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6: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第一篇: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自古以来,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从而在各个领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何发展生产力,一直是每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最为关注和乐于付诸想法的话题。社会主义经济水平的提高,要找到符合国情的适当方法,纵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马、恩的理论观点和经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过程,长期以来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的讲话,讲话指明了在现代化中国的进程中,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可以从其他制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可以搞,只要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党的领导层中对社会主义也能搞市场经济的最早论述是在1979年,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邓小平有关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指导下,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这表明中国已经正式承认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合法地位。

从1980年到1992年的十三年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8%,这一发展速度同亚洲“四小龙”相当,并远远超过了欧洲国家的发展速度。从1980年到199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三百八十亿美元增加到一千一百五十亿美元,中国从一个外贸活动很少的国家,进步到以外贸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所吸引的外资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到1990年,外国资本已在中国兴建或扩建了三万多家企业,总投资超过了二十亿美元(还有更多的资金已签订了引进合同)。诚然,在内地一些省份,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贫困,但就是在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已有了改善。这些数据显示了在两种经济体制的结合下,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斐然。

然而,经济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第一,是通货膨胀。第二,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由于政府把许多产品的征税权下放到了省,因而使得各省的上缴国家的税收远远地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第三个问题涉及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要负担所有职工包括退休职工的各种福利,而且经常要按照很低的固定价格出售产品,因而,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问题是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负责制定计划的人和享有各种福利和退休保障的大型企业的工人,体制改革使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严格地说起来,我们实行的仍是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十一五计划快要胜利完成,成就辉煌;十二五计划正在酝酿中,正式这种有计划的发展经济,才使我们经济取得辉煌的成就,避免重重经济危机。其实,美国实行的比我们还严格的计划经济,比如他们的财政预算记过层层把关,最后由议会批准通过。每一个财政拨款都要有总统提出,经过层层程序,最后议会审核通过,由选民和纳税人监督执行。如此说来,在两种制度并行的前提下,存在一个份额的问题。因此,陈云同志提出过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和邓小平提出的“公有制为主、共同富裕”的方针,理应作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发展生产力时的有力依据。

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邓小平和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对马克思关于计划和市场理论的发展;是对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精辟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在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依然要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做到生产力发展的稳固,协调,可持续前进。

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3

人民网-强国论坛

第二篇: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标题】: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作者】:邓小平

【来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日期】:1987.2.6

【内容】: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一九八七年二月六日)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前一段出了点差错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值得那么大惊小怪。不要怕,一怕就不能搞改革了。我倒觉得,我们是否搞得过稳了。当然在目前情况下,学生闹事不久,稳一点好,但从长远来说,改革的步伐不能太慢。

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十三大报告应该是一篇好的著作。

第三篇:论网络文化生产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网络文化生产力

作者:江凌 李丹

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12期

摘要:

网络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产业类型和盈利模式,成为文化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手段,网络文化生产力正日益壮大,蓬勃发展。要正确把握网络文化生产力,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文化生产力 网络 文化软实力

据2012年1月公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201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小时,较2010年同期增加0.4小时。中国域名总数为775万个,网站总数为230万个,网页数为866亿个,比2010年同期增长44.3%。[1]不难看出,我国互联网络发展迅猛,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网络文化生产力的力量正日益壮大,蓬勃发展。

一、网络文化生产力概论

网络文化生产力,是一个外延比较广泛的概念,是网络产业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与内容产业、网络文化与文化生产力的跨越和融合发展的产物。它既包括原有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各种网络上的传播和延伸扩展,又包括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的独特的文化产品种类的生产。[2]

(一)网络文化生产力的定义。从传播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文化生产力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以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为主要经营方式,属于信息产业范畴;从传播载体的角度看,网络文化生产力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备传统媒体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属性,也具有经济的、产业的、商品的属性,属于传媒产业范畴;而从传播的内容看,它与通信业、IT行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部门相区别,以生产内容产品为主,属于数字内容产业范畴。[3]其中,“网络文化”“文化产业”“生产力”三要素缺一不可。笔者认为网络文化生产力乃指互联网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所具备的生产力,能够衍生多少文化形态、生产多少文化产品、创造多少互联网平台下的文化产业的能力。这一方面是网络直接具有的生产力,另一方面是其他文化生产力在网络上的实现。这不仅取决于网络的技术容量,也取决于网站的多少,网络企业的多少。

