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05: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总第119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8期

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南溪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宇

乡镇是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此,县委从2005年起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全县16个乡镇,对乡镇干部的工作状况和思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调查显示,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确有下降,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关键在于如何调动。

一、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偏低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习惯于用旧思想、老观念看待新事物,缺乏改革的勇气和胆识;满足现状,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不愿意下功夫钻研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懒散怠惰,缺乏勤奋苦干的精神,不善于思考钻研,不能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出新见解、理出新思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缺乏敬业精神,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能上交就上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通过分析发现,无钱办事、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

债务沉重,无钱办事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导致多数乡镇负债,乡镇财力十分吃紧。南溪县16个乡镇平均负债近500万元,其中,负债最多的达971.6万元,最少的也有近100万元。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税及其附加,占乡镇本级财政收入的70%左右。农业税全面停征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变窄,加之财源枯竭,县对乡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经费最多只能保乡镇干部“吃饭”,有的乡镇甚至连基本的公务运转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兴办公益事业。为确保正常的工作,一些乡镇干部只好个人垫支,而垫支的款又不能及时报销。对此,乡镇干部忧心忡忡,感到力不从心,消极悲观的情绪不断滋生蔓延。

人员臃肿,无事可干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就南溪来看,全县16个乡镇核定的行政编制384名,实有296名;事业编制533名,实有488名。人员多的乡镇干部达80人,最少的也有30人。税费改革后,干部的工作由过去的催粮催款转变到了现在搞服务抓发展上,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现在没有了。因此,有的岗位本来两个人就能胜任的,结果安排了四五个人。一些乡镇干部反映,以前还可以收收农税,抓抓计划生育。现在,一杯茶、一张报就是一天,感觉“闲得慌”。

待遇偏低,缺乏保障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乡镇干部清苦不仅表现在工作环境和条件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待遇的缺失上。从目前的工资制度来看,乡镇干部的职务上不去,工资级别也就很难上去,很多乡镇干部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仍然是“科员”。事业序列的干部,由于乡镇财政窘迫,加之经历了几次乡镇机构改革,其工资中的津贴部分多数情况是靠部门“自找”。条件好的乡镇能够勉强保证事业干部的工资,条件差的乡镇只能是在优先考虑公务员身份干部的工资待遇前提下,尽力而为。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干部只能领到基本工资部分,而地方津贴和其他方面待遇却无从保障。与此同时,多数乡镇事业干部除了享受不到公务员同等待遇外,还要担心随时被“机改”掉。正是由于乡镇干部工作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使得很多乡镇干部心态失衡。

身份制约,有为无位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在乡镇干部的身份构成中事业人员占到了绝大多数,而占少部分的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又占多数。相对于事业干部而言,乡镇公务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一些行政岗位在乡镇公务员中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对此多数乡镇普遍采取混岗的办法解决。据了解,30%以上的乡镇事业干部都在行政岗位上串岗,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干过事业部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事的没位子,有位子的没事干”的现象。而从政治待遇来看,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规定和其身份的限制,乡镇事业干部干得再好也只能是个事业干部。2004年12月,《四川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出台后,规定了“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的,要采取公开选拔方式进行。”也就是说事业干部工作干得再出色,素质再过硬,都不能直接提拔为领导干部。一些能力强的事业干部干脆辞职“下海”打工,而多数求安稳的事业干部又担心出去后找不到工作,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同时,乡镇行政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任务繁重,条件清苦,工作难度大,难出成绩。有的乡镇领导干部二十多岁就当上副科级干部,干了几十年仍旧“原地踏步”,政治上提升无望,经济上没想头,想回城又比较困难。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甚至有到县级部门当一般工作人员的想法。

二、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我们党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他们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乡镇干部的辛酸苦辣,从更多的层面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创造一个能干事、愿干事、干得成事的良好环境。

