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心潮涌惠民生
爱心潮涌惠民生
——白城市推进“三帮扶”工作纪实
蕴藏巨大发展潜力的鹤乡白城,一场以“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白城”为主题,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民生改善、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和活力为目标的“三帮扶”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领导干部带头帮扶。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提出要求,带头深入联系点开展工作,为“三帮扶”活动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保证。市委书记姜治莹在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上,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把“三帮扶”工作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保障改善民生的有效载体,加强领导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好。率先到“三帮扶”联系点——洮北区明仁街道红叶社区和平安镇红光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并就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晋修到洮北区长庆街道白鹤社区、通榆县开通镇和平村开展帮扶工作。其他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也都陆续到联系点进行帮扶。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加强对本地本部门帮扶工作的领导,推动帮扶任务有效落实。截至目前,市、县(市、区)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三帮扶”联系点196个,深入联系点走访慰问134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140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42个。
建立机制保障帮扶。成立工作组织。市委创先争优活动
1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三帮扶”工作的总体规划、工作部署、情况调度、督促检查等工作。市直以12个牵头部门为主,县(市、区)以组织部门为主,会同责任部门(单位)共同抓好工作落实。落实工作任务。市委下发《关于做好“三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部署30项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要求、推进措施及完成时限。建立运行机制。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每月调度一次各牵头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组建全市“三帮扶”工作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帮扶动态性消息。建立帮扶资金。市、县两级采取财政拨点、留存党费补点、社会各界捐点的办法,筹集党员创业扶助基金553.4万元。出台《关于对全市困难党员进行扶持的意见》和《关于困难党员扶持基金的管理使用办法》,确保专款专用。截至目前,已投放226.5万元,扶助906名城乡贫困党员发展生产,带动658名贫困党员实现创业。镇赉县建立100万元党员关爱基金,用于困难党员救助。大安市设立困难党员创业专项资金75万元。
市直部门合力帮扶。各牵头部门及责任部门发挥职能优势,联手助力“三帮扶”。市总工会举办13期计算机培训班,培训职工、农民工372人。累计筹集发放助学金43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800余人。团市委选派1000名党团员志愿者与1000名低保对象结对,重点在爱心捐赠、法律维权、亲情陪伴等方面开展帮扶。市残联资助90名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95名贫困残疾学生接受大中专院校教育。全市856名乡镇干部与贫困残疾人结成包保对子,扶持贫困残疾人3120名。市人社局评估验收全市10所创业培训机构,提供创业政策、跟踪辅导、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项目推介等服务。组织
1100人参加创业意识培训,780人参加SYB创业培训。市住建局全面启动2011年首期暖房子工程,对丹顶鹤小区、解放小区等13个小区60万平方米的现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市教育局以“万名教师一帮一”活动为载体,对4300多名留守儿童及困难学生进行帮扶救助。市卫生局与市内6所医院合作建立困难群众、党员定点医院,累计就诊6493人次,为困难群众、党员减免医药费39.2万元。
结对共建推动帮扶。市委整合党建资源,按照不同区域和类别,以机关、农村、学校、街道社区、企业等为单位,选择有帮带能力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与薄弱基层党组织结成386个共建对子,加大对薄弱基层党组织的扶持力度。市县两级120个部门与薄弱村结成包保对子,帮助新上项目52个,协调贷款232万元,解决薄膜、化肥、种子等各类物资价值823万元。组织300名市、县机关党员干部到薄弱村、薄弱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帮扶活动。17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薄弱村和薄弱社区党组织,指导所分管或联系的部门,重点抓好薄弱村(社区)党组织班子、阵地和制度建设。通榆县11名县委常委与9个社区结对帮扶;组织25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帮扶25个村,共解决物资及资金30万元。镇赉县组织71个县直部门与58个贫困村、10个社区、3个非公企业结对共建,组织97个驻街单位与社区结成帮扶对子。洮南市配合“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搞好薄弱村、偏弱村帮扶工作的对接和协调服务。市财政局与洮北区德顺乡城四家子村结成帮扶对子,一包三年。
第二篇:法治惠民生
民主法治、法治惠民
----灵桥镇创建“民主法治镇”工作阶段性小结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基层镇、村干部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愿望日益迫切,需要整体性地转型和综合性的措施,经过多方调研决策,我镇于2010年年初即提出创建富阳市首个“民主法治镇”,继而把2011年确定为我镇的“民主法治建设年”,将该项工作提到党政日常重要工作地位,得到了市委、市府相关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2011年3月经杭州市依普办发文确定我镇承担起农村乡镇的“民主法治镇”试点工作任务。一年多来,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启动实施民主法治镇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基本框架构想。
