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2 19: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写写帮推荐)

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

在世界三大企业管理模式中(美国、日本、德国),德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受到世界企业界广泛推崇和学习的,就连美国的企业界也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管理比美国更富有活力和有效。其特点主要有三。

一、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工广泛参与管理。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法律规定的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内部进修;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第三项主要是针对失业人员。在德国,要想找到一份工作,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三年专业职业教育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家业来从事农业生产。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就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高中学生,被企业录为学徒,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全部由企业负担。例如德国的大型客货车生产厂家慢营车辆股份公司是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1999年年营业收入100多亿马克,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把各级各层人员的培训当作系统工程来抓。培训部经理麦希先生说,该公司1988年以前,80%的领导人是由外面培训的,或者是招聘来的,而现在80%是由公司自己培训出来的。

由于德国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分优良,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职丁参与管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挑选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企业法》规定,凡职工在5人以卜的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由全厂职工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一次,职工委员会人数的多少由企业人数多少决定。职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工资、福利、安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维护职工利益,资方在涉及到职工前述利益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前,必须征得职委会同意。这种由劳资双方共同治理企业的方法优点和好处很多,其一是这种决策方式能更多的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避免短期行为;二是劳资关系融洽,减少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德国已有20多年没有发生工人罢工);三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95-1999年期间,德国实行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每个工人的产值每年提高了8%。而美国企业的每个职工每年的产值只增长了3.5%;四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比较大,形成了比较健全稳定的内部制衡机制;五是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职工利益。另一方面如职工的劳动条件、薪酬待遇等问题能够通过劳资共同协商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人事管理战略。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国家,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德国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是企业的形象问题,这种形象不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对内则主要是培养团队精神。比如海德尔纸业公司是一个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对公司人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公司将“持续、可靠、公开、诚实”作为企业的理念,不间断对员工进行价值观和传统教育,如怎样对待失败,怎样与同事友好相处,甚至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清洁、秩序以及个人的外貌举止,都不当作小事处理。不但要求每个员工知晓,还要求中层以上干部起好表率作用,这样通过企业文化把人事管理十分自然的融合起来,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凝集力和感召力。该公司生产的各种型纸占领了德国三分之二的市场,欧洲三分之一的市场,同时打入了美国市场,主营纸业年收入达到31亿马克。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三、品牌导向和市场营销国际化。德国企业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比如奥迪吸引世界范围的顾客有四项原则:领先的产品,精美的形象;引起顾客对汽车的兴趣;以客户为导向。这四项原则说到底就是一个产品的质量和品牌问题。汽车工业是德国质量管理的典型代表,几大汽车公司都有一整套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与体系,对质量管理的投入相当巨大。如大众公司各类质量管理人员就有1.6万人。庞大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不仅对产品出厂进行质量检查,而且参与到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等每个环节中,如奔驰汽车公司每天要从生产线上抽出两辆汽车,对1300个点进行全面检测,对所有协作厂商提供的零部件也同样进行检查,只要发现一箱外协零件不合格,此批产品就要全部退回。正是靠着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德国产品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很少因质量问题引发纠纷。

第二篇:沙盘游戏三大特点

“沙盘游戏”是心理分析的一工,但它本身也包含着心理分析之“安其不安:医生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与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与心性发展”的三种水平的意义和作用。因而,“沙盘游戏”的操作或运作,是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分析之“无意识原则”、“象征性原则”和“感应性原则”,都仍然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关键。然而,相比较催眠、自由联想、积极想象、以及移情和梦的分析等心理分析的基本方法而言,“沙盘游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得之于心

如何开始“沙盘游戏”,往往会成为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心理分析者可以向被分析者来介绍沙盘以及沙盘室的模型,包括沙盘的我,干的沙盘和湿的沙盘,以及推开沙子之后呈现的蓝色底面。但是,是否做沙盘则完全是由被分析者自己决定的。避免任何迫使被分析者做水盘的因素,则是“沙盘游戏“治疗的第一守则。

若是被分析得表现出了对沙盘游戏的兴趣,那么已经是有所动心了。作为分析者的指导语往往应该简单而且灵活,所表达的意思大致是:“这里是沙盘,这里是玩具模型,你可以随意去玩,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或你可以沙盘上摆放任何你想摆放的玩具模型,构建任何你想构建的画面。”

若是被分析者想做,那么被分析一般就会去架子上去挑选玩具模型。若是用《易经》之“感而遂通“的原理来说明的话,那么这种挑选是双向的。也即不仅仅是你在挑选玩具模型,那看似沉默不语的工,也在冥冥之中挑选你。至少,是无意识透过那沉默的玩具模型,让你来表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这已经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从双手触及沙盘中的沙子开始。那沙子的背后,积蕴着沙与水的象征性的意义,积蕴着与大地母亲的联系,积蕴着与集体地呼原型的沟通,着心的灵性与创造„„而“沙盘游戏“的治愈意义,也包含其中了。

治疗的力量与决定性因素来自于游戏者的内心深处,而非外在的治疗或影响。作为游戏分析者,其作用不是指导或引导治愈,而是唤醒游戏者内在的指引者,起到翔与守护的作用,发挥陪同与共同的效果。

二、应之于手 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有了心的感应,那么手的表现就有了深远的意义和背景,可以说是手在表现,在操作,而“心“在倾诉,在表达。俗语说的“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也就有了其“沙盘游戏”治疗的独特意义。

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者就用他的双手,在构画着无形的内在感受。他可能从沙盘室的架子上拿起了某一玩具模型,用手感触着,挑选着,拿起来又放下。他也可能会在沙盘上,把某一玩具模型细心地放在适合它的益,左右上下移动着。或者,用手去抚摸某一玩具模型中所包含的记忆。实际上,游戏者使用的所有的沙盘玩具模型,都可能包含着个人心理层面或无意识层面的痕迹与记忆。而这种感性的接触,也是在一种自由、保护与安全的心理分析气氛中记忆的恢复与重新体验。

实际上,有的时候,游戏者可能并没有选择与使用玩具模型,而只是用手在水处抚摸或堆起某种沙的形状。但是,对于分析者来说,这亦然是心在表达。从沙盘上留下的手的印记,到由手的触动所形成的沙的流动与沙的形状,都属于沙盘游戏之心理分析的内容。就象梦的分析那样,透过那些形式的背后,就是心理的意义,或者是无意识的存在与表现。

三、形之于沙

游戏者最终会在沙盘上留给我们一幅图画,这正是许多有关“沙盘游戏”治疗的著述中所重点分析的内容。既然有‘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的酝酿,那么”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有了对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心理分析内涵的理解,我们知道这“文”与“理”是互通的,而金文之“文”寓心其内。“纹理”之线索、心理之深蕴以及理心之妙用也会尽显其中。

