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

时间:2019-05-13 05:2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

第一篇: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

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结论(2008-09-13 08:23:39)转载标签:法律突发性事件政府形象胶农北京市杂谈

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结构全面调整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利益多元重组分合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以及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导致突发性事件不断,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各种矛盾凸现,防不胜防。在给我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给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在突发事件上处理的欠妥,给我们的政府机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增强各级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迅速的做好突发事件处理,防止事态的扩大工作,这不仅仅关系着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而且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重考验。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危及大众利益、影响社会秩序、人们不希望发生,但又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总称。从内容上来分类: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海啸、突发性大暴雨、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这类灾害一般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包括人为原因引起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如爆炸、投毒、交通拥挤等事件;包括疫病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如非典型肺炎、口蹄疫等引发的事件;还有社会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骚乱、游行、示威等事件。从国家统计局资料统计来看,2006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2528亿元;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达112822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灾害378781起;发生火灾222702起;发生森林火灾7775起;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2804次。因此,在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工作,把其当作一项常态工作来抓,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争取把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增强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理念,及时有效的处理、妥善做好后备事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主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行动,广泛动员,转变危机治理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政府—公民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危机治理结构。

经过对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的考察,着重分析了近几年来,尤其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诸如2003年蔓延全国,造成全面恐慌的禽流感事件,以北京为例,由于在防治的初期,市领导机关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导致病毒迅速扩散蔓延,受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最后中央政府直接介入,采取有力措施,发布灾情,安定人心,撤换处理了一大批领导干部,有效制止了灾情的蔓延;还有今年春节期间南方发生的连续冻雨冰雪天气,致使交通中断长达十余天,给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与损失;再比如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的震惊中外的8.0级地震,造成69000人死亡,18149人失踪,总计87149人,伤者不计其数,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个亿,间接损失不计其数,同时在心灵上给受灾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以及发生在6月28日的贵州瓮安数千人围观当地政府机关长达7个小时,进而发生打砸抢事件,导致多处办公楼被砸,办公设施被毁,车辆被烧;再加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因征地、教育、医疗、环境污染、就业、失业、退休、土地纠纷,补偿纠纷等集体上访事件,由于地方政府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不当,导致人民群众与地方政府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群众冲击当地政府机关的事件,严重的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在全国造成恶劣的影响,在重点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我认为现阶段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各级还不习惯于应对突发事件,不习惯于处理突发事件,在突发公共事件上还缺乏经验,在治理理念上还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在面对突发事件,政府缺乏应对能力,反应迟缓,未能从根本上做好工作。集中体现为:

1、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不是更好的寻根追源,有效的化解危机,而是逃避责任,放任自流,最终导致事态的扩大,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正常展开,在全社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而政府自身的公信力与形象也大打折扣,如在2003年非典蔓延的初期,北京市市政府面对非典,不是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防止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及时发布信息,稳定人心,消除人们的恐慌感,而是在应对非典防治的过程中集中反应迟缓,采取瞒报谎报的方式最终导致疫情扩大,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也骤降。然而庆幸的是中央政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以及防止途径,有效的化解了公众的恐慌感,稳定了情绪,从根本上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到下半年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公众对市政府应对能力以及信心评价不断增高。据抽样调查情况显示:就北京市市政府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有力措施展开调查,57%的市民认为政府措施非常有效,37%的市民认为政府措施比较有效,只有6%的市民认为政府的措施一般,而在非典蔓延的初期,北京市市民对政府的评价满意度不足35%;从年龄上来看,30岁以上的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有效性评价都比较高,主要集中在45-55岁之间,从城市信心指数层面来看,30.5%的受采访市民给出了很有信心的回答,54.6%的受采访市民给出了很有信心的回答,只有14.9%的受访市民认为信心不足,而这个指数在非典初期不满意度竟然达58.9%,由此可见一般。

