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
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
一、基本功能要求:
设计的要求是使大楼能耗到最低标准以达到巴黎市的“气候改善计划”的要求。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研究、娱乐与聚会环境。
设计师按照管理与维护简单化的标准进行整体布局。,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室内与室外的自由交流场所,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室内、室外景观。
二、基地环境选择与规划:
该项目是在巴黎第19区的Stade de Ladoumègue基地上建造一栋学生公寓,里面还有180个工作室,属于由Reichen & Robert建筑师事务所完成的巴黎城市开发项目的一部分。到2012年年初,巴黎电车将通过此地,现在任务是力争在2011年到来之前完成所有的设计建造工作。公寓楼拥有独特的结构:11米宽,并在南北中轴线上延伸200米左右,这显示了正确处理俯瞰着小桥街区延伸地带的东面幕墙的重要性。此外,这条街还将修建电车轨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它不是一个将环境融入其中建筑,而是将街区、建筑幕墙与景观融合了。
三、可持续性设计理念:
公寓楼包括192间工作室,底楼为残疾人士专用工作室。所有房间按照同一的风格进行装修设计,以使居住条件达到最优化。
每个楼层还设计了一个带有两个卧室的工作室,整栋楼共有7个这样的工作室,是专为学生夫妇而准备。这一设计理念的关键点在于工作室内部:通风明亮的学习工作环境。
四、楼栋设计分析:
公寓楼按照整个城市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包括被一个共享景观园林分割开的两个建筑。两个建筑按照一个简单的功能框架实现了逻辑与经济的优化。底楼是大堂、房间、开口朝向操场的个公共空间与一些工作室(设有残疾人士专用通道)。楼上为其余的工作室与一个天台。两栋楼之间设又通道。处于安全与管理的需要,只有一个入口。
公寓楼设计成扭曲状,采用外廊式,保证整个公寓的自然采光,有利于通风,创造一种舒适、明亮、富有功能性的环境。布局合理,为模块化分布设计。运用装饰材料中最有人情味的木材,建筑立面上凹凸的运用,丰富了建筑体形的变化,增强建筑的体积感。公寓楼还安装有隔热、隔音装置,增强了大楼的节能性能。通过16公分厚的外部砖墙降低了热量的损失。
第二篇:《豹——在巴黎植物园》教学设计
《豹——在巴黎植物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诗歌中的“豹”这个意象特点,品析豹的象征意义,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以小组讨论的方法,体悟出“豹”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朗读外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豹”这个意象特点,品析豹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导入:同学们想一下,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或者是原始森林的豹子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抓住豹子的野性美、自由、奔驰、凶猛、机警等特点)那么再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只豹被关在了一个铁栏中,成为了一个困兽,又会是怎样的一幅境遇?(不预设答案,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也将看到一只困兽之斗,学习里克尔的《豹——在巴黎植物园》。
一、整体感知
1.听朗诵音频,学生自由朗诵。
(教学设想:情感、语言到位)2.整体阅读,简述内容。
诵读并思考:假设诗人笔下关在笼子中的豹就是你刚才想象中那只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豹,结合诗中所描写的内容,用第一人称豹的口吻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果你就是那只囚禁的豹。
(教学设想: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笼中豹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对话。)
第一节:(引导回答)我不停的在这坚固的铁栏里走着,拖着孱累的身体映出疲倦的眼神,目光焦躁而又机警的观察,似在寻觅着突围的缺口。那坚固的铁栏消耗着我的精力和意志,摧毁了我的信心和希望。回想起曾经的我肆意的奔跑在无垠广阔的草原上,与天地为伍,与日月为伴,仿佛身后就是无边的宇宙。但是现在,却被这铁栏化成蟒蛇般的负累死死地缠住,心中奔涌的光芒渐渐熄灭,就如着世间只留下无尽的黑暗......第二节:(引导回答)他本是强健坚韧的的迈着步伐,却因这极小的几寸圈,步子失去了强韧带着的是轻和柔软,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他的世界仿佛只剩下一个中心点,无奈旋转在这个狭小的点上,让自己本应富有的伟大的意志也一应眩晕。
第三节:(学生自主回答)“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二、深入研读:
1.分析意象特点。这首诗歌对囚困在铁笼中“豹”的意象进行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和描绘,作者从哪些方面着力刻画豹的形象?作者笔下的豹身上有哪些特点?
(预设答案:作者抓住了豹的心理和眼神刻画了豹的形象。心理什么样?眼神怎么样?)
