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源市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源市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辽源市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

辽源市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

辽源市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共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20个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4%。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有一个民族乡、14个民族村。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有:

民族乡1个:东丰县三合满族朝鲜族乡。

民族村14个:

东丰县6个:三合乡鲜明朝族村、三合乡义合满族村、横道河镇鲜光朝族村、拉拉河镇鲜丰朝族村、黄河镇鲜农朝族村、那丹伯镇那丹伯回族村。

东辽县7个:泉太镇长西朝鲜族村、泉太镇六马朝族村、泉太镇新农满族村、泉太镇大顶满族村、白泉镇集贤朝族村、安石镇朝阳朝族村、辽河源镇公平朝族村;经济开发区1个:友谊朝族村。

民族学校3所:东丰县朝鲜族学校、市朝鲜族小学(龙山区实验小学)、市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市职业高中附设班)。

民族幼儿院1所:市政府第一幼儿院回族班。

民族企业1个:金昌企业集团肉牛加工厂(国家审批的民族用品企业)。

辽源市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少,但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民族工作,坚持以贯彻《吉林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依据,紧紧围绕“两个共同”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 1

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做到了认真贯彻《条例》,确保散居少数民族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上实现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生活需要;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问题;研究制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为民族乡村争取发展项目和资金,推动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族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辽源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验中学八年十九班张晨溪2011年3月20日2

第二篇:吉林省辽源市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吉林省辽源市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调查地点:吉林省辽源市

调查内容:前九个月市场物价变动及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我市经济形势的好转,项目建设、工业生产的增长,有效的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全面启动,价格大幅回升。自五、六月份以来,受食品以及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的共同影响下,价格指数再次回升,并逐步成为经济变化中的活跃因素。特别是七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近几年来最高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7.7%,列居全省九地市的第二位。

一、主要价格变化情况

1、粮油价格上涨较为明显

从目前我市价格变动的情况看,价格水平的上涨并非表现为价格的全面上扬,而是明显地呈现出结构性的变动特点,尤其是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最大。据调查,载止到九月份粮食的累计消费价格指数为137.4%,累计涨幅37.4%。

近年来,国家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部分地区对耕地的过度占用,使得粮食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此外,长期低价徘徊的粮价带来的种粮效益较低,使农

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我国农产品的下降,受气候原因以及供求状况变化的影响,在2003年的10月份以后,粮食、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的出现的价格全面上扬。今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使得我市粮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目前我市的粮油价格稳中有降。据调查,截止到9月末我市大米的累计消费价格指数为 146.0%,累计涨幅46.0%;面粉的累计消费价格指数为129.2%,累计涨幅29.2%;植物油累计消费价格指数为130.5%,累计涨幅30.5%。

2、肉禽蛋价格在较高价位上运行

在粮食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饲养成本价格不断上涨。另外,受禽流感和仔猪存栏等情况,经过一段滞后期后,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为鲜蛋、猪肉上市量的减少,并直接引发其价格的上扬。载止到九月份我市鲜蛋的累计消费价格指数为125.9%,累计涨幅25.9%;猪肉的累计消费价格指数为131.1%,累计涨幅31.1%。

3、鲜菜价格阶段性上升

今年入春以来,由于前旱后涝对鲜菜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比价格有所偏高。尤其是7、8月份,鲜菜消费价格涨幅分别高达132.3%和116.4%。但进入9月份后其价格明显回落,鲜菜类消费价格指数为78.7%,同比下降了21.3%,较8月份相比涨幅回落了37.7个百分点。

4、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上升

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带动下,汽油价格连续攀升,目前我市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累计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10.7%、106.8%和108.7%。累计涨幅分别为10.7%、6.8%和8.7%

