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证驾驶出事故不应认定为工伤
无证驾驶出事故不应认定为工伤
工作期间为履行职责发生交通事故受伤,通常情况下会被认定为工伤。如果发生事故系因职工无证驾驶,情况则大不相同。7月25日,南通崇川法院审结了一起某物业公司要求撤销工伤认定的案件,该公司胜诉。
陈某系南通某物业公司派遣到移动公司某营业厅的保安。去年冬天一个中午,陈某受营业厅店长指派去另外一个营业厅取促销活动的手机,在返回营业厅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陈某遂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人社局认为陈某完成店长指派的工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往返于两个营业厅之间递送物品,也应视为工作场所的延伸,故认定陈某所受伤害为工伤。但委派陈某的物业公司不服,认为发生事故是在午休时间,拿手机也非履行工作职责,故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告上了法庭,请求撤销工伤认定。
法院审理后,却发现了一个双方都没有留意到的问题,那就是陈某发生的交通事故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其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二轮摩托车,行驶时未注意观察,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文件精神,“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无证驾驶机动车、驾驶无牌机动车或者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事故导致伤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法院认为,立法精神旨在抑制无证驾驶机动车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虽然陈某接受营业厅店长指派,完成店长安排的工作,系履行工作职责,但他无证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根据立法精神,陈某所受伤害不宜认定为工伤。最终,法院判决撤销了该工伤认定。
第二篇:上班途中无证驾驶致伤认定为工伤
上班途中无证驾驶致伤认定为工伤 伤,又称“工作伤害”或“职业伤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伤害发生后,需要劳动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确属工伤的,才能够享受工伤的相关待遇,因此,工伤认定对于劳动者来讲至关重要。工伤认定纠纷是工伤案件当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工伤案例,有些可能在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中不应当认定为工伤,但在法律上却应当认定。典型案例
刘某原为德源纱厂的一名职工,伪造了机动车驾驶证及驾驶证基本信息,2007年2月,刘某驾驶二轮摩托车在下班途中与一辆拖拉机运输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后刘某的父亲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保局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刘某为工伤。德源纱厂不服,向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市人民政府维持了劳保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公司仍不服,将劳保局诉至当地人民法院。
双方观点
原告德源纱厂认为,刘某无证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属违法行为,刘某的死亡依法不应认定为工伤。
被告劳保局认为,刘某的死亡确实是在下班回家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所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应该认定为工伤。另外,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已将无证驾驶机动车排除在治安管理范畴之外,刘某无证驾驶摩托车所违反的只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而不存在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因此,无证驾驶摩托车不能作为否定认定刘某为因工死亡的理由。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刘某因在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一款六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规定的情形。另外,无证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应由《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规范,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情形,从而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由于《工伤保险条例》是行政法规,为上位法,又是后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劳社厅函(2000)150号《关于无证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问题的复函》是部门规章,为下位法,又是前法。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刘某的死亡进行工伤认定。因此,本案中刘某是否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不影响被告作出其为因工死亡的工伤认定,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性。原告以无证驾驶为由主张撤销被告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理由不能成立,依法不予支持。
案例评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工伤认定案件,由于劳动部门将刘某认定为工伤,而成为了被告。那么刘某究竟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本案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哪些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我国现行工伤立法对工伤的认定要求具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原因三个基本要件,规定了应当认定工伤的七种情形;考虑到一些特殊利益和特殊情形,法律又规定了三种视同为工伤的情形。
1.应当认定工伤的七种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了七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视同工伤的三种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三种视同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二、哪些情况下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在一般情况下,工伤认定实行的无过错原则,也就是说即使劳动者在主观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过错,也不影响对其的工伤认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的主观恶性比较大,才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对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进行了严格限制,不是任何的违法行为均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三种情形:(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醉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这与之前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曾规定,只要是有违法行为,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均不得认定为工伤。2000年12月1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还就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无证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的请示》做了以下答复:“无证驾驶车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是违法行为。依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第九条关于违法或犯罪行为造成负伤、致残、死亡不应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对于因无证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上述这一复函虽然并未明文废止,但因《企业职工
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已经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文废止,而使得这一复函,在司法实践中实际上并无任何意义。
三、无证驾驶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
在一般情况下,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是应当认定为工伤的,而如果违反了治安管理,则不能认定为工伤,因此,本案的关键是刘某无证驾驶,是否违反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如果刘某违反了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则不应当认定为工伤,否则如果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不认定这种行为违法,则刘某就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把机动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因此,无证驾驶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但该条例自2006年3月1日废止。而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并未将无证驾驶列为违法的规范范围。因此,就本案发生的时点而言,并未违反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本案中的刘某伪造驾驶证虽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其违反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未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刘某“无证驾驶”的这一情节,并不影响对其的工伤认定,正如法院在判决中所说的“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性”.2009年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吧,这只是个意见稿,还没有真正实施,在这个意见稿中确实是有新的规定,即删去了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规定。
第三篇:工作期间无证驾驶摩托车致死,能认定为工伤吗
工作期间无证驾驶摩托车致死,能认定为工伤吗?
