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维澄: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科技创新
范维澄: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科技创新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6 月2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1.前言
公共安全“以人为本”,旨在保障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公共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管理正常运行的最重要保障之
一。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形势总体严峻。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超过GDP总量的5%。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全面强化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服务于全面提升公共安全应急能力的重大需求,立足自主创新,发展和依靠先进的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我国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2.建立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需求
2005年4月17日,作为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总纲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施行,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相继成立。但我国尚无支持预案实施的国家层面的公共安全总体应急成套技术和装备,尚未形成应急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从监测到处置的各个环节,都需具备有效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国家应急预案顺利实施,健全应急机制,并不断完善的基本保证。
国内外的突发公共事件也突显出对于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紧迫需求。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件,导致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水体,受污染的松花江水流过的江面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造成大范围停水,影响正常生产生活。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应急工作的任重道远:首先
是建立完善事故报送机制和手段:政府管理部门应能通过多渠道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减少瞒报误报;其次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对于污染物采用围堵处理本可将事故限制在小范围内,但由于预案不健全、处置人员知识不足,导致事故扩大化;第三是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对于事故的快速预测和早期预警是科学处置的重要支持,目前我国的预测预警能力还有待大幅提高;第四是提高灾害衍生、次生及耦合的应急处置能力:应能同时应对两起以上重大事故,以及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协调处置;第五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系统:信息的及时快速准确发布对于政府应急处置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京广桥事件的信息及时发布)。国际上的灾难事件也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提出了警示。例如印度苏门答腊发生的地震海啸事件,造成20多万人丧失生命,5万人失踪,超过50万人流离失所,涉及12个国家。但海啸发生至到达斯里兰卡的时间有2小时,如果通过监测系统早期发现,并预测到海啸2小时后到达斯里兰卡,通过预测预警系统早期发布预警,则可极大地减少伤亡和损失。海啸灾难突显出预测预警系统的缺乏,也使许多国家认识到建立预警系统的重要性。此外,应急通信与信息发布的不畅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报道,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海啸之前已经监测到地震的发生,由于没有统一的应急通信系统和预警系统,他们与印度洋各国迟迟无法取得联系,直至最终灾难的发生。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而且复杂,例如,面对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SARS、禽流感、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的状况?面对事故地点、风速、风向、降雨量、泄漏物质、存储压力、存储总量、物质毒性、周边环境、居民数量、建筑结构、避难场所„„等不同条件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趋势、后果、危险性并快速预警?面对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资源、调集设备、提供补给、最短路径、最佳方案、防化灭火、水电气供应„„等众多因素,如何科学决策和
高效处置?
建立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是科学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实现公共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
3.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装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能动态生成优化的综合协调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战指南。
应急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采集、隐患分析和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智能方案形成、协调指挥、应急资源保障、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发布、模拟演练、应急过程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价等。
应急平台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能主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施全方位监测监控、识别和自动应急;拥有强大的应急智能系统,能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为制定预案提供科学支撑;基于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动态风险评估的预案库,并运用决策库,能动态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战指南。
构建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通过公共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公共安全应急风险评价、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应急预案及应急能力评估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建设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应急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公共安全应急成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工程技术能力、各级应急平台的设计制造能力;带动公共安全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为提高公共安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源头技术;推动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4.结束语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不断完善的重要工具和基本保证。应急平台及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都要依靠科技。要着力构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公共安全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全面提升。
(范维澄: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第二篇: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
学号:SX1110003 姓名:李玲
摘要: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在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想构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框架结构,分析其运行过程,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旨在为我国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给出了促进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
此,系统构建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入1.引言
探讨其运行机制,为推进地方科技创新平台
高效建设和持续运行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
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相对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
完备的科技创新系统,重视研究积累,保持稳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
定、发展的研究方向;建立科技创新人员培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
养系统,通过机制创新和较好的研究条件,培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养创新团队;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以举措[1]。德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的马普
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所为成果的产出学会,印度的产品自主创新平台,爱尔兰的地,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把创新成果转化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等都是各国科技创新平