二、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的比较分析

回顾改革开放后的前三次通货膨胀可以说都是因“农”而起,而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同样是以“粮油涨价”先导。与前几次价格波动的区别在于,近期的价格上涨并非表现为价格的全面上扬。穿、用商品价格的持续低迷,某种程度上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食品、某些非商品和服务性消费属于居民每天都要发生的“刚性”消费范畴。因此,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只是反映一个时期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整体变动的趋势和程度,而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会更加直接和强烈。价格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居民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二是价格的变化使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幅度,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三、目前形势下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大力提高居民收入。价格上涨势必会对居民收入的提高带动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的快

速提高。因此,应保证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特别是政府要对低收入阶层在扩大就业、提高低保水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努力提高中、低收入和贫困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

2、加强价格监控。要加强价格的预警和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变动情况。对价格变动实施有效的监控,坚决制止搭车涨价和哄抬物价的现象,维护市场的稳定,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

3、积极促进居民消费。价格较大幅度的提高,意味着居民用同样的钱只能买到较少商品和服务。必然会促使中低收入阶层的居民精打细算,消费行为变得更为谨慎。在当前的物价形势下,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面临的问题会更多,难度会更大,但同时也应看到居民消费格局、消费模式的积极变化都为促进消费提供了有利契机。应在不断改变和提升居民消费预期的同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和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第三篇:城市少数民族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少数民族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我选择一个五十出头的叔叔以及他的家庭为调查的对象。据叔叔讲述,他第一次来城里是因为孩子的读书问题,当时他刚四十出头,最初来到城里最不习惯的就是工作之余只能坐在自己家狭小的租房里,不能像在农村的时候一样可以去邻居家串门,又很穷,买不起电视机,在家里待着挺无聊的。没有饲养家畜感觉到很迷茫、空洞。习惯了在家里烧柴,第一次用液化气做饭很不习惯。

城里和农村的差别体现在方方面面;首要的是,城里什么都需要用钱来买,钱就是万能的,没钱就在城里无法生存下去;农村里有钱没钱至少都不会饿死人,自己家里种的粮食至少够吃。其次是在城里会修建有专门的独立卫生间,农村里哪有什么卫生间呀,都是天然卫生间;城里面污染比较严重,农村空气很清新,几乎就没有什么污染;城市的夜晚比较喧闹,晚上睡觉常常被吵到,整晚都有断断续续的车子声,农村比较安静,有的也只是偶尔的一声狗叫声。城里最容易习惯的是起居问题,都得大清早的起来干活。最难习惯的是饮食规律,在城里都是十二点整准时吃午饭,下午五六点吃晚饭,晚上十点以后会饿。而在农村经常是两三点才吃的午饭,七八点甚至是九点才吃晚饭,所以感到非常的难易适应。大概过了四个月的时间才习惯成立的生活,但是从小在农村里待习惯了,还是觉得自己更倾向于农村生活。如今,在城里的情况还好,在这呆了有七八年了,都习惯了,有认识了邻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当前最关心的是养老的问题。现如今,大多数的年轻人被生活的压力所逼迫,不得不加班加时的工作,都在为生活奔波着,又有子女要抚养,在父母还能动时,子女都交给父母来照顾。自己更没有精力来照顾父母了。

家里总共有五口人,都是同一个民族,家中只有两个人有工作,其中三人都是无业者。家里受过的最高教育是到大学。家中从业人员从事管理类职业,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六百元左右。因为在本县大多数人都是本民族的,本人又从小就在农村里长大,所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本民族语言。在进城之前,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讲一点方言,而且口音还特别的严重,讲得不是很标准。所幸的是城里本民族的人口也比较多,所以交流起来不是很困难,在城里一自己民族的语言为主要的语言,讲的也比较多。但有时也会将当地的方言,普通话可以说是从来都不讲的。在家里面跟孩子交流都用自己本民族的方言。

