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定稿)

时间:2019-05-12 19:5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定稿)》。

第一篇: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定稿)

河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

《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中课题组第二阶段研究方案

从8月份课题开题,我校课题组在主持人白险峰校长指导下,对提高德育实效性标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研究,以调查研究、积极介入为途径,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现状进入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地位、作用、性质实施方法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困扰德育管理与实施、增进德育实效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定位,对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各专业学生德育教育方式、特点进行了梳理,探索出的家庭教育,校园文化教育,科学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为侧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为了进一步巩固教研成果,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改变学校德育软弱单调被动的局面,课题组确定下阶段如下课题研究重点。

(一)确定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研究子课题为:突出职业教育育德树人、技能成才特点,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以责任感,信用教育,文明素质教育、理财创新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为主要目标,加强德育教育管理,提高德育教育自觉性。

(三)注重课堂德育目标教育,德育思想渗透,让文化课、专业课、实践实习课都是育人场所,都有育人内容,形成德育主管部门、班主任、任课教育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

(4)探索农村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联系自主创业,面向农村农户,面向上岗就业为特点的职业教育新内容,突出无痕教育,正面教育,拓宽教育方式、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形成适合学生良性发展的德育教育模式,让德育教育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积极有效。

(5)最大限度联系并配合家长搞好家庭德育教育,使德育在家庭生活与生根开花,促进校园德育中收到效果。

(6)构建健康向上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以职业学校文化环境人文底蕴影响学生。特别要利用好环境,用好校园广播,艺术画展、课外活动美育活动、劳动实践、德育活动,以促进德育有效性。

(7)倡导读好书,做好人,自我教育,自我成才活动,提高学生自律意识,以就业促德育,以上岗所需职业道德促德育教育,通过开品德讲座,编写德育小册子形式,继承民族文化传统,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抓好德育教育,使学生成为合格毕业生。

(8)继续推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教育为内容的德育实效性研究,推进德育管理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使研究具有实用价值,为学校发展服务。

(9)围绕典型案例做好分析记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确保德育教育有力有效。

(10)课题组成人员勤于学习观察,以研究者身份进入课题研究,调查研究,多摸索方法,多总结经验,做好过程性纪录,在互相座谈切磋中推进课题研究,形成教育风气,为和谐校园建设尽最大力量。

(11)从职业道德的职校视角研究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内涵(核心、敬业、精业自主创业)意义,对象、特点,学会运用建立立交桥法、情感激励法,换位疏导法,岗位实训法,克服大道理,教育学生具有职业理想和积极人生观。,职中课题组教育科学研究第二阶段总结会程序

时间2007年 12月18日

1、课题组长,通报课题进展情况,提出本校下一阶段研究方案

2、课题主持人总结前段研究工作,对下阶段研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政教主任就本校德育管理与教育情况汇报课题进展,总经验,布置任务。

4、课题组成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就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存在的困难、问题发言并提出建议,典型德育案例分析讨论。

5、主持人做会议总结

本阶段研究过程性材料:

1、主题班会总结(主持人政教主任)

2、、与课题相关论文

(1)职业学校——育人与教育能重要(聂清义)

(2)家庭教育无痕有效尝试(聂清义)

(3)德育教育研究的意义(聂清义)

(4)有一段教育故事应该诉说(聂清义)

(5)德育冷漠不可忽视(聂清义)

3、班主任德育研究记录

4、教科研网络与媒体材料

5、典型德育案例叙事,7、课题组成员一中校园文化与德育作用分析

8、面子问题与德育有效性

9、我心目中的班主任征文。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是一种哲学,“和”是一种道德,“和是一种艺术。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

1创建和谐的领导班子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

“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

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认为,为了达到和谐,从学校角度来看,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管理工作,力争把最优质的资源用到人才队伍建设上来,作为校园中的党员老师,更应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见到荣誉的时候,让一让;看到困难,上一上;接受任务,做一做;教育教学,追一追;与人相处,笑一笑;碰到老师间有矛盾,问一问,解一解。充分发挥党员服务在基层,树立先锋模范的作用,为创建和谐的校园出一份力。深刻领会“八荣八耻”提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做“知荣明耻”的表率。

2.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以校名,校以师显。教师,是推进学校发展的最直接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师要注重自我内化的和谐,应从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与心理要素等内在道德环境诸因素探讨内化发展和谐关系,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和谐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谐处理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质量。

3.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校学校

和谐校园首先是法制的校园,依法治校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

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

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和谐,是维系校园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如学校各岗位的“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奖教奖优条例”、“教职工考核评比条例”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成效。

