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成因分析

时间:2019-05-12 13: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成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成因分析》。

第一篇: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成因分析

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成因分析

孟 艳

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是英国劳工史学界的一个传统研究课题。国内学者一般采用“经济发展”和“劳工贵族”来解释英国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中期后日益增长的改良主义倾向。早在18世纪末期,和平合法与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就已经并存于各类工人政治组织中。随着宪章运动的衰退,英国工人阶级在改良主义道路上渐行渐远。因此,对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形成原因的分析应当从18世纪末开始而不是19世纪中期之后,研究视角也不应局限于经济发展和劳工贵族两方面。

依照改良主义形成过程中工人运动形态和理论表现形态的不同,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中期是改良主义在工人运动中萌芽与初建的时期,19世纪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改良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形成与确立的时期,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改良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巩固与发展的时期。在每一个阶段上,各阶级之间的关系、政治发展以及思想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阶级关系是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形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既包括阶级斗争又包括阶级合作。

19世纪上半期,中产阶级同土地贵族阶级之间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自由贸易和选举权问题上。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土地贵族通过了带有明显阶级色彩的《谷物法》。1838—1842年间,小麦价格腾升,棉纺织行业的价格和利润开始下降,失业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曼彻斯特人将他们行业衰落的原因归结为出口贸易的减少。1838年9月,曼彻斯特的一些激进派和商人成立了反《谷物法》委员会,全国性反《谷物法》运动正式开始。面对这场运动,保守党政府决定采取一种有秩序的撤退,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渐进地由议会去进行,1846年6月,上院通过了废除《谷物法》的议案。之后,英国的工业和农业同时繁荣,工厂主和地主之间没有发生公开的冲突。

在议会改革问题上,在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共同作用下,第一个议会法案最终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然而,很多中产阶级很少关心下院,他们更愿意在议会中“被代表”,这一方面是由于在1846年自由贸易得到认可之后,中产阶级的地方主义进一步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还有许多现实的原因使中产阶级不愿参与到下院中来,比如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资产阶级很少能有闲暇去参与竞选、出席议会等等。

土地贵族与中产阶级之间的主要矛盾分别在1832年和1846年得到了和平解决。而且土地贵族同中产阶级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利益一致性,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土地贵族在19世纪多数时候依然是一个有生命力的阶层,以及各阶层对贵族文化的向往时,土地贵族和中产阶级、工人阶级之间的冲突很难达到革命的程度。

在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上,情况要更为复杂一些。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手工工人同工厂工人并存,前者直到宪章运动前仍然是工人阶级的多数。手工工人将贫困的根源归为政治上的无权状态,因此,他们开展了以争取选举权为主要内容的议会改革运动。而选举

权问题则成为工人阶级同中产阶级的合作基础,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和宪章运动中都有合作的经历。此外,土地贵族无视中产阶级存在的行为不仅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损害了中产阶级利益,而且严重地刺痛了中产阶级的自尊心;而政府对工人运动屡屡的镇压行为剪断了工人对旧社会的眷恋。这些都刺激了19世纪上半期手工工人同中产阶级的合作。

由于工厂制在英国的普遍确立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第一代、甚至是第二代工厂工人都受到农村生活的影响,而且由于较长的工作时间,使他们很难有组织起来的可能。因此,工厂主相对平稳地度过了最黑暗的年代。同时,中产阶级有意识地通过宗教、教育和道德改革运动“驯化”工人阶级。当进入19世纪下半期,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时,新一代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工业资产阶级源自经济繁荣的信心使他们之间的斗争趋于缓和,更多地以谈判和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宪章运动后,一些大工会的领袖开始控制罢工并努力提高工会的公众形象,希望得到雇主的认同;雇主方面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有的雇主认为工会可以帮助他们顺应变化,有的认为工会可以加强劳动纪律,总之,维护阶级和谐成为部分雇主更为广泛的目标。雇主开始愿意工会干涉他们组织生产的自由,因为他们认识到工会领袖是一种有影响的调和力量,是自己和无知的工人们进行沟通的桥梁;工会领袖则通过同雇主的谈判,为自己争取到了更为体面的社会地位,工会也得到国家与社会的认同。

