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7: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乡镇干部不恋乡镇,主要表现在干部工作没动力,工作都浮在上面,身子没有真正沉下去,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蜒点水,没有进取心,上下班窝在机关里,不下到村组进行工作,工作也只有八小时,下班就往城里跑,乡镇机关一下班就唱起了空城计,群众需要干部的时候找不到人,严重影响基层工作,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造成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原因有很多,从主观上分析有现在的一些乡镇干部生活上图安逸,思想上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不求进取,生活追求享受,认为工作在乡镇已经很辛苦了,不安心在基层工作,以致下班时间一到,就往城里家中跑。有的干部还说“我不要什么职务,只要调到城里工作,就是打开水、扫地我也干”。

客观上比较多一点,一是干部的家一般都在城里,子女都在城里读书,小孩没人照顾。加上公路便捷,通信发达,而且社会车辆多,乡镇干部上下班乘车返城,快的只要十多分钟时间,慢的也只需半个多小时,即使没有公车,有的可以骑摩托车返城。乡镇晚上有些急事,也能较快返回。

二是乡镇夜生活单调,留不住干部。一部电视几十个人看,没有电脑,没有阅览室,一到晚上无所事事,住宿条件差,后勤又跟不上,导致干部不愿在乡。

三是乡镇干部工资低,从事第二职业的多。乡镇干部工资一般就是800到900元之间,福利基本没有,工作十多年,不吃不用还不够房钱,把乡镇工作当副业,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第二职业当主业来抓。

四是有的干部提拔不靠实绩,很多时候都是上面领导打招呼,造成干部经常到上面找关系。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老实工作的人没有能够重用,打击了工作积极性,让干部更加无心工作。

要让干部恋乡镇,安心工作,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对乡镇干部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一是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结合“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问题,立足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乡镇干部,特别要增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并增强带领农民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着眼于加强乡镇干部的艰苦奋斗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发扬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献身精神,保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良好风气,以脚踏实地、艰苦朴素的态度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着眼于强化公仆意识教育。教育乡镇干部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服务的关系,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虚心向群众求教,善于发现新生事物,推广群众先进经验,努力树立起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

二、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不是人管人,要靠制度管人,并及时根据新问题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出台一些比较人性化,合理化的制度。乡镇干部再要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那样吃住全部在乡镇,客观条件已不可能。现在的条件和当时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切实可行而又能持之以恒的长效制度,真正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干部的言行。每月要在政务公开栏上公布干部在岗、值夜、出差、用车、交通费用报销等情况。健全和深化乡镇驻村工作制、民情访谈等制度,明确规定要深入到农村农户,开展“夜访、夜谈”活动,从而在有关制度上予以保证。

三、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适当稳定乡镇干部的任用时间。切实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衡量乡镇干部政绩的一把尺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搬掉“铁交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行不通。对于跑官买官现象,从根本上解决,让干部安心工作,注重群众的考评,让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拥护喜欢的干部得到提拔,从而激发干部扎根乡镇的热情。

让干部恋乡镇,爱岗敬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化。在加强对基层干部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的同时,还应该针对目前乡镇基层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条件,结合实际解决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真正“住”得下,“安”得心,扎实做好各项基层工作。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二篇:关于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的思考

