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与实践-车桥部件厂课题组
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与实践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这一任务和目标的提出也是对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那么,什么是和谐,和谐社会又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和谐的定义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其中“配合”二字是“和谐”含义的关键词,它体现的是多元而非单一的丰富内涵、互相促进、平衡共赢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他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而和谐社会,也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关系的和谐是主要的。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是什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企业?值得我们深思。本人结合从事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经验就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和实践谈些粗浅看法。
一、和谐企业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1、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和谐企业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的位臵变得越来越重要,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而在企业这个大的社会群体中,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好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高群体内聚力,最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要加速和谐企业的主体培育,也就是要通过人的职业化和人的个人化机制,把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培养成有责任、有技能、会管理、明事理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使企业每一名员工能够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合理合法地从企业获取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而达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达到人与人、人与企业的和谐相处。
2、合理的资源配臵是构建和谐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的资源配臵是企业经营总战略在资源配臵方面的更为细致的战略,属于企业的职能战略或经营战略。一般包括采购战略、财务战略、人才战略、信息资源战略和市场战略等。采购资源配臵是企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外部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物资,为了以尽可能低的支出取得完全符合需要的物资,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必须考虑是自己生产还是即时购买或以长期合同形式购买?以及如何选择供货企业和最优库存规模的确定等;财务资源配臵里的资金是企业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每个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资源。企业在进行投入—转换—产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有一股资金流,企业要用资金购臵设备,购买材料,发放工资,支付销售与管理费用等;人力资源配臵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信息资源配臵就是要让现代企业如何围绕用户信息需求和现有信息资源分布结构,采用有效手段配臵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合理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战略,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战略,市场资源的配臵既要符合市场规律又要具有前瞻性,也就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和企业潜在的发展力,企业通过不断开拓市场、提供新品就要不断增强其内动力,不断锻炼人才、培训人才、引进人才。东风汽车公司“863”计划是东风商用车2009年提出,2012前实现的产品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D310天龙重卡销售8万辆以上、D530东风天锦销售6万辆、打造dci11、EQ4H、EQX7三款自主发动机。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具有前瞻性,还具有广泛的目标引领性,对振奋民心、鼓舞士气,实现商用车“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发展战略具有强大的鼓舞作用,成为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创建和谐企业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因此,从以上几种资源配臵来看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交往密切与否,合作顺利与否都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与兴衰,决定着企业能否得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决定着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是否能够持久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3、利益共享是和谐企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是企业员工要求最强烈的愿望,其目的是要逐步缩小分配差距。从我国现有(国有或合资)企业资产组合来看,大部分企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基本上都没有直接为企业投资,因而任何人都不能分割企业利润,只能获得以工资形式存在的劳动报酬。尽管受生理差异和智商水平的限制,不同的员工在劳动过程是所付出的质和量有所不同,但不会产生巨大差异。因此在企业内部,员工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员工间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情绪,影响和谐企业的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还具有自然属性。企业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不仅要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商品,还要保证社会各方的利益,比如股东、客户、员工等等;自然属性表现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性,企业必须在市场游戏规则下行事,这样就要求企业赢得市场、赢得社会、赢得客户,没有和谐的社会理念、市场理念、客户理念很难想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构建和谐企业的方法及途径。
要构建和谐企业,工作千头万绪,首要的便是要认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树立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理念。
1、正确处理和谐与发展的关系。
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首先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以和谐促效益,以效益促和谐,使企业向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和谐企业的建设,是难以为继的短期行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企业和谐也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发展。
因此,在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要适应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的环境,完善企业结构,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和谐管理,健全企业诚信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2、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企业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来开展,也就是要在怎么样“用好人、用活人、用顺人”上做文章。
