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加强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摘要:儿童弱势群体是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引发的社会新问题。据统计6-14岁的农村儿童弱势群体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大多数儿童弱势群体是由年事已高、文化水平较低的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家庭教育缺位,使得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普遍不如正常家庭的儿童;因为缺乏父母亲情,儿童弱势群体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造成性格孤僻、自卑等,甚至出现道德滑坡和行为失控;也因监护不力,一些儿童弱势群体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创新了家庭教育内涵,开展“五二一”爱心活动,推进了和谐家庭构建,促进了儿童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正文:当前,在经济发展和教育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就是儿童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问题。我们学校把父母外出务工子女、随父母外来务工子女、学区外来借读生、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孤儿等,这六种儿童确定为儿童弱势群体。我校有学生914人,这一群体学生33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6.2 %。这些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缺少了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亲子教育,产生心理障碍,其共同的性格特点是:自卑、少言语、怕吃苦、懒散,学习不努力、贪玩、不守纪律、厌学、任性、暴躁。而这些儿童的不良倾向,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危机。
教育和管理好儿童弱势群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学校平安;二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三是关系到家庭教育内涵的延伸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四是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和素质教育成果的扩大。两年来,我校教育管理儿童弱势群体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倾洒关爱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核心
我们学校把关爱儿童弱势群体作为教育重点和教育特色,创新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建立了儿童弱势群体关爱教育机构,大力开展“五二一”爱心活动。“五二一”总体意思是“我爱你”。“五”指的是 “弱势群体”儿童五种管理制度、五种养成教育、五种教育活动;“二”指的是关爱和教育两种行动方式;“一”指的是追求一个让儿童弱势群体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制订了儿童弱势群体五种管理制度
1、登记制度。开学初,各班主任全面普查一次,发现儿童弱势群体登记造册,教师人手一份,建立儿童弱势群体档案。
2、托管制度。儿童弱势群体每人安排一个比较熟悉的教师委托管理,托管双方每天
必须见面交谈一次,帮助儿童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并督促学习。
3、帮护制度。要求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帮护弱势儿童,班主任、科任教师积极帮护本班儿童弱势群体,同时鼓励“阳光儿童”与儿童弱势群体相互帮护。师生与弱势儿童结对帮护情况,张榜公布,不计报酬,4、联系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召开座谈会,家长不在,由监护人参加,加强沟通与信任;开通“心心夜话”电话家访和填写《家校联系卡》,加强联系与交流。
5、考评制度。每学期评比一次,看谁关爱的弱势儿童进步大、变化快、学习好。根据教师托管儿童弱势群体方面做的工作汇报和所取得的成绩,评选部分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并纳入《教师量化评估方案》和《师德考核方案》。
(二)、狠抓了儿童弱势群体五种养成教育
1、习惯教育。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小”公民》、《学校九九常规》、《十要十不准》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2、品德教育。很多弱势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自己说了算”不愿与别人沟通的孤僻、任性的性格特点,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为此狠抓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改变弱势儿童经常为了小事与同学闹矛盾的现象,要求学生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学会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共同生活,养成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对人有礼貌的良好品质。
3、法制教育。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儿童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了镇司法所简金根所长、派出所刘国根干警、区关工委胡乃豪主任来校宣讲法制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懂得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明白如何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走上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有效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4、自理教育。模拟“军事化”管理,每天晨起进行早训,安排大扫除、洗衣晒被等,整理内务,做到叠被子、摆牙杯、摆牙刷、挂洗脸巾、放鞋子形成“五条线”。培养自理能力,养成不怕苦和累的品质,懂得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自己做,不麻烦别人。加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心理教育。儿童弱势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其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求班主任、“代理父母”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安排“代理父母”多给予儿童弱势群体学习上、生活上的关爱,经常找他们谈心,询问其衣食起居情况,补充儿童弱势群体情感的不足,让他们享受亲情般的温暖。
(三)、开展了儿童弱势群体五种课外教育活动
1、主题座谈活动。如《说说我的父母》、《说说我的家庭》、《我的心里话》、《我爱我的同学》、《我爱我的家乡》、《有话对老师说》、《爱心行动》等。
2、智力竞赛活动。如书画赛、演讲赛、辩论赛、读书征文赛、讲故事赛、猜谜语赛、成语接龙赛等。
3、文艺表演活动。如舞蹈、鼓号、声乐、器乐、小品、哑剧、地方戏曲等。
4、体育训练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高、跳远、单双杠、短跑、跳绳、武术、韵体操等。
5、课外情趣活动。如送生日贺卡,送祝福明信片,共唱生日歌;利用校内计算机上网查资料;进图书室借书阅读,收看电视节目,“小记者”校园采访,学洗衣服叠被子等。
二、形成合力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保证