关于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贯彻落实,过重的农民负担大幅下降,农民收入也大幅增长。因此,关于三农问题讨论的热点由“减负增收”转向了“乡镇改革”。在这一讨论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乡镇没有多大的积极作用,主张撤销乡镇政府和部门;还有很多人认为乡镇干部是加重农民负担的主要因素,甚至认为乡镇干部没有几个是好的,紧张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是乡镇干部闹的,等等。由于本人出生不好(曾经当过十七年乡干部),不说也得说几句。一,三农问题集中表现在基层,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不都在基层不下基层,不接触社会底层,不知道底层人生活的艰难与不瞒;接触了社会底层,农民给你讲的几乎全是基层的干部如何多、如何坏,乡镇政府和部门如何只是要钱要命、如何没有必要存在。这些都是事实,但都不是事实的全部。在封建王朝,县官常常总是最坏的官的代表,因为县官是最基层的官;在今天,乡镇干部常常总是最坏的官的代表,因为乡镇干部是最基层的官。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现在,如果做定量分析(如贪污~的比例和程度、吃苦精神、付出的劳动和报酬等等),县官和基层的干部绝对不是最坏的官,并且有好多人是想做好官而不得不做了坏官。其实问题表现在基层,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不都在基层: 第一,农业的GDp在总的GDp中不到15%,要养活70%的人口和60%的干部,还要承担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乡干部要在一个“骨瘦如材的人身上刮肉”而又不得不刮肉,这可是制度规定的; 第二,农村政策出在上面、权力在上面、国家的资源都掌握在上面。上面要基层干部为民服务,下面就服务;上面要基层干部管制人民,下面就管制。乡镇政府是中央、省、市、县政府的影子,对上面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是制度规定的; 第三,至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前些年中央的粮食政策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但现在看来错在粮食政策,执行的越好,国家亏的越多,农民坑的越苦;至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则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嫌。当然还第四、第五、第六,在此没有必要说了。二,乡镇政府与乡镇干部将长期存在很多搞农村问题研究的人呼吁撤销乡镇政府。对此,乡镇和县一级的官员说这是“胡说八道”,中央和省一级的官员很慎重,农民似乎还不知道有这样一挡子事。我个人认为乡镇政府将长期存在下去(合并或分设一些是必要的)。这是因为,10000-100000人的地方没有政府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说,不找农民收钱了,乡镇就没有什么事可做的了。那我要问,城里不找市民收公粮,为什么要政府?时代在前进,人的需求也在增长,乡下的几万人也是人,要过人的生活,怎么就不要政府呢?以我的家乡为例,一般的乡镇都在50000人以上。下雨了,水要流入洪湖,为保证下游村民的安全,需要政府协调调度;干旱了,要从洪湖和长江调水,水要合理分配。一个50000万人口的地方,要建设和维护庞大的基础设施,要提供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包括正常的秩序和安全),要维护市场交易公正,至于计划生育就更是需要政府了。再以西部10000人左右的乡镇为例,乡镇政府是扶贫工作和基础实施建设的主要组织实施者,是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实践证明:贫困的地方技术服务难以市场化),是社会秩序、社会公正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者,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维护者,当然计划生育也只有政府来做了。我想象不出没有乡镇政府的乡村社会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假如生活在乡村社会的人都是木偶,也许不要乡镇政府,即使生活在乡村社会的都是奴隶,我想也应该需要政府。中国的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乡村社会,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我想乡村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事需要干部去做,需要更多的像任长霞一样的公仆。所以,乡镇干部(怎么称呼可以讨论)不仅不会消失,而且需要一支庞大而稳定的队伍长期存在。三,乡镇改革不是削弱乡镇而是加强乡镇乡镇体制是不是没有问题呢?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定是要改革的。怎么改?我看到的文章大多是要求弱化乡镇权力的。我个人认为乡镇的权力要加强,不能削弱。首先,要搞清楚中国改革开放是怎么回事。改革就是要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就是改苏联模式;开放就是要对外开通和对内放权。上个世纪80年代把人民公社改成乡镇政府,不是削弱基层的权力,是扩大基层政府的权力;有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不是管制是开放。实践证明放权和开放搞对了。其次,要搞清楚90年代的乡镇体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经过90年代的发展,乡镇的自主权力不是扩大了,而是削弱了。乡镇政府变得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力;在乡镇代表条条利益的部门的权力扩大了,变得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实践证明,90年代的乡村实际上处于多部门控制为主的无政府状态,80%以上的找农民收费的项目不是乡镇政府所为,是部门所为。再次,中国的政治体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最基层的政府的权力总是被上级政府剥夺,最基层的政府承担的事务总是越来越多而财力越来越少。中国政治体制的活力在于激发基层的活力,当基层没有活力的时候,体制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最高的政府会采取渴泽而鱼的办法逐步向县、市、省剥夺权利。如果顺应体制自身发展的规律,最终的结果是体制基础的坏死,最终导致的是整个体制的灭亡。我们很多改革的研究者总是摆脱不了“皇权”思想,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开“集权”的药方。这样的药方只能制造“回光返照”的效果。四,乡镇改革的核心是转制——建立“民本位”政府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机构改革搞了好几次了。1998年朱鎔基总理刚改过,现在很多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这些改革大多都是在精简机构和人员、精简领导干部职数、乡镇的合并、部门和政府内设机构的合并等方面做文章,还有的就是把一些农民需要但政府财政认为是包袱的服务部门推向市场。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好的作用不大,坏的作用不小。乡镇改革的核心既不是精简机构和人员,也不是转变职能,根本的是要转变体制。体制转变了,职能就转变了,精简人员和机构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转变体制就是要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