(1)、企业的一切要取决于人的劳动和创造。
企业是一个人群及其附属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集合体,企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舍弃了人这一最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就只剩下一堆机械、厂房、土地和保证企业健康运行的所有制度,而这些物质资产没有了人的劳动,别说休想养活任何一个人,就连自己都“养”不活——无人劳动时,机械就会生锈烂掉,厂房迟早要倒塌,制度连废纸都不如。因此,企业广大员工通过借助这些物质技术条件,在特定的制度框架内从事各种劳动,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各种转换,创造产值。实现自己养活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工资以外的价值养活企业、国家及社会。
对于力争成为新型工业先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来说,最为可取的认识应该是:企业的所有员工,既是雇员,又是资源。作为雇员,有义务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资源,有权利得到必需的权益保护和劳动回报。换言之,就是即要体现以人为本,还要保证企业的每一项技改举措都要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出现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期间“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在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时,应该提前培训职工,使之适应新的生产流程需要,而不致造成职工因不能掌握新技术而被企业淘汰。这既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的,也是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发展所必须的。
(2)、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与全体职工共享。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我们就必须信奉这样的原则:人是普遍具有利益诉求和机会主义倾向的,这种诉求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没有高低之分,不能认为“高贵者”或“社会精英”应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卑贱者”或弱势群体天生就该被淘汰或者被社会遗忘。也就是从普遍的社会公平正义出发,绝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满足另一分部人的利益,更不能听任以多数人利益的损害来形成少数人利益的急剧增长或滋生“特殊利益集团”这种极端不公平的局面长期存在下去。因此,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是企业员工要求最强烈的事情。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隶属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东风公司一个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员工8万之多,这几年在薪酬改革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策,在企业做强做大过程中注重利益共享,把发展中的成果逐步反映在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上,员工收入与5年前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2005年到2009年5年间,员工收入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逐步消除了企业刚刚进入东风公司时员工报怨工资太低的呼声。较好地平抑了薪酬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分歧,在构建和谐企业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
(3)、必须视职工为企业的“上帝”。
企业欲把顾客作上帝,首先必把员工当上帝。员工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工作生活质量,其价值创造必定很高。既然要把员工当成上帝,那么就必须认真调查员工的需求,企业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必须竭力了解其员工的所思所想、痛苦与欢乐之所在,必须真正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透彻地把握员工的事业追求与人生目标,然后根据员工的这些动机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设共同愿景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员工努力按顾客的定单从事符合目标要求(包括数量、质量、品种、交货期、交货地点以及顾客能随的价格)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一满足需求的长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便会使得顾客的需求泡汤。只有当企业与员工凝成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时,上上下下才会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需求,进而求得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一个不把员工当上帝,或者实际上把员工当奴隶的企业,我们很难设想他们能真正做到把顾客当上帝。在这一点上,世界一流企业与国内一流企业,有重大差别。
(4)、作到对员工的真诚关怀与严格管理的相统一。
第一,要真正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必须随着企业效益(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进修培训机会、事业成长空间及家庭生活条件)。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要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对所有岗位的员工都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决不可有例外,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人为本”的“本”,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应该是使员工的职业本领不断上升,使这一“本”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而不至于由于员工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遭遇淘汰。
在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进程中,应该努力保证上述两方面的“以人为本”的统一。具体讲,就是对那些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素质的员工,企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回报;而对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则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契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手段,催其奋起;而对那些严重丧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完全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则必须坚决按单处臵。不如此就不能建立并巩固“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管理方法,企业争创一流的理念就会彻底落空。
3、领导率先垂范,全员积极参与。
(1)、领导者要以身体力行的行动为构建和谐企业起示范作用。企业和谐不和谐,与领导干部作风好坏关系很大。为了赢得广大员工充分的信任和真心的支持,国有企业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有效的腐败惩防体系。为了更好地建立企业命运共同体,企业领导者要与广大员工同甘共苦,决不能超前享受世界一流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待遇。试想,在一个国际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中国企业,广大员工从事着比发达国家企业员工高得多的强度劳动,却只能获得仅及温饱的收入,还时刻面临下岗失业危险,而该企业领导人却拿着国际一流、二流企业高级经理人的薪酬水平,并在大会小会、各种媒介上号召要广大员工将自己的一切全部贡献给企业等等。,这样怎么能使广大员工心悦诚服,又如何能做到上下同欲、共谋和谐呢?