1、学校部门、班级、教师形成合力。学校以校长为龙头,以班子成员为表率,以班主任为主体,把关爱儿童弱势群体的责任落到实处。学校教师就是“代理父母”,挂在嘴边的就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问题,经常与他们见面谈心,发现学生生病,立即送医院,并垫付医药费,如刘卫勇老师上学期垫付医药费300多元。桐林村委廖小根同学,智呆、双拐,不能上下楼梯。学校没有嫌弃他,老师、职工和同学共同给了他更多的关爱,背他上厕所,把饭菜送到他手上,晚上帮他盖被子,使他顺利完成了小学的学习任务,进入初中学习。孩子的母亲为了感谢学校的培养,特意请人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在校门口。
2、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合力。关爱教育儿童弱势群体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才能促进儿童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肖博同学是一个孤儿,五岁时父母车祸全亡,从小就养成了偷东摸西、贪小便宜的坏习惯。四年级刚转入我校学习不久,就偷学校老师的自行车卖给废品收购部,拿着18元钱走进了电子游戏室。学校发现后,一方面安排治保处把他列为重点教育管理对象,另一方面通知他的监护人加强监督力度,再请派出所干警给他上法制教育课。通过联合整治,他终于改邪归正了。
3、亲子教育、隔代教育、隔亲教育形成合力。五星村委刘海波同学,父母外出务工,由其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看管,低年级在村校读书时养成了调皮、傲慢、不守纪律、称
王称霸的恶劣习性。中年级转入我校学习,在校拉帮结派欺负别人,不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还砸校门,说不读书了。老师和同学没有厌恶他,经常找他谈心,替他洗衣服,教他洗鞋袜,还找到他的亲戚共同关心他的衣食起居,指导他的学习,帮助他克服不良行为。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但学习进步了许多,而且当上了班干部,班里的劳动他抢着干,变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看到刘海波同学的变化,他的父母高兴、他的爷爷奶奶高兴、他的亲戚高兴。他的父母再也没有因为他调皮惹事生气,一家人和睦相处。
学校关爱儿童弱势群体已形成的三种合力,两年来坚持一边探讨摸索、一边总结提高,在创建和谐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亲睐。今年秋季开学时,学区外有200多弱势儿童监护人要求把学生寄宿在我校学习。
三、强化服务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基础
1、努力改善学习环境。我校地处集镇,有网吧、游戏厅十几家,为此,学校加大了封闭式管理的力度,聘请了专职门卫,每天24小时在校门口值班。白天安排了行政领导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干部值日,晚上安排了教师值班、巡逻、查寝。住校生每星期一、五由父母接送上学回家,走读生佩戴“学生证”出入校园。学生有事先向班主任请假,写好请假条交治保处存档,预防了儿童弱势群体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管理上推行了“人性化”服务,投资了8000多元添置圆桌、餐具,实行“分桌自助餐”,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得舒畅;投资了3000多元购买体育器材,投资近万元添置大彩电、音响设备,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还配备了保健用品,经常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格检查,防止意外疾病,确保了儿童弱势群体健康成长。
3、努力改善家校合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定期对儿童弱势群体进行登门家访、电话咨询,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其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情况,分析其性格特点形成的原因,研究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实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亲临课堂,真实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到位,使他们的家庭协调、和谐、平安。
四、塑造成才是儿童弱势群体教育管理的目标
儿童弱势群体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教育好这一群体,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学校教育长期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通过我们的努力,儿童弱势群体在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八多八少”:自信的多,自卑的少;肯说话的多,沉默寡语的少;勤快的多,懒散的少;守纪律的多,违反纪律的少;勤奋学习的多,贪玩的少;乐学的多,厌学的少;懂理的多,任性的少;温和的多,暴躁的少。据学校统计在331名儿童弱势群体中,有149名同学在学校、关工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
单亲家庭子女廖清清同学刚进学校时,沉默寡言、不合群、十分自卑,老师悉心教育帮助她。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她表现非常突出,不但遵守纪律好、学习成绩好,而且善于演讲。她多次在市区读书活动比赛中获奖,并荣获新余市“十佳春蕾女童”和江西省“优秀春蕾女童”称号。
一对外省来的姐弟俩——庄文忻和庄文杰同学,姐姐八岁,弟弟六岁,由于地方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交流不方便,起初孤苦伶仃。老师就带领同学和他俩交朋友,介绍我们这里的风土人情,鼓励他俩要适应新环境,养成生活自理习惯,提高生存能力。后来他俩成了我们学校的“故事大王”,给同学们讲了很多稀奇有趣的家乡故事,受到同学们赞扬,在随父母回家的时候,他俩抱着老师和同学失声痛哭,久久不肯离去。
我们一直将关爱、教管儿童弱势群体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种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以此带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入。让儿童弱势群体在学校感受到同学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学习是快乐的,从而消除他们缺少亲情的孤独、焦虑,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家,教师就是父母,处处有温暖。两年前,儿童弱势群体中患心理障碍的占70%,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占78%,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占65%;如今,他们中能克服心理障碍的达到95%,能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达到98%,学习成绩有进步的达到100%。
我们对儿童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家长学校连续多年被区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家长学校”。学校被新余市关工委、市教育局评为“教子有方先进学校”;廖金频、刘卫勇、胡敏、肖慧、李春芳、廖红忠、付捷等一大批教师先后荣获“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还连续五年被新余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市 “先进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全市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先进集体”等。学校已列入新余市农村学校建设示范校,被誉为新余市经济开发区的窗口学校。
