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3: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

第一篇: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

赴成都市等地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

工 作 方 案

(送 审 稿)

一、参加人员

(一)区级领导

由书记或区长挂帅,王兆铭、杨永忠、杨凯波、彭小平等区级领导领队。

(二)相关人员

1、区直部门负责人(10人)

陈维明赫山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朱建波赫山区委办副主任

夏超赫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胡顺章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徐静赫山区发改局局长

刘成良赫山区住建局局长

胡再葆赫山区经管局局长

曹剑平赫山区民政局局长

陈劲赫山区财政局局长

张冬生赫山国土分局副局长

2、统筹办主要工作人员(6人)

刘海凡赫山区财政局副局长

蔡慧良赫山区经管局副局长

孙国荣赫山区住建局党组成员

汤范仁赫山区民政局副局长

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部干部

3、乡镇、会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八字哨镇镇长(14人)

4、试点村支书(2人)

陈建华赫山区八字哨镇观音阁村党支部书记

曾世明赫山区八字哨镇岭湖村党支部书记

二、学习考察地点、路线、时间

地点:成都市统筹展览馆、温江区、彭州市和重庆市统筹展览馆。路线:长沙黄花机场→成都市→温江区→彭州市→重庆市。时间:五天,2012年3月 日出发。

三、使用交通工具:自带车辆或乘飞机(双飞)。

四、其他准备工作

1、区委办分别向成都市、温江区、彭州市发函,可考虑先期派统筹办几个主要工作人员安排学习考察相关工作;

2、行程安排:旅行社安排或自理;

3、礼品:黑茶若干份;

4、经费来源:区财政安排。

2012年3月日

第二篇:赫山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赫山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赫山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5月11日)

今年以来,赫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部署安排,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扎实推进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整体工作的部署安排情况

(一)领导重视,工作起点高。我区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区里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区委农村工作部合署办公,由区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明确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八字哨镇作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该镇观音阁村和岭湖村为试点村;同时整合主要职能部门的工作力量,组建了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办公室,下设7个工作指导组,在八字哨镇实地指导开展工作。八字哨镇也成立了规格很高的工作机构,明确了精干的工作人员。

(二)调研充分,工作方案实。一是实地走访调查。在市委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动员会召开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迅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湖区、山区、丘陵区等不同类型的4个乡镇、6个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广泛听取了镇村干部、农民群众对统筹

实施。在试点镇、村层面。试点镇党委、政府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10余次,在班子成员、镇村干部、党员组长、群众代表中进行了广泛动员,制作宣传墙体标语200多处,制作永久性宣传牌50余块,出动巡回宣传车10台次;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宣传的主导功能,在镇有线电视台滚动播放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宣传片,全方位、立体式地在全镇范围内宣传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四)整合资金,经费投入多。从温江、彭州经验来看,确权颁证、基层治理机制运行、土地综合整治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其中彭州市每年拨付每村公共服务等经费25万元。可见,资金保障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前提。今年,我区在保证区财政投入的前提下,明确由区财政局组织,强力整合5500万元涉农资金,重点投入到开展土地信托流转的4个乡镇。目前,区财政局已经针对全区各科局项目申报情况,在与试点镇进一步对接后,将5500万的资金任务分解到了各科局,计划于近期召开整合涉农资金协调落实会议。同时,解决好了区统筹办办公经费、办公设施、工作车辆等问题,并且先行向试点镇、村拨付了一定的启动工作经费,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前段工作实施推进情况

一是农村新型民主治理机制建设。为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将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作为重点,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开展“四位一体”机制建设,构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机构、村民议事会为常设议事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新型村级民

订。目前四个乡镇已流转土地81200亩,其中信托流转14900亩,今年新增土地信托流转面积7820亩,储备土地5200亩。

四是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和土地整治工作。研究制定好了《赫山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实施方案》。区国土分局组织两支队伍于4月23日入村,目前外业布控全面完成,宅基地地籍调查完成700余户。土地综合整治方面,正在实施的项目规模面积2132.81公顷,新增耕地230.55公顷,总投资6743.58万元;准备实施的项目规模面积591.45公顷,新增耕地206.6公顷,总投资3088.47万元。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日新月异。今年,八字哨镇将对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四有两无清洁村”创建活动。目前,全镇已开展清洁日活动3次,发放农户“入户宣传牌”8000余块,所有村公共区域都设立了永久性宣传栏,群众卫生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增垃圾池120个,新挖垃圾凼420余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式投入运行,公共区域清扫清运网络得到完善。试点镇基础设施逐步加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日新月异。