真正的国际一流企业,对待员工应该是:当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危机时,宁可减少企业利润,也不轻易裁人,更不能将困难和危险转嫁给平时努力为企业工作的员工。韩国有些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遭遇困境时,首先做的就是封掉自己乘坐的高档小车,削减自己的收入,甚至自掏腰包保普通员工工资。在这样的企业,倡导上下和谐,“爱厂如家”,就有极强的群众基础。
世界知名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有这样一段名言:“当企业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企业的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企业的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这段话,是否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广大员工群众的座右铭呢?
(2)、全体员工都要为构建和谐企业尽心竭力。
企业是我们大家的企业,谁也不能臵身于企业改革发展和争创国际一流的实践之外,当一个袖手旁观的看客。
为此,企业从总经理开始的全体员工都必须牢牢树立下列意识: ①工作角色意识。任何人到企业来上班就只能是工作角色,工作起来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上班时间聚精会神,而不能考虑其他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②创新意识。将企业的生存危机传递至每一名员工,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尽力使工作成果不断创新,对任何人都要奉行“无功就是过”的法则,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懈怠、偷懒。有条件时企业还可让员工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动用企业的资源进行个人的创新活动。
③岗位责任与权利意识。每一员工都应该自觉与所在岗位融为一体,在工作中担负起两方面岗位责任:一是纵向责任(责任向上级和下级延伸),体现的是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负责。但这种责任绝对不能演变成上下级之间的个人关系;二是横向责任(责任向相关岗位延伸),为相关工序提供保证,体现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利益,对这样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则企业任何一个人所获得的经营信息或经营资源,都应该尽快转给有关人员或机构,企业可以给其相应的奖励和利润分成。
根据责权对等的原则,每一员工自进入企业起直到退出工作单位(理论上还可延至退休后),可享有下列权利:
一是知情权和监督权,任何一位在职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人,都有权了解企业从战略方向直至领导人日常开支的情况,有权对掌管企业资源的各部门进行监督,制止“暗箱操作”和“黑金行为”。
二是享受收益权和获得尊重权,企业利润归根到底是由广大员工创造的,只有享有相应的回报并真正体会到主人的感受,员工的积极性才能长久不衰。企业必须尊重每一员工的人格,以适当方式认可员工的劳动价值,决不能在与员工相关的问题上对员工臵之不理。
三是寻求保护权和索赔权,企业应保障员工的人身、财产、名誉安全。所有员工特别是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员工健康无价、尊严无价的观念。员工在工作中如果不是由本人有意为之而受到了伤害,企业或伤害者都必须作出相应赔偿。
4、协调和理顺各种劳动关系。
(1)、理顺员工与企业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从企业的实际来看,应在不同类型的单位创建各具特色但都能有利于“劳资”利益协调、关系和谐的内部体制和机制,如利润与工资相互制衡机制,合理、规范的员工聘用与解聘、奖惩与升降规章制度,员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机制等。从企业以外的社会层面看,既要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更要切实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尤其要更加关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扶。
(2)、加大力度改善干群众关系。
和谐企业的建设如同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样,其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全体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价值取向的总体平等,所有人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向着一个目标奋斗。丧失平等、没有共同目标,则不可能建立任何方式的和谐。因而不论是全社会还是整个企业,都要以不同方式凝成命运共同体——人人尽力为社会、为企业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同时又能普遍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尊重和关爱(真正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领导要得到群众的信任要付出许多努力,但是要毁掉这一信任只要一日之功,所以领导要洁身自好,提高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信,关键是要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千万不要把群众赋予的权利滥用,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一定要慎重行事,应严格按制度要求行事,如果抛开这一切独断专行,信任危机就一定会发生。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党委近几年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方面一直坚持以“四个绝不能”:即绝不能把群众没提意见当作没意见,绝不能把员工的事当成小事,在廉洁自律上绝不能把没发现问题当作没问题,在工作落实上绝不能把抓过了当作抓好了;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在工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工作”,并适时开展“和谐心态修炼”,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员工队伍稳定,为构建和谐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5、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鼓舞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职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激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员工具有重大作用。
建设企业文化,应将着力点放在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上。不同企业的性质、规模、业态、现状与发展前景都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在成立以来的7年历程中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在实践中初步提炼、整合出了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以“诚信、创新、成长”为经营理念,以“承载梦想,传递卓越”为企业使命,以“东风的车桥、中国的车桥、世界的车桥”为企业远景,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企业价值观,以“融合、进取、超越”为企业精神等等,并且在公司所属二地三厂员工的融合上提出了“车桥一盘棋,二地一家亲”等。这些理念的提出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企业个性,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营造公司内部上下和谐、政令畅通、运转有序、文明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奠定了良好的企业基础。
(执笔:陈小莉)
第二篇: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与实践范文
