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

时间:2019-05-12 18:1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

第一篇: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

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或第三人进行行政应诉的活动。

第三条 市国土房管局执法监察处(以下简称局法监处)是市国土房管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相关业务处室进行应诉工作。市国土房管局机关业务处室应当参与、组织和监督有关应诉工作的落实。市局直属单位、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蓟县地矿局,应当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

第四条 实行行政诉讼案件会审会制度。一般案件会审会由局法监处召集,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参加,会审意见报业务主管局长审定;涉及人数众多、案情复杂或者行政行为确有瑕疵的,局法监处可以建议业务主管局长、局长主持召开会审会,业务处室、直属单位负责提供行政诉讼案件有关翔实资料。

第五条 行政诉讼的承办单位按照“谁主办,谁应诉”的原则确定。

市国土房管局机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以市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由该业务处室、直属单位承办应诉事务。涉及多个处室或直属单位的,共同承办应诉事务。

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因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房屋权属登记引发的行政诉讼,由被委托的单位和上级单位的行政业务处室或市局直属单位共同承办应诉事务。

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或授权,市局直属单位以市局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由该直属单位和市局相关业务处室承办应诉事务。

第六条 承办应诉事务的单位或者部门(以下统称承办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接受行政诉讼法律文书;

(二)代拟行政诉讼答辩状、上诉状或者申诉状;

(三)不服一审判决或者裁定的,及时通过局法监处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诉讼上诉状;

(四)确定具体人员作为市国土房管局的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

(五)其他与行政诉讼相关的职责。

承办单位应当确定本单位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为委托代理人,必要时也可以聘请律师。

聘请律师作为委托代理人的,应当有一名本单位工作人员作为委托代理人共同出庭应诉。

第七条 承办单位应当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委托代理人队伍,并将名单送局法监处备案。委托代理人有变化的应当在5日内到局法监处变更备案情况。

第八条 凡涉及行政赔偿、影响较大的或者历史原因复杂的,可以由市国土房管局直接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作出受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应当派人随同参加诉讼工作。

第九条 局法监处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行政诉讼起诉状副本后,根据本规定

第五条的规定确认承办单位,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的1日内,将起诉状副本转送承办单位或市局相关业务部门。

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认为不应当由本单位承办应诉事务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的1日内,通知局法监处并退回起诉状副本,局法监处应当在当日重新确定承办单位。

局法监处与其确认的承办单位有分歧意见并经协商不成的,由局法监处报业务主管局长决定。

市局办公室或其他部门收到法院邮寄或代转传票的,应当在当日送交局法监处,并说明情况。

第十条 应诉准备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一)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4日内查档核实,整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起草行政诉讼答辩状、确定市国土房管局的委托代理人报市局相关业务部门。

(二)市局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在1日内对答辩状提出审核意见,会同市局法监处签署意见,报主管业务局长。

(三)主管业务局长应当在2日内签署意见报局长阅示。

(四)局法监处制作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五)承办单位负责将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诉讼材料按时送交主审人民法院。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认为案情复杂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可以告知局法监处,由局法监处与承办单位共同研究应诉方案。

应诉方案确定后,承办单位和委托代理人应当按照应诉方案进行应诉,并将应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局法监处。

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由局法监处组织召开承办单位参加的诉讼业务会审会,仍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报业务主管局长、局长决定。

第十二条 承办单位应严格按照第十条时限规定准备应诉材料。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送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2日内,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局法监处负责与主审人民法院沟通。

第十三条 委托代理人了解案情后,认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或者不属于受案法院管辖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并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

委托代理人认为受案法院裁定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不当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并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

对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委托代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

第十四条 委托代理人应当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出庭应诉。遵守法庭纪律,措辞得当,保持良好形象,尊重法官,尊重原告。

委托代理人在庭审中应当充分陈述,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出示有关证据、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和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委托代理人在诉讼期间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分别向局法监处和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承办单位报告,由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承办单位报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批准决定撤销、变更或者停止执行。撤销、变更或者停止执行的决定一经做出,委托代理人应当及时通知受诉人民法院。

第十六条 一审原告或者其他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的,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入再审程序的,应诉工作按照本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承办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后,认为应当上诉或者申诉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承办单位应当在2日内,草拟上诉状或者申诉状并转送局法监处。

(二)局法监处认为有必要上诉或者申诉的,应当填写《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上诉或申诉报批表》,经市国土房管局主管局长签字同意,报局长阅示。

