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17:5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

第一篇: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

作者:魏洪鑫 丁海东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1-12-30 19:24:36 关键词:幼儿,一日活动,违反规则,体验,反思

[摘要]本研究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及其方法论,借助于由自然观察获取的6则案例,通过“悬置”呈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经“还原”发现,幼儿在违反规则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乐于获取惩罚、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挑战教师的权威等,其教育意义值得反思。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应换位思考,理性对待违反规则的幼儿。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幼儿园社会教育;规则教育;违反规则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1]在其中,成人肩负着与儿童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使命”,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童的行动是否恰当。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几乎时时发生着幼儿与各种规则(以教师有意或无意制定的规则为主)的冲突或对抗。可以说,幼儿不同程度地违反规则的现象从未间断过。本文拟采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与方法论,探寻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与体验,并反思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一、悬置:一日生活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各种现象

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人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原本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反规则的6则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

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其他幼儿都在上课。研究者便悄悄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坐这儿,高高回答说是老师让他坐这儿的。研究者故意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调皮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调皮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案例二:吃饭前,老师要求洗好手,安静坐好,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洗了手没有,高高回答洗了,于是老师说洗手再玩玩具,容易把手弄脏,不卫生。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回答说没洗。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才撒谎了?”高高说:“没有撒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撒谎了吗?那样做对吗?”“不对。”“撒谎时你想什么了?”“我想不撒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撒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

案例三:老师安排亮亮在绘画区,亮亮不同意,要去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教师办公室。研究者走进来,发现亮亮在墙角一边抽泣一边用手在墙角上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2]

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相互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教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

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十分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依然不被允许去玩。几分钟后,尘尘又跑到老师跟前问可以去玩了吗,老师依旧拒绝了他的请求。过一会,老师让达达去玩,因为这期间达达都低着头没有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面前问可以玩了吗,老师大声说:“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高兴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淘气地把坐在他旁边的佳佳推了一把,佳佳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揪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拽着往外走。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

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铁路。”“你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如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4]

在现象学那里,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个范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结构。[5]上述幼儿与教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他人(特别是教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体现象维度。

二、还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

在教育现象学中,还原的目的在于以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反规则的体验,从而还原处于规则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

(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

在案例一中,高高在课上违反了规则,于是受到了教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反规则,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机会。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反规则的第一个体验是接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高兴——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从生活的空间性和生存的实体性角度分析,案例一呈现给我们以下内容:高高违反规则的目的在于脱离教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这也就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体验。在某种情境下,幼儿违反规则是为了能够自由地游离在教师的视野之外,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抗议——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

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失望,因为老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教师的规则没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抗议”。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反抗,据理力争。

(三)忍受——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在案例五中,丁丁在活动室内推了佳佳一把,此时丁丁的体验是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攻击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幼儿。但是,当“象征正义”的教师出现时,丁丁马上处于被惩罚的境地,此时他的体验为失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减轻惩罚,他尽力把头往下缩,可见此时其可感受性体验为害怕。丁丁的这三种直观体验告诉我们,当幼儿欺负比自己力量弱的同伴时,教师的适时介人会让幼儿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欺负行为,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继续欺负弱小者。

(四)承认错误与讨价还价——降低被惩罚的程度

1.承认错误——短暂的内疚。

在案例二中,高高在活动室内承认错误的同时产生了可感受性体验,那就是内疚,意识到自己撒谎不对,但是在高高内疚体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高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继续玩玩具而不去洗手是不恰当的,因此他的内疚必然是短暂的,他不会从根本上反思自己行为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这种短暂的内疚还可以博取教师和同伴的原谅,恢复教师对自己的好印象。

