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课程111
永城市第六小学2012—2013学年度电影课程计划
曾永
永城市第六小学“第七艺术”电影课程活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两纲”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彰显学校特色,发挥优秀电影的独特的育人作用。我校组织“第七艺术”电影课程系列活动,通过观看优秀影片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现将活动安排如下:
一、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
各年级要在教导处的带领下,选出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低年段侧重趣味,益智题材为主,中高年级以爱国题材为主。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
二、电影与读书结合,活跃校园文化
各年段每月精选1部优秀影片,每学期观看一部“名著名片”电影。各班结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的实际,积极组织学生观摩。要保证在校学生每学期观看3—5部影片,每年观看8—10部影片,全年观看的次数人均不少于8次。要做到目标明确,结合名著名片的观赏,在活跃校园文化、拓宽学校第二课堂、活跃师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组织“亲子专场共赏优秀电影”活动,共建温馨和谐家庭
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组织“亲子专场电影”活动,建议通过家长会或重要的节日组织亲子专场活动,亲子共同观看。
四、提供“假期电影大餐”,打造健康快乐假期
在假期里,组织学生开展假期“优秀影片进家庭”教育活动,将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目推荐给学生,鼓励每位学生在假期内观看3—5部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并引导高年级学生撰写观后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影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扩大电影的教育作用。
五、深化内容,强调落实,认真检查
1.强化影片的渗透功能,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各班在认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爱国影片的基础上,及时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观看前,要向学生讲明要求,并通过“提问题”、“设置悬念”、“介绍影片梗概”、“谈影片拍摄背景”等,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提高观看效果。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中高年级要及时辅导学生撰写观后感,并在全班开展影评活动。每月要选送5篇优秀影评或观后感交教导处。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
2.发挥影片的资源优势,建构有效课堂教学 各班要把优秀影片延伸到课堂,各学科要进行积极的探索,结合学科教学发挥优秀爱国影片教育的功能,特别是在语文、思想品德和美术等教学中,适当选择、放映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影片,通过电影生动、直观、形象的感观刺激,使学生感受深刻,记忆扎实。
3.及时对电影课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电影课评价体系。定期回顾、总结实验经验,根据实验情况,对观影次数、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常规做出相应调整。认真开展此项活动,真正使优秀电影课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美好的精神食粮。
附: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附件
推荐给孩子看的电影
亲情类、友情类:
《别惹小孩》、《暖春》、《父子》(删减版)、《妈妈再爱我一次》、《夏洛特的网》、《背起爸爸上学》、《幸福时光》、《离开雷锋的日子》、《冰河世纪》、《宝莲灯》、《漂亮妈妈》
学校教育类:
《小孩不笨》、《鲁冰花》、《美丽的大脚》、《热血教师》、《跑吧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草房子》、《放牛班的春天》
科幻类、神话类、童话类:
《千与千寻》、《猫之报恩》、《勇敢者的游戏》、《极地特快》、《龙猫》、《天空之城》、《宝葫芦的秘密》、《长江七号》、《哈尔的移动城堡》、《奇幻精灵事件薄》、《魔法阿妈》
战争类、艰苦类、励志类、爱国类:
《紫 日》、《小兵张嘎》、《萤火虫之墓(动画版)》、《地道战》、《地雷战》、《小公主》、《叶问》、《我的长征》、《当幸福来敲门》、《飞屋环游记》、《我这一辈子》《地道战》、《龙须沟》
人与自然类:
《心是(人狗奇缘)》、《超班宝宝》、《后天》、《别惹蚂蚁》、《风之谷》、《人与泰山》、《北极传说》、《精灵鼠小弟》、《幽灵公主》、《超强台风》、《我是传奇》、《藏獒多吉》
纪录片:
《感动中国》(系列视频)、《开学第一课》(系列视频)、《建国60周年阅兵式》、《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姚明年》、《我的高考》、《圆明园》、《生命的起源》、《宇宙之旅》、《洞穴之光》、《远方的家》(系列视频)、《新年新诗会》(系列视频)
戏曲:
《红灯记》《窦娥冤》《忤逆坟(母子恨)》《破烂王》《屠夫状元》《三进士》《迟开的玫瑰》《杀狗》
永城市第六小学
2013年2月19日
第二篇:电影课程论文
《电影名作欣赏》课程论文
喜剧大师卓别林
——《摩登时代》观后感
袁文会
中文摘要:在观看了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大笑,确实,卓别林滑稽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总是能够抓住人们的笑神经,让我们没办法不被他的表演所折服,但是在观看完之后,我们又会忍不住想要对他创造的“黑色幽默”进行思考,本文就是从《摩登时代》出发,讲述了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电影的特点和他一些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电影对后世电影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卓别林
电影
黑色幽默
(楷体小五号字)
一、《摩登时代》与卓别林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拍摄于拍摄于1936年。虽然1935年的电影已经进入了有声时代,但卓别林还是决定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整部电影,虽然那时候的电影技术无法与现如经的大片相比,但是卓别林的表演却仍然是大家一致认可的经典。
