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小商品市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时间:2019-05-12 16: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兴国小商品市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兴国小商品市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第一篇:兴国小商品市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兴国小商品市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赵耀翔

(秦安县市场建设中心邮编 741600)

摘要:兴国小商品市场作为秦安县商贸流通的主要平台,对于带动第三产业、繁荣经济、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该市场建成运营早,市场规模档次低,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模式陈旧,加之周边市场的影响,市场经营下滑严重,其兴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市场运营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企求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从而为市场以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市场建设发展对策

1、市场的基本情况

秦安县兴国小商品市场,位于县城北端,于1988年建成运营。2004年,按照“打造中国西部小商品城”的奋斗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兴国小商品市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目前市场占地4.54万平方米,营业建筑面积3.268万平方米,修建砖混结构营业平房482间,营业用楼房17幢,内楼梯式商铺392套。玻璃瓦棚5幢,880个摊位,现有经营户1000户,从业人员3000多人;经营品种涵盖日杂百货、电器、针织、五金、服装鞋帽、酒类副食品、茶叶、文化音像制品、塑料制品等10多个门类,1000多个花色品种。进货渠道随商品种类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义乌、常熟、诸暨、西安、兰州等地,有少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货以外地商品为主,占到商品总数98%以上,自产商品不足2%。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大部分商品(90%以上)销往周边的陇南、定西地区和西吉、甘谷、武山、麦积等县区及我县的乡镇,有极少数销往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外和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外。平均日客流量2万多人;货流量150吨,年成交额2.3亿多元,上缴税费480多万元。

2、近年来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市场内几乎没有自己的产品,更没有自己的主导产品

经调查自有商品只有针织、塑料制品、文化用品、副食品等门类的几十个品种,仅占市场商品份额的2%。

2.2销货辐射面越来越小,经营额逐年下降

1998年以前,商品大量批发到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地。2000年以来,由于周边各地市场的兴起,辐射范围逐步缩小到陇东南及周边市、县、集镇。省外主要靠本县外出经营者直接进入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销售。

2.3利润小、欠账大

批发利润空间小,加之大量的赊销,往往是下次进货付上次赊账,省外赊账大多是半年到一年,甚至有些久欠不还,风险很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2.4经营环境不宽松

该市场虽位于“个体私营经济保护区”,但政府投入市场建设的资金不足,优惠政策不到位,市场内部仍存在着管理混乱、多头收费的现象,职能部门服务不够,执法部门执法死,货运行业无序竞争。

2.5市场设施落后,服务功能不全

市场经营设施落后,不是小卖部形式,就是地摊式经营方式,影响商品档次;市场内没有建立信息互联网站、没有停车场所、没有便利的仓储,交易环境不佳等,是增加商品成本的主要因素。

2.6经营者本身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发展意识不强,急功近利,怕担风险,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存在。部分经营者对扩大经营规模、做大做强市场的信心不足,对市场的发展前景悲观失望;绝大部分经营者对加工销售草编工艺、麻鞋、塑料制品、毛衣手套、装饰工艺品、鞋垫等产品感兴趣,但认为资金筹措难,技术和管理水平受限制,对领办加工业心存疑虑。二是经营手段落后,进货仍然是现场进货,交易仍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三是经营者诚信度不够。缺尺少寸、以次充好等投机经商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导致市场的经营户由1990年的1500户6300人,降为目前的1000户3000多人;年交易额由3.4亿元,降为2.3亿元,税费由800多万元降为448万元,市场明显滑坡,经营困难。

3、市场发展的对策

3.1市场定位

按照县上提出的以商兴市、以市建城、以城带乡、工贸联动、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商贸立县”战略,通过5—10年努力,把秦安小商品市场建成覆盖陇东南地区的农村市场,以中低档商品为主体,中高档为补充的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3.2市场规模

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经营空间。以现有市场为基础,以打造“中国西部小商品城”为奋斗目标,逐步改造、提升、扩大市场规模,至2015年,使中国西部小商品城涵盖解放路以西、环城北路以北、滨河北路以东、映南北街以南的区域。市场面积达到259.4亩,摊位3540个,经营户3220户,实现经营户、税费翻一番。逐步取消地摊式经营,实现从货架式向店铺式、展厅式过度;市场内管理实现公司化管理、物业化服务,达到重诚信、重质量,讲文明、重安全的和谐市场、平安市场、诚信市场、有序市场、高效市场。3.3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市场需求,结合城区改造,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市场以北或以西建设仓储和货运基地,解决小商品市场车辆占道、影响消防安全和经营者存货难的问题。