2.讨价还价——减少被惩罚的时间。

在案例四中,尘尘第一次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能玩时,产生了两层体验,一是充满希望的可感受性体验,他猜测老师可能会允许自己去玩了。在遭到拒绝后,尘尘产生的第二层体验依然是满怀希望,因为他从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老师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的。于是他好好表现了几分钟后又去找老师,但遭到了教师的又一次拒绝c此时,尘尘产生的体验是疑惑,老师是否发现自己在罚站期间和达达说话了。第三次,尘尘走向老师时的可感受性体验为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够好了,肯定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没想到,老师再次拒绝了,并要求尘尘继续反思,尘尘终于忍不住哭了。尘尘的努力显示了幼儿在违反规则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争取减少被惩罚的时间或程度。这一现象折射出幼儿在受到惩罚后经常会“缠”住老师不放的动机与目的。

(五)置之不理——不满于教师的干涉

在案例六中,教师强制幼儿画美丽的秋天,强强因此产生的体验为不满,因为他喜欢画铁路,为什么非要画秋天不可呢?于是,强强对教师的要求置之不理,继而产生了气愤的可感受性体验。这则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按自己的想法指点幼儿的行为,很多幼儿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类似强强这样个性很强的孩子则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出现的结果是教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都较低,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反思:还原幼儿违反规则体验的教育意义

(一)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

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满足幼儿部分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反规则,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则的话。

(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

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则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

在案例五中,虽然教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四)应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在案例三中,幼儿不是故意违反规则的,而是规则本身出现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审视规则,区分出哪些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对待的,还有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师应不断建构对幼儿发展有利的规则。另外,在执行规则时,教师不能给幼儿“有机可乘”的错觉,使幼儿有机会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可以调整的规则,把对幼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五)应换位思考,机智地处理违反规则的幼儿

在案例四中,尘尘的三次要求都遭到了教师的拒绝,尘尘最后忍不住哭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机智地对待幼儿,[6]促使其主动地承认错误。逼幼儿承认错误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应予以克服和改正。

参考文献:

[1]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05,(3)

[2][3][4]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8,98,76

[5]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6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l:11

编辑:cicy

第二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反思

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反思

不知不觉开学到现在已经有4个多月时间,在每天的集体活动中,我都会让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师擦桌子、一起洗手、一起吃点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着做,我会鼓励他们。小朋友们午睡起床时,先让孩子们上个厕所,给他们穿好衣服,塞好裤子后在一个个的检查鞋子是否穿好再,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静地吃点心和水果,这时我才会暂时松口气。我觉得,老师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孩子只有这样,才是常规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让他们自由的说话、自由的玩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渐渐的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近几日起床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孩子集体行动。我叫已经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诉还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会儿。那些先起床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经坐在桌前聊天。我并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硬要打断他们,让他们全都安静的趴着静息,等待我来分发点心,这样不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吗?穿好衣服以后小女生们等待着排队来梳头,因为人少,没有了等待。刚才在一边谈话、穿鞋子的小朋友,发现老师在检查衣服,就自然地走了过来。有的小朋友还提醒那些没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头。我笑了,原来孩子们并非一定要在老师的指挥下才知道干什么。经过快要一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已经熟悉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紧紧抓住每个环节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紧张地按照统一的常规,步调一致地做事呢?这样的被动服从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有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

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额大、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上厕所要排好队),(上课不要随便讲话)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但必要时也要提醒一下孩子。

我们可以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

第三篇:如何培养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

如何培养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什么是常规?(就是经常性的规范工作,或者说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幼儿园里,“规矩”指的是什么?(是制度,在制度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不仅幼儿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得不分散精力来维持各个环节的秩序,从而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容轻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园一日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但是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一日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为什么和健康有关系?谁能说一说?(因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促进健康发展,例如:有规律睡眠、有规律进餐、有规律的活动等等,这是有利于健康的基础保障)。良好的一日常规也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意识到对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并要熟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核心发展价值、活动的目标、幼儿行为规范及教师操作要点等。谁能略举一下幼儿园一日活动具体的环节有哪些?(来园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学习活动、运动活动、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为了使教师能够较好的掌握一日活动的操作要点,今天要讲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的内容及意义。

二、一日常规各环节的要求;