(三)承办单位负责将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上诉状或者申诉状提交人民法院。

第十八条 委托代理人应当及时向局法监处报告诉讼结果,并将代收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交局法监处存档。承办单位留存法律文书复印件。

第十九条 原告或者上诉人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的,承办单位可以报经市国土房管局同意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判决市国土房管局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由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具体承担赔偿责任。

由行政诉讼引起的诉讼费、聘请律师的费用等由承办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 市国土房管局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应当及时履行。

第二十二条 承办单位对人民法院《司法建议书》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在7日内将改进和预防措施报告局法监处,由局法监处草拟《司法建议书》反馈函,经业务主管局长同意,局长签发,在10日内反馈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 发生败诉案件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存在过错的,追究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向市局局长书面报告败诉原因分析;造成败诉的直接责任人员由本单位追究行政责任,并将追究情况书面报市局法监处、主管业务处室备案。

受市局委托的区县局发生败诉案件的,以市局名义向区县局所在地区县政府通报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事实,建议区县政府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二十四条 行政诉讼败诉的,区分下列情况,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引发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作出的,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和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责任,对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恶劣的,给予记大过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二)因行政诉讼承办单位违反行政诉讼的相关程序性规定,导致行政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三)因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规定导致行政败诉的,负责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主管部门应及时修订,再次出现同类问题导致行政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的行政处分。

本条第(一)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具体行政行为的业务经办、审核人员;本条第(二)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行政诉讼案件的具体承办人员;本条第(三)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负责制定该规定的部门负责人员。

第二十五条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超过诉讼时效,或原告不具有诉讼资格等原因,法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但具体行政行为本身存在瑕疵的,作出该具体行政

行为的部门应及时完善管理措施,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市国土房管局作为被告的民事诉讼,其应诉程序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国土资源分局、蓟县地矿局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应在收到行政诉讼传票之日起2日内向局法监处报备。案件审结后5日内,将结果报局法监处。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行政诉讼应诉管理办法》(津国土房法[2007]1032号)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18日 实施日期:2008年02月18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应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应诉

若干问题的通知

法〔2016〕2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5年10月13日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行政机关要支持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2016年6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6〕54号文形式正式发布了《意见》。《意见》的出台,对于人民法院进一步做好行政案件的受理、审理和执行工作,全面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行政应诉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规范行政诉讼应诉的重大意义

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贯彻落实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的重要举措;规范行政诉讼应诉,是保障行政诉讼法有效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 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的要求,《意见》从“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十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意见》是我国首个全面规范行政应诉工作的专门性文件,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精神,全面把握《意见》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确保《意见》在人民法院行政审判领域落地生根。要及时向当地党委、人大汇报《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加强与政府的沟通联系,支持地方党委政府出台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细化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促进行政机关做好出庭应诉工作。

二、依法做好行政案件受理和审理工作

严格执行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强化行政诉讼中的诉权保护,不得违法限缩受案范围、违法增设起诉条件,严禁以反复要求起诉人补正起诉材料的方式变相拖延、拒绝立案。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要依照《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作出处理。坚决抵制干扰、阻碍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的各种违法行为,对领导干部或者行政机关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 2 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要严格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全面、如实做好记录工作,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

三、依法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准确理解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正确把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基本要求,依法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一是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既包括正职负责人,也包括副职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二是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三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四是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包括该行政机关具有国家行政编制身份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被诉行政行为是人民政府作出的,人民政府所属法制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被诉行政行为具体承办机关的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视为被诉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人员。

行政机关负责人和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均不出庭,仅委托律师出庭的;或者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案并在裁判文书中载明,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 3 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公告,建议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四、为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提供必要条件

各级人民法院要在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加强与政府法制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探索建立行政审判和行政应诉联络工作机制,及时沟通、协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建议书发送和庭审时间等具体事宜,切实贯彻行政诉讼法和《意见》规定的精神,稳步推进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工作。要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工作人员、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相应的便利。要正确理解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由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确保庭审的针对性,提高庭审效率。改革案件审理模式,推广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对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要及时就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和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司法建议,及时向政府法制部门通报司法建议落实和反馈情况,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争议。要积极参与行政应诉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执法人员等相关人员的行政应诉能力。