为生产力;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高台实践的不同形式。2002年,我国科技部就
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
长期困扰科技界的科技基础条件薄弱问题提出了“科技大平台”的设想;2004年出台
2.科技创新平台 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2.1 创新平台 的目标、任务和重点;2006年发布的《国家
平台作为一个工程概念,最早是随着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车大批量流水线作业出现的,20世纪30年)》再次强调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年代被应用到飞机子系统创新中。Meyer和重要性。目前,国家部分平台已进入建设阶
Utterback[2]首次明确提出了产品平台的概段,各省市也纷纷启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规划
念,认为产品平台是一组产品共享的设计与工作。但从实践来看,地方多沿袭国家科技
零部件的集合。这组产品是共享一个共同的基础条件平台的设计与管理,盲目建设,形
产品平台,但具有不同的性能与特征,以满成千篇一律的平台体系。而现有关于地方科
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一系列产品,即产品族。技创新平台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各地平台发
Roberson和Urich认为产品平台是一个产品展现状或建设经验的分析与总结,系统性较
系列共享的资产集合,这些资产包括零部差,使科技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理
件、工艺、知识、人员及联系。在创新成为论指导和方法支撑。在平台体系与运行机制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的今天,社会各界尤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大规模地启动平台建设,是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研很可能造成平台整体性结构关系紊乱和功
究,包括创新平台的概念、意义、层次、机能失调,使平台流于形式,不仅难以发挥盘
制、功能特点及其构建[3-7]。从现有文献资活科技资源存量、规划增量的作用,而且还
料来看,关于创新平台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会造成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因区域或产业层面上,很少涉及科技创新平台。而科技进步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因此,探讨科技创新平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2.2 科技创新平台
黄宁生认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专业镇创新中心、公共实验室以及其它科技支撑平台)是优化和集成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载体[8]。薛捷[9]基于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专业镇组建科技创新平台的3种模式,并针对专业镇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朱星华[10]认为科技平台建设包括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3类重大创新平台。基于此,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平台是集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资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及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该平台能够为某一产业以及相关的产业群或区域化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自主创新,不仅注重产业共性的或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并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2.3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结构
科技创新平台的结构是指平台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平台将集成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图1)。[11]
(1)知识创新平台。知识创新平台主要面向基础研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研
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培养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提升。该平台主要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部委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培育基地构成,依托基础好、实力强、水平高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与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知识创新活动。(2)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企业技术研发平台是以优势产业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主要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主要包括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其中心任务是: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围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系统化和工程化的研究,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技术支持;收集和调研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产品和技术发展决策提出建议;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人才为企业服务,培训企业所需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加强与国际、国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负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
(3)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由于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关联性及其共享性,单靠产业内部单个企业的力量无法有效完成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或者创新活动效益不显著。需要通过某种制度性的安排,来促使寻求产业的相关创新资源的聚集,形成一种具有共享机制的公共架构,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从而有效地使技术创
新活动顺利进行。
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就是这样一种制度性的安排,主要由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
台3个子平台构成。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这些子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创新活动的实际需要,包括在产品构思阶段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各家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提供适当的交流分享机制;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一些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在产品成型后,为企业提供产品性能的检测服务;在进行批量生产及后续的商业化过程中,为企业解决特定的问题,以及提供员工的技术培训等系列服务,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4)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撑条件,是科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利用方式的优劣,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加强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对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信息及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和实验动物平台3个子平台。这些子平台主要以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目的,分别负责收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和实验动物资源等信息,对信息进行具体分类整理后建立资源数据库,通过平台网站向社会公布科技资源状况、开放运行模式、共享使用制度等相关信息,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开放服务平台,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以资源共享机制引导资源共建,对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
(5)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作为科技创新创业信息的集成地、枢纽站和辐射源,应能架起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服务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科研设备、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减少创新和创业成本,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融资难与对接难这两大瓶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该平台构成包括科技投融资平台、科
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平台、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和科技成果、科技项目评价评审平台等子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有:科技项目推荐、融资策划与中介、联合攻关研发、企业难题招标、成果展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评审、技术咨询、市场调查与策划、政策咨询、商业计划制作、管理咨询、干部员工培训等。
