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溪川剧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第三次修改稿)

时间:2019-05-12 13:1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南溪川剧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第三次修改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南溪川剧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第三次修改稿)》。

第一篇:对南溪川剧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第三次修改稿)

对南溪川剧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张毅雄

一、南溪区川剧的基本情况

振兴川剧这个口号喊了几十年,振兴了几十年,川内的剧团却是越来越少,玩友越来越少,演员越来越少,观众也是越来越少,目前还在坚持演出的剧团更是越来越少,南溪县现有保留剧团一处,在职职工25人,而现在南溪区川剧团在经历改制制度未果的情况下,剧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人均收入在每月不够基本生活的情况下,想要演出、排练根本是力不从心的事情,更不用说创排新的剧目。虽然每年宜宾市政府都对川剧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仅用于维持川剧演职人员的日常开支。所以要见到一场大幕戏的川剧演出,对现在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二、南溪区川剧团发展困难原因分析

(一)对川剧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戏剧来自民间,它的生存土壤在县以及县以下的乡镇,它的主要观众是基层群众,主要是遍布城乡的基层群众。但是,在体制改革中,有关部门没有认真考虑广大城乡观众这个最基本的川剧观赏群体的文化需求,更没有认真解决县和县以下的川剧演出团体的生存问题,没有提供政策扶持,也没有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演出市场,任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这是川剧急剧衰落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虽然每年春节前后,也有所谓“文化下乡”,但不过是走走形式,不能同过去戏班子巡回在乡间场日、会期、码头的日常演出活动相提并论。现在,县川剧团已经名存实亡或者改换门庭;演职人员生存艰难,有的自谋出路,自组火把剧团,在条件简陋的场地坚持演出。面对传统文化市场的滑坡,文化主管部门未能满足川剧老观众戏迷看更多精彩传统戏、折子戏的要求,也不设法吸引、培育年轻观众的观赏兴趣,通过各种方式减缓传统戏曲文化衰退的速度;更未解决好县城以下的川剧表演团体的生存问题,听任其自生自灭。川剧因此坐失良机、坐失观众,最终被挤出文化市场

(二)对川剧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

对川剧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川剧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因此,没有把川剧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川剧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

1之中,而川剧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严重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国办文化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缺乏各类川剧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发展川剧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我区川剧团主要人员都是川剧团的演职人员,缺乏专业化的创作人员,难以适应川剧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缺乏新鲜血液

后继人才培养乃是当务之急比较起来,主管部门对川剧的文化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它视为无价之宝,更没有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为它拓展公众知名度和有利的文化市场空间。目前南溪区剧团在岗演职人员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下~35岁以上,约一半剧团没有30岁以下的演员。

(五)观众的流失

就目前来说,对川剧有兴趣的年轻人相当的少,有政府主办川剧展演的时候,几乎不见年青人的影子,大多数都是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在听,许多年青人对传统的川剧节目不感兴趣,觉得敲锣打鼓的闹得难受,而且咿咿呀呀的听不清楚,这就导致了川剧的观众正在急速的流失。由于经费的缺少很少见到经过精心整理、加工、排练的优秀传统川剧在坚持经常性演出;更看不见观赏性很强的中青年优秀演员的精彩折子戏、脍炙人口的唱段,更不用说过去那些千锤百炼的传统大幕戏或连台好戏了。由于唱腔老化,观赏性差,让观众戏迷摇头叹息,更加大了年轻人与川剧的距离,起到了加速川剧衰亡的作用。

三、南溪区川剧团发展改进措施

(一)、重点扶持

对保留下来的专业剧团给予重点扶持,以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发展民营剧团及企业办团,激发剧团的生机与活力。

(二)、演出的创新

剧团为适应演出市场的需求而创作的定向戏、行业戏,这类剧目内容涉及面广,为繁荣舞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文明新风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大多数中小剧团开辟了新的演出市场,增加了剧团收入,锻炼了演出队伍。其二,定向戏的演出,也会成为剧团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剧团的管理体制所决定,各种政策性宣传始终是剧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川剧与生俱来具有的高台教化、寓教于乐的功能,以及它与老百姓形成的天然的亲近感,不但可以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生动形象的诠释,更可以为各行各业的功利目的作形象的宣传,比如计划生育、银行储蓄、科技种田、安全生产、防火防盗、戒毒戒赌等,各行各业都需要川剧团编演小戏小品,深入基层乡镇村庄宣传演出。定向戏的出现,为基层川剧团提供了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条件。

(三)、节日演出安排

岁时节日演出,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贡献。为了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营造祥和喜庆气氛,各级政府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民俗节日以及五

一、国庆等重要节庆,都要组织公益性演出活动,一些企业的商业活动也经常请剧团演出助兴,这些活动,都是由政府或企业提供演出经费,价格大大高于剧场卖票的收入,成为剧团一项固定的演出收入来源。

(四)、农村市场的开拓

农村演出市场尚待开拓。从2004年全省文化事业统计资料演出数据显示,川剧团体在城市演出3550余场,农村演出1400余场,数量相差悬殊。可见我省川剧院、团的大部分演出集中在城市,农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还没能得到解决。近年来川剧院、团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普遍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演出收入普遍增加。但由于我省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剧团下乡演出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几乎无利可图。同时农村中演出场所较少,条件差,给剧团下乡演出带来诸多不便,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五)、对外文化交流

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及商业性演出大幅度增加,提高了川剧的社会知名度。加大对川剧的宣传力度;开展普及活动,在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川剧活动,中、小学开设川剧课,支持川剧爱好者群众团体开展活动,开办社区川剧学习班,培养和扩大观众。

