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靠工人阶级方针贯彻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省委政策研究室与省总工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就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反映,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使“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目前形
势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基本思路
各地各单位切实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切实做到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权益上维护,素质上提高,舆论上宣传,形成了推动“依靠”方针贯彻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
(一)把握政治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重大政治原则。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推进党的事业的必然要求。各地各单位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排除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干扰,切实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参与本单位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
(二)把握实践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的伟大实践之中。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既是重大政治原则,也是重大实践课题。各地各单位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切实体现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之中,更好地保障职工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在加强文化建设之中,明显提高工人阶级的文明素质;体现在加快社会事业之中,全面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之中,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
(三)把握时代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体现在改革开放全过程。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各地各单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刻认识和把握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和把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本质内涵,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引导广大职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改革开放共命运,始终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继续解决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引导广大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的实践。引导广大职工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新情况,妥善处理改革攻坚阶段、发展关键时期的利益矛盾,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模范。
(四)把握系统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在党政和社会工作的各方面。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单位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认真落实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政治上保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制度上落实;认真落实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权益上维护;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素质上提高;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宣传,在舆论上宣传;高度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体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工作体系。
二、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基本经验
综观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基本做法,主要有如下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是根本。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排除各种错误观念的干扰,切实把“依靠”方针落实到党的工作内容和体系之中,切实做到思想重视、政策完善、措施有力,才能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正确方向。
(二)创建有效的工作载体,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贯彻落实“依靠”方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和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深入开展丰
第二篇: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湖北省总工会
2009年第9期 ——本刊特稿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指出,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不能动摇,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这“三个不能”的重要论断,充分肯定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以下简称“依靠”方针),更好地落实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根据省委要求,前不久,省委政策研究室与省总工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就我省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我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依靠”方针,切实做到政治保证、制度落实、权益维护、素质提高、舆论宣传。全省各地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主要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在政治上保证。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把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纳入党建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为推动“依靠”方针贯彻落实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贯彻落实“依靠”方针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与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加强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影响“依靠”方针贯彻落实的重大问题,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落实职工群众参政议政权利。各地选举职工当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工会负责人进入人大、政协常委会,并通过他们直接反映不同职工群体的意愿和要求,推动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落实了工人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三是落实职工群众在基层的民主权利。各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新变化,积极推进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实现职工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织职工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落实,形成了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各地各单位党组织注重在一线职工、班组骨干、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团员,引导职工树立远大理想。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5年来发展党员1166名、团员1721名,其中在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708名。
(二)在制度上落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各地加强法律宣传和执法监督,认真实施《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我省还先后颁布《实施〈工会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切实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政策引导。适应新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武汉等地方出台了《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决定》;武钢、中铁十一局等大型企业出台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条例》等文件。三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各地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以及政务公开、听证会等制度,扩大了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公众话语权和监督权。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劳资恳谈会等民主管理新的实现形式,使职工在企事业单位的民主权利得到落实。