事业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希望干事。事业是人们追求自我实现的一个价值平台,是增强干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首先要在乡镇干部中倡导“有为就有位”的思想,树立“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乡镇干部干实事、创新业。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乡镇干部实绩评价体系。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和手段,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实行组织认定和群众公认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干部的评价力求与干部所做工作的实际相符,使每位乡镇干部受到组织公正的评价,让干实事的干部不寒心。二是建立健全乡镇干部荣誉激励机制。定期对乡镇干部进行评比表彰,进行广泛的正面宣传和客观的报道,为乡镇干部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把表彰的结果与县委使用干部结合起来,使有作为的乡镇干部看到希望。三是加大对干事创业乡镇干部的使用力度。在干部的使用上,坚持对在乡镇工作的干部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下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考虑,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要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在县级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中可以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提供给基层有能力有作为的同志去竞争;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时对乡镇干部的文化考试要求应适当放宽,让乡镇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加大乡镇领导干部交流任用力度,有计划地选派县级部门的年轻同志充实乡镇领导班子,扩大县级部门与乡镇之间领导交流力度,探索相互选派挂职锻炼的机制。要特别重视边远山区干部的交流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待遇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想头干事。正确地对待和有效地解决乡镇干部的利益诉求,是提高其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在现有条件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干部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为其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如适当的交通、通讯补贴。二是要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缩小其与县级部门干部收入的差距。探索实行组

织、宣传等党务工作岗位津贴,使党务工作岗位留得住人。三是要逐步建立起乡镇干部激励机制。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乡镇干部激励基金,用于奖励在乡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并做出优异成绩的乡镇干部,使乡镇干部在其岗位上永远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感情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激情干事。感情激励就是对干部要有爱心,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一是突出人本理念和人性化关怀。针对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难、生病就医难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二是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在科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对乡镇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将组织的关怀送到乡镇干部的心坎上,激励他们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三是建立优秀乡镇干部回城制度。每年在县级部门拿出一定名额定向在乡镇干部中选调,凡在乡镇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优秀的,均可向组织申请或经所在乡镇推荐回城,经组织审查有计划地安排在相关部门。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6-02-13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乡镇干部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干部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张福山

乡镇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前沿阵地。乡镇干部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改革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一大批素质较高的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给党的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此,如何把握乡镇干部的脉搏,对症下药,如何采取综合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在乡镇干部的素质教育上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作风上缺乏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精神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见做好乡镇工作非常艰难,随着当前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乡镇干部中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一是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终身都在为如何跳出“乡镇”门,进入“城市门”而在打拼,有些人竟以“只要能进城,不考虑单位,不计较职位”的“跳楼价”委曲求全,把跳出乡镇当作是一种“解脱”,根本没有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理想和抱负;二是“走读现象”严重。据调查,乡镇70%左右的领导干部已成为“城乡两栖干部”,越来越多的普通干部在城市购房安家。在城市安家本无可厚非,但有的干部早出晚归,上午点个名,下午往城跑,可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个别地方甚至安排车辆集体轮流走读,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学习不主动,业务水平低下,缺乏为民服务的本领

有些乡镇干部热衷于学习条条框框的政策理论,而对于有关农业的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学习熟视无睹,为此,对农业也是一窍不通,不得不应付时也只是“瞎指挥”。身为基层领导对农民领而无力,导而无方,也逐渐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有些乡镇干部在农村工作中,不思进取,不求创新,工作热情不高,就像“撞钟和尚”,以“无过”求“有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出现新的整合,由此引发了农村矛盾新变化,尤其是土地纠纷现象明显突出,有的乡镇干部照“土办法”做工作,常在实践中碰壁;用新办法解决问题,又难得动脑筋,遇到矛盾不解释、不疏通,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不调查、不询问,疏远了和农民群众的距离。

(三)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有的乡镇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忙于走上层路线,托关系、走后门、攀亲戚,千方百计挤进上级领导的社交圈,结果是身离领导近了,心离群众远了;身上的灰尘少了,心灵上的灰尘多了;市场上当了外行,官场上成了内行。乡镇干部身处工薪阶层,靠工资仅维持生计,有的乡镇干部看到别人快速致富,眼红心热。因此,农村工作应付着做,个人致富的事卖力去干,有的人借子女之名经商开店;有的人借朋友之名推销、摊派;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捞点外块,私下里进行权钱交易,懈怠了乡镇工作,做大了个人的经济“蛋糕”。

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

(一)从主观上看是因为心态上的失衡和价值观上的偏差

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艰苦,他们直面群众,身处矛盾的第一线,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在乡镇财政普遍吃紧的情况下,乡镇干部的工资和待遇有时都难以按时落实,而某些直管部门的干部工作辛苦程度远不及乡镇干部,待遇报酬却大大高于乡镇干部,而且相对于现在社会消费水平,乡镇干部明显还处于低下水平。为此,有些干部心态上非常失衡,觉得工作上得过且过也算是对得起这份工资了。其次是对上与对下负责的矛盾。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枢纽,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既要完成各项任务,又要依法办事;既要按时兑现责任,又要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确实很大。在组织意图和群众的愿望相悖时,乡镇干部好比是“耗子钻风箱,两头都受气”,因此产生了埋怨心理。