《摩登时代》讲述的是二十世纪20年代正值经济大萧条的美国,卓别林演绎一个地位卑微的机械操作工人,未完成生产要求一直被资产家剥削,在不堪巨大的工作量之后终于疯癫。画面看上去是滑稽的,但是却反映了时候美国的现状,工人是被压迫的,底层人民是不能好好过日子的。但是还好影片的男主角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不顺之后,与一个同自己命运相似的女孩子相遇了,两人相爱并一起寻找曙光。虽然影片中的卓别林是十分窘迫的,但是和他的女朋友一直相濡以沫,也算是温馨感人,影片的结尾是,他们两个人在郊外找到一个住处,虽然房子是破旧的,但是两个人很是乐观,很开心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一个家。影片以两人携手向太阳走去作为结尾,温馨浪漫的同时展现了主人公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影片喜剧手法和视觉手段都有着卓别林独特匠心的痕迹。片中机器的转动、辛苦地忙碌在生产流水线的工人的疯狂劳作无一不是对当时刚刚工业起步的社会的讽刺,用诙谐的手法将当时的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同时期的喜剧演员还在依靠扔蛋糕、踢屁股这些老套路讨好观众,以“不笑我就胳肢你”为信念的时候,卓别林已经开始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融入,在想在对我们也有一定的教化意义。无疑,他是一位大师,是一位天才。
二、卓别林电影的特点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在电影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们发现他的电影中是没有语言交流的,但是却没有缺少声音,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有很多很有特点的音乐,在带领着整部电影的情绪,无论是抒情处、戏剧性处还是温暖处,音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为了表现电影的滑稽而从头到尾都配上轻快逗趣的音乐,他曾说过:“我不要音乐喧宾夺主,我要它优美悦耳地配合着表达感情。”我们不难看出卓别林对艺术的追求,执着、坚毅。《摩登时代》中有很多令人影响深刻的片段,里面关于“喂饭机”这一段,资本家刚开始实验他们的得意发明的时候进行的还算顺利,背景音乐稳定有节奏,但是在机器开始出现故障场面混乱的时候,里面的资本家开始不知所措,音乐也开始混乱起来,电影呈现的画面是观众意想不到的,而音乐的节奏也开始让人琢磨不透,时快时慢,画面本身用诙谐的手法表现,再加上这样诙谐的音乐和主角本身滑稽的表情,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但是卓别林总是有这样一个本事:他让观众无法在看电影的同时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顾的只是欢笑,往往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沉重的东西,欢笑的背后,人们能意识到这画面的不和谐,人们能够感知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其实也反射除了主角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作为小人物的悲哀,在工作上一直手压迫,生活上居无定所,就连吃饭也是也要帮被人试用机器,对于自己的一切,他都无能为力,自己不能说停就停,压迫者总是说了算的。其实在这么沉重的背景下,光看画面我们或许还不能跟上编剧着的步伐,但是有了这样有趣的背景音乐,我们就可以在音乐的节奏中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了。所以说,在卓别林的电影里,音乐确实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卓别林的演艺生涯
卓别林年少丧父,母亲之后也患上精神病,被送入了精神病院,这样于是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离开孤儿学校后他成了流浪儿,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但是在他17岁的时候,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从此便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但是最开始卓别林并不是表演喜剧人物的,他刚开始的时候是表演一些丑陋凶狠的反面人物,与卓别林与生俱来的喜剧天分格格不入,就连他本人也曾如是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在卓别林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艺术天分之后,他开始慢慢把一些严肃而沉重的素材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他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由此,我们想到了卓别林曾用《凡尔杜先生 》这部电影沉痛的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影片中凡尔杜不堪强制的压迫,终于走上犯罪道路,被判处死刑,借由这部电影卓别林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很有力的对当时的统治者及大资本家提出质问,向他们控诉人民们的不满。但是正因为这样,美国政府对卓别林起了迫害之心,《凡尔杜先生》被在美国禁播。但是这样却打击不了卓别林,一篇名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又再次向全世界控诉了他现在的遭遇。
1952年的时候,卓别林携家旅行,美国政府却在这是发表了禁止卓别林回美国的声明,无奈之余,卓别林定居在了瑞士,并在不到十年间撰写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他又再次回到美国重拾自己的电影事业。1972年,卓别林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之后卓别林还被授以不列颠帝国勋章。但是就在1977年圣诞夜前夕,这位电影艺术大师却突然与世长辞了。他的死让大家措手不及,一位难得的喜剧大师就这样告别了世界,但是他对后世的影响确实不置可否的,直到今天提到卓别林,我们都还是忘不了他是一个敢于同社会的不平等做出反抗和质疑的前辈,永远忘不了他仍是我们心中无人替代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冯刚.卓别林的电影音乐创作风格与特点[Z].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2].胡克.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z].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06年
[3].徐迅雷.想起卓别林[J].记者观察,2010(11):74-76 [4].汪明.笑面人生[J].文苑,2006(6)
:13-16 [5].马德.欣赏是另一种眼光[J].文苑,2004(10):44-45 [6].佚名.机智的卓别林[J].政府法制,2010(16):14-16 [7].陈瑜.默片时代——从爱森斯坦和卓别林的电影看默片时代的特色及可借鉴之处[J].电影评价,2007(23):23-26 [8].佚名.哦,原来你不是卓别林[J].青春岁月,2010(2):12-16 [9].郭健锋.关于卓别林表演艺术的认知[J].知识经济,2009(7):24-29 [10].佚名.卓别林的悲剧提示[J].健康必读,2009(8):19-26
第三篇:电影课程开发方案
《电影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王万辉伍世冯一、课题的提出
