贩大多是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属于弱势群体,没有能力租铺面进行正当经营,法律意识淡薄,在自己的“利益”收到侵害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对抗执法。

如2011年11月12日,湖北宜昌市城管局伍家岗大队执法人员在城区万达路治理占道经营,突然遭到弹弓袭击,6名队员全部被射出的石块、钢珠打中,一队员头被打破入院缝了2针,现场执法车辆挡风玻璃被打穿,随即粉碎。2013年3月16日,湖北英山城管执法局城东执法大队大队长段金寅在执法过程中,遭违建者熊某某背后偷袭,头部被锄头重击。在送医院后,段金寅医治无效死亡。

3、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

相当一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法制意识,执法方式粗暴简单,从而引发大量的野蛮暴力执法现象:

如2011年06月17日,江西南昌青云谱区城管人员在省城洪都南大道417号一家烟酒店执法时,与怀孕8个多月的女店主发生争执,致其手指出血严重,同时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2011年11月15日,在贵阳市云岩区三桥农贸综合批发市场门口,两名城管执法人员没收了一位张姓女子的卖煎洋芋的餐车。在张姓女子央求城管归还餐车并拉餐车的过程中,一名城管对她拳打脚踢,打她耳光,打得她全身疼痛,另外两名城管则在一旁观看。城管打她时,由于无力还手,只能紧紧抓住对方的衣服。可打她的城管将上衣一脱,打着赤膊继续打她,直到将她打倒在地,在围观者的指责下,他把衣服扔在城管车的副驾驶室内就跑了。

(二)城管执法出现问题的原因

城管执法出现各种问题,形成了一个怪圈,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执法程序的不规范,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

由于从事一线工作的城管人员大多是一些无编制人员即协管人员,他们大多没有较高的学历,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观念不强,也没有专门接受过岗位培训,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比较机械、死板,不会灵活处理问题,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一旦问题比较复杂,难以解决,他们就无从下手。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于是他们就胡乱执法,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就由此产生,城管的形象也由此损坏。

2、城管执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直接针对城管执法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仅根据《行政法》、《行政处罚法》、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文件的相关规定执法,显然不能有效的解决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缺少严格的执法程序,使得城管执法程序任意性很大,城管执法是人制而非法制。这样就会导致人们的一些合法权益受到威胁。如在执法过程中,城管人员为了达到执法目的,强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乱开罚单、强行没收东西、殴打他人、任意妄为。而在另一方面,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些都导致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暴力违法执法的现象屡有发生、屡禁不止。

四、改善我国城管执法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规范城管执法程序,确保城管规范执法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的健全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才是立国之本。”目前,立法工作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已成为阻碍城管严格执法的瓶颈。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城管执法现状。

(二)健全城管执法保障机制,确保城管安心执法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双方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容易发生意外,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时就得不到保障。健全城管执法保障机制,能够使城管执法无后顾之忧。

(三)建立完善城管执法用人制度、专业机构提升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直接管理的政府部门在选择执法人员时要严格把关,还要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专业的上岗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实际执法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对群众来说才有信服力。

(四)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监督机制

各行政机关及上级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加强监督力度,认真、及时、有效监督城管执法,城管执法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让其警醒,没有可乘之机,任意执法。

(五)加强群众宣传增强公民守法意识

群众不懂法,不守法是执法艰难的一个重大因素,利用各种社区活动,法律讲座,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才是解决城管问题的根本办法。

(六)树立“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人性化执法理念

城管执法说到底还是为群众服务的,这是城管执法不能忘却的初衷。所以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执法理念。政府部门也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给小摊小贩以适度宽松的氛围,如申请执照的程序尽可能简单快捷,降低小商贩们缴纳的税收、管理费,在市区街道划定区域,允许流动商贩在规定的范围内流动;对无照商贩的处罚适当宽容,如此小商贩的对抗情绪和违法现象自然会减少,执法也就顺利了。

五、小结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城管执法是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城管执法水平的高低,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表现、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城市民众素质高低的外在反映。

城管执法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现实性和地域性,牵涉到公民权利义务,同时又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紧密联系。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对它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它的变革,需要从根本上入手,国家和地方相互配合,各机关相互联系,大众的广泛参与,才能使城管执法健康稳定的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及时处理,解决好问题,城管执法将会为我们城市的发展、我们国家的运行、人民的利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们大家都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都应成为城市管理的理解者、关注着、支持者和参与者,希望大家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厌恶,多一点尊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参与;少一点阻碍,多一点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参考文献:

1、张波、刘江涛:《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1).2、梁贤娴《论城管执法现状及法律规制》2013-01-29

http://wenku.baidu.com/view/b6950d1b6c175f0e7cd13727.html

3、张烩,《城管暴力执法成因分析》,期刊 2009(04).4、张煜、孙国良,《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核心期刊 2008(12).