三、下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今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试点工作对实现五年工作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我区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简单化,不搞齐步走,不做夹生饭,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房屋的测绘工作。试点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力争在7月10日前完成。

四是科学规划集中居住区,打造新农村住房品牌。由区住建局牵头,制定《赫山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方案》,目前正在进行观音阁、岭湖两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5月30日前将出具具体方案,年内将在八字哨镇基本建成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

五是继续推进土地信托流转,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科学化生产奠定基础。我区将按照草尾模式,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继续在四个试点镇大力推进土地信托流转。对暂不具备土地信托流转条件的乡镇,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进一步推进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六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构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一是推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公共区域长效保洁机制;二是大力推行垃圾凼建设,指导农户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分流减量;三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卫生评比,提高农户卫生意识。

七是创新工作机制,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由赫山国土分局牵头,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创新,通过耕地占补平衡、挂钩置换的方式,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一定范围内异地高效集中集约利用。

第三篇:我区组团赴四川省成都市考察统筹城乡

我区组团赴四川省成都市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3月7日,由区政府副区长袁虎迪率区城乡统筹发展办公室、永安路街道办、天宝路街道办、锦阳路街道办、董家河镇、孙塬镇以及东街村、北街村、南村、王家砭村和孙塬村负责人一行赴四川省成都市,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

在双流县,考察团在双流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演示大厅,全面了解了双流县统筹城乡的主要做法和成果。参观了兴隆镇瓦窑村的中心社区建设。

在都江堰市,考察团在都江堰市副市长韩冰和都江堰市发展和改革局、都江堰市统筹城乡工作局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召开了座谈报告会,听取了都江堰市统筹城乡的理念、规划、做法和经验介绍,双方就如何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以及统筹城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争取国家、省、市统筹城乡试点区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与交流。考察了都江堰市天马镇金龙社区和上海市援建成都一街区两个社区以及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

在成都市区,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成都市的宽窄巷子,大开了眼界,极大地开拓了古城建设的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耀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和 1

蓝本。耀州城内有四大巷道,可以将四大巷道逐步改建成耀州的“宽窄巷子”。

随后考察团在成都市召开了座谈会,交流学习考察体会,结合考察体会和我区实际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座谈。大家一致认为:

一、双流县率先在全国提出工业向集中发展、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农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双流模式”,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三大模式之一。特别是土地经营权“长久不变”开全国先河,在土地流转、产业支撑、保障到位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创造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经验,十分值得借鉴。

二、都江堰市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确权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林权证、承包地经营证、房屋所有权证)为突破口,破除了市场体制二元分割的壁垒,探索出了“还权赋能”的新路子。巧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治理,实行土地指标外挂,节约出大量土地,获得了巨额的土地指标出让权益,构建起以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的城乡资源要素管理分配机制,统筹解决好了耕地保护的“动力”、城市发展的“空间”和农村发展的“资金”三大难题,先行先试探索出了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区统筹城乡工作与成都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全力推进,一定能够取得统筹城乡发展新成就。首先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不等不靠;其次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试点,获得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三要在规划的引领下,遵循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全力推进12个试点社区(村)建设,树典型、抓样板;四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启动确权登记、颁证、置换等工作。

第四篇:赴嘉善县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

赴嘉善县学习考察 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报告

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九月底,由市委政研室牵头,组织财政、农业、人社等市级部门、部分相关县区分管领导、农工部长、统筹办主任和试点镇负责人组成专题考察组,赴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就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所到之处,感受到先进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模式,深受启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经验做法

2004年,嘉兴市启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2008年,被列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善县作为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承担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探路先锋的角色。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沪、江、浙三地交界。全县辖6镇3街道,104个行政村,43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近年来,嘉善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加快农民市民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2009年,全县实现GDP227.33亿元,财政总收入33.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9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51元。城乡收入差距为1.97:1。

以打造“城乡一体发展先行地”为目标,推进“六个统筹”。2008年,嘉善县委、县政府围绕“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确定将全县定位为全省“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着力推进“六个统筹”(统筹城乡规划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市、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大力实施“城乡联动”战略,联动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九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呈现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2008年嘉善县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列全省第8位,建成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2个和农村全面小康新社区4个,村庄整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姚庄模式”,“强村计划”使得2009年全县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50万元。全县行政村公交通车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均达100%,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5个,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江省生态县”。