去年以来,我们制定了2010-2012年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民主法治镇”创建工作;市司法局直派所为我镇增加人员力量,加大创建力度。其基本框架是构建机关科室组织协调、行业依法管理,基层站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行政村村村创民主法治村,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创诚信守法企业(行业),自然人学法守法等内容共同构成条块结合、左右相联、整体配套、协调推进的社会综合管理新模式。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作为社会综合管理的模式之一,同时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城乡统筹的战略性项目,是加快实现“四个灵桥”重要路径方法,是实现百姓生活品质的基本品格。
二、参予修订了“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形成标准化创建方向。
结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基本框架构想等要求,承担和参予修订了杭州市“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体系。基本定型的创建指标组成部分包括:组织制度建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法治宣传等五大块合计45项考核内容,为整个创建活动提供了内涵标准。
建设评估考核标准是强制性、指导性相结合的创建方向,其保障作用是内容任务上的品牌效应,其操作具有依据和落脚点的标杆带动作用。
三、整合法制宣教平台,营造普法氛围。
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及不足,深化推进法律“五进”,准确把握“六五”普法规划精神,制订“六五”普法规划及本工作计划;经常发挥传统普法教育师资队伍、栏目阵地作用,创办以“推进民主,促进法治”为主题的《法治灵桥》简报;专题考察湖滨街道“1+1”法律顾问进社区情况,结合人民调解、涉法事务,全面拓展深化法律顾问进农村工作;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远程教育为载体,加大对党员干部学法讲法力度,不断提高单位及公民法律意识,营造依法办事氛围。
“民主法治镇”的宣教活动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学法、懂法意识,培养了创建主体核心人材团队,四、试点示范,点面结合推进行业依法治理。
开展党委中心组学法用法的示范行动,在机关管理服务领域启动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同时推进基屋站所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共建活动;以董家桥村、江丰村、光明村为示范,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完成环保热电、孙氏纸业两家企业的企业平安工作站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在我镇200人以上企业全面铺开;以灵桥中心小学为先行,成立师生和事佬协会以平安工作站统筹“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富春环保热电企业德治法治综合试点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企业内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商业贿赂”、“企业平安工作站”、“纪检工作规范化建设”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加强“八类队伍、十八类人员”为特点的村平安工作站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和事佬协会,深化人民调解、警调、检调、诉调衔接为主体的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提升镇平安(综治)工作中心和村企平安工作站的能力水平;实现镇、村二级干部“权责清单、风险防控”全覆盖,形成村级“四廉工程”村级事务管理文件资料汇编,深入开展新一届村级组织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夯实基层基础。
“民主法治镇”的创意、创优、创建活动体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网格化责任、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培育了科学管理的环境氛围。
五、整合资源,树立“民主法治镇”创建新标杆、总抓手形象。
今年以来,把创建杭州市样板司法所和平安综治工作示范中心、杭州市无邪教乡镇、杭州市信访“三无”乡镇等载体资源、抓手、载体、功效整合起来,形成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果。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是实现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标本兼治的途径和载体,加强了信访维稳工作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三篇:强基础惠民生
强基础惠民生
凤凰镇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凤凰镇地处新洲西北,与麻城、红安毗邻,属典型的丘陵山区。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家园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结对共建,村级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但由于地理、基础条件较差的历史原因,仍然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来发展自己,仍是我镇当前三农工作的发展思路之一。继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的实施力度,今年再次扩大了试点范围。为了落实此项工作:(1)全镇及时召开了动员会,传达了区会议文件精神;(2)村级热情高张,十九个村积极申报;(3)财政经管认真履行职责,严把申报关,确保程序到位,资料齐全;
(4)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向上争取,通过研究,从上报的村中最终确定十二个村,由于区相关部门重视与关怀,上报的村全部获批,项目计划总投资185.93万元,其中涉及农田水利新建改造项目8个;道路建设工程2个;机耕桥建设项目上1个;环卫设施项目上1个;(5)建立项目监管机制。财政经管分别对各村项目实施前、中、后施工情况摄像存档,从而督促项目落到实处,将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好事办好办实。
第四篇:科学治水惠民生
科学治水惠民生
——宜章县水利建设的几点启示
李荣生刊载于郴州通讯2010/7
