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经济运行中市场与政府同时存在

时间:2019-05-12 16:3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在经济运行中市场与政府同时存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在经济运行中市场与政府同时存在》。

第一篇:为什么在经济运行中市场与政府同时存在

谈谈现代经济的运作为什么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同时存在?

市场的基本功能有 配置资源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评估功能。市场无论对宏观经济活动还是对微观(企业)经济活动均起重要作用。从宏观角度看,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成为社会经济的“晴雨表”及“调节器”,即社会经济的兴衰往往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如果社会经济繁荣,市场便繁荣,反之,市场便衰落。市场是生产与消费的连接点,从而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及广大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从微观角度看,市场对企业营销发生巨大的作用。?

1.市场是企业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场所?

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一方面是企业只有通过市场才能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制订正确营销方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必须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才能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市场经济要求树立市场观念,市场观念体现在“以销定产”,强调要以顾客(用户)为中心。市场营销观念必然要求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与出发点是顾客和消费者,一切为了满足顾客、消费者的需要。这就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顾客、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市场交换活动可以了解到哪些产品适销对路,哪些产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地修改企业营销计划,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及产品结构,以不断满足市场需要。通过市场调节供求关系,保证供给。?

2.市场是保证企业实现利润的场所?

市场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必要条件,是市场营销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获取利润,首先要在市场上投入较少的货币量去购买优质的生产资料,通过生产过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生产出新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经过市场交换,使商品转化为货币资金,企业利润得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劳动消耗得以补偿,再生产得以进行。

3.市场是企业展开竞争的场所?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有商品经济的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存在卖者之间为实现产品价值的竞争,也存在买者之间购买产品的竞争,以及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各企业之间在生产技术条件、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上都有不同,因而投入到个别产品的劳动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就有差异,这必然造成产品的价格、产品的质量、促销的方式、分销渠道都不相同。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因素要直接接受市场(消费者)的检验与评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者之间的竞争更复杂,不仅包含产品、价格间的竞争,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等全方位的竞争。?

4.市场是企业取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地?

任何企业的营销活动都离不开市场信息,尤其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及复杂化,加入市场的竞争者日益增多。企业能否了解及掌握这方面的信息,并正确制定营销策略,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而市场恰恰集中了市场营销有关的各种信息。这就是说,企业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市场,市场引导营销。

以上是分析市场对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市场对宏观经济起着“调节器”的作用;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格——市场价格,决定着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第二篇: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模版)

虽然,今年以来我区经济运行不断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下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1-9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8亿元,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同时受大项目支撑作用弱化,工业化投资力度萎缩、大项目稀少、去年同期基数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区固定资产面临反弹压力,完成既定任务困难较大。

其次,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去年全年我区工业经济“前低后高”的影响,今年随着经济的回暖,全年工业经济将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加之我区工业总量不强、园区集聚功能不够明显和企业经济效益尚未根本好转的影响,我区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的困局。

最后,财政收支紧张矛盾突出。从收入看,1-9月全区财政总收入增长11.2%,比1-8月回落4.7个百分点;比1-7月回落6个百分点;占市下达目标的69%,低于序时进度6个百分点。从支出看,财政体制调整滞后于我区财政预算安排,形成缺口;造林绿化、校安工程等民生工程支出较大;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强“三农”、教育、科技、劳动、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都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且基数大、刚性强,收支紧张矛盾依然突出。从财政体制调整因素的影响看,1-9月,按体制调整后,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3.8亿元,剔除体制调整因素,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4.5亿元,19户上划企业完成收入7553万元,上划房产税、契税272万元。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元至九月经济运行的情况看,各县(市)经济发展仍不平衡。生产总值增幅前三位的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分别增长12.37%、11.99%、11.7%,增幅最小的永靖县为8.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前三位的永靖县、康乐县、积石山县分别增长31.17%、26.84%、26.05%,增幅最小的临夏市仅为-16.52%。财政收入增幅前三位的东乡县、康乐县、广河县分别增长35.89%、32.86%、31.94%,增幅最小的永靖县、和政县仅为0.16%、0.08%。