川剧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文化艺术,而国家也把川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的来说,川剧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支持,也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一项艺术瑰宝,给予相关的重视,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传统艺术,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

http://biz.163.com/06/0403/18/2DQAN7R500020QDS.html 目录

一、调查说明2 1.1调查目的2 1.2 调查时间2 1.3 调查对象3 1.4 调查数据3 1.5 报告撰写3 1.6 版权声明3

二、调查摘要3 2.1针对大学生3 2.1.1基本情况3 2.1.2 就业需求描述4 2.1.3 深度分析5 2.2 针对用人单位6 2.2.1 现状描述6 2.2.2 需求描述6 2.3 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7 2.3.1 硬性方面7 2.3.2 软性方面7

三、调查报告8 第一部分、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8 1.1大学生就业现状描述8 1.2 大学生就业需求描述15 1.3大学生就业时需要的指导22 1.4 不同籍贯、区域、性别、专业大学生在就业现状及区域上的差异23 1.5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28 第二部分、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30 2.1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现状描述30 2.2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描述32 第三部分、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38 3.1 硬性方面:就业人数、就业区域、就业企业性质、工作薪酬38 3.2 软性方面:就业态度、困扰因素、毕业生条件、能力及素质42

四、结论与建议50 4.1 结论50 4.2 建议51

五、调查背景51 5.1 大学生背景51 5.2 企业背景52

一、调查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2005 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以下简称“关注活动”)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支持,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人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承办的一项全国性的公益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是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之一。

1.1调查目的

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次调查采用线下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同时收集数据。

1.1.1 线下调查

针对大学生:由“2005 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项目组深入高校发放学生版调查问卷针对企业:对象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利用中人网丰富的线下培训,对参与培训的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发放企业版调查问卷。

1.1.2 网上调查

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企业版)”主站点,在大学中人网上发布“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学生版)”主站点,同时新浪教育、网易商业、腾迅教育、中青在线、中国教育在线、中国外包网等网站发布调查站点地址。

1.2 调查时间

2005年11月-12月

1.3 调查对象 1、06届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

2、企业hr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1.4 调查数据

大学生数据:共收集有效数据3456份,其中,网上收集数据1836份,北京地区数据1092份,广州地区528份。

企业hr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数据:503份 1.5 报告撰写

2005年12月-1月

1.6 版权声明本调查报告的全部版权归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所有,任何媒体、企业或其他的单位引用相关数据时请注明数据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二、调查摘要

2.1针对大学生

2.1.1基本情况

a.毕业生

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高达29.85%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其次为国企,有25.80%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所占比例为15.20%.选择前三类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接近70%.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所占比例分别为40.45%,37.52%.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b.在校大学生

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

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与06届毕业生(13.11%)相比,比例上升为19.91%.而表示“信心十足、应对自如”的比例相应下降,与06届毕业生(13.39%)相比,比例降为8.01%.外企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06届毕业生(29.85%)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达到35.82%.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18.18%)超过了国企(15.69%),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继续升温。

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整体高于06届毕业生,与06届毕业生(11.30%)相比,3000-4000元的薪酬期望(比例:25.22%)大幅增加,另外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说明在校大学生对自己薪酬的预期还是挺高的。

北京、上海、广东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就业地区,其中北京(25.32%)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与06届毕业生(24.69%)相比,略有升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与06届毕业生(9.62%、7.39%)相比有比较大的下滑,分别仅为5.63%、6.06%.2.1.2 就业需求描述

a.毕业生

数据统计显示,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41.28%),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1.94%),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对高校的教育内容缺乏自信。“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45.47%)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

“专业水平”(49.23%)成为06届毕业生认为毕业生需要具备素质及能力最多的选择,其次为“沟通能力”(43.24%)及“适应能力”(41.42%)。

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

“如何面试”(30.82%)、“如何了解一个企业”(30.13%)、“企业选人的标准”(29.15%)三项成为06届毕业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

b.在校大学生

与06届大学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提高技能”(47.94%,06届毕业生:41.28%)及“提高职业素质”(41.88%,06毕业生:31.94%)。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成为困扰06届毕业生(45.47%)和在校大学生(41.45%)求职中的首要因素,仍说明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了解的机制存在很大不足。

在校大学生和06届毕业生这方面看法比较一致,相比较而言,在校大学生更关注“专业水平”(56.60%,06届毕业生:49.23%),对“适应能力”(35.71%)关注相对比06届毕业生(41.42%)小一点。

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招聘人员的“潜力”(第三位;06届毕业生:第四位)更甚于关心招聘毕业生的“学校名气”(第六位;06届毕业生:第三位)。

在校大学生与06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相当一致,没有多少差别,前三项都为“企业选人标准”、“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2.1.3 深度分析

a.不同籍贯学生分析 调查显示:不同籍贯性质的大学生,均把外企作为毕业就业时的首选。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选择外企的比例最高,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选择外企的比例依次下降。来自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中最困扰的三项因素相同,但轻重有所不同。对于来自大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生来说,首要困扰他们的因素和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一样,均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但第二项因素与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不同,他们更困扰于“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他们更困扰于“能力不足”.从这一方面说明可能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的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更缺少自信。

调查显示: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而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都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对“专业水平”看重的程度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升高。对“沟通能力”的选择上则相反,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降低。这个发现也很有意思。

b.不同区域学生分析

从统计分析来看,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更积极、自信,担忧程度相对最小,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消极,更缺乏自信,对就业难的担忧程度则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比东部地区的大学生更加注重“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的解决就业难的方式。

与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选择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沟通通力”及“心理素质”,而。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则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c.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分析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

2.2 针对用人单位

2.2.1 现状描述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大学生企业比例为12.52%.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11.93%,表示“一般满意”的比例为47.91%,表示“一般”的比例为29.93%.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调查显示: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25.45%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基本不变。