3.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系
3.1 科研设施的管理
科研设施的管理包括场地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场地和仪器设备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物。设备在那个房间、哪个人在使用我们都有详细的登记,如果变更使用人,我们会及时在管理档案中作相应的修改,这是我们进行创新研究的保障。3.2 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
办公室的科技档案管理是研究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日常的工作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科技档案的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大型仪器档案、科研档案、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档案、获奖档案等几个方面的管理。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中科研人员个人科技档案的管理,此类档案的集中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科研人员个人科技档案研究所主要采用确定归档范围的管理方式,归档范围主要包括:①公开出版的专著,编译著作等。②在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和专业会议上交流的学术论文。③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各种获奖证书及其它反映科研人员成果的文件材料。④学历证明、各种专业资格及能力证明。⑤科研人员出国考察,学术交流活动中产生的材料。科技档案的集中管理,有效地保护了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保证了各项科技工作的正常运行。
3.3 创新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团队是研究所核心,是科研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优势所在。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要使科研技术人员随时了解、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现代管理体系,使他们能够站在现代科研领域的前沿。研究所主要对三种对象进行培养。一是青年教师学术骨干的培养,完善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机制、采取送出去培养、参加优势创新团队以及开展联合研究等形式强化实践锻炼,制定支持政策,鼓励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为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二是研究生的培养,发挥学术队伍研究生导师多的优势,大力培养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是创新平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人才储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院已于2003年获批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第一个硕士学位点,实现了从传统专科教育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12月又获批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第二个硕士学位点。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交叉培养、联合培养等灵活形式,促进研究交流、提高培养质量、拓展研究领域,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不竭后劲;三是本科生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研究所成立了科技创新小组,招收一些对UG、Pro/E、Catio软件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做一些与这些软件有关的设计,及时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另外还组建成立了工业设计小组,也是在同学中招收一些对工业设计感兴趣的同学,研究所来找一些相关项目,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可行性设计。此项举措在师生中反响很大,强化了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学们积极参与,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研究所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4.结语
我国关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在2003年已经全面启动,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已经开始运行,并不断地在探索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平台是推进区域自主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企业、政府、科研院校、科技中介之间的技术创新协作,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优势实现区域自主创新的有效途
径。
参考文献:
[1 ]Davila T,Eptein M.J,Shehon R.Making innovation work:how to manage it,measure it,and profit from it[M].New York:Pearson Press,2006.
[2] MEYER M H ,UTTERBACK J M.The product family and the dynamics of core capability[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3:29-47.
[3]胡树华 汪秀婷.产品创新平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PNGV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3(5):8-13.[4]汪秀婷 胡树华.面向自主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103-106.[5] 刘毅.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6):75-77.[6] 薛捷 张振刚.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87-92.[7] 马卫华 蒋兴华 赵敏.组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162-164.[8] 黄宁生.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J].广东科技,2009(2):101-102.[9] 薛捷.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9):87-91.[10] 朱星华.面向市场需求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浙江省科技平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成果,2008(6):21-23.[11] 江军民 晏敬东 范体军 基于区域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湖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40-45.
第三篇:科技创新平台扶持奖励实施细则
科技创新平台扶持奖励实施细则
为了鼓励创新,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平台能力建设,对我市辖区内获得认定的各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补助,制订奖励实施细则如下:
一、奖励范围
(一)2016年1月以后获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创新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获得认定批复,以相关部门印发的正式文件为准。
(二)2016年1月以后获认定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创新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获得认定批复,以相关部门印发的正式文件为准。
(三)2016年1月以后获认定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得认定批复,以相关部门印发的正式文件为准。
二、奖励标准
根据《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工业提质年、项目落地年、企业服务年、城市建设管理年、县域经济突破年、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办发„2016‟4号)文件精神。对市辖区内按不同级别对获得认定的各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
对获认定通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80万元补助,以后补助方式,实行“以奖代补”奖励;
对获认定通过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50万元补助,以后补助方式,实行“以奖代补”奖励;
对获认定通过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20万元补助,以后补助方式,实行“以奖代补”奖励;
三、报审程序
(一)市科技局在每年2月份向社会发布申报通知,各企事业单位根据通知要求进行申报。申报材料应当包括新获得认定的创新平台项目名称、创新研发、平台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等情况。
(二)由通过认定的项目单位向属地科技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由属地科技主管部门初审汇总后向市科技局提交推荐报告、项目清单及项目申报材料(含有关证明材料)。
(三)市科技局组成审核小组,对拟申报补助与奖励项目进行审查核实,必要时到现场查验。
(四)审核小组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形成审核意见,提出拟补助与奖励项目及额度建议。
(五)市科技局根据审核小组提出的创新平台后补助建议进行审核,提出推荐意见并报市财政局。
(六)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将拟补助平台或奖励项目进行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或异议处理后,按审批程序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经批准后,由市财政局按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