(三)在权益上维护。一是坚持和完善党政主导的社会化维权格局。针对职工维权工作日益艰巨复杂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职工维权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省和各市州把职工维权工作纳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之中,纳入党政的总体工作格局之中,建立了多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职工维权工作协调制度。各地注重发挥有关方面的领导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大力推进职工维权工作社会化,营造了强大的维权声势和氛围,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层互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维权格局,有效解决了大批职工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二是全面落实职工的合法权益。各地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劳动合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处以及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加大劳动监察和执法力度,维护了广大职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权益,促进企业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环境。三是着力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帮扶体系,大力实施帮扶工程,解决了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县以上地方总工会全部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大力实施湖北工会工友帮扶行动,推动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生活困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在素质上提高。一是大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各地在职工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职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变成自觉行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宣传活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二是大力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各地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并推动这一活动向非公有制企业和基层班组发展,引导广大职工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学法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大力提升技术技能素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委托、定向、订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各类企业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外派培训、校企联合培训,提高了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据全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71.1%的城市职工、54.7%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
(五)在舆论上宣传。一是加强对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各级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电视台,通过开辟专版、专栏、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把更多的版面、更多的镜头对准职工群众,注重从产业工人中挖掘典型,宣传工人阶级的时代精神,树立工人阶级的时代形象,营造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对劳模先进人物的选树和宣传。5年来,我省共涌现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399名,省部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53名。武汉市的吴天祥、省交通勘察设计院的陈刚毅、黄石市的潘兰英等典型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注重宣传工会工作。全省工会建立与党委宣传部门的联系会议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宣传策划制度、新闻宣传表彰激励等制度,增强了工会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扩大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
(六)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为工会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进一步优化了工会工作的社会环境。二是完善制度,解决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省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听取省总工会党组的工作汇报,省政府每年召开与省总工会的联席会议,全省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也坚持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会工作汇报,市县两级政府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与工会的联席会议,有效解决了一系列职工权益保障和工会工作的重要问题。三是加大财力支持,增强工会服务职工的实力。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文件,把工会经费纳入税务代收和财政划拨,确保工会经费稳步增长,也使工会干部从繁重的经费收缴事务中解放出来,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会工作之中。
二、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基本思路与基本经验
各地切实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形成了推动“依靠”方针贯彻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
(一)把握政治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各地各单位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排除各种自由思潮和错误观念的干扰,切实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参与本单位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
(二)把握实践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各地各单位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切实体现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之中,更好地保障职工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在加强文化建设之中,明显提高工人阶级的文明素质;体现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之中,全面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之中,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
(三)把握时代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体现在改革开放全过程。各地各单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刻认识和把握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和把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本质内涵,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引导广大职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改革开放共命运,始终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努力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引导广大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的实践。引导广大职工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新情况,妥善处理改革攻坚阶段、发展关键时期的利益矛盾,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模范。
(四)把握系统性,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在党政和社会工作的各方面。各地各单位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认真落实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政治上保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制度上落实;认真落实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权益上维护;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素质上提高;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宣传,在舆论上引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体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工作体系。
综观各地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基本做法,主要有如下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根本。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排除各种自由思潮和错误观念的干扰,切实把“依靠”方针落实到党的工作内容和体系之中,切实做到思想重视、政策完善、措施有力,才能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正确方向。二是创建有效的工作载体,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贯彻落实“依靠”方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和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切实整合资源,发挥各方优势,着力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才能真正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到实处。三是落实职工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民主政治权利是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核心。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落实工人阶级参与国家、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民主政治权利,才能充分体现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四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只有坚持依靠主力军、建设主力军、发展主力军,切实把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凝聚更强大的力量。五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共建共享的发展环境。职工群众利益与企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既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又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既维护企业利益,又尊重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好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六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人阶级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经济技术竞争,必须站在科教兴鄂、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大力提升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素质,着力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职工队伍,为推进创新湖北、“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七是加强和改善新时期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推动作用。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工会工作,为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畅通工作渠道。