三、如何培养幼儿在园一日常规。一、一日常规的内容及意义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每一位老师应该会合理地组织好一日常规活动,一日常规活动包括:来园(或晨间)及离园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教育活动;游戏及区域活动。

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显然,常规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通过常规培养发挥着三种作用:(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二、一日常规各个环节的要求

在园一日常规中各个环节都有对幼儿的要求和教师应知应会的,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中有一小部分老师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大多数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园所就有不同的文化理念,各园都会根据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园所实际,建立一日常规制度。我也确信多数老师对一日各个环节的要求及流程基本都清楚,今天我们一起再重温一下,便于我们更有序的开展新学期工作。

一日常规规定了幼儿在园的具体活动,也提出了常规要求,我们都学习过《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每个时间段都有三个“常规要求”,哪三个?老师们一起说(幼儿、教师、保育员常规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对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中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幼儿园工作中,执行一日常规就是为了让教师和幼儿形成时间和效率意识,提高教育工作效率。我们常说,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就必然影响活动的质量。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事需要多长时间,时间和效率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先说一说从晨间活动及入园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或参照《一日常规》内容来讲)

1.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2.有礼貌地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说再见,3.将外衣、帽子、鞋等叠放整齐,放在固定地方(整洁、条理的生活是舒畅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好习惯,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提高常规活动的教育性)4.进行简单劳动:会双手搬椅子(小班)5.会自我服务的简单劳动,摆放玩具等(中班)

6.在完成自己的事情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值日生制度,照顾自然角。培养孩子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大班)

教师应做的:

1.早晨来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室内通风,与户外保持空气对流,保持空气新鲜,能有效防止幼儿疾病的发生。

2.接待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其中如有幼儿服药一定要交接清楚。

3.晨间检查:看孩子的身体情况,观察情绪等。(有助于一天的活动更好地开展。)4.提醒幼儿做简单劳动,要让幼儿在劳动之后感到劳动很光荣。可以利用早操之后的晨间谈话时间对参加劳动的小朋友的行为加一肯定和表扬,幼儿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5.组织晨间游戏活动。教师参与和孩子一起玩晨间活动,特别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二)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 1.听从教师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2.坐姿自然端正,会双手搬椅子,(学会正确的姿势最安全和省力的搬椅子,知道危险的搬椅子方式,如扛在头顶放下椅子时会砸着其他小朋友,钩住椅背后面更容易碰撞其他幼儿的腿步)。3.学习正确看书姿势

4.举手发言,不插嘴,不告状(养成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同伴发言)5.说话、走路、拿东西三轻

教师应做的:

1.做好活动前准备(包括活动内容、场地安排、材料组织教育活动)2.以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3.选材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容量适当 4.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5.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使幼儿相互影响 6.注意卫生保健要求

7.做好作业(美工材料)准备,可指导值日生协助做事

(三)、游戏及区域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情绪愉快,能积极参加集体游戏,又能自选游戏活动 2.遵守游戏规则

3.会正确使用玩具,能爱护玩具,学习整理玩具 4.与同伴之间友好交往

5.遇事能积极思考,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处理相互关系的问题

6.学习自理自律,如能依冷热增减衣服,不离集体,学习自我防范,不做危险动作

教师应做的:

1.组织户外活动及室内游戏

2.预先做好活动准备,可组织指导中大班幼儿帮助准备 3.保证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注意卫生安全,并进行相应的教育 4.户外活动前提醒幼儿入厕,并检查着装 5.尊重幼儿意愿,开展游戏活动 6.协助做好活动准备

7.配合户外活动,协助指导游戏 8.注意对体弱儿童的个别照顾

9.注意观察幼儿,参与幼儿游戏,积极引导 10.激发幼儿共同游戏 11.掌握活动量 12.引导幼儿评价游戏

(四)、生活活动

1.进餐对幼儿的要求

1)认真洗手,方法正确,能排队轮流不拥挤,不玩水,节约用水

2)安静进餐,坐姿良好

3)正确使用餐具,(幼儿年龄小,动作突然,常常会发生意外,比如孩子进入中班后使用筷子,常常会将筷子塞在嘴巴里,这个时候,一旦有小朋友碰撞危险就会来临了)