⑴.分析三节诗中豹的心理有何变化?(提示: 学生可从诗中抓住一些描绘豹的外貌和精神状态的词语进行)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回答。
预设答案:第一节写在铁栏后来回走动寻找出路的目光,目光里透露出内心世界:疲倦。
第二节具体描绘了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了豹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在铁栏中的悲惨状态:昏眩。
第三节中通过写豹的眼帘和四肢,描写了豹的雄心“撩起”同时又消失的悲哀与无奈。
⑵.分析豹的眼神前后发生的变化。引导问题:
①诗人写关在铁栏里的豹子,为什么从豹子的眼神入手?
②第一节中,“缠的这般疲倦”中“缠”用的很传神,试分析好在哪里?
③第三节中,诗人再次写到豹的眼神,与第一节相比,你觉得豹的眼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怎样理解“在心中化为乌有”这句话?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答案:①.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在拟人化的豹这里,诗人同样以眼睛作为我们体会“豹”这个意象的切入点,诗歌正式抓住了豹的眼神细致描写从而深入的刻画出豹的内心世界。②.第一节中,豹的眼帘因为“疲倦”而垂下,一个“缠”字形象的将铁栏比作是蟒蛇,或是柔软但越勒越紧的绳索,豹被束缚的精神和意志有疲倦、失望变得麻木。
③.第三节中,有时无声的撩起眼帘,好像在一瞬间又一次获得意志和力量,似乎看到了一幅诱人的景象,它的四肢因此而变得紧张起来,好像要猛然跃起,冲出牢笼,但是当它看到周围的铁栏,又陷入无尽的绝望中,以前的努力和心中的希望,刚才的美好景象都“化为乌有”了。
④.“在心中化为乌有”这句话主要体现出豹的绝望。)
第二课时:
2.体会诗人情感,探究象征意义。
①.知人论诗,知世论诗。体会诗人借“豹”的意象表达的情感和象征意义,首先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写作此诗的背景。a.里克尔,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是德语文学界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折射着穿越时空的光辉。
b.寂寞而不正常的童年时代,暗淡而郁郁寡欢的少年时代,造成了他极端敏感而细腻的内心。c.满怀理想的青年时代,却在巴黎遭遇着极度的贫困、人情的冷暖和社会的冷漠。
e.一生无家可归,临终前死的既痛苦又孤单。
f.不幸中的万幸,1902年旅居巴黎,结识了雕塑家罗丹,创作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首诗就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②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被囚困作为抒情对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回答。
预设答案:作者借用关在铁笼里豹的形象,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末一部分知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内心活动。他们脱离群众,和当时的革命运动有很大的差距,在窒息的社会的压抑之下,感到无处发挥自己的力量,因而苦闷、仿徨,好像铁笼中的豹一样,被束缚在一个极小的圈中,以致“伟大的意志眩晕”。
③你认为诗中的“豹”象征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囚困的自由、力量、希望的破碎、美的悲剧等,学生自由发挥)
预设答案: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诗人和如诗人一般的一代人的象征。豹的疲倦、苦闷、迷茫、绝望正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因而可以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可以是被束缚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寻者,可以是被物质和世俗世界围困的精神世界,可以是无处施展才能的英雄等,可以象征所有的胸怀大志的人被囚困的状态的悲剧。
3.《豹》的艺术特色。
①拟人化的手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将豹的“疲倦”“昏眩”,表现它的无奈、忍耐,它的厌倦、苦闷等,这种比拟从外在行为一直深入到内在的心理。
②象征的手法。
三.拓展延伸
1.写作借鉴,课外拓展。(可在课堂当堂写作,也可以作为课外练笔)
通过《豹》的学习。我们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外国诗歌的魅力,而且还可以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方法指导。例如:《豹》中拟人化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等,可以选取自然界中你熟知的一种植物或者动物,用以上的写作手法,借鉴诗歌的语言,写几节诗,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
第三篇:公寓楼加固设计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老房屋因超过设计基准周期或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进行加固维修。文章就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宿舍楼的加固设计进行探析,阐述结构加固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砖混宿舍楼;加固设计;抗震
某公寓宿舍楼,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导致墙体材料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且原设计的构造要求也不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故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在加固设计中,首先需明确该房屋的结构体系,按照现行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计算,确定加固位置,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并进行加固改造。
1工程概况
该公寓宿舍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始建于1984年,单体总建筑面积1455m2,为一栋三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楼板采用预制板。建成至今首层作为车库,二层和三层作为集体宿舍使用,使用用途一直未改变。由于使用年限过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等情况,随即业主方请检测中心对该房屋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根据鉴定报告:该公寓楼宿舍的整体安全性等级为CSU级,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SU级的要求,影响整体承载能力,应采取措施,对抗震承载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墙体进行加固处理。考虑当时抗震设防要求,经过设计验算插入值分析,根据采取构造措施的实际情况,结合现状检测结果,综合评估约为6度抗震。
2加固目标
考虑到本栋建筑位于市中心,其利用价值较高,通过与业主的充分沟通,本栋建筑后续使用年限按50年考虑,即按B类建筑进行抗震验算以及满足B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
3房屋加固受力分析