第三篇:森林公园管理若干对策研究

森林公园管理若干对策研究

摘要:指出了森林公园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森林公园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速度发展起来。但在森林资源的运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森林旅游工作的展开形成了阻碍。针对森林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公园;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0902

引言

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更要注重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中国的森林资源包括自然森林和营造林资源,后者是前者的补充。中国开发森林旅游,就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开发旅游项目,通过促进森林旅游的发展对森林资源实施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管理就是对森林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将经过整合的森林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得森林资源更具有地方特色,不能够以公园的管理模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森林公园对中国的游客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特别是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紧张,需要在忙碌之余通过森林旅游的方式调节身心。但是,从目前的森林公园经营情况来看,由于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森林公园的运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

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森林被称为是城市的“制氧机”,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温度,保持水土,还可以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森林物种多样化,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森林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人类生存中不可或缺的财富。森林公园是将森林塑造为风景,是森林资源以风景的形式展示出来。但是,从近年来的森林公园运营情况来看,由于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森林公园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离不开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平衡作用,森林公园起到了促进作用[1]。中国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森林景观价值。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中,森林公园是重要的载体。从森林公园发展情况来看,经历了森林公园的创业,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森林公园的平稳发展以及森林公园的成长等几个阶段。近些年来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项目兴起,促使森林公园逐渐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建成各类森林公园近3000家,从事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以及森林公园的管理人员就超过了100000人。森林公园对区域经济起到了拉动的作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旅游业依然具有很强的发展态势,这就意味着森林公园还具有潜在的挖掘能力,平均每年的游客量增加,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加,所创造的价值也不断提升。

随着森林公园的经济效应发挥出来,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森林公园在经营中更多地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然资源保护,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

森林公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1 法律方面

中国在森林公园管理上虽然不断地完善,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依然存在着滞后性,主要是法律层面的管理上存在着权利配置缺乏合理性的问题。由于森林公园管理没有从法律的层面落实到位,就使得森林公园难以得到有效管理,各种管理问题逐渐凸显[2]。以《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为例,虽然对森林公园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对于目前森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很难发挥作用加以约束了。因此,需要完善与补充森林公园管理方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3.2 资金方面

森林公园在运行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森林公园的项目开发上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导致资金运行不畅,各种基础设施滞后,不利于森林公园更好地发展。

3.3 ?_发利用方面

森林公园的资金投入少,投资渠道没有实现多样化,导致森林资源很难合理利用并获得经济效益。由于对森林的价值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导致森林资源违规开发的现象存在[3]。森林公园管理解决对策

4.1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在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上,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包括生物资源、地质资源、环境质量等,对森林公园管理中所存在的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技术措施解决。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对每一个监测项目都进行评估。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还要避免高污染导致森林资源的管理成本提升。面对目前森林旅游市场化发展,注重森林公园规划的科学性,做好长远规划,实施低碳旅游经营,使森林旅游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加强生态管理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蕴含有多种资源,如果仅仅开发一种,就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最终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各种森林资源进行开发,要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此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要将环境容量设定出来,之后做好所承受容量的承接工作,以提高生态管理效率。

4.3 加强立法管理

森林旅游就是促进森林资源产业化发展。森林资源的产业化运行,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诸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以提高约束效应[4]。当地的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组织科学化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每一名管理人员都形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并能够认真履行职责。

4.4 提高执法水平

对于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严惩。严厉打击环境犯罪,从而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要严格遵守,森林公园的性质要明确,详细规定森林公园的权属。这些都需要森林公园管理者从法律的层面认真执行。