4)文明进餐,不挑食,不剩饭浪费。

5)餐后自己轻放餐具,擦嘴、漱口

教师应做的:

1)组织指导幼儿洗手,提醒正确顺序方法,教师需跟随观察幼儿洗手,因为孩子最喜欢水,他们会在水池里玩水,把衣袖弄潮湿很容易生病。

2)让幼儿随洗随吃,提醒正确姿势

3)注意照顾个别幼儿,特别体弱和病儿。

4)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餐前、餐中不处理问题,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

5)向幼儿介绍饭菜,激起食欲,饭前激发食欲的确能让幼儿愉快进餐(进餐中放轻音乐)。

6)根据幼儿饭量随时添饭,不催食

7)餐后安排轻松安静的活动,如室内游戏、散步。(这时教师要将特别调皮的孩子拉在自己一身边,带孩子到教室外面四处走走,熟悉幼儿园每个地方,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提醒他们靠右走)

8)饭后是一个轻松自由的时间,老师可以与幼儿个别谈话等,以了解孩子增进师生情。

9)收拾餐具、餐桌,清理地面、卫生消毒等。

2.午睡对幼儿的要求

1)只要开始的时候要求幼儿进入午睡室就保持安静,以后孩子都能进入寝室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保持安静。

2)按顺序脱衣叠好,鞋放在固定位置

3)铺好被子,安静入睡,不带小玩物上床(切忌)

4)养成良好睡姿与习惯,按时起床,正确穿衣穿鞋(小肚子不露在外面))学习整理床铺被

5)接受午检

6)幼儿入厕

7)起床以后组织幼儿盥洗、喝水 3.盥洗、入厕、加餐、饮水对幼儿的要求

1.便后洗手,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2.需要时能随时入厕

3.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将水杯放在固定位置(标记)4.活动或口渴时随时喝水

5.自己接水排队不拥挤(喝水的地方常会造成拥挤,以至打翻水杯,我们要组织幼儿有秩序的排队喝水)。6.不浪费水

7.安静吃完点心,不乱扔,不浪费。

教师应做的:

1.提醒幼儿入厕

2.允许幼儿按需要随时大小便 3.提醒幼儿便后洗手

4.指导提醒幼儿用自己的水杯接水,不浪费 5.检查幼儿饮水情况 6.提前消毒水杯,每人一杯 7.随时准备温水,供幼儿饮用

建议:在这一环节分别请出两组老师(一组为5人,三名教师,两名幼儿,分别以来园活动和生活活动情景),模拟演示如何做好一日各环节常规工作,然后大家讨论亮点与不足。我想通过实例能让教师们进一步了解该如何建立幼儿一日常规培养,真正保证一日活动的有序性和教育价值。

三、如何培养幼儿在园一日常规

教师要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培养常规的基本方法有七种。

1、树立榜样激励法

树立榜样激励法是教师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激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谁能举例说明?(如:最近班里迟到的幼儿比较多,教师对准时来园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励其他幼儿以那些准时来园的幼儿为榜样,准时来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更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等。

2、巧言妙语引导法

巧言妙语引导法是指教师利用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的方法。谁能举例说说你是如何做的?(如:在培养小班幼儿饮水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喝白开水,于是便将喝水说成:“小汽车要加油喽,加的满满的,才能跑得特别快”。)

3、创设环境提示法

创设环境提示法是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提示幼儿遵守常规的一种方法。谁来说说有不同的方法?(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教师可以将送餐具、擦嘴、擦桌子、漱口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展示在环境中,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还有洗手、叠衣服的顺序图片等)

4、儿歌、歌曲巩固法

儿歌、歌曲巩固法是指寓教育内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美妙动听的歌曲之中,是一些常规要求在反复的朗诵和歌唱活动中,达到巩固的效果。谁愿意给大家演示类似的儿歌?(如:在培养漱口常规时,教师常带幼儿歌唱《花花杯》“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帮助幼儿掌握漱口的方法。)