1、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观看影视,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色调,学生从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提高育人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电影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审美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对人的同情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与扬弃,对自己的认知与调控,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3、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各地学校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开发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数以百计的中外电影名片则可提供给各校足够的选择,各校完全有可能从中选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电影组合,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电影课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必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重大变革,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特点,把呆板、乏味、说教的方法转变为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方法,把约束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使电影有效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常规和操作体系,能进入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电影教案、教辅活动设计仍然匮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定《电影课程开发》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条小学电影课教学的良好途径。
二、研究目标
1、形成电影课开课教材。要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电影课程开发的研究,就要从数以百计的影片中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
2、研制出以美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各年级教案、教辅活动设计。
3、形成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观片的可行性常规,如课时安排、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规范电影课程操作体系。
4、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研究,研究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和组织管理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
1、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挑选出每个年级适合观看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
2、采用经验总结法编写电影课程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先由各个班级语数教师讨论、设计出初稿,然后全年级其他班级教师试按照该方案进行教学,并认真写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对初稿的修改意见,最后由全年级教师再讨论,由初稿执笔者定稿。
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展开对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的研究。
四、教案设计要求教案的设计是电影课程开发的重点,电影课教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电影课的优势,突出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观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观”,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观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习的指导者,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把教案编写的重点放在“导”和“促”上,而不是“填鸭”、“牵牛”或“放羊”,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2、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素质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禁锢学生发展的能动性,阻碍学生的发展。电影课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诉、讲解,也不能靠灌输、命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实现与影片的共鸣,使电影课充分发挥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满情感、知识和教育性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辨别影视片中、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所以电影课应该摒弃填鸭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鉴赏、质疑、争辩、联想、求异、进行知识再创造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境地,主动去“觅”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在教案设计中要把握三个环节:
1、观影前:教师在观影前应将影片仔细看一遍,掌握影片时代背景、中心内容,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情知状态,找准放映中需要给学生点拔之处或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体验、讨论之处,以便观影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影片背景,或便于观影前教师向学生介绍影片情况,