雇主们家长制的创新可不是纯粹地出于善心,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退让,除了个人对阶级和谐和慈善事业的追求外,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英国在经济上处于巅峰时期,在保证自己利益和竞争力的前提下,一些雇主认为协商比对抗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而工会和工人贵族则以较小代价实现了他们的经济目标,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恩格斯对此评价说“工厂主们,尤其是大的工厂主们,就渐渐感染了一种新的精神。他们学会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发现罢工—发生的适时的罢工—是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接着恩格斯指出工厂主们这样做的理由“是资本加速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并且压垮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活不下去的小竞争者”以及避免自己及家人成为“流行病的牺牲品”,„„“两个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渐改变了”。①

在法国大革命和国内工人激进运动高涨的威胁下,皮特政府开始了保守党历史上最反动的统治时期。皮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动立法来压制工人运动,把群众的言论或集会自由完全取消,一切民主活动几乎都成为违法行为。1799年和1800年,英国国会颁布禁止结社法,工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1819年的彼得卢大屠杀是皮特政府反动统治的顶点。此外,皮特政府从来没有放松过舆论的监管与监督。在伦敦,在外省,保守派拥有大量的宣传刊物。在曼彻斯特、累斯特和纽卡斯尔,激进派报纸和保守派报纸并存,但是保守报纸优势明显。总之,效忠派范围广泛的宣传无疑要比激进派在全国拥有更多的听众。②除了制定反动立法、武力镇压和加强舆论宣传三方面措施外,皮特政府还在1794年建立了秘密委员会,在许多工人组织和激进组织中安插密探,向政府汇报活动细节和预谋的**。

对法战争结束后,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骚乱、罢工连续不断,各种矛盾在1832年议会改革时达到顶峰。辉格党支持议会改革的动机很明确,这就是“把社会的中间阶层联合到上层中来,共同热爱并支持国家的制度和政府”③。1830—1832年英国离革命很近,这绝不是无稽之谈。当1831年大选给予辉格政府绝对优势时,上院仍坚决反对议会改革,因此引起了大范围的骚乱。1831—1832年冬天,“英国位于刀尖之上”。最后上院终于妥协,改革法案终于得以通过。政府的有力镇压和适时的妥协最终使英国度过了1789—1850年暴风骤雨的年代。如果说1832年改革属于两党“反应式”的行为,那么到了1867年,两党改革更具主动性,工人阶级的作用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种。通过1867年议会改革,一部分工人首先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圈子;自由党和保守党在选举政治的推动下,扩大了地方的选举组织,并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了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联系,这样许多工人成为两党的选民和支持者。后来的事实表明,工人阶级选民的增加不会影响两党的统治,也不会带来共产主义,工人阶级通过这两次议会改革可以说已经融入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884年的议会改革虽然没能实现普选权,甚至在选区分配上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但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工人阶级选举权,“这一切措施大大增加了工人阶级在选区中的力量,使工人阶级至少在150个到200个选区中占选民的大多数”④。工人阶级虽然能够利用选举权,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但是,革命并没有到来。因为,“议会制度是训练人们尊重传统的最好的学校„„工人群众则以尊重和恭敬的态度去看待当时所谓的‘优越者’即中等阶级”,而“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vis in-ertiae〔惰性力〕”⑤。

除了满足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外,政府废除《谷物法》,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其他民众吐出了怨气。⑥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则缓解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许多劳工立法、公共卫生住宅立法和教育立法相继通过,改革甚至还渗透到了文官制度、司法和军队领域。社会改革对于工人阶级有着最直接、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工人特别是工会的许多斗争都是围绕工厂法、工时等问题展开的,而相关立法的通过当然地平息了工人的斗争。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是这些法案的直接受益者,从总体上看,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9世纪上半期,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同工人激进主义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对立。它们没有将统治阶级同工人阶级在思想文化上完全割裂开,而是在现实的斗争中,互相让步,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

法国大革命后,由于皮特政府反对一切变革,对激进改革运动进行全面镇压,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致英国国内出现了革命的形势。当时广大工业无产阶级尚在形成之中,他们还没有完全的阶级和政治意识,而且工人激进组织力量弱小,整个工人激进运动无论在理论上、组织上还是在现实力量上,根本无法应对保守主义的强大攻势。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皮特也曾设想进行宪政改革,但显然他的改革主张被打断。维持现状,反对一切变革,成为皮特保守主义的特征,因为“当战争爆发时,很容易把‘改革’看成是‘煽动’,把维持现状看成是爱国主义”⑦。这段时期的保守主义完全背离了柏克“有保留的变革”,完全转到了反动立场,并最终导致了保守党的分裂。