3.4出台优惠政策

县上切实制定和落实市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外地来秦经营和创办企业人员的鼓励扶持政策,“放水养鱼”,减轻税费,创造低成本经营环境,让经营者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树立“只有市场发展了、兴旺了,什么利益都会有”的观念。在现有基础上,针对

小商品市场疲软的状况,市建中心已出台八条优惠办法,交警、质检、工商、税务、综合执法局等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制度承诺。

3.5改革管理体制

建议成立小商品城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小商品城开发建设公司、小商品城物业管理公司,实行管办分离,给外来经商、办企业、购物者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做到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让政府从市场建设的重负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发挥指导、规划、服务的作用。要加大货运市场改革力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可实行“三步走”的办法。第一、加强对现有市场的整顿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推行风险制度,降低货运成本,提高信誉;第二、搬迁改造在西川新城区规划建设新的货运市场和仓储市场;第三、按照市场规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和公开招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范的新的物流配送和货运、仓储体系,为小商品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并由市建、工商、物价等部门实行货运价格监督。3.6提高品牌意识

将兴国小商品市场更名为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充分利用国道、广场、车站、市场等场所,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车体、货物包装等平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增强市场的知名度,并在映南街南口、吴家巷东口、轻纺街东口、葫芦河桥东、滨河北路口设立拱门和指示牌;对市场内经营户统一设置店面广告牌和门牌,为客商提供方便。

3.7建设市场和企业互联网信息平台

一方面及时发布和收集各大市场的信息,让经营者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引导经营者进行网上洽谈与交易。同时也为政府和业主搭建沟通、联络、融洽感情的桥梁。

3.8依托产业优势,发展自有商品,增加市场的吸引力

目前已有 “黄河”牌铅笔、“年年红床上用品”、“福禄”牌和“银星”牌拉舍尔毛毯(地毯)、康宝塑料制品等叫得响的地产商品。经贸、乡企等部门每年要扶持发展10至20户加工型企业,以商业利润为资本,引导工商大户走工贸结合路子,形成“前店后场”或“前铺面后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开辟草编工艺、麻鞋、塑料制品、毛衣手套、装饰工艺品、鞋垫、蜡烛等特色产品,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建议经贸、乡企等部门建立个体私营企业经理后备人才库建设,为企业组建和产品开发创造条件。

3.9建立以诚信为主的投资体系

政府通过积极申请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专项贷款资金以及抽挤财政资金、协调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尽可能为市场建设和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扶持;市场建设和企业采取整合潜在资源、盘活内部资产和企业诚信度吸引银行信贷等多种方式,解决建设中的资金缺口。要放宽经营领域,激活信用机制,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建设和企业生产。

3.10营造良好的经营和创业环境

各职能部门要着力为全县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重在服务,重在扶持”为立足点,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创优发展平台,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尽快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行政投诉中心,职能部门都要围绕市场和企业发展制定服务准则,出台服务承诺,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坚持“放”,政策上落实“宽”,措施上明确“扶”,机制上力求“新”,服务上强化“优”,为企业发展壮大开辟“绿色通道”。

3.11成立市场中介服务组织

如建立会展中心、交易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配送中心,开展政策咨询、政务代理、创业辅导等业务,使秦安商贸不断增强“现代”品味。

3.1 2搞好培训

积极组织开展对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培训,充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增强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品牌意识,做到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为秦安商贸业的二次腾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蔡伟毅:商贸流通业与县城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载于《经济学家》网,发表时间:2005年6月5日

2.翁卫平:构件涵江现代商贸基本取向研究,载于《涵江政府网》

3张德友:探究市场建设 加快经济发展,载于《秦安调研》2001年第3期

作者简介:赵耀翔,男,生于1971年1月28日。大专学历。现在秦安县市场建设中心办公室工作。

通讯地址:秦安县市场建设中心

邮政编码:741600

电话:***

第二篇: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的论文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30多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使得很多义乌人开始离开土地,以“鸡毛换糖”的方式谋生。农闲时,人们便挑着装满梨膏糖的箩筐,摇着拨浪鼓,行走在大街小巷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这种鸡毛换糖的形式,不但成了当地人的生活保障,也成为为后来义乌市场的形成基础。【前身:马路上的市场】