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 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

2.2.2 需求描述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人士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上的选择的话,发现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不主要。

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这个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第三为毕业生的“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

在企业人士看来,首先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为“心理素质”.在众多hr给大学生的建议中,建议最多的是要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

在hr给大学生的建议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一种是“先择业,后就业”,有代表性的建议前者是: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后者很有代表性的建议是: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

2.3 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

从高校大学生和企业的调查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形成巨大的鸿沟,从而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费,同时由于人力供需之间结构性的差异,资源内耗将会持续增加,对企业及毕业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具体差异之处可以从硬性和软性条件两方面来看

2.3.1 硬性方面

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0万,06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而从我们调查的企业06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同步,在调查的企业中,只有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还有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所以从用人单位来看,06年招聘大学生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

不论从06届毕业生的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还是从在校大学生对预期的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都呈现相同的趋势:大学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青睐,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对人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无论在校大学生还是06届毕业生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外企、国企、政府机关,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可见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可预见的未来是“公务员热”将继续升温。

从对大学生的调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已经调到1001-2000元,在校大学生对薪酬期望略高,大部分也集中在1001-3000元之间。但这样的预期在企业看来如何呢?从企业的调查数据看,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仍然有近40%的企业hr认为毕业生对企业薪酬要求偏高。

2.3.2 软性方面 从调查数据看,无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成为主流,然而即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适合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上,认为更多地应该从从认知上解决。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整体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二者对“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二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06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位,在校大学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种差异的形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了“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二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歪曲,最后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气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似乎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三、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1大学生就业现状描述

1.1.1 06届毕业生现状描述

分析对象为06届毕业生,包括在校大四学生及研究生三年级学生。

a.毕业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

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b.“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

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相关内容分析见报告其他部分。仍有13.11%的毕业生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就业心态,对就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表示。而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仅为13.95%,可见在“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问题上,后者目前更受毕业生认可。但毕业生就业只是其职业生涯的开始,抱有“先就业后择业”的也的心态的毕业生可能会给以后的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c.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高达29.85%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其次为国企,有25.80%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所占比例为15.20%.选择前三类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接近70%.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仅有8.23%和6.42%的毕业生把民企或私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

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仅有4.18%的毕业生表示就业时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与几年前热闹的毕业生创业热潮相比,冷清了很多。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d.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所占比例分别为40.45%,37.52%.考虑到这份薪酬期望为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分布,针对性很弱,在报告的其他部分会对薪酬期望有进一步详细解读。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e.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

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调查显示北京是最受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4.69%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为广东省,比例为21.76%.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1.1.2 未来毕业大学生现状描述

分析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下在校大学生

a.06年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更加不自信,更加担忧

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

在校大学生表示“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的比例与06届毕业生(20.08%)相比降为15.04%,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比例与06届毕业生(8.09%)相比则升为11.15%.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b.面对就业:在校大学生的态度选择

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与06届毕业生(13.11%)相比,比例上升为19.91%.而表示“信心十足、应对自如”的比例相应下降,与06届毕业生(13.39%)相比,比例降为8.01%.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把“考研”作为面对就业的一种选择,调查中选择“其他”(3.68%)的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会选择“考研”来作为就业的选择,这个选择值得人们注意和思考。

c.外企成为更多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首选

外企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06届毕业生(29.85%)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达到35.82%.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18.18%)超过了国企(15.69%),这预示着未来“公务员热”可能继续升温。

民企和私企仍是受到在校大学生的冷落,选择比例依旧很低,仅分别为6.39%、5.74%.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d.在校大学生薪酬期望整体高于06届毕业生

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整体高于06届毕业生,与06届毕业生(11.30%)相比,3000-4000元的薪酬期望(比例:25.22%)大幅增加,另外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相应增加,说明在校大学生对自己薪酬的预期还是挺高的,但具体到能不能得到自己预期的薪酬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e.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仍是大学生就业时的首选

北京、上海、广东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就业地区,其中北京(25.32%)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与06届毕业生(24.69%)相比,略有升高。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与06届毕业生(9.62%、7.39%)相比有比较大的下滑,分别仅为5.63%、6.06%.1.2 大学生就业需求描述 调查分析中采用分组方式,力图反映特定学生群体的就业需求,问卷选项采用迫选法,每个问题选择认为最合的两个答案,数据分析中,主体圈定两类人群:06届大学毕业生、大三一下或研一研二在校大学生。希望从中得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特点,以及未来大学横就业的需求特点,调查结果证实了分析的基本假设,详细分析如下:

1.2.1 06届大学毕业生需求描述

a.“提高自己的技能” 是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途径

数据统计显示,06届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41.28%),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1.94%),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对高校的教育内容缺乏自信。

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24.84%)、“通过实习等更加了解企业”(23.15%)。

有意思的是“调整就业心态”(22.87%)、“调整择业期望值”(17.15%)被毕业生放到了第五、第六位,这个结果和调查分析的企业对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看法有巨大差异。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b.“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45.47%)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求职方法技巧欠缺”(31.66%)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仍没有掌握较好的求职方法和技巧,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社会的相关渠道也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30.54%)成为困扰毕业生生求职的第三大因素。

在困扰毕业生求职的前三大因素中,关于企业的因素就有两项,说明毕业生有强烈了解企业的愿望,但相关的渠道并没有建立起来,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c.06届毕业生:毕业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及能力是“专业水平” “专业水平”(49.23%)成为06届毕业生认为毕业生需要具备素质及能力最多的选择,其次为“沟通能力”(43.24%)及“适应能力”(41.42%)。