进入19世纪后,工人激进主义在选举权问题上同保守主义展开搏斗。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毕竟是一次“改良运动”⑧,议会改革的结果并没有使工人阶级的绝大多数获得选举权,却体现了保守主义同激进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保守主义的一面表现为统治阶级通过拉拢中产阶级保存了旧的政治体制,激进的一面则表现为改革触动了旧体制的根基。这样保守主义同激进主义在选举权问题上找

到了一个契合点,工人阶级对改革结果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也表明他们并不想走得太远。因此,虽然激进主义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但激进主义不是将工人阶级同中产阶级分裂对立开来的意识形态而是将两个阶级能在某些时候联合起来的意识形态。

激进主义不仅同保守主义可以达到某种融合,更是与自由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洛克的自由主义以及边沁的功利主义都对工人激进主义产生过重要影响,就是受马克思影响最大的厄内斯特•琼斯也在使用传统的自由主义的语言。特别是1830年自由党上台后,自由主义开始逐渐进入兴盛时期,意识形态上的联系使一部分工人阶级依附自由党,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独立工人政党的成立。自由—激进主义可以表现为英国的改良也可以变现为法国的革命,而这种表现形式的差异就是由不同的传统决定的。这里的传统就是保守主义的传统,保守主义总能在关键时刻向自由—激进主义作出让步,从而避免了冲突的升级。如此,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在相互的冲突与融合中保证了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时意识形态上的连续性,使英国平稳度过了最危急的年代,这也是英国文化的特点之一。

宪章运动结束后,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也逐渐形成。有学者称之为“内聚型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是关注个人日常行为,关注个人的每一次进步。体现在工人运动领域则表现为工人自助运动和自尊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共识文化为工人阶级改良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共同的价值取向。由于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相信合法性、相信进步,这使他们的冲突总是局限于拉锯式的斗争,内聚型文化也因此成为维多利亚中期社会稳定的文化力量。

综上,阶级关系的复杂性、特殊性,政治领域的进步与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保留与变革,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工人运动改良主义的形成、巩固与发展。在冲突与融合中,在继承与变革中,英国工人阶级走出了一条和平渐进的改良主义道路。

第二篇:世纪金融危机的成因

世纪金融危机的成因

当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出于利益的驱动和过度的对未来资产增值的自信,开发出无需首付,无需收入证明,只需进行资产抵押手续的次贷产品时,这场世纪金融危机的序幕即徐徐拉开了。

当价值6000亿美元的次贷产品在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形成巨额负债时,投资银行家们粉墨登场,与这些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这些实际债务从资产负债表中成功剥离,形成表外资产(SPV),与此同时,这些金融机构获得了现金和利润。

投资银行家们意犹未尽,将这些表外资产打包成为次贷金融衍生品,再与评级公司合作,对这些金融衍生品进行评级再销售,吸引更多的境内外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购买。在此过程中,通过金融杠杆,最初6000亿美元的次贷资产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价值29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了。

疯狂的投资银行家们此时并没有收手,用“为这些金融衍生品买保险”的形式,与美国AIG等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信用违约掉期产品(CDS),卖给风险喜好更强的对冲基金等机构,而此时CDS涉及的资产价值已经是62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了。当源头上,美国房地产的价格开始不升反降时,这场世纪金融危机的高潮部分开演了。

第三篇:社会公德的成因和分析

社会公德的成因和分析

公德,即公共社会公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社会公德延续至今,它并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社会公德也有自己的发生法展过程。

社会公德,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社会公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公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社会公德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远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p93)

社会公德最早出现在先秦思想家老子的《社会公德经》中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 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讲的是人要尊道贵德。老子在古代讲究的是仁义,他推行仁政,他认为只有仁厚的君王才不会有战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样才能促使社会社会公德的形成。在奴隶社会时期,社会公德则以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为基本内容。奴隶主阶级公德公开把奴隶蔑视为特殊 “工具” 和“财物”,强调其对奴隶主绝对服从的社会公德义务。与此相反,奴隶阶级则不断强化改变自身非人地位的社会公德心理和社会公德行为。在这个时期社会公德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人们自觉的社会公德意识也逐渐形成。社会公德被统治阶级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封建和社会主义社会中,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社会公德已不能再成为统治者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而社会社会公德的涉及范围和意义人在不断发展。社会社会公德渐渐地成为了约束人的基本规范,但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先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公德。

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社会公德。对于统治者,他们的社会公德是社会统治阶级的社会公德,同时被统治者则是从属者的社会公德。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德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创造的精神产物。目的是使被统治者自愿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奴役。因此阶级社会的社会公德往往是一种最卑鄙的双重标准,对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行为规范。统治阶级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的生命。