面对一幅沙盘图画的时候,我们是透过那图画的形式,在感受游戏者发自心底的表述,在感受其无意识的自发显现。有的时候,游戏者在完成其沙盘图画之后,甚至是在其游戏的过程中,会给你讲述其中的故事。便也可能只是给你留下了他的沙盘图画以及他的非言语的表达。

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者搭建沙盘的时候所处的位置以及分析者所在的位置。其次,是沙盘图画所呈现的方向,是面对自己呢,还是面各分析者。然后,是沙盘图画中能量的流动性,可以从游戏者留在沙上的手动痕迹以及沙盘中玩具动感等予以观察。

尽管我们把沙盘称为“非言语的心理治疗”,但是沙盘图画在“说话”,它使用的是条例无意识心理学的象征性语言。比如,游戏者在沙盘中放了一只青蛙,那么青蛙所包含的神话与文化的意义以及青蛙自身转化的象征性意义,都在沙盘图画中以及游戏者的心理分析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这只青蛙在沙盘中的位置、它与其周围的玩具模型的关系以及在多次沙盘图画中的出现、转移与消失,等等,都展现着游戏者内心变化及其治愈与发展的过程。

第三篇:德国公务员管理和反腐败特点

德国公务员管理和反腐败特点

发布人: 李英娜

发布时间: 2010-11-25 20:40:00 阅读次数: 70 次 网友跟帖 0 条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公务员范畴十分广泛,包括政府官员、法官、检察官、外交官、教师等职业,总人数为600多万人。德国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形式多样,已经形成一套严密、成熟的体系,对于更好地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保持清正廉洁,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公务员管理法制化程度高,管理有方。

为了保障公务员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的廉洁,维护政府的信誉,建立了严格的惩戒和监督机制。德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反腐败法,但在1997年对刑法有关反贪污腐败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提高了贿赂罪的量刑幅度,对公职贿赂罪则规定了从重处理的情况,明确了四种腐败行为为犯罪行为,并将家庭成员也纳入监管范围。2004年联邦内政部颁布了新的《联邦政府关于在联邦行政机构防范腐败行为的条例》;还颁布了《反贿赂法》,对受贿、索贿和行贿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受贿行为一旦查实,将受到严厉的处罚。重则受到刑事处罚,轻则受到行政处分。其中行政处分包括严重警告、罚金、降低工资、降级、开除公职五类,前三种处罚机关负责人可以决定,后两种则须通过法院判决。同时,对受贿和行贿行为同等力度的处罚,有效地杜绝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方式和手段,预防有措。

一是对公务员行为约束的条规比较细致,所有行为要公开透明。德国在公务员权力领域防止腐败上,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规范。第一,办事“四个眼睛”的原则。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政资金支出、警察执行公务都必须至少两个人共同审批和执法,以强化相互监督,避免个人决定而导致暗箱操作甚至出现腐败。第二,岗位轮换原则。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建设、规划、医药、税务、社会保险等权力部门或重要岗位的公务员实行定期轮岗,一般为3年,目的是使他们建立不起根基。第三,对于接受礼物、宴请和其它好处,各州政府都颁布行政管理条例来约束公务员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如公务员接收礼品不能超过20欧元,否则就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纪律处分。第四,坚持报告制度,公务员参加一些重要公务活动都必须向组织报告。如参加建筑市场开张典礼要报告,参加与利益相关单位的会议也要报告,等等。

二是注重行政管理过程的监督。如黑森州南部行署制定了廉政提醒书,明确公务员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通过上级与下级谈话,让他们在廉政提醒书上签字。对一些程序性的规定,如招标、发标不能由一人承担,标书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书写等,并实行严格检查。建立腐败档案,设立违规企业黑名单,凡有贿赂行为的公司,在3年内不得参与竞标政府部门的项目。同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接受对腐败问题的举报和反映,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三是注重对私营经济领域腐败的治理。十年前,在私营经济领域,海外企业为获取订单、工程和服务,给所在国或地区的政府官员或其他企业的主管回扣、好处等,都视为合法并被纳入成本。但这往往会损害政府机关的廉洁性和国家的信誉,也会对没有中标企业的第三方不公平,破坏已有的市场经济规则。为此,德国除加强立法、规范官员行为等措施外,还加强对企业审计监督。审计工作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不受行政和司法干扰,不服从任何上级指令,不受任何诉讼程序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审计。审计人员不能公开审计结果,但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列明“异常”账目;鼓励对贿赂现象的举报,规定不能公开举报人和证人的姓名,同时允许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其他匿名方式进行举报,而匿名举报往往被认为是行贿者或受贿者的同事,是最了解内情人的举报,具有可查性。在实际操作上,如果企业主管或经理级的人物因为犯了受贿罪,不论你给企业做了多大贡献,企业往往为保住名声而将他辞退,并要求赔偿损失,再加上坐几年牢,这对想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不当利益的人来讲成本太大,得不偿失。

3、职能部门通力配合,查处有力。

德国没有统一的反腐败机构。各州的检察院、警察署、审计署、税务局等部门都根据各自职能,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打击各种腐败行为。随着反腐败任务的加重,各州、市对职能部门进行了加强。法兰克福检察院有20个部门、115名检察官,其中有9 个部门、近50人负责受理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案件的举报、转办与侦查起诉工作:一是与直接隶属州议会的审计署联系,负责经过审计发现的违法贪污受贿案件的起诉;二是将涉及公务员的部分腐败案件移交警察署侦查;三是将自办和审计署、警察署移送的案件向法院提起公诉;四是加强同政府各部门的联系,负责公务员队伍的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和监督。德国的刑法对涉及腐败行为的制裁有两个:有期徒刑和罚金。有期徒刑最短3个月,最长10年。看似量刑不重,但如果公务员因受贿、贪污或接受非物质利益而被揭发,那他将被判刑并清除公务员队伍,名誉扫地,没有医疗和退休金保障,生活会陷入困境,这使绝大部分公务员不敢越雷池一步。

4、发挥新闻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监督有效。

舆论监督是防止腐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德国的舆论监督力量非常大,被称为“第四种权力”。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院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有义务进行调查。据介绍,德国拥有100多家电台、25家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德国的舆论媒体大都是独资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享有高度的自由。为了占有读者,它们一般都雇有耳目,专门收集政府要员和公务员的政治丑闻和绯闻,揭露腐败现象。德国实行新闻自由,德国政府原则上不能干预新闻媒体的活动,并鼓励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可以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而消息来源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即使出现报道不实,一般也不追究法律责任。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的腐败丑闻和绯闻一旦曝光,往往被迫引咎辞职。近几年,一些政客被新闻媒体曝光而被迫下台的例子屡见不鲜。