二、国有大型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我州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6.2:29.7:44.1,由于第一产业发展较为平稳,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二、三产业的拉动,第二产业增长又主要依靠工业经济的拉动,因此,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同时,工业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生产走势。主要表现在大中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例高,刘电、盐电、刘化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近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近60%。由于几家大企业都属水电能源工业,受黄河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生产容易出现起伏,造成国民经济增长往往缺乏稳定性。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同比下降8.59%,导致工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2.2%下降到20.1%,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回落6.15个百分点。

三、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使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增加,利润下降。1—9月,我州工业全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108.08%,九大类指数全部上升,其中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指数分别高达109.99%和113.3%,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98%,原材料价格涨幅高于产品销售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工业企业成本和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甚至已出现亏损。

四、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截止9月底,全州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 3.96亿元,占预算的73.71%,短进度1.29%,短收693万元,同比增长9.4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2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电力企业受发电量下降的影响,完成税收10121万元,同比下降8.87%,减少税收817万元。二是化工企业因产品调整结构、减免税政策和企业改革重组合并等因素造成税收同比下降39.3%,减少税收461万元。三是小规模碳化硅企业受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的限制已关停17户,现有的企业由于受产品销售不畅和市场价格偏低的影响,产量下降,造成税收减少269万元。

五、物价水平涨幅较高。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T)呈现持续高位运行的基本态势。1至8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涨5.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1.4个百分点,涨幅位居全省十四个市州第3位,其中食品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2个百分点。肉类中猪肉涨幅最高,最高时达到了每公斤22元,打破了往年8—9月间猪肉价格为全年最低月份的惯例。

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投资依然薄弱。今年以来,投资最快的一直是房地产开发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7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66万元,同比增长1倍。房地产开发和农村投资的良好态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州仍然缺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财源性项目,全州新开工项目共有251项,生产性项目仅有11项,占新开工项目数的5.7%;5000万元—1亿元的只有5个,亿元以上的只有5个

关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剖析。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受需求的影响,工业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目前国内需求在中央有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有了一个明显的增长,内需这一块增势较猛,发展较快。但是外需这一块,目前还处于恢复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影响。所以外需这一块目前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受外需影响,就要影响东部,影响全国,进而影响四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受需求的影响仍然较大,目前我省产销率、工业经济效益都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所以说目前工业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在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巩固好这种回稳向好的发展趋势。第二个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幅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也回落了3.4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回落也很正常,但是四川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本来就低于全国,人均收入在全国排位靠后,在这种低收入的情况下,如果增速上不去,就会拉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第三个问题,目前节能降耗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刚才我已经谈到,具体数字就不再说了。从总体情况来看,今年的形势不错,但前三年的情况不太理想,会对今明两年节能降耗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仍然把目前节能降耗的形势看得比较严峻。(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经济:一是自6月以来全州出现长期高温旱情,部分县市农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灾情出现,造成部分县市秋粮减产。二是农业、畜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工业经济:一是规模企业开工仍不足,企业亏损面仍大。9月份当月停 产企业有54户,比上月增加2户,当月停产企业比上年同月减少产值7524万元。到9月底仍然完全停产的企业有15户,减少产值4.28亿元。1-8月,全州295户规模工业中亏损企业有126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高达6.22亿元。二是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三是一批重点新建项目不能按时投产,产能闲置。

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离年初目标任务较远。1-9月,由于受雨水过多的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49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146.8个百分点,投资完成仅占年初目标的62.9%。

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黔东南段等跨地区重点工程投资任务艰巨。1-9月,以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7.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其中: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黔东南段等跨地区重点工程投资完成40.37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41.4%,比上年同期下降34.6%。仅完成全年96亿元目标的42.1%,离全年目标还有57.9%的差距。第三产业方面:一是旅游产业还未取得突破性发展,外来消费不足。二是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州内消费潜力不足。三是新型服务业发展的规模还比较小。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中固有的矛盾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问题也开始显现,在省定经济目标中,大部分指标均能较好完成,许多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如全市GDP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排全省第一位、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排全省第2等,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固定资产

投资目标难以完成、节能目标完成难度极大,高技术产业发展完成省定目标还有困难。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目标任重路坚。1-9月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比上年同期下降1.4%,增幅在全省排第18位。城镇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占投资主导地位的工业投资增长偏低。二是支撑投资高速增长的大项目减少。三是项目建设资金趋紧,制约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节能降耗任务艰巨。1-9月份,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9%。万元GDP能耗2.1吨标准煤,下降4.5%,要完成全年5%的降低目标,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