宜章背依三湘四水,境内有河流276条,水资源总量为20.5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为17.1万kw,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丰富的背后既有水利的价值,也有水害的隐患。对此,我们牢牢抓住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坚持科学治水,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民生水利的工作思路,强力推动水利全面发展。水利工作出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保障有力,抗灾有效,管理有序.发展加快的良好态势,首次荣获了2009“郴江杯”水利建设竞赛一等奖,开创了投入最大、项目最多、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科学治水新篇章。
启示一:加强组织领导是科学治水的根本保
科学治水,组织领导是关键。一是领导重视有力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国务院安委会水利安全专项督查组.副省长徐明华,省、市水利部门主要领导曾多次亲临宜章水利现场视察、指导、督查、调研水利建设。宜章县委、县政府对水利的发展极为重视,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向曙光,县委副书记、县长欧阳锋,亲自调研水利建设工作,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庭国,副县长李定邦多次听取专
题汇报并亲临工地一线工作。上级领导对宜章水利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和鞭策全局上下齐努力,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强化组织有方。2009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水利建设现场会上提出的“用2—3年时间创建全省水利建设十强县”的目标要求。水利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宜章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各乡镇相继成立了水利建设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实行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责任制,将水利建设任务分解到村组,层层落实责任,实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工程项目的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的“三位一体”技术责任制。定期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奖励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和工程项目。三是竞争推动有效。我们制定出台了《宜章县水利工程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推行“以奖代投”、“一事一议”的模式,采用“先规划后设计”、“先自筹后立项”的激励机制,实行“谁的积极性高,谁自筹资金先到位就先安排谁”的立项原则。充分调动了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其中总投资196万元的麻田镇集中供水工程,6个受益村共筹集资金120万元,“麻田模式”被作为全省人饮工程典型经验推介。四是部门配合有为。我们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变管理为服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为烟草、农业开发、国土等部门涉农工程做好水利项目配套,做到部门联动,调集资金,全面规划,整片推进.形成规模效应。全县各项水利整合资金由2008年的896万元增加到2380万元,形成了“财政投入逐障。年增加,群众自筹足额到位,涉农
资金整合有序”的工作新局面。
启示二:搞好规划建设是科学治水的基础工作。
科学治水,规划先行。一是高起点规划。我们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储备筛选上报工作,努力形成“竣工一批、建设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水利项目建设新格局。安排规划编制专项资金200万元,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宜章县小型病险水库治理规划》、《2010—2013年饮水安全人口复核规划》等12大水利规划的修编工作以及7l座水库普查造册工作。目前,已有十大规划进入省厅计划笼子,预计2—3年内水利项目投资规模上亿元。二是高水平设计。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我们更新水利设计观念,不是只考虑眼前的局部经济效益,而是谋长远,注重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活质量、水生态保护等统筹考虑。保证了水利工程内在高质量,外观高艺术。三是高标准建设。我们对符合招标条件的工程,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坚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规范施工,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我们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肃工程管理纪律,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落到实处,用在刀刃上,努力建成一批精品工程。四是高效能管理。一方面,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保障水管人员经费,提高水管人员待遇,形成有人管事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管效率,我们以村组为单位,积极发展“用水户协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有效扭转了工程管护难和水管征收难等问题,形成了共赢长效机制。
启示三:搞好资金筹措是科学治水的关键所在。
科学治水需要科学调度和筹措水利项目建设资金。一是争资立项。我们紧跟国家投资动向,认真研究.吃透政策,把水利争资立项工作作为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主动“跑市进厅”,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畅通信息渠道,确保项目投资不比别人少,同时争取珠委对我县防洪和流域预警系统建设项目的支持。2009年共争取上级投入我县水利资金4166.1万元。二是多元投入。按照“大干水利决心坚决不动摇,资金投入力度坚决不减弱”的工作理念,我们千方百计调拨资金,预算内水利投资由2008年的420万元增加到491万元。同时发动社会贤达人士捐助,整合退耕还林、扶贫资金、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国土整治、粮食产能建设等各类涉水支农资金达2416万元,全县水利投人前所未有。启示四:坚持民生优先是科学治水的最终目标。天大地大.民生最大,科学治水,民生优先。一年来,全县动工各类水利工程3124处,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416万元,投工89.6万个.土石方131万方,水利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比率进一步增强。一是狠抓病险水库治理。争取中央资金1830万元,省、市配套资金464万元,对林子坪(中型)、南冲(小I型)、大津(小I型)3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县财政投资