组织队员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队员学习交通手势指挥操,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使队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通过标语、图片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与法制知识,远离“黄、赌、毒”,以言行身教影响自己身边每一个人

4.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平安的校园环境

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

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保安保卫,每学期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问题学生”要耐心帮教。

签订安全责任书。我校每年都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

书,每学期至少一次召开学生家长会,并结合平时的家访和假期前《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教师、家长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履行对学生的监护责任和明确应做的工作、应负的责任。

组织参观“知荣辱,树新风”事迹展。引导队员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家知事

明理,孝敬父母,主动做家务;在校自立好学,关爱他人,积极帮助有困难的队员;在日常生活中,辛勤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在平凡小事中不断进行行为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扬荣行善的良好习惯,走上一条成长的光明大道。

5.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少先队围绕“八荣八耻”教育主题,开展了“关爱他人,做一个扬荣行善的小公民”活动。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少先队员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给全校每位少先队员发放一份“八荣八耻我知道”;举行一次主题升旗仪式;出一期“明荣知耻”专题中队黑板报和一次“八荣八耻”的少先队大队活动;继续办好学校红领巾《浪花报》,开设了“快乐队生活”、“语文知识百花园”、“英语天地”、“健康快车”和“环保与我”“法规在我心,文明我在行”等六个栏目,由队员们自己投稿、采编,每月出一期专刊,中间加插各中队涌现的好人好事。抓好大、中队队角建设,学习园地的内容要求丰富多彩,有“我与祖国共成长”,“奏响绿色乐章,放飞绿色希望”,“文明礼仪伴我行”等,学校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队庆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队活动、出版宣传栏,国旗下的讲话,慰问孤寡老人、元旦新队员入队仪式等形式生动的活动,为一百多名新队员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6.加强文明卫生习惯教育

安全、卫生、健康是人类的基本要求,只有环境安全、卫生、身体健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工作。从一个教室、一条小路做起,根除陋习,珍爱环境,共同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在学校教评和外事活动中展现出应有的素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等文明用语在学校随处可见,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礼让他人的行业为随处可见,让人时刻感受到文明和谐的氛围。

培养学生讲文明、讲诚信、守道德、守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交通安全意识、,文明道德意识,做一个文明的人。

7.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而学生是求学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意志的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育就不能成功。教学相长,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师生关系是良师益友关系。

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

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情境与氛围,设计和谐高效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形成默契、和谐的教风、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成立学生家长联谊会等方式,请家长帮助开展工作,听取家长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学校工作,做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

8.组织开展创建和谐处室、和谐年级、和谐班级系列活动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将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手,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利用好每一个空间。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学校德育常规,设立学生会和文明监督岗,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第三篇: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中学生学生守则》、《中学生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实践研究证明: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同理想和信念,就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二、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献身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

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政治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⑴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的源泉。

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⑴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⑵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对此,多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有以下认识: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等。电教手段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要做如下工作:

1.知——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助——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第一,为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应采取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家长们找到了差距,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义务服务队为敬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服务。学校开展了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四篇: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与实践范文

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与实践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课题组:陈小莉)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当前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本人结合从事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经验就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和实践谈些粗浅看法。

一、和谐企业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1、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和谐企业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的位臵变得越来越重要,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在企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好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高群体内聚力,最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要加速和谐企业的主体培育,也就是要通过人的职业化把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培养成有责任、有技能、会管理、明事理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使企业每一名员工能够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合理合法地从企业获取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而达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达到人与人、人与企业的和谐相处。

2、合理的资源配臵是构建和谐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的资源配臵是企业经营总战略在资源配臵方面的更为细致的战略,属于企业的职能战略或经营战略。一般包括采购战略、财务战略、人才战略、信息资源战略和市场战略等。而这几种资源配臵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交往密切与否,合作顺利与否都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与兴衰,决定着企业能否得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决定着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是否能够持久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3、利益共享是和谐企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

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是企业员工要求最强烈的愿望,其目的是要逐步缩小分配差距。从我国现有(国有或合资)企业资产组合来看,大部分企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基本上都没有在资金和财产等实物方面以投资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参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因而只能获得以工资和奖金形式发放的劳动报酬,尽管受生理差异和智商水平的限制,不同的员工在劳动过程是所付出的质和量有所不同,但不会产生巨大差异。因此在企业内部,员工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员工间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情绪,影响和谐企业的发展。