三、深刻认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的形势,把握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动摇。
(一)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变化,使劳动要素的个体地位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职工的就业方式、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企业管理制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环境,少数地方或企业对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缺乏辩证认识,片面强调资本和“精英”的作用,忽视普通职工群众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受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分配制度多样化、复杂化,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地位显著提升,劳动要素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使劳动报酬在初级分配中的比例较低,一些企业的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企业内部职工收入差距较大,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推动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为新时期贯彻落实“依靠”方针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二)社会结构的变迁,使职工内部分化呈现扩大趋势。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原有职工队伍内部高度同质的现象被打破,职工队伍内部逐渐分化出不同群体。受市场化加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急剧变化的影响,加之制度、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职工队伍内部各群体之间利益差距进一步拉大,带来了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部分弱势职工群体在生产生活上遇到一些实际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兼顾不同职工群体的利益,特别是解决好弱势职工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职工队伍全面协调发展,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为新时期贯彻落实“依靠”方针夯实阶级基础。
(三)科技进步和企业转型升级,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一线工人、纯粹体力劳动的工人正在日趋减少,而以体力和脑力劳动相融合的现代型、知识型、技术型一体的劳动者逐步增多。为了不断生产出新的更先进的产品以抢占市场,专门从事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科技队伍不断扩大,掌握和操作现代化的先进机器设备的技术工人不断增多,从事简单劳动的一线工人逐渐减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使职业更替速度不断加快,职工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着力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职工队伍,为新时期贯彻落实“依靠”方针提供更加广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职工思想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当前,广大职工支持改革开放,拥护科学发展,期盼社会和谐,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这是职工思想的主流。同时,职工的思想观念更趋于多样化,价值观念更趋于功利化,主体意识更趋于鲜明,思想活动更趋于活跃,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这些变化既包含了一些积极因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包含一些消极因素,可能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作用,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坚定广大职工对党的信任、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为新时期贯彻落实“依靠”方针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
(五)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使贯彻落实“依靠”方针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并且这场金融危机本身尚未见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外向型企业发展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使部分职工面临下岗失业;少数企业关闭、停产,职工安置任务加重;大批农民工返乡回流,对就业市场形成新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裁员减薪,使部分职工出现了暂时的生产生活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情况,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爱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大局观念,与企业共渡难关,形成企业和职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良好局面。
四、进一步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一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好当前“依靠”方针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为把我省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提高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建议:一是县以上地方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示精神,坚持每届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定期听取“依靠”方针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面临的重大问题。二是各级党校要加强对“依靠”方针的学习和研究,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三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把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主要新闻媒体要精心组织策划,加大宣传分量,大力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
(二)认真落实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我们建议:一是各级地方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要增加产业工人和一线职工的数量,适当提高产业工人所占比例,充分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反映普通劳动者的愿望要求。二是要构建党政主导、工会主抓、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湖北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三是注重在产业工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团员,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地位,注重培养选拔优秀职工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经营管理才能。四是要健全和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劳动竞赛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激励机制,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成果,不断深化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五是大力选树和宣传职工中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活动中,要切实向产业工人和普通职工倾斜,大力弘扬产业工人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时代精神。
(三)全面构建社会化职工维权格局,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建议: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职工维权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党政在职工维权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党政主导、工会主抓、各方配合的职工维权联系会议制度,整合社会资源,推进职工维权工作社会化。二是党委、政府牵头,劳动关系协商三方共同推进,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引导企业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广大职工合法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着力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形成共建共享的企业发展环境。三是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状况的监督管理,防止行业之间、不同职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和共决机制,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四是整合社会帮扶资源,构建社会化帮扶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生活困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五是研究解决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及保险关系异地接转问题,逐步消除农民工在就业和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农民工向职工队伍转化进程;加强跨地区维权联动机制建设,切实解决侵害外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
(四)大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我们建议:一是省政府出台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实施。二是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推进职业教育向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企业行业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三是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所有企业都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将其用于职工教育培训,提取和使用情况要接受审计和职代会监督。四是建立首席技师制度,评选表彰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并由政府颁发证书、奖章;作出重大贡献的,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五是设立职工创新成果奖,组织、科技和财政部门要支持工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表彰活动,并把符合条件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科学技术表彰活动。