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与实践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课题组:陈小莉)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当前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本人结合从事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经验就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和实践谈些粗浅看法。
一、和谐企业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1、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和谐企业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的位臵变得越来越重要,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在企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好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高群体内聚力,最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要加速和谐企业的主体培育,也就是要通过人的职业化把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培养成有责任、有技能、会管理、明事理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使企业每一名员工能够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合理合法地从企业获取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而达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达到人与人、人与企业的和谐相处。
2、合理的资源配臵是构建和谐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的资源配臵是企业经营总战略在资源配臵方面的更为细致的战略,属于企业的职能战略或经营战略。一般包括采购战略、财务战略、人才战略、信息资源战略和市场战略等。而这几种资源配臵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交往密切与否,合作顺利与否都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与兴衰,决定着企业能否得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决定着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是否能够持久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3、利益共享是和谐企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
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是企业员工要求最强烈的愿望,其目的是要逐步缩小分配差距。从我国现有(国有或合资)企业资产组合来看,大部分企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基本上都没有在资金和财产等实物方面以投资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参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因而只能获得以工资和奖金形式发放的劳动报酬,尽管受生理差异和智商水平的限制,不同的员工在劳动过程是所付出的质和量有所不同,但不会产生巨大差异。因此在企业内部,员工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员工间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情绪,影响和谐企业的发展。
二、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构建和谐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在成立以来的7年历程中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对内整合重组,对外合资合作,开拓创新,奋发作为等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在实践中初步提炼、整合出了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以“诚信、创新、成长”为经营理念,以“承载梦想,传递卓越”为企业使命,以“东风的车桥、中国的车桥、世界的车桥”为企业远景,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企业价值观,以“融合、进取、超越”为企业精神等等。在公司所属二地三厂员工的融合上提出了“车桥一盘棋,三厂一家人”等。这些理念的提出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企业个性,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营造公司内部上下和谐、政令畅通、运转有序、文明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奠定了良好的企业基础。
1、积极推进合资重组,凝聚公司员工思想,为公司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一是积极推进中中企业整合重组。公司于2003年1月组建成立,形成了公司、工厂两个层级的管理体制,将原来在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但有着类同生产规模、生产品种和销售网点的三个企业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强强联合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大型现代企业。重组后,公司党委为了尽快统一三家企业员工思想,达到“财产合,心更要合”目地,及时提出了“车桥一盘棋,三厂一家人”的文化理念,逐步消除了重组后员工心不齐、事难办、工作协调不顺畅的局面,为公司在国内商用车车桥行业创建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推进中外企业合资合作,公司于2005年6月与美国德纳公司合资组建了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新的合资公司成功导入了一批新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大力宣讲企业“诚信、创新、成长”经营理念,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统一了员工的思想及行动。
2、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为公司和谐发展创造强有力的支撑。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四好班子”星级达标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负责任、有作为”的中方领导团队,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把握企业合资进程中员工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形势目标教育,引导员工知今、知明、知行,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三是紧贴经营工作中心,组织开展了“质量提升,你我同行”、“改善现场,改善自我”、“改善降成本,争效我先行”、“上质量、降成本,共产党员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经营、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培养一大批知识型、骨干型党员队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对经营工作的融合度、贡献度,使员工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3、融合发展先进企业文化,为公司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公司党委积极探索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独具特色。一是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通过大力宣讲企业“诚信、创新、成长”经营理念,大力开展寻找职级、职能、工序、流程四大内部客户活动,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以经营理念、内部客户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思想及行动,大大推进了跨职能团队建设。二是积极倡导“公司利益至上”的大局观念及“车桥一家人,中外一条心”的融合理念,在有效传承母公司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培育具有东风德纳车桥特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执行文化、目标文化、改善文化,初步实现公司的跨文化管理。