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公务员制度的出台,当前乡镇干部结构成分发生变化,高学历低年龄的干部逐渐增多,这些干部普遍存在艰苦奋斗精神较差,攀比意识比较浓的弊病,觉得工作大材小用,有的甚至觉得怀才不遇,情绪低落。这些年纪轻,知识丰富,交际广泛的干部群体,既是乡镇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影响乡镇干部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从客观上看是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当前乡镇干部素质教育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重一般化轻专业化。管理上也存在漏洞,管一把手多,管其他干部少,8小时内管得多,8小时外管的少,监督更显得乏力,少数地方对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愿管,息事宁人,姑息迁就,以致于小问题变大事情。干部管理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功过不清,赏罚不明,干多干少一个样,致使乡镇干部上进心不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工作的主动性,更有甚者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针对乡镇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端正学风上下功夫

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乡镇干部必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加强对理论、政策、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学习中,不能就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带着思考深入学,把书本知识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乡镇干部能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工作;善于运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善于运用掌握的科学实用技术为农民群众生产经营解疑答难;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公正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各种纠纷矛盾;带着问题下去学,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凭书本知识,老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逐步摸索解决 办法和途径,并不断的总结经验。

(二)优化环境,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

环境对乡镇干部的工作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相反,一个不良的环境和氛围,会对乡镇干部的工作和成长起到“腐蚀剂”的作用,可见环境造就人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在乡镇工作中,宣传和树立优秀乡镇干部典型,用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安心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典型事例和高尚情操来感染和教育干部,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树立群众观点,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鼓励和引导干部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大胆地试,扎实地干,从实

际出发,在工作实践中出新招、奇招,攻坚破难,加快发展。三是在农村工作实践中,教育干部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与群众一起研究致富的方法,真心诚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如何连接,以形成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链的问题;四是在具体工作中,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清正廉洁,自觉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绪,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御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三)强化管理,调动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热情

针对乡镇工作特点,有关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应逐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以激发乡镇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干劲。一是在政治上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重要岗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机制,激发广大乡镇干部的进取心,通过“双推双考”增强乡镇干部使用的透明度,为更多的乡镇干部提供竞争的机会和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同时注重培养选拔在基层默默奉献,业绩突出的干部,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干事的人心寒。二是在经济上强化激励,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建立乡镇干部目标考核机制,使乡镇干部人人想干事,人人会办事。鼓励乡镇干部以自身的能力和诚实合法的劳动实现经济上的富裕。三是结合乡镇实际情况,清理各种毫无实际意义的评比活动,使乡镇干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工作任务,专注于发展经济和提供服务。各部门在下达乡镇考核责任目标的时候,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合理地下达乡镇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指标,切实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保护乡镇干部的积极性统一起来,为乡镇工作创造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四是明确职能,把乡镇干部由过去催粮、要钱、搞计划生育转变到加强依法行政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上来,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把自身的工作和任务履行好,同时对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对一

些由于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失误,组织上要主动为乡镇同志挑担子,站出来说公道话,使乡镇干部能放开手脚,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

最后要关心乡镇干部,解决好一些乡镇财政赤字突出问题,对乡镇干部的工资报酬与生活待遇一定要落实,特别是对一些山区和经济相对薄弱乡镇的干部生活,要给予更多关心,注重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增加适当的山区补贴,开前门,堵后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帮助解决干部本人与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更加朝气蓬勃的工作。

内蒙古阿荣旗新发朝鲜乡人民政府

第三篇: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乡镇干部不恋乡镇,主要表现在干部工作没动力,工作都浮在上面,身子没有真正沉下去,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蜒点水,没有进取心,上下班窝在机关里,不下到村组进行工作,工作也只有八小时,下班就往城里跑,乡镇机关一下班就唱起了空城计,群众需要干部的时候找不到人,严重影响基层工作,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造成乡镇干部不恋乡镇的原因有很多,从主观上分析有现在的一些乡镇干部生活上图安逸,思想上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不求进取,生活追求享受,认为工作在乡镇已经很辛苦了,不安心在基层工作,以致下班时间一到,就往城里家中跑。有的干部还说“我不要什么职务,只要调到城里工作,就是打开水、扫地我也干”。