而说到鸡毛换糖,就不得不提起廿三里。它是“鸡毛换糖”的发源地,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最早发源地。对国际商贸城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来说,廿三里相当陌生。但当地的人一提起它,边骄傲地说:没有廿三里的马路市场,似乎也成就不了今天义乌的国际化市场。

受不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百货批发销售政策的限制,在货郎最集中的廿三里镇桥门头集市,一部分货郎歇担经营,逢一、四、七集市随地设摊。规模逐渐扩大。

时任片区工商所所长的虞瑞茂如今已进古稀之年。“当时我们经常去查这些随意设摊的,发现一个追一个。”

货郎们也聪明,摆在马路上,看见不对抄起日用百货就走。

可是市场需要这些货郎,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摊贩们也开始在马路上自由经商。一时间,廿三里道路上摆满了摊子。后来政策再度开放,政府划出了固定的一块区域,允许设摊,方便管理。当时很多摊贩,直接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搬进市场当摊位。在稠城的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也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义乌外出经商的人员从外地带回了多种小商品,在义乌县城湖清门街头摆卖,形成了群众自发性的小商品市场。

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前身------马路上的市场。

【萌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出现】

探索还在不断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呼声也渐渐响起。

1982年,为了整顿市场,县政府召开了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这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发前夕的号角声。

这次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此外,他们也作出了当时被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开放位于义乌湖清门的小商品市场。这成为了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雏形。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肯定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也使得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存在合理化。

市场被正式认可后,发展的速度出人意料。于是第二代市场孕育而生。【形成:第二代小商品市场】

政策的支持、商家的勤奋、市场的声名远扬,使得义乌也出现了“凹地效应’.1984年12月,位于稠城镇新马路太祖殿畈的小商品市场正式开业。每天前来交易的人超过万人,申请进场的人络绎不绝。

据统计,第二代市场开放使用后,平均每天来往商贩淡季有1.9万人,旺季达2.5万人,交换的小商品有2700多种,成交额平均每天20万元以上,商品远销全国各地。开市9个月,市场管理费和摊位费收入4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60万元。

【发展:第三代小商品市场】

随着市场辐射的扩大,交易种类的增多,原来的太祖殿市场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场地无法扩张、交通堵塞、排水条件差、夏天玻璃钢棚闷热等等。1985年,政府决定再次迁移、扩建市场。并设立了由政府领导带领的筹建小组。

小商品市场总投资360万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工商部门投资180万元,建造容纳摊位4000个的市场,用地2.8万平方米。第三代市场命名为义乌县小商品市场,面积较第二代市场扩大了数十倍,建设市场的资金投入也增加了数十倍,而两代市场的间隔仅有两年。第三代市场继承了前两代市场形成的良好基础,筹措资金的渠道拓宽了,财政、信贷、民间筹资的力度大大增加,避免了“无米下锅”的窘境。【飞跃:第四代小商品市场】

1992年5月,设有7100余个摊位的篁园路小商品市场(一期)正式开业。自此,小商品市场实行划行归市。8月,义乌小商品市场被命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

1993年,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城集团”)组建,作为承担小商品市场建设和物业管理的经营主体。政府在完成了培育市场的职能之后,就逐步退出市场竞争。

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的建设,采取了集资建场办法,其中一期市场7710户集资1542万元,二期市场5989户集资1197.8万元。1992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0.54亿元,1993年45.15亿元,1994年猛增至102.1亿元。1995年达到152亿元。

第四代市场具有产销一体化、营销品牌化、贸易国际化三大特点,由5个交易区和化妆品市场、国际贸易中心等共计7个功能单位组成。市场拥有全国及地区总代理、总经销商3000多家,代理名牌优质商品1万多种,1000多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在这里设立了直销点。在这一阶段,中国小商品城的市场经营面积已从1985年的1.36万平方米猛增到1997年的46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从619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184.68亿元。