家中大部分的钱用于孩子读书,家庭每月的通讯费在五十到一百之间,很不稳定。医疗费用不确定,生病的时候大概要花至少一百以上,不生病的话就没有医疗方面的支出。家中有两个成员在接受教育,家中每学期的教育开支在三千以上。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医学类的大学,将来好就业。在城市里没有自己的房子,所居住的地方是自己租的因为资金问题所租的房子周边设施不是很完善,没有供暖设备,有一间公共卫生间,都是一个小区共用的,小区常常出现停水,断电的问题。小区周边建有学校,医院隔得比较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小区里面没有保洁工人,所以卫生不是很好。治安情况令人堪忧,常发生盗窃事件,让人很没有安全感。没有社会救济金,家中一个月的生活费为七百左右。每年交一百的养老保险费用,也在想办法多省点钱以便老了没有劳动能力时用于养老。平时通过看新闻获取最新消息。

因为本地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没有什么优惠可言,每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是免不了会有碰壁的情况,有权有势的人做事都靠拉关系,轻而易举的办成事情,无权无势的就只能眼巴巴的吃哑巴亏。希望社会能越来越好,也相信社会会越来越好。(肖红芳)

第四篇: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杨兴猛

2005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我利用寒假时间对阿荣旗十个少数民族村(即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新发乡的新发、东光、莫尔顶、那克塔),按照少数民族总户数12%(即133户)和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采取入户座谈和报表汇总的方法,对聚居在这里的农牧猎民户的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一、十村百户的基本情况

十个民族村总人口为11180人,2746户,少数民族3605户,耕地面积156055、6亩,草场面积为148938亩,林地面积为430758亩,牲畜27873头,家禽2、3万只。十个民族村的收入各不相同,最高的为2800元,中等为1600元,最低为600元左右,四个民族乡各自的民族村之间人均收入差距也比较大。2002年全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80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66元,总的来说少数民族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旗的人均收入,部分居民还靠政府的救济过活。通过入户交谈和汇总统计表明,凡是种、养搭配经营的农户都比较富裕,收入相对稳定;凡是富裕大户都是在种、养、加、销一条龙经营方式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在自家的经营圈里形成了相互反哺的循环体;单一靠种植“大粮”作物的农户贫困比重大,一些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的个体大户和农场主都处于维持或破产状态。

二、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与三年自然灾害是分不开的。98年,全国各省区普遍遭受特大洪灾,阿荣旗各民族村大多分布在水域附近,如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三个民族村座落于音河水系附近,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坐落于格尼河水域附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坐落在阿伦河下游,灾情较为严重。99年,阿荣旗普遍流行旱灾,害虫泛滥,特别是大豆大面积的减产,甚至是绝产。2000年,阿荣旗部分地区还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雹灾,据当地居民讲,冰雹像“鸡蛋黄”一样大小,这是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所不曾见到过的,只要摊上的就是绝产。村民们只能在冰雹过后补种白菜、萝卜等生产周期短的蔬菜作物,以维持生计。2001-2005年没有出现特大天灾,但春旱所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屡见不鲜。近8年来看,阿荣旗自然环境恶化,自然频繁是导致农民普遍贫穷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种植结构的不合理。

种植业是阿荣旗各民族村普遍的谋生手段,也是形成产、加、销体系化经营的初始阶段,种植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当前虽然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作用逐渐渗透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但村民们没有紧迫感对“瞄准市场种田,调整结构赚钱”的商品经营观念认识不清,不顾农产品供求的变化,盲目种田现象普遍存在。由于98年以前,大豆作为“权威”作物没有卖不出去的时候,并且价格只升不降,村民们从中也尝到了不少甜头,长期以来很多民族村形成了单一的种植结构,农民们的所有资本(包括超前贷款)都投入到开荒耕种和扩大再生产上了,村民们把大豆作为换钱的唯一作物,而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仅供自食或是饲养牲畜用。如查巴奇猎民村自从禁猎起,政府组织为村民开肯了大片的荒地,基本上种植大豆这一单一作物,村民们也曾从中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而99年以来大豆市场的价格浮动很大,出现了0、7—0、8每市斤的低靡价格,甚至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而村民们从没有想过别的出路,还是在维持着以往的种植结构,只希望来年能有一个好的市场价格,再加上自然灾害,部分已脱贫的猎民又出现了返贫状况。而与此相反,音河乡98年以来就注重调整结构,白瓜籽、马铃薯两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连年递增,到了2002年,白瓜籽的种植面积达4、8万亩,马铃薯达3、5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67%,尤其是白瓜籽的种植面积较大,除了维古奇与线杆村因气候条件限制而不能大面积的种植外,其他12个村均已大面积的种植,白瓜籽混等货一般在4、5元左右一市斤,“AA”级品价格达到5元多一市斤。与此同时,音河乡还鼓励村民从事马铃薯加工工业,正常年种植鲜薯亩收入350—400元,加工淀粉价值650—700元,加工粉丝、粉条亩收1300—1400元。在大豆市场价格低廉的情况下,音河乡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使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04年底,全乡总产值增加到5743万元,人均收入增加到1695元。这是种植结构调整很好的成功例子,它走出了传统种植观念的禁固,同时也暴露出了传统种植结构的弊端。

