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管理的意见(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6:3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管理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管理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强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管理的意见

甘质技监计 [2005 ] 81号

各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了规范基本建设工作程序,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具体实际,现就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集中力量,加快改善市县质监部门基础设施的步伐质监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来,面对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质监部门所起的作用将越显重要,市县质监部门的工作是全省质监事业发展的基础。目前14个市州局、70个县市区局和技术机构中有的还没有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省局要求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立足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加压力,超常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培育发展后劲,推动事业全面发展。

改善市县质监部门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由市州局统一负责。市州局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按照《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三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对所属县市区局及直属技术机构的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本地质监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新建、改建、扩建或购房等不同形式,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二、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基本建设资金

1、坚持多元化投资,积极筹措市县质监部门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的建设资金。根据我省财政状况,市县质监部门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的建设资金采取“四个一点、自筹为主”的办法筹措,即省市补助一点,银行借贷一点,自我筹措一点,争取地方政府减免一点。基本建设投资坚持“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超越本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搞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决策上马,把基建债务留给上级。

2、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应树立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艰苦创业的思想,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凡是职责和业务工作范围之内的,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都应积极搞好服务,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基本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解决,原则上自筹资金应占基本建设投资的四分之三以上。

3、基本建设项目立项一经批准,应在银行单独设置基建帐户。省局每年编制财政预算时,由市州局统一汇总上报所属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及财政专户管理)征收计划和基本建设资金使用计划,以便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安排。市州局每月上缴预算外收入时,同时上报基本建设资金使用计划,经省局上报省财政厅批准后,方可将资金转入基建专户使用。

三、严格管理,促进基本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改善市县质监部门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是一项涉及较广的复杂工程,市州局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以使基本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1、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应量力而行,要对自有资金或偿还能力等综合因素统筹考虑,由市州局党组统一研究决定。市(州)、县(区)局的建设项目总投资在40万元以上(含40万元)的,由市州局将新建、扩建、改建(含修缮)或购房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局批准后实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原有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的现状,投资的必要性和依据;(2)建筑面积、使用功能、技术工艺;

(3)布置方案、建设地点、占地面积;(4)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配套附属物配置;(5)投资规模(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各种建设取费、调节税等)、资金筹措方案及还款计划;(6)建设工期和计划进度;(7)使用效益和经济效果评价。市(州)、县(区)局的建设项目总投资在4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市州局审批,并报省局备案。市县质监部门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的建筑面积应严格控制在《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三年规划纲要》要求的范围之内。

2、市县质监部门办公用房或综合实验用房的基本建设项目名称统一为综合实验楼或综合检测楼。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局批准后,项目立项和建设用地,由市县局与当地发改委和国土部门协商解决,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力争减免一些建设用地费用。项目立项一经批准,其批复复印件要报省局备案。

3、建设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根据《甘肃省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省政府27号令)及《甘肃省工程建设监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甘建招[1997]299号)的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招标工作由市州局商当地建

设部门共同组织,届时通知省局派员参加。同时项目投资单位应与负责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的单位签订建设项目廉政责任书。

4、市州局应建立健全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制度和设计方案的会审制度。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严禁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要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严格把关,精打细算,杜绝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项目责任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个人说了算。

5、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按照《合同法》签订合同。项目投资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包干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包干实行“三包”:包规模、包工期、包质量。

四、加强领导,建立市县局基本建设管理责任制

市县质监部门所有建设项目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为了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市县质监部门的建设项目一经确定,必须按照《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计建设[1996]673号),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原则上由项目投资单位的负责人担任。项目法人要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债务偿还等实行全过程负责。所有建设项目,都应按照“谁审批、谁组织审计”的原则进行严格的工程项目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后才能办理财务结算手续。如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违法乱纪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二篇:市质监工作总结报告

积极进取扎实苦干进一步开创我市质监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全面总结2003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分析当前质监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2004年质监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质监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的一年,是全市质监系统全面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年

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质监系统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主调,以质量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贴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安全监察三大职能,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2003年,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市局党组年初提出的“123345”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省局和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五种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了目标责任机制。对一些硬性目标任务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责任的“三定”措施,明晰目标责任主体,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完善了目标跟进督查机制。按照时间进度跟踪检查,逐项验收。三是完善了配合协调机制。加大对基层单位的目标管理,并及时给予协调和指导,对不具备完成条件的目标,由市局适时统一调整。四是完善了“四位一体”的综合执法和综合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完善了考评考核机制。半年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实施奖惩兑现。

