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如在玩色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之后,听,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另一个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一一。”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
二、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中,教师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多种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现象、创造,设计了新型警车(设有跟踪器、监视器、飞行器、潜水器等多种功能)、环保车(设有吸尘器、过漉器、太阳能、空气清新器等多种功能)、游乐车(设有卡通乐园、玩具区、游戏区、太空飞行区、海底世界等多种活动区域)等新型汽车,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这次活动后,在讲故事时、泥工活动时、建构活动时,幼儿总能想象、创新出新型的内容(如:房子、汽车、机器人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干„„在几个小朋友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尖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恰好对应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内容,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四、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这就是求异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折纸《裤子》、《狗》时,教师先教幼儿折叠好小裤子,接着让四、五个幼儿一组将折好的小裤子和起来进行组合,提出问题“你们能将它们组合成什么呢”?教师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幼儿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幼儿能够讲出用三条小裤子可以拼接成猎狗:用好多小裤子可以拼接成蜈蚣:许多幼儿还能为自己拼接的物品取出好听的名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你真棒”、“真聪明”、“很好”、“行”、“就这样”、“可以试一试”等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幼儿发出暗示和鼓励,从而促进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内因,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
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造力和创新精神”。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在教学中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并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幼儿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第二篇: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审美教育初探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马鞍山师专2010届学前教育专业巢湖幼师教学点 窦盛红
【内容摘要】美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美可以给人以情趣,情趣是生活的原动力。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的倾向性,它不同于某一具体的美感心理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活动,也不同于基于某一具体的美的认识而产生的美感愉快,而是体现在个人审美活动之中。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则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情趣的培养。我们利用“美术”这一艺术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审美的兴趣,使幼儿萌发审美情感,尤其要密切联系生活,让幼儿在多听、多看、多想中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幼儿 兴趣 审美情趣
所谓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传授美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审美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的。它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安徒生的童话《雪女王》中写到一面歪曲美丑的镜子。美丽的风景被这面镜子一照就成了烂菜叶,好人在镜子中一照就像个十足的恶棍。幼儿辨别是非能力差,审美能力缺乏,建议从美术教学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让幼儿临摹范画,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把形象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过多地突出了对技法的重视和教师的灌输作用,而忽视了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影响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显然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极力提倡美育教育,并认为学生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见,审美教育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幼儿更应接受审美教育。幼儿园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中美的感受,培养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并能发展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来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凡是有兴趣的活动一定伴有快乐的体验,它能推动幼儿积极地从事活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是艺术活动,幼儿的 美术作品是幼儿对客观事物认识所产生的美感,进而产生出发自内心的创作热情的产物。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兴趣的培养很关键。我们要舍得在激发幼儿主动投身美术活动的激情上花时间、下功夫。为此,我希望老师们在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中,多为孩子们编写一些故事、诗歌、谜语等。即便是介绍一些枯燥的美术表现手法,也要设法融汇在一些有情趣的活动中。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我在教中班幼儿用方形、圆形、半圆形等基本图形绘画食品时,编出这样的儿歌:过新年,真热闹。兔妈妈、蒸年糕(方形)。鹅奶奶,做元霄(圆形)。母鸡大婶下水饺(半圆形)。一群小猪来拜年:“恭喜、恭喜、过年好!”“请进,请进,快坐好!请吃年糕、元霄和水饺。”由此,形象明快的儿歌在幼儿心中燃起一团火,使他们油然而生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迫切愿望。正是幼儿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得那些活泼泼有趣、充满朝气的幼儿作品,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所以我认为,引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非只在活动的开始,而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而作为主导的老师也应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