单一的种植结构不但容易导致价格灾害,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很弱。例如,99年虫害遍及全旗各地,而虫害只对大豆有影响,流行的害虫是专吃豆叶的寄生虫,对白瓜、玉米、葵花、马铃薯等作物并无太大影响。再加上大多数民族村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靠天吃饭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对于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灾害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当前各民族村经济要摆脱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的不利形势,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且还很紧迫。种植结构调整一定要把握市场信息,而在地方一般没有收集市场信息的专业机构,在信息产业化尚未形成之前,一定要加大调研力度,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信息,不能盲从,也不能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种植结构结调整要一定要克服盲目性,把握自己所处的资源特点和市场环境,不搞绝对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单一经营,也不搞小而全,多而繁的杂家经营,而是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与市场趋势确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品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造升级,使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凡是富裕的村民都不是单单经营一点儿有限的耕地,牲畜是村民财富的标志,畜牧业是他们致富的手段。各少数民族村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应该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各民族村的优势产业,大头产业,这就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看,畜牧业受外部自然灾害系数小,比靠天吃饭的种植业优越。从市场效益发展前景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逐步增大,牛羊肉、奶含钙高,是发达国家饮食消费和健康水平证明了的,价格好,前景乐观。比如,一头基础母牛年产母牛犊价值1200元,母生产奶期刊270天,日产鲜奶23公斤,按单价1、12元一公斤计算,当年纯收入可5000元左右。从与种植业互补方面看,“粮食、秸秆过腹转化增值”高,尤其在大量粮食作用过剩情况下,畜牧业调节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所以牧业比重要加大。发展畜牧业要从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出发。我们在看到畜牧业产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多数民族村草畜矛盾的严峻形式。在中南部几个民族村的放牧场看到的情景让人深有感慨,过去“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现在看到的只能是吃“唇草”的羊儿啃那地皮上一层薄薄的绿了。草畜矛盾和草场退化严重是多数民族村的共性,只是程度不同。针对这种现实,增加畜牧业的比重,只能根据各种牲畜的不同特性,开发舍饲、半舍饲工程。例如,绒山羊虽然效益好,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大,根据其繁殖成活率高且易饲养的特性,要引导村民舍饲。考虑到奶牛对生态破坏性小,在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控制其发展规模,实行半舍饲。只有