五、支持行政机关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体系

人民法院要支持当地党委政府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考核体系,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本地区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工作和依法行政考核指标的实施情况、运行成效等,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司法建议、白皮书等适当形式,及时向行政机关作出反馈、评价,并可以适当方式将本地区行政机关出庭应诉情况向社会公布,促进发挥考核指标的倒逼作用。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要及时总结本通知贯彻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对贯彻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7月28日

第三篇:消防机关行政诉讼应诉指南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消防机关行政诉讼应诉指南

胡延广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等级制度历史的国家,官贵民贱、民不告官这样的观念积淀很深,有不少人对行政诉讼存在模糊认识,有必要加以澄清。

一、行政诉讼是合法高效的行政管理的助手而不是对手

(一)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不是削弱了消防机关的权威,而是强化了消防机关的权威。

从长远来看,行政审判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信任,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威信。

(二)行政诉讼不是妨碍行政管理的效率,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行政效率的加速器。

行政诉讼使为数众多的行政行为得到合法确认,得到了国家强制力的支持,保证了合法行政行为的实施。

(三)行政诉讼不是破坏了稳定而是促进了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行政诉讼有利于增强消防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四)原告到法院起诉消防机关,不是犯上作乱,恰恰是安分守已的表现,是守法的表现。

行政诉讼使大量的不作为得到纠正,对于督促消防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责具有重要作用。

(五)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进行争讼活动的必要主体,而不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行政诉讼使消防机关、公务员和被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除了消防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敢于大胆、谨慎地行使其职权。

(六)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是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须,并不意味着保护违法行为。

行政诉讼使违法的行政行为失去效力,使行政管理活动真正执行人民的意志,使行政行为的偏失得到矫正,使消防机关的管理活动更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行政诉讼法修订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为什么修订行政诉讼法

1、法治理念的进步。

2、原来行政诉讼法存在的问题:

(1)案件数量少

(2)原告胜诉率低

(3)行政机关不重视

(4)老百姓信访不信法

(5)矛盾纠纷解决不力

3、司法解决行政纠纷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二)立法目的(第一条)

1、解决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社会矛盾。

(1)可以调解

①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②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③当事人在调解中对民事权益的处分,不能作为审查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根据。

(2)一并解决民事争议

①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的,民事争议应当单独立案,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

②审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裁决的案件,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不另行立案。

③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取消保护

(1)取消维持判决

(2)取消确认合法或有效判决

(三)具体行政行为改为行政行为——扩大了受案范围(第二条)

1、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1)附带申请

(2)针对依据

(3)规章以下

(4)审查合法性

(5)不能直接裁判——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2、行政协议

(四)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第三条)

1、为什么?改进执法工作

2、怎么出庭?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河北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八种情形下没有特殊情况负责人必须出庭:

(1)原告人数在10人以上的;

(2)对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3)涉及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或者房屋征收、补偿的;

(4)因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提出行政赔偿的;

(5)因造成公民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提出行政赔偿的;

(6)因吊销行政许可证件导致停产停业造成重大影响的;

(7)因上级行政机关认为需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

(8)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

3、出庭干什么:听、说、记、拍、改

(五)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第六条)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标的是行政行为。

2、审查的外延是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3、增加了裁量权审查——明显不当。

(六)受案范围(第十二条)

由8项增加到12项:1——6项是行政行为类型,7——12项是行政相对人权益类型。

1、第4项确认自然资源权属。

2、第5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

3、第8项公平竞争权。

4、第10项社会保障权利。

5、第11项行政协议

(七)受案范围排除事项

1、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列举四项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2、司法解释列举十项

(1)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2)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3)行政指导行为;

(4)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

(6)行政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过程性行为;

(7)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但行政机关扩大执行范围或者采取违法方式实施的除外;

(8)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

(9)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

(10)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3、新司法解释规定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十项

(1)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2)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3)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4)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5)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6)重复起诉的;

(7)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8)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9)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10)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八)管辖

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十八条)

2、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九)原告——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二十五条)

1、直接的利害关系。

2、现实的权益影响。

3、成熟的行政行为。

4、特定的原告资格。

(十)被告(第二十六条)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

(1)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2)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复议机关是被告。

(3)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4、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合法性共同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由其中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十一)证据(第三十三条——四十三条)

1、种类:增加了电子数据

2、举证责任分配。

(1)诉权事实——原告;

(2)合法事实——被告;

(3)损害事实——原告;

(4)诉讼事实——双方

3、举证时限——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4、补充证据

(1)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2)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5、非法证据

(1)偷拍偷录;