对于我们而言,社会公德是什么呢,讲个小故事:冯骥才刚到汉堡时,跟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去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在美国的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碍别人,这叫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的形成与身处的社会也是有很大的原因。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文化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美好的环境培养人们的公德,比如说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

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的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环境,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正像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首先我们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恶、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还是那就话:“文明礼仪我先行”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我们整个校园的素质、整个城市的素质、整个中国的素质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进步与提高。

近些年,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由于教育的上的失误,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遵守社会公德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甚至会认为讲公德吃亏;自私自利的行为变得不臭,甚至认为是当今社会做人的行为准则。社会上产生这种胡涂观念的人不少。

我们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孳生,闻臭味的是所有的住户,带着细菌、病毒的蚊蝇也不会选择窗户。如果大家都保护环境卫生,受益的是每家每户;如果有一家只顾自己,这家就成了害群之马。此外,我们还应想到,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在学校里,自私自利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处境十分尴尬。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社会公德,关系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从而必然影响他的身心发展和事业发展。因此,必须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作者:周逸文 机械104

第四篇:房屋渗漏成因分析

房屋渗漏原因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渗漏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特别是对已经交付使用的建筑物,如果出现渗漏现象,将会影响其使用功能,并给物业管理和维修造成极大的困难,用户也会十分反感。所以,防治渗漏是工程质量控制重点。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渗漏现象往往出现在以下部位:

1、屋面渗水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从多年来发生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山墙和女儿墙泛水部位、屋面天沟、檐沟与落水口、变形缝、穿过屋面的管道边缘、屋面板等。

2.卫生间管道和地面

3.外墙、外墙门窗

房屋渗漏的原因分析

1、屋面:

①.山墙、女儿墙泛水部位的渗漏。在屋面看,对应室内的渗水位置,很容易找到山墙、女儿墙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连接泛水部位的裂缝,该裂缝与屋面平行,其渗水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材料方面:山墙、女儿墙采用的砖砌体,而屋面板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板,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0.5×10-5℃,混凝土为1.0×10-5℃,二者相差将近一倍,在相同的温度下,由于砖砌体和混凝土的变形值不同,而在其连接部位就 1 产生裂缝,该部位防水受到破坏,雨水沿裂缝渗入室内。

施工方面:山墙、女儿墙与屋面板连接处一般设计要求做泛水,而且防水层都应按泛水节点构造进行施工。但在处理中,我们常发现施工并没按要求进行施工,比如,在山墙、女儿墙连接处的防水层没有做成圆弧形,有的防水层在连接处没有做到位或没有按要求做附加层,有的填嵌不严密不牢固,形成裂缝渗水的多发部位。

②.屋面天沟、檐沟和落水口的渗漏。在现场察看时,经常发现屋面开沟檐沟的纵向坡度太小,有的甚至有倒坡现象,有的落水口高于沟面,这就使屋面天沟、檐沟排水不畅或积水,因此产生渗水。另外,施工时落水口的短管没有紧贴基层,落水口没有采用密封材料封口,做防水层时又没增设附加层,故而产生渗水。

③.变形缝的渗漏。变形缝一旦渗水,室内天花板与墙面就产生大面积渗水。最常发生渗水的是采用铁皮顶盖的变形缝,原因是有的镀锌铁皮顶盖未能按流水方向搭接或接口未加焊,有的顶盖固定不牢,有的因堆放杂物,顶盖被压坏或变形,产生雨水渗漏,也有少数变形缝渗水是防水层卷材未断开被拉裂,也有的变形缝未加干铺卷材封盖或加了而未达到规定要求,有的未做附加层等原因而生产渗水。

④穿过屋面管道的渗漏。穿过屋面管道的渗水经常出现在卫生间排气管、保温层排气管和厨卫间的排烟道。在检查维修时,常发现管道周围没填嵌密封材料或膨胀混凝土防水,多数是水泥砂浆填缝,而且都不饱满。基层没处理好就做防水层及其他构造层,而构造层与管壁连接处发生裂缝,形成雨水渗漏通道。

⑤屋面板渗漏。屋面板渗水原因查找较为困难,往往是在维修时挖开才能打到真正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结构裂缝,结构体不密实,防水材料失效等原因,但多数原因是屋面防水层与保温层关系没有处理好而产生的。

2、卫生间

卫生间渗水主要是施工与材料的原因:卫生器具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质量问题,如:大小便器、地漏下水管、上水开关、水龙头等,排水立管未预埋防水套管,“毛坯”卫生间在装修时钻洞损坏暗埋管,使用的塑料或铝塑复合管质量差等。