这样,才能既满足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又维护了生态环境。

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有一个被人们认识、了解、接受的过程。舍饲工程,同样需要有一个艰巨的历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舍饲工程,一方面,增加了投入资本,饲料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况且,村民不会轻易的把种植粮食的耕地改为种草,村民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劳动力投入,原本一个人的活计,圈养就需要几个人来承担。诸如以上原因的考虑,舍饲应该从高投入、高起点的牲畜(如绒山羊、小尾寒羊、奶牛等)为切入点,而不局限于猪、绵羊、肉牛等,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考虑新畜种的开发。在与查巴奇乡村民的交谈中能够体会到,一些村民仍然留恋昔日的猎业生活。据村民说,以前,只需外出三个月,便可以维持一年的生计,如果猎到一只梅花鹿,按当地的市场价格也能卖到一万元。而现在,一年四季耕种还有些不适应。一些村民将耕地出租他人种,指望可数的年地租和救济为生活来源。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饲养梅花鹿成为现实,不但可以使当地猎民很快脱贫致富,而且较容易从猎业经济尽早转化为牧业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发高效的畜牧品种也不愧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只有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才能形成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的拉力,使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尽早�谕哑独В呱细辉5缆贰R虼耍Ω迷谏偈褡迦褐诠勰钭浜妥式鸫畹确矫娓枰欢ǖ囊己椭С郑睦7洞纷饔茫崴枪こ桃坏┏晒Γ浞⒄骨绷κ蔷薮蟮摹W苤⒄剐竽烈担窃诓到峁沟髡讨邪盐兆约旱淖试刺氐愫褪谐』肪车淖罴蜒≡瘛�

四、强化加工、扩大营销是民族经济产业化的必要环节

对种、养植业产品的深加工和营销是对农业产值的追加和扩大,是对农业产出效率的深挖掘,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农产品相互反哺的重要一环。但在当地各民族村,加工和营销这一环节非常脆弱,甚至是空白和缺陷,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必须给予重视,使其加强和提高。

目前,阿荣旗各民族村的加工工业呈现出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等特点,集中分布在音河各少数民族村屯,主要包括马铃薯加工淀粉、粉条、粉丝;白瓜籽瓤分离、烘干和晾晒、筛分等。如马铃薯加工方面,该乡现有加工点314个,14个村庄46个自然屯都有各自的分布网点,平均十户一个。音河乡农户富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和加工马铃薯。和平、五六、五

五、音河等村,主要是以此起家。多数村以加工淀粉为主,其加工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还可以将淀粉再此基础上加工成粉丝、粉条,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价值量,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再如,白瓜籽加工方面,该乡现有白瓜籽瓤分离机1876台,分布在12个村,而很多民族村都还是手工使籽瓤分离,不但浪费劳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生产规模。白瓜籽瓤分离机有待于在白瓜籽的种植区域内大范围的推广。而对乳、肉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基本处于空白。乳、肉产品加工与马铃薯、白瓜籽加工相比具有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政府应该在技术、资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使畜牧业——少数民族村这一大头产业——增值、增效。这种小家庭个体加工的产业实体虽然没有大企业的经营层次高,但产、加、销一条龙,一家一户的经营体系有经营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的优势,使人们自觉形成“鲜薯好卖卖鲜薯,鲜薯难卖加工转化淀粉,淀粉难卖加工转化粉条、粉丝”的市场意识,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若干个小经济实体自然联合起来便可以形成以村屯、乡镇为单位的大的经济实体,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发展加工工业应该紧紧围绕种植业、养植业特点,上规模、上项目,发挥原料自产、资金依赖小的优势,降低产品的原始价值,以提高其竞争能力。不要单纯地为加工而加工,加工的最终目的是反哺农业,而农业生产转过来又反哺加工业,使其形成首尾相连的链条结构。强化加工工业既要有量的扩大,又要有质的提高。

产品的营销是种、养、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一环,只有完成这一环的任务,才能形成产业化的循环体,反哺种、养业。

农产品供大于求,由过去卖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每一个商品经营者都在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寻求着自己产品销售渠道。但有的民族村由于主动性差,方式方法有限,经销人员少未形成相应的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量和利润很不理想。如音河乡粉丝、粉条起步于70年代,由于多年依赖于路域优势的心理,不主动走出家门拓宽销售渠道,致使多年来生产始终不能扩大。包括销往外地的其他商品,由于没有村民自己亲自去卖,不能扩大产地和产品知名度,有时被中间商控制。今年产于各民族村的羊绒以每市斤230元的价格卖给商贩,而辽宁省的一些加工厂家,通过清洗、分梳,打上包装品牌以后,出售给成品生产厂家,达500元一市斤,出口价格则还要高一些。马铃薯种当地出售0、13—0、15元一市斤,辽宁、山东的客户批发价格则0、8—