(七)当年获得认定的各级科技创新平台(以相关部门印发的正式文件为准),第二年通过后补助方式给予资金补助,后补助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科研仪器设备购买,以及科技平台的运行服务补贴等。
第四篇:2016江门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科技
2016江门市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科技
创新券及技术交易补助资金申报指南
专题一:社会公益创新平台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文件精神,深化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加强我市社会公益类创新平台及基础研究类平台建设,推动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向我市集聚,提升全市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设立本专题。
一、申报内容
为扶持高等院校、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目标,强化科研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等重大科研平台或技术转移中心,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学研究与共性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二、申报条件
(一)第一申报单位必须为市属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
(二)拥有已建或在建的各类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等,在主要技术领域或相近领域应有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创新平台、优势学科和研发实力,研究成果有较为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或重要社会公益影响。原已获政府科技资金支持的单位不再重复支持。
(三)符合地方及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有清晰的发展定位和长远规划,能为地方产业发展或为社会民生、医疗卫生等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技术创新服务。
三、申报资料
(一)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卫生机构、科研机构提供编办批准的单位机构编制文件。
(二)江门市社会公益创新平台建设申请书。
(三)社会公益创新平台建设方案(规划)。
(四)关于研发能力、研发内容和技术水平先进性的说明及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如研发设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证书、专利证书等)。
(五)在实施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社会民生的有关证明材料。
(六)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在实验研究方面须审批许可的需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
四、支持方式、强度
按投资强度及平台服务能力单个项目一次性资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经费总额为200万元,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二:科研机构建设(非农业类)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支持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试行办法》(江科〔2015〕113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设资助试行办法》(江科〔2016〕2号)文件精神,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设立本专题。
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一)申报内容
支持和推动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科研仪器设备配套、成果孵化、科技交流等方面,提升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以及服务产业的能力。优先支持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申请。
(二)申报条件
1.已通过2015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单位,以新型研发机构在研科技项目申请资助。
2.未获省、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单位,达到以下条件的,可申请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1)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不低于年收入总额的10%。大型企业(集团)举办或设立的研究院研究开发经费支持不低于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
(2)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具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要的仪器、装备和固定场地等基础设施,办公和科研场所不少于300平方米;拥有必要的测试、分析手段和工艺设备,且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万元。
(3)具有稳定的研发队伍。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应占研发人员的5%以上。大型企业(集团)举办或设立的研究院常驻研发人员应不少于企业职工总人数10%以上。
(4)具有新型的管理体制机制。具有面向企业服务、围绕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备通过提供相关服务促进机构本身良好运转和发展的能力,建立了现代科研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财务会计核算等制度。大型企业(集团)举办或设立的研究院,已完成转制的科研院应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创新上有鲜明特色,创新绩效显著。
(5)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切实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主导或参与国家、省、市技术攻关专项,通过产学研合作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
(6)具有突出的成果转化能力。近3年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业绩突出。
(三)申报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申请书。3.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案(规划)。
4.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
5.关于研发能力、研发内容和技术水平先进性的说明及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如研发设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证书、专利证书等)。
6.在实施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企业的有关证明材料。7.合作单位的协议书或与各级政府签订的共建协议书。属企业独立举办的具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需有董事会关于建设该新型研发机构的决议。
8.近年工作报告、管理制度等。
9.已获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提供有关下达文件复印件。
10.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四)支持方式、强度。
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未获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资助在研项目经费额度为100万元。通过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未获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资助在研项目经费额度为50万元。资助资金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申报单位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并推荐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一)申报内容
以本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工业行业规上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产值超5亿元的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工业行业规上企业2年内达到20%的覆盖率进度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1)在江门市内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2)组织机构较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合理。
(3)申请组建的工程中心要确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工程中心的建设工作。(4)申请组建的工程中心应配备管理负责人和技术带头人,其中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拥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的人员不低于20%。
(5)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有产学研合作基础的优先。
(6)组建工程中心目标明确,研究开发任务具体,方案可行,措施得力。
(7)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查、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不包括生产用设备),且设备原值应当不低于100万元。
2.分类条件
——企业类(主要依托企业组建,以本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技术发展战略制定、技术研发支撑、技术交流与合作、技术人才培养等服务):
(1)企业经营和运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上一销售额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能够提供组建工程中心需要的主要资金,软件、创意设计及研发服务类企业可适当降低;