4.5 建设和管理专业化团队

森林公?@属于独立的部门,需要专业素质高的管理人员。目前我国还没有组建专业化的森林公园管理团队,因此,培养专业素养非常高的管理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可与高校建立联系,将符合森林公园管理的培训机构构建起来,并制定出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吸收更多的专业素质人员参与到森林公园管理工作中[5]。另外,建立专门的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森林公园的管理,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森林公园可以实施企业化管理,做好绩效评定工作,定期地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了解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状态,制定奖惩制度。让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能力,在专业团队中发挥带头作用,以提高整个团队的质量。

4.6 科学化的游客管理方式和公共参与机制

森林公园管理中,游客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森林公园管理要有所保证,就需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对前来旅游的游客实施管理。所以,管理人员要与游客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强化与游客的联系和沟通,引导游客对资源环境持有保护意识,让游客在享受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对森林资源有意识地予以保护,实现资源保护与游客之间的平衡。在森林管理中可以实施刚柔并进的管理模式,除了实施“制度”管理和法律约束之外,还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中心,对所有游客实施分类管理。在森林公园中还要设置各种保护设施和娱乐设施,给游客提供自主娱乐的空间,让所有前来旅游的人都能够享受这份快乐,让游客对公园管理服务满意。森林公园管理中,让公众参与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森林公园要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宣传工作,将自身的品牌形象树立起来[6]。随着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就会在旅游中自觉地维护森林资源,同时还发挥监督作用。另外,森林工作在旅游资源宣传的过程中,还要将宣传范围扩大到社会公众领域,引导公众提高生态意识。只有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中,才能够实现森林公园的科学化管理,实现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

结语

森林资源是生态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就要采取相应的管护措施,一方面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维护森林物种的多样化,特别是森林资源还发挥着景观效应,因此,很多地区开始采用以保护为目的的森林资源有效利用方式,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而且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森林公园就是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以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面对森林公园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英,陈绍志.产权改革与资源管护――基于森林灾害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10):15~27.[2]鲁阳,冯成骁,杨?唇?.“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0~72.[3]刘 ?N,李周,张敏新,等.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演化及绩效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2015(2):24~25.[4]郭凌,王志章,陶长江.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森林旅游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742~744.[5]蒲孝国,张晓璐.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四川林勘设计,2013(1):75~77.[6]陈宝刚,于海伟.论森林旅游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防护林科技,2011(6):84~85.

第四篇: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城管执法落后的管理理念,城管人员的低下素质,不规范的执法程序,以及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阶段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因此,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将有利于我国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关键词:暴力执法;失效;人性化执法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作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基层政府管理人员,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中愈演愈烈的暴力执法行为,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同时也与以人

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驰,使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1 城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确有权力和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而执法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执法问题的现状主要是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行为,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四方面:

1.1 落后的城管执法观念 

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发了很多矛盾甚至冲突。城管执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成仅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

1.2 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在执法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既不出示证件也不说明理由便直接进行处罚,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也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

1.3 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推翻、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根据有关部门在一个城市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该市市民对城管卷查工作的满意率只有29.20%;32.43%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滥用职权,不依法办事;22.78%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有贪赃枉法行为;40.15%的人对城管监察部门的总体评价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城管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等现象。

1.4 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市容环境到工商管理,从城市节水到公安交通,几乎无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化解城管暴力执法的相关对策

2.1 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

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而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暴力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上,但因为执法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下岗职工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的是优先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建立一批摊位费便宜或不收摊位费的公益性市场,实行分梯级管理,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绩的重要标准来对待。

2.2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由于相关法律规范不明确,存在法律空白地带,处罚设定宽泛,法律规范实效性不强等诸多原因,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执法相对人的更大认同。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滥用职权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2.3 规范城管执法程序

城管执法,不仅要严格遵循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审查决定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2.4 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严峻挑战,必须高度

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严格参照工作人员录用标准和程序向社会公开招考执法人员,特别是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以逐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的法律素质;其次,要严格评议考核制度,不仅在执法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社会考核制度,让公民参与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从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第三,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崇法尚礼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一只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参考文献

[1]赵荣福.试论城管执法工作的基本原理[J].城市管理,2005,(4).[2]封挥.粗暴执法行为的诱因和对策[J].城市管理,2006,(2).[3]黄祝山.城管执法的严格公正与文明[J].城市管理,2006,(4).[4]王雁红.服务型政府与城管行政执法改革[J].科学决策,2006,(4).[5]杨建顺.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J].法学家,2006,(2).[6]周兴福.关于城管执法形象地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6,(8).