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透明国际组织、经合组织成为反腐败的重要力量。如黑森州纳税人协会,其主要任务是代表纳税人利益,促进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反对财政浪费。它针对某些费用过高和失职行为进行调查,通过媒体发表意见,进行抨击。同时每年还出版黑皮书,选择100个公共服务部门浪费纳税人钱财的典型案例,给政府施加压力。透明国际组织主要致力于从国际、国内两条战线联合打击行贿、受贿行为,总部设在柏林。目前,该组织已在80多个国家设有分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球反腐败会议。透明国际组织在德国设有分部,主要任务是防止德国对外经贸活动中腐败问题的出现。例如,让通过腐败、行贿得到的合同不受保险公司的保护;让德国议会通过法律,使公司行贿的钱不可打进成本;通过与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合作,随时对可能发生的腐败案件进行报告;与银行合作,防止国际间的洗黑钱活动,将某些国家的官员通过腐败得来的钱物归原主;采取措施保护举报人;通过每年公布腐败指数,敦促各国政府加大反腐败力度等等。

遏制腐败关键在于机制——来自德国廉政建设的考察报告

作者:《监察哨„

文章来源:《监察哨》

点击数:1055 更新时间:2006-5-18 17:07:12

腐败问题是当今一个世界性难题。为遏制腐败、肃贪倡廉,各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浪潮。基于学习借鉴他国廉政建设的经验,深圳市纪委组织市区纪检监察干部对德国的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德国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16个联邦州,8200万人口,近些年来,国民经济以3%的速度递增,1998年GDP38000亿马克,人均GDP28000马克,居全球第二,德国不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且拥有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特别是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统一后,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廉政建设呈现出“注重人格力量,突出权力重点,坚持法制原则,强化舆论监督”的特色。

一、主要特点

德国尽管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政府十分重视廉政建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廉政建设的特点,归纳起来是五个“机制”:

(一)以人格力量为基础的自律机制。德国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德国受古典哲学的熏陶和教化,越来越壮大的精神氛围就是启蒙与理性,理性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加之德国人信奉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天主教,要求人人做好事,做善事。因此,德国人十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了严肃认真、遵守纪律、善于服从和不感情用事的传统美德。德国政府机关录用公务员,坚持忠实可靠、待人诚实、勤劳认真的标准。除政府不断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外,公务员本身也做到了严格自律,遵守职业道德,崇尚敬业精神,讲究绅士风度,注重洁身自爱,注意公私分明。比如德国有4200万辆小汽车,不到两个人一辆车,但绝对没有公车私用现象。出现这种浓厚的廉洁自律氛围,从根本上讲,就是公务员自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严格自律的廉政理念。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务人员有稳定的相当社会中等水平的收入和社会保险,没有后顾之忧,只要不犯错误,可以终身干下去,而且政界精英分子会受到社会尊重和称羡,因此,在公务员队伍中违纪违法者的比例很小。勃兰登堡州每年处理腐败案50件左右,其中有大部分是交通违例后企图行贿逃避处罚的案子。

(二)以规范公务员行为为重点的权力约束机制。加大对权力的分解和约束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德国在公务员权力领域防止腐败上,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规范。第一,办事“四个眼睛”的原则。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政相关的支出、警察执行公务都必须坚持两个人以上把关和同行,不能个人单独行动,暗箱操作。第二,岗位轮流的原则。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建设、规划、医药部门、财政(税务)、社会保险等权力部门的公务员实行定期轮岗,一般为3年,如发现违规的行为立即调离现岗位。第三,限制第二职业。《公务员行为守则》明确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如果工作需要从事第二职业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否则,必须责令辞去公职。第四,接受礼物和好处的规定。各联邦州都对公务收受礼品作了严格规定,部长、国务秘书一级的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不能接受任何礼品礼金,部门的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可接受价值50马克《相当于230元人民币)以内的礼物,但必须向上司报告,绝对不准收受现金。对圣诞等重大节日,公务员收到邀请函,是否出席,也作了规定,必须经过上司批准,而且只能收印有该公司名称作广告的小礼品,否则,将会受到查处。为了落实上述四条措施,各部门内部都有相关的人员负责与公务员管理部门联络对话,确保廉政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

(三)以法制健全为保障的惩治机制。严厉惩治是清除腐败的重要手段。德国惩治腐败体现了三个并重的原则。一是精神处罚和经济处罚并重。法律明确规定对贪污受贿和渎职的腐败者可以判1天至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赔偿经济损失;对公务员违反纪律的处分,既给予行政警告或开除处分,也给予罚款和赔偿经济损失的处理。二是对受贿者处罚和行贿者处罚并重。不仅强调对受贿者严惩,对行贿者也给予严厉惩处。三是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和违法中介组织的处罚并重。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严肃处理,企业的行贿行为或者中介组织违法行为,除了追究法人代表的刑事责任外,还要将该企业或中介组织上黑名单公布于众,通过行业公会,对违纪违规者在行业中给予限期停止业务活动和罚款处理。

(四)以舆论媒体为主导的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舆论媒体监督是防止腐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德国是一个信息社会,有100多个电台、25个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德国的舆论媒体不是掌握在政府手里,而是独资和合资的股份制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享有高度的自由,为了占有读者,一般都雇有耳目,专门收集政府要员和公务员的政治丑闻和绯闻。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一旦腐败丑闻和绯闻曝光,就得引咎辞职。与此同时,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政党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司法监督和上司对部下的监督体系也是相当完备的,形成了全社会多视角监督的网络。

(五)以案件清理中心为主轴的反腐败工作机制。随着反腐败任务的加重,1993年德国的各联邦州成立了反腐败工作机构,腐败案件清理中心,这个机构是检察院的一个部门,隶属于司法部。我们访问的勃兰登堡州反腐败案件清理中心有4名国家级主检控官,40名检控官,其工作职能是受理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案件的举报、转办与侦查起诉,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一是与直接隶属联邦州议会的审计署联系,负责经过审计发现的违法贪污受贿案件的起诉;二是将涉及公务员的部分腐败案件移交警察署侦查,三是将自办和审计署、警察署移送的案件向法院提起公诉;四是加强同政府各部门的联系,负责公务员队伍的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和监督。每年由负责案件清理中心的主检控官向司法部报告工作,对全州的反腐败案件查处工作负责。公务员违纪违规的处理由各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负责。

二、有益启示

我国与德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有根本的差异,但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建立高效的政府是相同的任务。德国加强廉政建设的作法和经验,充分证明了我市建立和完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非常及时的,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有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从我们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公务员都把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作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在德国,法律要求公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务员行为守则》,而且每一位新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公民都要举行宣誓仪式,保证严格遵守公务员守则,若违反誓言愿意接受处罚。同时,每年公务员要与所在单位领导签订一份廉政合约,承诺廉洁奉公。在学习考察中,我们得到了这么一种信息对绝大多数德国公务员来说,利用徇私舞弊的手段贪污公款或收受贿赂,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联系我们的实际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形成不想腐败的态势,的确任重道玩。因此,必须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的力度,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环境氛围,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塑造完美的高尚的人格。