以变革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推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嘉善县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素有“浙江米袋子,上海菜篮子“之称。近年来,嘉善县坚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按照“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三产”的思路,做实科技支撑,加快产业提升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步伐。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精品农业”。建成16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形成了设施栽培绿色产业带、食用菌种植白色产业带、水产品养殖蓝色产业带、鲜切花种植彩色产业带等特色产业带,产值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2.8%。嘉善在浙江省率先认定首批“守合同、重信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加工量已占全县农产品生产总量的1/4, 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以百姓致富为核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上实施“经济品质提升”战略,以吸纳劳动力为目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光伏能源、数码电子、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和木业家具、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等新兴产业;服务业上积极打造西塘“古镇旅游”、大云和汾湖“生态旅游”、魏塘吴镇“名人旅游”以及“渔家休闲游”四张品牌,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古镇旅游、生态旅游等三大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有78.37%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96.79%的农村常住户以经营或务工获得收入。以城市支持农村为核心,大力建设产业发展平台。嘉善县坚持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全县8个镇(街道)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98亿元,开发工业功能区23.17平方公里,吸引入户企业2306户,吸纳建设资金294.68亿元、从业人员11.5万人,成为推动新市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以加快农民转移转化为重点,推进城市、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拓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整理北部区、延伸东西两翼”的思路,嘉善县强势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化县域总体规划,细化城市新区及高铁区域城市设计方案,突破了旧城改造难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在新市镇建设中,嘉善县重点开展了“一街、(商业街)、二区(居住小区、工业功能区)、七配套(休闲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学校、文化中心、农贸市场、汽车站、给排水管网系统)”等“十个一”工程建设,巩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各类功能,已建成省级中心镇3个,城镇化率55%,增强了现代工业化和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的功能。在农村新社区建设方面,按照“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持续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两分两换”(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增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产方式)工作,并创造性的探索出符合嘉善县实际的“两分两换集聚型”经验,推进“项目拆迁安置型、宅基地整理复垦型、自然正常翻建型、农村危旧房改造型”等五种模式。目前,全县启动了18个示范性新社区建设,15%的农户实施了农房改造,农居形态由相对分散向进规划点集聚转变,土地利用由户均占地较大向最大限度节约集约转变,推进模式由依靠农民自然翻建向政府引导激励集聚转变。

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水平,嘉善县着力推进“三个全力”建设。一是全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以2003年开展第一轮村庄整治工程为起点,嘉善县投资30亿元,推进道路硬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和综合服务设施配套等“五化一配套”的村庄整治工作。2008年重点围绕拓展村庄整治建设内涵、扩大整治覆盖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内容启动了第二轮村庄整治工程。到2008年底,全县11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庄整治全覆盖,群众受益面达到70%,有22个村建成了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二是全力推进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嘉善县开展以“通村达组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道路“康庄”工程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全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投入8.8亿元推进以供水一体化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全覆盖。三是全力加快“生态县”建设。近年来,嘉善县共投入42.37亿元,开展省级生态县建设,建成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66个村完成生态村规划,45个村建成县级生态村,在嘉兴市首批建成省级生态县,农村整体消除了“脏乱差”的面貌。

几点启示

科学编制规划是前提。嘉善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土地利用、城市建设、村镇(村庄)建设等规划衔接配套。同时,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规划权威,加强规划落实。

完善政策机制是基础。嘉善县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印发了涉及县乡财政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放手让区县(市)出台适应本地需要的政策,形成了多层次的政策框架。使得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县城和新市镇集中,把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嘉善县之所以在法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要的效果,就是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无论是在发展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产权改革,还是公共服务的提供,都立足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实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勇于探索创新是关键。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新要求,也是一项新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嘉善县工作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建等各个领域,走出了一条符合嘉善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凝心聚力形合力是保障。嘉善县通过部门联镇挂村、百企结百村、“双文明双结对”、“双百共建”等做法,有效地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商业主等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合力共建机制和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良好态势。