(2)钓鱼执法

(十二)起诉期限

1、一般期限(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特殊期限(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最长期限: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不作为期限(第四十七条):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十三)立案登记制(第五十一条)

1、依法审查起诉条件

2、形式审查而不是实质审查

(十四)复议与诉讼的关系

1、复议前置。

2、限制性选择。

3、自由选择。

4、复议终局

(十四)一审判决(第六十九条——七十九条)

1、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

2、撤销判决——理由增加明显不当

3、确认违法判决

(1)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①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②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2)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

①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②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

③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4、确认无效判决——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

5、变更判决——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三、消防机关行政应诉应当注意的十个问题

消防机关为了依法应对行政诉讼,减少败诉的风险或者败诉的数量,必须从以下十个方面注意。

(一)出庭人员

1、机关负责人

2、委托代理人

(二)庭前准备

1、提交证据依据和答辩状

(1)及时提交

(2)提示第三人提交

(3)申请延期举证

(4)申请补证

(5)证据分析研判

2、制定策略

3、领导指示

4、制定预案

(三)交流沟通

1、与人民法院交流沟通

2、与上级部门交流沟通

3、与兄弟单位交流沟通

(四)开庭注意

1、着装举止

2、语言行为

3、沉着应对

4、突发情况

(五)辩论提纲

1、做出的行政行为

(1)权限说明

(2)事实说明

①待证事实

②证据证明

③定案证据

(3)法律适用

①法律文件

②正确条款

③适用说明

(4)符合法定程序

①法律程序

②上级规定

③内部规定

④行政惯例

(5)符合法定目的①立法目的②执法目的③实际需要

(6)内容适当——裁量权运用说明

①遵守惯例公理

②体现政策形势

③符合公共利益

④考虑相关因素

⑤平等对待相对人

2、没有做出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拒绝、延期、做出其他行政行为)

(1)相对人的合法请求

(2)相对人的法定条件(法定、文件规定、承诺、协议、先行行为)

(3)本机关是否有法定职责

(4)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

(5)是否有法定的或正当的阻却事由

(6)法律关系的稳定

3、行政协议

(1)行政协议内容合法

(2)市场秩序考虑

(3)本机关是否有法定职责

(4)社会成本计算

(5)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6)法律关系的稳定

(7)行政特权的解释

4、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说明

(1)制定合法性说明

(2)符合上级文件的规定

(3)同层级文件的一致性

(4)适用合法性说明

(5)适用适当性说明

5、信息公开

(1)公开与保密

(2)是否属于本机关公开的范围

(3)相对人生产生活是否需要

(4)对方目的正当性

(5)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6)技巧

(六)庭后沟通

1、针对原告——说明情况

2、针对法院——己方态度观点底限等

(七)依法维权

1、上诉

2、申诉

(八)信息反馈

1、领导

2、上级部门

3、下级和兄弟单位

(九)总结改进

1、应讼工作

2、执法工作

(十)正确认识

1、行政诉讼——执法不怕诉讼多

2、胜诉败诉——合法应诉胜诉多

3、行政执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4、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好处多

总之,法治是任何一个政府效益最大的投资,行政诉讼有利于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民法典》与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1、《民法典》作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

(1)《民法典》是划定行政机关公权力边界的法律依据。

(2)民法典》对行政机关的某些行政行为直接提出了要求。

(3)《民法典》为行政机关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和确认提供了法律依据。

(4)《民法典》直接阻却政府机关行政行为对民事权利可能产生的不法侵害。

(5)《民法典》直接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设定了行政法义务。

(6)《民法典》的很多精神原则已被行政法吸收,两大部门法在精神上越来越具有融合的趋向。

2、总则编

(1)有关单位的监护职责

①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进行指定监护;指定监护前,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适用临时监护人制度。(第31条)

②监护人因紧急情况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第34条)

③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第36条)

(2)法人设立登记机关的登记职责

①法人存续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第64条)

②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公示法人登记的有关信息。(第66条)

3、物权编

(1)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登记职责

①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210条)

②登记机构要履行查验材料、询问申请人以及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等法定职责。(第212条)

③登记机构不得有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的行为以及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第213条)

(2)行政机关的征收、征用

①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并应依法支付补偿费用,给予征收补偿等。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第243条)

②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第245条)

(3)国有财产的管理、监督

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国有财产负有管理和监督、促进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财产损失等义务。(第259条)

(4)遗失物的管理

①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315条)

②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316条)

