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新兴产业——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

时间:2019-05-12 13:0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壮大新兴产业——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壮大新兴产业——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

第一篇:壮大新兴产业——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

壮大新兴产业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

2012年4月16日上午,投资60亿元的山西第一个“云计算”产业园在太原开工,同时开工的还有节燃气热电联产、太原不锈钢(钢铁)交易中心、GPS北斗二代芯片等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60亿元。近两年,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转型发展成效凸显。预计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和26.1%。长期以来,山西经济结构单

一、基础脆弱,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为此,山西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华丽转身。

以煤炭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促进煤炭产业全方位升级。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狠抓煤矿的兼并重组和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全省煤炭工业进入集约、高效、现代化的大矿时代。目前,已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单井平均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以上,资源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7年的0.726减少到去年的0.085,下降88.29%。煤炭工业安全水平、产业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煤炭大省正向煤炭强省迈进。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全力促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晋煤集团的煤—气—化、煤—焦—化、煤—气—电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机蓬勃,去年,非煤产业收入已占到集团总收入的74%;焦煤集团循环经济园区古交电厂二期进入商业运行;潞安集团产出了全省第一炉高 1

纯度多晶硅,形成了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条。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煤与非煤产业的相互融合,以煤为基的多条循环产业链初具规模。

明确重点推进现代煤化工、煤层气、节能环保等9个领域,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机制和扶持政策措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2%,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成为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动力。此外,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产业项目中,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云计算等标志性转型项目也开始相继实施。

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蓬勃兴起,山西出版、山西演艺、山西影视等六大文化企业龙头齐飞共舞,晋商文化、太行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已初具规模;云冈石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五台山景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201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343亿元,增长23.9%。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80%以上项目已投产达效。

去年,在山西工业投资中,非煤产业完成投资2097.3亿元,同比增长35.2%;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14亿元,同比增长49.9%,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已成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

第二篇:浅析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培育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培育-----对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2-19信息来源:

淮南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市,是依托煤炭工业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在产业结构上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产业结构极其单一。煤炭及其关联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高比重。

一、淮南市经济结构现状

淮南市因煤而立、缘煤而兴,因而在结构上也形成了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化。2000年,淮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煤炭、电力、化肥占77.1%,2008年淮南市煤炭产量6817万吨,发电量467亿千瓦时,煤电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近90%,资源经济色彩越来越浓,重工业越来越重,产业的结构刚性日益明显,城市的发展表现出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二是经济结构低效化。长期以来,淮南市经济效益一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价格形成转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首先放开了加工产品的价格,煤炭、电力、化肥等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由国家计划控制,价格体系的扭曲和价格改革的不同步,一段时间造成煤炭开发和输出越多,利益流失也越多的困境,更谈不上资本积累和产业转型。三是国有经济主导化。资源型城市的支柱企业大都是国家巨资投入形成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而且是按计划经济体制构建和运作的“大而全”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企业自身形成了庞大的自我服务体系,城市发展高度依赖国有企业,使得城市提供的公共产品很难替代企业的社会功能。大大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淮南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工业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总量90%以上,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5%以上。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资源型城市自身特点看,由于矿业的发展存在产生、发展、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规律,因此资源型城市因矿业开发的周期性将表现出明显的伴周期性。淮南作为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只重视煤炭产量,忽视了区域关联产业的有效发展。或只在煤炭和电力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简单的煤电产业链,或再对煤炭进行综合化工利用形成煤化工产业链。这些产业链条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原煤价值增加了企业效益,但是链条太短,产业链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没有充分利用,几乎没有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淮南一次能源煤炭、二次能源电力和其他初级产品的输出的发展结果是将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深加工的经济效益拱手让了出去,经济发展的正面效益小,而环境污染的负面效益太高,代价太大。同时,资源型产业中的大量资产具有较高的专用性,这部分资产难以进行流动,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差。目前淮南资源型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伴随煤炭资源储量的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加,作为主要产业的采掘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加快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从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紧迫。一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深刻变革和挑战。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从内部发展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工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二是我国已进入必须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同时,我国工业发

展也具备了加快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三是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这些重大政策的实施都将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三、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向

(一)、要做到“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我国“丰煤炭少油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在较长时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煤炭仍然是发展经济的主要能源。淮南作为华东能源基地,煤炭储量远景444亿吨,按照目前的开采量,今后若干年内,煤炭采掘将继续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们在非煤产业发展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下了很深的功夫、用了很大的精力,并且确立了“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的思路。但这只是我们确立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结构调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目前我市非煤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巨大的调整空间。要在继续加快提升煤电产业,全力推进煤炭深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非煤产业。