(2)企业原则上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有持续的研发投入,上年研究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或不少于150万元。组建后每年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或不少于250万元;(3)企业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自主知识产权;
(4)优先支持产品、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省级工程中心。
——公益类(主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为相关行业提供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制、标准制订、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1)必须能保证落实工程中心的建设资金和日常研究开发经费。每年承担所申报行业(领域)的科研项目不少于3项且此类项目的经费总额不低于150万元,同技术领域至少已推广转化1项重大技术成果。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的,应拥有3项以上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自主知识产权;
(2)具有为同行业(领域)企业服务的经验,有较好的服务企业或行业的业绩,具有一批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具备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申报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3.组建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书。4.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方案。
(四)支持方式、强度。
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分批次给予立项支持。企业类每家资助经费10万元,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公益类每家资助10万元,由市本级财政承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
(一)申报内容
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主要内容,一是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二是组织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为企业培养一批骨干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优先支持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的申请。
已通过2015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认定的单位不再重复申报。
(二)申报条件
1.在江门市内注册登记的企业,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2.设站单位需具备2名以上的不同学科背景的省部院科技特派员(含2名,在申请设站前完成备案),能根据科研工作需要为特派员提供专门的办公场地、必要的科研条件,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服务配套措施,保证特派员基本的生活条件及薪酬待遇。
3.设站单位需制订合理、清晰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方案,对进站特派员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设立合适的特派员工作岗位。
4.工作站要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特别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共建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申报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3.江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认定申请书。
4.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证书或编号、科技特派员履历表。5.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及相关补充协议。6.建设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可行性报告。
(四)支持方式、强度 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每家资助经费15万元,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四、院士工作站建设
(一)申报内容
重点支持市内企业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引进两院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作为技术核心,组建江门市院士工作站,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先支持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的申请。
(二)申报条件
1.在江门市内注册登记的企业,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2.与1名以上的院士(含1名)已经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院士签约同意与其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3.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明确的研究课题和稳定的经费支持,能为院士及其团队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4.凡涉及技术、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双方要签订协议和责任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明晰产权归属。5.对已经与院士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或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或承担省及国家级重大项目的企业,可优先考虑设立。
(三)申报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履历表。
2.相应的财务报表及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3.江门市院士工作站认定申请书。
4.建站单位与院士本人及其单位签署的合作协议书。5.院士工作站的建设规划方案。
(四)支持方式、强度
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院士工作站,每家资助经费15万元,由市级财政与项目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同时推荐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三:农业科研机构建设
(一)申报内容
重点支持本市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科研机构,完善区域内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有产学研合作的农业科研机构。
(二)申报条件
农业龙头企业等涉农单位申报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条件,参照专题二的对应条件适当降低。
(三)申报资料
参照专题二申报资料要求执行。
(四)支持方式、强度
择优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分批次给予立项支持。支持强度参照专题二所申报科研机构的标准执行。项目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四:科技创新券后补助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实施细则》(江科〔2015〕105号)文件精神,鼓励和支持创新资源缺乏、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设立本专题。
一、申报内容
(一)创新券重点支持企业向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购买科技成果或研发、设计、咨询、检验检测、信息等科技服务费用,以及为建立研发机构而购买研发设备等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企业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过程所需服务、工业设计类服务及科技金融类服务不列入创新券后补助资金支持范围。
(二)各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受理企业对科技创新券申请,申请补助单位凭服务合约、支付证明及其他必要证明材料兑现。
(三)本申请创新券补助费用发生期限应在2015、2016两个内,已获得市科技资金扶持的项目不再予以补助。如发现重复申报,取消当年申请资格。我市高校、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等单位可协助企业申请创新券。
二、申报条件
凡在我市设立、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无不良记录、且有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活动,工业类企业上营业收入不超过4亿元,其他类型企业上营业收入不超过1亿的非上市、中小微公司,并同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者:
(一)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近5年内获国家、省或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金)扶持的企业;
(三)科技主管部门主办的国赛、省或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
(四)获得“GB/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
(五)拥有1项(含)以上且目前有效的发明专利授权、或6项(含)以上且目前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或6项(含)以上软件著作权的企业。
三、申报资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上财务报告。
(三)国、地税缴税凭证。
(四)江门市科技创新券申请书。
(五)技术服务合约、支付证明及其它必要证明材料。
(六)相关专利证书。
四、支持方向、强度
(一)每家企业每资助经费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由省、市、区(市)三级财政按1:1:1比例分担。