4、人格权编

(1)防止和制止性骚扰

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第1010条)

(2)保密义务

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第1039条)

5、继承编

无人继承财产的管理及归属

(1)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第1145条)

(2)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第1160条)

6、侵权责任编

(1)生态环境修复及公益诉讼

①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对于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可以自行或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承担。(第1234条)

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第1235条)

(2)对不明抛掷物、坠落物致害责任进行调查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第1254条)

第四篇:行政复议应诉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复议应诉和

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行政复议应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本机关进行答辩的活动。行政诉讼应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其体行政行为不当或对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本机关进行答辩的活动。

第三条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由本局行政处罚审议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由局法制宣传科承办。行政诉讼应诉由本机关法人代表负责或书面委托代理人代理。

第四条本局在收到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提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证据,并提出书面答辩。

第五条本局在收到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状副本及《行政诉讼案件应诉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所有材料、证据,提出书面答辩状,并出庭参加诉讼。

第六条根据行政复议决定,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上级机关或本级政府决定维持的,依法按原处罚决定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本局行政处罚审议小组应另行指定办案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办理。

第七条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分别采取以下方式:

1、判决维持的,依法按原决定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的、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重新作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3、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二审的终审判决、裁定必须执行。

第八条对行政诉讼的案件。本局法定代表人应直接参加诉讼或书面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

第九条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

第五篇:理办法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管

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农机)部门按照公安机关的委托做好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公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中小学校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第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和其他所属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的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报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章 道路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第五条 道路的规划、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并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禁止客运机动车在不具备通行安全条件的乡道、村道通行。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商业街道、居民住宅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配建停车场和公共交通始发、换乘站(点)。

第六条 道路出现损毁影响交通安全的,交通、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时组织维修。

树木、线杆、架空线、广告牌标志牌和其他设施出现倾斜、断裂或者倒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及时排除影响。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必须对城市道路溜泥井、下水道口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七条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合理、不齐全或者被破坏需要改变、补建、修复或者需要在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增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属公路上的,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属城市道路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摆摊、设点、洗车、堆放物品和垃圾、设置障碍或者擅自进行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损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九条 在道路和道路两侧从事下列活动的,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一)在道路上架设或者维修线路、幔帐;

(二)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设置指路牌、广告牌、广告灯箱、地射灯或者其他宣传设施;

(三)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设置车辆停靠站(点);

(四)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进行体育、文娱、商业性宣传咨询、影视拍摄或者其他妨碍机动车安全通行活动的;

(五)在城市道路两则开辟通道或者设置台阶、门坡等附属设施。

第十条 在道路上施工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或者禁行、限行交通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夜间或者视线不良时,还应当设置照明设备或者反光标志;

(二)纵向挖掘道路时,实行分边分段施工,横向挖掘道路不能及时恢复的,应当铺设保证安全通行的覆盖物;

(三)施工完毕后恢复路面和道路设施清除现场遗留物。

第三章 机动车和驾驶员

第十一条 新购置的机动车,必须取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号牌和行驶证,方可在道路上行驶。

已取得号牌和行驶证的机动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期限,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取得检验合格证明,方可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禁止无号牌、无行驶证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

第十二条 机动车使用年限或者行使里程达到国家规定限度应当予以报废的,必须送国家指定的报废车辆回收部门销毁,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号牌和行驶证。禁止应当报废的机动车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第十三条 禁止拼装车辆。禁止擅自对客运机动车进行改型或者将非客运机动车改为客运机动车。

禁止货运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

第十四条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乘车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参加有关保险。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将投保标志张贴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右下角。

第十五条 驾驶机动车的人员,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员实行交通违章记分管理。交通违章记分管理按照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申请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申请从事大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持有A类驾驶证,有跟随大型客运机动车驾驶员学习驾驶1年以上经历。

(二)申请从事小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持有A或者B或者C类驾驶证。其中持有C类驾驶证的,必须有安全驾驶非客运机动车3年以上经历。

(三)申请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前1年内被依法吊扣驾驶证5个月以上的,不得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四)获准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后1年内被吊扣驾驶证3个月以上的,必须重新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复验合格,方可继续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期限参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不按规定参加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十八条 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驾驶员不得将机动车交给无驾驶证的人员或者过度疲劳、饮酒后的驾驶员驾驶。

机动车驾驶员连续驾驶过度疲劳的,必须停车休息,待疲劳状态消失后方可继续驾驶。

第四章 通行安全

第十九条 行人应当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民警和信号灯指挥。

第二十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驾驶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