第二篇: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如何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广开博见。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望都很高,鉴于社会上一些新鲜事物好奇心特别强,任何事情都去弄个明白,但作为大人们的水平有限,有时孩子所提的问题,根本无法解答清楚,深感困惑。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我想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自己解决的办法,但作为父母要注意,不能含糊共词地乱解释,误导孩子。要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对这个问题了解不多,等爸爸妈妈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可以吗?星期六或星期天带上自己的孩子到图书馆等书市查阅资料,把孩子所提的问题弄清楚,既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同时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大人们应该在万忙之中,多带孩子逛书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激情,增长知识,广开博见,孩子和大人都将获益匪浅。
二、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遇事不气馁,迎难而上。事非经过不知难。遇到小小的困难或者小的挫折,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一次,我陪同孩子去学特长课,有一个动作无论教导老师如何单独教了多少遍,都没有学会,当时听到教导老师严厉地批评声,我感觉到自己的脸都无处撂,心里特别不舒服。怎么办?我心里反复地问自己,是放弃还是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困难?放学回家后,经过我和孩子一番共同的努力,孩子已经很标准地学会了该动作,下一课时,我又陪同孩子去学校特长课,孩子顺利地通过了教导老师的测试,而且还当场表扬了自己的孩子进步快。此时与上一课时的心情大不一样,特别舒畅,孩子得到表扬,学习的劲头更足,所学各项动作也特别标准。如果受到教导老师的批评就放弃,且不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三、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与人友好相处。有几次从外地回这有,刚进家门就看到孩子拉长着脸,面带泪痕,一言不发。心里肯定是与同学发生了不收愉跃的事情。经过一番强烈的思想工作后,孩子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帮助孩子打开心结,让孩子破涕为笑。是自己孩子的过错要当面批评,是别人孩子的过错,要视情况给予充分的谅解,鼓励自己的孩子心胸要豁达,不要计较别人的小过错,积极地与人友善相处。
第三篇:关注孩子生命安全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注孩子生命安全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城镇一中暑假告家长书
各位学生家长:
根据上级规定,城镇学校暑假自2011年7月3日(星期日,农历闰6月3日)开始,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农历8月3日)结束。
暑假期间学生分散在家,请各位家长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关注学生的安全,关注孩子的成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确保孩子平安、愉快、健康的度过假期。
1.交通安全方面。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公路上靠右行走,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上打闹玩耍做游戏,有车来要及早避让;不搭乘超载车辆,不搭乘农用车、三轮车等非载客车辆,不搭乘无牌无证的摩托车。
2.建议您的孩子在放假期间减少不必要的聚会、旅游;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
3.饮食方面的安全。家长要教育子女不购买无安全保证的食品;不吃变质的饭菜,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少吃生冷食品,不喝生水;不吃山上的野果,严防食物中毒。
4.要教育监管孩子不去沟塘河坝水库等不明水域洗澡游泳;不私自或擅自结伴到水边玩耍,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5.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器、煤气等设施,安全使用、规范操作,做好防火灾、防触电、防煤气中毒的教育;教育孩子学会防雷电、防台风等避险常识。
6.教育孩子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坚决不进营业性网吧、游戏厅、舞厅等场所,不看不健康的书籍、杂志等。
7.教育孩子学习自救自护的常识,牢记并学会使用110、119、120等求助电话。重视提高孩子防拐骗、防绑架、防敲诈、防盗窃的意识,教育孩子不经监护人同意不要在外过夜,不去僻静小路,不随便和陌生人交往。
8.为孩子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适当购置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地完成暑期作业,多阅读课外读物,参加体育锻炼。
9.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请家长引导孩子通过网络、电视、阅读报纸等了解新中国和家乡的历史,关心国内外大事;适当安排孩子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懂得关心他人,提高小公民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尊敬的各位家长,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关系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让我们密切配合,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促进孩子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城镇一中
2011年7月1日《暑假告家长书》请家长阅后签字:__
学生签名:年级班姓名____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我县教育全面发展
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我县教育全面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今天的儿童,在几年、十几年后,将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发达地区务工择业,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摆在各级党政组织和全社会面前极为迫切的问题。
为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我县积极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强化领导,制定方案,积极推进。从建立档案、成立队伍、建立机制、开展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以校为单位建立了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建立起了由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为骨干的管理队伍;实施了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从而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令人倍感欣慰的是,县关工委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对我县留守儿童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热忱帮助,他们纷纷走进校园面对面地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对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关注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一、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 199所,在校学生4.7万余人,留守儿童多达2万余人,占在校学生数的45%。