有意思的是,06届毕业生对“品德”(14.50%)的关注程度最低,品德成为最受毕业生忽视的因素。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d.06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17.17%)、专业技能(17.57%)、学历(11.16%)、品德(10.32%)、专业成绩(9.34%)、性别(6.83%)、生源(1.39%)。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e.06如何面试成为毕业生求职前最想获得的知识“如何面试”(30.82%)、“如何了解一个企业”(30.13%)、“企业选人的标准”(29.15%)三项成为06届毕业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这三项和06届毕业生就业有直接关系。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1.2.1未来大学毕业生需求描述

a.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提高技能”以应对当前就业难的现状

与06届大学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更加注重“提高技能”(47.94%,06届毕业生:41.28%)及“提高职业素质”(41.88%,06毕业生:31.94%)。

与06届毕业生相比,“通过实习等更加了解企业”(29.76%)比例超过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21.32%),排在了第三位。相反,“调整就业心态”、“调整择业期望值”等选项比例均有所下降,这说明校学生还没有面临毕业时,更多的把解决就业难的方法投向了提高自己的素质上。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b.“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也是困扰在校大学生求职时的首要因素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成为困扰06届毕业生(45.47%)和在校大学生(41.45%)求职中的首要因素,仍说明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了解的机制存在很大不足。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c.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

在校大学生和06届毕业生这方面看法比较一致,相比较而言,在校大学生更关注“专业水平”(56.60%,06届毕业生:49.23%),对“适应能力”(35.71%)关注相对比06届毕业生(41.42%)小一点。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d.在校大学生: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条件选择

与06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招聘人员的“潜力”(第三位;06届毕业生:第四位)更甚于关心招聘毕业生的“学校名气”(第六位;06届毕业生:第三位)。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e.在校大学生: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在校大学生与06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相当一致,没有多少差别,前三项都为“企业选人标准”、“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详细数据图表统计如下:

1.3大学生就业时需要的指导 a.“就业的专题讲座”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

调查显示 :“就业的专题讲座”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其次为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而提供“就业法律、政策装业指导”及“就业心理辅导”的比例则相对较小。提供“到对口单位深入实习”的比例最低。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b.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1.20%,表示“满意”的比例也仅为6.43%.相反,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29.41%、13.51%.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目前提供的就业指导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c.“长期深入到企业实习”是当前大学生认为最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形式

调查表明:“长期深入到企业实习”是当前大学生认为最应该提供的一种就业指导形式,比例为52.37%,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机制。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表:

d.“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最不受大学生欢迎 调查显示:与企业相关的就业指导方式,是大学生的最感兴趣的,“提前进行企业入职培训体系的学习和训练”(53.99%)与“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沟通”(51.74%)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形式。“就业和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大学生最不感兴趣。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1.4 不同籍贯、区域、性别、专业大学生在就业现状及区域上的差异

1.4.1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就业现状及区域的上的差异

a.大城市大学生更偏睐外企

调查显示:不同籍贯性质的大学生,均把外企作为毕业就业时的首选。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选择外企的比例最高,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选择外企的比例依次下降。

来自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详细图例、数据如下图、下表:

表: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对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差异

单位性质籍贯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农村

民营企业5.13%5.47%7.78%9.83% 国营企业14.42%20.00%22.77%20.22% 外资企业43.91%36.79%27.67%27.27% 私营企业5.45%5.85%5.19%7.05% 合资企业9.94%10.00%11.24%12.24% 政府机关17.95%16.98%17.58%16.33% 自主创业3.21%4.91%7.78%7.05% b.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中最困扰因素的选择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中最困扰的三项因素相同,但轻重有所不同。对于来自大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生来说,首要困扰他们的因素和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一样,均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但第二项因素与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不同,他们更困扰于“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他们更困扰于“能力不足”.从这一方面说明可能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的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更缺少自信。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c.大城市大学生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 调查显示: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而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大学生都首先认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对“专业水平”看重的程度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升高。对“沟通能力”的选择上则相反,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选择比例依次降低。这个发现也很有意思。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d.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

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对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有所不同。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认为首先具备的应该是知道“如何面试”其次为指导“企业选人的标准”,第三为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而“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及“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则相对不受重视。

来自中小城市的大学生认为首先具备的应该是知道“企业选人的标准”,其次为“如何了解一个企业”,第三为“如何面试”,而“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及“必要的资格证书”,则相对不受重视。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的前三项都是关于企业的,分别是 “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企业选人的标准”;“如何面试”及“必要的资格证书”则相对不受重视。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认为首先具备的应该是知道“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其次为“如何面试”,第三为“企业选人的标准”,而“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及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则相对不受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到城镇、农村,对“如何了解一个企业”的选择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对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的选择比例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可能和大学生从小所处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籍贯因素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企业选人的标准如何面试必要的资格证书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

大城市22.76%31.73%32.37%24.68%23.40% 中小城市30.94%31.13%27.36%22.26%24.15% 城镇30.84%28.24%27.09%22.19%28.82% 农村33.77%29.68%31.91%14.10%24.86% 1.4.2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在就业现状及区域的上的差异

a.东部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更积极、自信;西部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消极,更缺乏自信按照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一种比较有规律的变化。

在对待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上,来自东部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的选择比例最高,来自中部、西部的大学生选择比例依次降低。

在“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及“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上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选择比例最低,中部及西部的大学生选择比例依次升高。

从统计分析来看,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更积极、自信,担忧程度相对最小,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看法相对消极,更缺乏自信,对就业难的担忧程度则大幅增加。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对就业难的看法

就业看法来自区域 东部中部西部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18.32%18.91%12.31%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5.73%44.28%41.54%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7.55%27.69%30.7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0%9.12%15.38% b.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前三项方法选择

调查显示,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比东部地区的大学生更加注重“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的解决就业难的方式。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前三项方法选择