启示之二,必须完善法制建设。德国是法制国家。这次通过访问和了解,法制建设上也有可借鉴之处。德国没有单独的《反腐败法》,对腐败案件的处理视同其它刑事案件一样依照法律处理。廉政建设并非作为一项单一的工作体现出来,而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犹如编织了一道覆盖所有公共权力运作系统的极为严密、具体、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的法治之网。近些年来,我国在法制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就廉政建设而言,也逐步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但与德国相比,法律法规还缺乏操作性,一般来讲规定了不能为,而没规定违了怎么办,对不这样办的也没有强制约束力。因此,从依法治国的要求看,一方面廉政法制建设必须纳入整个国家的立法体系,全面通盘考虑;另一方面立法必须严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德国对贪污受贿者不仅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且要给予经济处罚,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必须负赔偿责任。这样对腐败分子不仅在政治上、精神上搞垮,而且在经济上搞垮,通过提高腐败成本,震慑腐败分子,解决“苦了我一个,幸福几代人”的问题。同时,党政机关要结合实际,从源头上抓起,建立切实可行与工作相配套的廉政制度,形成完备的内部管理机制。深圳要充分利用享有的立法权,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政法制建设,把经济赔偿纳入廉政法规的内容,通过完善法制,率先走上依靠法制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路子。

启示之三,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德国虽然没有独立的反腐败机构,但反腐败案件清理中心的检察官们胸怀大局、尽职尽责,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指导思想上不是以查案多少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而是以查清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证社会的公平为宗旨,在调查案件时,他们首先考虑挽回经济损失,再考虑如何处理违法者。近三年巴伐利亚州案件清理中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马克。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千方百计保护国家财产免受损失。比如,德国统一之后,联邦政府于1994年决定将首都从波恩迁往柏林。随之而来的就是在柏林有一大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高达800亿马克(约合3300亿元人民币)。柏林市内政部和司法部等相关部门不是等事情发生了才去处理,而是都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积极去做好防范工作,并成立了多少检查小组,对政府投资的在建项目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进行抽查。通过监督检查,保证政府这笔特别巨大的建设投资在使用中不发生腐败问题。在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树立全局观念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不能离开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特别是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更加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市委、市纪委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预防为主,教育为主,扎实工作,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大环境。

启示之四,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德国实行新闻自由,报刊、电台、电视台可以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而消息来源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这种舆论监督是行之有效的。那怕是促成德国统一的前总理科尔也因政治献金案曝光,而未幸免被迫下台。前不久,运输部长赖因哈德·克利母特因涉嫌经济丑闻而被迫辞职。我们的舆论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工具,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这种监督形式,但借鉴这种形式,在加大舆论媒体正面宣传力度的同时,对查清事实的某些腐败现象进行公开曝光,把权力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这样的路子是可以探索的,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几点建议

学习考察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用于指导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也算为建立和完善我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献计献策。

第一,制定《深圳市国家公务员行为守则》。明确规定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必须请示、报告,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经授权可以酌情处置,哪些事不能做或必须回避,哪些事绝对禁止做,等等;并明确,如果违反有关规定,应该受到何种经济处罚和精神处罚,以及引咎辞职等处罚,等等。同时,对于每一位新加入的公务员和每次晋升职务的公务员,必须履行一次严格遵守《深圳市国家公务员行为守则》的宣誓议式;每年公务员要层层签订廉政公约,作出庄严承诺,并将有其本人亲笔签名的公约放入档案袋中,让他时刻牢记自己的承诺,作为对自己的一种约束。

第二,严格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对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是遏制腐败的一项有效措施。每个行业都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公约,约束行业的行为。如企业、中介组织都必须用法律和法规规范行为,对违法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对违规的行为要列出黑名单公布,不仅给予刑事处罚,而且要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以及赔偿经济损失,确保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第三,加快舆论监督的试点工作。要敢于并善于运用舆论监督改进和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可在某一媒体上先行试点,针对某个行业和某时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舆论监督,实行“公开曝光、正面引导、跟踪整改、促进工作”的措施。同时,把舆论监督转化为权力监督,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第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对外交往工作。这次考察我们接触了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反腐败国际透明组织。尽管这个属于民间性质的反腐败国际组织,每年都通过民间调查,对各国腐败状况打分排队,但从交流中发现,他们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并不了解,或者说知之甚少。为了加强交流,我们可以以深圳市纪检学会或监察学会的名义,加强同他们以及国外其它廉政或反腐败机构的交往,便于宣传我们反腐保廉的主张与成效,扩大深圳经济特区的国际影响。

德国的反腐败机制

杨解朴

2004年“透明国际”公布的德国廉政指数为8.2,在146个国家中名列第15位。

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

德国人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严谨、守法,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对德国的反腐机制有着重要影响。它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其中包括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宗教的影响和历史的因素。

学校和家庭教育

德国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的目标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是塑造品格。品格是支配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内在精神统一体,它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德国各州的学校法中关于德育的规定,都将遵守行为规范,做到公正、诚实、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具有群体精神、承认并且运用自由和民主的基本条例、展行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列为重点。这种教育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今后自觉远离腐败,自觉抵制腐败。

德国人重视宗教道德和宗教对人格的完善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强调个人品质的塑造和个人的自我完善。在德国学校中,宗教课程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专门德育课程的任务。宗教课由教师和教士进行讲解。一般每周2—4课时,因州而异。除了正式的宗教课,学校也还开展宗教仪式活动,如集体祷告等等。通过宗教教义来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心灵中正直善良的一面。

在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则强调培养子女的生活能力、履行义务的能力、行动的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要求孩子们具有知识、诚实、勤奋、秩序、公正、正直、团结、容忍、认真等品格,这些后天的塑造对德国人形成了民族整体上严谨、认真、守法的性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腐败思想的滋长。

宗教和历史影响

德国有近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基督教。尽管宗教组织的影响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一直处在不断衰退之中,但是基督教精神依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观念和行为之中。从历史上看,德国在宗教改革之后,新教的勤俭、简朴的精神对德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宗教意识影响的人会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和腐败行为产生愧疚和负罪感,这也是宗教对社会稳定有利的一方面。

在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德国的历史发展,使德国人在处理政治机构和机制、历史、文化、意识形态方面问题时格外谨慎,以防止悲剧重演。纳粹统治时期是德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专制的时期,也是腐败横行的时期,对德国人的精神世界、民族传统造成了深刻的伤害。因此战后德国的重建和反思是全方位的,其中也包括对自身和传统的重新认识。战后德国追求政治生活的朴素和务实,对行政、立法和司法分权制度的建设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生活不仅使德国的政治多年来比较稳定,同时也形成比较廉洁的政治社会风气。

反腐败的法律基础

德国反腐败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德国刑法典》,其中有关贿赂罪的条款是确定腐败行为法律后果的主要依据。1997年8月13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反腐败法》。其中提高了贿赂罪的量刑幅度;对公职贿赂罪则规定了从重处理的情况等。

