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创新城市管理建设魅力广汉 ——四川广汉市“和谐城管”的创新实践 广汉,素有“川西明珠”之美誉,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农村改革发源地;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等众多名胜,以及“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等众多荣誉,让广汉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日俱增。今日之广汉,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和谐。60余万广汉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建设着“实力、生态、开放、文明、平安”“五个广汉”,向世人展示着“川西明珠”的无限活力与无穷魅力。
走进今日之广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洁有序的街道,时尚气派的高楼,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还有闻名中外的三星堆、以及房湖公园、龙居寺等,真是处处好风光。无论是久居广汉的亲历者,还是小住数日的旅游观光者,无不真切地感受到广汉的环境之变,城市之美;无不从心里道出:这真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广汉的环境之变,城市之美,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60余万广汉人民同创共建的结果,是广汉城市管理系统干部职工既当美容师,又当守护神,创新实践“和谐城管”的结果。今天,让我们一道走近这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城市守护人。
创新理念城管工作迈新阶
近年来,广汉市城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 1
工作理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举措,切实提高了城市规范化管理水平,营造出“畅通、靓丽、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广汉城管局坚持将“和谐城管”理念融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树立“责任清晰”管理理念,做到每个单位、每个责任人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节点明确和奖惩明确,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局面。二是树立“源头管理”理念,将管理关口前移到规划设计,从规划源头、建设配套上为城管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构建社区主动作为的城管工作动力机制,发挥社区城管工作前哨和基层作用。三是树立“群防群治”理念,借助“大城管”平台,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广泛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的良性局面。四是树立“市场运作”理念,建立了以项目化、市场化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管护新型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增强城市管理自身造血功能。
创新治理齐抓共管显成效
广汉城管局紧紧围绕“五城联创”、“五个广汉”建设的奋斗目标,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以“和谐城管”为理念,以精益求精为标准,以“五乱”治理为切入点,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总体要求,深入扎实地创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形象改善、内涵提升、群众满意的良好效
果。
投资1400万元对成绵高速广汉段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沿线风貌焕然一新,受到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的充分肯定。投资
2.5亿元完成北京大道等10余条道路、区域、点位的绿化改造及景观打造工程,实现交通要道绿化36公里,城市景观绿化45万平方米。一个个升级后的农贸市场,一条条美化一新的街道,还有一个个重点打造的公园,让人耳目一新。启动投资1380万元的广汉市城镇垃圾压缩站建设。与此同时,广汉城管局狠抓5项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与交警、巡警、交通、运政等职能部门采取“多点发现、多点纠正、及时疏导、联动查处”的联勤联动方式,按照“宣传、规范、查纠”三个环节纵深化、精细化地推进交通环境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区所有大中型户外广告的全面普查并纳入广告管理电子系统,实现了新楼盘新小区所有店招、户外广告的规范设置。三是扎实开展“装修打围”、“工地乱象”专项治理,使建筑及装修等施工工地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四是在不同阶段、时段、地段组织开展了30余次摊位乱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实效。五是乱张贴乱涂写专项治理,市城管局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将源头治理与街面清洗相结合,营造出洁净的城市环境。
广汉城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新无止境,治理无穷尽,城市管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管理,谱写广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新的篇章。倾力打造魅力广汉。
纵观广汉城市管理,在管理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在推进中惠民,他们推行的精细管理、常态管理、科学管理,一定能让广汉“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城更美。”
第二篇:创新城市管理 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革命与城市文化”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参赛文章
创新城市管理 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城市
把城市管理的“关口前移”,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即“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打造城市细节,规划建设管理到社区,由“以城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充分体现“城市建设管理无小事,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在思想上要着手解决普遍存在的“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尊重人、关怀人、方便人的理念,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兼顾社会群体的广泛利益,在规划上就要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重大市政建设方案要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在城市建设中要坚持标准、精心组织、确保质量,城市管理要主动接受市民参与和监督,市政公用设施设计上要为民,效果上要便民,要把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每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精品城市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内外环境,赢得市民的认同,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持续不断地推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和人文氛围。
二、树立“服务意识”,打造和谐城市
坚持把“精细管理城市,温情服务市民”的科学理念贯穿于创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深化执法服务”的“三步走”发展思路,把“管理是服务、执法还是服务”作为干部队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行为准则,着力在加深理解、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转变作风上狠下功夫,实现城市管理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手段从执法型向监督型转变、对象从违章行为人向权属和责任主体转变、方式由粗放型、突击型向集约型、长效型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创新城市管理的思想基础。