第五篇:应收账款管理对策研究___

应 收 账 款 管 理 对 策 研

内容摘要-------------------------1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1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1

三、应收账款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四、应收账款管理对策研究---------2

五、考文献-------------------------5

应收账款管理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形成的债权,它是商业信用的产物,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应收账款又是许多企业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资产在这方面的流失量和沉淀量很大,对其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 管理 对策

引:本文通过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及风险,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收账款的管理四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重要性,管好应收账款就能减少坏账,盘活资金,就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应收帐款产生的原因

(一)商业信用的产物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不断的扩大商业规模,千方百计吸引客户和中间商,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便是向下游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在商品交换中,由于商品和货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而形成的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从而产生了企业的应收账款。

(二)扩大企业经营收入的手段

只要是购买方经审查符合企业的信用资格要求,企业可以在购买方不支付任何资金的情况下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这样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给购货方提供了一种资产使用成本很低的短期融资渠道,因此,赊销是一种双方互利共赢的手段,在企业极为常见。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导致的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基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商业信用本身除了受历史影响以外,更多的受到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商业信用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商业信用本身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未来回收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企业经营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企业制定非常严格的信用的标准,仍然难免部分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从而发生坏账。

(二)巨额应收账款带来的资金周转风险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的营运资产管理至关重要。如果企业产生巨额应收账款,即使企业的营运资金非常充裕,但是因为没有充裕的货币资金可供支用,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偿债或固定资产方面的困难。如果说信用风险是来自购买方的风险,那么资金周转风险则是来自企业自身的风险。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剑”。从销售方来看,赊销带来企业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资金的机会成本,同时坏账风险随之增加,在企业目前的信用标准下可能导致的坏账也可能增加。因此,企业在赊销带来利益和可能发生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的水平。

三、应收账款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赊销前存在的问题

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销量,打开市场,会采用赊销的方式与客户开展商业往来,在往来的过程中也包括了折扣问题,例如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问题。商业折扣是一种折价销售,现金折扣是为了鼓励客户提早付款而采用的一种收款政策,无论如何,这都是企业在利用商业信用开展商业往来。但是企业在确定客户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初级阶段,商业信用体系并不似发达国家那样完善,法律保护也比较薄弱,企业在确定是否赊销以及确定折扣政策时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将客户的情况调查清楚才能进行赊销。但有些企业为了追求销售量,经营者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上,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派有关人员展开调查就同客户进行商业往来,这样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账目上销售量逐渐扩大,但是利润并没有随之有所提升。另外,盲目进行赊销也容易导致呆账、坏账的发生,而且盲目为了扩大销售,给予对方折扣,并不一定会为企业带来应有的利润,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很可给拖垮。

(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考核不到位

在一些企业里,对营销部门工作重点的界定,一方面是怎样去调查了解市场、开拓市场、占有市场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采取销售额作为考核营销部门的指标,销售额与营销业绩挂钩的考核办法,使得营销部门只抓市场和销售,对销售回款则不重视,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的责任不明确。

(三)企业的经营观念落后,盲目追求收入、利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一些企业存在着一味抓生产、重产值;抓销售、重收入的观念,而忽视了对资金的,忽视了资金作为企业经营“血液”的作用,他们缺乏独立开拓市场、占据市场的意识,为了扩大销售,完成任务,盲目地通过赊销去争夺市场,使其不

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最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企业风险意识低,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思想

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为了尽快打开营销局面,在事先未对资信作深入调查,对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和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被客户拖欠所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难以收回会给企业带来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基本建设领域,施工单位为了中标,而建设单位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甚至长期拖欠,从而形成呆账、坏账。

四、应收账款管理对策研究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坚持信用评估制度

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大中型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信用管理部门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企业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不同信誉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信用政策,并在经营活动中认真执行,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防范和化解应收账款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坚持对申请赊销的客户进行信用状况分析。根据对客户信用评估,确定客户坏账损失率的高低,这些基本上决定是否给客户提供赊销以及提供赊销的额度。

(二)建立客户管理档案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价

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最在的风险来源,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工作。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客户档案,通过收集其信息,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往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掌握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一是财务报表;二是银行证明;三是企业间证明。对不同资信客户不同对待,根据设定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指标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根据经验及主、客观条件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三)实施具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客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支付赊销款项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