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间的合作,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构建好了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与视觉识别系统(目前正处在试行阶段),形成了全体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为公司和谐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公司通过几年和谐企业创建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荣获零部件事业部经营管理优秀单位、东风有限最佳单位、东风公司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行列。公司党委先后荣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东风公司党员先进性教育优秀单位、东风公司“强东风”党建工程综合成果优秀奖等荣誉称号。2010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又取得骄人的业绩,1-6月份生产桥总成381018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53%、130.8%。
三、构建和谐企业的对策措施
1、正确处理和谐与效益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首先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企业和谐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发展。
2、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企业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来开展,也就是要在怎么样“用好人、用活人、用顺人”上做文章。
(1)、企业的一切要取决于人的劳动和创造。
企业是一个人群及其附属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集合体,企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舍弃了人这一最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单纯谈论机械、厂房、土地和各项制度企业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企业的机械、厂房、土地和各项制度没有了人的劳动,别说休想养活任何一个人,就连自己都“养”不活。因此,企业员工通过借助以上这些物质技术条件,在特定的制度框架内从事各种劳动,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各种转换,创造产值。达到自己养活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工资以外的价值(上交个人所得税、捐款等)回报社会和国家。
(2)、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与全体职工共享。
人是普遍具有利益诉求和机会主义倾向的。这种诉求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没有高低之分,不能认为“高贵者”或“社会精英”应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卑贱者”或弱势群体天生就该被淘汰或者被社会遗忘。因此,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是企业员工要求最强烈的事情。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隶属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东风公司一个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员工8万之多,这几年在薪酬改革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策,在企业做强做大过程中注重利益共享,把发展中的成果逐步反映在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上,员工收入与5年前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2005年到2009年5年间,员工收入呈阶梯状向上攀升,其中2009年员工工资与2008年相比增长比例为21.6%,逐步消除了企业刚刚进入东风公司时员工报怨工资太低的呼声。较好地平抑了薪酬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分歧。
(3)、必须视员工为企业的“上帝”。
企业欲把顾客作上帝,首先必把员工当上帝。员工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工作生活质量,其价值创造必定很高。要真正把员工当上帝,就必须在员工的需求上面开展调查工作。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必须随时了解员工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把握员工的事业追求与人生目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设共同愿景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员工必须努力按顾客的定单从事符合目标要求(包括数量、质量、品种、交货期、交货地点以及顾客能随的价格)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一满足需求的长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便会使期望泡汤,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只有当企业与员工凝成以上利益共同体时,上上下下才会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需求,求得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4)、作到对员工的真诚关怀与严格管理的相统一。第一,要真正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必须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进修培训机会、事业成长空间及家庭生活条件)。第二,要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对所有岗位的员工都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决不可有例外,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人为本”的“本”,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应该是使员工的职业本领不断上升,使这一“本”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而不至于由于员工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遭遇淘汰。
在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进程中,应该努力保证上述两方面的的统一,即要对那些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素质的员工,企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回报,又要对那些缺乏敬业精神、不求上进,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员工,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契约、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手段加强教育,催其奋起。对那些严重丧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完全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则必须坚决按单处臵。
3、领导率先垂范,全员积极参与。(1)、领导者要以身体力行的行动为构建和谐企业起示范作用。
企业和谐不和谐,与领导干部作风好坏关系很大。为了赢得广大员工的信任和的支持,企业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有效的腐败惩防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企业领导者要与广大员工同甘共苦,决不能超前享受世界一流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待遇。真正的一流企业,对待员工应该是:当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危机时,宁可减少企业利润,也不轻易裁人,更不能将困难和危险转嫁给平时努力为企业工作的员工。韩国有些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遭遇困境时,首先做的就是封掉自己乘坐的高档小车,削减自己的收入,甚至自掏腰包保普通员工工资。在这样的企业,倡导上下和谐,“爱厂如家”,就有极强的群众基础。