客观上比较多一点,一是干部的家一般都在城里,子女都在城里读书,小孩没人照顾。加上公路便捷,通信发达,而且社会车辆多,乡镇干部上下班乘车返城,快的只要十多分钟时间,慢的也只需半个多小时,即使没有公车,有的可以骑摩托车返城。乡镇晚上有些急事,也能较快返回。

二是乡镇夜生活单调,留不住干部。一部电视几十个人看,没有电脑,没有阅览室,一到晚上无所事事,住宿条件差,后勤又跟不上,导致干部不愿在乡。

三是乡镇干部工资低,从事第二职业的多。乡镇干部工资一般就是800到900元之间,福利基本没有,工作十多年,不吃不用还不够房钱,把乡镇工作当副业,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第二职业当主业来抓。

四是有的干部提拔不靠实绩,很多时候都是上面领导打招呼,造成干部经常到上面找关系。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老实工作的人没有能够重用,打击了工作积极性,让干部更加无心工作。

要让干部恋乡镇,安心工作,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对乡镇干部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一是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结合“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问题,立足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乡镇干部,特别要增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并增强带领农民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着眼于加强乡镇干部的艰苦奋斗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发扬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献身精神,保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良好风气,以脚踏实地、艰苦朴素的态度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着眼于强化公仆意识教育。教育乡镇干部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服务的关系,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虚心向群众求教,善于发现新生事物,推广群众先进经验,努力树立起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

二、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不是人管人,要靠制度管人,并及时根据新问题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出台一些比较人性化,合理化的制度。乡镇干部再要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那样吃住全部在乡镇,客观条件已不可能。现在的条件和当时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切实可行而又能持之以恒的长效制度,真正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干部的言行。每月要在政务公开栏上公布干部在岗、值夜、出差、用车、交通费用报销等情况。健全和深化乡镇驻村工作制、民情访谈等制度,明确规定要深入到农村农户,开展“夜访、夜谈”活动,从而在有关制度上予以保证。

三、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适当稳定乡镇干部的任用时间。切实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衡量乡镇干部政绩的一把尺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搬掉“铁交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行不通。对于跑官买官现象,从根本上解决,让干部安心工作,注重群众的考评,让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拥护喜欢的干部得到提拔,从而激发干部扎根乡镇的热情。

让干部恋乡镇,爱岗敬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化。在加强对基层干部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的同时,还应该针对目前乡镇基层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条件,结合实际解决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真正“住”得下,“安”得心,扎实做好各项基层工作。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四篇:民营企业家积极申请入党的调查与思考

民营企业家积极申请入党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东莞市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民营企业家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发表后,一些民营企业家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其中东坑商会有12名会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东坑商会是一个镇级商会,去年8月成立,会员均是民营企业家,现有会员40人。商会成立了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5人,党员中有2人任副会长职务,有2人任理事职务,副会长苏周傍任党支部书记。目前,该党支部已收到12名会员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为什么东坑商会会员踊跃申请入党呢?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理论上取得突破。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从理论上解答了民营企业家能否入党的问题,使一些对加人中国共产党有着强烈愿望的民营企业家明确了方向,看到了入党愿望变为现实的希望。

二是市委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坚定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东莞市委根据省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1年提出实施“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工作思路,其中一张“牌”就是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了发展民营经济的48条措施,2002年颁布了《东莞市民营企业引进人才试行办法》,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维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从政治、社会上给民营企业确立了应有的地位,极大鼓舞了东莞广大民营企业主的创业热情,同时也更坚定了一些民营企业家人党的信念。调查中,一些民营企业家道出了心里话,党的政策使他们先富起来,他们对党充满感激报恩之情,现在党的大门敞开了,政府也重视支持,他们感到信心百倍,要融合社会,要追求事业上、政治上的进步。

三是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虽然有的曾一度沉迷于吃喝玩乐,但是经过“三个代表”及市委“三现代”教育后,他们耳濡目染,也觉得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还应有理想信念的追求,申请入党的民营企业家递交申请书后,生活消闲方式有了很大转变,看书看报的明显增多,并自觉地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改变以单一的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方式,积极寻求一种包含产品品牌、企业声誉、社会形象及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在内的多方面突破,逐步实现从只讲利润的“简单经济人”向更深意义上的“经济社会人”的转变。大部分要求入党的民营企业家都认为,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员一起参与党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既可以多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又可以为社会建设多出一份力,同时,接受党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加强个人自律。