和谐管理是主旋律。我们现在的城市管理,刚性的、强力的、简单化的较多,缺乏深入的调查、交流、疏导、协调,缺乏人文关怀和宽容体谅,易酿成冲突。因此,要突出强调“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的和谐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和维护市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减少几分刚性,增添更多柔性管理的内容,通过春风化雨的教育、耐心细致的劝导,在以不牺牲市容秩序为代价的大前提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解决部分业主的经营问题,解决部分企业的生产问题。
文明执法是强音符。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必须始终高奏文明执法这一强音符。文明执法就是要讲究行为规范,遵守执法程序,做到礼貌待人、文明待人、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以理服人,以法治人。文明执法必须形成制度,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一是要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做到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二人成行,三人成列,四人成方,执行公务时要做到“四先”,即敬礼在先、亮证在先、恰当称呼在先、指出违法事实在先。用“法”说话,杜绝说情、走后门现象。二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处理违法案件时,形成“一次教育、二次整改、三次轻罚、四次重罚”的执法方式,纠正“违法就要处罚,处罚就要从重”的错误思想。三是充分尊重违法者的正当权利。主动听取其陈述、申辩,重新审核后,再决定是否处罚,并作出充分解释。
全民参与是基音色。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广大市民,城市管理实际上就是做群众工作。城市管理者失去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协助,就会是无本之术,无源之水,整个管理工作就将陷入一种“单边管理”的状态中,导致城市管理的路越走越窄。因此,创造优良的市容秩序离不开全体市民;保持优良的市容秩序,同样也离不开全体市民。只有依靠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才能把城市管理这一难事做好。一些权威的意见说得好:市民(包括城市摊贩)是城市管理秩序的共同建设者和维护者,而城管部门仅仅承担辅助性职能和协调性职能,他们的作用仅仅是为这种秩序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规则,以及对可能的违规者进行惩罚。因此,全民参与是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探索多样化和复杂性的治理策略,是避免管理矛盾激化的重要手段。
三、树立“创新意识”,打造现代城市
创新城市管理,应坚持把尽职尽责整顿市容环境秩序、尽心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以亲民、爱民的工作措施,进一步促进城管执法工作有层次、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在规范执法上,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要求,规范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建立健全城管执法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监察管理执法责任追究,强化依法管理,规范化执法。在执法实践上,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热点”、“重点”、“难点”敢抓敢管,丝毫不懈怠。乱吊乱挂的广告招牌、多拉快跑的渣土车辆、深夜扰民的建设施工、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乱扔乱丢的车窗垃圾……要象“啃骨头”,一个一个地去啃,不言放弃。要从“妖魔化”城管的舆论下突围,全力打造“学习型、工作型、创新型、竞争型、模范型”团队,狠抓政务、党务公开,注重社会监督评价,加大督察考核力度阳光操作,全面接受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人、财、物、事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规范权力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把干劲凝聚到事业上,把功夫体现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努力争当城市文明使者。
总之,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激发创新的动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完善创新的体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谋划新思路、研究新举措,城市管理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篇:浅谈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
浅谈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中一项相对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工作。笔者认为,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使城市管理进一步与开放、动态、信息化城市环境相适应。
一、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素质教育是前提
市民文明程度的高低决定城市品位的高低,而教育的方向和水准决定市民文明程度,因此,必须努力提升市民素质,为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全日制教育要扩容提质。全日制教育是提升人民群众素质的主渠道,现阶段的全日制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在城市还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未能进入相应的学校学习;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突出,基础教育质量难提高,部分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就进入了社会;相当多的青少年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在社会上难就业;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综合素质提高的弊端,在学生进入社会后表露无遗。因此,扩容提质全日制教育,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大学毕业生占城市人口的比重是提升城市文明的治本之策,是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基础工程。
宣传媒体要积极履职。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宣传媒体要积极履职,坚持分类施教、注重实效、与时俱进、多措并举的工作原则,开展综合教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引导市民崇荣耻辱,在全社会形成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二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传道德知识、普及道德规范,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三是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普及社会文明礼仪、交通文明礼仪知识等,从基本礼仪入手,从启蒙教育入手,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四是加强发展形势教育。始终把科学发展和民本民生放在心上,增加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
公益活动要广泛开展。要引导和组织市民广泛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进行教育,提升市民素质。一是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分类指导,分层活动,如通过主题教育宣讲、文艺演出、政策政务及各类知识咨询、文明礼仪演示等形式,加强集中教育。二是要活跃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举办市民红歌大赛,组织广场舞学习,建设流动图书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三是要利用黑板报、宣传车、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提升市民素质的宣传,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二、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硬件建设是基础
装有电子眼的地方很少有车辆违章,富丽堂皇的客厅很少有人随处吐痰,可见环境对人们的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规划科学、功能齐全、品位高雅的基础设施是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硬件”基础。