3、外墙

外墙抹灰未按工序分层抹灰而是一次成活,面层裂缝造成渗漏。外墙腰线部位渗漏是因为在外墙抹找平层、保温层、保温层保护层和外墙面层时,均是按先做竖向墙面做法后再做腰线外挑水平部分做法的顺序施工。这样在腰线上部竖向做法与水平做法之间会出现一条贯通缝,在雨天雨水会顺墙面缝隙渗漏至室内造成漏水,特别是在风雨的天气里,使迎风面上的墙面渗漏加剧。外墙贴砖,特别是在空心砖外墙贴砖而忽略底层抹灰质量、贴砖勾缝不好造成外墙渗漏。外墙铝合金窗与墙接口处理不好造成渗漏等。

从上述渗漏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的情况来看,渗漏涉及到材料、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所以要防治,必须是建设全过程的综合防治:

首先要从材料方面控制,因建设单位控制造价过低或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进场的防水材料、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等以次充好给施工工程质量留下隐患。所以工程材料进场应提供出厂质量证明,进行现场复验,监理单位应严格做到见证取样,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其次要从施工工序进行防渗漏控制 :

1、防止屋面渗漏

加强屋面构造层施工的质量管理,屋面构造施工时必须按设计工序分层分项进行检查和验收,做好检查验收的记录并整理归档,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防水材料。要改变以往靠班组自检的做法,在分项验收中应有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验收并签证。

对于山墙、女儿墙部位,建议设计在结构上加强屋面与山墙、女儿墙的拉结,增加拉结钢筋。

天沟、檐沟、变形缝等部位渗漏,虽原因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如坡度太小,防水卷材收口处不密实而产生渗水。所以建议天沟檐沟、变形缝的施工时适当增加其坡度(>2%)在做防水层时刻都应增设附加层,并采用密封材料嵌填收口处。

屋面管道根部的预留洞口应用膨胀混凝土填塞密实,管道根部四周用硅酮密封胶或防水涂膜处理。

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面来说,防止渗漏,主要应注意混凝土的振捣应密实。其次,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出现施工缝。对于计划设置的施工缝,应严格按规范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施工。在屋面结构完 工后,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应共同进行检查,如发现蜂窝麻面,必须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屋面抹面和防水层施工,以便形成一道结构防水层。

为了防止屋面开裂,在图纸会审时,就应注意设计上所设的变形缝位置是否合理和足够。在有些地区,季节性温度变化较大,极易造成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因此,应尽量在规范范围内设置足够的变形缝。

总之,防止屋面不渗漏,应从设计图纸会审开始,通过结构试水、屋面找平层验收、防水层施工分层验收到隔热层验收,对施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签证,便可以有效地消除屋面渗漏现象。

2、防止卫生间管道和地面渗漏

首先把好备品、备件关,即在施工中加强检查样品。为防止地漏管道和大便器根部渗漏水,下水管穿过楼板的预留洞口应用膨胀混凝土填塞密实,该施工过程作为一道工序检查签证,合格后才允许进行地面施工。对于蹲式下卧安装的大便器,除检查下水管封堵外,尚需通过试水,检查结构是否漏水。一定要在结构和封管处不出现渗漏水时,才允许安装蹲式大便器,这样即使大便器破碎或接口处渗水,也不至于渗入楼下。

3、防止外墙渗漏

对于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墙的顶部、空心砖外墙的竖逢,首先需进行堵洞和勾逢,并作为一道工序来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予以抹灰。墙面抹灰分为两道:第一道采用1:3水泥砂浆,第二道采用1:2(均用细砂作集料)。两道抹灰的间隔时间为两至三天,间隔时间过短,基层砂浆尚未收缩,会影响效果。外墙采用饰面材料时,由于饰面材料种类很多,当采用自身吸水的饰面材料如无釉面砖或泰山面砖,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找平,如不作防水处理,容易造成渗漏。而采用抗渗能力强的釉面砖时,因面砖粘贴面有空腔,若勾缝时砂浆质量差也易形成渗透,如果施工中还存在沙眼、细裂缝,雨水顺缝流入空腔成为蓄水壁,导致外墙在水压下长时间连续渗透造成渗漏水。外培釉面砖饰面防渗的关键是面砖缝处理。所以粘贴和勾缝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它能形成独特的无机有机复合结构,堵塞砂浆的孔隙。施工时以脚手架为层次,从下而上分段进行。面砖粘贴完毕,用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勾好的缝要溜光并凹进墙面。水平和垂直缝的交接处需压平无疙瘩,勾缝完毕检查无漏勾或其它疵病后,洒水养护若干天。