四是受到党组织的熏陶和影响。在“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委主动积极地为民办实事,帮助商会及会员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商会党支部将支部工作与商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商会支部5名党员踏实肯干,积极进取,事业有成,在会员的眼中成了楷模。这些申请入党的民营企业家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党,是值得信赖的党。一位会员在其入党申请书上写到:“回顾自己的成长进步,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培养。我切身体会到党的无私与伟大,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对此应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

1、坚持标准,不“刮风”。对提出入党要求的民营企业家,党组织要热情欢迎,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争取先从思想上入党。但一定要坚持标准,慎重发展,严把入口关。先对全市民营企业家申请入党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从中梳理确定一批培养对象,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这四个基本要求统一起来把握,要突出信念的坚定性和入党的自觉性,要结合“四个是否”进行考察:看其是否合法经营、是否照章纳税、是否公正对待员工、是否正确处理财产。发展民营企业家人党,不能仅仅追求数量,要讲求质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思想建党原则,加强教育管理。

2、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发展民营企业家人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结合民营企业家的实际情况,借鉴全省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的经验,把党章所确立的党员条件、标准具体化,严格和细化发展程序,明确如何考验、按什么标准收缴党费等具体操作问题。工作中严格按规则、程序办事。

3、注意与统一战线的建设统筹考虑。实践证明,有些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党外非常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假若让其成为共产党的一员,那么,在某个阶层其号召力和影响力可能发生变化。东坑商会已有正副会长6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假若当地党委依程序批准他们加入共产党,商会的9名正副会长中就有8名是中共党员,那么该商会的民间性、统战性以及会长在非公有制领域和党外的威望会不会有所影响。因此,发展民营企业家有两点是需要权衡和处理好的:一是对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加入中共问题,要从统战的角度来考虑,权衡其是否有利于党的事业;二是在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发展党员的同时,应注意考虑商会的组织建设,为体现商会的民间性、经济性和统战性,商会会长一般要由非中共人士出任。

4、要重视在行业协会中建立党支部。据统计,东莞市至2002年6月有个体工商户总数144451户,私营企业有10587户,从业人数近百万人。而商会建设也比较健全,全市已有市级商会1个,镇级商会23个,村级商会2个,会员人数近2000人。行业协会党组织应如何设置、党的活动如何开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何进行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等,很值得我们进行深人的研究探讨。做好在社会新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选配好得力的支部书记是关键。

2006-5-18广州组工通讯》

第五篇:关于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速换挡”期,财政政策继续指向积极稳健,定向减税、“营改增”升级扩围和企业减负等结构性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增支减收的格局将会持续。如何优化财源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是关乎我市财政运行可持续性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市财政局课题组对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市财政收入结构情况

(一)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需要而筹集的货币资金。现列入市(县)财政收入统计的是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财政总收入统计口径有四项:(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政府性基金收入;(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上划中央收入,即:增值税的75%、消费税的10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6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统计口径有两项:(1)税收收入,即:增值税的25%、改征增值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100%、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40%、其他中小地方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2)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在以上收入项目中,政府性基金是政府按规定收取、提取、转入的具有专项用途,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建立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基金;上划中央收入是地方对中央财政的贡献。所以真正能衡量地方财力的指标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思考和研究财政收入质量问题应重点关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目前,泰州市对市(区)财政总收入仅下达指导性指标,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达考核指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是直接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收入指标,因此省政府自2012年起,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作为收入质量考核的唯一指标,实现一票否决制,2012年该指标不得低于80%,2013年不得低于82%。

(二)财政总收入结构情况

2010年至2012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分别以40.67%、24.73%、14.85%的增速增长,年平均增速为26.31%。2012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024129万元,其构成为:工商税收(全口径,即含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完成484258万元,占比47.28%;契税、耕地占用税(简称契耕两税)完成23844万元,占比2.33%;非税收入完成64777万元,占比6.33%;政府性基金完成341677万元,占比33.36%;社保基金完成109573万元,占比10.7%。

(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结构情况

2010年至2012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7256万元、279040万元、326121万元,分别增长20.69%、22.79%、16.87%,年平均增速为20.09%。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612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1344万元,占比为80.14%;非税收入完成64777万元,占比为19.86%。