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了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在省局2003目标任务考核中,全市市局达到良好等次,位居全省17个市局和 8 个直属单位的前7名。全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机关面貌进一步改观,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市局投入50余万元征购了10.5亩土地,投入30多万元(不含省局配套资金40多万元)购置了车辆和微机。市技术所投入40余万元改善了实验室环境,添置了检验车辆和检测设备。市锅检所投入近10万元改造了钢瓶检测站,增加了检验设备。**县局还掉基建欠款近10万元,**县局、**县局也加大投入,对机关办公环境进行了整治,改变了面貌,树立了形象。2003年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151.5万元。投入的加大,装备的完善,为我们全面高效地履行职能,快速、有效地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2>

(二)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

全系统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在履行职能的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服务年”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高举质量大旗,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组织4个调研组深入全市40余家各种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向市政府呈报了企业质量状况调研报告,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根据质监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相继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的工作意见》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县、**县政府相继制发了《质量兴县工作计划》,全市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发挥名牌效应。制定了名牌产品培育计划,推荐上报了5个安徽名牌产品,经省局审定,**公司生产的**产品被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指导帮助在2002年省名牌复审未能通过的2家企业进行了认真

第三篇:市质监部门名牌战略工作方案

市质监部门名牌战略工作方案

各县(区)局,市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分局筹备办:

为深入开展“质量主体责任年”活动,深化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企业在科学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方面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名牌企业和经济健康发展,经市局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擦亮名牌行动”,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为宗旨,促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规范、提升,充分发挥名牌企业的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带动行业质量提高和区域产业的科学发展。通过加强对全市名牌生产企业的督促,坚持扶优扶强,打造并维护名牌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快速提升我市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竞争活力。

二、行动范围

“擦亮名牌行动”主要是在全市获得中国名牌、名牌产品及服务名牌称号的单位中进行。

三、实施步骤

(一)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1、名牌企业要将名牌战略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要有明确的领导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并有长期规划、具体计划和工作要求。要有保障名牌战略顺利实施制度和措施,并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2、名牌企业要具有保持名牌争创评价条件的能力,并具有不断完

善和提升内部素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方法,并取得明显成效。

3、企业要认真履行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意识强。注重品牌文化和企业素养的提高,重视品牌形象,有忠诚的顾客群,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并有严格的名牌保护措施。

4、企业应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和《食品安全法》、《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及《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不断创新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生产优质产品。

5、企业要积极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并在管理中引用,不断改善管理绩效。要将质量兴企工作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质量兴企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目标及落实措施。

6、企业要根据《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和《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规范使用名牌标志,

7、要注重统计和总结名牌产品对企业的贡献率及企业形象的提升作用,名牌企业要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每季度 1 月份、4 月份、7月份、10 月份的 5 日-15 日登陆“省产品质量状况统计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按时填报相关信息,要确保数据翔实、准确。以便省、市局对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履行监督和服务职能

1、各县(区)局要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加大对名牌企业的宣传力度,鼓励组织名牌企业参加各种名牌产品展示会及推介宣传活动,扩大我市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引导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逐步实现由名牌产品到名牌企业的转变。

2、各县(区)局要履行好扶优扶强和保护名优的职责,切实维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积极主动与企业联手,对冒用我市名牌企业产品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严肃查处。

3、各县(区)局要依法对名牌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标准,为辖区内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诚信档案,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同时,也要加大对辖区内名牌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立案查处。

4、各县(区)局要组织名牌企业积极参加中国质量协会和省质量协会等培训机构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各种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5、各县(区)局要认真总结实施名牌战略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要用相关的数字来进行说明,要有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获得名牌前和获得名牌后在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变化,形成总结材料。

6、各县(区)局要认真组织本辖区内有关企业填写“省产品质量

状况统计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并按照规定的进度完成季度填报工作。对未完成填报工作的各县(区)要督促其完成。市局将对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县(区)的考核范围。

四、实施方法和进度要求

1、各名牌企业要对照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内容进行自查,并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于 5 月 31 日前,向县(区)局上报自查工作总结。

2、各县(区)局要为名牌企业建立档案,建立名牌企业报告制度,记录企业的质量信用情况,特别是国家局、省局监督抽查的检验结果和日常监管记录。

3、各县(区)局要于 6 月 1 日以后,组织对辖区内各名牌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覆盖面要达 100%,要求于 9 月 30 日前完成,形成书面材料。