区域方法提高技能提高职业素质 通过加强实习等多种方式更加了解企业

东部地区42.29%37.88%25.48% 中部地区44.61%38.81%27.86% 西部地区44.59%32.43%33.78% c.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及能力

与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选择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沟通通力”及“心理素质”,而。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则相对认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及能力 区域选项专业水平心理素质沟通能力适应能力

东部地区50.41%32.64%46.42%40.08% 中部地区56.22%32.34%41.96%34.66% 西部地区66.22%22.97%41.89%43.24% 1.4.3 性别不同在就业现状及区域上表现出的差异

a.女性大学生更青睐于外企和政府机关

调查显示,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性大学生更青睐于外企和政府机关,而男性大学生则相对更青睐于国企。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男女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上的特点

性别单位性质外企国企政府机关合资企业民企私企自主创业

男性31.40%22.36%15.70%7.90%9.04%7.33%6.28% 女性36.19%15.36%19.20%15.66%4.43%3.99%5.17% b.女性大学生最关心“如何面试”、男性大学生更关心“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调查发现,男性大学生更关心“如何了解一个企业”,其次为“企业选人的标准”,第三为“如何面试”;而女性大学生则正好相反,她们首先关心的是“如何面试”,其次为“企业选人标准”,第三为“如何了解一个企业”.这个调查结果也很有意思。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男女大学生:求职前最必须具备的四项知识和能力选择 性别选项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企业选人的标准如何面试到企业长期实习的经历

男性32.45%29.59%27.97%24.45% 女性27.03%31.17%32.20%26.29% 1.4.4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现状及区域的上的差异

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状况。

a.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不同专业大学生: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选项专业性质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21.08%15.13%17.59%11.43%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3.23%46.50%46.33%28.57%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31.37%25.17%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7.01%10.91%21.43% b.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1-2000元之间。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选项专业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500-1000元3.66%5.57%1.56%15.71% 1001-2000元30.97%34.08%28.29%55.71% 2001-3000元36.99%29.14%33.41%18.57% 3001-4000元17.85%19.27%21.60%8.57% 4001-5000元5.59%6.69%7.57%1.43% 5001元以上4.95%5.25%7.57%0.00% 1.5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实地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5.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选项城市北京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23.44%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0.11%46.97%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8.02%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6.44% 1.5.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企业性质城市北京广州

民营企业2.93%7.58% 国营企业27.29%14.39% 外资企业36.26%43.94% 私营企业6.23%1.52% 合资企业6.59%9.09% 政府机关16.30%18.56% 自主创业4.40%4.92% 1.5.3 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表:

表: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毕业后期望选择就业区域的比较

选择区域城市北京广州

北京56.04%0.76% 上海11.72%5.68% 广东4.21%74.24%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8.42%9.85% 中部地区4.21%0.76% 西部地区2.93%0.00% 暂没有考虑12.45%8.71% 第二部分、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2.1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现状描述

2.1.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大学生企业比例为12.52%.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1.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11.93%,表示“一般满意”的比例为47.91%,表示“一般”的比例为29.93%.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1.3 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1.4 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调查显示: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25.45%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基本不变。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2.1.5毕业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

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 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

数据统计显示:只有49.90%的企业表示大学毕业生对企业要求的薪酬福利是合适的,而高达37.18%的企业表示大学毕业生对企业的薪酬福利要求偏高。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2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描述

2.2.1 企业人士:大学生最应该调整就业心态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人士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上的选择的话,发现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不主要。

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2.2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

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2.3 企业招聘最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潜力及品德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这个结果和大学生所认为的结果有很大不同。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2.4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成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三项素质及能力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第三为毕业生的“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2.5 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

在企业人士看来,首先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为“心理素质”.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2.2.6 HR给大学生的建议

在众多hr给大学生的建议中,建议最多的是要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举例如下: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05033329 叶婧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

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 21.08% 15.13% 17.59% 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 43.23% 46.50% 46.33% 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 31.37% 25.17% 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 7.01% 10.91% 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500-1000元 3.66% 5.57% 1.56% 15.71%

1001-2000元 30.97% 34.08% 28.29% 55.71%

2001-3000元 36.99% 29.14% 33.41% 18.57%

3001-4000元 17.85% 19.27% 21.60% 8.57%

4001-5000元 5.59% 6.69% 7.57% 1.43%

5001元以上 4.95% 5.25% 7.57% 0.00%

·如何写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农村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 ·暑假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北京 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 23.44% 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40.11% 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8.02% 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 6.44%

(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北京 广州

民营企业 2.93% 7.58%

国营企业 27.29% 14.39%

外资企业 36.26% 43.94%

私营企业 6.23% 1.52%

合资企业 6.59% 9.09%

政府机关 16.30% 18.56%

自主创业 4.40% 4.92%

(3)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毕业后期望选择就业区域的比较:

北京 广州

北京 56.04% 0.76%

上海 11.72% 5.68%

广东 4.21% 74.24%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 8.42% 9.85%

中部地区 4.21% 0.76%

西部地区 2.93% 0.00%

暂没有考虑 12.45% 8.71%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 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 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满意:11.93% 一般满意:47.91% 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 不满意:0.99%

(3)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 201-300人:2.58% 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 11-50人:40.76% 10人以下:35.79%

(4)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确定:11.13% 基本不变:25.45%

有所减少:28.03% 有所增加:35.39%

接下来就对2006年整体的情况再做个统计:

1.毕业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09%

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适合的工作信心不足:28.8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2.96%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0.08%2.“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先就业再择业:44.21% 先择业再就业:13.95%