(二)抓住机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目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围绕煤化工、瓦斯治理、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技术,激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有利于嫁接、共享和开放的创新体系。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充分发挥碳汇减排功能。要优化产品结构,针对精深加工产品少、名优特新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外销产品少的现状,推进产品创新,加强市场开拓。要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推动由重生产、重投入、轻市场、轻技术、轻管理的“橄榄型”向重市场、重技术、精管理的“哑铃型”转变。要围绕化工、煤机、医药、乳品等,大力培育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名牌产品。加大企业科研投入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要坚持质量第一,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注重政策环境的营造,在资金上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创造,深挖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创新办好中国豆腐文化节,擦亮这个人文品牌,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节会经济,放大“五彩淮南”品牌,培育消费市场,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建立多种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整合市内科技资源,积极鼓励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加强与长三角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淮南转化。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淮南经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军,中国煤炭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年版

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

3.李毅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010年3月

第三篇:依托基地 壮大龙头 助推绿色食品产业跨越发展

依托基地 壮大龙头 助推绿色食品产业跨越发展双城市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份,2011年,粮食产量46.6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15元,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市。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亚洲食品产业城”的目标,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县城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坚持立足优势,配置资源,挖潜增效,全力推动产业基地、龙头集群和市场体系提档升级,助推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一条以绿色食品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强市富民的发展之路。目前,已形成奶牛、生猪、禽蛋、肉鸭、白酒、饮品、调味品、饲料八大主导产业龙头集群,具备了年产40亿吨粮食、70万吨鲜奶、30万吨肉制品、30万吨蛋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几年来,进行了301万亩无公害产地整体认证,双百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认证“三品”标识102个,其中绿色有机标识55个,认证正在向宽领域深层次拓展。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绿色食品企业36家。全市80%的农户进入了绿色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收入65%来源于绿色产业化经营,财政收入70%来自于绿色食品企业税收,绿色食品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为加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双城市自2011年初开始谋划并启动了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按照“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流通、培育大产业”战略,实施“二三二”工程,即以102国道为中心轴,启动“两区三园两市场”建设,“两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先行区,“三园”为双城市经济开发产业园、新兴工业园、幸福生态农业园,“两市场”为雨润全球农副产品采购中心,新胜蛋禽批发大市场。

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发展绿色种植业。

借助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在国家级20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范围内,打造5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将高标准完成2万亩核心区和50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区建设体现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八化”目标,示范区要建成设施齐备、管理先进、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化建设。我们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机遇,谋划和争取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友谊渠续建二期工程,新增水田面积3万亩,力争五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二是大力推进农机化建设。规范管理、完善提高28个大型农机合作社,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以水田全程机械化为重点,争取再上一批新的农机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快土地向合作社、种粮大户集中,同时积极开展了代耕、代作服务,推进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四是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效组织农民,整合土地,促进规模发展。今年年末,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将达到50万亩。五是加快园区绿色化进程。三年内实现园区绿色有机种植全覆盖,按照农业废弃物-优质农肥-绿色农产品的循环模式,采取沼气和生物活性菌等方式,将示范区内的畜禽粪便全部转化为优质肥料,逐步改良和净化土壤,开发绿色有机食品资源,建设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原料基地,今年完成园区内绿色大豆、绿色蔬菜等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

二、以规模经营为突破,加速发展绿色畜牧业。

推进规模经营、标准饲养是发展绿色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我们

聘请国内、省内专家和专业部门,结合全市村镇长远规划,制定了以奶牛、生猪为主的畜牧业规模发展总体规划,合理调整畜牧场(区)分布,达到人畜分离、相对封闭、集约生产、安全高效的建设要求。二是认真破解建设难题。资金和建设用地是畜牧规模场(区)建设的主要制约瓶颈。为此,我们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动员建设主体自筹一部分、协调金融部门贷一部分、敦促雀巢、雨润等龙头企业设立贷款担保平台融一部分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同时,千方百计解决好建设用地问题,市乡村三级及土地部门全力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建设用地的需要。三是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落实落靠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养殖户扩大规模,加快家庭牧场、小区建设。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及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规模场区建设。加强对雀巢公司、雨润集团、哈尔滨润园公司等规模场(区)建设的跟踪服务,力促其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今年全市完成137个奶牛场(区)建设,并全部达到绿色标准化饲养。四是提高绿色养殖水平和质量。在去年推进畜牧绿色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努力提高畜禽单产基础上,今年重点推广奶牛绿色全混日粮饲喂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普及。同时,进一步加大绿色畜产品认证开发力度,去年大众肉联已经完成了有机系列冷鲜肉认证,获得15个标识,绿色肉认证工作已接近尾声,即将获得12个绿色标识,今年我们重点做好雀巢绿色乳、完达山绿色奶、兴润绿色鸭等畜产品绿色有机申报认证工作。