在每次活动中,我都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感悟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他们的努力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饶有兴趣地将幼儿作品中的点滴创造及时向全班公布,进一步调动全班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画小鸡时费了半天功夫,只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圆圈,他嘴里直喊:“老师,我不会画”。我鼓励他说:“你画得这个圆圈多象小鸡的身体呀,如果再画上一个小圆圈就成了小鸡的头了。”于是他画了一个歪斜的小圆。我说:“小鸡没有眼睛怎么找吃的呀?”他又 在小圆里点上一个点。我又说:“小鸡没有嘴可怎么啄虫吃呀?”他又给小鸡添上了嘴。最后我说:“小鸡要到处找虫吃离不开两只脚呀!快给它画上两只脚好吧?”他又画了两笔,总算给小鸡添上了脚,尽管他画得很零乱,不太象,但我还是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得有进步,孩子高兴极了,风了人就说老师说他画得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据家长反映每天晚上他都要画张画后,才睡觉,上课时再也没有听到他喊过“老师,我不会画”了。
二、营造环境,唤起幼儿审美情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事物的外在形态,对那些色彩鲜艳、活动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易发生美感,因此,活动区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幼儿对美的感受。我在布置活动室环境时,选择一些同年龄学生的作品,以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课的兴趣,让幼儿尽情欣赏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这样幼儿很快进入学习的氛围。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欢乐、宽松的活动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师幼关系。有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才能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到愉快、安全,并在这轻松、愉快、自由、活泼的气氛中充分发现美和感受美。我会刻意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快乐。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如命题画花布,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边抱着布娃娃,边说:“过几天,就是小豆豆的生日了,她 很想穿一条漂亮的花裙于,我们送给她好吗?”幼儿齐声说:“好!”接着我又说:“不过在做裙子前,先要设计一些美丽的花布,你们想想看小丽丽喜欢什么样的花布呢?”幼儿可来劲了,争着说出了格子布、彩条布、点子布、星星花布、小动物花布等……整节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我是花布设计师”这种快乐的情境中,大胆想象,设计出各种色彩鲜艳、图案新颖的花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真正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品评幼儿作品
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大上,太阳、飞鸟、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比如说“你怎么回事,?别的都画得好好的,偏偏就画上个黑太阳!”“哎呀,你怎么把鱼画到树上去了!”这样你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而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态,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与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一次美术课中,陈源画了几只可爱的小猫眯和小鱼,我看了暗自一喜:嗯,陈源画得真好。可当我再次回到他身边时,好好的一张画己面目全非,只见画面上刷刷刷地画上了几条黑曲线和一团火红的东西,我真想批评他,他却仰起小脸,娓娓动听地讲起了其中的故事:一天早晨,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忽然树林里冒起了黑烟,起火了,你看猫妈妈要去打电话报警呢……你瞧,孩于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差点错怪了他,我们应该珍视这份童心,让更多的幼儿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尽情地泼墨挥毫,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四、恰到好处地指导与评价,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幼儿个体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和评价。纪歆怡小朋友喜欢临摹范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是她的作画优点,也许是女孩的天性——爱美的缘故吧!不管什么画面,都喜欢添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振翅欲飞的蜻蜓,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向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诸如“哇,这么漂亮的大轮船开在海洋里,谁来欢迎它呢?”、“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在干什么?”……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添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指导和评价实际上是审美教育的升华过程,而美术活动教学也离不开这个过程,审美教育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才能使审美教育达到一个新的层面。由此可见,幼儿审美情趣的提高是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要使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大的发展,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指导可不断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欲望,并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我个人认为这个“发现”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新的悟和新的发现。我想明天的幼儿必将成为“审美型”的高素质儿童,而世界的明天与必将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情趣。参考文献:
1、扬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鱼玩教具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2、教育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朱中芳,《中国美术教育》,工人日报,1997年2月16日
4、陈幸军,《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5、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第三篇: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艺术是情感的启迪,交流与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在幼儿教育各领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视觉传达效果,并以其直观性、可视性、形象生动的特点,深得幼儿对周围现实和美术作品中美的感受力、西塞罗、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如在玩色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之后,听,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另一个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一一。”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
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
二、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