(2)、全体员工都要为构建和谐企业尽心竭力。
企业是我们大家的企业,谁也不能臵身于企业改革发展和争创一流的实践之外,当一个袖手旁观的看客。从总经理开始全体员工都必须牢牢树立三种意识:即工作角色意识、创新意识和岗位责任与权利意识。每一员工都应该自觉与所在岗位融为一体,在工作中担负起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岗位责任。并在退出岗位工作前可享有以下权利:一是知情权和监督权,任何一位在职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人,都有权了解企业从战略方向直至领导人日常开支的情况,有权对掌管企业资源的各部门进行监督,制止“暗箱操作”和“黑金行为”。二是享受收益权和获得尊重权,企业利润归根到底是由广大员工创造的,只有享有相应的回报并真正体会到主人的感受,员工的积极性才能长久不衰。企业必须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以适当方式认可员工的劳动价值,决不能在与员工相关的问题上对员工臵之不理。三是寻求保护权和索赔权,企业应保障员工的人身、财产、名誉安全。所有员工特别是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员工健康无价、尊严无价的观念。员工在工作中如果不是由本人有意为之而受到了伤害,企业或伤害者都必须作出相应赔偿。
4、协调和理顺以下几种关系。
(1)、理顺员工与企业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从企业的实际来看,应在不同类型的单位创建各具特色但都能有利于“劳资”利益协调、关系和谐的内部体制和机制,如利润与工资相互制衡机制,合理、规范的员工聘用与解聘、奖惩与升降规章制度,员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机制等。(2)、加大力度改善干群众关系。
和谐企业的建设如同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样,其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全体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价值取向的总体平等,所有人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向着一个目标奋斗。丧失平等、没有共同目标,则不可能建立任何方式的和谐。因而不论是全社会还是整个企业,都要以不同方式凝成命运共同体——人人尽力为社会、为企业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同时又能普遍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尊重和关爱。
领导要得到群众的信任要付出许多努力,但是要毁掉这一信任只要一日之功,所以领导要洁身自好,提高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信,关键是要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千万不要把群众赋予的权利滥用,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一定要慎重行事,应严格按制度要求行事,如果抛开这一切独断专行,信任危机就一定会发生。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党委近几年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方面一直坚持以“四个绝不能”:即绝不能把群众没提意见当作没意见,绝不能把员工的事当成小事,在廉洁自律上绝不能把没发现问题当作没问题,在工作落实上绝不能把抓过了当作抓好了;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在工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工作”,并适时开展“和谐心态修炼”,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员工队伍稳定,为构建和谐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5、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鼓舞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职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激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员工具有重大作用。
建设企业文化,应将着力点放在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上。不同企业的性质、规模、业态、现状与发展前景都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
二O一O年八月五日
第三篇: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制度管理 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公司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科学发展、保障供应、转变作风、服务矿山”的“十六字”工作主线,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公司更加稳定和谐,经营管理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本人结合物资供应公司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完善制度和考核考评机制 公司结合工作实际,以整章建制、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修订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257项(其中:行政工作管理制度52项,党群工作管理制度43项,岗位职责84项,科室考核细则15项,岗位考核细则63项)。建立了一套公开、公平的制度体系和考核考评工作机制,通过细化、量化考核考评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制度的完善,责任的落实,实现了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同一个制度平台上,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日常考核、奖罚和兑现,增强了管理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坚持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建章立 制上下功夫,提高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科学发展、精细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要求,创新职工学习载体,搭建职工学习的平台,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公司建立了业务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二下午组织职工集中学习。组织职工积极参加集团公司举办的各类业务理论、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公司成立了学习考核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考评标准,开展了“岗位练兵”、“业务培训”、“七比七赛”、“节能型班组”、“星级员工”、“创先争优”等学习培训竞赛活动,营造了学技术、比技能、当能手、作贡献的氛围。为全面提高公司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制定了《业务人员业务培训计划》,遵循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的原则,注重应知应会、实物识别、业务流程的培训。组织业务人员到生产供货厂家、生产矿等单位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参观交流、理论考试和业务技能测试,有效提升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各部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公司把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在突出位置加以落实。建立了公 司领导、科室长值班制度,为基层提供24小时服务。专门为各矿提货的业务人员设置了休息室。为简化业务流程和提货手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设备、材料、配件三个业务科室搬入总仓库现场办公,使各矿办理提货业务更加简捷方便,为矿井生产提供了便利。