1、0元以上。可见,把更多的村民推向营销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在产、加、销一条龙体系中,营销环节薄弱滞后,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低,面对四面八方的客户没有整体上的思想准备。尤其是每年农产品上市季节,往往由于几家或少部分村民的产品低价出售造成总体压价,甚至出现买方任意喊价的被动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在农产品上市前组织村民深入了解市场行情,产品在市场上究竟能卖什么价位,占有率如何,中间商究竟能赚多少钱?做到“知已知彼”,钱少了我不卖。此外,要建立自己的域外销售网点,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成立村民商会,利用“老乡、老家的人文环境优势”开发新的营销渠道。这样村民可以与客户或者消费者直接见面,不但能获取额外商业利润,而且可以随时掌握自己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选用新品种和结构比例调整等方面的指导,更具体、更直接。

根据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阿荣旗旗委、旗政府制定出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计划,从2003年起,要连续8年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仍要保持近两年10%的增长速度。这也是根据阿荣旗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缩小差距、追赶型的发展战略。2001年阿荣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2亿元,人均GDP仅为461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912美元低451美元,差距将近一半。而各少数民族乡村的经济是全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使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相互反哺经营体系,少数民族地区就会成为强劲的“经济特区”,成为全旗经济寻求高速发展模式的窗口和试范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但不能成为全旗经济增长、达标的负担,而且还会带动周边村、屯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拉动全旗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全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有利的。该旗少数民族经济在2020年达到小康标准是有希望的,但任务又是非常艰巨的。

第五篇:关于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姓名:罗植元

学号:201004020408

一、调查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施行下,56个民族团结互助,走向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各民族也许还有自己的传统年节,但在春节这几天必定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我的家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全市常住人口为78.40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7236人,占总人口的43.01%,主要为汉、布依、苗、彝、回等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7669人,占21.39%。

二、调查目的

在春节这几天,各民族各显本领,各种节目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了解兴义市少数民族春节习俗,拓宽我的视野,增进对少数民族习俗知识的了解。最终我决定做这一个项目。

三、调查方式

我采取的是小范围系统调查的方式,为了节约时间和调查成本。我调查了我所居住的万峰花园小区,共有60个单元楼,总计360户人家。其中有103户少数民族家庭,其中约40%少数民族家庭为布依族、31%为苗族、其余家庭为彝族、侗族等。在我的统计中,他们有42户回老家过年,17户去本地亲朋好友家,其余的均在自家过年。

四、调查结果

1.各民族年夜饭情况

提到春节,无论是哪个民族都会享用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每年农历除夕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在此特别介绍一下我调查到几个少数民族家庭除夕夜的年夜饭情况。

侗族家庭平时喜好吃酸食,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在侗家菜系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而厨师是侗族人尊敬的职业,吃年夜饭时人们还要向厨师敬酒,以表示对他的感谢。而且边敬酒还得有敬酒歌,有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扣肉堆成鲤鱼背,萝卜切成绣花针,内杂小炒加木耳,猪脚清炖拌香葱,蛋调面粉做酥肉,蜂糖小米做粉蒸。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在一户我调查的土家族家庭时,得知土家族要提前一天过年,这个习俗被土家族称作过赶年,他们把年夜饭称为团年饭。据祖辈传下来,谁家年夜饭吃得越早,越能够在来年里吉祥如意,因此土家族有抢着先团年的习俗。所以这户人家正准备动身前往老家过年。