2、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尤其是地方性政府更多的不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是一味的回避问题,甚至是不惜动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企图凭借国家暴力机关来威胁、恐吓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事态扩大。例如6.28贵州瓮安事件,本来事件很简单,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处理不当,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事件处理过程充当“执法先锋”,被推到了前沿阵地,而事件处理过程的粗糙简单,显失公平,直接增加民众与政府机关的冲突机会,使得公众与政府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绷直状态。而各种矛盾相互叠加长期不能得到解决,最终以这件事为导火索导致数万人冲击当地政府机关,发生打砸抢事件。该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当地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贵州省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再比如7.19发生在云南省孟连县暴力冲突事件,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不力,致广大胶农利益于不顾,错误的将胶农与橡胶公司的利益纠纷定性为农村黑恶势力影响社会治安,致使胶农与橡胶公司的利益纠纷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终酿成悲剧,500名胶农手持棍棒刀具与当地政府机关、公安民警对峙,发生武力冲突,导致41名民警受伤,多辆警车被砸,民警用防暴枪防卫,造成15名胶农受伤,两人中枪身亡,该事件经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尤其是地方性政府还缺乏一种紧急应对的能力。在治理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全能政府的治理理念,即政府包干一切的做法。在信息方面政府垄断一切信息,掌管信息的发布,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不确定,以及重大的破坏性,因此这要求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做出应对,但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化,信息传递多途径化的今天,单靠政府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做好的。因此,在突发性事件前面,需要政府进行广泛的动员,在全社会形成国家政府—公民社会—个体三位一体的危机治理机制,才能很好的应对危机。

二、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还缺乏统一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要求政府与社会及时予以应对,给与关注,而它的重大破坏性要求政府与社会力量及时的进入,对事件结果进行救助。同时由于参与突发事件救助主体的多样性,分属不同的行业和各个领域。因此,为了有效的遏制突发事件的扩大,为了迅速及时高效的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救助,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但是就现实中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2003年的非典防治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分属不同的系统与行政机构管辖,诸如卫生部人员归卫生部管辖,北京市医护人员归北京市管辖。由此造成了有的地方医护人员与药品短缺,而有的部门却存在大量的闲置医护人员与紧缺医药品等。再比如年初的冻雨冰雪灾害天气所造成的交通大拥挤,由于铁道部与交通部门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因此在南方断电能源短缺的情况下,铁道部与交通部管理部门各自依据自身判断做出决策,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以致于出现双方相互抱怨,相互指责的状况。而统一管理协调机制的缺乏与不健全,让公众对铁道部与交通部的诟病也不绝于耳。

在现代社会中,各级政府要不断探索,增强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政府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管理协调的能力,增强政府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感知力、重视力、解决力,在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中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树立政府亲民、爱民、利民的民治政府的形象,使政府想公众之所想,急公众之所急,利公众之所利,在点点滴滴中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增强民众对政府的认知感与信任感。

三、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的法制化、规范化。

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的法制化、制度化是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把突发性事件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保障。而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法律凭借是有效规范运作基础与保障,但是从我们国家的立法进程来看,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的立法上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处于完善阶段。因此,加大突发事件方面配套的立法仍是工作的重点。而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够有效改善制度层面供给的稀缺状况,不能有效改善立法方面的空缺状况,那么突发性事件处理的制度化瓶颈就不能有效改善。

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应急法律体系将更加的完善,可以说其在更多的层面上把我国的突发事件处理纳入到了法律的轨道,使突发事件处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凭。截至2006年底我国建立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超过130万件,可以说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这次抗震救灾提供了“指路明灯”。

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指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抢救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迅速出台《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条例》,把灾后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乱的进行。同时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这次抗争救灾中表现突出,在地震发生后,采取了迅速及时的行动,有效防止灾情的扩大,在国内外备受赞誉,极大地改善了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形象,同时也是国内人民更加地团结,更加的安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与信赖倍增。因此,在现阶段继续加强突发事件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处理法律体系,使事件的处理在法律的轨道下运作。

四、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信息还不够公开,政府还不习惯与社会共享信息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处理,致使事态扩大。

政府信息公开一直是公民社会所努力诉求的结果,但是在现实中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流于形式,但是公众的诉求并未因此而受到制约,尤其是近年来,公众的呼声逐渐高涨,在中央政府的倡导下要求地方政府逐步扩大政务公开,增加信息的透明化,增强对公众的回应力度。与此同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由于其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以及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作用的社会性、扩散性、衍生性,要求政府必须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畅而引发公众集体恐慌,从而引发社会骚乱,危及社会正常的秩序。