通常情况下,刑法对贿赂等涉及腐败行为的制裁有两个:有期徒刑和罚金。有期徒刑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对法官的处罚重于对一般公务员的处罚。对于罚金的规定更体现了可操作性的特点。如把受贿处罚金额定为5欧元,连续三次受贿5欧元就要开除公职,并且对行贿与受贿者的处罚是对等的。公务员法律专门规定,任何公务员接受礼品包括公务礼品都必须申报上交,征得上级同意才能留给个人。如果不是礼品而是金钱,50至80欧元之内,交机关内部处理,超过这一限额的交上级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处理。

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关于联邦管理部门反腐败的行政条例》,对联邦公务部门制定反腐败措施进行了指导性的规定。2004年联邦内政部颁布了新的《联邦政府关于在联邦行政机构防范腐败行为的条例》。在条例的附件中将可能发生腐败的迹象概括为中性迹象和报警性迹象两类。中性迹象包括:公务员有不合理的高水准生活;对变换职务或者调动工作表示出令人费解的抵制;在未获得批准或未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从事其他兼职工作;出现酗酒吸毒或赌博等社会问题;同一些企业之间有不同寻常的私人交往;特别夸奖和照顾一些企业以及获得企业方面的慷慨赞助等现象。报警性迹象包括:公务员无视有关规定;不断发生“小过错”;做出不同寻常且令人费解的决定;滥用裁量空间;有意回避检查;隐瞒某些事件和情况;试图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畴的决策施加影响;以沉默的方式容忍违法行为;对可疑的现象或事件没有反应等现象。

反腐败机制

联邦议院是在联邦重要的反腐败机构,联邦议院不但有立法权和重大决策的审批权,还对政府和官员有监督的职能。

联邦议院

德国联邦议院通过行使其监督职能,对政府官员、行政机构进行制衡和监督来防止权力被滥用,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联邦议院中如果有1/4的议员要求对联邦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产生的官僚主义、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或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联邦议院有权利和义务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由专家组成。调查委员会可以利用刑事诉讼的规定,传唤证人,通过公开和秘密的途径搜集必要的证据。它可以就议员们对政府工作中存在怀疑的问题展开调查、进行澄清。委员会要向联邦议院报告其调查结果,联邦议院将根据报告考虑是否形成决议。调查委员会一直是监督政府工作的一个“锐利的武器”。

另外调查委员会还负责处理官员受贿案。调查委员会与联邦检察院共同调查和审理这类案件。调查委员会经过长期、周密的调查后,写出报告,上报联邦议院,议院经过辩论最后交法院处理。

政府各部门和各州的反腐败机构

德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设有内部监督机构并设立防腐联系人,如果发现腐败现象,就向上级报告,封存计算机以及工作档案,然后转交检察院。

审计机构是德国反腐败的一个重要力量。德国审计机构分三级, 联邦、州和市均设有审计局。审计工作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不服从任何上级指令,不受任何诉讼程序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审计。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没有统一的反腐败机构,16个联邦自治州在反腐败上有充分的自主权。有的州设置反贪中心,如柏林市(州),属市议会领导;有的设监察专员,如北威州,属内政部国务秘书(副部长)领导。还有些联邦州成立腐败案件清理中心,作为州检察院的一个部门,隶属州司法部。

公务员制度

德国公务员制度相对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公务员实行公开招聘。第二,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洁培训制度化。第三,实行轮岗制度和权利约束机制。政府规定:5年必须轮岗交流。对于容易滋长腐败的部门,则规定一般3年必须轮岗;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政相关支出、警察执行公务等必须坚持两个人以上把关和同行,不能个人单独行动。第四,实行高薪养廉和公务员终身制,原则上禁止公务员从事第二职业;同时严厉惩治违反纪律的公务员。第五,详细的有关法律条文、行政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第六,行为决策公开透明,接受多层监督。

透明国际

德国透明国际组织于1995年成立,有300多位成员,在柏林和慕尼黑各设一个小组,主要任务是防止德国对外经贸活动中腐败问题的出现。

德国的透明国际组织提出了类似于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叫做反腐败的“机能整合系统”,认为仅靠立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而应建立一种有效遏制腐败发生的社会机制,在立法和行政总体权能指引下,通过媒体的力量,借助于审计署的监督职责、司法部的反腐败职能,并动员个人的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编织一张反腐败的大网。这种综合治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公共权力的反腐败不可靠。例如德国透明国际就认为,在有些国家,政党、司法部和警察是“最腐败”“的公共机关。

舆论监督

舆论媒体监督是防止腐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德国的舆论监督力量非常大,被称为“第四种权力”。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院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有义务进行调查。

德国拥有100多家电台、25家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德国的舆论媒体大都是独资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 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享有高度的自由。为了占有读者,它们一般都雇有耳目,专门收集政府要员和公务员的政治丑闻和绯闻。德国实行新闻自由,报刊、电台、电视台可以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而消息来源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丑闻和绯闻一旦曝光, 就要引咎辞职。原则上,德国政府不能干预新闻媒体的活动,因而一些新闻媒体依法对政府实施监督。

德国的反腐败机制

杨解朴

2004年“透明国际”公布的德国廉政指数为8.2,在146个国家中名列第15位。

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

德国人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严谨、守法,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对德国的反腐机制有着重要影响。它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其中包括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宗教的影响和历史的因素。

学校和家庭教育

德国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的目标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是塑造品格。品格是支配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内在精神统一体,它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德国各州的学校法中关于德育的规定,都将遵守行为规范,做到公正、诚实、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具有群体精神、承认并且运用自由和民主的基本条例、展行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列为重点。这种教育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今后自觉远离腐败,自觉抵制腐败。

德国人重视宗教道德和宗教对人格的完善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强调个人品质的塑造和个人的自我完善。在德国学校中,宗教课程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专门德育课程的任务。宗教课由教师和教士进行讲解。一般每周2—4课时,因州而异。除了正式的宗教课,学校也还开展宗教仪式活动,如集体祷告等等。通过宗教教义来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心灵中正直善良的一面。

在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则强调培养子女的生活能力、履行义务的能力、行动的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要求孩子们具有知识、诚实、勤奋、秩序、公正、正直、团结、容忍、认真等品格,这些后天的塑造对德国人形成了民族整体上严谨、认真、守法的性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腐败思想的滋长。

宗教和历史影响

德国有近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基督教。尽管宗教组织的影响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一直处在不断衰退之中,但是基督教精神依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观念和行为之中。从历史上看,德国在宗教改革之后,新教的勤俭、简朴的精神对德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宗教意识影响的人会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和腐败行为产生愧疚和负罪感,这也是宗教对社会稳定有利的一方面。