5、游戏引发兴趣法

幼儿引发兴趣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如: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教师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来点名,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里,谁就起立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

6、表扬奖励强化法

表扬奖励强化法是指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加以强化,使幼儿感受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同时使其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发现幼儿逐渐能够自己吃饭时,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并且送给幼儿一个小礼物,强化其良好行为。

7、发现问题讨论法

发现问题讨论法是教师和幼儿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讨论、修正常规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举例银河班陈远桥)。

班级常规的好与坏,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

最后,给大家几点提示和建议:

1.师生互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

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我们利用情景教学的办法教幼儿怎样洗手、怎样进餐。如在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手巾擦干手。孩子们通过学习,很快学会了洗手和进餐的要求。如在喝水方面,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你喝水了吗?”小专栏,鼓励孩子们多喝水,每喝一杯水后在自己小格子里放一朵小花,并且每天都要进行评比,看谁喝水喝的多。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大都能主动去喝水。又如,有些幼儿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

2.通过游戏和同伴们的交往,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新《纲要》的实施原则,我们通过区域角的“生活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穿脱衣服,将衣裤穿戴整齐,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奖励红五星等,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3.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

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为我们经过了专业性训练,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水平和保育知识,比家长更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特点。因此,与家长个别交谈向家长宣传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家园配合,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力的尝试。

4.榜样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孩子对于逻辑思维,理解力都比较弱,但模仿性却很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达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当然,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反复耐心地指导与幼儿的坚持不懈地练习,更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来实现。

愿我们的老师们把《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确保幼儿在一日活动进程中持续、健康、和谐成长,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愿我们的老师们在今后工作中立足实践,勤于反思,善于获取经验,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自身成长。

第四篇: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是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这些“小太阳”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精心呵护,舍不得让孩子受到丁点儿的委屈,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只要经济允许,即使价格再高,也会毫不吝啬地买回家,看到孩子吃得高兴,玩得开心,家长比捡了金元宝还要高兴。长此以往,孩子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往往变得唯我自尊,不顾别人的感受。从小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群体里,表现为:东西争着吃,玩具抢着玩,我先拿到的,谁也别想拿去;自己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愿与别人分享事物。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幼儿学会分享,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与分享的榜样,萌发分享意识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给幼儿做出榜样,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配合默契,幼儿会看到,会感受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我们有了高兴的事情也会和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如:“小朋友,我今天看到很多架飞机,他们飞得很低,你们看到了没有?”有的孩子说“我看到8架飞机。”另一个孩子说:“我看到上面的五角星了,是军用飞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再次,利用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如:幼儿在玩玩具,我对洋洋说:“让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洋洋很高兴地同意了。我问他:“喜欢和老师

一起玩吗?”“喜欢。”“如果小朋友要和你一起玩,你会怎么做?”“和他一块玩。”我趁机表扬了洋洋。洋洋在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很高兴地说起和老师一起玩玩具的事情。洋洋在和老师、小朋友玩玩具时,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并和别的幼儿一起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了分享的愿望,初步萌发了分享的意识。

二、创造分享的机会,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的行为。晨间活动、加餐、户外活动等,我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提供分享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如:晨间活动时,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筐不同品种的积木,如果每个孩子分几块,根本搭不出成型的东西来,因此,他们之间必须学会协商、合作,共同享用积木来搭建物体,体验合作与分享带来的愉快情感。

在教育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故事《小铃铛》诗歌《大家一起玩》游戏《二人三足》等。故事《小铃铛》中的小花猫,因为自私,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小铃铛,而失去了好朋友,当它遇到危险,好朋友却不计前嫌地帮助它,使它很惭愧,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和朋友快乐地玩在了一起。这个故事很简单,道理很浅显,也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针对这个故事,我用重点提问的方式:

1、小花猫戴着心爱的小铃铛高兴吗?