234万元,对麻塘、大塘面、天塘、南石湾、上山等11座小Ⅱ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其中标准化处理5座。二是狠抓人饮工程建设。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完成投资1471.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1万元,省、市、县配套410万元.群众自筹510.3万元,共解决农村28716人饮水安全。投人2256万元新建成的黄岑二期引水工程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三是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补助491万元(其中用于病险水库专项治理234万元),整合农业开发、烟水配套、新农村建设、高速公路土地青苗补偿、土地平整、帮扶单位扶持以及社会捐助等水利资金30余宗约2380万元,完成了一六镇廖家渠道灌区、城南乡新田灌区、天塘乡满塘灌区等重大农田水利项目,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呈现出“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群众参与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四是狠抓民生安全水利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灾害预警建设,精心修编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各中小型水库防洪预案、抗旱预案等各类预案;加强广东北江流域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合作,搭建湘粤两省珠江流域防汛平台;实施了“五个一”工程措施,即每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明确一名预警信息员、安装一块避灾预警警示牌.每座小Ⅱ型水库明确一名水库管理员,办好一期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班,举行一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练。切实加强防办能力建设,县财政安排40万元完成了功能齐全的防汛会商中心装修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安置。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数码
相机等办公设备,并总投资460万元建设县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作者系宜章县水利局局长)
第五篇:金融服务惠民生
金融服务惠民生
近年来,南充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举措,主动作为,各项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发展提速、系统升位、同业领先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2012年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50亿元,居全省农信社系统和全市金融机构之首;2009年至2011年全市农村信用社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在30亿元以上,截止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0亿元,无论是贷款增长,还是贷款余额均占据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自实施“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两大服务民生工程以来,全市农信社积极响应,周密部署,增添措施,努力跟进,推动了“两大工程”快速有效开展。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144.8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总额的89%,同比增加21.5万元和1.9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25亿元,占全市金融同业的36.5%,同比增加
1.2亿元和0.9个百分点。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计安装电话支付终端5438台,已开通个人网银22428户、企业网银448户,短信业务签约个人客户达10.45万户;布放自助银行设备199台,各种便民惠民利企业务都较之同期有了大幅增长,“两大工程”快速推进,成效初显。
百折千回 上下求索
战略转型找到坚实依托
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助农为本,靠农而强,伴农成长。成立61年来,无论体制如何变迁,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始终不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神圣使命,始终不变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特别是省联社成立的7年来,南充农信干部员工负重自强,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改革中砥砺,在发展中奋进,突破了发展困境,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的发展新路子,迈上了向现代金融企业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然而,如何在芸芸众“行”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农信社在探索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农信社搬过本本,迷信过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一次次的水土不服和鲜如人愿的结果告诉他们:只有将现代银行普遍理念与农信社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走出既具有现代银行的先进性,又具有农信社独特优势的路子。然而,每一步创新,都面临着保守僵化和激越冒进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曾遭遇局部和整体、当前与长远的两难选择;每一项决策,都曾困惑于诉求迥异的众口难调。
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迷茫,一次次选择,四川农信人终于找到了他们战略转型的基石。“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破茧而出!