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刚刚启动,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现状、工作进程和改革力度都还存在一定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深层次问题。但是,压力越大动力就会越大,担心越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信心就会越大。因此,认真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做好当前的启动工作,谋划好未来全局,明确重点,突破难题,逐步推进,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抓紧抓好实施方案编制。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应对统筹城乡各项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和细化分解,将统筹城乡总体实施方案,“五项改革”、“六个一体化”实施方案共“1+12”个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到统筹委各牵头负责的部门,加强调研,确保编制工作认真有效。加快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金融体制改革等涉及统筹城乡发展关键问题的实施方案的制定,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加快发展的新理念、新办法,建立起一套指导全市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开展。“五项改革”是我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所在。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其他两项改革和“六个一体化”机制的实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我市应重点把这“三项改革”作为当前统筹城乡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先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突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界定是改革的基础。当前,我们应抓紧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鼓励引导农民采取出租、入股、抵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建立增减挂钩机制,加快推进农户集体资产所有权换股份,土地承包经营权换保障,宅基地及农房换住房,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省市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有关精神,放宽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城镇农民的计划生育、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养老等待遇与户籍脱钩,有序推进农民进城。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已在全省全国有名有位,体系建设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为建立“标准一致、形式多样、自主选择、转接顺畅、均衡覆盖”的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认真算帐对比,按照“缩小政策差距,加大融合力度”的思路,细致做好方案制订,在“广覆盖、提水平”上下功夫、出实招,力争在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在区域间、城乡间的转换机制方面再创路子。

科学指导和监测试点的运行。嘉善县走的就是一条“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路子。我们应认真学习借鉴,积极鼓励各试点区域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形成“百花齐放”的试点工作格局。目前,我市确定宝鸡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凤县为市级试点区,25个乡镇、3个新城(新区、工业园区)、8个村作为县级试点区,从各领域、各层次开展了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发展基础、面临困难、突破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按照“全面统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的思路,及时掌握试点的运行动态和发展重点,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推广。鼓励试点县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制定有利于统筹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项目,有针对性的解决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为全市全省创造好做法、好经验。

探索建立促进发展的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是目标,更是指导各项工作的方式方法。嘉善县就是紧扣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建立健全了统筹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机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着眼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使之机制化、制度化、常态化。鼓励各级干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可研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典型经验和成绩突出者的积极性,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动力氛围。

第五篇: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情况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情况

成都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入手,实施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以“三个集中”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一套统筹城乡发展的办法,初步形成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和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农”难题开始有效破题。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2.66:1变为2009年2.62:1。据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比较研究,成都是全国唯一在城乡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遏制并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

一、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探索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 1 - 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要从制度上建立起新型城乡关系。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部署,始终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作为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

(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初步建立了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改变以往重城市、轻农村的制度安排,我们强调以科学规划指导实践,对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以及基础设施整体考虑,推动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向农村倾斜。早在2003年,就按照城乡一盘棋和“全域成都”的理念对城乡进行统一规划,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满覆盖。这一规划理念在灾后重建中得到充分实践,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要求,将重建美好新家园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出“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新农村规划原则,制定了相应技术标准。依托这样的规划思路,一大批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逐步成形,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正在从图景变为现实。

(二)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初步建立了以“三化联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围绕“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各区(市)县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定位和重新布局,实行“一区一主业”,努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 - 2 - 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市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安排项目、资金、资源,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由主要依靠二产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产业互动发展带动了城镇发展,促进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三化联动”的良性循环。2004年以来,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近20万,综合城镇化率达到50.1%,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释放了大量需要,有力推动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几年来按照三次产业一体发展的思路,较好地避免了盲目发展、恶性竞争,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环境更加友好,初步形成全域成都产业一体化。

(三)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市场体制。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稳妥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市场化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在城乡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从2008年初开始,全面推行了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为目标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和房屋实施确权、登记和颁证;设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全国率先创设耕地保护基金,已发放耕保基金11.7亿元,惠及113万农户,确保了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推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物流投资公司,成立5家村镇银行和12家小额贷款公司,- 3 - 搭建了多元化投入的平台;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增强了农业和农户抗风险能力,逐步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目前,全市90%以上农户参与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今年3月将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和耕保基金发放工作。已完成农村产权流转5.5万宗25.4亿元;各级投融资平台筹集236.9亿元。农村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城乡统一的市场体制的形成,赋予了农民相对完整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建立了城乡基础设施共建联网、统筹推进的体制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部署,实施“两中心、三枢纽、四基地”建设。以构建城乡一体、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市域路网建设,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客运通村率达98%。加快县城、区域中心镇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增强了城镇产业集聚功能和带动周边农村的能力。统筹考虑并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向乡村覆盖,加快实施城乡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城乡空间距离拉近、基础设施共享,为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动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初步建立了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了涵盖城乡的就业实名制管理体系和就业服务网络;完善了面向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和相互衔接;实施了410所农村中小学、223个乡镇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教师、- 4 - 医务人员互动交流,促进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全面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信息网络“校校通”工程和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通过这些努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初步形成了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发展的可喜局面。