外墙腰线部位的渗漏经分析主要原因是施工操作不当。防止此部位渗漏的具体做法是:①腰线上砌第一皮砖时,要用和易性良好的流动性砂浆,务必使第一皮砖砂浆饱满,砂浆饱满度保证在95%以上,并将砖缝用砂浆嵌填严密;②外墙找平前先对墙面与腰线的结合部用SBS改性沥青或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两遍;③抹找平砂浆层时要先抹腰线,并将腰线的上平面抹成向外的倾斜面,底面抹成鹰嘴状,然后再抹竖向墙面;④做外墙保温层等其他工序时,均按上述要求先做腰线再做竖向墙面的顺序操作。

外墙的渗漏有许多发生在外墙门窗框四周。窗框刚度、材料膨胀系数、施工技术等是造成渗水的主要原因。故应对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类别、质量进行检查,门窗洞口尺寸大小必须正确,确保门窗洞口边与门窗框边的间隙后,方可正式安装门窗。安装完毕需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发泡剂。窗框与墙体间应选用闭孔(防水)性能较好的发泡剂填嵌。打发泡剂必须密实,杜绝透光现象,然后内外口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封缝。外窗各节点应设计合理,加工安装规范。窗下框冒头处设置排水档(孔)。窗各拼装节点缝隙均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填嵌平滑密实。门窗安装、粉刷成形后,要进行产品保护,避免门窗被损坏。并应进行外墙的淋水实验。

房屋渗漏成因复杂、环节众多,而且环环相连,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而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房屋渗漏,因此,房屋渗漏问题应引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方面足够重视互相配合,切实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把好关。同时也应积极采用和推广科学、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新型材料,这样房屋的渗漏问题才能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才能实实在在的得到提高。

第五篇: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国内当前医疗纠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恶性伤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从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医患矛盾双方的无奈和困惑。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医疗纠纷的成因,从而认清医患关系症结所在,全面把握我国医疗纠纷现状。以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纠纷对策

一、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媒体舆论导向。很多医疗纠纷病人在与医院对抗时,非常愿意将媒体拉进来,作为向医院施压的有效手段。在纠纷病人眼中,媒体的影响力巨大,不管医院诊疗行为有无过错,媒体舆论一旦介入,将是满城风雨。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后,病人倾向于求助媒体而非法院。媒体记者介入医疗纠纷,更易将纠纷病人一方视为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从而容易做出片面性的错误舆论导向。这就意味着医疗纠纷在医学鉴定或司法判决前,媒体的报道很难体现公正权威、合理合法,这种报道反而极易走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歧途。不当的媒体舆论夸大了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尊重医学客观事实,加剧了紧张的医患纠纷形势。

2.社会风序良俗的变化。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媒体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医患信任感的丧失,引发医疗纠纷。在一些地域的群众意识当中,如果人死在医院,又向医院要不回来一些经济赔偿,被视为无能的表现。这些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素

1.医疗纠纷解决体制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调处需要。在当前的医患纠纷中,普遍存在着大闹大赔,不闹不陪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严重滞后,医患协商和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医疗诉讼程序复杂,费力耗时、成本费用高昂,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更倾向于求助于私力救济,认为医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2.政府相关部门对恶性医闹事件处置不力。尽管公安部委联合下发了多个严厉打击医闹的通知,在过分强调和谐观念的大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过度贯彻和谐而纵容了大部分医闹行为。公安部门的不作为,使医院在面对医闹时更多的是无奈,最后只有一赔了之,这助长了不良的医闹风气。

(三)医疗环节因素

1.医患沟通。相关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达90%的医疗纠纷起因于医患沟通不足[1]。良好的医患沟通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一切对疾病的认识都来源于主治医师的讲解,包括对愈后效果。某些医师对病人盲目乐观的诱导,会给病人造成较高的期望值,如果实际的治疗效果未达到病人的预期效果,在病人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造成心理失衡,从而与医院发生纠纷。

对于对医学有一知半解病人,需要更加充分的医患沟通,因为病人对医疗有一定的个人认识,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医生的日常诊疗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误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解释沟通,很容易招致患者的投诉和不满。