二、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构建和谐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在成立以来的7年历程中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对内整合重组,对外合资合作,开拓创新,奋发作为等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在实践中初步提炼、整合出了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以“诚信、创新、成长”为经营理念,以“承载梦想,传递卓越”为企业使命,以“东风的车桥、中国的车桥、世界的车桥”为企业远景,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企业价值观,以“融合、进取、超越”为企业精神等等。在公司所属二地三厂员工的融合上提出了“车桥一盘棋,三厂一家人”等。这些理念的提出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企业个性,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营造公司内部上下和谐、政令畅通、运转有序、文明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奠定了良好的企业基础。

1、积极推进合资重组,凝聚公司员工思想,为公司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一是积极推进中中企业整合重组。公司于2003年1月组建成立,形成了公司、工厂两个层级的管理体制,将原来在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但有着类同生产规模、生产品种和销售网点的三个企业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强强联合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大型现代企业。重组后,公司党委为了尽快统一三家企业员工思想,达到“财产合,心更要合”目地,及时提出了“车桥一盘棋,三厂一家人”的文化理念,逐步消除了重组后员工心不齐、事难办、工作协调不顺畅的局面,为公司在国内商用车车桥行业创建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推进中外企业合资合作,公司于2005年6月与美国德纳公司合资组建了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新的合资公司成功导入了一批新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大力宣讲企业“诚信、创新、成长”经营理念,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统一了员工的思想及行动。

2、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为公司和谐发展创造强有力的支撑。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四好班子”星级达标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负责任、有作为”的中方领导团队,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把握企业合资进程中员工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形势目标教育,引导员工知今、知明、知行,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三是紧贴经营工作中心,组织开展了“质量提升,你我同行”、“改善现场,改善自我”、“改善降成本,争效我先行”、“上质量、降成本,共产党员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经营、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培养一大批知识型、骨干型党员队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对经营工作的融合度、贡献度,使员工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3、融合发展先进企业文化,为公司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公司党委积极探索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独具特色。一是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通过大力宣讲企业“诚信、创新、成长”经营理念,大力开展寻找职级、职能、工序、流程四大内部客户活动,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以经营理念、内部客户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思想及行动,大大推进了跨职能团队建设。二是积极倡导“公司利益至上”的大局观念及“车桥一家人,中外一条心”的融合理念,在有效传承母公司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培育具有东风德纳车桥特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执行文化、目标文化、改善文化,初步实现公司的跨文化管理。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间的合作,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构建好了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与视觉识别系统(目前正处在试行阶段),形成了全体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为公司和谐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公司通过几年和谐企业创建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荣获零部件事业部经营管理优秀单位、东风有限最佳单位、东风公司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行列。公司党委先后荣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东风公司党员先进性教育优秀单位、东风公司“强东风”党建工程综合成果优秀奖等荣誉称号。2010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又取得骄人的业绩,1-6月份生产桥总成381018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53%、130.8%。

三、构建和谐企业的对策措施

1、正确处理和谐与效益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首先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企业和谐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发展。

2、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企业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来开展,也就是要在怎么样“用好人、用活人、用顺人”上做文章。

(1)、企业的一切要取决于人的劳动和创造。

企业是一个人群及其附属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集合体,企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舍弃了人这一最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单纯谈论机械、厂房、土地和各项制度企业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企业的机械、厂房、土地和各项制度没有了人的劳动,别说休想养活任何一个人,就连自己都“养”不活。因此,企业员工通过借助以上这些物质技术条件,在特定的制度框架内从事各种劳动,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各种转换,创造产值。达到自己养活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工资以外的价值(上交个人所得税、捐款等)回报社会和国家。

(2)、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与全体职工共享。

人是普遍具有利益诉求和机会主义倾向的。这种诉求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没有高低之分,不能认为“高贵者”或“社会精英”应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卑贱者”或弱势群体天生就该被淘汰或者被社会遗忘。因此,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是企业员工要求最强烈的事情。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隶属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东风公司一个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员工8万之多,这几年在薪酬改革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策,在企业做强做大过程中注重利益共享,把发展中的成果逐步反映在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上,员工收入与5年前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2005年到2009年5年间,员工收入呈阶梯状向上攀升,其中2009年员工工资与2008年相比增长比例为21.6%,逐步消除了企业刚刚进入东风公司时员工报怨工资太低的呼声。较好地平抑了薪酬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分歧。