3.1原结构体系分析首层只有一道纵墙,车库出入口两侧设构造柱,无纵墙,二层和三层作为集体宿舍,两侧外纵墙均为开洞门窗。从结构体系分析,该建筑结构体系混乱,传力不明确。在计算分析之前,确定该建筑作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受力分析。3.2计算模型由于该房屋年代久远且设计资料的缺失,我们根据现场踏勘所得的构件尺寸及检测报告所检测的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作为主要依据建立结构受力模型。选用pkpm鉴定加固模块进行受力分析。3.3计算结果分析经验算有如下几项不满足规范要求:(1)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抗规7.1.8)。在纵墙方向,底层与第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为0.81,小于1.0;在横墙方向,底层与第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为2.32,大于2.0。(2)首层框架柱截面为240mm×240mm,钢筋托墙梁宽240mm,均不满足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构件最小截面的构造要求。(3)二层纵墙开洞面积过大过多,不满足抗震计算要求。(4)同时,根据鉴定报告内容确定,底层和二层的墙块和砂浆强度均以不满足规范最低要求。
4房屋加固设计
4.1结构体系的加固
由于原来的结构体系混乱,传力途径不明确,我们将其修正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并进行相应的结构验算。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原框架柱采用增大截面法来进行加固,将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由原来的240mm×240mm增大为400mm×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砌块和砂浆强度等级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墙体两侧各增加80mm厚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通过上述加固方式,明确结构形式,传力途径简单可靠,对原有构件强度不满足的地方,通过上述加固方法,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4.2局部构件的加固
原房屋底层的钢筋托墙梁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增大截面和外粘贴钢板进行加固,增强托梁的刚度和承载力,并满足规范要求。
4.3抗震构件的加固
由于二层纵墙开洞面积过大,导致部分墙体抗震计算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在纵横墙交界处采取增加构造柱的加固方法,使新增构造柱和原有圈梁连成整体,提高抗震能力,并满足规范要求。
4.4加固后结构验算
加固后的结构验算是一项非常最重要的内容,重新建立计算模型,将加固之后的相关数据输入到计算模型中进行验算,可以得到加固之后的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结构的关键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满足了该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甲方的使用功能要求。
5结束语
文章结合实际工程,简单的介绍砖混加固的流程和方法。在加固设计时,应通过检测报告并结合现场踏勘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了解甲方需求,明确加固目标。之后首先要从结构体系出发,分析结构的整体性及结构布置是否合理,传力是否明确,其次考虑抗震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作者:李发福 郭云飞 单位:云南中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GB50702-2011.[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GB50367-2006.[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JGJ116-2009.[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GB50292-1999.[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GB50011-2011.
第四篇:巴黎圣母院的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在课堂导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
2、消除阅读《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碍,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
【教学重点】
1、消除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建议
2、化长为短,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进一步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化繁为简地介绍中世纪的欧洲及法国
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既精彩幽默有时又有些罗嗦冗长的语言
【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
一、导入 课堂背景音乐: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单曲《美人》 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钟楼怪人(卡其莫多)是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形象,一个无与伦比地美,一个世所罕见地丑,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教案。但人们熟悉了解他们的途径更多是通过电视、电影、音乐剧甚至是动画片。《巴黎圣母院》是各种艺术门类改编 “永恒的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回到最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
二、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2002年他诞生200周年时,法国把当年命名为“雨果年”,足见其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雨果更多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因为中国的读者更熟悉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其中《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 “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为雨果“成为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作家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跨越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建议
1、问题一:拖沓冗长,难以继续 绕过障碍,先看故事。课堂讨论: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方面。例如:这是个关于________的故事,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 参考: 爱情、亲情、人格分裂(神性与人性的争斗)、荒谬的司法、暴力与反暴力(封建与反封建,奇迹宫廷的互相救助)…… 概述小说情节 主线索 1482年 副线索 1482-16年 16年前的故事
2、问题二:如何欣赏小说中关于建筑、历史、政治以及新的技术近三分一的内容?
