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创新教育的思考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临近,社会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
是应从学前教育抓起的。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2至6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若不很好地培养,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起创造力的火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由此可见,在学前期有效地实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看待幼儿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1、树立新的儿童观
首先,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每个正常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天赋的创新潜能,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制约,这种潜能还处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幼儿期的创新,在别人看来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于他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哪怕只是一点点新建议、新思想和新做法,但只要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对他来说就是新发现,就是创新。虽然这种创新还处于低层次和低水平,但却是最纯真、最自然、最富潜力的,正是这种低级的、原始的创新随着其身心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必将成为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其次,我们也应看到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是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的,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
2、树立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将幼儿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等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支持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看到作为幼儿群体的一般身心特征即共性,同时也要看到作为幼儿个体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幼儿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儿在各自水平上获得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分析现状,找出影响和阻碍幼儿创新教育发展的因素
在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仍存在着许多影响和阻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观念上
一是传统的“好孩子”观。幼儿教师工作紧张繁忙,每天面对众多性格各异的孩子有时难免会有些烦躁,于是那些听话、守纪、不妨碍成人工作的幼儿常常得到表扬,被认定为“好孩子”。而那些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爱插嘴、好动、行为不规范的幼儿自然就被认定是不听话的孩子了。正是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幼儿创新的积极性,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幼儿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就使得一部分教师往往产生错觉,并在言语、行动上不自觉的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新的萌芽,致使幼儿阶段特有的好猜测、喜提问、想探索、多功能幻想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受到遏止。
二是“全放手”观。这种观念认为培养幼儿的创新就是听之认之,放任自流,不干预孩子的任何活动。这种教师不进行任何参与和指导,完全让幼儿自发学习的活动,不仅不能发挥幼儿的潜在价值,反而会让幼儿感到盲从和无目的,从而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
2、在教育方式上
一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当代幼儿被冠之以“小太阳”“小皇帝”等,其在家庭和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得他们缺乏独立自主性,成人对他们的事事帮助和替代,更纵容了他们依赖、懒惰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将生活上的依赖转移到学习上,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畏手畏脚,做事情没有决心和毅力。他们体验不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乐趣,也就更谈不上创新了。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望子成龙过分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惯用命令式语句,让孩子沿着他们设计
好的方式去发展,这是一种以剥夺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为代价的短浅发展。
二是错误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最常见的是模仿型:例如,美术音乐活动中,教师画一笔、唱一句,幼儿也跟着画一笔唱一句;语言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反复跟读新儿歌等。教师的评价往往也只注重结果:幼儿画的象不象?他会唱几首歌?会背几首儿歌?这种过分强调模仿的教育活动,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的。另一种是“标新立异”型:在教育活动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自己实施的是“创新教育”,让幼儿“绞尽脑汁”一定要讲出与众不同的答案,结果是幼儿被逼得“胡思乱想”,无所适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是需要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但过分强调“存异”,而忽略“求同”,就会将孩子引入“创新的歧途”,偏离科学的轨道,所以培养创新思维在重视“存异”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求同”。
三、寻找对策,进行幼儿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渗透教育,因此,在制定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时,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创新教育的要求,如续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动作;自由作画、自制玩具等。要多开发一些生成性课程,将新《纲要》的精神贯穿在各项活动的始终,注重活动过程,创新活动评价。教师的评价也要打破传统的评价观,不局限于活动的结果,而注重评价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及幼儿的个别差异,要允许幼儿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2、营造轻松民主的教育气氛