【新篇:第五代小商品市场】

随着国内竞争的日益加剧,加上国内市场国际化,政府提出了“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构筑国际购物天堂”,“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战略构想。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发建设位于义乌城区东北方向的“国际商贸城”。它代表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乃至整个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完全现代化的、商场化的新型专业市场,也是“商城集团”顺应国际化需要而建造的专门以国际贸易为主的新一代城市商务区。【反思】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很多因素的。1.政府的助推。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初期,政府主要是起市场建设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在后期,政府通过以资为主,联合上海、北京的知名企业,创办专门建设、经营市场的股份制企业——“商城集团”。这使得政府开始开始以股东的形式在股东大会上表达战略意图,而不是传统的以文件、公告等行政命令的方式表达。这体现了政府的明智抉择。2.政策的指引。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代表的商品经济提供了合理化、合法化的土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转变、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都为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独立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3.商人的不懈努力。

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改革开放前夕,人们将商业定性为资本主义的行为,都没有遏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商业的追逐。摆脱现实困境的渴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从商的道路。从最初的摆摊,到筹资建设国际商贸城,这已经不再是商人个体的行为了。抱团、规模化经营的理念,让成千上万的人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生活。这是商人们的不懈努力所得来的。义乌精神、温州精神等等的地方性精神孕育而生。人们看到商业的背后,有着更强大的精神支柱的存在。4.相关产业及支援性产业的建立。

发达的相关产业与支援性产业以效率、及时、快速,甚至是特惠的方式,传送最符合成本效率的原料、产品及信息。它们为企业提供创新与升级的优势。义乌依托市场优势,构建起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带,并培育了服装、针织、工艺品等优势行业和产品。而另一方面,会展的发展促进了义乌商业的发展。会展的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开辟了义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义乌模式的推广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品牌化、专业化的义乌模式,将带领更多的地方性市场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第三篇:浅谈我校大学食堂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校大学食堂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对食物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在高校中,学生们更加关注食堂餐饮质量与服务,民以食为天,为了使校园生活秩序与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对食堂进行改革。下面以我校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子,从我校食堂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入手来阐明我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食堂,饭菜,价格,质量,品种,卫生,服务等

一、食堂存在的问题

(一)饭菜价格问题

1、在我校食堂里,大部分学生反映饭菜价格过高,区分度

不高,对比进货价格相差过大,鉴于每位大学生的家庭

经济状况,家庭稍微富裕的当然没有问题,但饭菜价格

过高却令家庭经济状况堪忧的学子们无从适应。这令到

他们不得饿一顿饱一顿,这对正处于长身体的我们来说

是存在相当大的隐患的。

2、很多价格与标价不符,相信大家也试过,去某些窗口吃

饭打卡的时候会被打高价,但是却没有相应的饭菜涨价的说明,仅凭师傅的口头交代是不能令我们欣然接受的。

3、打卡问题,在买饭菜的时候,有些同学反映卡会被莫名

其妙的扣掉些钱,但学校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说法。

(二)饭菜质量问题

1、以高价钱买低质量的菜在高校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师傅们一次又一次的以不同借口提高饭菜的价格,却从未提高过饭菜的质量,怨声载道之声随处可闻。不仅如此,有些食堂还将有问题的,不干净的事物混水摸鱼的卖给学子们,作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我们不应该对之置之不理,受害者终究是我们而已。

2、隔夜菜在食堂里面是屡见不鲜的,有些菜,例如炸鸡腿等等的事物是翻新又翻新啊。这些隔夜菜对学子们人体造成的伤害无法估计。

(三)饭菜品种问题

1、饭菜品种少,毫无新意,一年四季都如此,吃多了都会腻。选择余地少,就医学角度而言,经常改变人体摄入饭菜的品种是对人体有益的,但是学校食堂却不能给我们这种选择。

2、菜的种类应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每个季节我们都应该享有不同的食材,以增加我们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3、饭菜含油量过高,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饭菜中,都存在着过多的油,姑且不管油是什么品种,但是摄油过多会对我们导致脂肪过多所引起的疑难杂病等等。

(四)饭菜卫生问题

1、饭菜不卫生,我们经常可以在微博上看到同学们发表对食堂饭菜卫生问题的帖子,大多数都是说在饭菜里发现小虫子、小铁丝、头发甚至是苍蝇、老鼠等等。很明显,这些食物的我们身体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2、食用餐具不卫生,很多餐具都已经生锈了,甚至有些碗碟烂缝缺角的也有,万一割伤学子们那食堂也责无旁贷。很多汤匙弯曲变形,甚至有些还发出异味,清洗不彻底,消毒不到位。