(二)网络文化生产力的内涵。每天我们打开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网络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游戏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网络文化生产的范畴。当今日渐走热的网络短信、网络游戏、微博、博客和VOD点播等也都属于网络平台下的文化生产内容。[4]以网络游戏为例,文化部的一项调查表明,从早到晚至少有31%的网民在线玩网络游戏,最高时这一比例可达70%。网络游戏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所创造的利润空间更是备受瞩目。

总的来说,网络文化生产力包括: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与传统信息服务业、传统的媒体出版、教育融合的成果,主要形式体现为互联网服务、数字动画、无线内容服务、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图书馆等。

从产业角度,网络平台下的文化生产包括:一是传统文化产业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如:数字图书馆、数字电影等;二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形式和内容都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产品,如:网络游戏、移动短信等。从盈利性的角度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盈利性产业,如:娱乐、旅游、广告等;二是公益性产业,如:政务、教育、卫生、科普等内容。

(三)网络文化生产力分类。1.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网络文化消费品的直接的网络文化生产力,其具体种类很多:网络游戏、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视频等。2.为用户提供获取各种文化产品的能力,具体包括文化产品的电子商务、下载和搜索引擎的能力。用户从中获得的信息产品可能是消费品,也可能是用于生产领域的信息。3.网络文化资源的复制能力。4.网络出版能力。5.除了由网络直接产生的文化生产力以外,还有来自互联网的文化资源的生产力。有些文化生产力,没有互联网时,早已存在,但是互联网对它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还有一些文化资源的生产力,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根本发挥不出来,互联网使其生产力从潜在的形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5]

二、网络文化生产力的特征

历史一再表明,文化产业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报刊出版业,无线和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影视产业的发展,而当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又为文化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一)网络技术成为文化生产力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手段。1.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数字资源。网络平台扩大改变了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和其他各种经济资源相比,文化资源本身具备可数字化的特征。相比较以前没有网络的时代,一些文化资源虽也被用于经济生活领域,但是其被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很大制约。比如网上图书馆和远程教育所用到的文化知识,在没有网络之前,也同样服务大众并发挥作用,但是其发挥的功能和效果却受到空间的制约。2.传统文化产业在网络的作用下适时创新与升级。网络成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平台。无论是广播、报纸、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互动娱乐、音乐、游戏等传统文化产业,都在网络平台上展露新颜,并在网络技术的保障下适时创新与升级。从时下最火的播客、博客、微博,到受众热衷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视频、电子书、电子报纸、在线阅读

等,无不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除了给予传统文化产业新的平台外,网络还使得一些过去基本上不发挥作用的文化资源变成了现实的发挥作用的能够创造价值的文化资源,如:网络游戏,像五子棋、象棋这样的文化资源,在现代的网络上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资源,大众消费的重要资源。又如:网络小说,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喜欢在线选择和阅读,我们甚至可以借助互联网,参与到小说的写作过程中去,2010年《我喜欢你,你知道吗?》一书,就是通过近300个来自全国各地曾暗恋或正在暗恋的人们共同参与写作完成的,网络平台极强的互动性和草根性由此体现。

(二)创造了全新的盈利模式——用信息生产信息。网络生产的本质就是用信息生产信息,网络由此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网络生产技术主要依靠提供信息和信息交换,如搜索引擎,通常是不断地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才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给客户提供大量信息。[6]另一种网络信息产品是由用户互相提供的,服务商只是提供使用者相互沟通的平台。用户如何沟通,或者在沟通中获得什么,服务商完全不需要参与,例如网络游戏、视频、博客都是如此。网络信息产品由信息构成,利用信息进行生产和传递,信息共享是网络创造价值的真正本源。由于在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共享如此容易和难以控制,以至于生产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的商家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靠出卖信息来盈利,而是必须创造全新的网络盈利模式。

(三)让消费者做生产者。这是网络文化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网络大量的娱乐和信息,既由网络用户提供,也由用户消费。广大消费者参与到信息产品的生产中来,许多网络产品的消费者与生产者都是同一的,博客写手在消费网络博客平台的同时,成为其他博客阅读的对象。消费者的参与导致网络互动生产模式的产生,不仅增加了客户与服务商的互动性,同时也使客户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加强。如大量的网络论坛,运营商不需要制作和发布任何信息,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商业效益,网络的互动生产模式创造了大量个性化的网络产品。