这里所说的教育气氛主要是指创设有利于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物质上要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时空和材料,保证他们有自由活动、自由操作的条件;精神上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气氛,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幼儿能自由思索、想象,选择和作出决定。教师还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知识,做到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3、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求教师和成人要做到几个“解放”。即(1)解放孩子的眼睛。通过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观察和分析事物。例如:在图书角摆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童读物,并定期更换,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讲述;利用园内的种植园、饲养角,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利用农贸市场、超市、邮局、居民小区等,带领幼儿去开阔眼界、认识社会等。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使幼儿有可能去想象和创新。
(2)解放孩子的头脑。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充分开动脑筋进行想象和创造。例如,在数学角里摆放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拼板,让幼儿自由拼合成不同的图形并能说出名称;利用科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等;还可用迁移的方法让幼儿对学过的一些知识如:抽象的图形、线条等进行联想和创造,如:语言活动中的“成语接龙”、数学活动中“会变的图形”、体育活动中的“一绳多玩”……
(3)解放孩子的手。教师和家长要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从小就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小班时学着自己洗手、进餐、喝水、穿脱衣物;中班时学着发碗筷、擦桌子、扫地、拖地;大班时便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幼儿园活动室里的动手角、建筑角、科学发现角,孩子的房间等都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摆弄,不要怕他们搞“破坏”,把事情做砸了,只有真正松开了幼儿的小手,他们才会自主地去探索学习、动手实践。
(4)解放孩子的嘴。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幼儿学会运用语言去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人要为孩子创设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如提供各种图片用以讲述、描绘、续编故事;利用各种声像媒体让幼儿欣赏一些童话故事;利用语言角进行“故事大王”比赛,做小节目主持人等。成人要学会倾听孩子讲话,并鼓励孩子积极发问,让幼儿敢“问”、想说、能说、会说,以此来充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5)解放孩子的空间。空间的含义是宽泛的,可大可小,孩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活动的小天地中。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让各年级的幼儿互相交往,如带小班幼儿去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的活动,中大班的幼儿也可以到小班表演节目,帮助弟弟妹妹熟悉环境,这样,孩子们不仅扩大了生活空间、增进了了解,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园内开设的可供幼儿活动的大型活动场地如:大型玩具场、沙池、水池、草坪等,都可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去玩。家长也应经常带幼儿去接触大自然,看家乡的变化,走向社会,拓宽视野。
(6)解放孩子的时间。教师在安排活动内容时,要做到集体活动和个别自由活动相结合,注意活动的紧凑性,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强活动密度,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4、创造性地工作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目标转换为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此,我们提出了“弹性计划”(也就是常说的“生成课程”):把课程设计看作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盲目的追随计划,而是灵活、有目的的追随幼儿。任何计划应该有“弹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以灵活机动的改变、创新。当然变动要有据可依,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教师的劳动才称得上是一种创新劳动。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真正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还会有很长一段路。传统教育观、儿童观的作祟和束缚,教师和家长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等等都是实施幼儿创新教育的障碍。但是,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从而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篇:浅谈幼儿创新教育
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同成人相比,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意识陈旧、意思狭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后,那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1、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要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4、正确认识“听话”与“好孩子”之间的关系。社会对人的肯定的评价经过长期的熏陶,“听话”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又大多是以他们自己的理念和非判断为中心划定的圆。可事实上,在这个圆中活动的不少孩子,恰恰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征。他们的头脑成为施教者思想的跑马场,他们的行为以施教者制定的标准为依据。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教师和父母应树立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把幼儿视为有平等人格的个体来进行教育,砸掉“框框”,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否则,这种可贵的精神将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终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第三篇:浅谈幼儿创新教育的灵活性