基础设施规划要科学。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它包括城市能源设施、城市供水和排水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城市邮电通信设施、城市生态环境设施和城市防灾设施。只有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才能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均衡协调,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功能和空间相匹配;才能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完整有效,避免因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带来的损失。
基础设施建设要超前。基础设施建设要目光长远,适度超前,避免忽视发展趋势使基础设施规模过小,妨碍城市今后的发展和扩建。现在很多城市出现的能源、交通、污水治理等卡脖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改善,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道路规划建设尤其要有超前性。过去的道路建设,路幅按当时容量计算,所谓30年内不落后,三四车道足够了,但现实的结果是不到三五年就落伍了。
基础设施管理要规范。目前,我县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分散在城管、公安、环保、交通、建设、国土、水务、消防等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信息不及时、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机制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当前在成都、南宁、长沙等大中城市推行的数字城管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字城管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件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信息员利用“城管通”记录事件,发回指挥中心,有的通过电子眼全天候监控,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
三、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管理执法是关键
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主题,不断加强和创新管理与执法,是强制性提高市民素质、快速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和谐管理是主旋律。我们现在的城市管理,刚性的、强力的、简单化的较多,缺乏深入的调查、交流、疏导、协调,缺乏人文关怀和宽容体谅,易酿成冲突。因此,要突出强调“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的和谐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和维护市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减少几分刚性,增添更多柔性管理的内容,通过春风化雨的教育、耐心细致的劝导,在以不牺牲市容秩序为代价的大前提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解决部分业主的经营问题,解决部分企业的生产问题。
文明执法是强音符。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必须始终高奏文明执法这一强音符。文明执法就是要讲究行为规范,遵守执法程序,做到礼貌待人、文明待人、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以理服人,以法治人。文明执法必须形成制度,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一是要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做到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二人成行,三人成列,四人成方,执行公务时要做到“四先”,即敬礼在先、亮证在先、恰当称呼在先、指出违法事实在先。用“法”说话,杜绝说情、走后门现象。二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处理违法案件时,形成“一次教育、二次整改、三次轻罚、四次重罚”的执法方式,纠正“违法就要处罚,处罚就要从重”的错误思想。三是充分尊重违法者的正当权利。主动听取其陈述、申辩,重新审核后,再决定是否处罚,并作出充分解释。
全民参与是基音色。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广大市民,城市管理实际上就是做群众工作。城市管理者失去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协助,就会是无本之术,无源之水,整个管理工作就将陷入一种“单边管理”的状态中,导致城市管理的路越走越窄。因此,创造优良的市容秩序离不开全体市民;保持优良的市容秩序,同样也离不开全体市民。只有依靠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才能把城市管理这一难事做好。一些权威的意见说得好:市民(包括城市摊贩)是城市管理秩序的共同建设者和维护者,而城管部门仅仅承担辅助性职能和协调性职能,他们的作用仅仅是为这种秩序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规则,以及对可能的违规者进行惩罚。因此,全民参与是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探索多样化和复杂性的治理策略,是避免管理矛盾激化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是保障
饿肚子的人不大关心环境卫生,住破房子的人不大关心豪华灯具,没有余钱剩米的人不大关心旅游观光。同样,城市的形象与品位,与政府财政实力密切相关。
优良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一座城市市容市貌的好坏,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对外是形象,对内是效益,它体现了政府的管理水平。“环境是一项最基本的保障和要素,每一个项目的引进与建设竞争的核心就体现在投资环境上”。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就可以吸引“用脚投票”的前来投资兴业的城市顾客。而他们的到来,既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更直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政府投入是主要经费来源。政府是城市空间环境最根本的营造者和供给者,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财政投入占一半以上。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法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因此,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品位高雅的基础建设,财政投入是主要经费来源。我们对一些城市空间环境影响较大或对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而社会力量又不愿投入的项目,如城市道路、绿化、给排水等,要大力投资建设,使其发挥“乘法效应”。
经济手段为经营城市注活力。为彻底改变政府对市政设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状况,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不断促进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还要大力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河湖)与人力作用资本(市政设施、公共建筑)及相关延利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进行重组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组合和营运,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如继续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继续推行无形资产的商业运作;努力开辟多元融资渠道;继续拍卖转让公共设施经营权;积极探索发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等,为城市的高品质经营注入活力。
总之,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就像是一辆小轿车,素质教育、硬件建设、管理执法和经济发展就是这辆车的四个轮子,四轮齐驱,四轮发力,才能跑得安全、平稳和快速。
第四篇: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发展
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深入城市管理一线调研,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上品位,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管理理念创新,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刚性管理,柔性执法。