(五)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建议: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等工会源头参与制度,切实解决工会工作和职工维权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各级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工会在推进立法、执法检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工会与人大内司委、政协社法委联系通报制度,进一步畅通工会反映职工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的渠道;在制定涉及职工权益和工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或专项视察活动时,要吸纳同级工会参加;在提名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常委会委员时,应有工会负责人作为候选人;在提名企业人大代表和工会界别政协委员人选时,应征求同级工会意见。三是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同级工会意见;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政策、措施时,应当吸收工会参加,听取工会意见;在成立相应的社会性管理监督机构和组织相关执法检查时,应当吸收工会参加;在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优秀民营企业等评选活动中,要把是否建立工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作为重要条件,并征求工会意见。四是要把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五是各级党委要关心工会干部成长,做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选拔配备、使用交流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调研组成员:梅学书 朱厚伦 邓永贵 陈世强 叶汉雄 付家斌 胡昌平)
第三篇:07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07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郭良孝
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有30多万产业工人。长期以来,广大职工辛勤工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成为推动大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同市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
一、生产经营粗放、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努力探索一条依靠工人阶级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之路。
一、加强企业党建,凝聚职工群众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和谐企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活动载体。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企业中的广大党员,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召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使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市属国有企业中开展“四好三比”(企业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在企业党员和职工中比创新、比贡献、比形象)活动,使企业党建工作有了新载体,企业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新平台,使企业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普通职工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灵魂。我们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充实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出“不出带血煤炭”的安全要求,塑造“以人为本、厚德诚信、科技兴企”的企业形象,营造“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企业靠大家、发展为大家”的和谐氛围,并将其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之中,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示范作用。在企业中大张旗鼓地树立和宣传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用以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广大职工群众从身边的好党员、好干部的事迹中,体会到党员干部与他们心相连,情相通,心更齐了,劲更足了,凝聚成一股齐心协力共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合力。
二、推进民主管理,团结依靠职工
我们努力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拓展民主管理渠道,提高民主管理质量,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到实处。
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一方面,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制订实施《市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市政府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市政府定期征集群众意见制度》等,并建立了工会与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通报工作制度,同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工会与人民法院联系制度等。另一方面,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群众监督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完善招工招聘核准、录用备案制度,完善基层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建立了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履行监督生产经营、建立规章制度、提案审查、评议干部、保障职工生活福利等职责的若干部门委员会。特别是充分发挥劳动关系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使其履行日常民主监督职责,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职代会工作机制,提高了职代会的工作质量。
搭建民主管理平台。我们在全市791个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及514个集体企业中全部建立了职代会;445个私营企业中有152个建立了职代会,占34%;646个事业单位中有540个建立了职代会,占83.6%。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同时建有二、三级民主管理机制,部分私营企业也建有专门机构。大同煤炭集团公司等企业还定期举行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安排民主接待日和职工代表活动日,召开民主座谈会、民主评议会等。
确保民主管理效果。我们坚持把民主管理与企务公开结合起来,让职工群众真实了解、全面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目前全市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及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企务公开,97.4%的集体企业、41%的私营企业实行企务公开。为确保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质量,我们对企业职工代表和工会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先后培训职工代表3万多人,占全市职工代表总数的95%;培训工会干部4000多人,占全市工会干部总数的98%。通过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和搭建民主管理平台,激发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干部职工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共同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我们从维护职工权益、强化职工培训、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着眼,从根本上尊重和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既注重为职工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提供舞台,又注重提高职工素质,为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夯实基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市7所技校、64所民办培训学校共培养在校生8288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每年对6000多名技工进行职业技术鉴定。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比武活动。2006年举办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吸引了15万名职工广泛参与,促进了他们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作,并联合人事部职业经理培训中心,对全市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企业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也为干部、职工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既注重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又注重处理好经营者、工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的企业关系,我们从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保险缴纳率和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入手,推动维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全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遍进行《劳动法》、《合同法》、《工会法》、《失业保险条例》、《劳动保障条例》、《最低工资规定》等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经营者的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工会的整顿重建,坚持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重建整顿巩固到那里;成立了餐饮服务业、建筑业和煤炭业等行业工会,依法保证工会管理、维权、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开展劳动执法检查,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成立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会工作站,为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服务和保障。