起至2008年5月1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其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公众可以就此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公开相应的政务信息,从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央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地将疫情公布于众,并就震情情况向公众作了详细的报告,建立灾情预报制度,定期向公众报告灾情,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的扩散,杜绝了谣言的传播,有效的避免了群体性社会恐慌的发生,使公众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了事态的发展情况,从而采取科学理性的参与救灾工作,参与防震自救行动。同时最大程度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取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理解。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彰显出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务实、更加勇于承担责任的新政府形象备受瞩目。据清华大学调查实验室开展的覆盖26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关于“5.12抗震救援大型民意调查”显示:97.9%的公众对政府抗震救灾工作表示满意,98.7%的公众对政府救灾机制和及时响应表示满意,95.13%的公众对政府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信息及时精确的披露表示满意。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建立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要求政府向公众与媒体公开信息,实现政府与媒体、政府与公众、媒体与公众的良好合作机制。发挥媒体在信息披露、信息公开、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发展的今天,信息的公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广播、杂志、网络、新闻机构等多种渠道的传播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传播过程中技术性因素的限制。因此,在现阶段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发扬抗震救灾中信息披露的优良作风,建立重大事件的披露制度,增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共享性,增强政府与传媒、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协作。

总之,在现阶段,在国家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强了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因此,这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做好基本工作,增强政府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及时转变观念,增强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公开化、透明化,建立政府--媒体--公众在危机事件中的良性互动合作机制,完善突发事件相关配套法律建设,组织建设,制度供给。从根本上增强现代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力、处理力,有效地化解社会危机,在危机治理过程中彰显政府的公共性、社会性、服务性,提升政府的形象。

第二篇: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校园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活动主题:校园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主办单位:汽电102班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突发事件类型,即让学生知道有那些常见的安全突发事件。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识别与处理常见突发事件。

班会过程:

1、校园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院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学院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着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防护能力;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明确事件、灾害发生时的处理程序及处理方法;力求将事件及灾害的后果降至最低,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或灾害后果加重,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事件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平息事态,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机构,负责领导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1、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要做好记录,同时第一时间报告安全保卫中心。安全保卫中心要立即组织力量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原因、伤亡损失情况等基本情况后,根据事件性质上报学院领导的同时,提出是否启动应急指挥机构的建议。

2、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的指挥机构启动以后,具体工作按有关预案程序予以组织实施。机构总指挥召开机构成员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

(1)根据有关预案,部署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研究部署抢险、拯救、调查方案;

(2)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研究确定上报情况的对象、内容和方式;

(3)根据情况需要,做出是否成立处置突发事件专项工作组或现场指挥部的决定;

(4)视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设立现场指挥办公室;

(5)根据突发事件处置情况,视需要提出救援申请。

3、专项工作小组按照会议精神和分工,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1)掌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对现场需要的人力、物力支援问题进行协调;

(3)对抢救现场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工作交叉问题进行分工;

(4)分析了解事故原因,对现场进行妥善处理;

(5)调查取证。

4、善后工作

(1)相关部门、人员应实事求是,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对事件、案件做出理性分析,由专项工作小组指定

职能部门做出书面报告,上报指挥部和学校领导;

(2)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按有关要求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3)探望伤病员、死者家属、受害人、慰问受灾群众和抢救人员;

(4)充分利用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认真检查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工作,避免再度发生突发事件。

3、常见校园突发事件分类

校园内可预见性的应急事件大致有10 余种,可分为一般性事件和重大事件二类。

1、一般性事件:包括停电、停水引致学生起哄;个别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打架斗殴、盗窃;外来人员扰乱校园秩序;破坏公物及网络系统安全等。

2、重大事件包括:自杀或非正常死亡;食物中毒;学生罢课、非法游行、静坐等群体性事件;火灾、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伤害;传染病流行,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影响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4、校园突发事件处理程序与方法

事件处理程序分二个步骤进行。首先要有效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采取紧急疏散,现场急救、现场保护和封锁,以控制事态的发展,减轻事故后果。其次是请求支援,协助,如及时向上级报告、通知相关部门、报警等。

1、一般性事件处理程序

(1)停电、停水引致学生起哄:后勤服务中心应设立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的水电值班室。一旦发现停电、停水、漏电、漏水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值班水电工查明原因,尽快恢复供电供水。当班水电工要将处理情况、存在问题、隐患或者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查明原因的同时报告后勤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应立即通知学务部、安全保卫中心及相关部门,同时做好应对措施以及宣传解释稳定工作。

(2)突发疾病、意外伤害:上班时间由校医务室和二级学院辅导员负责处理,学务部人员到场跟进,视病情通知家长,并做好安抚工作。

(3)打架斗殴、盗窃:由安全保卫中心负责处理,相关管理人员及辅导员协助,情节严重时向辖区派出所报警。安全保卫中心将情况调查清楚后,向学生事务中心提供书面调查报告。学务部提出处理意见后,报学院领导审定,形成处理文件。