7.6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低12.4个百分点,与全年15%的目标低5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四)工业企业赢利难度加大,亏损明显增加。一是大企业“增收不增利”矛盾突出。全市现有大型企业7家。今年以来这些大企业增收不增利,制约了全市工业效益的提升。二是受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亏损加剧。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6.5亿元,增长290%。亏损面为5.4%。发电、水泥企业受电煤价格上涨影响,整体利润下滑严重。其中姚电公司、平东热电、三和热电、蓝光电厂、星峰集团等企业亏损加巨。

另外,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一些国家经济衰退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升级,加上四川地震及近期的南方水灾,给全市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三、全年经济形势判断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别复杂,遇到了世界经济增长总体趋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等情况,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大。外部需求收缩,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国内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保增长、控通涨”总的宏观调控政策下,陆续出台了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信贷规模、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和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平顶山市还遇到了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节能降耗压力加大、工业特别是电力行业亏损加巨等诸多问题,总体经济在前几年高速增长的态势下,面临着经济发展周期性回落的可能,同时土地、电、资金等资源要素制约情况凸现,总体上看,经济运行高增长低通胀的趋势出现了变化,呈现出平稳下行态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预计全年全市经济增长幅度在14%左右,较2007年回落2个多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7%以内。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中可能影响经济下行的苗头性问题。特别是要监测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工业贷款余额增速下降、投资资金到位增速回落、能源原材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两税合一”、能源类产品税率调整等政策性因素对全市财政和经济运行的影响。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企业亏损额居高不下。8月末,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94个企业发生亏损,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亏损面为44%,亏损企业亏损额

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分行业看,盈亏相抵后净亏损的行业有17个,占全部行业的45.9%;净亏损额上千万的有7个,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净亏2084万元;饮料制造业,净亏2125万元;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净亏1835万元;橡胶制品业,净亏2897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净亏2978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净亏1395万元;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净亏1645万元。

2、企业资金占用增加。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金”占用为5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为38.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17.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两金”占用的增加,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严重地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效率,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3、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跌。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58%,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摩托车制造业90.9%,汽车制造业92%,橡胶制品业93.9%,纺织业为94.6%,轮胎制造业94.6%,医药制造业95.6%,家具制造业96.2%,化学纤维制造业96.6%。价格持续下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宏观层面上存在经济快速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投资快速增长与消费增长相对较慢等,在微观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制约了一产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农副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低于全国水平。占我市食品行业比重较大的生猪、玉米、大豆等加工行业所需原料多数从市外购买。农副产品以简单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多数农副产品加工属于“掐头去尾、化整为零、去皮留仁”等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劳务产业化水平低。目前尚有100余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同时“非典”使全市在外务工农民返乡7.6万人,由于全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下降1.5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减少15元左右。

二是我市产业结构与以消费转型升级为标志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不对接,新一轮消费需求对我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目前全国经济已进入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旅游等“新兴消费品”为主要拉动力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今后十年汽车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力对每年GDP新增量的贡献可达六分之一。但我市与汽车相关联的装配机械、汽车零配件、发动机、大型机床、精密仪器等行业基本空白。我市旅游景点层次低,尚待进一步提高。通讯电子行业规模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也处于弱势地位。建材行业中的水泥以立窑为主,属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工艺,建筑用陶瓷多数为中低档产品,难以使用于高档房地产开发。

三是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4650万元、产值3286万元,比全省分别低2900万元和53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中有652家企业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有454家企业盈利在10万元以下。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全省低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全省的65%,资产负债率高出全省4.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仅占全省的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7.4个百分点。