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一)转变执法方式。城市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人对人的管理,在城市管理与执法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文明执法,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执法活动始终,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管理者为本。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
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推进宣传教育机制创新。要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
1、强化新闻舆论引导。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管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
2、与社区、居委会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社区与市民的接触更多一些,更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城市管理部门要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
3、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小抓起,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二)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和执法效能低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说到底还是内部管理机制落后。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说:没有严明纪律的军队是一盘散沙的话,那么没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城
1、要主动适应管理对象多元化趋势,大力推行分类管理。要针对不同管理对象特点,细化管理目标责任,制定个性化管理措施,及时将各类违规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如针对占道经营行为反复性强的特点,可采取引摊入市静态管,区域监控集中管、全方位巡查动态管、处罚取缔严格管的方法,增强日常巡查管控,加大治理查处力度,降低案件发生率。
2、要着眼构建和谐社会需求,创新思想工作模式。对一些违法违章行为相对突出的难点户、钉子户要坚持定期走访,进店入户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提高相对人自率意识,及时化解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减少工作难度。
3、开展多层次示范户、示范单位和示范路创建活动,提高管理效能。要通过采取入户宣传、领导见面、点位考核以及强制取缔等多种举措,加强对重点摊位的治理力度,变难点为示范,达到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以局部带全局的管理效果。
4、要立足提高处置能力,努力改进勤务工作。在违章易发点位要逐步建立固定执勤点位制度;在商业繁华地段应逐步推行机动巡查与徒步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错时上岗、占位式管理措施,做好违章行为多发路段管控工作。
充实理论底蕴,提高工作能力。二是要针对课题学。要结合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全区发展的要求,找准努力方向;三是要结合实际学。要把本职岗位作为提高素质的主要平台,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素质。
第五篇:城市管理建设提案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更趋和谐,市容市貌日新月异,环境更加优美。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城管执法局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两年多来,市城管执法局以科学管理、长效管理为中心;把重点把守与制度保障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坚持执法为民,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效率,不断提升城管执法工作水平,市民的满意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市各项建设还处于整形期,社会矛盾还很突出,存在问题也在所难免,现我们将市民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一下阐述:
1、我市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幼儿园缺乏人车分流设计,每到上下学时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口车辆川流不息,据了解,我市教师购买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上班时都是直接将车开进校园。一些家长担忧,教师私家车入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个安全隐患。目前,禁止家长接送孩子车辆入校基本能够做到,但绝大多数中小学任由教师私家车及学校公车进出,教师上下班与学生上下学的时段重叠,再加上老师驾技与职业驾驶员之间相差较远,教师私家车入校,难免发生交通意外。对此,我们建议,城管执法局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防患于未然。
建议:
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租赁或者建设校外停车场,禁止所有机动车入校,教师上下班的私家车及学校公车可由学校统一安排停放到停车场。
②学校采取人车分流或老师上下班与学生上学放学时间错开 ③严格规范学校机动车的统一停放。
2、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交通阻塞、混乱必然会浪费社会资源,增加社会成本,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制约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私家车急剧增加,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如,荆溪路、教育路等路段,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阻塞严重,因此,解决行路难的顽症自然也就成为我市市民关注的焦点。
“道路建设赶不上汽车拥有量的发展速度”这是影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主要原因之一。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斥巨资改善城市道路,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缓解交通压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解决交通拥堵需要改变思维模式,改变规划管理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创建绿色交通。
建议:
①改变理念,创建绿色交通。倡导在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尽可能多地鼓励人们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具体包括建设有特色的行人、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和公交服务水平,让市民出行能优先选择;提倡使用节能和少(无)污染的机动交通工具。
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理顺道路设计关系。首先,在规划我市路网系统时,能按照如下顺序:行人步行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网络系统→城市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系统→私人机动车交通系统。增加建造适应步行的林荫道,努力使本市休闲广场、小公园绿地串连,以创造适宜的生态型步行环境。对行人过街要给以特别的关怀,要多设行人横道,或过街天桥,以便为行人过街提供安全方便保障,而不是将道路用铁栏杆封锁,优先为小汽车提速创造条件。
3、从我市的河道管理看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根国家规定,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河道两侧建设项目10米之内不得有永久性建筑物,在此基础上,为保证我市城市建设持续合理发展,市政府规定,河道两侧建设项目要空出20米,城区临航河道要留出30米。但事实上,一些单位、开发商显然没有遵照执行。如:环科园、丁蜀、经济开发区的建筑物都没有达到要求;十里牌化肥厂的灵谷化工新厂区沿锡溧漕河边规划建造时,离河边只有7米,这不仅违反国家规定,离市政府文件要求更是相差甚远。对此,我市相关管理部门要从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强监督和管理,对违规、违法者决不能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