由管民型政府向民管型政府转变。在“以农养政”的时代,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从于“摄取农业剩余”的大国策的,因而要实现体制转变是有困难的;现在农业税正在逐步取消,“以农养政”的时代即将结束,为实现“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提供了财政基础。今后的乡镇政府要实现民选、民管,乡镇的领导不要上级任免,应该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党代表大会任免。乡镇的机构设置不要全国一个样子,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依法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是乡镇干部的天职,对上级负责不能成为“金科玉律”。乡镇政府要逐步向自治政府转变,乡镇的领导不要搞终身制,选上即官,选下即民。五,乡镇干部是宝贵人才,出路不在做官而在为民 封建社会的文化人总是拿县官开涮,现在当然是拿乡镇干部开涮了。说到干部素质低,往往就是特指乡镇干部。我以前在乡下工作时,接触过湖北省省级以下的很多领导,总的感觉是比乡干部的水平高不到那里去,我过去的很多同事都有当省级领导的水平;现在,我离开了乡镇干部的岗位,接触的人更多了,觉得还是乡镇干部全面,能说、能写、能做事、能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能承受各种压力、能临危不惧等等,乡镇干部是万金油!凭良心说,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干部队伍之一,应该是乡镇干部队伍。如果这个国家面对危机的时候,能够组织人民、动员人民、与人民同生共死、与国家共存亡的绝大多数干部一定是乡镇干部。乡镇干部是宝贵的人才!人才用在为民的体制里,就是民之福气;人才用在扰民的体制里,就是民之不幸。乡镇干部应该审时度势,自觉顺应乡村社会和乡镇体制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大势,多想如何为民,少想如何升官。乡镇干部要主动参与乡村社会的民间组织建设,要积极领办、创办民间组织,为农民应对市场经济服务,为农民维护权益服务,为农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力服务。上个世纪的80年代,乡镇的食品公司、供销社等国营单位的干部和职工,适应大势,很多人成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成为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我想,只要是人才,只要是顺应大势的人才,前途一定光明;不管你过去怎么样的人,只要你不顺应大势,时代就无情的抛弃你。乡镇干部现在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发牢骚没有用的,我劝还在乡镇旧体制中挣扎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计划新的生活和未来。六,制约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县级体制现在,很多人认为乡镇改革的阻力在乡镇干部。表面是这样的,但实际不是这样的。主导乡镇改革的是县级权力体,县级权力体的改革愿望是希望加强对乡镇的控制力,确保乡镇政府对县级负责而不是对人民负责。历次乡镇改革结果都是权力上收,包袱下放;农民需要的服务部门推向市场,向农民收钱的部门得到强化。以农业部门为例,技术服务推向市场,种子等有利可图的生产经营实现县以上垄断。这样的改革结果是乡镇干部由管民向为民服务转变的出路被县以上的权力体限制了。假如一个50000人口,80000亩耕地的乡镇的种植业、养殖业的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的利润都留在乡镇而不是被上级权力体垄断,很多的乡镇干部是可以转变身份大有作为的。要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乡镇和县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乡镇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了,其实,中国行政体制最要改的是县级。乡改县不改,改也白改;县改了,乡不改也得改。村民自治搞了十多年,效果不好,这是因为乡镇政府依然是“收刮政府”——找村民要钱,所以乡镇政府就是村民自治的最大阻力,村民自治怎么搞得好呢?同样的道理,现在是呼吁县级体制改革的时候了,当务之急是要大声呼吁县级体制要尽快适应乡镇体制改革的需要,做出积极的调整。

[1]

第三篇:乡镇干部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干部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张福山

乡镇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前沿阵地。乡镇干部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改革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一大批素质较高的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给党的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此,如何把握乡镇干部的脉搏,对症下药,如何采取综合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在乡镇干部的素质教育上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作风上缺乏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精神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见做好乡镇工作非常艰难,随着当前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乡镇干部中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一是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终身都在为如何跳出“乡镇”门,进入“城市门”而在打拼,有些人竟以“只要能进城,不考虑单位,不计较职位”的“跳楼价”委曲求全,把跳出乡镇当作是一种“解脱”,根本没有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理想和抱负;二是“走读现象”严重。据调查,乡镇70%左右的领导干部已成为“城乡两栖干部”,越来越多的普通干部在城市购房安家。在城市安家本无可厚非,但有的干部早出晚归,上午点个名,下午往城跑,可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个别地方甚至安排车辆集体轮流走读,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学习不主动,业务水平低下,缺乏为民服务的本领