四是产品销售率低,两项资金占用增长较快。累计产品销售率96.4%,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2个百分点,列全省末位。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两项资金占用达100亿元,比年初增加22.6亿元,增长22.6%;其中应收帐款49.8亿元,产成品存货50.2亿元,分别增长18%和27.5%。临工机械、金锣集团、华盛江泉、郯城纸板、兰陵集团、鲁南制药6家企业两项资金占用过亿元,华盛江泉等25家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增加额超2000万元。工业总资产贡献率比全省低2.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比全省慢0.04次。产销率不高,两项资金占用增加较快制约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从长期看,将影响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五是经济外向度低。我市出口额占全省的2.8%,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2.2%,全社会投资中利用外资仅占2.1%。从出口内部结构看,加工贸易比重低,占14.5%,增速低于一般贸易31.6个百分点,纺织品、食用油籽、蔬菜等传统加工产品占60%以上,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产品出口仅占3%。从出口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占全部出口额的50%以上,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出口份额低,出口市场集中,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第三篇: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时间:2012-7-4 14:23:45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1612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我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增长3.5%,比去年9月份的预测低了0.5个百分点,警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低于前几年的8%;1-5月份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增速较去年全年分别回落3.7、2.6和11.6个百分点。省内周边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潍坊、淄博、威海、烟台分别降低3.7、3.4、6.4和3.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潍坊、淄博、威海、烟台分别降低0.5、2、5.1和2.1个百分点。虽然我市各项指标增速在全省和黄蓝两区排名较好,但受大环境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也分别降低0.9、0.6和10.9个百分点。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前五个月增幅分别为33.1%、27.8%、20.3%、18.8%、18.1%,增幅逐月回落趋势明显,我市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二是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产品销售存在较大困难。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三是融资形势仍然严峻,尽管国家2月24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点,6月7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但工业贷款增长有限,且主要投向大中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在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四是利用外资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市有一批在谈项目,但是新批外资项目太少,到目前实际利用外资形势仍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同时,用工难、项目审批手续慢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项目用地刚性需求较大,全市尚有一批工业项目用地缺口难以落实。

第四篇: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

.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之观察

陕西省国民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杨建飞----

摘要2004年以来,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迅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逐渐成为重要的力量。然而,十年来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管理工作存在着太多不足。文章是在2013年6月,陕西省民间组织管理局责令本基金会整改中,为本会开展学习、总结工作时编写教材而写。本人总结四年的基金会工作实践基础上,观察地方政府在民间公益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仅就基金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公益组织基金会政府管理问题观察建议修正

一、前言

1、概念简述

民间公益组织,又称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英译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

公益是指公共利益。

关于民间公益组织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是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民间社会组织。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指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法的、非营利的、非政府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组织,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西方学者把公益组织统归于非政府组织,称作第三部门,以区别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这类组织多以基金会、协会、社会团体形式出现。其中,民间性和公益性是最为重要的特性。

2、2004年以来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状况

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十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为主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各种民间组织基本上有了合法设立的途径。

经过10年来的发展,民间公益组织活跃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能源发展、扶贫建设、权益保护、社区慈善服务、救助等领域,发挥着政府公益供给不足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在.1

公益领域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步伐加快。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以后,民间公益组织数量、种类不断增加,规模扩大,合法性得到增强。再是民间公益组织积极作用日益彰显。民间公益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救灾抢险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现状

1、工作方针与管理体制

目前,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方针是“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培育发展是目的,监督管理是手段。

民间公益组织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政府采用的是“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公益组织管理体制。

所谓“归口登记”,是指民间组织统一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赋予其法律地位。目前,除了极少数民间公益组织如中华慈善总会采用备案制外,其它民间组织都应到民政部门登记。

“双重负责”,是指每一个民间公益组织都要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登记管理机关是指各级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是指国务院管理和宏观管理,而业务主管单位则侧重于对所属民间公益组织业务活动上的指导。

“分级管理”,是指县市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民间组织进行登记管理。一般而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的组织。从总体来,登记管理机关侧重于登记,根据其活动地域或会员分布来划分登记管理权限。全国性的由民政部直接登记管理;地方性组织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民间公益组织由所跨行政区域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分级管理并不意味着民间公益组织有级别,它仅代表组织的活动地域或会员来源不同。

基金会分为全国和省两级登记,陕西省从2013年12月6日起是指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由此决定了民间公益组织的活动范围一定。

2、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

目前,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主要包括登记管理、日常行政管理。主要的管理部门是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陕西省民政部门于2010年实施了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统一的办法。登记管理是政府确认民间公益组织合法性的基本形式,是指调整和规范民间公益组织成立、变更和注销登记行为的法律程序和措施,是民间公益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形式。