一、案例介绍
门光春系广饶县供电公司农电工,其职责是负责所辖村庄电路抢修工作,工作过程中交通工具由农电工自己解决。2002年6月23日下午18时40分左右,花官供电所值班农电工杨建华接到周楼村村民周象明电话,称所在村表箱停电,要求派人送电。杨建华告诉周象明,该村属门光春所管,并将门光春的手机号码告诉了周象明。正在花官乡意达饭店吃饭的门光春接到周象明电话后,便骑摩托车向周楼村赶,当时天下着小雨,当行至辛河路二干桥南时,自己撞在路西桩上,门光春死亡,摩托车损坏。广饶县交警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门光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之规定,门光春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广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4年2月17日作出广劳社工认定字2004第1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该决定书认为,门光春在没有取得两轮摩托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非法驾驶两轮摩托车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属违法行为。申请人门其华(门光春之父)所称门光春因工作需要驾驶摩托车,属履行司机职务行为,但无法改变门光春无证驾驶机动车辆构成行为违法的事实,故不能认定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
(一)项之规定,决定如下:门光春的负伤(死亡)情形不属于工伤。
门其华不服,于是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门光春在履行职务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造成死亡,根据农电工的工作性质,抢修电路具有行业性工作特点,根据群众要求随时到达抢修现场。工作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广饶县供电公司不予解决,农电工可根据情况自主决定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虽然门光春的准驾车型与实际所驾车型不符,但是抢修线路是履行职责的行为,且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天气、路况及本人没有尽到注意义务,系过失所造成的。门光春无证驾驶不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与导致其死亡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批复精神“司机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又不属于自杀、酗酒、蓄意制造交通事故的,应认定为工伤。”并作出如下判决:
一、撤销广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4第1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
二、广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判决生效后20日内对门其华的申请重新作出工伤认定。
广饶县供电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称: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根据广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门光春驾驶员信息资料证实门光春没有驾驶二轮摩托车驾驶证,其驾驶摩托车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的规定,其行为不应认定为工伤。
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上诉人广饶县供电公司于2004年8月10日申请撤回上诉。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自愿申请撤诉是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且其撤诉符合法律规定,应予准许。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裁定如下:准许上诉人广饶县供电公司撤回上诉,各方当事人按原审判决执行。
案例源于:北大法意网站法院案例:http:///Case
二、案例分析
在这起案例中,门光春作为广饶县供电公司的农电工,其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即每人分管几个村,根据群众要求随时到达抢修现场,门光春作为分管周楼村的农电工,在接到周楼村周象明因电路发生故障要求抢修的电话后,前往周象明家进行抢修,途中发生事故,属履行职务行为,对此各方均无异议。本案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对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之理解和法律适用,门光春在没有取得两轮摩托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非法驾驶两轮摩托车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是否“违反治安管理”?