3、饭菜过保质期了仍然销售,导致有些学生吃了肚子疼呕吐,直接伤害了学子们的健康。

(五)饭堂服务问题

1、服务不到位,点便宜的菜又会遭到冷眼相对,对于学子们的要求大多心不在焉。

2、某些师傅们经常有意无意的打错卡,这就使某些学生吃了亏又不敢出声。

3、某些师傅们戴“有色眼镜”,对那些学校里的名人,或者是样貌出众的优先招待,而对那些平淡无奇的,样貌欠佳的学生们则慢条斯理,真的是心有委屈而说不得。

4、售后问题欠佳,对同学们的意见拖一天是一天,不及时解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大学食堂在大学里面属于一个不折不扣的垄断组织,无非就在几

个食堂之中竞争,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我从中列举了几个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

1、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到饭堂消费存在着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由于我校人口基数也挺多的,东区只有两个食堂,西区则有三个。而东区学生相比之下比西区要多的多,待未来一两年多栋宿舍再建成后,那人数肯定是猛涨的,由于东西区路途较远,学生们都会选择就近原则,导致食堂食物供不应求,学生们也只能将就着接受,导致买方市场严重处于劣势,买方市场处于优势,那食堂当然采取利己的政策。

2、竞争心理导致的逐利性,由于食堂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未经培训而直接上岗的,大多数都只是考虑眼前利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而不择手段,尽管食物价格稍稍下降,但食材卫生问题更加令人堪忧,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订购有问题的食材,前不久在某学校发生食堂风扇坠落事件,幸好没致人伤亡,但是食堂设备长期不检查,不更新,这将严重威胁学生们的人身安全。管理混乱问题仍然存在,食堂服务性是现今阶段务必增强的。

3、食堂缺乏监督制度,没人监督,将导致更大的安全隐患。

4、食堂与学校的互惠互利,很多学生都认为食堂是给了利益学校的,才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投诉之后仍然若无其事的经营着,这使学生有怨说不得,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形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食堂要办的好,要做的深入人心,要让学生们吃得放心,无非也只是得从饭堂的主要问题落手就好,那就是要稳定食材价格,保证食物质量,增加食物品种,加强食堂卫生以及改善食堂服务等等。在此,联合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给出食材进货价格给学生们看,要做到公开公信。不能老是以食材失收为借口大大提高食材的价格,也不能盲目增加饭菜的价格以及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打错卡。

不同食物应该要有不同的价格等级,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吃饱饭,在吃饱的原则上再吃好,以改善学生对就餐的要求,不能只进价格高的食材,这将对家庭欠佳的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困扰,导致退却对学习的激情以及对学校的热爱。

(二)、由于东区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土地的面积也较大,应该尽可能的扩建多几个食堂,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这样之后,食堂的食物定会更多以质取胜,用高质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食物的质量问题才是我们最至关重要关注的问题。

(三)、增加更多食材的货源渠道,以增加更多的食物品种,应采用集约式的采购形式,以免有人在采购食材的中途悄悄将资金纳为己有。唯有如此,才能在春夏秋冬都能品尝到不同的食物,这对学生们的健康问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况且增加食物品种可以供大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这将使学生与食堂的矛盾减缓,有利于学校的正常运作,也有助于学生迸发对学习的热情。

(四)、定期检查以及适时更新食堂设备,注意维修破旧的,有损坏的设备,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凡检查出有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应该一律更换或进行维修处理,切不能放任不管。

(五)、增加食堂的意见收纳渠道,让学生们都能将建议及时反映给食堂,食堂负责人也应该在1~3个工作日内解决学生们的问题。结合我校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六)、根据经济学的原理,我们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奖励措施来提高食堂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其服务水平。

(七)、加强对食堂员工的上岗培训,才能不断改善食堂的质量以及服务态度。带动更好的经济效益。

我认为,在能实施这些措施后,学校食堂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食堂与学生们的矛盾问题便能得以解决。

第四篇: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x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座现代化、崭新的新城拔地而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鼓楼街道办事处成立四年来,围绕加强城市管理,突出服务主题,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立了“一个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即:以加