自2009年起,四川农信就启动了“惠农兴村”和扶持小微企业试点计划。2012年南充市政府“万千百”金融服务工程及“千户成长型小微企业信贷助推计划”、“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信贷助推计划”、2012年9月4日 “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农村信用社响应号召,紧随其后,围绕当地政府规划,产业趋势及特点,制订方案,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创新方式,开发产品,致力于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此助推南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成绩是果,过程是因。一组组数据往往只记录了取得硕果时的辉煌,却忽略了其艰苦发展的过程。南充农信执着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感,其改革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昭示了南充农信紧跟时代,开拓创新的顽强毅力和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与农共舞 与企共赢
两大工程惠泽千企万户
让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金融服务,这是四川农信的至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南充农信上下求索,奋勇当先。2010年,南充农信借助省联社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系统,率先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制。2011年,实施“惠农兴村”金融服务民生工程,该工程以双百(百分之百地满足符合条件农户的贷款需求,百分之百地对农户满腔热忱地服务)的工作方针,精心打造便民惠民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加大了“惠农兴村”、“惠农强农”支持力度,现以5438台电话支付终端,已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从“一乡一社”到“进村入户”的新格局,进入了无遗漏,无空白的全覆盖时代。受惠于此的村民们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农村信用社真是把服务做到家了。”
“进货就贷,卖货后就还,就像存取款一样方便,非常省事”,村民们这样评价小额农贷。
一位人民银行资深人士这样评价“惠农兴村”工程:“惠农兴村”让金融服务从乡镇延伸到村组惠及万千农户,让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普惠现代金融服务,确保每个农民特别是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金融服务权利。
很了不起的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做到了。
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上,南充农信同全省农信一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大力支持全民创业。
“三个千方百计”,南充农信喊出了最为响亮的口号。千方百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让企业尽快得到贷款。
“扶微助小”金融服务民生工程以“六个抓手”、“三个到家”、“四个更加”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在战略定位上,把小微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客户中心。针对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 “跨越通”系列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积分贷款、循环贷款)、商标质押贷款、“惠商贷”——中小企业主按揭贷款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支持小微企业的特色品牌、黄金品牌。在业务运营模式上,引进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率先在嘉陵联社试点取得成功,嘉陵联社于4月11日正式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岗,专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重点抓好产品特色化建设,改变传统信贷业务对抵押、质押品的过分依赖,为过去无法获得贷款的广大小企业、个体工商业主开辟了一条绿色融资渠道。截止八月末,该联社投放小微贷款380笔,贷款余额达到6200万元,有效满足了城区及城郊接合部小微客户等群体的资金需求。目前,微贷业务已在全市其余8家联社进行横向复制推广。
牢记使命 不负重托
南充农信改革创新之路必将载入史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年来,南充农村信用社牢记宗旨,肩负使命 — 助农致富、与农共舞;肩担道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为党政分忧、为民众解难,扶危济困;打造核心竞争力 — 转换经营机制,猛上台阶;战略转型 — 流程银行,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一个个关键词载入南充农信历史的大词典。普惠金融作为主线串联了这些关键词,成为南充农信改革的思想坐标,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转型的灵魂指引。
金融服务普惠制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工程金融服务最基本要义,它既是农村信用社立足自身宗旨与特点的主打工程,也是涉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社会工程。
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春雨行动贷款,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这些事关民生、扶助弱势等社会责任的履行上,深深地烙上了南充农信深情的印迹。
只有服务社会才能发展自己,只有发展好自己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将打造社会服务功能上升到战略高度,真正把南充农信建成全市存贷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社会声誉最佳的“四最银行”。相信南充市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必将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