浅谈幼儿创新教育的灵活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表述对于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转变;教师要学会教育;教师要更新自己的传统教育方法;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在这里结合我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幼儿园教师的创新教育,灵活教育问题,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让我们共同把幼儿教育搞活。
“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幼儿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注重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是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要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探索型,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活动知识,从而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也就是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方法。
一、幼儿创新教育灵活性的理论基础
由李季湄、肖湘宁合著的《幼儿园教育》一书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生活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所必须的,还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都特别重视来自于生活的教育,倡导“生活既教育”,“教育创造生活”“社会生活大课堂”等思想观念。强调生活对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和获得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都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灵活性的理论基础。
“活教育”理论是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要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很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的。
二、幼儿创新教育灵活性的实践过程
幼儿园的创新教育灵活性的特点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以幼儿学习经验的重新组合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启迪幼儿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新型教育。为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将不局限在发展幼儿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等方面,它要以常规课程教学为主阵地开展实验,是全体教师和幼儿都能参与的教学实践和教改活动。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保护和萌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独立性等等,从而为他们和谐幸福成长创造条件。
首先,我们让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儿童自出生后就在社会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他们的成人的影响下,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因此,打破狭小的幼儿园限制,让幼儿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增加与自然界和社会交往的机会,了解生活,了解自然,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离开环境,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对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实际知识最感兴趣。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
在小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认识、接触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们的活动。如让幼儿认识教师、保健医生、炊事员等人的工作;认识自己家庭成员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在中、大班,我们组织幼儿走出园门,去参观公园、菜市场,带孩子们郊游。
其次,我们将大自然、大社会微缩进幼儿园。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无知识,没有什么能力的;后来与环境、社会相接触、开始渐渐的稍有知识,稍有能力。倘使他们不与环境、社会相接触,他哪会知道动物的生活,哪里会晓得民生的艰难,哪里能学得做人的道理?”如何让幼儿能频繁的接触幼儿园以外的若大世界呢?我们将多彩的大自然、大社会景观微缩搬入幼儿园,拓展幼儿的生活环境,使幼儿的能力发展有更多的机会。四季鲜艳夺目的花草树木,光怪陆离的鱼虫鸟兽,变化莫测的风霜雨雪,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和动物世界都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世界。为了让幼儿在园内就能了解到感兴趣的自然知识,我们在院子内栽种了多种花木。在标本室存放有动、植物标本近二十种。另外,种有植物园地和自然角,幼儿通过对植物的播种、浇水、采摘;给动物喂食、换水的过程,不仅感知了植物、动物,激发了对动植物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劳动习惯,发展了观察力、口语表达力。
大社会也是儿童的世界。幼儿可以从事物与事物、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动态关系中获得真实的活知识。在参观了一些地方后,我们充分利用园内空间,在各个区角设有农贸市场、超市、医院、娃娃家等游戏区,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激发他们开展各类“角色游戏”的愿望,在游戏中学习了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如何与人交往。幼儿自己还提议开设了多个工作区,如用橡皮泥制作馒头、包子等点心,教孩子包汤圆等活动。这种“知行合一”、行中有知的游戏,培养了幼儿“做中学”的兴趣,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思考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大自然、大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让幼儿直接去认识大自然、大社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欲望,有利于幼儿知、情、意、行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活教育”“活”的特点。更是说明了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灵活性。我们把生活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充分挖掘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中主动的获得经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中生成活动,鼓励孩子主动探究。小孩子一般不喜欢主动去喝水,有时候大人硬要他去喝水的话,他可能应付你喝一点点,有时会偷偷的把水倒掉了。有一次在做早操的时候,外面突然下起了雨,孩子们特别感兴趣,都围在窗户边看着,看着滴滴答答的小雨落在草地上,小草显得绿油油的。想到陈老说的——生活即教育,我马上联想起孩子们喝水的情景,立即对孩子们说:“看,小草喝足了水,长得怎样呀?”