三、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了“科学管理,保障供应,转变作风,服务矿山”的实践主题。通过座谈会和交流会,发放问卷调查、征求意见表165份,归纳整理出涉及公司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物资积压、工资待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4条,全部得到解决落实。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完成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经过职工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100%。
通过加强公司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加强阵地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目标管理,丰富活动内容,整体工作效果显著。通过积极倡导“严、精、细、实”的工作作风,公司整章建制按“精炼、管用”的原则,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加强制度学习,提高执行力,加大对各科室、各岗位工作的考核力度,形成了三级考核管 理制度,使制度责任同步落实。
四、坚持以人为本,与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公司坚持逐年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职工收入与企业发展的同步提升。加大住房困难户、无房户改善居住条件的力度,集团公司分配给供应公司的住房,优先让给住房困难户、无房户购买。制定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管理办法,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建立了帮扶责任制。以公司领导和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春节前夕,开展了以“献真情、送温暖、解难题、渡难关”为主要内容的捐款活动;开展了为职工送春联活动,共送出春联400余幅。除夕夜,公司科级以上干部到各值班岗点开展“除夕情”值班活动,让公司各值班岗点的职工陪伴家人欢度佳节。公司制定了职工婚、丧、重大疾病、生日慰问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公司组织职工参加了安康互助保险,公司行政专门拨款,发挥互助保障平台作用,为职工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公司坚持开展助学活动,今年公司就自筹资金11000元,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11名公司职工子女召开座谈会,鼓励他们勤奋好学、励志成才,并每人发放1000元助学金。使职工共享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五、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是公司与职工共同的愿望,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供应公司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公司的发展进步必然促进公司的和谐,公司的和谐必然促进公司的发展进步。在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座谈会和交流会,发放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征集到涉及公司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物资积压、工资待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征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归纳整理表明,广大职工迫切希望公司发展的同时,迫切希望通过自身全面发展来适应公司的发展。公司认真落实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形成了公司关爱职工,职工爱企如家,职工与企业共生共荣、和谐双赢的良好氛围。
六、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不同职工群体有不同的权益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企业职工形成多元化的趋势,不同群体的职工必然有不同的权益需求。如何了解和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权益需求,如何保障各种职工群体的权益,使不同 职工群体能够融合在一起,为企业发展的同一个目标形成合力。这就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企业工会提出了新任务。
二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迫切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坚持管理创新,合理调整职工的利益分配,合理使用利益分配杠杆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真正建立起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这就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学知识、学技能、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培养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职工。要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职工,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拓宽职工的成长渠道,完善职工的成长机制。企业工会要积极组织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职工搭建学习培训技术的平台,搞好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引导职工爱岗敬业、提高素质,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达到企业发展、职工受益、劳动关系双方合作共赢,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树立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就要使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就要坚持立足实际,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发展解决难题。许多实践表明,发展是最大的和谐,和谐是最大的发展理念。促进发展、促进和谐,职工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企业与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机制,促进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互利共享。
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和谐氛围。企业文化,是全体企业成员所遵循和奉行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和审美观念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全面、健康、科学发展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所在。企业文化融会于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为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要加强思想引导,帮助职工认清企业当前形势,顾全企业发展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激发职工旺盛的工作热情。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爱护职工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能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工作平台,通过企业文化的和谐氛围,以稳定保和谐,以发 展促和谐,以创新推和谐,以公开求和谐,以公正求和谐,以企业文化育和谐。