2、当好朋友要戴一下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

3、当它失足落水后,好朋友是怎样做的?

4、小花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是怎样做的?它高兴吗?而后,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花猫,你有了心爱的东西,你会怎么做?最后,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体验小花猫学会分

享后的愉快心情,强化幼儿对分享行为的体验。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自我会随着角色产生迁移,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加的活动,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是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共同生活,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共处、合作中学会分享。如:《娃娃家》游戏中,客人到娃娃家做客,我趁机启发幼儿将家中的水果、点心之类的和客人一起分享;如果有小朋友去,拿玩具给小朋友玩;如果是老年人,不仅要拿点心水果,还要和老人一起聊天,让老人和我们一起快乐等。结构游戏中,我及时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转化为主动形成的分享行为。

三、组织特殊的分享活动

1、设立“分享日”:幼儿将自己喜爱的图书、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照顾;把爸爸妈妈从外地带回来的特产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品尝;将去外地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和在旅游区拍摄的名胜古迹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欣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其他人展示等。幼儿在展示和讲述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快乐”分享: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

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创设种植“分享角”:我们在幼儿园开辟出了种植园,教师和幼儿一起种植了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一起播种、施肥、浇水、拔草、捉虫等,到了收获的季节,幼儿很兴奋,个个摩拳擦掌,都想把果实快点收回家,当孩子们从地里拔出沉甸甸的花生果、掰下黄澄澄的玉米、摘下一个个大豆角,捧出白白的棉花时,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响成了一片,大家奔走相告,互相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接着,我们将收获的花生、玉米和豆角和孩子们一起洗干净,煮熟,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孩子们那种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

与别人分享成功、分享快乐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另一种情感,即:为同伴分担忧愁。如:乐乐小朋友因为生病没来幼儿园,通过我的讲述,让幼儿体验乐乐小朋友在家一定很难受、很孤独,我们应该帮助他做些什么?幼儿提出:“去他家里和他一起玩,给他带点好吃的,”“给他打个电话”等,最后大家决定选出一个代表给乐乐打电话,“电话”传达了全班小朋友对他的问候,乐乐很高兴,表示身体康复后马上回幼儿园,孩子们听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们为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而感到自豪。

总之,“与人分享”这种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需要我们持续的帮助和指导,也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动。我们会在一日活动中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最终产生自觉的分享行为。

第五篇: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我很整洁》案例分析

新疆呼图壁县一小

黄玉玲

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作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正在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指明了活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别与以往思品课单纯说教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门课程的活动性是值得许多教师探讨和深思的地方。

一、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我很整洁》。

在本课堂的设计中,始终体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一个主题思想。现截取几个片断,来说明体现这一主题思想的具体做法。

活动

二、议一议,做一做,我会整洁

师:老师来问一问这位小朋友,你今天这么整洁,早上起来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洗了脸刷了牙,穿了整齐的衣服,还梳了头。(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用课件展示每天要做的内容)

师:(面向全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除了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以外,你们觉得鳘在还要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变的整洁呢?除了我们鳘在要做到这些外,经常还要做什么?

(把课件的表格补充完成)生:我每天还要洗 手、洗脚 生:经常要洗头

生:经常要洗澡,换衣服 生:头发生了还要理理发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还忘了一件事,看看(老师伸出双手)如果我们的„„

生:(抢)还要经常剪指甲

师:对极了!指甲长了容易长细菌,(出示课件:长满细菌的手指)这样就会很不卫生。

师:以上这几样是我们为了整洁而每天和经常要做到的。在这些事情中,哪些是你自己会做的?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穿衣服。师:你真行!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洗澡、剪指甲。师:你也很能干,那老师问问你们,(问那个刚回签问题同学)你平时是怎么洗脸的?你来做一做。(学生示范只洗一个脸面)。

师:像你这样是不是能把脸都洗干净了?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还要洗耳朵,耳朵后面。师:真好,还有吗?