有些乡镇干部热衷于学习条条框框的政策理论,而对于有关农业的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学习熟视无睹,为此,对农业也是一窍不通,不得不应付时也只是“瞎指挥”。身为基层领导对农民领而无力,导而无方,也逐渐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有些乡镇干部在农村工作中,不思进取,不求创新,工作热情不高,就像“撞钟和尚”,以“无过”求“有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出现新的整合,由此引发了农村矛盾新变化,尤其是土地纠纷现象明显突出,有的乡镇干部照“土办法”做工作,常在实践中碰壁;用新办法解决问题,又难得动脑筋,遇到矛盾不解释、不疏通,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不调查、不询问,疏远了和农民群众的距离。

(三)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有的乡镇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忙于走上层路线,托关系、走后门、攀亲戚,千方百计挤进上级领导的社交圈,结果是身离领导近了,心离群众远了;身上的灰尘少了,心灵上的灰尘多了;市场上当了外行,官场上成了内行。乡镇干部身处工薪阶层,靠工资仅维持生计,有的乡镇干部看到别人快速致富,眼红心热。因此,农村工作应付着做,个人致富的事卖力去干,有的人借子女之名经商开店;有的人借朋友之名推销、摊派;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捞点外块,私下里进行权钱交易,懈怠了乡镇工作,做大了个人的经济“蛋糕”。

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

(一)从主观上看是因为心态上的失衡和价值观上的偏差

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艰苦,他们直面群众,身处矛盾的第一线,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在乡镇财政普遍吃紧的情况下,乡镇干部的工资和待遇有时都难以按时落实,而某些直管部门的干部工作辛苦程度远不及乡镇干部,待遇报酬却大大高于乡镇干部,而且相对于现在社会消费水平,乡镇干部明显还处于低下水平。为此,有些干部心态上非常失衡,觉得工作上得过且过也算是对得起这份工资了。其次是对上与对下负责的矛盾。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枢纽,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既要完成各项任务,又要依法办事;既要按时兑现责任,又要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确实很大。在组织意图和群众的愿望相悖时,乡镇干部好比是“耗子钻风箱,两头都受气”,因此产生了埋怨心理。

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公务员制度的出台,当前乡镇干部结构成分发生变化,高学历低年龄的干部逐渐增多,这些干部普遍存在艰苦奋斗精神较差,攀比意识比较浓的弊病,觉得工作大材小用,有的甚至觉得怀才不遇,情绪低落。这些年纪轻,知识丰富,交际广泛的干部群体,既是乡镇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影响乡镇干部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从客观上看是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当前乡镇干部素质教育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重一般化轻专业化。管理上也存在漏洞,管一把手多,管其他干部少,8小时内管得多,8小时外管的少,监督更显得乏力,少数地方对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愿管,息事宁人,姑息迁就,以致于小问题变大事情。干部管理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功过不清,赏罚不明,干多干少一个样,致使乡镇干部上进心不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工作的主动性,更有甚者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针对乡镇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端正学风上下功夫

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乡镇干部必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加强对理论、政策、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学习中,不能就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带着思考深入学,把书本知识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乡镇干部能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工作;善于运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善于运用掌握的科学实用技术为农民群众生产经营解疑答难;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公正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各种纠纷矛盾;带着问题下去学,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凭书本知识,老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逐步摸索解决 办法和途径,并不断的总结经验。

(二)优化环境,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

环境对乡镇干部的工作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相反,一个不良的环境和氛围,会对乡镇干部的工作和成长起到“腐蚀剂”的作用,可见环境造就人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在乡镇工作中,宣传和树立优秀乡镇干部典型,用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安心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典型事例和高尚情操来感染和教育干部,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树立群众观点,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鼓励和引导干部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大胆地试,扎实地干,从实

际出发,在工作实践中出新招、奇招,攻坚破难,加快发展。三是在农村工作实践中,教育干部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与群众一起研究致富的方法,真心诚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如何连接,以形成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链的问题;四是在具体工作中,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清正廉洁,自觉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绪,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御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三)强化管理,调动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热情