这类儿童有相当部分在生活、学习、品行等方面存在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监护缺位。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隔代监护、单亲监管、托人代管、自我监护等现象。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是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较之孩子的父母而言,无论是责任心还是在精力、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他们往往同时须监护几个留守子女,老人身体差、负担重,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祖孙之间年龄间隔太大,代沟深、共同语言少、心灵难于沟通,他们一般把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现安全事故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很多孩子由于受到溺爱或放纵,行为上出现了逃学、旷课、抽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撒谎欺骗师长等不良现象。
2、心理问题严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享受不到父母独有的那份亲情和关爱,享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性格孤僻、暴躁;有的情绪低落、自我封闭;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学习,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
3、学习能力偏差。父母长期在外产生的家庭教育缺失,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大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致使学习成绩退步,厌学情绪滋长,辍学现象严重。我县某农村中学311名留守学生中,有47%的学生成绩较差,41%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生成绩优秀。
4、安全隐患较多。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与留守儿童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被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使他们缺乏道德约束和自我约束,因而时常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
二、解决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新的脆弱群体,他们应该与所有同龄人一样,共享祖国的阳光雨露。关爱留守儿童,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其充分享有基本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健全关爱机制。在以校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的基础上,在社区和村组应同样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在有条件的社区和村组创建“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示范点,成立以社区和村组干部、社区居民和村民以及教师和家长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会,整合资源建立 “代管家长”队伍,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2、积极引导本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以推进工业发展为抓手,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县内就业为出发点,努力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县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结合县域实际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县内承接劳动力转移的容量,吸引农民工安心在县内务工。同时,要着力改善创业、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只有减少农民工外出数量,留守儿童的数量才能逐渐减少。
3、努力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教育保护网络。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部门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社会化支持网络,对父母长期外出的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特困家庭留守儿童实行倾斜性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其在老师、同学群体中茁壮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适时开展法制安全讲座和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的监督力度。留守儿童家庭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父母在外出务工期间,一定要将自己在外务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主动地与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同时要经常保持与临时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多地与子女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到关心子女教育与挣钱两不误。
第三,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功能,加大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政府部门应组织或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青年志愿者等爱心人士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指导委员会”,号召全县各单位、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寒暑假期间,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举办“城乡儿童手拉手联谊活动”,弥补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的不适感和空虚感,进一步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推向深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力度,共同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与生活环境。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关爱留守儿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职责,我们一定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予以高度重视。有太阳,世界才会有温暖;有春风,大地才会有生机。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消除留守儿童父母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彭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岔河小学 段庆生
一、背景