(4)外来人员扰乱校园秩序:由安全保卫中心或公安机关处理。师生员工有义务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

(5)破坏公物:一旦发现损坏公物者应及时向安全保卫中心报告,对有意损坏公物尤其是损坏消防设施的责任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学生手册》和学院相关消防设施管理规定进行教育、处罚。

5、突发事件处理注意事项

1、发现事件的任何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做出反应和报告,对事件知情不报或忽视事件并因此而造成更为严重后果者,将追究其责任。

2、突发事件接报实行首接责任制。即第一个接到报告的人,无论是否与本职工作相关,接报人都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及领导汇报。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要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不得互相埋怨、推诿,由此导致事件处理迟缓,事态进一步扩者,将追究其责任。

3、对事件的处理要与事件的上报同时进行,紧急情况下先处理事件后汇报。

4、各类事件中有人员须送医院治疗时,由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派车立即送医院,非上班时间应指定值班司机(有关部门要建立值班制度,并公布人员、车辆等的联系方式

汽电102班团支部

2011年11月21日

第三篇:突发事件处理与反恐

二、从基础管理抓起,落实突发事件防范工作

突发事件防范工作,是大型商场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它涉及到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的配合。要不断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全面落实商场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

1、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首先,企业每一位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思想重视,认识到位,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安全防范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其次,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先原则,把企业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和一起考核。从以往所发生的大型商场突发事件来看,许多都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所引起。2005年发生在南京东路某金店的黄金抢夺案,就是因为营业员当时只顾做生意,放松了对商品看管的警惕性,让罪犯有机可乘。

2、完善制度,措施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管突发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料,但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项应急预案,主动防范,可将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一要健全企业安全防范体系和组织构架。每个企业必须建立以企业一把手为首,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使安全工作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业绩考核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协调开展;二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各项应急预案,做到管理有制度,操作有流程,应对有措施;三要加强检查监督,形成常态管理机制。将部门的自检、互查与抽查紧密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层层落实,责任到位。有好的制度,还要靠人去执行,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一要端正思想态度,改变“商场安全工作是企业安保部门的事,与经营部门无关”的片面想法,并加大培训力度,使全体员工了解和掌握有关制度和措施,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把安全管理制度同岗位职责和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同业绩考核要求紧密挂钩,进一步完善员工岗位职责和要求;三要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的人。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三、坚持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大型商场的突发事件,一般分为灾害性突发事件、破坏性突发事件和事故性突发事件三种类型。处置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将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主动、迅速处置灾害性突发事件。所谓灾害性突发事件是指由火灾、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尽管灾害性突发事件不可预测和不可抗拒,但可以积极预防。一旦发生灾害性突发事件,要及时、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扑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首先,要及时报告企业领导,通知企业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疏散顾客和员工,确保人身安全。其次,要及时停止营业,保管好商品和货款,防止被盗,协助安保人员维持好营业场地秩序。第三,事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营业。

2、沉着、果断应对破坏性突发事件。破坏性突发事件包括抢劫、恐吓、斗殴等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大型商场人群集中,流量大,是犯罪分子破坏的首选目标。破坏性突发事件将对大型商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一旦发生破坏性突发事件,要做到不慌不乱,果断沉着,积极应对。如发现可疑物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由企业领导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注意内紧外松,保护好现场,维持现场秩序和稳定,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排除危险,侦破案件。事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营业。

3、细致、有效化解事故性突发事件。所谓事故性突发事件是指由环境、设施等因素以及服务质量事故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包括停电、货架倒塌以及人员伤害等事件。有些事件虽小,但处理不好,有可能激化矛盾,演变为大事。一旦发生事故性突发事件,要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将事件苗子消灭在萌芽之中,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营业。

总之,做好大型商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企业各级领导要保持清醒头脑,防患于未然。要不断完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应急预案。

第四篇:如何处理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处理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姓名 单位 省份 市 邮编

摘要:工程造价审计能够有效防止工程造价过高问题,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工程造价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工程造价审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就是希望通过阐述工程造价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拙见。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工程造价审计是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工程造价审计可以有效的防止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加强工程造价审计需要国家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审计人员采取科学的审计办法、结合工程决策的资料,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审计。

一、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形式还是以事后补救为主,也就是说审计主要是对项目数据进行找错,一旦发现错误就强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审计部门将审计结果看作是惩罚企业的依据,结果导致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长期以往造成审计环境的恶劣,影响了人们对审计工作本质的正确认识。