(3)、必须视员工为企业的“上帝”。

企业欲把顾客作上帝,首先必把员工当上帝。员工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工作生活质量,其价值创造必定很高。要真正把员工当上帝,就必须在员工的需求上面开展调查工作。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必须随时了解员工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把握员工的事业追求与人生目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设共同愿景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员工必须努力按顾客的定单从事符合目标要求(包括数量、质量、品种、交货期、交货地点以及顾客能随的价格)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一满足需求的长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便会使期望泡汤,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只有当企业与员工凝成以上利益共同体时,上上下下才会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需求,求得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4)、作到对员工的真诚关怀与严格管理的相统一。第一,要真正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必须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进修培训机会、事业成长空间及家庭生活条件)。第二,要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对所有岗位的员工都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决不可有例外,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人为本”的“本”,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应该是使员工的职业本领不断上升,使这一“本”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而不至于由于员工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遭遇淘汰。

在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进程中,应该努力保证上述两方面的的统一,即要对那些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素质的员工,企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回报,又要对那些缺乏敬业精神、不求上进,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员工,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契约、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手段加强教育,催其奋起。对那些严重丧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完全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则必须坚决按单处臵。

3、领导率先垂范,全员积极参与。(1)、领导者要以身体力行的行动为构建和谐企业起示范作用。

企业和谐不和谐,与领导干部作风好坏关系很大。为了赢得广大员工的信任和的支持,企业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有效的腐败惩防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企业领导者要与广大员工同甘共苦,决不能超前享受世界一流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待遇。真正的一流企业,对待员工应该是:当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危机时,宁可减少企业利润,也不轻易裁人,更不能将困难和危险转嫁给平时努力为企业工作的员工。韩国有些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遭遇困境时,首先做的就是封掉自己乘坐的高档小车,削减自己的收入,甚至自掏腰包保普通员工工资。在这样的企业,倡导上下和谐,“爱厂如家”,就有极强的群众基础。

(2)、全体员工都要为构建和谐企业尽心竭力。

企业是我们大家的企业,谁也不能臵身于企业改革发展和争创一流的实践之外,当一个袖手旁观的看客。从总经理开始全体员工都必须牢牢树立三种意识:即工作角色意识、创新意识和岗位责任与权利意识。每一员工都应该自觉与所在岗位融为一体,在工作中担负起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岗位责任。并在退出岗位工作前可享有以下权利:一是知情权和监督权,任何一位在职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人,都有权了解企业从战略方向直至领导人日常开支的情况,有权对掌管企业资源的各部门进行监督,制止“暗箱操作”和“黑金行为”。二是享受收益权和获得尊重权,企业利润归根到底是由广大员工创造的,只有享有相应的回报并真正体会到主人的感受,员工的积极性才能长久不衰。企业必须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以适当方式认可员工的劳动价值,决不能在与员工相关的问题上对员工臵之不理。三是寻求保护权和索赔权,企业应保障员工的人身、财产、名誉安全。所有员工特别是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员工健康无价、尊严无价的观念。员工在工作中如果不是由本人有意为之而受到了伤害,企业或伤害者都必须作出相应赔偿。

4、协调和理顺以下几种关系。

(1)、理顺员工与企业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从企业的实际来看,应在不同类型的单位创建各具特色但都能有利于“劳资”利益协调、关系和谐的内部体制和机制,如利润与工资相互制衡机制,合理、规范的员工聘用与解聘、奖惩与升降规章制度,员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机制等。(2)、加大力度改善干群众关系。

和谐企业的建设如同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样,其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全体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价值取向的总体平等,所有人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向着一个目标奋斗。丧失平等、没有共同目标,则不可能建立任何方式的和谐。因而不论是全社会还是整个企业,都要以不同方式凝成命运共同体——人人尽力为社会、为企业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同时又能普遍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尊重和关爱。

领导要得到群众的信任要付出许多努力,但是要毁掉这一信任只要一日之功,所以领导要洁身自好,提高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信,关键是要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千万不要把群众赋予的权利滥用,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一定要慎重行事,应严格按制度要求行事,如果抛开这一切独断专行,信任危机就一定会发生。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党委近几年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方面一直坚持以“四个绝不能”:即绝不能把群众没提意见当作没意见,绝不能把员工的事当成小事,在廉洁自律上绝不能把没发现问题当作没问题,在工作落实上绝不能把抓过了当作抓好了;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在工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工作”,并适时开展“和谐心态修炼”,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员工队伍稳定,为构建和谐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5、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鼓舞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职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激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员工具有重大作用。

建设企业文化,应将着力点放在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上。不同企业的性质、规模、业态、现状与发展前景都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