三、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我市将全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力争用5年时间,把双城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肥生产基地、最大的地上“天然气”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今年实施好示范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谋划引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示范项目20个,率先培植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领全市循环农业稳步健康发展。同时,重点跟踪抓好投资50亿元的中海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哈尔滨润园公司投资16亿元的生猪养殖和沼气发电综合项目、北京科净源和上海平易基金投资20亿元的牛粪处理项目等三个重大项目,促其早签约、早开工、早建设,确保全市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以循环经济为载体,加速发展绿色蔬菜产业。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经济效益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更是承接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发展蔬菜生产,双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此,“十二五”时期,我们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市新兴的战略产业,摆上突出位置,力争用五年时间,建设温室大棚13万栋,实现户均一室,人均增收一万元目标,努力打造龙江“优质放心蔬菜”产业第一县。一是加快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在完善提高公正爱乡、五家双井等原有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民筹资建设,招商引进企业建设,融资多渠道建设等手段,不断加快设施蔬菜建设进度,扩大建设规模,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二是加快建设露地菜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露地菜生产,增加生产效益。要实施整村推进、整乡发展,今年重点建设同心、城镇两个万亩露地绿色蔬菜基地,全市争取新增蔬菜面积5万亩。三是加快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坚持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配套,积极推进有机肥施用,提高蔬菜品质,逐步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推进蔬菜产业升级,力争5年时间,把双城建设成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我们去年新认证绿色蔬菜标识4个,还有四家企业果蔬绿色有机标识正在审核中。四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建设一批蔬菜加工、仓储、物流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使蔬菜生产逐步由单一的鲜菜销售向精深加工和错时反季菜方向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以两大市场建设为重点,加速培育绿色农产品物流业。

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必须有发达的商贸物流体系为支撑,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好销的问题。以现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为依托,推进市场资源整合,培育壮大市场营销主体,加快建设完整的农村商贸产业体系和发达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今年,重点抓好两大市场建设。一是扩建新胜蛋禽批发市场。按照打造全国一流专业批发市场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完成新胜蛋禽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工程,对原有市场进行重新规划定位,完善交易区、服务区、办公区的硬件设施,提高市场服务质量,设立绿色蛋品交易区,提升市场档次和品位,增加市场吞吐能力,使其日交易量增加到1200吨,真正把市场建成全国最大的蛋禽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加速雨润国际农副产品采购中心建设。作为双城市历史上引进的投资最大、牵动力最强、辐射面最广的项目南京雨润国际农产品采购中心,一期工程今年正式启动。我们将加快各项工程建设,确保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由此形成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东北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集聚区,进而带动庞大的物流活动,使双城成为直接面向哈尔滨、全省乃至东北亚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六、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为引擎,加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按照“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流通、培育大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效益明显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努力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培育规模宏大、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业大产业。一是引进大项目。依托我市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契机,以最优越的发展环境、最优惠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群体建设,加快实现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的全面覆盖。今年,全市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业大项目5个。二是培育大产业。要立足现有优势,进一步加强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今年,全市绿色有机农作物种植面积要达到10万亩,绿色有机标识发展到70个,打造品牌10 个。重点扶持雀巢、新胜蛋禽批发市场、大众肉联等对市域经济贡献大、覆盖面广的大龙强龙及兴润食品公司等对产业拉动力强的民营企业,辐射带动全市乳品、酿造、肉制品、禽蛋、饲料、饮品、调味品、休闲食品八大产业延伸链条,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三是打造大品牌。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在招商引资中注重引进知名企业,生产知名产品,集聚一批“双城制造”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同时,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和绿色有机食品品牌。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把双城的乳品、酿造、小米、烤醋、禽蛋等特色、绿色产品打造成地理标志产品,推出一批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地方品牌,真正把双城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篇:构建三大支撑 实现跨越发展

构建三大支撑

实现跨越发展

演讲人:严国平2009年12月30日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晚上好!