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确定信用期,主要是引入机会成本,利用“差量分析法”计算不同信用期的税前损益差异,制定客户的信用期,并根据赊销单位资信情况和历史收款质量,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确定最优信用期。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

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现金折扣是企业为及时收款缩短平均收款期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制定现金折扣政策要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丧失的折扣成本的利弊,相机抉择。因此,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就是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四)制定最佳收账政策

在正常情况下,客户应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到期及时付款,履行其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客户拖欠货款。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信用质量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收取应收账款。对于信用质量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

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视账款逾期时间长短、欠缴金额大小、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来制定各种信用条件,并且要灵活掌握。同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使收账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此外,还应注意讲究收账技巧,即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既要账收回,又要不失去客户。对于无力偿付与故意拖欠,以及欠款期不同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进行收账,如:暂不打扰、信函催收(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双方协商解决、借助于有权威的第三者调解、由仲裁机关仲裁解决、上诉司法机关,加强司法执行力度,还可通过“债转股”,将应收账款置换为股权;通过资产置换,将应收账款置换为优质资产;设立清欠应收账款公司实现债权人和债务双赢;通过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

(五)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设置规范的应收账款账户

为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在总分类账的基础上,又按信用客户的名称设置明细账户,并以合规有效的赊销合同登记应收账款档案,详细、序时记载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时间、合同施行情况、增减变动及每笔账龄信息。通过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检查清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坏账风险。

(六)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提高企业承担坏账风险的能力

商业信用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带来坏账损失,这是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坏账损失日趋严重,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这样,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使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接近实际,避免企业虚增利润,清除了虚列的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承担坏账风险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及时处理应收账款,防止潜亏和三角债的再发生。

(七)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

应收账款形成以后,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动态掌握客户情况,尤其对有疑问的账款必须及时核对,请对方在对账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以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也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被拖欠的时间越长,催欠的难度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所以应定期进行账龄分析,并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根据时间长短、金额大小排队,逐笔分析欠款原因,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计量应收账款价值,还应制定“应收账款”占全部流动资金情况表等。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提升企业资金循环周转。同时,对尚未过期的应收账也不应放松管理和账龄分析,防止新的逾期拖欠,通过账龄分析还可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

(八)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

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企业应严格实行货款回收与销售责任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审批权进行把关制约,每笔赊销要手续完备严密,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资金收回全过程负责,即把回款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谁赊销,谁收账。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使销售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结论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是节约企业在应收账款上垫支的流动资金,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生产。应收账款日益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要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主要应在健全信用政策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方面下功夫,只有抓好信用政策的管理,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投资,才能减低投资风险,使坏账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完善管理办法,防微杜渐,积极清理旧债,严格防止新的呆账、坏账发生是必不可少的,把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损失从源头上予以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杉,徐秀珍.应收账款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会计之友,2005,(6)[2]孙立.应收账款让售的会计处理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3]刘兵 初宜红 中级财务会计,2007(6)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此论文进行评论,您的宝贵意见或者建议将鞭挞我不断进步!

下载城管普法管理研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管普法管理研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对策研究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大大增强,对促进社会用工的和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劳动用工问题制度和相关法律日益完善。......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对策研究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为实现“起飞”打基础的发展阶段,十几年的发展实践已经显示出,公路运输业一定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增......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5篇)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该信息出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YJBYS.COM:http:// 摘 要: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城管执法落后的管理理念,......

    研究对策

    1、高校要明确法制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宜将法教与德教紧密结合、优势互补,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其次,高校法制教......

    城管执法管理工作研究材料

    一、什么是街头摊贩占道经营研究“占道经营”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占道经营。不难发现,在政府部门的公告,电视、报纸的新闻报导中,“占道经营”一词几乎总是与“集中整治”、“治理......

    普法问题研究

    普法问题初探 作者:王清亮 内容提要(要求300字左右) 我国已经实施了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6年的普法教育。公民法律知识极大普及,公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

    山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策研究

    山西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策研究 专业:经济管理 姓名:韩文丽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省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

    放射源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

    1概述 核技术在我省工业、医疗、农业和科学研究等许多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用放射源的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在工业领域,各种放射性料位计、密度计、水分仪、灰分仪等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