五、对发现问题的处理

1、若发现企业不按规定使用标志或擅自扩大标志使用范围的,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据《产品质量法》有关条款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若企业不重视名牌保护和维护名牌形象的,或者弄虚作假获得名牌的,向省名推委办公室建议暂停或者撤销其名牌称号。

3、在国家总局、省局组织的监督抽查中,名牌产品出现不合格的或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媒体曝光情况的,要依据监督检查后处理规定限期整改,给予相应的处罚,并报请省局撤销其名牌称号。

4、此次行动查出的情况将作为名牌复评时的参考依据。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各县(区)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分工,将“擦亮名牌行动”的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在实施“擦亮名牌行动”时,各县(区)局要不断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积极指导行业开展质量自律工作,规范行业竞争秩序,逐步搭建起质量诚信体系。市局针对上报的情况,将组织人员进行督查,对于安排工作落实不到位和工作流于形式的县(区)局,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篇:基本建设工作程序和管理

基本建设工作程序和管理

时间:2006-02-15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本建设全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这个顺序不是任意安排的,而是由基本建设进程,即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的建造和形成过程的规律所决定的。从基本建设的客观规律、工程特点、协作关系、工作内容来看,在多层次、多交叉、多关系、多要求的时间和空间里组织好建设,必须使项目建设中各阶段和各环节的工作相互衔接。

一、基本建设计划的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

基本建设计划的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详见图一。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编制步骤是,先由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公司)、地方计划部门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按各自的投资安排权限编制,上报国家计委,国家计委经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和综合平衡后编制全国基本建设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经国务院审定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计划经批准下达后,各部门(公司)、地方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有权对计划的具体内容作适当调整。如果需要对基本建设总规模、内容作重大调整和修改时,要按原审批程序报请批准。

二、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和限额规定

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是指经批准包括在一个总体设计范围内进行建设,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有独立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基本建设单位。通常情况下是由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或是一个独立的工程所构成。设计文件规定分期建设的单位,每一期工程作为一个基建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基建单位不止一个基建项目。现有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用基本建设单纯购置车、船、飞机、勘察设备、施工机械等,不作为基本建设项目。全部投资在10万元以下的工程,不单独作为一个基本建设项目。

按现行规定,基本建设的大中小型项目和限额以上、限额以下项目,是按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来确定的。新建项目按一个项目的全部设计能力或所需的全部投资(总概算)计算;扩建项目按扩建新增的设计能力或扩建所需投资(扩建总概算)计算,不包括扩建前原有的能力。按国家现行规定,非工业项目大中型项目的限额为3000万元,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3000万元以内的为小型项目。

三、基本建设程序的步骤和内容

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概括地讲,主要的阶段是:探讨项目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大中型和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详见图二。

(图甲 三峡大坝施工现场)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包括立项评估)。

项目建议书是由投资者(目前一般是项目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对准备建设项目提出的大体轮廓性设想和建议。主要是为确定拟建项目是否有必要建设,是否具备建设的条件,是否需再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工作提供依据。国家规定,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可以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但仍不表明项目非上不可,项目建议书还不是项目的最终决策。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视项目的不同情况而有敏有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项目建议书按要求编制完成后,按照建设总规模和限额的划分审批权限报批项目建议书。现行规定,凡属大中或限额以上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首先要报送哪口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国家计委。归口主管部门先进初审,归口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国家计委,由国家计委再从建设总规模、生产力总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及资金供应可能、外部协作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还要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单位评估后审批。其中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国家计委审查后由国务院审批凡归口主管部门初审未通过的项目,国家计委不予审批。凡属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3000万元)的项目建议书,按项目隶属关系由部门或地方计委审批。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

1、可行性研究。项目建立书经批准,即可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一般应是经过资格审定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单位。通过对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可靠,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作出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意见,推荐最佳方案,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规定,凡是经可行性研究未通过的项目,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

国家规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的依据;

(3)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

(4)资源、原材料、燃科供应、动力、运输、供水等协作条件;

(5)建设地点、平面布置方案、占地面积;

(6)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工程;

(7)环保、防震等要求;

(8)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9)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