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使街道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发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辖区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鼓楼街道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作为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是社区社会组织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9年3月,辖区社会组织总量已近300个,其中社会团体266个(老年、残疾、关心下一代、养犬自律、计生、象棋等各类协会130个、文体队伍64个、志愿者活动站41个、义务巡逻队3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4个。二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如社区居民文体组织,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挖掘、培养特长人员923名,全街道县级文体品牌队伍发展到38支。三是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组织在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2008年,鼓楼街道围绕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以社区商管协会建设为试点,开始了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1、辖区基本情况和问题:鼓楼街道地处县城中心区,辖区面积13.06平方公里。下辖2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3个居委会尚在筹建中),设有基层党总支11个,党支部52个,党员2365名。辖区实住居民43164户,125297口人,有驻区行政事业单位169个,中小学校11所,二、三产业活动单位4598个,从业人员25333人。2007年11月,街道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部件、社会治安纳入网格得到了有效管理,而对辖区新经济组织(商户)的管理还是多头管理,各管各的,谁都管谁都管不好。存在商户缺少利益诉求渠道,一些商户缺乏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现实问题,2、社区商户管理协会的成立。为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找准街道、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在辖区经济组织(商户)管理工作上的结合点,解决社区商户不好管理、缺乏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现实问题。首先,街道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入手,在车站路南区尝试成立了社区商户管理协会。协会的性质是辖区内从事商品交易、食品生产及加工、餐饮、娱乐、中介、房屋租赁、医疗、老年服务、维修及其它服务等活动的公司、企业和从事上述工作的个体工商户组成的社区自治组织。协会受鼓楼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其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协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居委会做好商户管理工作,维护会员(商户)的合法权益,教育会员依法经营、规范从业,积极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培育商户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创共驻共建、部门互动、齐抓共管、合作双赢、健康文明、顺应民心、科学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协会组织机构设会长1名、副会长若干名、理事若干名。会长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副会长由工商、公安、城管、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管片人员和有较大实力、影响力的商户负责人担任,理事按区域推选支持协会工作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商户出任。协会下设管理员若干名,由社区各类协管员担任,弥补协会在管理上的人员不足。

其次,加强对社区商户管理协会的指导,规范商管理协会工作。街道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了街道负责领导和具体工作责任科室,多次到社区指导商户管理协会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社区协会工作。车站路南区商户管理协会成立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管理、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以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寓管理、协调于服务之中,通过管理员、理事、副会长、会长及各种例会及时了解、主动征询会员意见,畅通了会员利益诉求渠道。为便于管理,协会对辖区会员信

第五篇:浅论聘用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聘用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是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要措施,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已经实现全员聘用,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经过近期来的调研,就事业单位聘用制存在问题和对策作出如下思考: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对实行聘用制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没有从单位生存和自身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实行聘用制的重要性,认为聘用制不过是搞形式,“一签定终身”的现象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职工没有产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手中的用人自主权不敢用,该辞退的不敢辞退,该解聘的不敢解聘,怕做恶人,不敢动真碰硬,聘用制变成一纸“形式合同”。

2、工作程序不到位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但有的单位在具体实施中进行省略,盖个章签个字就草草了事,职工的自主权、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聘用合同的补充条款也不规范,甚至出现只体现聘用单位单方面意愿的霸王条款,例如有的单位规定被聘用的女性工作人员不得怀孕。

3、聘后管理不到位

目前,用人单位仅仅把聘用作为一种辅助的、补充的形式,简单的以聘代管,没有把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竞争上岗方面,遇到上级机关组织的竞争上岗就加以重视,自身平时根本不搞竞争,考核方法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职工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考核结果也难以作为续聘、解聘的依据。有的单位在合同到期后,没有及时续签合同,经过统计发现很多单位首聘后就再没有续聘过,而首次聘任后续签合同的人数仅占应签合同人数的一半。

4、配套政策不到位

事业单位聘用制的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科学设岗是岗位管理的前提,但事业单位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岗位结构比例,缺乏明确的依据。竞争上岗缺少统一的政策规范。此外,现有的一些事业单位聘用制政策之间存在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给执行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原因分析

1、聘用制法律地位尚未真正确立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职工形成了“单位人”、“国家干部”等身份上的优越感,要转变这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和一定的时间,而目前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最高政策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较之企业的《劳动法》、机关的《公务员法》,显然效力不足,对事业单位建立和深化聘用制工作的促进作用也不够强。