三、我国网络文化生产力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网络文化生产力发展现状。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综合报告2007年—2008》显示,2007年—2011年,中国互联网增值市场的年增长率将持续保持在30%以上,至2011年,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75亿元。[7]虽然只有十来年的发展时间,但网络文化产业目前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7年美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已高达700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欧盟的年产值也达到4300亿欧元。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非常迅猛,网络广告业、网络游戏和动漫业的产值先后超过百亿元,网络出版和网络音视频产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腾讯、阿里巴巴等一大批网络文化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龙腾虎跃,世人瞩目。

(二)存在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大国,更不是网络文化产业品牌强国。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市场存在着的结构性和层次性过剩和不足、核心技术缺乏、原创品牌偏少、产品中民族文化底蕴稀薄、企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8]一方面,网络平台下内容薄弱,创

意不足,内容同质化,质量不高是网络文化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网络文化产业缺乏真正能够引领大众文化的优秀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下的内容生产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由于网络传播具备浩如烟海的内容,其传播方式的虚拟性、传播者身份的隐匿性、传播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者的趋利性,使大量不良信息泛滥其中。第三,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尚不完善,也形成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9]

四、战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网络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既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符合当下国际形势。一方面,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受到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的严峻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探索低能耗、低污染、占地少和附加值高的精细生产方式,网络文化产业即是符合这一标准的产业形式。[10]另一方面,当下中国正进入了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矛盾迭加出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入了高风险社会。此外,纵观世界,当今世界也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动荡时期,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网络文化产业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打一针强心剂,提供避风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成为经济低迷时期发挥“口红效应”的理智选择,也成为统筹大局,稳定局面的战略选择。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网络文化产业所依托的技术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但是生产的内容却各有特色。

2009年国务院就曾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国家网络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公司,还是网络产业链上下游的各大技术提供商,都应以国家的号召为旗帜,坚持正确导向,抓住有利的政策和机遇,加大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带给网络文化产业的无限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手段,才能推进网络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生产力。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文化产业研究项目:《网络文化生产力研究》阶段性成果(SC11XS009)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01-17.[2] 宋奇慧.网络文化产业——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 赵志立.四川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10).[4] 百度文库.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分析[EB/OL].http:

//wenku.baidu.com/view/c1f73b3343323968011c9201.html.[5] [6] 李新家.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241.[7] [8] [10] 陆地,陈学会.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9] 苏江丽.挑战与应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从“谷歌事件”说起[J].新闻界,2010

(1):64.(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第四篇:论关系就是生产力

论关系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通常理解为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生产力是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现实社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任何人是多么的重要。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着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上的直接联系,它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关系就是生产力”无非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关系就能办事,办的成事。不可否认,无论是官场,民间有”关系“意味着掌握了一种重要资源。如今谁不知道”关系“的重要性?又有什么地方不需要不需要'关系”?升学、考试、求职、就医、升迁、打官司,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哪里不看“有没有人”?而且不仅个人的生活需要关系,企业单位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关系”。“关系”是这个社会的润滑剂,是这个社会的律则,就是那些最厌恶利用“关系”的人,也可能不得不在一些自己必须面对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作出妥协。

现实中的生活无处不在,关系就如一张大网,网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有事才找是利用关系、吃饭才想起是酒肉关系、下台就断是工作关系、困难时记起是患难关系、有事没事发个短信就朋友关系”。

许多事情于情于理都是很容易办成的,但若缺少“关系”常常会

功亏一篑,所谓“有关系者独步天下,无关系者寸步难行”。也正因为这种现象于今为烈,正当的与不正当的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起“关系学”,拼命地罗织“关系网”,那些能办事的人,通常关系网通天,法力无边,有了关系就等于有了很多力量,“关系”可以转换成金钱、转换成权力、转换成所需要的一切。“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在我们社会的道德体系里,“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一些事情本不需要关系就可以办理,但是在办理过程中总遇到刁难。而一些事情属于非正常办理,必然需要一定的关系才能办成。有了好的关系,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没有关系,办不成事,也让人憋屈。