在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德国的历史发展,使德国人在处理政治机构和机制、历史、文化、意识形态方面问题时格外谨慎,以防止悲剧重演。纳粹统治时期是德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专制的时期,也是腐败横行的时期,对德国人的精神世界、民族传统造成了深刻的伤害。因此战后德国的重建和反思是全方位的,其中也包括对自身和传统的重新认识。战后德国追求政治生活的朴素和务实,对行政、立法和司法分权制度的建设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生活不仅使德国的政治多年来比较稳定,同时也形成比较廉洁的政治社会风气。

反腐败的法律基础

德国反腐败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德国刑法典》,其中有关贿赂罪的条款是确定腐败行为法律后果的主要依据。1997年8月13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反腐败法》。其中提高了贿赂罪的量刑幅度;对公职贿赂罪则规定了从重处理的情况等。

通常情况下,刑法对贿赂等涉及腐败行为的制裁有两个:有期徒刑和罚金。有期徒刑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对法官的处罚重于对一般公务员的处罚。对于罚金的规定更体现了可操作性的特点。如把受贿处罚金额定为5欧元,连续三次受贿5欧元就要开除公职,并且对行贿与受贿者的处罚是对等的。公务员法律专门规定,任何公务员接受礼品包括公务礼品都必须申报上交,征得上级同意才能留给个人。如果不是礼品而是金钱,50至80欧元之内,交机关内部处理,超过这一限额的交上级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处理。

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关于联邦管理部门反腐败的行政条例》,对联邦公务部门制定反腐败措施进行了指导性的规定。2004年联邦内政部颁布了新的《联邦政府关于在联邦行政机构防范腐败行为的条例》。在条例的附件中将可能发生腐败的迹象概括为中性迹象和报警性迹象两类。中性迹象包括:公务员有不合理的高水准生活;对变换职务或者调动工作表示出令人费解的抵制;在未获得批准或未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从事其他兼职工作;出现酗酒吸毒或赌博等社会问题;同一些企业之间有不同寻常的私人交往;特别夸奖和照顾一些企业以及获得企业方面的慷慨赞助等现象。报警性迹象包括:公务员无视有关规定;不断发生“小过错”;做出不同寻常且令人费解的决定;滥用裁量空间;有意回避检查;隐瞒某些事件和情况;试图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畴的决策施加影响;以沉默的方式容忍违法行为;对可疑的现象或事件没有反应等现象。

反腐败机制

联邦议院是在联邦重要的反腐败机构,联邦议院不但有立法权和重大决策的审批权,还对政府和官员有监督的职能。

联邦议院

德国联邦议院通过行使其监督职能,对政府官员、行政机构进行制衡和监督来防止权力被滥用,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联邦议院中如果有1/4的议员要求对联邦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产生的官僚主义、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或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联邦议院有权利和义务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由专家组成。调查委员会可以利用刑事诉讼的规定,传唤证人,通过公开和秘密的途径搜集必要的证据。它可以就议员们对政府工作中存在怀疑的问题展开调查、进行澄清。委员会要向联邦议院报告其调查结果,联邦议院将根据报告考虑是否形成决议。调查委员会一直是监督政府工作的一个“锐利的武器”。

另外调查委员会还负责处理官员受贿案。调查委员会与联邦检察院共同调查和审理这类案件。调查委员会经过长期、周密的调查后,写出报告,上报联邦议院,议院经过辩论最后交法院处理。

政府各部门和各州的反腐败机构

德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设有内部监督机构并设立防腐联系人,如果发现腐败现象,就向上级报告,封存计算机以及工作档案,然后转交检察院。

审计机构是德国反腐败的一个重要力量。德国审计机构分三级, 联邦、州和市均设有审计局。审计工作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不服从任何上级指令,不受任何诉讼程序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审计。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没有统一的反腐败机构,16个联邦自治州在反腐败上有充分的自主权。有的州设置反贪中心,如柏林市(州),属市议会领导;有的设监察专员,如北威州,属内政部国务秘书(副部长)领导。还有些联邦州成立腐败案件清理中心,作为州检察院的一个部门,隶属州司法部。

公务员制度

德国公务员制度相对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公务员实行公开招聘。第二,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洁培训制度化。第三,实行轮岗制度和权利约束机制。政府规定:5年必须轮岗交流。对于容易滋长腐败的部门,则规定一般3年必须轮岗;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政相关支出、警察执行公务等必须坚持两个人以上把关和同行,不能个人单独行动。第四,实行高薪养廉和公务员终身制,原则上禁止公务员从事第二职业;同时严厉惩治违反纪律的公务员。第五,详细的有关法律条文、行政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第六,行为决策公开透明,接受多层监督。

透明国际

德国透明国际组织于1995年成立,有300多位成员,在柏林和慕尼黑各设一个小组,主要任务是防止德国对外经贸活动中腐败问题的出现。

德国的透明国际组织提出了类似于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叫做反腐败的“机能整合系统”,认为仅靠立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而应建立一种有效遏制腐败发生的社会机制,在立法和行政总体权能指引下,通过媒体的力量,借助于审计署的监督职责、司法部的反腐败职能,并动员个人的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编织一张反腐败的大网。这种综合治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公共权力的反腐败不可靠。例如德国透明国际就认为,在有些国家,政党、司法部和警察是“最腐败””的公共机关。

舆论监督

舆论媒体监督是防止腐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德国的舆论监督力量非常大,被称为“第四种权力”。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院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有义务进行调查。

德国拥有100多家电台、25家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德国的舆论媒体大都是独资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 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享有高度的自由。为了占有读者,它们一般都雇有耳目,专门收集政府要员和公务员的政治丑闻和绯闻。德国实行新闻自由,报刊、电台、电视台可以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而消息来源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丑闻和绯闻一旦曝光, 就要引咎辞职。原则上,德国政府不能干预新闻媒体的活动,因而一些新闻媒体依法对政府实施监督。

第四篇: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

比较

要:德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有“单元制”和“双元制”两种体制,前者如同我国的师傅带徒弟,是不经过职业学校学习而直接工作的体制,由于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缺乏、失去深造机会等,几乎被淘汰。因此,德国现在基本上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可以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最为广泛的是“双元制”。以机械专业为例,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是两个部门分开管理的。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课程,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主管部门是教育部。而实习操作是由培训机构掌管,主管部门是工商会,考试也是由工商会统一组织,因此两个部门没有太多的关联,只是管理上的“双元”。

学生一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周三天在培训机构学习技术技能,两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理论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个培训机构中学习技能。因为学习技能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而小组里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学校。因此,一个班的学生有可能被分到10个培训机构中实习培训。并且其中三天技能学习和两天理论学习是穿插进行的,不同的人学习理论和培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非统一学习理论后再统一培训。这是学习上的“双元”。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教学制度,但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闻名,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整体比较落后呢?让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优劣就一目了然了。