2、审计方法不完善

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手段比较单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审计工作所应用的手段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手工查账为主,没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进去,影响工程造价审计的效果发挥;二是审计工作不到位。由于审计工作不到位而发生的各种建筑工程腐败案件在近来年非常的多,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审计工作不到位主要不能对建筑工程的实际造价费用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结果一些人就利用虚假的票务等虚报工程造价;三是缺少专项审计。目前工程造价设计与财务审

计之间没有建立相互联系的系统体制,造成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为了经济利益,他们会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进行审计,影响审计的公正性。

3、项目超预算严重

目前建筑工程的财务支出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是基建财务的核算不规范,没有将工程项目单独立账,一些与建筑项目无关的支出被纳入到项目工程支出中,结果导致基建财务的收支情况非常的混乱;其次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存在各种原因而导致工程发生变更事项,最终导致工程建筑的费用超出工程的总体造价;最后就是在建筑工程中将收款凭证和建筑材料发票等当做支付工程款的凭证,结果造成建筑工程中出现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

4、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

工程造价审计的目的就是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监督,实现以最小的建筑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审计要求从建筑工程的技术、原料以及施工方法与工艺等多角度入手,因此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建筑领域知识,但是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结构层次看,具备高层次的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数量非常的少,尤其是缺乏具有“通用型”的审计人员。

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的具体对策

1、主动开展审计工作

工程造价审计必然会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引起施工单位的反感,造成他们不愿意积极配合,为此审计部门应该采取主动的审计方式争取领导的重视,为有效争取领导的重视,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前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审计准备工作,明确审计目的。审计人员要在开展工作前尽可能的收集较多的资料,以便在审计开展后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要科学的选择突破口,确保审计工作的成功率。审计人员要充分重视工作经验和技术,采取多种审计方法,科学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进而利用问题的所在,开展审计工作。

2、创新造价审计技术

首先要将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融合,通过二者的融合可以发现单方面审计工作所不能发现的问题,比如对建筑安装投资完成额审计中,通过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可以查看是否存在概算外投资项目、概算内未完项目,有无虚列建筑安装

投资等问题;其次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工程造价审计中,构建完善的造价审计系统,比如利用工程对量软件功能,就可以直接反映出工程预算设计的差额,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避免了人为干预审计结果的现象发生。

3、积极培养“通用型”的审计人员

传统的审计人员无论是从自身的专业结构还是综合素质方面,其不能适应现代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需求,基于工程审计工作的新要求,这就需要:一是要不断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知识的基础上,还丰富审计人员的综合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将他们培养成“通用型”的专业审计人员;二是创新工程造价审计模式,基于当前工程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构建审计机关立项、社会中介配合、建设单位出资的模式。

4、加强工程造价计价的审计

工程造价审计的工作是对工程的各个需要资金的环节进行规划审计,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数额巨大,为避免挪用项目资金等情况的发生,必须对资金利用进行监管审计,以维护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加强工作,加强监督。审查工程结算书的编制是否合规是工程事后进行审计的重要步骤之一。审计人员在进行结算书编制审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工程的名称、规格、定额编号,严格审核定额套用。审核竣工结算定额套用时一定要注意到各个专业的适用范围、使用界限的划分这两个方面,在套取定额编号计价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定额的工作内容以及所用材料的成分、含量,避免出现低工程却套用高额子目以及将已经确定好的综合价格再次分成几个子目重复计算费用的现象

三、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加强工程造价审计的全过程防范

只有加强审计取费标准环节的控制,认真审核施工合同与单位工程成本,同时对一些影响项目成本的条款严格检查,特别注意材料价格和费用依据,通过评价和索赔处理,明确规定,这样我们才能为解决审计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审计资源与其他资源来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审计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只有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结合,才能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审计的力量。

在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也对于建设项目的情况比较熟悉,以确保操作的效果,同时还需要与管理层沟通。所以,确保及时实施现场跟踪审计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由于社会审计组织具有更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及丰富的经验,对保密不高的项目可能邀请外部审计机构内部工程审计人员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实施以前的调查和现场咨询工作从而获得到更多的证据。

2、优化工程造价审计的外部环境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现有法规的可操作性,使工程造价审计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综合治理,净化社会和经济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确保审计单位能够掌握相对可靠的信息,减少错误的可能性,降低审计风险。加强沟通和领导能力,获得另一方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有效执行工程审计的关键所在。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员素质,等等会给审计风险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工程造价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过程实施有效沟通,协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结束语

工程造价审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工程审计的目的不仅是追求审减金额,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来发现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曹立军.浅谈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创业家,2014,04:36.[2]刘福力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236.[3]孙晔试论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J].北方经济,2012,08:105-106.