2、观影中:要把握情感激发点、想象激发点、审美关键点、知识关键点和心理作用点,适当点拔、激发,恰当地提出审美、思维或想象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讨论,使学生受到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或潜在智慧的启迪。
3、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
五、教辅活动设计原则
1、自主性原则:电影课以其色彩、声音、影像集于一体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电影课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思维境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和评价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教辅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情境式、表演式、训练式、辩析式、讨论式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发展各项潜能。
3、综合性原则:设计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应进行综合性考察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仅从单一学科角度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4、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行为自由;活动空间可不受课堂场地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心理空间,开放教材的育人空间,开放学生的经验空间和课外生活的空间。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电影课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观看《<家洁公司>导看纪实》等录像,学习怎样导看、怎样编写电影课的教案,教学的原则、方法等。
2、检查各班VCD、彩电等设备的情况,有故障的及时修理。
3、检查教师运用VCD定格、回放、选时播放等技术操作情况,对新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补课,强化教师上电影课的技能技巧、熟练程度。
5、把每部影片落实到每个班的老师,由搭班的两位老师于4月1日前合作编写好第一次观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影片和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年级内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或另一教法、活动方案,修改、增删、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
(二)实施阶段(2002年4月——2004年7月)
1、逢单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第三节课开设电影课,组织观影。以后每学年选二十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2、逢双周结合所看影片,设计并开展阶段性活动。
3、认真检查教案,深入听课,开展研讨活动,推出典型教案、课例和活动,提高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质量。
4、及时对电影课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电影课评价体系。
5、定期回顾、总结实验经验,根据实验情况,对观影次数、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常规做出相应调整。
6、下学期初多媒体综合校园网建成后,立即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助餐的研究。
1、全面总结,明确电影课开课的次数、活动安排、教学基本程序、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评价体系等常规性做法。
2、对各年级观看的影片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并提出运用该教材的指导意见。
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级观影的教案、教辅活动设计,按教材顺序荟集成册,形成各年级电影课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
4、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做出实验研究报告。
七、预期研究成果
1、2002年4月至2002年9月,撰写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每周观片常规化的研究论文及课程安排表。
2、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遴选出100部优秀的、适合不同年龄学生观看的电影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组合,使之成为各年级电影课程教材。
3、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编辑好100部电影片的观映指导(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形成《观影指导》专集。
4、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将电影教学示范课拍成录像。
5、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撰写电影课程的课型比例、结构研究报告。
八、领导机构及分工
1、领导机构:组长:伍世冯副组长:王万辉刘跃辉成员:刘小明、吴小红、刘小玲、赖浩、张玉胜
2、具体分工:伍世冯校长负责本课题研究规划,课题实施的安排、评价、调整等,指导实验顺利实施。张玉胜负责课件制作、收集与处理各项图表、数据等材料,进行结果分析、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等。赖浩、吴小红、刘小明、刘小玲、刘跃辉分别负责一、二、三、四、五年级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如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
《电影课程开发》研究方案电影课程开发方案飞雪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电影艺术欣赏课程有感
电影艺术欣赏课程有感
高材1303 邓志明
2013012218
电影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世界电影各类型片的发展历程及电影拍摄中的技巧、表达手法。
常见的类型片有:犯罪片、灾难片、动作冒险片、恐怖惊悚片、悬疑片、爱情片、伦理片、喜剧片、西部片和音乐歌舞片等。而这些类型片均是由好莱坞早期的类型片发展而来。类型片也是电影艺术高度商业化的结果。