针对乡镇工作特点,有关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应逐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以激发乡镇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干劲。一是在政治上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重要岗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机制,激发广大乡镇干部的进取心,通过“双推双考”增强乡镇干部使用的透明度,为更多的乡镇干部提供竞争的机会和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同时注重培养选拔在基层默默奉献,业绩突出的干部,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干事的人心寒。二是在经济上强化激励,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建立乡镇干部目标考核机制,使乡镇干部人人想干事,人人会办事。鼓励乡镇干部以自身的能力和诚实合法的劳动实现经济上的富裕。三是结合乡镇实际情况,清理各种毫无实际意义的评比活动,使乡镇干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工作任务,专注于发展经济和提供服务。各部门在下达乡镇考核责任目标的时候,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合理地下达乡镇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指标,切实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保护乡镇干部的积极性统一起来,为乡镇工作创造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四是明确职能,把乡镇干部由过去催粮、要钱、搞计划生育转变到加强依法行政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上来,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把自身的工作和任务履行好,同时对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对一

些由于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失误,组织上要主动为乡镇同志挑担子,站出来说公道话,使乡镇干部能放开手脚,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

最后要关心乡镇干部,解决好一些乡镇财政赤字突出问题,对乡镇干部的工资报酬与生活待遇一定要落实,特别是对一些山区和经济相对薄弱乡镇的干部生活,要给予更多关心,注重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增加适当的山区补贴,开前门,堵后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帮助解决干部本人与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更加朝气蓬勃的工作。

内蒙古阿荣旗新发朝鲜乡人民政府

第四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尚春华

[导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摘要: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 调查

0 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 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

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2 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 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5 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统计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

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作者:郴州市统计局高湘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31更新时间:2007-10-17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 小】热★★★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工作难度加大,困难增多,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根据调查情况,现对全市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分析如下: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市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有序进行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令人堪忧。

1、乡镇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2001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市多数县(市、区)都没有设置乡镇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尽管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收效甚微。因为无编、无岗,乡镇统计工作只好并入其他办公室。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据调查,2007年6月底止,全市经过县级编制部门批准认可的乡镇统计站只有39个,占乡镇总数的15.6%。

2、乡镇统计人员配置情况

全市现有25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共配置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员265人,其中专职118人,占44.5%。由于机构和人员编制没有落实,多数乡镇统计站普遍只配有一名兼职统计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有的还要担负驻村组和联系招商引资项目的任务。若遇计划生育、综治治安、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乡镇干部更是全力以赴。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在乡镇,因而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

从事统计工作两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问题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市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59.2%;事业占编21.5%;自收自支和其他编制的占19.3%。

4、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相当落后。现乡镇统计专用微机很少,一般是与乡镇办公室、计生办、综治办等共同使用。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懂电脑操作的人不多,因而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少说也有二、三十多种报表,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人员一年一变甚至一年几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方法制度滞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现实统计工作中,受调查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法律规定的统计方法制度就难以落实到位。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例,多年来沿用的是直上而下布置、直下而上报送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虽根据需要也开展主要产品产量的抽样调查,但统计年报数据仍以村级上报的全面统计数据为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活动分散到千家万户,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品产量进行全面统计调查,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根本无法搞准核实。

4、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市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开支,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有的甚至拖上几年才报账。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基层抵触情绪较大。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首先是要解决编制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开口子增编。由省政府协调,省统计局争取,与省人事厅、省编办等有关部门共同签发文件,全省统一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或由省里给政策,由各县(市、区)政府各自解决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的问题。二是从有关部门调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现,乡镇原有部门的职能在弱化,如财税所在取消农业税后,财税所的编制有些过剩,人员过多。统计系统可向省编办建议,将财税所的编制切一块给统计站,这样既不增加乡镇编制,又较好地解决了统计人员的编制问题.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管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3、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臵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臵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臵综合统计机构,全县11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5、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

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400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臵专职统计员1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4、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下载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机关效能调查与思考 - 调查研究报告

    乡镇机关效能调查与思考 - 调查研究报告 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各乡镇迅速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机关效能建设,针对乡镇与县直机关工作任务、工......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35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就《统计法》、《贵州省统计管......

    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总第119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8期 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南溪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

    乡镇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五篇

    乡镇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标签: 基层统战工作调研 分类: 工作感悟 乡镇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巩固这一基础,切实做好乡镇统战......

    关于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337(2面) 关于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基层农村工作的忠实实践者,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农村的坚定执行者,是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引路......

    当前乡镇政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乡镇政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在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乡镇发挥了不可替代......

    关于乡镇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乡镇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街道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是行使管理职能、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在“全面落实依法......

    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鄂西北片水利劳动人事专题调研组 按照省水利厅开展水利人事专题调研的工作部署,鄂西北片的襄樊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随州市和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