我国的职业教育最早是技校教育,采取的是前苏联模式,后来经过调整,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即中技(中职)学制三年,在学校既学习理论知识,又进行实习培训,既有自己的理论教学教室,又有自己的实习培训场所,一般是半学期实习,半学期学习理论。到三年级的最后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一制度与德国的制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生能整体而系统地上好理论课。在我国理论课是统一教学,不像德国,学生三天在培训机构实习培训,两天在学校上课,感觉比较凌乱,而且每天上课和实习的学生是不固定的。因此,德国的教师不能采用我国的教学方式,只能采取学生问、教师辅导的方法。

其次,可以节省时间、减少费用。在德国,由于学校没有实习机构,学生到实习机构实习时,路途遥远的学生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而我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校里实习,去实习如同到教室一样方便。德国的学生不但“伤财劳民”,而且长时间开车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国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经过多年的考察、实践,推出了“一体化,双证书”培养模式,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培养出来的职校教师不但精通理论,而且能传授技能,教学与实习可以“一气呵成”,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教育模式,消除了理论教师不会带实习、实习师傅讲不透理论的弊端,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学习。

但是,德国严谨的教学方式具有优越性。到过德国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感觉,德国人太古板,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定程序或方法。如果不按其方法去做,他们会不高兴。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其实不然,那是一种严谨的作风。笔者有过亲身体验,在学习电阻整排焊接的时候,教师的方法是在电路板上装一个电阻,用夹钳夹住,然后焊接,如此重复。当笔者焊接了几个后,觉得用夹钳一个一个地夹住、松开,再夹住、再松开,很费时间,于是将电阻整排安装到位,一次性用夹钳夹住,再依次焊接。教师发现后非常高兴地夸奖了我。所以说,德国人严谨,但并不古板。他们强调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按部就班,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这不是古板,而是在保证最佳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再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德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法也具有优越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入学。在德国,职校学生从入学前考核开始就是严格的,学生申报学校的时候有面视一关,一般有5位面视考官,由教师、老板、工商会成员组成。面视最短时间30分钟,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观察学生是否对专业感兴趣,感兴趣才录取,对于没有兴趣或兴趣迷茫的学生则给予指点,引导其寻找合适的专业。在我国,没有教师或机构对学生进行入学前的兴趣指导和面视,只有缴费与体检,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做法。那样,就会减少许多由于学生不喜欢专业或兴趣不足而转专业或放弃学业的尴尬局面。

二是处理犯错误学生的方法。在学校中,学生犯了错误,即使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学校也不能开除学生。例如发现学生吸毒,只能与医生配合共同进行教育。德国人的理念是要教育学生走出困境,如果年轻人失去了学校,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而在我国,不要说吸毒,就是作弊也是要被开除的,理由是为了学校的名誉,为了引以为戒、杀一儆百„„,很少会为犯错误的学生着想。开除了学生,只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似乎只是标语。

三是思想教育。在德国,从不强迫学生去做什么,只是告诉学生在一个集体或一个行业中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对待别人,自己做完一件事情,或说完一句话,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处世能力。这种“待人如待己”的处世思想使德国人很和气、很友善。在这方面我国欠缺的很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当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消失了。我国是文明古国,传统美德的教育必须加强,不能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四是教学方式。在德国,学生上课先自学,然后再讨论,最后得出观点,或请教师进行讲解,或向教师求助。这样的上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都具有很好的口才和表现力。而我国的学生上课最多用的是耳朵,语言表达则缺乏锻炼。当然,教学方式是由国情决定的,国外是小班课,一般每班在25人以下,而我国是大班课,每班少的有四五十人,多的有七八十人。怎样在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深入探讨。

五是鼓励式教育方法。在德国,采取的是鼓励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在一次高中生毕业典礼上,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光碟,在学校的大屏幕上放映,最后还要拍卖自己的作品。大家笑过之后,有家长用25欧元买走了他的作品,这就是一种实质性的鼓励。德国人知道参天大树是在富于个性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六是“包容式”毕业。德国的职校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那些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培训机构会将其安排在机构里再学习工作半年,并且付学生全额工资,目的是避免学生刚毕业就失业的情况,也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提供了最大的保障。我国也用分配或推荐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但是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做得像德国这样完善。

此外,德国的技能关卡远比我国严格。在德国,每年职校毕业生都要通过工商会的考试,通过者才能领取技能上岗证上岗工作,如同我国的中职生毕业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一样。但是,德国的考试把关非常严格,每个考生要通过理论与实操考试,一般理论考试需要2个小时,实操则由专业而定,例如机电专业,一般考试需要6~13个小时,并且有5个监考教师监考,不存在作弊现象。因此,通过考试的学生都能真正达到技术要求,是合格的毕业生,毕业生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一次性地通过毕业考试。而我国现在可谓证书漫天飞,只有初级水平的技术工人却有技师证书,很难想象我国技术证书的含金量是多少。特别是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三年才能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竟然能在一个月之内培养出中级工,半个月之内能培养出高级工。不说是天方夜谭,也足以让人惊诧莫名。

通过以上对比,我国职业教育的硬件尚可,差就差在软条件上,主要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科学的引导、严谨的责任心。要想振兴我国的职业教育,首先就得把好技能考核这一关。要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严谨的办学与考核方法,不断更新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篇:德国公务员培训特点及启示

德国公务员培训特点及启示

章瑞莲

在浙江省人事厅和省外事办公室的安排下,我们由浙江省继续教育协会组织的,由省人事厅丛荪林处长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12人,于2003年10月26日至11月7日赴德国进行了继续教育的考察,期间也参观访问了德国宝马、奔驰大公司以及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和威尼斯、奥地利萨尔茨堡等著名城市和旅游胜地。通过考察,使我们对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尤其是德国继续教育的概貌有了初步的了解,收获不少。在考察中我们深感德国、法国等不仅是经济上的发达国家,而且也是教育上的发达国家,作为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员培训的状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我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但就教育具有共性和一般规律而言,德国等的继续教育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借鉴。本文就德国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公务员培训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立法

德国经济在短时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重视对各级公务员的培训,并以法律形式确定培训在公务员职业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保证了对经济活动的卓有成效的管理。

德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卓越的市场地位取决于卓越的人才”,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了保证政府官员的质量,早在1794年,德国就颁布了《普鲁土各邦普遍国家法》,1837年制订了《帝国公务员法》,由此确定了德国的文官制度以及各邦公务员的法律地位。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二次大战后重建工作,对公务员的素质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德国于1953年通过了《联邦公务员法》,并于1977年修改后重新颁布。《公务员法》中专门有一章,对公务员特别是中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和进修做了规定,以使他们具备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素质,从而为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并为公务员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创造了前提条件。除了《联邦公务员法》外,国家还就某类公务员的培训颁布法令,如《税务公务员培训法》。目前,德国税务公务员的录用、培训与考核,都是依法办事。