今天,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迎来了润州建区历史上首次秘书班子演讲比赛。对于我的家庭来说,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今天上午,我的爱人参加教师基本功竞赛,我6岁的儿子认真准备幼儿园才艺大PK,整个家庭洋溢着迎接挑战、收获成功的进取氛围。在组织的关怀下和家庭的鼓励下,下面,我围绕润州跨越发展这一主题,作一汇报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三大支撑,实现跨越发展。

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和永恒主题。跨越发展,是责任政府、有为政府的自觉追求。润州,经过千年历史沉淀和建区后二十多年的建设,在历届政府班子的辛勤努力下,为润州今天的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乘着“南山北水”和“两铁”建设的东风,伴随着新一届政府的奋力作为,润州已经迈入跨越发展的轨道。

我认为,实现润州跨越发展,必须构建三大支撑。第一,要科学定位、明确目标,以伟大的事业、美好的未来解决信念支撑问题。

事业的根本在人。润州跨越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充满创业的艰辛。没有信念的支撑,容易产生厌战情绪,造成事业半途而废。润州干群历经发展 的洗礼,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队伍。只有把跨越发展的科学定位、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昭示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展现出来,大家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三年经济建设“总量赶天宁、实力超金阊”的奋斗目标和“迈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更大步伐”的工作号召,既符合润州实际,又体现奋进性,必将激励全体干群挥洒汗水有干劲,奋力拼搏有方向,必将引领全区上下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加快发展的豪情。充满理想、信念的润州队伍,必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同心、共克时艰,达成目标、实现跨越。

第二,要突出重点、狠抓推进,以综合实力极大增强解决跨越发展支撑问题。

没有支点的起跳能跳多远,没有撑杆的跳高能跳多高?润州跨越发展,必须找准支点、主攻重点、狠抓推进。

一是要对接同城化,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决定润州现在的跨越、将来的实力。再过7个月,沪宁城铁建成运营,润州与沪、宁、杭等18个城市的“同城效应”逐步放大;“南山北水”绽放新姿,老城区改造深入推进,使我们发展城市经济如虎添翼。要继续优化服务环境,全天候保持清洁、秀丽、舒适的城区环境。要主攻城市经济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想长远、抓眼前,按照区现代服务业“四区两带”规划,强势板块建设与招商引资,促进项目落地开花结果。要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活动,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打破制约,放宽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要鼓励市民将拆迁补偿款、储蓄资金转化为创业资本,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强活力。二是要加速工业化,优化提升发展结构。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地位牢不可破,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又一次在迪拜国家金融危机中显现。工业经济对于我区意义重大,在促进就业、提高税收、跨越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速润州工业化,要着力实现“四个提升”:要重点抓好船舶及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致力形成风电、太阳能新能源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要利用国家产业调整倒逼机制,推进高能耗、资源型企业走向区外,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宽新领域,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水平;要加强污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厂区绿化,提升园区板块对工业发展的承载力。

三是要坚持精品化,全力做特都市农业。农村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农业是城市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新农村是都市花园、城市绿肺。润州农业虽小,但“小比例”仍是跨越发展的“大问题”,农业小更应把农业做优、做特、做精、做亮,农民少理应让农民更加富足、农村更加和谐。要围绕“农民变居民、田园变乐园、农产品变时尚品”的思路,完善规划,用足政策,使农民加快变成居民,农村变成景区;要把农业与旅游、观光、休闲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希望的田园转变为居民享受的乐园;坚持高效农业高端化,使农产品以新、特、奇、异增值为市民消费的时尚品,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效益,铸就农业特色。第三,要以民为本、发展惠民,以发展成果共享解决跨越发展的社会稳定支撑问题。

跨越发展,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大局。今年以来的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让每一位润州人倍感骄傲,豪情万 丈;润州城市美誉度空前,辐射四方。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与自豪。不可回避的是,跨越发展有时候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带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造成社会的加剧转型,居民心理能否适应快速转变等问题值得继续重视和加强。只有坚持与深化以民为本办实事、加快发展惠民生,让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转变各级干部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安抚百姓,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提升城市和谐与温情。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站在2009与2010年的时间节点上,恰逢润州大建设、大发展、大挑战的伟大机遇,跨越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宏伟目标,美好未来,催人奋进。既然时代垂青于我们,那就让我们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无私无畏的价值观念、无怨无悔的竭虑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让每一朵浪花都在奔腾向前、跨越发展的波浪里闪出自己的光芒!