关系是一种人情,关系是一种纽带、是一种面子。关系本不是一种生产力,但它是一种资源,人们在做很多事都要涉及的资源,它又是一种生产力。人有了关系,有了好的关系,往往在办很多事情就要方便的多,所以说我觉得关系就是一种生产力,是人们在为人处事必须建立的一种生存能力。

姓名:赵双双

班级:09市场营销

学号:200911202084

第五篇: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关专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

——二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

如果说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那么路径就是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二十二次集中学习中明确要求,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时强调指出,进一步深化对加快我省文化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的认识。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省文化发展不仅与东中部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也落后于毗邻的西部省份。文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够高,文化单位散、小、弱;文化产业实力较弱,多数国有文化单位(企业)活力不足、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快但规模较小,新兴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但市场竞争力较弱;文化与旅游结合虽有成效但在深度、广度上仍需加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力度还要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等。

我省要抢抓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希望在于改革创新。谁改革创新意识强,醒得早、起得快、力度大,谁就能增强活力、赢得市场、快速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新起点上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我省文化事业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因

此,必须加快推进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不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我省文化生产力。

改革是一场利益的博弈和调整,一个建立科学的利益整合机制的过程。改革是改变优不胜,劣不汰的局面,是让人“换饭碗”,而不是让人“丢饭碗”;是让大家干得更好、活得更好,而不是让大家无事可干、无路可走;是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保护阻碍发展的既得利益。强力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资源和制度能量。我省2006年尤其是2008年4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来,不断加大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诞生了一批脱胎于原有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企业,一些产业发展的桎梏被打破了,一些曾经被压抑的创意生产力得到释放,一批合格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在成长,改革改出了生机,改出了效益,改出了无限的前景。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省广电网络率先在全国破解了“广电第一难事”,实现了一省一网,创造出全国广为借鉴的西部样本,令我省有线电视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服务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贵州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贵州大众广播传媒有限公司实现了跨省联盟;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实现了跨地经营、跨行业发展改革不但使这些文化企业的经营业绩接连攀升,也改变了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赢利渠道,抗风险能力弱的困局。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贵州京剧院、省杂技团“出人、出戏、出效益”;濒临倒闭的的遵义川剧团起死回生,巡演9省市闯出大市场;打破体制壁垒,孕育出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出资、政府支持的职业交响乐团的贵阳交响乐团„„改革激活了贵州文化人的雄心壮志和市场潜能。

眼下,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从总体上讲,我省改革推进的深度、进度、广度和发展的规模、质量、水平,与全国不少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改革多数处在探索转企改制的阶段,尚未形成更多真正的合格市场主体,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改革进展缓慢、欠账较多。因此,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加快改革步伐,用改革来促进发展,解决文化体制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用发展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改革不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是要动真格、下真功。改革就是要破解发展难题,意味着碰硬石头、啃硬骨头。要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要把人才作为关键,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创意涌流的文化环境,使各方文化人才近悦远来。

全省上下要树立“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的观念和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理念,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用改革凝聚人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注重从我省文化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出发,把中央精神和我省实际结合起来,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要求,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一个百舸争流的年代,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行。文化发展已到了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历史紧要关口,我们无路可退,也无法置身事外。国际国内形势都要求我们克服

徘徊观望,消极等待的思想,加快改革进度,否则体制改革就会错失良机,无功而返,影响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局,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下载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研究生学院13班应用化学王云20101307160多年来,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三次伟大飞跃,即:《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

    论发展县域文化生产力的若干对策(5篇)

    论发展县域文化生产力的若干对策作者:刘宗发、魏登才摘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文化建设方面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不仅要大力发展......

    论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角度分析北市场的变化(精选多篇)

    论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角度分析北市场的变化 一、实践目的 二、 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了解新旧中国经济变化,解放前后的社会变化,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成效,增......

    论如何提高某林地生产力

    如何提高某林地生产力怎样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提高综合效益,是当前在林业经营(特别是商品林经营)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地适树......

    论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和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论4S店汽车后市场发展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从一种奢侈品逐渐转变为“大众消费品”,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专家统计,2004年......

    4.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四论“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

    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四论“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推动跨越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如何让更多发展要素汇聚仙桃?这从根本上取决于环境的优劣......

    论生产力发展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范文大全)

    论生产力发展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成斌内容提要: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生产力动力因素,社会心理的为我与为他研究把对生产力的宏观认识,推进到宏微动态的变化之中,使生产力的宏观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