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中,教师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多种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现象、创造,设计了新型警车(设有跟踪器、监视器、飞行器、)、环保车(设有吸尘器、太阳能、空气清新器等多种功能)、游乐车(设有卡通乐园、玩具区、游戏区、海底世界等多种活动区域)等新型汽车,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这次活动后,在讲故事时、泥工活动时、建构活动时,幼儿总能想象、创新出新型的内容(如:房子、汽车、机器人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当前的美术教育大多还是将是其等同于技艺训练,过早地强调对自然的模
仿与再现,在开展幼儿的美术潜质有一定局限性。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折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
干……在几个小朋友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尖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恰好对应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内容,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他们用美术的手段,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四、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这就是求异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
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并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幼儿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第四篇: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尝试。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创造能力契机生活评价展示
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尝试。美术教学要在审美内容中挖掘创新的理性知识点,通过这种知识积累来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创造艺术的素质,教师也要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设计出创造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借助教学内容,让学生寻找创造的契机
现阶段中学的美术教育有一种倾向——偏重于教学成果的展示而忽略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学生的绘画就会停留在一个简单的、重复的低水平阶段。其实,看起来学生好像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完成了学习任务,可这只是一种兴趣的转移和思维的复制,并没有完成美术的基本教育目标——独立创造。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要给学生一个运用美术技巧创造作品的机会。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里,要达到的不是一个学习任务的目标,而是一个深刻的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习寻找创造的契机。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欣赏来刺激学生创新美术作品的欲望。在多媒体图文一体化的演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学生沉醉其中的时候,要安排让学生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抒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设计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然后在作品中表现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崇拜。有的学生将自己创造的水彩画上增添了剪纸的背景,有的将泥俑娃娃改成了年画中的形象,还有的将古老和现代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新旧结合。想一想,学生的创造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中进步呀!这样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要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为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新提供一个入港口。2 激励亲自尝试,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快乐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向导,因为快乐所引发的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然后利用这种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亲自尝试创造。反之,只要他们尝试了就必然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使学生“口常开,手常动”,使课堂成为学生动手创造的乐园,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快乐的成长,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富有激励性。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军歌,能增长士气,鼓舞人心,坚定信念。如:教师在鼓励学生完成山水画时,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成功,理解学生的创造方法,尊重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讽刺、挖苦和打击,要利用委婉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进行改正。总之,教师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之处,并时常进行鼓励和赏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去尝试、充分去创造,充分表现自己的智力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创新的美术人才。3 引导深入生活,让学生汲取创造的源泉
我们的教学不是脱离生活的,无论是素描、色彩等基础技能的训练还是欣赏、写生等个性展示都离不开生活。生活给了我们最好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要知道学生的生活不是只有美术知识,多种知识都在他们的脑中徘徊,利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寻找灵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个人的绘画感觉不是在规范中形成的,是要靠社会和生活的直观刺激,美术要从“神”一样的体会回归到“人”的世界。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多彩的人和事:淙淙流水、灿烂野花、忙碌的众生,所有的景物都应是如诗的画面,学生会在生活中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把生活创造的加工,展现在自己的画中。如:对于素描的要求虽然是要求临摹,可是对于人物的生机和内在也要有一定的把握,通过认真的思考总结来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这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否则,只能将模仿者当作是单一的作画机器,那只要有电脑就行了,人类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要因材施教多安排与他们生活有关的题目灵活要求宽泛的作业,这才更有利于学生汲取创造的源泉。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也要安排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喜爱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到深入人心,才会调动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欲望,使内在要求与外在教学相吻合。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感知生活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有意识进行内在思考,观察生活,轻松愉快地进行艺术统摄,完成创新。4 实施赏识评价,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