(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国家规定,属中央投资、中央和地方合资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报送国家计委审批。国家计委在审批过程中要征求归口主管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的意见,同时要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评估。根据行业归口主管部门、投资公司的意见和咨询公司的评估意见,国家计委再行审批。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项目,都要经国家计委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内项目,由主管部门审批。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如果在建规模、建设地区、主要协作关系等方面有变动以及突破投资控制数时,应经原批准机关同意。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的依据。

3、组建建设单位。按照现行规定,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之后,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组成筹建机构、即组成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是基本建设投资的使用者,也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担负着完成从组织编制设计文件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建设任务。

(图乙 三峡大坝施工现场)

(三)设计工作阶段。

设计是对拟建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基本建设计划的具体化,是整个工程的决定性环节,是组织施工的依据。它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将来的使用效果。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应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编制设计文件。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情况,设计过程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是设计的第一阶段。它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备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内,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通过对设计对象作出的基本技术规定,编制项目总概算。根据国家规定,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总投资估算10%以上或其它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各类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内容一般有:

1、设计依据和设计的指导思想;

2、建设规模;

3、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和配置;

4、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辅助设施和生活区的建设;

5、占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情况;

6、总图运输;

7、外部协作配合条件;

8、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抗震措施;

9、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10、总概算;

承担项目设计的单位设计水平必须与项目大小和复杂程度相一致。按现行规定,工程设计单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各行业对本行业设计单位的分级标准和允许承担的设计任务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低等级的设计单位不得越级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初步设计由投资计划的管理方组织审批,其中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要报国家计委备案。初步设计文件经批准后,总平面布置、主要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建筑面积、建筑结构、总概算等不得随意修改、变更。

(四)建设准备阶段。

1、预备项目。初步设计已经批准或是正在组织审批的项目,可列为预备项目。预备项目在进行建设准备过程中的投资活动,不计算建设工期。

2、建设准备的内容。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建设准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

(2)完成施工用水、电、路等工程;

(3)组织设备、材料订货;

(4)准备必要的施工图纸;

(5)组织施工招标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

3、报批开工报告。按规定进行了建设准备并具备了各项开工条件以后,建设单位要求批准新开工建设时,需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项目在报批新开工前,必须由审计机关对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审计证明。审计机关主要是对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落实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资金是否存入规定的专业银行进行审计。建设单位在向审计机关申请审计时,应提供资金的来源及存入专业银行的凭证、财务计划等有关资料。国家规定,新开工的项目还必须具备按施工顺序需要,至少有三个月以上的工程施工图纸,否则不能开工建设。

(五)建设实施阶段。

这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关键阶段,是对酝酿决策已久的项目具体付诸实施,使之尽快建成投资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中建设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工程进度、质量、费用的管理和控制责任重大。

(六)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最后一环,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

1、申报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建设单位应认真做好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整理技术资料。各有关单位(包括设计、施工单位)应将技术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由建设单位分类立卷,交使用单位统一保管。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土建方面、安装方面及各种有关的文件、合同等。

(2)绘制竣工图纸。它与其他技术资料一样,是建设单位移交使用单位的重要资料。竣工图必须准确、完整,符合归档要求,方能交工验收。

(3)编制竣工决算。建设单位必须及时认真清理所有财产、物资和未用完或应收回的资金,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报主管部门审查。竣工决算是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益的文件,是办理交付使用新增固定资产的依据。

2、竣工验收的程序和组织。按国家现行规定,建设项目的验收阶段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进行。规模较大、较复杂的建设项目(工程)应先进行初验,然后进行全部建设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规模较小、较简单的项目(工程),可以一次进行全部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工程)全部完成,经过各单位工程的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竣工图表、竣工决算、工程总结等必要文件资料,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向负责验收的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七)后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总结项目建设成功或失误的经验教训,供以后的项目决策借鉴;同时,也可为决策和建设中的各种失误找出原因,明确责任;还可对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后还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弥补项目决策和建设中的缺陷。

第五篇: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体局),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教发规[2005]**号)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提高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使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高效,现就我市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搞好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校容校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央对地方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基本建设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为了搞好中小学基本建设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基本建设管理,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项规章制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使校舍建设过程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投资效益更加显著。但是,在中小学校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规划,造成选址不当、布局不尽合理;一些项目的建设没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超标准、超规模、超投资现象不断出现;个别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建设质量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造成一些工程建设投资效益不高,并且影响了正常使用,个别项目甚至对师生的生命安全留有隐患。因此,加强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规范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健全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是保证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促进中小学建设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认真搞好中小学校布点和校园总体规划工作