根据国家法律,一些政府部门还对人员培训作出详尽的内部规定。如联邦经济部规定,凡新入职人员都要接受入职培训;凡待提升的人员,在晋升前都要参加相应级别的晋升培训;各级工作人员都要根据岗位工作的需要,经常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从法律和各种内部规定看,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特点是把重点放在公 1

务员职业生涯的前期,即在入职和上岗前熟悉、掌握岗位专业的各种知识。由于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地促进了德国培训需求市场的形成。为了满足公务员培训的需要,德国政府建立了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如联邦公共管理学院和施佩尔管理科学学院。他们独立或与行政、经济和科技等部门合作进行培训活动。另外,国家和各州政府部门也大多设有培训机构,负责组织本地区和本部门业务方面的短期培训活动。

目前,公务员培训已成为德国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人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断接受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也已成为德国公务员的一种自觉意识。正是由于这种有法律保障的巨大的培训需求市场的存在,才使德国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的业务素质,能够比较成功地处理国内外经济和社会事务。

二、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类型

1.入门培训。对象为新录用官员,目的在于补充岗位所需知识,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熟悉组织内部的有关情况。时间一般为两年。如将北威州规定,入门培训须经以下步骤:① 10个月在专区政府部门二个专业领域工作;② 5个月在县政府任县长助手或独立承担工作;③ 9个月在州政府工作;④ 二年中有集中培训4次。培训内容为:管理基础、人际关系与讲演技术、信息技术、领导艺术等。人事部门和各级领导负责考察和评定培训情况。培训期满合格者方可录用为正式公务员。

2.适应性培训。对象为全体公务员,贯穿公务员 全部职业生涯。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新的工作要求。适应性培训一般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培训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以是几十天。这类培训是培训机构的工作重点。培训内容主要为新技能、新知识的普及和综合工作能力提高两大类。

3.晋升培训。这类培训在人事发展计划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对象为有培养前途的公务员,目的在于使受训者具有担任高一级职务的能力。时间为几个月或一年。晋升培训是公务员晋升的资格条件之一,各州掌握的标准是不尽一致的。

在德国,培训与人事发展是密切结合的,首先在组织上表现为:培训机构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是人事发展机构中的一个部门,又可以是培训机构与人事发展机构同属于某一个部门;其次表现在“人员追踪培养(训)”。一般讲,担任的职务越高,越是工作骨干,受到的培训就越多。高级公务员参加适应性培训、晋升培训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多于中低级公务员。再是公务员培训在内容设计上注重与人事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高层次公务员的培训,更注重综合工作能力的提高,使培训真正成为官员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添加剂”。德国各界深知

领导素质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培训领导人员。合作与交往、领导艺术、领导体制、发展战略、管理效益是这类培训的主要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有力地促进了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和超前性

德国是市场经济的国家,培训机构同样受到竞争机制的挑战。因此只有十分重视培训需求的调查,使培训内容做到实用性和超前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培训机构本身才能生存和发展。德国公务员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培训使公务员不断适应工作岗位提出的新要求;二是使公务员能够担负更为重要的工作。各培训机构都是据此分析培训需求并确定培训内容。调查培训需求一是通过市场,二是通过各单位的人事部门。首先由培训机构的专家对下的培训需求作出基本分析,并列出计划举办的培训班的主题及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广告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人事部门和将参加培训的学员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后,再次修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由于德国公务员的录用标准十分严格,各级官员的专业起点较高。因此入门培训一般偏重于实用,内容主要集中在有关法律知识、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一些基本工作技能方面。适应性培训具有时间短、主题专

一、与官员的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等特点。另外两德统一所带来的课题和欧洲大市场的建立所面临的人才准备问题,也是当前德国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晋升培训中,培训内容主要为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管理心理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有关专家认为晋升培训的任务不是改善专业知识,而最主要的是教授一些领导方法。他们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同上级、同级和下级打交道,学会协调和处理好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比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由于在培训计划制定中充分重视了人事部门和将参加培训者的意见,培训内容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超前性。因此,在德国培训计划的实现率较高。

四、培训机构人员精干、组织周密、注重实效

德国的培训机构为数众多、各具特色,但共同的特点是按需设立,人员精干、计划周密、注重实效。

培训机构人员配备力求精干,多以培训的组织和管理人员为主。而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都由外聘的兼职教师承担,各培训机构都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样既可以根据各类培训内容聘请该领域最好的教员,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减少聘用正式工作人员的费用,降低培训成本。

制订培训计划,强调可行性和严肃性。一般培训机构在每年二月份制定下一培训计划,10月份正式公布。期间多次征求单位人事部门和将参加培训学员的意见,根据人事发展的实际需要,反复修改,力求做到内容实用、计划可

行。计划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不轻易受各种外界因素干扰,严格按计划,即使有些报名人数少于正常开班人数,也照常举办。

培训效果是培训机构和用人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德国评价公务员培训效果的方式主要有:1.考试或考核。2.问卷调查。3.观察。4.考察培训机构对市场的吸引力。

五、德国公务员培训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公务员培训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公务员培训之所以取得成功,以上所介绍的经验是值得注意和借鉴的。第一,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接受培训已成为一种全民的自觉意识;第二,公务员培训以及各类职业培训的必要性以法律和内部规定的形式予以确认;第三,培训与人事发展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参训人员的动力、压力和吸引力问题;第四,将培训视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给予充裕经费保证;第五,培训机构和培训活动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也为培训取得成功提供了必要条件。可以相信,德国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经验,对进一步搞好我国的干部培训工作是有借鉴作用的。

下载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管理理念·三大管理模式概述

    企业管理理念 三大管理模式概述 不断变革的管理思想 全面创新的管理模式 职能管理模式 流程管理模式 集成管理模式 俞章全 二〇一二年七月八日 第 1 页 共 35 页 企业管理理......

    2004绿色食品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2004绿色食品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作者: 发表日期:2005-01-14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供的信息,2004年,绿色食品工作系统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体部署,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浅析毛泽东诗词的三大特点

    毛泽东诗词是继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之后,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是一部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毛泽东诗词别具一格,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

    演讲稿开场白语言三大特点

    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艺术,因此,学习演讲就不能不研究和掌握演讲的语言特点。演讲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演讲语言运用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演讲的社会......

    老人再婚的三大特点

    老人再婚的三大特点 再婚与原配相比,有三个特点是不容忽视的:一是没有共同的子女。 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既是父母的解心草,也是父母的连心藤。夫妻之间有了隔阂,有了矛盾,有了纠......

    德国留学申请企业管理专业详解

    官方网站: 德国留学申请企业管理专业详解 1996年,德国在职的受过大学企管教育的职员有45万,比5年前整整增加了一倍。企业管理专业在德国大学有入学限制,对德国学生的要求是高中......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 德国的经验表明,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关键前提,也是个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生产力形成互为......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教育的国家之一,教师教育制度十分完善。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