既注重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又注重提高职工收入,改善和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为了解决煤矿区地面塌陷和矿工住房条件较差的问题,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用五年时间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建设面积达614万平方米,解决9.4万户、26.6万职工的住房问题;用三年时间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改造,新建住宅、医院、学校的建设面积共607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295万平方米,解决18.1万户、60万人的住房问题。进一步调整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和部分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并对企业工资进行专项审计。大同煤矿集团经过工资制度改革,将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5430元提高到20888元,有效改善了职工生活,提高了职工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困难职工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要使他们充分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有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大同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建立四级劳务输出网络,与全国十多个省、市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并在劳务输入集中的北京、广东、山东等地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和无偿提供创业示范点等措施,解决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近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1.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税费优惠政策,15户企业因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政策。全市2006年新增就业岗位6.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万人。积极开展医疗救助。由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组织实施,重点对重病重症患者,以及个人负担医药费在2万元以上的大病,所在企业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困难企业的特困职工提供大病救助。2005年以来,对市属企业中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困难职工提供免费体检,并对体检中发现问题需住院治疗者进行现场救助和定额救助,接受免费体检的困难职工已有6800人次。
努力解决特困职工的生活困难。对子女考入大专院校的特困职工家庭给予资助,对单亲特困职工家庭的在校子女给予救助。30多家企业成立了共产党员服务站,设立“爱心超市”,党员志愿服务者万余人,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上万件,筹集资金和捐款捐物总价值300多万元。
第四篇:贯彻落实劳动法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劳动法调研报告
《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6月29日颁布、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一方面通过多方宣传、举办培训班、座谈会交流、大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促进《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另一方面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快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着力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监控力度,及时妥善处理劳资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确保我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提高。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经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工作,我区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增。据调查,至今年3月底,我区在岗职工60844人,签订劳动合同的30422人,劳动合同签订率59%,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10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23001人,签订劳动合同12000人,签订率50%,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
(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向长期化方向发展。《劳动合同法》强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际是从法律层面促使用人单位改变用工短期行为,考虑用工长期化。《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区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从之前的一年期限为主转变为三至五年期限为主,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均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促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更为稳固。
(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行为的不断规范。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要把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内容,要求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促使用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和外部经营行为,从而有利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区各类企业对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及时进行了清理修改,使日常管理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劳动用工主要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遵守执行。企业用工逐步规范,劳动关系日渐稳定。
(四)《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目前还存在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部分劳动密集小型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观望态度,维持原有的用工方式,还未完全根据新法进行调整。还有部分规模较小、用工环境差,管理较差的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持消极态度,不遵守法律规定,严重违规用工。对于一些季节性增加用工和临时性用工,企业不愿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也认为没有必要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依然存在。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据我区企业反映,企业要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员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员工有的是因为误解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自由流动;有的是因为不愿缴交社会保险费;有的是误以为不签订劳动合同,一个月后一年内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在劳动密集型尤其是加工企业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有些企业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
3、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意愿不强。
有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愿参加社会保险,主要原因有:一是个别私营企业误导劳动者,使劳动者误认为参加社保会减少收入,造成劳动者参保意愿不强;二是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未能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省范围内自由转移和接续,一些企业外 来务工人员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认为不能在当地连续参保至享受养老待遇的最低15年参保年限,回原籍后社保关系又不能顺利转移,不愿参保;三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现实中离职后选择退保,觉得退保手续麻烦,而单位缴交的社保统筹金不能退还也不能迁走,主观上排斥参保。
4、用人单位
对《劳动合同法》个别条款的理解有异。
我区不少企业反映《劳动合同法》有些条款不容易理解,操作性不强。主要包括计件工人、季节性用工加班工资的计算和计发加班工资的基数确定、劳动合同范本条款过细不利于用人单位实际生产操作及管理、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程度界定、流动性较大的员工重返用人单位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不当可能导致企业用工僵化以及劳务派遣适用的岗位和具体操作程序等问题。
(五)完善《劳动合同法》配套法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执法部门难以操作、用人单位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因此急需出台实施细则和办法,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完善配套法规政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逐步解决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必须尽快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问题。
2、明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办法。主要是细化条例,明确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未签订,经济补偿应如何计算;对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辞而别的,应赋予用人单位一定的用工约束权等。
3、进一步明确年休假、加班工资待遇。年休假计算是否按员工的累计工龄,或是在现企业的工作时间;对于主动要求加班的,是否允许,应如何计算加班工资等。
4、对于特殊性行业、季节性行业的用工进一步明确。对特殊行业,如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研究制定有别于生产性行业,适应自身行业特点的规定;对于淡旺季周期生产、临时性增加用工情况,也制定适用的法律实施细则。
5、规范劳务派遣的具体内容。对于临时性用工,季节性用工,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应如何规范操作。研究制订关于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细则。
6、明确细化劳动者的责任。对于劳动者自身主观原因没能及时签订合同,劳动者主动要求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形如何界定等,应制订明确细化的操作程序指导用人单位具体操作。