“小草喝了水,就会长大了,长高了。”马上我的问话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于是我又问:“那么小朋友喝了水会怎样呢?”孩子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为了长得更高更大,他们也拿起茶杯喝水去了,而且还主动地端着杯子给我看:“冯老师,我喝了一大杯水。”以后每次请孩子们去喝水的时候,我都提醒他们和小草比赛,看谁喝水喝得好,谁长得高。孩子们慢慢地都能自觉去喝水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挖掘很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从而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幼儿创新教育灵活性的经验总结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很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的。将原有的常规教学和主题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倡导让孩子在“做中学”,使孩子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改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再一次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灵活性,体现了“活教育”“活”的特点。所以说创新教育也就是灵活教育,也就是文中提到的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这是从我国目前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所必须遵循的教育方法。随着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全方位的影响,幼儿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注重尊重幼儿个性,注重挖掘幼儿发展潜能,注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观念。已经成为现今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所以我们要遵循灵活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
第四篇:浅谈幼儿语言教育的创新
摘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语言教育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为儿童语言学习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必须在继承创新,不断提高儿童语言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儿童语言创新教学环境语言教学材料
人们不同于动物,人们不仅是情感语言,物质语言,人们也有命题语言,主观语言,精神语言,人成为人,人在创造语言世界的同时创造一个人世界,创造了人的历史,创造了自己。童年语言教育是让人成为人类教育,就是让他创造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我们不能将儿童语言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智力教育,美学教育和体育的载体。语言教育有其独特的生活意义。第一步,我们应该以不同于新语言教育,中学语言教育和大学语言教育的新方式来看待儿童语言教育的性质,这是儿童语言教育发展的第一步,艺术生活,科学生活,音乐生活和文学生活。
第一,开放主体的性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园语言教育 改革指南是提供语言教育的综合概念。研究人员开始将儿童语言学习视为一个综合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力,情绪和其他方面的整合之间的关系。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对于每个新词,每个句子的采集,都是整个学习系统的调整,吸收和发展的结果。留下儿童发展的其他方面,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儿童语言学习中的每一个学习点在促进其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与语言的发展密不可分。基于这种理解,在学前语言教育中,学前班工人注重从外部融合,语言教育作为整体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儿童语言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加强了儿童之间的联系语言学科应用德国,智慧,身体,美容相互渗透,相结合。无论是音乐还是算术,它们都是人类语言,它们的共同性质和人类的特征是生命的表达。只是表达不同的方式。在孩子们学习各种学科的同时,孩子们应该微妙的在唱歌的感觉每首歌是五 进行线谱的语言;每个部分的语言由身体的语言组成。我们不能只说孩子的语言是一个单独的语言学科,但不能说它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一个学期的儿童语言教育,是一门道德和其他物理等学科的生活纪律。它的教学目标是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孩子们了解语言,学习日常生活语言和形成自我语言的价值观。
二,生活教学材料的语言
400年前,捷克共和国的诞生Comenius告诉我们,从作家学习的语言开始,而不是从语法开始,也就是从生活文学开始。因为它是促进语言融入生活,促进语言融入生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学生自身成长的一个因素。语言必须融入生活,语言教育也必须接近生活。我们如何使孩子的语言教材更生活?
中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有三个特点:容易,积累和渗透,这是指语言学习的渗透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孩子不必支付语言支付额外的智力负担,孩子可以得到很多不知不觉 词汇和对表达经验的理解。孩子们在当天学会渗透生活语言,渗入孩子们得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在许多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给孩子送了一本书面的语言教学书,结合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在中国按照传统的理解,习惯了基于教材教导孩子学习语言。根据资料显示,童年是语言的快速发展期。然而,儿童的语言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获得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教育和言语的发展逐渐发展。受过良好教育并有更多言语刺激孩子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自己的语言。在正常的教育下,学前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所有声音。词语数量将迅速增加并能掌握基本语言语法结构,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基于教科书教育,但局限于儿童语言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学习思维的学习范围。因此,在选择儿童语言教材时,不受教材的限制,我们应该尽量让儿童在社会生活语言中学习更多。孩子们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更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 三,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模式是不定式的,这是因为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是通过听和模仿。在儿童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随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持语言环境,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心脏,应该注意观察和听取孩子们的谈话,并对儿童的语言发展相关信息进行更敏感的捕捉和引导。这不仅是创造良好支持环境的基础,而且是早期儿童教育适当语言学习的条件和保证。例如,每天喝果汁的链接。喝孩子会把果汁杯倒进垃圾桶里,告诉老师说:老师,我完成了。只有丽丽说:老师,我完成了。教师在听他后立即,当孩子的另一方已经学习的时候,教师及时给出一定的肯定。孩子们正在学习更积极。