谢谢大家。

第五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使我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一)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壮大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

(二)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建材、林产等传统产业,发挥我省对台优势,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做强做大我省优势传统产业。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围绕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依托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的建设,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环保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五)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 改善产业集聚条件,优化入园企业发展环境。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

三、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技术和产品

(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积极推动优势企业增强集聚能力,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手机产业、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产品、显示器及软件等五大产业集群,把我省沿海建设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电子信息制造业:支持笔记本电脑、网络计算机、路由器及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发展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设备、光通信器件等数字通信产品;促进数字音视频产品、3C融合产品、数字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机、数字电视机顶盒等产品的快速发展;加快片式电容、电阻、电感及液晶显示屏、半导体照明、发光器件等新型元器件发展,提升整机产品的配套能力和元器件产品的出口能力;鼓励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通信设备制造业:开发IP和数据多媒体技术、传输、移动通信技术、接入技术,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及可视电话与会议电视系统、高效通信开关电源等通信终端产品。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性能台式PC、便携式PC、网络计算机等,以及高分辨率显示器、液晶显示器、POS、UPS和激光、多功能、专用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产品。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采用数模兼容电视接收、数字处理电视及高密度数字光盘等先进设备与技术,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接收机、等离子、液晶、背投等大屏幕高端彩电、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处理模拟彩电、甚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等产品。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壮大以华映光电新型显示器件为核心 的产业链并与冠捷显示器组成核心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彩电显示管、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蓝光二极管等新型显示器产品,以及6″、8″集成电路、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表面贴装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敏感元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产品。

壮大以福州、厦门软件园为龙头的软件产业集群,重点开发应用软件并向支撑和系统软件发展。

(二)机械工业

不断提高产业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及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把我省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工业产业基地。

汽车工业:扩大和提升闽台汽车合作规模和档次,加速与国内大汽车集团的战略联盟,重点发展东南汽车,福建戴·克等中高档乘用车,厦门金龙大中型客车,闽西北的改装车、载货车,适时开发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自动车门、等静压马达、空气悬挂系统及汽车电子产品等重要组成零部件。

船舶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厦门、马尾、泉州、福安四大修造船基地,将我省建成东南沿海的修造船中心。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造船设计软件,提高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建立与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货船、大功率拖船及金枪渔船系列船型,开发建造53000吨散装船和4300吨汽车滚装船,逐步形成船舶产品品种多样化;积极发展船舶分段、舱口盖制造、安装、船舶涂装以及船舶机械设备制造。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支持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工器材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的壮大发展。采用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lokv-220kvGIS间隔、智能化低压电器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力电缆、数字通信电缆、特种漆包线、光纤电缆等电工器材,柴油发电机组、特种电机等电机产品。工程机械:提高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及产品开发能力,支持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路面机械等五

种工程机械主导产品及相关产品链的发展。

(三)石化工业

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湄洲湾、海沧石化工业基地和福州江阴精细化工园区建设。支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后加工项目的建设,鼓励发展省内外市场紧缺、附加值高的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坚持“上游带动下游,下游促进上游”发展战略,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使石化工业上、下游协调平衡发展。形成:炼油-乙烯裂解-乙烯、丙烯-合成树脂-颜料制品加工、建材、包装材料产业链;乙烯、丙烯、芳烃、碳四-合成纤维原料-合成纤维-纺织产业链;C4裂解-丁二烯、异丁烯-合成橡胶-橡胶制品产业链;丙烯、芳烃-聚酰胺、聚碳酸酯、PBT、PTT-工程塑料加工产业链;丙烯-丁辛醇-增塑剂产业链;乙烯、丙烯、C4-有机化工原料及其他合成树脂产业链。

精细化工:支持硅酸钠、白炭黑、草酸、氟化工产品等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重点发展市场前景较好塑料助剂、涂料、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胶粘剂等八大类精细化工产品发展。

化学原料及化肥工业:为农业、电子、建材等社会多行业服务的基础化工原料的配套发展,使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形成系列化、专用化、多规格化,重点发展甲醛、液体二氧化碳、液氨、液氯、1,4--丁二醇二甲醚等基础化学原料。提高非肥化工产品比例。

(四)轻工业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品牌经营,着重发展鞋业、食品、陶瓷、家具、塑料管材等产业集群。

(五)纺织工业

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服装、家用纺织、工业纺织用布产品;发展泉州、厦门、福州及辐射闽西北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以石化下游化纤原料及涤纶、腈纶、丙纶、氨纶等化纤产品为主,开发高仿真织造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提升高档织物面料质量和染整水平,重点抓好时装、衬衣、牛仔服、针织服装和制鞋五大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形成以泉州为中心的服务产业群和晋江、莆田的鞋业产业群。大力发展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