三岔河小学与镇政府同处一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是全镇教育教学的窗口学校。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综合考评都获得全镇一等奖,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堪称全镇的榜样,为我镇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岔河是全镇的集市贸易中心,很多外地商人到这里开店做生意,带动了这里的经济不断发展。三岔河人也不甘落后,涌现出了很多到街上开店铺的、出外做生意打工的,他们的子女留给了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管,使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逐年增多。
二、留守儿童情况分析
厌学。这类留守儿童因学习无人看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成绩每况愈下,加之外出的父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其生活和思想,导致他们对学习越发生厌,无心学习,自暴自弃。
浪费。留守儿童父母往往认为,对子女的感情亏欠可以拿金钱来填补,或者隔代监护人过于迁就、溺爱,尽量用钱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导致这类留守儿童养成挥霍的习惯。
逆反。有些留守儿童在家受到训斥,指责和惩罚多于表扬和鼓励,时常感到不被理解,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老师、家人的教育呈逆反心理;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别人就不应该管他。
孤僻。这类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认为父母不在身边低人一等,时常有被歧视的感觉,加之往往因不合群而被同学遗忘,致使性格更加孤僻。
三、留守儿童的创新教育管理
留守儿童多的班级,往往是最难管理的班级,这些儿童身上暴露出的问题明显比正常家庭中的孩子要多。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学校里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也给社会进步带来了隐患。因此,这部分同学的教育问题,成了我们学校教育学生的一大焦点。我们要“对症下药”去关爱他们。通过不断摸索、探究,这几年我们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落实德育首位
学校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德育工作。上下统一认识,及时转变观念,主动接纳这些特殊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服务,确保这些学生能全部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对他们经常加强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在养成教育、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
随着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多,学校要求各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全面了解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及学生家长。
3、心理开导
通过网上、资料查证,我们了解到对这类儿童过分关怀会使他们更加敏感,结果适得其反。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管理办法,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状况,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通过聊天、谈心等形式,增加他们对特殊家庭的认识,让学生坦然面对现状,消除思想包袱。在聊天、谈心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教育督促他们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改变自己。
4、全员育人
虽然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其它任课老师也应承担起教育学生的任务,在课堂上发挥学科优势,适度引导。在为这些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强化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5、教育家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还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配合。家长自身的问题是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一大障碍,这几年我们进行了由教育家长到转变学生的努力:班主任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进行家访,组织老师跟家长联系、交流。家长出外的要取得联系,安排家长与子女定期通电话,使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怀,从而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家校合力形成一体,使孩子得到全面教育,健康成长。2005年6月,我们学校被市教委、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6、丰富希望工程内涵,向留守儿童倾斜。
希望工程的本意是捐助失学儿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岔河小学失学儿童在递减,学校就用上级下发的希望工程款帮扶这些留守儿童。有时也倡议师生积极捐款帮扶他们,在班级中开展为留守儿童送小礼品、唱生日歌、给家长说说心里话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校
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健康成长。
7、各种活动倾向留守儿童
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每次活动在抽调学生参与时,学校都要求班主任向留守儿童倾斜,尽可能让留守儿童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他们有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性格爱好,逐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四、管理效果、社会反响
三岔河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改变了过去5+2﹦0的不利局面,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留守儿童大都能安心在校学习,各方面都不断得到进步,到六年级毕业时,留守儿童都能以优异成绩考进中学,形成了一所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任的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同和表扬,得到了社会的赞誉,这几年相继被评为陆良县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曲靖市优秀家长学校、曲靖市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我们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措施也在全镇各小学得到普及和推广,中心学校多次组织各校领导到我校学习交流。2007年5月31日,县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县妇联领导、关工委领导、镇党委书记、镇长一行十多人到我校为132名留守学生赠送字典,挂牌授予我校“曲靖市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并在学校领导、记者的陪同下到留守学生刘梅等家询问采访,赠送学习用品,在陆良电视台新闻里播出后,反响非常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