第一种观点是:门光春因工作需要驾驶摩托车,属履行司机职务行为,但其在没有取得两轮摩托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非法驾驶两轮摩托车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这正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项“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规定的情形,因而应认为门光春符合“违反治安管理”这一排除工伤事由,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第二种观点是:虽然门光春是无证驾驶,但是抢修线路是履行职责的行为,且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天气、路况及本人没有尽到注意义务,系过失所造成的。这种过失不能推定和理解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所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因此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而并非违反治安管理,且公安或交管部门没有认定门光春违反治安管理,因此应认定为工伤。
此案中门光春履行职务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根据农电工的工作性质和供电公司的要求,一方面路途远,达十几里路,另一方面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抢修现场,而广饶县供电公司又未提供交通工具,驾驶摩托车前往现场工作几乎是惟一选择;而且门光春无证驾车供电公司既未制止,也未派遣其参加培训领取驾驶证的情况下,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等规定,如果不认定其为工伤也是不公平和合理的。
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事故发生时正下着雨,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应是天气、路况及本人没有尽到注意义务,系过失所造成的,因过失造成交通事故属于一般的违章行为,不属于应受治安处罚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因此受到的伤害,不能推定和理解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所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
如果以受伤害人因其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造成伤亡为由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其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经有权机关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在未经司法或公安机关确认前,则无权自行认定其行为是否应属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并据此作出是否认定工伤的决定。本案管辖地劳动保障部门依据《条例》第16 条第(一)项规定,仅是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而认定门光春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也存在法律程序上的错误,属越权行政行为。
因此,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款规定: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关法律、法规:
(1)《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办法》:
第八条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八)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九)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
第九条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一)犯罪或违法;
(二)自杀或自残;
(三)斗殴;
(四)酗酒;
(五)蓄意违章;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规定有关工伤的情形是:“„„(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第十六条规定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形是: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自杀的。
(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二十七条第二项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有下列第一项至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七项至第十一项行为之一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二)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把机动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七条规定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遇到本条例没有规定的情况,车辆、行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三、关于这起案例引发的思考
1、关于工伤保险的立法宗旨的思考。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关系的特征所决定的。近年来,工伤认定引发劳动保障行政案件数量激增,已经成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第一大要案”,其中交通事故是工伤认定的核心难点问题之一。工伤认定涉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三方。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胜诉率不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工伤认定情况纷繁复杂、工伤认定尺度难以把握、部门衔接取证难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社会不断进步、法律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是人性化的保护还是通过剥夺职工获得工伤补偿的权利进行双重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劳动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摆在立法宗旨的第一位。这些足以可见,我国在劳动立法方面为实现平等,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不同地位赋予了他们不对等的权利义务,法律重在保护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对于劳动保护组成部分的工伤保护的首要法律原则和精神应该是:最大可能地保障主观上无恶意的劳动者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能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的权利。《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所以《工伤保险条例》也充分体现此精神,这也是我们理解工伤保险条例具体条文的出发点。劳动者的工作为用人单位创造了商业利润,为社会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受伤后理应享受到单位和社会给予的补偿和救济。将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者才能从保险中得到补偿,从物质上解决医疗、生活等现实问题,在精神上也得到抚慰。可见,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出发点和实施工伤赔偿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进行赔偿,即以救济受害人为其出发点和归属,至于制裁和纠正违法行为不应当成为工伤保险立法的目的和出发点。这是因为, 凡是利用机器从事生产活动的雇主和用人单位,劳动者受到伤害是难免的;劳动者受到的伤害都是非自愿的。所以对工伤认定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原则,即只要伤害的发生不是职工故意造成的,即使职工在事故中存在过失也不影响工伤的认定。如果因为受伤害的职工有责任而不认定工伤,则适用的就是过错责任而非无过错责任,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相违背的。
2、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思考。
有关部门对门光春死亡的原因和事实没有疑义,但对其是否构成《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有两种观点。在工伤认定实践中,对此类问题,在公安机关没有对当事人作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正式或明确认定当事人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已经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认定当事人属于无驾驶证驾驶、驾驶无行驶证车辆等重大违章行为时,经常发生分歧,分歧在于当事人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
从依法行政的角度讲,确定公民是否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劳动保障部门无权确定。因此,必须有公安机关关于当事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正式认定结论,才
能认定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但也有些法院认为只要公安机关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正式法律文书中明确属于违反交通管理行为,而该行为又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就可以确认其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即使当地法院认同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这种处理方式,这一结论在法理上仍然存在缺陷:无法彻底解决劳动保障部门的越权嫌疑。
在工伤认定时,由于对哪些违章行为可以确认为“违反治安管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多属于内部掌握,从而导致各地在适用“违反治安管理”这一排除工伤事由时,做法比较混乱。这一混乱状况随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该法于2005年8 月28日颁布,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它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种类作了科学的规定。如对违反交通管理方面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只规定“偷开他人机动车”“未取得驾驶证驾驶”两种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种类,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认识将会统一。但《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以后,仍然未确定劳动保障部门是否必须要有公安机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才能确认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不仅会造成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做法不一,司法机关进行司法审查的标准也会不一致,将继续影响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并损害国家机关的权威性。
第四篇:无证醉酒驾驶-算不算工伤?