日常行政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机制,对民间公益组织的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和指导的过程,也是民间公益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按照有关政策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日常活动、对民间公益组织实施检查、财务管理、按章程开展活动、接受捐赠资助等等。此外,对于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督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项社会的综合管理,除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外,还需要银行、税务、质监、公安、财政等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做好。

三、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最具有代表性的红会“郭美美”事件曝光后,暴露了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案例 陕西省国民慈善基金会于2013年4月21日发生了“法人代表个人指使预买基金会的人,私自到民政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法人代表变更及新增理事名单手续”的事件,以至转变为该基金会理事会2/3以上投票罢免理事长。后因陕西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在管理中行政不当和有拒绝受理基金会理事会呈报罢免文件材料的事实,以及领导干部有“变更没有铸成事实”、“你们不要与民管局对抗,你们也抗不过!”之类的语言,在10个月没有定论时,演变出基金会理事会与民间组织管理局领导干部之间产生矛盾。

2004年后,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公益事业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工作有待于开拓创新,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新途径加以解决。目前,我国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不健全

2004年以来,关于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是由《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共同构成了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法制环境,但是民间公益组织的法律地位仍然不确定。一方面,关于民间公益组织的立法较为零散,比较多的以国务院或有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与条例为主,它们分别规定在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法律规范文件中。另有一些单性法律特别就某些特殊的民间公益组织的设立、职能、组织等问题做出了规定,例如《基金会管理办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它是关于某一方面的单项规定,不成系统。再一方面,立法速度跟不上受法律约束的对象的发展速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民间公益组织数量的急剧增加,类型不断多样化与复杂化的发展,现行的法规条例往往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它们所带有的严格控制与繁琐的审批手续的制度框架严重阻碍了民间公益组织的设立与发展。

2.管理不规范

根据民间组织管理法规,要求所有的民间公益组织统一到民政部门登记,赋予其法律地位。按照现行法规,民间组织在申请登记时,必须要有一个业务主管单位。关于这一规定,事实上民政部门早已经改革开放。陕西省民政厅于2010年初在基金会审批登记设立事项中就实际执行了登记和业务主管统一由民政部门负责的办法,这是好事,有利于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公益利益的需求。但是,这样一来,原来的登记管理机构又担起业务主管职责时,依据的还是没有修改的法规条例,具体执行中由于规定不够明确,内容笼统,管理职责不明,在运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管理的模棱两可和按领导个人意志办事的随意性,导致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不免出现体制上的漏洞和运作上的困难。

3、监督乏力管理不当

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管方面,存在监督力量薄弱、监管僵化乏力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主管监督不到位。由于对大部分民间组织仍然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实际操作中,两个部门都容易出现对民间公益组织事后监督不力的问题。如,业务主管单位偏重于申报活动,疏于日常管理与监督,有的甚至放弃管理。而登记管理机关由于也实际接管了一部分业务主管的职责,面对众多的民间组织,人力资源紧张而无暇顾及民间公益组织具体的日常活动。这样,双重管理就变成了纯粹的申报与登记或因不熟练民间组织的业务过份干涉,致使双重管理、双重负责体制的落实出现漏洞,造成应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多管,使监督管理出现不当。例如,在陕西省民间组织管理局行政管理案例中就有如陕西省国民慈善基金会的领导人将组织手续租借给他人举办募捐活动,致使尽百万价值的书画艺术作品被侵占的事件。该基金会向上级主管单位反映后,不仅无人问津,还依“法人负责制”做依据袒护和延缓错误。另一方面,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公众无法有效监督。例如,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对资金的筹集捐赠项目和资金的投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社会捐赠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资金的安全隐患。有的公益组织把社会自愿救助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有的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政府缺少科学的、创新监督管理和审计办法,使大量社会善款没有尽其用。

4、不完全竞争的环境

公益组织的不完全竞争环境,使得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环境较差。民间公益组织向社会提供的是非垄断性公共物品,这意味着它也不应该居于垄断的地位。可是,在具体的行政管理中,公益组织的待遇却是不同的。仅就我国西部基金会而言,凡公募基金会大多数享受“捐赠票据、税前抵扣资格”,而非公募基金会在这个资格上就不能享受公平的政策待遇。从管