信心十足、应对自如:13.39% 车到山前必有路:13.11%

期望就业形式好转:6.835 茫然失措:4.04%

焦急:3.35% 其他:1.12%

3.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外资企业:29.85% 国营企业:25.80% 政府机关:15.20%

合资企业:10.32% 民营企业:8.23% 私营企业:6.42%

自主创业:4.18%4.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5001元以上:3.49% 4001-5000元:3.91%

3001-4000元:11.30% 2001-3000元:37.52%

1001-2000元:40.45% 500-1000元:3.35%5.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24.69% 广东:21.67%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16.46%

上海:10.74% 中部地区:9.62% 西部地区:7.39%

暂没有考虑:9.34%

6.06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17.17%)、专业技能(17.57%)、学历(11.16%)、品德(10.32%)、专业成绩(9.34%)、性别(6.83%)、生源(1.39%)。最后得出的结论:a.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b. “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c.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d. 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a.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b.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c. 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d. 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 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不要徘徊在事业的端口,勇往直前吧!

第四篇:川剧的起源与发展

【川剧的起源与发展】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方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上述四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方言及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

川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特别高的高腔。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在四川号称川剧变脸之王的是王道正先生。

【流派】

川剧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流行地区区分为四派: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贝调”;二是“资阳河派”,包括自贡及内江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校多;四是“川东派”,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在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重庆为四川商业中心,来此演出的外地剧种很多。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

【剧目】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有的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叹为观止。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川剧脸谱】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分、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是各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

此外,川剧脸谱历史上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师傅怎样画脸谱,口传身教于徒弟。师傅对自己所绘脸谱烂熟于心,徒弟听之学之绘之,也慢慢烂熟于心并可有改变。演出完毕后,脸上一擦一摸干干净净,脸谱全然成了演员吸引观众的一个法宝。既是口传心授,又是制胜法宝,所以川剧脸谱历史上就缺少纸面的图像记录。

学苑版《中国戏曲脸谱-川剧脸谱》,共归集几百位川剧老艺人历史上的演出脸谱1000多种,涉及剧目几百出。该谱具有珍贵而丰富的资料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作者龚思全先生生长在重庆合川,从19岁起到退休,一直是重庆合川川剧院的资深舞台美术设计师,他具有美术功力,又是川剧票友。合川位于川渝交通要道,物产丰富,其民间文化发达繁荣,清末民初,当地剧团和外地剧团云集,好角众多、好戏众多。合川川剧院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龚先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存,民间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他。他穷毕生之力,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收集绘制川剧脸谱,所绘脸谱曾达2000多种。可惜,“文革”期间大部分脸谱毁于一旦。到七八十年代,龚先生又重新寻找川剧老艺人,再一次走上了收集、整理、绘制的道路,只不过这一次,他的使命感已不全然建立在喜爱的基础上,川剧演出的减少、剧目的流失、老艺人的悄然离世,让他惋惜和痛心,自觉地承载起保护民间文化的重任。

本书所收脸谱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按照音序排列的人物脸谱,其二是按照专题排序的人物脸谱,两者并不交叉涵盖。其中,重要戏曲人物的脸谱有多个,显示了不同演员对戏曲人物不同的理解,表现川剧脸谱艺术的多样性。比如三国人物曹操、关羽、张飞等等,他们的脸谱谱式,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反映了人物的成长过程。

学苑版《川剧脸谱》的特点在于:该《脸谱》是目前惟一最真实保存历史上川剧演出脸谱谱式的本子,是目前国内唯一归集川剧脸谱谱式数量最多的本子,也是惟一力求真实反原作者绘制脸谱所用色彩的本子。

《川剧脸谱》的出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以及历史资料的真实留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用色定调

颜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标记。川剧脸谱以颜色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定调原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欣赏习惯为根据的。

例如,在川剧脸谱中,多以红色来表示忠肝义胆的人物,如关羽、姜维;黑色多用来表现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物,如曹操。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或好勇斗狠而又凶残的人物,如单雄信。而金、银和灰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用来表现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二、具有象征寓意的图案

在用色定调的前提下,在人物脸膛上勾画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人们对剧中人物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批判鞭挞,其贬其褒都能从图案中反映出来。

例如,包拯的黑脸膛上绘有山字形笔架、朱笔、寿字、月牙、太阳等图案,象征他官高极品、执法如山、一生廉洁。关羽的红脸膛上绘有卧蚕眉、三柱香、品字图案,表现他英武忠诚、信义必守。赵匡胤也是红脸膛,龙纹双眉表示他是一代帝王,印堂或眼皮上勾画的那一笔白,则表现了他为人猜忌阴险的特征。项羽黑白分明的脸膛上勾绘有七星北斗、寿字形龙纹、宝剑、虎豹眼等图案,表现了他得天威曾为一代强霸和兵败乌江拔剑自刎的结局。

三、动物图案的使用

用动物图案表现人物特征,是川剧脸谱的一大特色。例如,江湖豪杰马俊,人称“玉蝴蝶”,于是就在马俊脸上勾画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绿鸭道人的脸上勾画有展翅的鸭子;蛇精的脸上勾画有盘曲的蓝绿色长蛇,等等。

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些动物图案的绘制,需要完全符合演员面部肌肉的分布特征。比如,蛇的头嘴画在演员的嘴部,蛇身盘在两颊上,蛇尾伸延至眉肌部位。这样,演员嘴巴的张闭刚好表现了蛇嘴的张闭,整个面部肌肉的运动正好带动了蛇身的爬行。再如《水漫金山》中的蟹将,一只大蟹螯勾画在演员的嘴部,嘴肌运动表现的刚好是蟹螯的张合运动。