(二)不得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

(三)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收看电视或者使用耳机、耳塞收听广播、使用移动电话或者查看传呼信息;

(四)驾驶小客运机动车时使用安全带;

(五)驾驶摩托车时不得手持物品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驾驶两轮摩托车时应当佩戴头盔;

(六)不得超过规定标准载物或者载客。

第二十一条 领取驾驶证未满1年的机动车驾驶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牵引故障车;

(二)拖带搅拌机、发电机等专用机械;

(三)驾驶修理后的试车车辆;

(四)单独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二十二条 客运机动车售票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车未停稳时开启车门;

(二)不得超过载客数量售票;

(三)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第二十三条 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反规定乘坐货运机动车或者乘坐禁止从事旅客运输的机动车;

(二)不得乘坐明知载客已经超过限额的长途客运机动车;

(三)不得乘坐明知无驾驶证或者饮酒后的人驾驶的机动车;

(四)待车停稳后按顺序先下车、后上车;

(五)不得催促驾驶员快速行驶;

(六)不得向车外投掷物品或者将身体探出车外;

(七)不得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

(八)乘坐小型客运机动车的前排乘客应当使用安全带;

(九)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佩戴头盔。

第二十四条 客运机动车装载人员超过行驶证核定人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驾驶员、售票员将超载乘客就地交由其他客运机动车转运。转运费用由超载机动车驾驶员、售票员承担。

货运机动车载物,其长度、宽度、高度、重量和押运人数应当符合行驶证核定的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客运机动车不得边行驶边上、下乘客,不得开着车门行驶。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客运机动车,不得在候车站(点)外上、下乘客。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时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应当减速行驶:

(一)机动车通过路滑的道路、反向弯路、傍山险路、漫水路(桥)或者出入口时;

(二)遇有人员横道或者通过行人密集的路段、施工路段或者有障碍的路段;

(三)通过交叉路口;

(四)其他应当减速行驶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带挂车的货运机动车、大型平板车、大型客车、农用运输车、电瓶车或者装有化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车辆,不准牵引车辆。

第二十八条 在下列情形下,驾驶员必须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无危险报警闪光灯的,应当开启示宽灯和尾灯:

(一)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

(二)在夜间和在等能见度不高的环境下临时停车;

(三)牵引车辆或者被车辆牵引;

(四)发生交通事故时。

第五章 事故救助

第二十九条 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售票员或者乘车人、当地群众应当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禁止驾驶员、售票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伤员,调查事故原因,疏导交通。

第三十条 道路交通事故施救工作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

禁止借道路交通事故在道路上设卡拦截、扣押车辆或者敲诈过往人员财物。

禁止妨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查事故。

第三十一条 已投保的机动车发生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交通事故,保险机构应当在保额范围内先行预付受伤者的部分紧急救助费、医疗费和死者的丧葬费。

第三十二条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查清事故原因,分清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驾驶员、售票员、乘车人和行人违反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根据过错大小承担责任。

因公安、交通、市政工程等部门不履行职责导致道路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部门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正、及时处理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和有关单位、组织应当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

发生重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事故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未取得号牌或者行驶证、检验合格证明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先行扣留车辆,责令补办手续后放行,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拼装车辆、擅自对客运机动车进行改型或者将非客运机动车改为客运机动车,或者货运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必须报废的机动车继续在道路上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强制销毁,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借道路交通事故拦截、扣押车辆或者敲诈过往人员财物,或者妨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依法追究瑾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非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下载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办法邮票发行监督管

    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8号) 《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1月4日经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李盛霖 二○一○......

    玉溪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暂行规定

    玉溪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增强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依法接受司法监督的自觉性,根据《......

    5.2、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制度[5篇模版]

    某某质量技术监督局 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制度 第一条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质监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证我局应诉工作顺利进行,根据《行政诉讼法》......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245 号 《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7日市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河北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河北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已经2014年12月30日省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庆伟 2014年12月31......

    理办法河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5篇材料)

    【法规标题】河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令2010年第1号 【颁布时间】2010-2-11 【实施日期】2010-4-1 【正文】 河北省社会团体登......

    理办法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管(范文大全)

    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矿产规划)实施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

    理办法鸡西市城镇房产市场管

    鸡西市城镇房产市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房产市场管理,规范房产交易行为,维护房产市场秩序,保障房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