理的政策上看,政府是要限制民间公益组织之间出现竞争。其政策目的可能是为了便于控制和管理,也防止由于竞争导致各个民间公益组织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更主动地采取各种计划方法,进而偏离政府所希望的方向。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民间公益组织的角度来看,却人为地造成民间公益组织垄断的局面,既限制了民间组织在相同或相似业务范围内的竞争,也限制了民间公益组织的跨区域的发展,其消极影响是巨大的。现在,民间公益组织经费不足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竞争应当说是一个根本的原因。由于缺乏竞争,不少民间组织往往不具备进取的条件,也没有能力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更不用说:做好一类项目,推进一个地区,教育一代人。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影响力便必然降低,导致财源萎缩,也留不住优秀人才。经费和人才不足,自然无法开展正常活动,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循环,不利于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三、建议

加强和改善民间公益组织管理,核心目标是设立和扶持民间公益组织成长,归根结底是要推动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完善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规范其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正确定位理顺政民关系

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巨变。三个领域的建设,都离不开社会民间公益组织的成就。一般来说,政府对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负有最高责任,而民间公益组织将公众组织起来,其注意力偏重微观方面,在微观方面可能做得比政府更好。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底发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在微观事务中的管理” 的指示,因而,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两者应密切衔接、配合起来,政府做大纲,民间组织施巨细,以最小的付出,促进社会公益取得最大的效果。

为此,政府要转变观念,正确定位,理顺政民关系,认真做到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认识到民间公益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职能与优势,返还职能,减少对民间公益组织巨细事务直接干预与管理,而加大有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互访活动,使民间公益组织能够真正在“五自原则”下发挥其自主性和自治性。

2、依法监督体察民情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民间公益组织良性运行合理发展的有利保障,因此要加快民间公益组织法律建设的步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适应民间公益组织发展需要的法律环境和完善民间公益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依法管理。杜绝公权滥用和表面上合法行为变异的行政行为,树立法律不授权,政府无职权的民间组织管理纪律。

修正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督机制,实施行政监督与业务监督并举的措施,即简化了民政工作程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民间组织不因为等待管理部门的一个文件或者一个答复而浪费和消耗时间与经济。

另一方面,民政部门要有大局意识,不仅仅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多部门相互配合,行动一致,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还要体察民间组织的实际情况,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在处理解决问题时不能僵化的只有发文件而不考虑民间组织生与死,要考虑经济后果、人员安排的具体情况,做到既不错位,也不缺位的科学管理。

3、减少限制条件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有必要解除对民间公益组织间竞争的限制,打破垄断局面,强化它们之间的竞争。比如在基金会管理中关于“捐赠票据税前抵扣”条例,多数非公募基金会没有资格。因此,要发展民间公益组织,政府部门应该放宽“待遇”,提供一个宽松平等的发展环境。

结束语

在实践工作中的体会是:健全法律、政府扶持、社会需要,民间组织自身努力、民政干部提高廉政标准,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就会更好。

2014年1月2日

第五篇:政府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非公有制 经济 的 发展,使得非公有制 企业 劳资关系 问题 成为重要的问题,由于劳资双方力量来源的不同,导致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平衡,这是劳资关系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靠政府的介入,从健全有关 法律 法规体系、积极促进工会角色职能的转换、积极推进三方协调机制的建立、推动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构建稳定协调的 现代 劳资关系。关键词:力量不平衡政府工会集体谈判制度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表现和利益冲突趋于明显和加剧。近年来,劳动关系双方矛盾增多,趋于紧张化,构成了当前劳动关系发展中一个令人忧虑的重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来说,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形成实质上是劳动力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力量对比及其博弈的过程。劳方与资方的力量是指各自所拥有的优势或有利的因素,这种力量的差异是 影响 劳资关系形成的基本因素。劳资关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契约形成的过程,劳资双方选择什么契约,契约的 内容 及其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力量或讨价还价的能力。认识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及其差异是形成劳资关系的基本因素的意义所在,我们要建立稳定的、契约式的、合作性的劳资关系就必须通过种种途径改变劳资双方的力量。