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的构成为:增值税完成53972万元,占比20.65%;营业税完成75185万元,占比28.77%;企业所得税完成47542万元,占比18.19%;个人所得税完成9919万元,占比3.8%;中小地方税收完成50882万元,占比19.47%;契耕两税完成23844万元,占比9.12%。

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构成为(占非税收入的比重):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7023万元,占比10.84%;行政性收费完成18989万元,占比29.31%;罚没收入完成7506万元,占比11.59%;专项收入完成14471万元,占比22.34%;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4425万元,占比6.83%;其他收入完成12363万元,占比19.09%。

二、财政收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结构不断调整,质量逐年提高,但受产业结构、收入体系、财政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财政收入面临着总量、增量和质量的三重挑战和考验,具体表现为:财政收入总量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不强,争先进位的压力很大;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偏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低于苏中地区平均水平。

苏中市(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排序

注:图中不含其间已改为区建制的市(县);靖江不含园区收入。

(一)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市多年来实施“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近三年,二产、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5.1%、36.7%;54.5%、37.5%和53.6%、38.6%,三产入库工商税收(全口径,下同)占比分别为30.7%、28.27%和34.96%。第三产业在我市经济中的比重总体虽在不断提高,但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就工业经济而言,存在着主导产业层次偏低,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历史形成的重化工占比较高,“两高一低”产品相对较多,资源能源消耗大,节能减排任务重等问题。就第三产业而言,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大,现代服务的支撑作用尚未形成,三年来,房地产业工商税收在三产中的比重分别为38.7%、37.47%和36.47%,占全市工商税收的比重分别为11.88%、10.59%和12.75%。由于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创税能力不同,我市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偏低,三年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6%、5.7%、6%。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低于泰州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率对比

(二)收入体系的影响

一是税收结构不合理。在我市工商税收收入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大,2012年分别为44.21%和24.54%,但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55%和14.58%。流转税中,营业税为纯地方收入,也是现三产的主体税收。2012年我市营业税占工商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5.53%,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3.0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27个百分点,比泰州平均水平低1.39个百分点。

二是非税收入的比重仍不高。2010年至2012年,我市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2.5%、78.2%、80.1%,2013年上半年为84.3%,非税收入除2011年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导致增幅达53.47%外,2010年、2012年增速分别为6%和6.38%。随着对财政收入质量重视程度的强化和提高,我市收入质态有所改善,非税收入增长也基本处于合理的区间,但受收入任务的趋动,非税收入仍有调节的余地和空间,2012年,我市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比泰州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对比

三是土地有偿使用收入造成财政收入“虚增”。三年来,我市财政总收入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占32.81%、35.43%、和33.36%,其中,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分别占31.69%、34.09%和31.98%,但随着征地成本不断增大和计提基金项目的增加,可支配财力所得不多。近三年,我市征地成本(征地拆迁补偿费和土地规费)分别占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28.18%、56.7%和68.25%,计提各项基金和费用后,净出让金分别占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17.9%、15.51%和3.15%。将征地成本计入财政总收入,带来财政收入“虚增”,不能够真实反映财政实力。

(三)支柱税源的影响

一是支柱产业增长的稳定性低。化工、机电、医药是我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三年来,除医药产业外,化工、机电产业的运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的程度较深,与之相应的是入库税收的增减起伏。2010年至2012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商税收的增幅分别为:化工产业增长11.11%、下降0.95%、增长30.89%、下降5.21%;机电产业增长6.28%、增长14.06%、下降6.34%、下降10.81%;医药产业增长11.97%、36.78%、36.89%、26.62%。三大支柱产业对工商税收增长贡献率的综合影响,决定了我市财政收入的运行走势。

二是重点税源企业总体规模不大。截止2012年,我市纳税规模(含免抵调增增值税)超5000万元的企业(集团)有6家,其中,新浦、济川药业入库税收超3亿元,泰隆集团、振华油脂超1亿元,爱森、中丹集团超5000万元。6家企业中,化工企业为4家,机电、医药企业各1家。近年来,重点税源企业对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从增量看,重点税源企业是财政收入增收的主力;从增幅看,财政收入增长与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增势有较大的依存度;从行业看,重点税源企业引领相关产业税收增长。但与周边市(县)相比,我市重点税源企业还不多,规模也不大,缺乏年入库税收超10亿元的“航母”级企业(集团)。