生:还要冼眼睛,脖子,还有鼻孔呢? 师:好极了!

生:洗完脸还要擦干净手。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加起来就完整了,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给大家示范正确的洗脸方法。

师:这就是正确洗脸方法,小朋友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遍,两只手并起来当毛巾,来,我们先洗 脸,再洗眼睛,耳朵擦一擦,耳朵后面洗一洗,还有脖子别忘记了,最后擦擦鼻孔。好了小脸洗干净了吗?

生:(齐答)洗干净了。

师:你们平常是自己洗脸的吗?在洗脸的时候,你有什么麻烦吗?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帮他。

生:我毛巾老是拧不干。

生:你可以用小毛巾,也可以把毛巾摊开来,一点一点拧。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以后你就可以照他的办法试一试了。

生:我脖子后面擦不到怎么办?

生:我有一个好办法,用手拉住毛巾的两头,把毛巾放在脖子后面,再来回拉就行了。(边说边示范)

师:(老师鼓掌)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正确地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正确的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刷牙?你平常是怎么刷的?(学生示范横横地刷),你们是怎么刷的?(大多数学生示范的都是横横地刷,也有人认为要上下刷)。

师:你们平时的刷牙方法对吧?老师请来范晓萱姐姐来告诉我们正确的刷牙方法。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认真学哦!(课件播放:范晓萱的刷牙教学)

师:看了录像,大家知道正确地刷牙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像还不是很确定哦!来拿出小牙刷跟着老师一起再做一做。小朋友们来刷牙,先来刷上排牙,从上往下刷刷刷,再来刷刷下排牙,从下往上刷刷刷,牙齿的里面别忘记,要把牙刷竖起来,后面的牙齿这样刷。

师:唉!老师觉得这样刷牙好像太麻烦了,有时候我来不及了,我就这样乱刷刷几下好咧!你们说行不行?

生: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 ?(假装很奇怪,很不明白)生:这样你就刷不干净牙齿了。

生:你这样乱刷的话,牙齿里面的虫子就不能杀死了,你的牙齿就要被穹蛀掉了。

师:是啊!我们不认真刷牙的话,就不能保护好牙齿了。我们和别人说话,张口露小洁白的牙齿,给人的印像多么好,(课件出示整齐洁白的牙齿)相反的如果张口出现在别人面前的是满口蛀牙,那多难看啊!牙齿好坏跟我们健康也很有关系么!所以小朋友可千万不要跟老师一样有偷懒的想法,我们每天认认真真的刷牙,把不正确的刷牙方法改过来,不要让蛀牙危害到我们。

二、课后反思

1、引活动于教学中,突出课程“活动性”的特点。新课程有三个特点,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本课程的显现形态的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所以在教案的书写形式上也跟以前有所不同,是以“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方式来安排的,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五一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活动性”这一特点,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如:先让他们谈怎样流行洗脸,如何解决洗脸中的麻烦事,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教会学生正确的洗脸方法。把学生融入教6学中,让他们参与学习,而不是成为知识的接收者。

2、在与儿童生活世界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最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本环节也体现教师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镜头,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忘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通过切身的体会,学生的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品德得到发展。

3、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

在本课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下载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幼儿天性好动,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收获快乐,也能积累经验、发展智力,因此游戏对幼儿的......

    多媒体教学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石嘴山市实验幼儿园 杨丽 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对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与它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信息技术正以一种汹涌难阻的......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蓬朗幼儿园 邹美珍 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良好的合作交往能力、顽强的毅力、正......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 摘要: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丰富和完善幼儿人格的内涵、经验及促进幼儿智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充分地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眼睛作用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在体验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 ——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赵富强 【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专 题 号】G382 【复印期号】2013年04期 【原文出处】《中......

    浅谈如何将音乐活动渗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浅谈如何将音乐活动渗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大量文章和他的教育思想,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一切教育都植根于生活并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元素......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新教材大班《共同生活》领域,该领域包括幼儿身体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两大方面。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圈子不断扩大,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