设计勾画带有动物图案的脸谱,绝不是把动物图形生搬硬套于脸上,而是需要经过变形、夸张、巧妙安排的艺术处理,不论是用动物的全貌或取其一部分,都需要以角色所需、表演所需,塑造刻画人物特征为前提。动物脸谱的绘制,要力求色彩明快,具有装饰美,还要充分考虑剧中角色各个行当的规范,这也就是说,勾画动物图案脸谱也要有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及霸儿脸的区别。

四、霸儿脸

霸儿脸又叫霸儿花脸,是剧中人物青少年的造型,反映人物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特点。霸儿脸延续角色中老年脸谱的特征,不带口条,一般以鼻为界,只勾画脸的上半部分。霸儿脸还有隐含表现人物后代形貌特征的作用。

例如:红脸关羽在《步月杀熊》中还是个青年,其脸谱是半头红的红霸儿脸。

黑脸包公在《判双钉》中初次为官,还是个性急耿直的青年人,便给他开黑霸儿脸。《波罗花》里的青年英雄石应龙,开鸳鸯霸儿脸。张飞的儿子张苞开黑霸儿脸、牛皋的儿子牛通开白霸儿脸,他们都秉承父豪,又年少气盛。

五、文字脸谱

川剧脸谱中还有以文字作为造型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段。将书法汉字勾画在角色面部的显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装饰图案。文字脸谱多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舞台上。本书中的文字脸谱是根据资深川剧艺人的口述反复勾画而得到的,大约可以分为简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型两种,并有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形式。

例如,牛皋脑门上写隶书“牛”字;李逵脑门上写隶书“李”字;阎王脑门上写楷书“阎”字;魁星脑门上写楷书“斗”字;据说杨七郎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霸儿脸上就草书了一个“虎”字。人们常说“脸就是招牌”,文字脸谱起到了介绍剧中人物的招牌作用。

六、变脸、扯脸、擦暴眼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创造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的特技。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在不能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

变脸以吹粉的方式最常用。扯脸是把脸谱绘制在薄绸上,演出中迅速巧妙地将事前贴在脸上的薄绸一层一层地揭去。擦暴眼是让脸谱局部发生变化的方法,演出中演员将事前涂抹在手指上的黑色松烟迅速将眼睛周围涂黑。

例如,《治中山》中的乐羊子,当他得知眼前的肉羹是亲生儿子时,演员使用嘴吹金粉的方法,让乐羊子粉底本色脸突然变成了金色的脸,口条也由黑变白。这一变脸,刻画了乐羊子心灵受到的强烈刺激,“面为心变”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表现。《断桥》中的青儿要报复薄情寡意的许仙;《飞云剑》中的陈仓魔要追食书生宁采臣,演出中,他们的脸都一变再变,强烈展现了青儿的法力和陈仓女魔的凶恶残忍,渲染了演出气氛。《水漫金山》中的紫金饶钵要降妖收伏白蛇,双方交战斗法可谓惊心动魄。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演员使用“扯脸”术,让紫金饶钵的脸在瞬间出现红(喜)、蓝(怒)、白(哀)、绿(乐)等各种颜色,刻画了紫金饶钵能够瞬息万变的神威和法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的复杂个性。《情探》中的新科状元王魁,新婚洞房之夜被前妻焦桂英的鬼魂前来索命,此时演员使用了“擦暴眼”的手法,以表现王魁丧魂落魄的丑态。《坐楼杀惜》中,为表现宋江瞬间突然升起的杀人之念,演员也使用了“擦暴眼”手法。

【川剧之变脸】

何谓变脸: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脸谱演变:最初的脸谱是纸壳面具,后经改良,发展为草纸绘制的脸谱,表演时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脸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变脸绝技的飞速发展,制作脸谱的材料也发展成为现在使用的绸缎面料,极大的方便了演员的表演。

脸谱造型:变脸脸谱会选用一些不知名人士,包括侠士、鬼怪之类的造型,而人们所熟知的脸谱,如关公、曹操、包公等人物的脸谱一般不用于变脸。绘制变脸脸谱笔锋要锐利、粗犷,颜色对比要强烈,这样才能形成炫目的礼堂效果,在设色寓意的设计上,要以剧中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角色种类为依据,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鞭挞批判,或贬或褒,全都可以从脸谱色彩中反映出来。

手法: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表演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即

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需摇变整张脸,就把油彩涂在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将油彩涂在脸上或鼻子上。《白蛇传》中的许仙用的就是“抹脸”。

吹脸:用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银粉、墨粉等,装进特定的容器里,表演时,演员只需将脸贴近容器一吹,粉末就会扑在脸上,吹时必须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吹脸,化妆粉末是放在酒杯内的,更多的时候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已经装好粉末的小盒子,演员只需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就可以趁机将脸贴近盒子。

扯脸: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剪好的绸子上,然后按顺序贴在脸上,每张脸谱都系有一把丝线,丝线的另一端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依据剧情的需要,在巧妙利落的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望娘滩》的聂龙、《白蛇传》中的钵童都使用的是“扯脸”。

【唱腔】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高腔

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从外地传入四川。高腔传入四川以后,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

川剧高腔是曲牌体音乐,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它的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起腔、立柱、唱腔、扫尾。高腔剧目多、题材广、适应多种文词格式。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锣鼓的曲牌都是以这种方式组成的。有的曲牌帮腔多于唱腔,有的基本全部都是帮腔,有的曲牌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决定的。

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昆腔

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如今已渐衰微。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它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色的艺术风格。

川剧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它的母体“苏昆”基本相同。应用时有“单支”和“成堂”两种形式。目前,以昆腔单一的声腔形式演出的剧目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溶于高腔、胡琴、弹戏诸声腔之中,或者是与其它声腔共和。