二O一O年八月五日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主课题《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于去年12月份被批准为新郑市立项课题,经上级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和谐校园”。要理解“和谐校园”的概念,就要理解“和谐”的含义。什么是和谐?“和”者,和睦也,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本课题中的“和谐”是指人们对对象事物自身各要素之间和对象事物与外界之间关系所处状态的一种肯定性的主观评价或者描述。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它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氛围的和谐等等。学校的师生在这种环境下,心情舒畅,真诚信任,相得益彰,教学相长,协调发展。多数感到满意、快乐。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在国内正在兴起,有部分学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教学与科研等之间的和谐关系,丰富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课题研究中的实践活动,我们准备逐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用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探索在提倡优质、均衡教育的今天,农村初中学校如何更好地构建素质教育和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的一流教育(科学、规范、有效)之间的和谐。

(三)主要的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在这里,首先要着重研究的是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推行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优点,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只有学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老师,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校园。在操作上,一是要信任学生,架起桥梁。教师通过自己的眼光、手势、语言等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对他的信任;二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倾听学生的心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让他自己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互动作用。三是激励学生,彼此自豪。用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四是提醒学生,学会批评。当学生有过错时,从善意的立场出发,及时给予提醒和暗示。

第二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就是管理者和教师的关系。作为领导,要懂得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有知识、重修养、主体意识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这一心理特点,表现在事业上,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重视和肯定,在人际关系上,则表现为渴望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在工作中教师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学校领导乃至全社会的认可。教师的劳动是艰苦和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因此要为他们提供充实的图书资料、充分的工作时间、安静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等。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理解、支持、帮助和尊重。对教师的工作应多加鼓励、赏识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2、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科际关系。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由于中考高考的因素,在无意中形成“主科”和“副科”的概念。属于考试科目的是主科,分值比例较大的是主科,其余均为副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对不同学科、课时有了偏斜,难以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学生也不同程度地畸形发展,难以成就全才。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构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和谐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成为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3、如何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弘扬“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校园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形成认真敬业、爱生进取的教风,刻苦自主、尊师守纪的学风,求真务实、民主和谐的校风。开展“谈话工程”,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心灵沟通;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开展帮贫扶困的“爱心工程”,帮助贫困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开展“助人为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敬老意识;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学习进步快的学生;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在信任中铸造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设立“校园精神文明督导队”,积极吸纳学生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开展各种学生问卷调查,把民主监督的权利还给学生。

(四)研究过程和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以获取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可行性及主要经验。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1、建题阶段

确定课题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核心人员名单,进行分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综合,收集资料,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本校的主课题。

2、第一实施阶段

制订出课题实施的工作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教研组。目前我校部分教研组及教师已经完成了子课题的初步方案。例如由教导主任周惠东主持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已申报为市级立项课题。在这一阶段末期写出课题第一阶段小结。通过小结分析阶段性经验及方案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正方案。

3、第二实施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的修正情况,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汇总各组、室的研究情况,写出第二阶段的小结。

4、结题阶段

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研究,分析整理所获取的各种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提交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向外进行推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与学校发展相关的人、事、物、景、情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协调、均衡、有序。所谓人,就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与学校发展有紧密关系的社会人;所谓事,就是学校的岗位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后勤的服务保障和教学的考核评价等;所谓物,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设施配置、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等;所谓景,人、事、物即为校园的风景线,校园的景泛指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校园布局、优美的校园环境;所谓情,情是上述四者和谐的基础,人决定了事,人决定了物,人决定了景,因此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纽带。唯有在人、事、物、景、情方面达到了和谐,我们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才算是真正关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特长成长,关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

下载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

    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

    提高民办学校德育管理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民办学校德育管理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报告,是针对民办学校生源的特殊性,联系本校当前德育管理的实际,从分析民办学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及其原因入手,转......

    加强德育工作力度 构建和谐美好校园

    围绕“遵纪守法,爱港兴乡” 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 —————永济中学近几年来,永济中学一直把遵纪守法教育当做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平时学校都坚持充分利用广播......

    创新德育方法构建和谐校园[推荐]

    创新德育方法构建和谐校园——常德石门县五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侯武忠(湖南师大教科院2007级教育硕士学号200700310182)踏进石门五中的校园,你会感觉一种诗意的和谐。学生举止文......

    构建和谐校园德育教育重中之重-德育

    构建和谐校园德育教育重中之重文/马树凯和谐是多么美好的词语,和谐又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古往今来,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孟子的......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题目)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教学改进”的深入推进,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很多教育人士不断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解放学习生产......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与辅导员队伍建设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摘要:在党和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一个社会文明集散地和最佳展示窗口,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日益成为高等教育者最迫切的......

    构建和谐校园与内涵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与内涵发展——中心组学习体会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