2.服务细节。绝大多数医疗投诉产生于医疗服务细节,病人对医疗服务细节不满和抱怨的积累会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服务细节中,小到挂号拿药,大到手术护理,如果医务工作人员态度傲慢、冷漠和不负责任,都会招致病人的不满和投诉。医疗行为是一种风险性行为,极小的细节失误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比如由于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注射药物时,未仔细核对病人信息,把张三的药注射到李四身上,医生做手术时把左腿弄成了右腿等。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纠纷大发生就是医疗服务细节出了问题。

3.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核心制度医疗制度未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导致医疗纠纷致赔偿的直接原因 [2]。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不及时书写病历,未贯彻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不及时,病人信息查对不仔细等,都会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4.病案管理。不规范的病历书写和混乱的病案管理也会引发医疗纠纷,比如由于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将病人信息弄错,导致病人出院后无法正常医疗保险的报销或给病人造成其他麻烦,因医生乱开诊断证明而将医院卷入他人间的纠纷当中,病历因保管不善丢失或损毁导致诉讼中败诉等。病人原始病历具有证据效力,病历内容记录错误或被涂抹、篡改都会引起不利后果,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制度因素

1.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过于强调职业和身份界限、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等制度缺陷,将人群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劳动者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医疗保险资源分配失衡,行业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差别悬殊,导致供大于求的一边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另一边却面对着看病难、吃药难的困窘,加上一些地域和群体医疗保障的缺失,一些人群根本享受不到国家医疗保险待遇。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如遇重大疾病,则可能导致整个家庭脱富致贫,甚至到无法维持日常家庭开销的地步。此类家庭中如有愈后不能自理的病人,对家庭来说将会是沉重的灾难,加上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病人本人和家庭都将陷入无尽的绝望和无奈。病人因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钱,在离开医院就意味着生活都将无法维持的绝望时,最后不得已将责任转嫁给医院,因为赖在医院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医药制度不合理。由于国家财力所限,1954年出台了一项医药加成的政策,该政策已实施六十多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医药加成政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发展,但目前该政策已经发展为以药养医的现状,成为公立医院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医院靠药增加收入,医生开处方提成,偏离了医疗服务的宗旨,医药加成政策加重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损害了医生的良好形象,增加了医疗纠纷,同时也影响到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患者因素

1.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病人入院前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在愈后效果不佳时,病人内心会产生巨大落差,认为看病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而没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便要求医院退回医疗费或补偿相关经济损失。另外,一些医师盲目乐观的诱导,也会给病人心理上营造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实际治疗效果没有达到病人心理上期望值,病人便认为上了医生的当,从而产生受骗心理,当医患信任感消失殆尽是,纠纷由此产生。

2.病人医疗知识欠缺。由于病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缺乏科学的认识,一旦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风险,便把全部不良后果归结于是医院的医疗事故,这需要医务人员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不可预知的可能性[3]。手术后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病人及家属心理失衡,是导致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

二、医疗纠纷对策

(一)完善相关制度

1.建立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我国交通事故纠纷数量远比医疗纠纷数量多,而交通事故纠纷双方的矛盾显然没有医患双方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有一个高效、公信的责任认定机制,而在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当中就没有这样一个快速高效的责任认定机制,这也与医疗纠纷本身性质有关。医疗纠纷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索赔金额高、处理困难等特点,医患双方责任认定的难度很大,耗时长,且认定费用相对要高。目前,涉及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技术鉴定有两个:一是医疗事故鉴定,因新侵权法的出台,这种鉴定已经很少人做;二是医疗技术司法鉴定,但该技术鉴定耗时长,费用高,程序复杂。以上两种鉴定都是法院审判的依据,鉴定程序的复杂性和耗时性,增加了诉讼的难度和期限。一般医疗纠纷发生后,因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较低,诉讼程序的复杂耗时、成本较高等原因,患方更倾向于私力救济途径—-医闹。如果在处理医疗纠纷当中,有这么一个高效、公信的医患责任认定机制,那么医疗纠纷也可以像交通事故纠纷一样快速有效的划清双方责任,纠纷很快化解。然而,医疗纠纷的认定难度大、专业性强、成本高,即使有这样一个快速认定机制,因其费用高昂,患方也未必乐于接受和选择这种责任认定途径。因此,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建立还应具备两个制度方面的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消除患者经济方面的障碍。二是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将医疗纠纷责任机制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法律效力等内容写进法律,并规定该责任认定为医疗纠纷解决的必经环节。

2.取消医药加价政策补贴。以药养医现状是滋生医药腐败的土壤,取消药品加成势在必行。取消医药加价后导致的公立医院收入的减少可以通过多种合理途径弥补,首先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其次提高医院综合服务类项目的收费,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