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一)、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1、发挥区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工会监督和检查企事业单位行政执行劳动法,是工会的重要权利和责任之一。工会组织成员分布在各地区、各领域、各层次,直至基层车间、班组,与劳动者关系最密切,因此对违反劳动法的现象和行为最敏感,反映最及时,这种监督有更高的效率。工会通过对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有关问题的调查,对违法行为提出处理意见,行使职代会权利,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为受侵害职工承担法律支持来发挥其监督作用。近三年来我区各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了大量工作,及时调解和处理职工来信来访、各种劳动争议案件2300余起,使劳动争议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发挥各乡、镇、街道经发办劳动法律监督的作用。乡、镇、街经发办是企事业领导部门,既有权利和责任领导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或业务工作,也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和检查各所属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如果发现所属单位违反劳动法,有权和责任加以制止和纠正。
3、发挥区级劳动行政机关和其他有监察权机关的监督作用。如劳动保障局、纪委这种监督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各乡、镇、街劳保所和纪委是国家机关中的职能部门,不仅要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同时还有权力和责任监督和检查各企事业单位切实贯彻执行劳动法。
4、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法律意识,增强自我维护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行使劳动法律权利,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监督。职工群众的监督往往以劳动争议的形式出现,所以处理好日常的劳动争议,既起到了监督劳动法律的作用,又是落实劳动法律实施的具体体现,不仅解决了劳动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问题,还进一步做到了劳动法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存在问题
1、企业行政认识不足,支持不够。企业行政认为工会组织就包括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等等维权工作,没必要再成立诸如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之类组织,出现此类问题就由工会组织出面即可,没必要建立那么多组织机构。
2、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权威性不够,缺乏一定的执法力度。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没有执法资格,只能是对执法进行监督,而监督中发现问题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能否得到采纳还是未知数,因而在职工群众中信任度不高。
3、监督组织建设不健全,监督作用发挥不好。虽然工会法律监督组织都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但是监督作用发挥不好,监督员履行职责不够,当然也存在监督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工会法律监督员不能针对企业行政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对策建议
1、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当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法》、《工会法》和1995年全总制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试行办法》。由于《劳动法》、《工会法》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规定比较原则,加之基层工会不敢对本单位行政劳动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致使监督成本较高。因此,尽快制定和出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法》或《工
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用法律保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各项权力的实施,将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得以落实。这些权力应包括:对用人单位劳动违法案件和行为的调查权,请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或司法协助权,参与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权、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权,受理劳动者的投诉权,责成政府及相关部门、司法机关处理劳动违法案件权等。同时,对地方工会、用人单位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中的权利与义务、组织和人员设置、监督程序、监督时效、办公经费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有法可依和具有可操作性。
2、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完善监督程序。一是坚持事前监督,运用协商协调机制稳定企业劳动关系,通过企业劳动合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规范企业劳动关系,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坚持决策监督,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由职代会行使审议权,这实质上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监督;三是坚持高层监督,运用工会与企业行政联席会议、高层协商参与机制保证劳动法律监督及早发挥作用;四是坚持全过程监督,运用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民主测评、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等民主管理有效机制全过程参与进行监督,通过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最终保证源头监督的实施。
3、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设监督队伍。建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队伍,为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创造良好条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工会工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是工会履行劳动法律监督职责的具体执行者。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素质,关系着工会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的实现;关系着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把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劳动法律法规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办事公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部门人员,吸收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中。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人员培训,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对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定期与不定期、集中研讨与业务自学三个结合,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4、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定监督措施。要想真正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光靠政府劳动行政执法是不够的,最有力的手段是: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强化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的发挥。只有强化用人单位工会的制衡功能,才能从本质上弥补劳动者的弱势地位,真正把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好。另一方面则要发挥地方工会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撑腰壮胆的作用,积极探索维护基层工会组织和监督员合法权益的新办法、新路子。如派驻工会法律监督员到用人单位,建立区域性、行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明
确地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分级监督的原则、范围、内容、任务、责任等,同时要加强地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视察、劳动监察的配合,形成制度和优势互补,增强监督的效力。
第五篇:贯彻落实教育规划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下乡的相关要求,安徽理工大学积极组织展开了暑期“三下乡”高校学生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组作为其中一支队伍深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以下是该活动组关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的调研报告:
一、实践活动指导思想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理解,认真执行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激励师生以及其他人士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周围,进一步发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更好更快的发展献言献策,以期达到最终的理想社会。
二、实践活动主要内容
活动组针对六安市金寨县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当地的风俗文化,开展了党史、十七大概述以及夏季疾病预防的展板宣传。让人民更加了解我党对人民的重视,以及我党在九十年历程中的丰功伟绩。让广大师生以及其他人士更加坚定不移的确信永远跟党走的正确信念。
对大别山地区一小学进行了物资捐助,并与该小学学生进行细致深刻的交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学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知识以便以后能以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该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与其他活动相呼应,成为当地人民一道思想大餐。
三、代表队自身思想建设
为使师生能深刻了解我党的历史,加深对我党先进性的认识,三下乡活动组参观当地纪念馆,革命英雄纪念碑,以及洪学智将军墓,其间带队老师对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讲解,生动形象地给同学上了一节意义深刻的课。同学们活动后都对我党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至此,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活动组的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该次活动深入社会,加深师生对校园以外我党的建设成果的认识,加深在校知识分子对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并对当地群众展现我党领导下的优秀知识分子的不怕吃苦,知识扎实的良好形象,使人们对祖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