在课程当中王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歌舞片、动作片、犯罪片、喜剧、爱情片、伦理片、灾难片和魔幻片。并一一详述了其发展。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歌舞片:歌舞片兴起于美国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主要原因是人们为了逃避现实,寻求快乐,而歌舞片恰恰迎合了当时人们的想法及需求。《雨中曲》正是一部经典的歌舞片,片中男主角用动人的歌唱及时而优美,时而滑稽的舞步表达了他的感情变化。在这里吐槽一下印度神奇的歌舞片,其僵硬的剧情和一成不变的舞蹈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在此本人想说说自己对本国歌舞片的看法,中国歌舞片从数量上来说还算可观,但质量不敢恭维,舞种单一,以街舞为主。剧情多以斗舞为主,虽以青春励志为主线,但表现形式却往往带有负能量,音乐缺乏原创。
在课程的学习中,王老师常常将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及欧美电影进行比较。其中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电影是极具特色的,尤其在喜剧和动作电影方面。外国人往往无法理解中国电影的幽默,特别是港式喜剧。因为中国电影中的经典元素往往和中华文化相结合及语言的独特性。电影的元素也有根可循,比如“小强”指代蟑螂。令我们捧腹大笑的桥段往往在老外的眼里觉得奇怪。而我恰恰认为正是中国特色所在。
上课的时候了解到韩国是有电影保护或扶持政策的,在韩国,最高票房的电影都是本国的,第七第八才轮到好莱坞电影,他们永远是先支持本国电影,而在我们中国,一下什么《蜘蛛侠》把我们打败了,一下《哈里波特》又把我们打败了。。前几名基本上都是外国大片。。联系到我国电影业美国大片当道的形势,我觉得中国电影怎样提高票房和怎样走出国门应该值得深思。
第五篇:《微电影》课程纲要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校本选修课程
《校园微电影制作》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记者技巧与实务》 教材名称:无
课程类型:社会实践类课程
授课课时:每周1课时,共18课时 主讲教师:於露亮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二:课程说明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微”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解释。不得不说,“微博”“微信”“微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微电影》是我余高教师整合学校资源以及网络资源,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水平自主研发的一门社会实践类校本学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开创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文学、艺术、技术、实践等多方面学科课程资源,旨在构建有关微电影鉴赏、评价、制作列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
(二)、课程性质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快节奏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符号。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微电影整合了文学、音乐、舞美、传媒等艺术,融合了摄像、录音、剪辑等多项现代技术,融入了身边最动人的社会生活元素,迅速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最爱。让学校的课程与高中生的心灵共振,与时代共舞,无疑是开发校本选修课的首选因素。
(三)、课程的实施理念
本课程的选修时间最适合安排在高一年级,课程实现学习发声技巧极其文案的准备、设备的使用;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和巩固。
本课程实施过程以宣传内容和选考内容为切入口,以原有一定性知识拓展到实践,使学生对原有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把原有的知识升华为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总目标
在微电影制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通过自我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制作出原创的微电影作品,并通过自我策划发布成果,得到一定范围内观众的认可。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
通过学习微电影理论,学生能够全方位、系统了解微电影,并对微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整个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到一定的巩固和发扬,审美鉴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18课时。理论知识类6节,实践课4节,播音节目制作8节实践课,实践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 微电影概说 第一节 微电影的定义 第二节 微电影的特征 第三节 微电影的分类 第四节 微电影发展趋势
活动设计一 调查:你眼中的微电影 第二章 微电影鉴赏 第一节 影视鉴赏基础 第二节 微电影鉴赏指导 第三节 微电影佳作欣赏 第四节 微电影作品推荐
活动设计二 交流:微电影爱好者沙龙 第三章 微电影制作 第一节 拍摄准备 第二节 拍摄过程
第三节 后期制作 第四节 拍摄实践 第五节 成果推广
活动设计三 策划:我的微电影发布会
五:实施建议
教学设计主要环节:开始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讲解为主后期学生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拓展知识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综合化、整体化日渐突出,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学生。
由于本课程是社会实践类课程,教学时应以学生鉴赏、写作和微电影制作活动为,理论学习只是必要的铺垫。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独地进行知识讲解,而是要将理论学习、活动体验和创新实践融合起来。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入门,在活动体验中发展自我,在创新实践中升华自我。
学生活动:学习→实践→总结。
场地: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班级规模:不超过20人。
六:课程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成功,让每个参与者都幸福”是本课程的实施目的,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参与的兴趣,体会到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由衷的幸福。本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方法。
过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小组任务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