(四)财政体制的影响。由于我市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共享税占到工商税收收入的七成以上,2010年至2012年,我市工商税收收入中上划中央收入分别占53.55%、52.04%、50.96%(2012年,剔除税收收入中的不可比因素,实际占比为53.6%)。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以来,中央集中财力过多,我市入库工商税收中有一半以上被中央拿走,省现行体制又加大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与房地产有关税种的集中力度,但市(县)支出责任却越来越重,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极大地影响到我市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

三、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培植壮大税源经济

经济是源,财税是流,源远方能流长,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质态提高了,才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收入质量稳步提升。财税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本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等市情出发,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从财政政策导向、财政资金带动以及以及与国家和省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设备、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努力使“四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化工、机电、医药三大传统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支撑作用显著的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创业、创新激情,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发展载体和提升空间。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引力度,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鼓励发展科技研发、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沿江区位优势,实施“以港兴市”和“沿江一体化开发”战略,加快推进跨江融合,积极谋划实施跨江通道建设,尽早打通融入苏南交通“瓶颈”。通过实现转型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新突破,提高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在不断完善财税“造血功能”的基础上,培植税源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二)科学规范收入征管行为,实现收入质态稳步提升

一是正确处理“取”与“予”的关系。既要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又要涵养税源、“放水养鱼”,决不竭泽而渔。在经济面临困难,财政增收压力大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落实好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扎实推进“营改增”扩围,针对“营改增”后我市交通运输物流业税收征管面临的新情况,制定《关于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严格执行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认真做好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清费减负工作,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财政增收提供不竭涌泉。

二是正确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要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要确保收入质态稳步提高,壮大财政实力。理性看待财政收入增速,科学合理下达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强化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征管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不断优化综合治税信息平台,着力提高综合治税信息分析利用效果,扎实开展零散税收联合征管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税和零散税收联合征管的拾遗补缺、防“跑”堵“漏”作用。将非税收入管理与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规范非税收入收缴行为。强化激励机制,突出对收入质量的考核,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财政增长。

(三)合理调整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基层财力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举措,把握改革的方向,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敏锐性,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重点,结合地方财政体制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研究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通过深化改革,争取更多的红利,为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注入新动力。随着增值税取代营业税步伐加快,应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享机制,增加共享税中地方的分成比例,完善有利于地方发展实体经济的分税制体制。科学界定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的收入项目和口径,避免因统计口径问题造成财政收入的“虚增”。

二是合理调整省对市(县)财政体制。要抢抓省直管县综合改革试点、黄桥强镇扩权改革试点、促进黄桥老区发展和省调整县(市)财政体制的机遇,主动作为,争取省对我市财政体制更多的政策支持。适当降低苏中欠发达地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涉房涉地税收省集中比例,适当下放金融保险等企业所得税,拓展地方税税基,提高财政收入总量,调动基层政府发展经济、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

三是调整和完善乡镇(街道)、园区财政体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和财力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财政保障的新要求,科学合理划分市、乡收入,发挥好财政体制的调控、激励功能,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镇财力做大做强,提升基层保障和发展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本市先进区域支持落后区域的财政政策,实现先进扶持落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改变考核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把对财政工作考核的关注点转到财政收入质量上来,转到收支平衡上来,转到政府债务的管控上来,转到基本财力保障能力上来,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财政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下载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调动改非领导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越来越多,在干部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改非领导干部中,许多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处理复杂问题考虑周到全面,人......

    关于调动改非领导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调动改非领导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非领导职务干部是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双牌县对发挥好、管理好、使用好改非领导干部进行了探索与......

    关于干部调动中不正之风的调查与思考(推荐5篇)

    当前,对干部调动工作中迎来送往等不正之风,群众看在眼里,骂在嘴里,恨在心里。可在有些地方,不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以纠正,反而有越发不可收拾之势,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党风廉......

    调查与决策——《关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初步思考》

    调查与决策——《关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初步思考》总第357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5期 关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初步思考 巴中市司法局副局长 王刚当前,由于社会转型、体制......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群众当中,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农民富裕的历史重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关于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的思考

    关于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贯彻落实,过重的农民负担大幅下降,农民收入也大幅增长。因此,关于三农问题讨论的热点由“减负增收”转向了......

    调查与决策——《达县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的调查与思考》大全

    调查与决策——《达县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的调查与思考》.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乡镇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直接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担负着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任,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