[案情]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小陈按照单位的要求到公司加班。中午,部门负责人安排所有加班人员到饭店集体用餐,下午继续加班。吃过饭后,小陈便准备骑着自己的两轮摩托车返回公司,但忽然发现摩托车快没油了,就打算先到与单位相反方向最近的一个加油站去加油。结果,在去加油站的途中,意外的发生了交通事故,小陈本人受了伤,住院治疗花去3000多元钱。后经公安交通部门事故责任认定:交通事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他人驾驶机动车违章造成的,但同时也查明,小陈属于酒后、无证驾驶。事后,小陈找到公司,说自己是因工受伤,要求公司报销所有治疗、误工等费用。但是,公司却认为:
一、小陈不是上班途中受伤,二、小陈属于酒后无证驾驶才发生了交通事故,所以,所有责任都应该由他自己来承担,公司没有任何责任。
[问题]
小陈属于工伤吗?公司应不应该赔偿小陈的损失?为什么?
A.事故发生在周日,不是工作日时间,故不应认定为工伤。
B.小陈因为摩托车没油了又去单位相反方向的加油站加油,不是返回单位的直线路径,故不应当认定为“上班途中”发生的事故,不应认定为工伤。
C.虽然醉酒是诱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但却不是导致小陈直接受伤的原因,交通事故形成的主要原因属于他人驾驶机动车违章造成的,小陈是在“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D.小陈无证驾驶,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再结合他人驾驶机动车违章的原因,导致机动车交通事故受伤,所以不能认定为工伤。
[评析]
本案事实十分清楚,案情并不复杂,但争议却很大,争议的焦点就是定性问题,即小陈的行为究竟是否构成工伤?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5号)第十四条第(六)项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第十六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本案究竟应如何适用法律,是否构成工伤?应当考虑以下几点:
1、虽然事故发生在周日,不是工作日时间,但是加班是单位集体安排的,不是职工个人私下的加班,因此,也应当认定为是工作时间。同时,为了加班去单位的途中也应当认定为是上下班途中。
2、通常认定工伤的“上下班途中”要求必须是从居住地或出发地直接到单位的必经路径,或者是下班后离开单位到自己的第一站目的地,不能把上下班途中宽泛化。本案中,集体用餐后直接返回单位,当然是在“上班途中”。但是小陈因为摩托车没油了又去单位相反方向的最近的加油站加油,这虽然不是返回单位的直线路径,但由于小陈是开摩托车到饭店集体用餐的,返回时当然也得骑车回去,因此为摩托车加油保证车能返回单位,也应当认定为是其返回单位所必须的,且该加油站是离单位最近的,是合理的路径,因此,即便是去加油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应当认定为“上班途中”发生的事故。
3、小陈所受伤害属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中的“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如果职工上下班,走路或骑车(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自己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没有过错,而因他人驾驶机动车违章造成事故,这当然属于“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但如果职工本人和驾驶机动车的他人均有过错,或者是只有职工本人有过错,那此时职工因机动车事故所受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对此,1996年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已废止)规定“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即要求职工本人没有责任或者是非主要责任,才认定为工伤。
而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并没有对机动车事故引发的原因和责任作出限定,仅第十六条规定作出了“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三项排除规定。从其立法倾向来看,是扩大了对职工的保障。但是具体如何理解和把握“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规定?
本案中,交通责任事故认定,小陈无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以及他人驾驶机动车违章是事故原因。那“无证驾驶”和“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没有列明“无证驾驶”
和“醉酒驾驶”机动车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我们认为不能扩张解释,不能将其理解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当然对此,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有很大的争议。此外,虽然醉酒是诱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但却不是导致小陈直接受伤的原因,因此也不适用“醉酒导致伤亡的”不能认定工伤的规定。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陈虽然无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再结合他人驾驶机动车违章的原因导致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伤,但其属于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第五篇:60岁以上不能认定为工伤的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即《劳动合同法》所调整的劳动合同,只能是用人单位与未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劳动法》第18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而属无效劳动合同。另,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应当办理退休。60岁,因此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即只有“职工”才属于工伤事故的主体范围。而李某因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自然不能成为职工,更不是《工伤保险条例》所保护的对象。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实行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这实际是规定了公民劳动、休息、退休的权利,既然是权利,也就是说是否劳动、休息或者退休的主动权、选择权在公民自己,公民有权主张,也有权放弃,而不是法律、法规规定公民有退休的义务,至退休年龄必须退休或是超过退休年龄就不符合劳动者主体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
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年7月5日 [2007]行他字第6号)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6)渝高法行示字第14号《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在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第二种意见,即: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六十一条等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受聘于现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在受聘期间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
(2010年3月17日 [2010]行他字第10号)
山东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报送的《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的倾向性意见。即: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