中小学校的合理选址、布点是城乡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园总体规划又是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中小学校的合理选址和搞好总体规划的重要性,要积极制定措施,建立可行的制度,切实做好此项工作。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要根据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学龄人口增减发展趋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且附近无污染源,有利于保证师生健康和安全的地段。

各中小学校要依据标准、规范,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切实做到科学、合理,适应学校的发展。

三、明确管理职责,做好学校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

中小学校的建设项目,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教育教学需要,进行科学论证,编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内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对学校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及时予以批复并报有关部门立项。

局直属中小学校申报建设项目,需提供校园总体规划、现有建设规模、核定教学规模和学生数等有关资料,对于符合规划和确实需要的项目,我局将及时报送有关部门立项。

中小学校的校园规划与单项工程设计方案,需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有关部门批准。如需变更规划、设计,应重新报批。

四、合理确定中小学建设规模和用地标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设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和班额,以便于实施有效管理,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从近期需求与长远规划、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实际需要与办学能力的实际出发,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规划,确定办学规模,并合理安排学校用地,避免盲目追求超大规模,造成管理不便或投资浪费。

在确定办学规模和用地标准时,除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城市普中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标准执行外,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附件(中小学建设规模和用地指标参考标准)有关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五、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健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一)中小学校基本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在执行过程中,要认真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编制和报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报批设计文件,组织招投标,签订相关合同,报批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等。在特殊情况下,学校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程序间允许有交叉。对于较小规模的项目,根据实际可适当简化程序,但立项审批、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程序必须严格遵循。

(二)中小学建设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项制度。所有建设项目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依法与其签订合同。项目建成以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三)加强工程造价与基建财务管理。项目单位要根据批准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计划,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不得随意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变更设计、突破投资计划。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在合理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确定合同价款。加强基建财务管理,设立基建财务专项账户,按合同规定付款,严禁挪用工程款。

(四)学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要及时编制工程决算,项目学校要尽快将工程决算有关资料(合同数、工程验收报告、竣工图纸、工程变更、会议纪要、施工进度、乙方按合同约定报送的施工决算书等)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规定送有关部门审计。

(五)要认真做好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建立技术资料档案。要把项目从筹划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有关资料、数据、文件等,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档案内容包括:立项批复、投资计划文件、全套图纸、会审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地质资料、工程变更记录、竣工验收报告、合同和预决算等。

六、建立健全责任制,强化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各县(市)、区要把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作为校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追究制度,要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对所属学校建设项目实行监督。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所属学校建设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对不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的项目,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进行通报。对违规操作出现事故的学校,除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项目学校要定期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及施工质量情况,对严重质量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七、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加强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基本建设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负起管理和指导本辖区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要按照国家、省和市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区域的实际,积极完善、规范本地区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把中小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抓实抓好。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中小学校基本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基本建设管理机构,要配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建设管理专业人员,正确行使基本建设管理工作职责,负责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审查和管理工作。实施项目建设的学校,要明确有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基本建设工作。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局直属中小学校要为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办公条件,确保基本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局将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加强对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局直属项目学校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基建项目的管理水平。同时,还将加强对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意见制定适合本区域实际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六年二月十七日

下载关于加强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管理的意见(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市县质监部门基本建设工作管理的意见(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本建设管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如何有效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和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重......

    市质监工作报告范文大全

    积极进取扎实苦干进一步开创我市质监工作新局面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全面总结2003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分析当前质监工作......

    交通部关于2006年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意见(交质监发[2006]179号)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质监发[2006]179号 【发布日期】2006-04-21 【生效日期】2006-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部关......

    基层质监部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思路探讨(范文大全)

    基层质监部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思路探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是当前质监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经济......

    质监审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质监审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质监审计部门是集团公司新成立部门,为把集团质监审计工作抓稳、做好、做强,在质管、纪检、审计等工作上取得新成绩,促进集团公司在产品、服务等质量上......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

    某市2007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今年我市先后遭受汛灾、重大旱灾和......

    市201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结

    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和省委分别以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性重大决定,把水利改革发展上升到了事关经济、生态、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予以......

    质监部门推行精益管理的思考

    质监部门推行精益管理的思考 沉默是金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管理也就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近20年的实践证明,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