(1)“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愈来愈少,人们似乎看着它们逐渐被侵吞,终于淹没在那些房屋之中,我们的祖先有过一个石头的巴黎,而我们的子孙将会有一个石灰的巴黎了。”
(2)这个将毁灭那个 十八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在当时已现端倪,文中预言印刷术将毁灭宗教、毁灭建筑的见地决非危言耸听,历史沿着雨果的思想和预言一步步地走了过来(3)雨果在小说中有时候忍不住要说上两句,评论一番,写上一篇小论文。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往下阅读的时候,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真正的博学以及对世间的洞察能力。
3、问题三 情节的荒谬,不可理喻,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故事存在? 中世纪的欧洲——黑暗的年代 二位一体的封建专制统治
(三)欣赏文章的亮点
1、作为雨果个人文学艺术特色的最明显标志之一的是对照法的广泛应用,最为典型的要算是美与丑的对照 课堂讨论:小说如何体现这些写作主张?(1)人物形象上的美丑对照 爱斯美拉达无与伦比的美 卡西莫多的“美”(2)情节上的美丑对照 法国法庭的审判:表面公正庄严实则荒唐残忍 奇迹王朝的审判:似有悖常理却隐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2、在故事的情节安排上追求离奇,出人意料,生动曲折,3、大胆的夸张,绮丽的幻想
三、作业
课外从内容和人物设置上对《巴黎圣母院》和《达芬奇密码》做一次有趣的比较阅读
第五篇:设计定位分析
一、设计定位分析(用词汇描述消费心理、使用机能、材料、结构、形态、色彩、人机关系、审美功能等等)珠宝首饰消费心理人们选购珠宝首饰的原因很多,不同的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行为。下面就是人们购买珠宝首饰的消费心理如下。美化装饰心理这是人们购买珠宝首饰最普遍的消费心理,也是珠宝首饰所有价值中,最能让人直接体验到的。俗话说:“爱美心理人皆有之”。在爱美心理的驱使下,人们不断从外表手美化自己,使自己更潇洒大方,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既美化生活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色泽艳丽、造型奇特、款式新颖、美观漂亮、秀气细巧的珠宝首饰,是这类消费者的理想装饰品。象征寓意心理珠宝不仅有美丽的色泽和光彩,同时还具有寓意深刻的内在美。很多人选购珠宝首饰,不仅喜欢它外在美,而且还要表达某种愿望,或一种美好的寄托。自古以来,人们就将珠宝比作物华天宝而加以崇尚。如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带玉的习惯,以示吉祥如意。在西方一些国家,航海的水手常带海蓝宝石,经求一路平安、顺利,因为在海蓝宝石的传说中,它能战胜邪恶,给人带来安宁和幸福。而在阿拉伯国家,人们认为佩戴绿松石能消灭避难。这种心理,可以说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即使在今天,人们的这种朴素心理依然可寻。纪念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珠宝首饰消费者,往往对人对物都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诚挚之情,进而将这种感情寄托在珠宝首饰上。他们会选择一些符合自己的心情愿望的珠宝,以作为对人对物的纪念。结婚纪念首饰的流行,可以说是人们这种心理较为典型的反映。据资料统计,美国每年有1500万新娘,接受男方的订婚钻戒。这不能不说是人们对“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最好理解。储备心理珠宝不仅美丽迷人,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保值性。有的国家将一些名贵的宝石列入国家银行储备,充当起比黄金还要坚固的“硬通货”。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也有较多的人有珠宝首饰保值心理,将珠宝首饰消费作为一项特殊的“储蓄”。珠宝首饰小巧便携便存,而价值又极高,是用作“储备”的很好手段。时髦心理讲时髦赶潮流,是现代人,尤其是青年男女的普遍心理。亮丽的颜色,众多的款式,给追求时髦的男女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许多年青人在购买珠宝首饰时,并不十分注重宝石本身的价值,而只追求其款式的新潮和个性色彩。社会礼仪心理佩戴高雅、得体的首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同时也表现了自身的素质和涵养。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就十分注重社会交往礼仪中的首饰佩戴。身份心理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人们选择首饰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个人“身份”,这种“身份”不只是直接的权力、职位的标志形势,而更多的是一个侧面代表了一个人的内在状况和拥有状况。艺术心理珠宝首饰不同于一般的装饰品,它是一种高级艺术品,其中凝聚了设计者的心血。对于那些酷爱艺术的人来说,在选购珠宝首饰时,更注重首饰的艺术价值,强调首饰的艺术美。出于这种心理的消费者,选购珠宝首饰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首饰的造型是否独特,款式是否新颖。感情心理人们崇尚美,追求纯真的感情,往往借物喻情,表达内心情感,珠宝历来为人类所钟爱,自然就表现出注重感情的珠宝心情。实用心理]在人类应用珠宝首饰的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珠宝首饰是与人们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如发夹、钗、发针、手表、领带夹等。显富摆阔心理很多人佩首饰是为了显露自己有财产、有身份、有派头。他们在选购时,不讲究制作是否精致、款式是否新颖。以于黄金首饰只求重量和成色,对于镶宝首饰,只求宝石是否高档,品质是否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