教学过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体验创造的满足感。我们应该利用评价的特殊功能来对一些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进行激趣培养。合理的评价甚至会树立学生崇高的情操,想一想,一个受到重视的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都是积极向上的,自身的满意度会影响他们鉴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情趣。过美术活动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美术教师千万不要把简单的刺激作为评价学生作品的用语,成人的眼光作为衡量的标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不能沟通的评价中,学生会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我们要尝试进行赏识评价,所谓赏识评价,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即使进行赞扬,对学生的弱点要以鼓励为主。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在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创新行为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受到老师的一顿打击,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早消失,可见赏识评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改变平淡与重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美术教育者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反映,应积极地鼓励其“以心为画” 展示个体作品,让学生彰显创造能力
再好的作品也要展示才能有人欣赏,孤芳自赏绝不是现代美术的观点。我们的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要让学生大方的彰显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当然要为学生创造这种彰显的可能了,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举办课堂作业展,要求集体参与,人人评价。让学生把画拿到前面来展示给全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美术展示的要求,笔者和同学们在征得校领导的同意下,大胆的将我们的美术作品放到了校走廊去展出,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创新作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然后我们又设计了几个专栏,“环保在今天”、“世界的号角”、“大师再现”等创造性的作品展览为学生们赢得了赞誉和信心。
总之,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单是指掌握基础知识,更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并不是要中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完成不朽之作,只是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学会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造,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这一目标,美术教师要牢固地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2]杨敏.初中美术学法指导二三谈[J].中学课程资源,2008,(06).[3]秦明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4]肖雪萍.信息技术在聋校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5]包志坚.初中美术课堂个性化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6]张玉.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第五篇: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能力培养
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能力培养
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来表达幼儿的喜、怒、哀、乐。在绘画过程中,孩子通过画笔、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可以说幼儿绘画活动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作为幼儿教师就要了解幼儿,让幼儿在绘画中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第一,引导幼儿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幼儿对一切直观的东西都是新鲜的,但知识的累计非常有限,这就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按事物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对事物的大小、远近、色彩、环境、人物的衣着、质地、表情细致的观察,经过由繁到简的回想和再认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手、脑、眼的共同配合,以线条、块面、形态、色彩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此外,多组织主题绘画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用色彩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同时又增强了幼儿的记忆力。
第二,引导幼儿发现美,是创作的源泉。绘画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还要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幼儿的特点,实施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色彩在幼儿绘画中很重要,教师既要引导幼儿在绘画中大胆使用色彩,同时也不能让幼儿盲目涂画,要通过色彩、色调表现一种美。只要孩子使用颜色的机会多了,教师适当指点,便会使幼儿对美有新的认识、新的突破。
第三,引导幼儿能变形,是创作的生命力。临摹是教师常用的便捷方法,也是掌握综合技能的初步阶段。这个阶段也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创造力,所以不能只要求孩子临摹得“像”,幼儿阶段一般不容易临摹的很像。为了鼓励幼儿,教师不应当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问大家“画得像不像”,而应问“画得好不好”。孩子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以后,要正确引导孩子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让幼儿凭着自己的记忆绘画,也可以选择一定的主题,还可以让幼儿自己随意画想象画。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尽情的发挥,把自己所思所想大胆地展现出来。尽管有的幼儿作品很离奇、幼稚,会无中生有,但这种发自幼儿内心的情感宣泄是快乐的,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第四,提供丰富的材料,是幼儿创造的条件。让幼儿使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多种绘画工具,可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除了设计好教案,还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听音乐或做游戏等形式和绘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用多种材料教幼儿作画:用废旧报纸柔成团蘸色涂染、用牙刷梳子进行喷画、在色版纸上画画、在玻璃板上面吹出画、用油画棒画出图案,再用水彩颜料涂底色,使图案依稀可见,产生一种美感等等绘画形式。在活动中教师要多用指导语,“想想看还有什么别的画法,动动小脑筋,和别的小朋友画得不一样”“你能创造出新的东西”等。只要教师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教会幼儿多种绘画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随之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