2、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动力不足

事业单位现行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依据单位的编制和人数进行拨付,与事业单位职能履行情况关系不大,与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效益也没有什么对应关系,因此事业单位普遍缺乏推行和深化聘用制工作的动力,在用人上也没有自我约束的意识。现行的领导任用方式也是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仍然是传统的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方式产生,这就导致了其只对上级负责,而对单位事业发展情况关注不够。

3、聘用制配套改革不同步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机构体制改革、经费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工作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聘用制度改革“单兵突进”,在改革初始阶段是可行的,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必须要与其他制度的改革有机结合,方能持续健康发展。

4、岗位管理制度还未真正建立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推行聘用制方面取得不同程序的进展,但真正的岗位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与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用制还存在差距。聘用合同应围绕岗位管理的要求签订和履行,但一些事业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仅限于确定聘用关系,岗位聘用合同大都没有签订,难以实现岗位管理,聘用制缺乏实质性内容。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通过科学设岗来进一步规范岗位管理

科学设岗是人员聘用制度的基础。在充分考虑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区别事业单位类型,结合今后事业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的指导意见,并实行分类管理。事业单位要避免设岗的随意性和因人设岗,要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因事设岗。

二、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被聘用后的管理。

建立与聘用合同工作相适应的聘用合同工作组织,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后管理,是推行聘用合同制的重要环节。要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对事业单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管理、专技及工勤岗位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选人用人,打破职工原有的身份界限,彻底破除职务终身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让优秀人才真正脱颖而出。

建立岗位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标准,建立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根据各岗位的职责、性质、工作任务、制订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对上岗人员职责履行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竞聘、续聘、解聘、奖惩、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考核这一评价手段,做好聘用管理工作。

三、聘用合同签订的期限必须规范。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分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各事业单位应及时广泛地向职工宣传这些政策,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投入和参与“事改”工作,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时,要加强对聘用合同的鉴证管理,及时做好聘用合同到期后的续订、续签等聘用制合同管理工作减少人事争议。

四、要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应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凝聚人才,激发活力,发展事业。收入差距的大小应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确定,不应作统一规定。

事业单位在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可自主决定内部工资分配办法和形式。对聘用人员,要根据其能力、贡献大小和单位的财力,实行按岗定酬、按劳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确定职务(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五、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全员社会福利保险体制。

为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疏通事业单位出口,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的有序流动,加快事业单位新陈代谢,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全员社会福利保险体制,建议采取国家、单位给予补贴一点,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劳动保障福利机制。

六、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着力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完备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努力促进人事法制建设和人事工作的依法行政,积极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确保事业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七、建立健全未聘人员分流安臵制度。

分流安臵未聘人员遵循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内外结合、逐步消化,多层次、多形式妥善安臵未聘人员,尽量将未聘人员安臵在本单位或者当地本行业、本系统内,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先挖渠、后分流的措施,采取内部退养、内部转岗、自谋职业、学习培训、创办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妥善安臵好未聘人员,同时还为未聘人员再上岗提供优惠条件,引导他们在新的领域、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施展才干。

下载兴国小商品市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兴国小商品市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落实农村低保过程中问题和对策

    低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及相关对策 低保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扶贫政策,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救命钱”。然而,在执纪审查中,发现和查处一些违规发放、贪污、挪......

    取保候审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五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这是一个由轻到重、层次分明、互相衔接的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适应刑事案件的各种不......

    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61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62论中小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培养 363论开放式教育 364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365论学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电视公益广告运营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公益广告是一种与原有商业型广告大有区别的新的广告形式,旨在弘扬社会风气,为公共谋利益。研究电视公益广告的市场化运营,可以方便解决我国电视公益广告事业的问题,创造适......

    论文: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姓名:何万县 学号:2008057151 班级:资讯系08计科时间:2011年12月14日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已经作为......

    与对策海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海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产权制度改革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海南省政府近年来在经济领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的效果究竟如何?带着这......

    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房价高、住房难”已成为困扰中国居民的三大难题之一,住房困难说明我国当前的住房制度存在缺陷。改善住房保障的核心是大规模......

    探讨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 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人才竞争,意味着用人单位将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更高的人才要求,而我们的毕业生社会经验缺乏、求职心切,又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一 些用人单位就可能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