(六)冶金工业

铝业:采用快速铸轧、非晶合金薄带制造、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制造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制罐坯料、PS版、铝箔坯料等高精度铝板带材,双零铝箔、电子铝箔、空调亲水铝箔等高档铝箔,以及新型断面结构和表面处理的工业和建筑型材。

钨业:重点发展硬质合金、贮氢合金粉等贮能材料及钼丝、钼坯等钼产品,向国内外市场提供所需难熔金属加工材的服务,提升我省钨及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钢铁工业:充分利用我省具有的水资源、深水岸线、劳动力等优势资源,积极承接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的转移, 在沿海地区形成以1~2个以大型钢铁企业为龙头、关联度较高的钢铁产业群。

发展关键钢材品种,如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促进我省特大型磁铁矿采选扩产改造,充分利用我省水电及硅石资源优势,引导铁合金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

(七)建材工业

结合淘汰落后工艺,鼓励采用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术生产优质水泥,提高干法回转窑水泥比重;发展闽东、闽南石材产业集群,以泉州、闽清为主的闽南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和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

石材行业:提高各类石材大板、薄板、异型材及石雕制品等高附加值石材产品和出口产品比例,促进金刚石锯片,磨具磨料等石材机械产品发展。

建筑陶瓷行业:采用多管布料、辊微印花、二次给料等先进技术及大吨位自动压机、现代辊道窑等先进设备,提高产品档次,节能降耗减污,开发抗菌、自洁、抗静电、荧光、吸声及发热等多功能性陶瓷新产品。水泥行业:以节能降耗减污、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加快新型干法水泥建设。

玻璃行业:发展优质浮法玻璃,汽车安全玻璃。鼓励和促进玻璃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性能优良的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真空玻璃及各种复合加工玻璃。

(八)林产工业

发挥我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优势,积极发展闽北林纸板一体化及竹木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沿海引进大型造纸制浆企业,培植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纸制品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人造板业重点发展刨花板新板种,薄板型中密度纤维板、多功能型、环保型中密度板,建筑用人造板,促进以人工林小径材、薪材、“三剩物”、技桠材等为原料的单板层积材、定向成材等人造成材产品的开发。

造纸业重点发展办公用纸、卷烟纸、彩色纸、白面牛皮卡、非植物纤维纸等,促进高得率、低污染制浆技术及印刷纸低克重化发展。

(九)医药工业

突出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优势化学原料药、生物工程新药和药物新剂型,加快中药GAP基地建设,培育形成医药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优势化学原料药、生物工程新药、药物新剂型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以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为先导,大力拓展生物医药前沿领域项目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海洋生物药物的开发生产;着力发展抗艾滋病病毒原料药生产基地和β-内酰胺类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

(十)企业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冶金、石化、轻纺、机械以及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内部网络建设。建立链接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十一)节能、环保、安全及资源综合利用

节能降耗:企业进行节能、节材、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改造,鼓励企业利用中低温余热。

污染防治:冶金、煤炭、轻工、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并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进行治理。

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改造,工业采用安全先进技术、消除事故隐患。

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山尾矿、低品位矿、粉煤灰等工业废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对废钢铁、废旧轮胎、废旧电器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粉煤灰、烟尘)处理设备,促进节能、节水、三废治理器材、器件和环保型产品的生产。

(十二)农副产品加工业:

发展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闽南为主的果蔬加工、蘑菇罐头产业集群,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闽北、闽西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闽东食用菌、闽南茶业等产业集群

下载壮大新兴产业——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壮大新兴产业——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支撑跨越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精选五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统领,以产业化建设为主导,以龙头企业发展为依托,发挥环境优势,凭借现有良好基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现代......

    转型跨越发展的山西经济

    转型跨越发展 再造一个新山西 ——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 转型跨越的山西,正越来越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

    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发展 ××镇是潜江西南的门户镇,版图面积155平方公里,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全省“楚天杯”明显乡镇,全省百强乡镇。2012年,全镇规模以......

    壮大区域品牌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区域品牌作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为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增强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增强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磁砒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谈及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煤、资源大省;却没有一个代表山西的文化,每个省虽然一直都在致力于各省的文化创意和品牌形象,但结局却并非尽如人意。下面就......

    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发展均衡

    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发展均衡 李洁娟 孙延杨 2012-8-15 15:13:49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8月11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处于加速转型阶段,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