当然布依族是黔西南州的第一大少数民族,不得不提到布依族年夜饭的特别之处,他们一定要蒸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在布依族人家,糯米是绝对不可少的食材之一。“无糯不过节,无糯不成礼”是布依族的特色饮食文化。尤其是来自望谟县的布依族人还要整三色糯米饭,再放上腌制的香肠腊肉,真是色香味齐全啊!而吃饭之前要先在堂屋供老祖宗——摆一张大桌子,放八副碗筷,四碗盛酒,四碗盛饭。然后烧纸,烧香,年轻人要跪求老祖宗保佑。香火上要放十二个小“粑粑”,梨子、苹果之类。正如他们正月十五要给家族的坟上灯,清明只“挂靑”。吃猪头肉、猪脚。当然喝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啦,一首首动听的劝酒歌令人如痴如醉。2.少数民族闹春节

每逢春节到来,各民族都会在我市市中心举行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为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表演,同时也带来了吉祥和平安。下面是我了解到的几个文艺表演方式。

苗族群众过年时常常组队进行一种叫做板凳龙的体育活动。为了祈求平安吉利,玩板凳龙的常与武术队、戏队一起,有时为了“扫寨”,板凳龙舞遍整个村寨,祝各家各户人畜兴旺,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板凳龙是一种特制的板凳,比大方桌用的长凳长一些,约四尺长,一尺八寸高,有木制龙头安在长条凳的一端,凳身缠上黄、红色纸条。板凳龙进行中周围鞭炮齐放,火花飞溅,这个表演绚丽多彩。如果是三人玩的板凳龙一人各执一端两条龙脚,一人执宝,按特定动作起舞;如果是五人玩的板凳龙四人各执一条龙脚,一人执宝,共同起舞,比三人玩的难度大些,要求四个人祝合协滴,或走、或跑、或蹲、或跳,动作一致才好看。锣鼓点子与玩板凳龙的动作节奏相照应,或快或慢,或缓或急,视玩龙情状而敲击。看着苗族小伙子精彩绝伦的表演,周围的观众更是拍手叫好。街上一片和谐景象。

在布依族人家的小院过节气氛也十分浓郁,每当铜鼓奏起时,男的一排,女的一排,歌词则随心而唱,打击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奏出不同的调子,用节奏来表现喜怒哀乐。将铜鼓悬挂在大树下或堂屋中央,多数情况由寨长、族长等击鼓为乐。一方面是表达节日中欢快愉悦或喜庆丰收的热烈气氛;另一方面是教习本寨及家族年轻人演奏十二则。周围听到乐曲的游客或是邻居也是手拉手,围着一圈顺兴跳舞,轻快的节奏引领着我们快乐的情趣。3.少数民族春节禁忌

春节前后,布依族除了在准备充足的年货外,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许多禁忌,据传如果他们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扫出去了。在正月十五以前,不能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要晾在院子以外的地方,如果晾了的话,今年下雨就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几遍是邻居家那个地方下雨了,自己家院子这边都不会下雨。尽管听上去觉得有些太过牵强,但是出于尊重,我觉得他们这种传承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总结报告

通过这次调查,我充分地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少数民族习俗: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为我的社会交流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这次撰写报告,使我平时所记录的理论得以和实践相结合。总之,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也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下载辽源市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源市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河北民族村位于仪征市大仪镇西北部,地处两省三市交界,与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毗邻。全村总户数610户,总人口1980人,现有少数民族户数150户,人口数597人,以回族、苗族、土家族、等民......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信仰的调查报告 班级专业:13级历史学2班姓名:陶金龙 学号:2013139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

    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吉林省 【发布文号】辽源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82号 【发布日期】2013-02-01 【生效日期】2013-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源市人......

    2014年辽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5日在辽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 金育辉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

    叶城二牧场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叶城二牧场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农三师叶城二牧场,1953年建场,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后勤基地,位于昆仑山北麓——叶城县以南60公里的乌恰巴什镇。牧场地跨新藏公路,......

    11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报告(最终5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调查报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报告 ——壮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任课教师**** 完成日......

    县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县民族事务局)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目标,最近,笔者就**县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

    11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调查报告5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调查报告 姓名 陈柏龄 学号 10071005 院系 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 电气信息 任课教师李安辉 完成日期2011 年9 月日关键词:壮族 风俗习惯 随着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