二,营造和谐和谐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孩子离开家到幼儿园由于 环境的变化,适应幼儿的能力差,容易默默无闻。虽然有些已经和老师,同伴都熟悉,但往往不爱交流。有些孩子经常听他母亲的说,在家里有淘气的,但每次我们在幼儿园,我们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因此,幼儿园应努力营造家庭氛围,儿童平等生活,尊重每个孩子,蹲下与孩子沟通,积极鼓励和引导孩子说话。当孩子主动与老师交谈时,老师应该耐心听和做出积极的回应。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说。
最后,在自然环境中有效利用材料。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因此,将孩子带入自然,参观田野,感受生活,感受现实世界,让孩子们不仅有机会发言,而且讲话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当春天来了,带孩子们到户外散步,去花和树,我应该抓住机会,提出一些精力充沛的问题给他们的孩子,如这些叶子是什么?这些花是什么 颜色?在这些情感生活积累中,孩子们将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唤起他们表达热情的语言的渴望。
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古代使用本文。中国的古典文学,是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古诗,以及门徒,三字经,儒家孔子大学论语,道教陶德清等等,现在人们也受益于阅读。让孩子从童年起适当获取一些古代文字,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形式,美丽,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还能良好渗透道德教育,以便为我国民族文化保护未来。但是因为古典语言不像白话那么容易,阅读,理解它有一定的难度。在儿童语言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应古典中文文本的缺点,难以使古文本适应第一容易背诵,迷人的童谣,和有趣的音乐,教导合理的行动,使年轻人不会感觉无聊。
在声音,身体,美容渗透的语言教学。首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语言和音乐有很接近系统。一串跳跃的音符,开朗的节奏和美丽的旋律背后,孩子们将编制一个不同的故事。如歌曲小红帽,这是对作品的欣赏,但在艺术魅力方面,孩子们在与老师聊天的过程中学习这首歌,不仅培养孩子的心灵,而且发展儿童的听力音乐语言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的能力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美丽的色彩,他们喜欢绘画,戏剧,爱情生产。幼儿园老师可以经常使用过渡或打盹的小故事开始前,请每个孩子在图片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和享受图片的内容,交换他们的感受。在使用创作故事时,儿童的歌曲引导孩子们开展绘画活动,使孩子成为被动和改变机械模仿的主动探索想象力,让孩子的想象力,语言技能,社交互动和表演智能完全开发和完善;在体育活动中,儿童活动的量通常相对较大,他们是高兴趣的,有时不能控制他们的情绪。根据这个特点,在爬山,跳跃,跑步等活动中,请先看看老师的示范儿童,请年轻的孩子们在行动中的要点讨论笔记中的行动;儿童模仿教师的运动。这样,不仅注重活动的静态和静态,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经验对孩子们讲述活动的特点儿童的语言技能的发展。
游戏教学,孩子们在游戏中是一个完全放松,自由的个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象使用各种材料大胆探索,沟通,展示自己,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满足儿童的创造需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儿童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选择游戏作为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游戏的结构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扮演教学的角色是一种在游戏教学中的创新,你可以让孩子们选择一个他已经被认可的角色,或者生活,这本书,和他们最喜欢的人一起玩生活或童话的故事故事的书。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能在社会上与别人一起发展自己更好的能力和责任感。例如,许多孩子在自己的身体构造中添加不同的形状,构成一个新的项目。在圆圈中添加咒语,小碗,眼镜等,在屋顶施工中为三角形后的房子,以及 可以学习同样的方式构建不同形状的相同类型的对象:房子的阳台,风扇工厂等,对象的建设栩栩如生,充满生机。另一个例子:在车上的原型,前,车,车轮变换,重新组合设计不同的图像,不同功能的新车同时根据不同的组合对象与颜色,突出显示性能的对象特征。而且在布局的建设中,会使用小雪花建造公园的门,选择一个大型建筑块的公园位置,协调建筑物的颜色,结构,布局,使建筑风格更加美观,更具创新性。
目前,在国际多元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国家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始于儿童,儿童语言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上作者只是从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出发,没有提到很多外国学术原则,当然还有很多缺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幼儿教育研究将取得丰硕成果。
第五篇:浅谈幼儿创新教育的灵活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表述对于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转变;教师要学会教育;教师要更新自己的传统教育方法;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在这里结合我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幼儿园教师的创新教育,灵活教育问题,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让我们共同把幼儿教育搞活。
“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幼儿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注重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是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要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探索型,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活动知识,从而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也就是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方法。
一、幼儿创新教育灵活性的理论基础
由李季湄、肖湘宁合著的《幼儿园教育》一书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生活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所必须的,还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