第五篇: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军人,能加入公安队伍使本人具有巨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但在进入公安队伍之后,使我感觉到公安和部队之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方面,现本人就这方面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当前影响人民警形象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安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各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形象从总体上说也是好的,特别是近几年经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洗礼,结合“三基”工程建设的开展,大力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后,广泛民警的警容警姿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人民警察形象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稳步上升。但是,队伍中仍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警察作风不实。警察的作风形象反映了警察的内在素质,直接关系到警察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作风不好,必然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进而影响警民关系,影响群众信任。在少数民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作风现象,如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警容风纪不整,生活作风不佳,工作作风飘浮,存在着形式主义等问题。

2、警察执法不公。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司法力量,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严格执法。警察的执法能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是警察组织的生命线,直接影响警察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也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在当前一些地方和个别民警身上,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执法随意性的现象,有的民警自持手中有权,执法时对群众态度粗暴,特权思想严重,影响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3、警察服务不佳。警察组织的一大基本职能就是公共服务,警察的服务态度、服务形象直接影响着与公众的关系。在一些民警身上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个别民警服务意识淡薄,甚至还存在“冷、硬、横”等现象,一些地方仍还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损害了公安机关在公众中的形象。

4、硬件建设滞后。环境能约束人、改变人,形象建设不仅要注重软件建设,也要注重硬件建设。良好、规范的硬件建设能促进软件建设,如规范、洁净的服务场所能给公众一种信任感和良好印象。当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的办公、办证服务场所存在“脏、乱、差”等现象,与社会发展和公众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也影响了公安机关自身的形象。

二、影响人民警察形象问题的主要原因

影响人民警察形象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观上的原因是主要的。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足。警察形象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对于促进公安工作和争取公众的支持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中对警察公共关系和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氛围,只注重于布置和完成工作任务,而忽视警察形象建设和警方公共关系,忽视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认为只要落实好工作就行,视形象建设等为形式主义,习惯于孤军作战,不去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一些民警中,对警察形象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不能理解、也不去理解,在工作中与群众接触时,不注意自身形象,也不去与群众进行沟通,思想观念落后。

2、宗旨观念淡薄。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公安工作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公安工作就难于开展,任务就难以完成,公安机关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才能有坚强可靠的群众基础。当前,在部分民警中存在着群众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等问题,损害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一些民警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不注重学习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蔓延,个别民警公仆关系颠倒,对待群众态度粗暴,耍特权,摆威风,严重败坏了警民关系。

3、民警素质不高。一个人外在的形象是内在素质的反映,素质越高反映在外在的气质和形象也就越好。而目前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一些民警文化知识偏低、业务素质较差,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能低下,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现实斗争的需要,群众对此很不满意,民警队伍的素质已经直接影响了与公众的关系,影响了警察队伍在公众中的形象,并已成为公安事业发展的“瓶颈”。

4、文化建设滞后。警察组织文化包括文化的外显部分如组织中的办公室、设施等,也指较深一层的制度形态的东西,还反映的是最深层的警察精神文化,是警察形象建设的核心。长期以来,有许多地方不重视警察文化建设,警察组织文化建设严重落后。有的地方软、硬件建设没有协调发展。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重视警察精神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使人积极向上和生动活泼、和谐的文化氛围,影响了队伍的精神面貌,影响了警察队伍的形象建设。

三、推动人民警察形象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执法行为。

下载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警察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为一名部队转业军人,能加入公安队伍使本人具有巨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但在进入公安队伍之后,使我感觉到公安和部队之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

    美术课中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美术课中怎样处理突发事件美术课一般不被学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经常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这类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行为,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危害较大。作为教师应该......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民勤五中 潘玉萍 每位授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突发事件”。这些事情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完全处于......

    物业保安人员一般问题与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物业保安人员一般问题与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处理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一、保安员处理问题的原则: 1、保安人员在执行任务、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中,一定要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灵活机......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贵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 目录„„„„„„„„„„„„„„„„„„„„„„„„„„„„„„„„„„„„1 摘要„„„„„„„„„„„„„„„„„„„„„„„„......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采购度的实行在西方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西方国家一向鼓励自由市场竞争,而且政府行为受到议会检查机构和舆论的多重严格监督。很久以来,......

    对县级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县级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清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张宁 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基础环节,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