昆腔的主奏乐器是笛子。伴奏锣鼓及方式与其余高、胡、弹、灯诸声腔相同,以大锣敲边和苏钹二件乐器的特殊单色构成锣鼓的“苏味”来区别于其它声腔的锣鼓伴奏。

胡琴

胡琴是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燕兰小谱》卷五记载:“蜀伶新出琴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应之,工尺咿唔如话”,可以说是四川胡琴腔的注脚。胡琴腔约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了。

二黄包括正调(二黄)、阴调(反二黄)、老调三类基本腔。正调善于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西皮、二黄多为单独使用,但也有不少剧目同时包纳二种声腔。弹戏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同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衍变,无论曲调、唱法还是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尽管二者的关系不是相当接近,但从从曲调结构,调式特点,以及整个唱腔的韵味等方面分析,均可找到它们之间的渊源。

弹戏包括情绪完全不同的两类曲调:一类是长于表现喜的感情的叫“甜平”(又称“甜品”、“甜皮”、“甜腔”),一类叫“苦平”(又称“苦品”、“苦皮”),则善于表现悲的感情。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的调式、板别、结构都是相同的,甚至在同一板别的唱腔中,曲调的骨架都一样。

灯调

灯戏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说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体现了当地浓烈的生活气息。

灯戏声腔的特点是:乐曲短小,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明快,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

灯调声腔主要由“胖筒筒”、发间小曲和“神歌腔”组成。灯戏伴奏的“胖筒筒”,是一种比二胡杆粗、筒身大、声音略带“嗡”声的琴。【角色 】

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乐器 】

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多种,常用的可简为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这是去农村演出的轻便乐队。锣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在川剧演员中代代相传。川剧表演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真实、细腻、优美动人。

【现状】

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近年来,川剧同其他各种地方戏曲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经费不足,传承发展举步维艰,抢救、保护川剧的任务正严肃地摆在人们面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四川省川剧学校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第五篇:大台村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台村村情调查报告及村发展规划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大台村有了很大的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也逐步增加。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台村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对大台村进行了入村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大台村的基本情况

大台村位于夏县县城以西6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有村民小组4个,总人口1050人,党员29人。全村经济主要以大蒜种植为主,并成立了以大蒜种植销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大台村以“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搞好村内绿化亮化。被县乡定为本新农村重点推进村,更是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生态村。

二、大台村“两委”的工作成绩

1、夯实基础建设 改善村容村貌

在县委政府以及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台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首先硬化了村内的全部主巷道,以及配套的排水工程。其次,建成一个高标准的文体活动广场,并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在村内原来支部处建成小花园两处。在主

巷道的两侧进行了高密度的绿化,在党员活动室旁栽植了1500余株的小片林。同时又对去年栽植的速生杨进行补植补载。不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制定垃圾清理的长效机制,始终保持着村内环境整洁。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使大台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村民在茶余饭后走进文体广场,健身或是聊天中,无不夸赞大台村两委的工作做得好。

2、提高党员素质 加强党建工作

农村党支部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加强支部建设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关键和保证。首先,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该村完善党支部的软硬件设施,建成高标准党员活动室,配齐了办公设施和党员电教设备,结束了党员长期活动无阵地,为民服务无场所的历史。其次,通过村两委会换届选举配强配优了村级班子,并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等,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行党员争先创优承诺制。三是扎实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工作。保证每月至少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一次。并开展帮扶结对工作,使有能力的党员和一些需要帮助的农户结成对子,一对一的进行帮扶。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大大提升了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三、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大台村两委按照围绕“一村一品”的指导思想,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大蒜种植为主的发展思路,切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村绝大部分的农户都种植了大蒜。在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下,成立了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多次聘请有关专家深入村内讲座指导,培训有关大蒜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新品种。增强党员群众的科技致富本领和产业发展的市场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发展大蒜种植的同时,也不放松对粮食的稳定发展。在蒜收之后,种植玉米接茬。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大台村在发展专业合作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大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运行起来了,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农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专业合作社虽有规范的《章程》,但一部分流于形式;少数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难以发挥作用;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部分成员户对理事会的管理不信任,容易产生矛盾。扶持力度不够。大台村的农业合作社想不断提高规模扩大种植面积,却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能申请到的贷款远远不够发展的需求。

五、大台村今后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大台村在今后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发展村办企业。虽然村里的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广大农户的收入,但是村里农闲时仍然有许多剩余劳动力。他们不愿外出打工,渴望能有村办企业,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不用背井离乡就能上班,同时还能兼顾农活。农村合作社也应该引进资金,开办工厂对大蒜能深加工,提高利润率。建造大型冷库,反季节上市。

下载对南溪川剧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第三次修改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南溪川剧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第三次修改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 逛在拥挤的招聘市场中,四处瞻顾,不禁为大学生的未来就业捏了一把汗。全球的经济风暴更是掀起了广大学子心中一波一波的浪涛,经济的低谷让......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最终版)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作者:胡三林 一、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田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东部,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0.207万亩,其中水田17.184万亩,旱土3.0......

    关于伊川名人墓葬的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伊川名人墓葬的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伊川名人墓葬的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摘要 伊川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伊国、伊阙,历史悠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名人名......

    县水电站现状及发展思路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浅析**水电站现状及发展思路衡东县**水电站于1990年9月动工修建,1992年12月5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工程开始发挥效益,直至1996年年初,四台机组全部安装到位,库区工程建设基本扫......

    宜宾市南溪区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宜宾市南溪区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 研究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

    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南溪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学焦 建设丘区科学发展先进县,推进南溪“三化”联动发展,一靠科技进步,二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南溪的率先崛起既需要一......

    2010南溪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江南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完成县委县府提出的《南溪县2008——2011年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

    对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上海注册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对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公益广告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引起公众关注社会问题,倡导公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