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劳资关系的主要问题 我国 目前 的阶段,,从总体上看,在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资关系的主要问题是双方力量的对比不平衡,更有利于资方,即在劳资双方契约的形成过程中资方处于有利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就资方的优势来看,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身的财产力量。在国有企业中,企业的财产属于国家,职工成为企业得主人。职工权益受到国家保护。但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企业的资产有企业主自己投入,虽然他们也是 中国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已经不同于国有企业的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全部财产的所有权,决定了企业对诸生产要素的充分支配,表现在劳资关系领域,资方享有职工录用,工资待遇,晋级考核,培训 教育,辞退员工等方面的决定权,有的甚至上述规范化的权力范围。第二,市场力量,市场力量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如果充分就业,劳资双方就会“等价交换”;如果劳动力供大于求,劳资双方的力量就倾斜于资方;如果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劳方会享有更多的机会。而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1996—2000年期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5,400万,预计仅能安置3,800万,尚有1,600万失业;农村 新增劳动力和原有剩余劳动力合计21,400万,仅能安置7,700万,尚有13,700万属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15,300万人的失业队伍,将劳工自己置于最软弱无力的境地,就业竞争为资方瓦解工人组织、拒绝劳工权益要求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第三,政府方面,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目前发展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对外资方面,在开放的世界中,作为资金需求方的国家为着吸引资金,不得不实施较多的优惠政策。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外资,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利用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攀比,获得超常规的优惠,甚至超经济的优惠,例如获得某些 政治、法律上的特殊照顾。这种特权,在劳资交时转换成资方对劳动力超市场规则的支配权,使劳资关系中资方已经过大的力量更加强大。而地方政府,直接得益于外资经济增长带来的财政收入和其他收入,为了本地地方利益及官员的政绩,对来本地投资的资方给予了更为优惠的政策与待遇,而对劳动务工人员却没有给予相关的待遇。当劳资双方发生矛盾时,一些政府又偏向了企业一方,这无疑又增强了资方的力量,给劳资双方力量的对比带了不平衡。

(二)就劳方来看,他们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是个人的的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劳工个人力量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及其它方面的情况。一般而言,个人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越强,其个人力量就越大。但是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中大量的是低层次的劳动人员,他们的工作岗位的替代性很大,其力量基础很薄弱,往往还不足以以个人身份于资方进行谈判与抗衡。第二是群体的力量,劳动力的供给呈分散、无组织和低素质状态。大量的农民工单个或小群体地四处寻觅就业单位,面对着极不充分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劳动者之间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只能成为现成雇佣条件的被动接受者。就业后,在无任何工人组织的企业里,工人能在企业内外建立的联系或形成的组织,往往是以亲缘、地缘、友缘为纽带的诸如同乡会、同学会、老友会等非正式组织。这些组织的狭隘性、松散性根本不可能使他们在利益一致、要求一致的基础上形成有力量的团体。同时,占人数绝大比重的农民工,他们“短期打工”、“青春打工”的就业目标取向使他们在就业时间、就业地区、就业企业上极不稳定,过于频繁的流动使他们很难结成稳定的非正式的群体组织,再加上没有法律的保障,就很难形成一个有力量的,能与资方谈判的团体。第三是工会的力量,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力量的基础来自会员团结一致以及国家法定权力。在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过程中,非公有制企业得工会组织不健全,员工入会的积极性也不高,工会力量比较薄弱。在加上在新时期工会的的角色转换没有跟上以及职能定位的模糊,工会没有真正起到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责,工会仍然是企业内部的附属机构,没有独立性,在维护职权权益方面显得很软弱。在地方组织结构中,工会和政府的关系往往使工会处于尴尬的境地。不少政府官员一向将地方总工会视为一级政府机构,而企业工会的属地化管理原则又要求企业工会服从当地总工会的领导,这种实际存在的上下级关系,企业工会隶属于所在地市总工会,使工会在很多时候不得不服从于经济发展的大局致使企业的工会不去维护职工的权益,而站到资方一边,偏袒资方,这种对劳资双方力量的扭曲,造成了劳资关系的不稳定。

下载为什么在经济运行中市场与政府同时存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在经济运行中市场与政府同时存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