(六)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行政、财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对规划、农业、交通、财政等30多部门进行归并调整,率先在全省实施乡镇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撤并了30%的乡镇、47%的行政村,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实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便民和社会服务中心一直延伸到每个乡镇、村(社区)。实行户籍一元化管理,完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方式。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2009年市县两级财政对“三农”投入192.3亿元,较2002年增长了26倍,6年累计投入594.8亿元。创新城市支持农村机制,每年把城市土地较大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农村。发挥政府投入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建设。通过这些举措,推动了原来注重服务城市的政府职能向农村有效延伸和覆盖。

二、以“三个集中”为基本方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定位和工业集群发展规律,优化工业布局,将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汽车、生物制药、食品、冶金建材、石化、航空航天以及鞋业、家具业等产业集

- 5 - 群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创意经济等新兴产业,力争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全市工业集中度达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

二是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坚持走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县城、重点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妥善解决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居住、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推动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规划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小城市、156个小城镇和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已累计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630个(不包括灾后重建),面积2802.1万平方米,74.3万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短短几年,新型城镇化的效果在很多地区得到较好体现,一些纯农业落后镇一举成为现代小城镇。比如今天看的郫县安德镇,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0.65平方公里扩大到4.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0.8万人增加到2.5万人,城镇化率由22.8%提高到65%。

三是积极推动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加快100万头生猪和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猪、茶叶、花卉、蔬菜、水果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195.6万亩,占农村流转土地总面积的68.5%,农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25.5亿元增加到 - 6 - 2009年的275亿元,翻了一番多。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9元,比2002年增长111.1%。

三、实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为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这几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四大基础工程”。

(一)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试点的基础上,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从试验区建设的实际出发,我们充分借鉴灾后重建中形成的新农村规划“四性”原则,在广大农村地区整体规划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拟用六年时间彻底改变农村面貌,新增耕地30万亩,使300多万农村居民逐步实现城镇化。土地级差收益返还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努力实现“两增两减”(增加耕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减少征地规模)。

(二)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第一次把村级公共事务分成59项,构建了一套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体系;第一次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每个村年均不少于20万元拨付,形成了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第一次明确了办理村

- 7 - 级事务的方法,即不但要“有钱办事”,而且要“民主议事”,每笔钱怎么花必须由群众民主议决,有力促进了基层民主。目前农村新型社区,“八室”(警务室、阅览室、调解室等)“二站”(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站、医疗计生服务站)等功能齐全,教育、卫生、文体、商业、市政等设施完备。这些工作深受群众拥护和欢迎。

(三)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在全市推行以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开放“三会”、社会评价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乡镇党委书记出缺一律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公推直选,并形成一套配套制度。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目标,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让农民在参与发展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实践证明,这些探索在广大农村取得了很好效果,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以上三项工作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成了我们推进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提供了有效支撑。目前,我们正在全市范围深入推进。

通过这几年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成都市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综合实力增长较快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我们体会到:要彻底解决“三农”难题,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 - 8 - 为重中之重贯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进而推进全面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必须始终贯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原则,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构建农村新型治理机制。

- 9 -

下载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延安市2011年度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方案

    延安市2011年度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方案 为确保2011年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 按照产业支撑、城镇聚集、公共服务均等、政策措......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秦代红成都从2003年开始统筹城乡发展。这项工作涉及到各个领域,涉及到思想观念、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不是一个......

    成都市与昆明市统筹城乡发展比较研

    《成都市与昆明市统筹城乡发展比较研究》咨询报告成都和昆明作为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双方都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各具特色的经验,也都......

    关于赴成都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成都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激发我单位农发工作人员干新农业事业和新农村工作的热情, 2012年3月25日至29日,由农发从业人员提......

    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在xx几天的课堂学习及实践教学,我对统筹城乡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全局、重中之重的问题,关系......

    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典型模式

    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典型模式 1、“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休闲景区模式。成都市锦江区围绕共同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这一目标,采取政府补贴农民改造房屋、配套基础设施......

    赴重庆、江苏、山东等地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报告

    赴重庆、江苏、山东等地考察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2年1月4日)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土地、资金等难题,推进“三化”协调发展,2011年12月19日至......

    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工作 情况报告文广新局朱金生县政府: 3月下旬,市旅游局发出通知要求我县主管领导、旅游局长,4月15日-20日赴香港、澳门参加旅游合作恳谈会,4月21日-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