(二)加大对恶性医闹行为的处罚力度。尽管国家相关部委多次联合下发通知,严厉打击医闹行为,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过分追求和谐维稳,避免信访矛头转向自身,对医闹行为采取容忍,委曲求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医闹的发展。想要遏制医闹,杜绝恶性伤医案件的发生,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医闹采取零容忍,医闹不是合法的维权行为,而是扰乱公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在维护公共治安秩序层面上,必须严厉制止,不能为了维稳就一味妥协,不能怕热火烧身就行政不作为。只有落实好医闹严打政策,真正实现医闹“见光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规范医疗纠纷走合法途径解决。

(三)规范媒体行为

媒体舆论的影响范围广,对社会大众有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失实的报道严重干扰了医疗纠纷的依法解决,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医疗纠纷中,应当尽快建立医疗纠纷报道审查制度和医疗纠纷报道失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媒体报道行为。使媒体在医疗纠纷报道中,客观、公正、全面的记述医疗纠纷详细情况,合理、合法的分析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全面的看清医疗责任和医闹的界限,从而营造出健康的社会氛围,有效缓解当前紧张的因患者关系。

(四)规范医疗行为,注重细节化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违规的诊疗行为是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直接原因,必然会引发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伤害的发生。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是诊疗行为合理性、科学性、正当性、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2.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医患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应当懂得怎样去与病人沟通,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语言艺术能力必不可少,学会耐心的倾听病人对病痛的诉说,然后善意的病人,关心病人,用关切的语言温暖病人,逐步建立起病人对医生的良好印象和信心。充分的医患沟通可以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履行告知义务和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

重要环节,通过医患沟通可以普及患者医学知识,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医患配合的默契程度。应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进行管理[4],建立医院沟通制度。

3.规范病历书写,加强病案管理。病历是病人就医之间形成的医疗文书,除了医学研究价值外病历还具有证据效力,医疗纠纷发生后病历往往成为病人攻击医院的主要对象。病历应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医生规范的书写病历,及时完成患者知情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书的签署工作,如实记录病人的诊疗过程,提高病案质量。另外,医疗机构负有妥善保管病历的义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法律意识,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历借阅和复印行为,充分履行保密义务。

4.提升医疗服务细节管理。医疗服务细节管理贯穿于诊疗全过程,关注医疗服务细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文化和环境以及家庭等因素,对人们身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因而,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细腻,呵护人性,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结束语

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某些单位和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相关社会体制出了问题。只有革新社会体制,改善社会风气,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患互相信任和尊重,才能打破医患关系的僵局,彻底廓清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左建军.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0,10(7):124-125.[2] 金庆芬.医疗纠纷现状调查与医疗纠纷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3] 黄桂珍.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总的作用[J].医学文选,2004,23(5):663-664.[4] 邵金花,孙伟,陈芬.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381-383

下载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成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改良主义成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地震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与预防结课论文 题目:地震成因分析 学号:03411445 姓名:康延顺 专业:11级资源勘查工程4班 国内外地震分析 摘要:近年来,世界地震多有发生,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比如说我国......

    “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

    “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 2000年三月八日《光明日报》上,《请别叫我“后进生”》疑问,引起教育界一片争鸣,学生们说:“我们拒绝这个称号”。学生们认为把他们叫做“后进生”或......

    关于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分析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透视》科目考查 卷 专业:班级:任课老师: 姓名:学号:成绩: 关于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分析 【摘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腐败是各个国家......

    自我个性特点及成因分析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以后表现在性格上的种种特性,大......

    福建省涝灾成因分析

    福建省涝灾成因分析 张天明 一、自然地理条件 福建省位于东经115°50′~120°43′,北纬23°33′~28°19′,跨中南亚热带,陆地面积121380km2,海域面积13.6万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有关“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范文合集

    有关“问题学生”成因分析的文献综述 1、“问题学生”的界定 1.1 对“问题学生”的定义 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并非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

    世纪佳缘管理模式分析

    世纪佳缘的管理模式 (一)企业文化 世纪佳缘定位于真实、纯净、严肃,是国内最早设立学历准入机制的交友网站,并建立严格的身份认证制,进一步保证征友人群的质量。 (二)人力资源管理......

    英国传媒大学定向分析

    英国留学-传媒专业定向分析 如今科技的发展,传媒行业已经逐渐完成由传统至现代的转型。毫无疑问,英国一直作为老牌的传媒业的大佬,一直占据着世界传媒首要地位。目前,传媒这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