(二)企业使用创新券额度不超过企业实际投入项目自行研发经费(不含研发人员工资)以及支付给高校、科研院所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研发、检测等科技服务等费用总额的1/3。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专题五:技术交易补助及服务平台运营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江发〔2015〕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江门市财政局关于发展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试行办法》(江科〔2015〕112号)、《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交易的扶持办法》(江科〔2015〕208号)文件精神,发展江门市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化,建设好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设立本专题。
一、申报内容
(一)江门市辖区内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江门市技术交易中心专属网络平台(以下简称专属平台)成交并签订规范、完整的技术交易合同,完成交易金额支付的交易,对技术购买方进行补助。所指技术交易是指根据《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国科发政字〔2001〕253号)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二)技术交易发生时间为2015、2016两个内,以样品、样机、设备等货品为载体提供技术和开发成果的不列入技术交易补助范围。由具有关联性质的买卖双方达成并直接进行交易的技术合同可依法享受国家税收政策,不属于本补助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一)购买方为在江门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交易的技术成果实施地在江门市内。
(二)对通过专属平台促进技术成果交易转化做出积极成效的服务机构。
(三)对在专属平台中实现技术成果交易作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经纪人需挂靠专属平台运营机构,接受相关培训,并在市技术交易中心备案。
三、申报资料
(一)补助企业引进技术成果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证书;
2.相应的财务报表或上一财务审计报告等; 3.企业引进技术成果补助申请书和技术交易合同; 4.经江门市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认定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
5.江门市技术交易中心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 6.交易履行真实性承诺书; 7.技术合同印花税发票复印件等证明资料;
8.涉外技术还需提交中外文技术交易合同、商务局自由进口技术备案材料、外方营业证件、付款凭证和外方收款凭证;
9.科技型小微企业须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小微企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运营
1.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机构章程复印件及法定代表证书;
2.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3.可行性报告;
4.市技术交易中心提供的当期技术交易的原始数据资料,包括技术交易的企业名单、交易履行金额和交易项目名称等;
5.交易履行真实性承诺书。
(三)补助技术经纪人。
1.技术经纪人挂靠协议或备案材料;
2.技术经纪人补助申请书和促进的技术交易合同; 3.江门市技术交易中心提供对技术成果交易有积极贡献的有关证明材料;
4.交易履行真实性承诺书。
四、支持方式、强度。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专属平台引进高校、科研院所、非关联企业和个人的技术成果实现的技术成果交易,按交易额的10%给予买方补助;其他企业按交易额的8%给予买方补助。单个交易补助不超过10万元,单个企业每一补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二)对通过专属平台促进技术成果交易转化做出积极成效的服务机构通过市科技计划立项的方式给予扶持,支持强度为资助经费50至100万元;
(三)对在专属平台中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交易作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按交易额的2%给予补助;为其他企业技术交易作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按交易额的1%给予补助。同一技术成果多次转让不重复补助,单个交易补助不超过5万元。经纪人要与企业签订技术经纪委托等协议,并对技术交易切实起到中介推动作用。
第一项及第三项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及为其做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的补助经费由市本级财政承担;其他企业及为其做出积极贡献的经纪人由市本级财政与企业所在市(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第二项所述对专属平台的补助资金在市级扶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江门市科技局成果科。联系人:王辉、方君宁。联系电话:3129266、3129303。
第五篇:科技创新平台de发展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速科技创新和进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2004年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5年几个部门又共同下发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这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创新团队建设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需要。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保障措施: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培育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管理队伍;通过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分配制度、激励制度等,提高资划所创新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撑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社会地位。创新机制体制,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以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评估、评价中考虑平台工作的基础性和公益性,使从事平台工作的科研人员的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在各类项目申报中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科技计划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支持。努力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在创新平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根据贡献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证平台高效运行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呼吁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经费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财政与科研项目,同时在研究所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引导所内外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投入,鼓励课题组以多种形式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全所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重视对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或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形式,聘请知名专家开展合作,按照“择优引进,按需引进”的原则,根据平台建设实际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国内外现有人才资源,引进人才,杜绝人才引进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全面提升创新平台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水平。加强创新队伍的继续教育,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学习进修,提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强调学术文化建设,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学术群体,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软环境。从而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开拓精神的学科人才梯队。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研究所成立创新平台建设委员会,负责审议平台建设规划和指导方针,制定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对重点科技基础项目的建设实行滚动管理,定期检查、评估和整改。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创新平台建设办公室,负责创新平台建设的日常工作、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及项目的申报和评估工作。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标
根据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改造和新建并重的指导方针,坚持需求导向,全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各研究室、中心,整合和凝聚条件和人才资源,从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角度,围绕资划所的优势和特色,建成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完善和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使资划所的创新平台建设成为人才聚集资源共享、优势集成的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和造就一支从事科技基础建设和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建成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管理体制及运行和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