五是围绕大局,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强化“企业兴旺我兴旺、我与企业共命运”的主体意识,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引导职工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企业工会要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做到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满足职工多元需求统一起来;把团结动员职工共谋企业创新发展同最大限度为职工争取利益、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统一起来。建立职工关心企业,企业关爱职工的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
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工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服务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切入点,企业工会应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确保企业和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认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期性,进一步提高对创建活动的认识,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进一步抓好关键环节,解决好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水平。
第四篇:石化公司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年初,集团公司郑重提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指导思想。**石化公司作为西部石油化工行业的国企,在保障西北、西南市场油品供应,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公司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满足员工愿望,加强环境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企业内外和谐。经过不懈努力,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55.26亿
元,与2001年企业重组之初相比增长83,今年1至5月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内部和谐
公司总经理**说,文化对于人,就像土壤对于树木一样重要,没有好的土壤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好的文化培养不出优秀员工。要通过先进的文化培养优秀的员工,还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诚信,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才能成为高效组织。
帮助员工实现愿望,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按照“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和“给人以利益、给人以前途”的理念,这个公司建立了重奖科技人才的机制,畅通了学习深造、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的渠道。去年152名新进厂的高学历员工获得了安家费,55名员工获得了高级职称。在机构改革和业务整合中,思达公司、化纤厂撤销,“三硝”、西区炼油等装置停产,800余名员工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走上了新的岗位。通过与**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选送96名学历高、有深造愿望的员工攻读博(硕士)学位。举办了企业文化、道德礼仪、技术业务等各种培训班130期,培训员工8600人,充分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愿望。
促进家庭和谐,支撑企业和谐。员工拥有了美好的家庭生活,与父母、子女互敬互爱,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石化公司把“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理念延伸到员工家庭,促进家庭和谐。这个公司建立了扶贫救助基金,用于救助生活特别困难、患了重病、孩子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的员工。
推进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让员工的才智尽情释放。**石化公司继承兰炼、兰化的优秀管理经验,推行了赋有时代气息的自主管理,依靠严格的制度和先进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工作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无需监督、无需要求,主动自觉做好工作,推动管理从偏重“管人的行为”向“管人的思想”转变。
同时,这个公司不断强化民主管理,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将经营战略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福利待遇改善等重大事项提交职工代表讨论,广泛听取员工意见,保障了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按照员工的意愿,公司统一了工资、奖金、补贴发放标准和发放方式,改善了生产操作环境,美化了厂区面貌。去年公司炼油产品总量达到768.13万吨,与重组初期的2001年相比增长31,化工产品总量达到135.71万吨,与2001年相比,增长38,今年前5个月绝大部分产品都完成了计划指标。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一个缺雨干旱的城市,生态平衡本质上难以平衡。炼油和化工是**的主要产业,城市要发展,需要优先发展炼油化工。然而,发展炼油化工客观上对生态平衡存在着危害性。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思路,**石化公司投入1.3亿元资金,完成了催化剂污水与含硫污水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对化工污水处理场进行了技术改造,为当地生活污水和18家企业生产污水达标排放创造了条件。在废气治理中,投入6000余万元,在炼油和化工火炬系统安装了自动点火设施,通过优化生产结构,回收利用了以前排放的干气、废气、放空气,熄灭了燃烧10多年的两支火炬。随着6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的启动,这个公司的浓硝酸装置连同排放黄色尾气的烟囱随之拆除,实现了根治黄烟的目标。**石化的环境监测报表显示,废气排放达标率连续4年为100。
**石化公司将治理“三废”、创造生产与环境的和谐视为使命,投入650万元,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清理了黄河边缓冲池的浮渣5万吨。先后建成了黄胶泥沟工业废渣填埋场和黑米崖工业渣场,扩建了化工污水泥渣填埋场,使生产中附带产生的废渣得到低害化处理。同时,充分采用沉淀、生物过滤、曝气等技术,尽可能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用来冲厕、浇灌花木。目前,污水回用量达到每小时500吨,2000年以来,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的资金投入达4亿元。
**石化公司还加大了厂区及周边环境和生活区的治理力度,完成了厂区9条主干道路的修整和绿化,与**石油化工公司共同落实生活小区的配套改造方案,加快社区环境建设,初步解决了小区普遍存在的“路不平、灯不亮、草不绿”的问题,并逐步向“清洁、优美、舒适”目标迈进。
加快发展,让发展的成果造福地方,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经过几
年的努力,**石化公司已经建成了年500万吨常减压、年300万吨重催等重点工程,形成了千万吨级炼油规模,乙烯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催化剂生产能力增长了6成。按照“做好做强,做大做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企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石化公司将全力抓好年60万吨乙烯改扩建、年15万吨浓硝酸、年120万吨加氢裂化装置等重点工程建设,提
升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同时,深入挖掘生产潜力,优化资源、产品结构,将低价值的油品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产品;发挥科研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竞争对手不能轻易模仿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石化公司树立了“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回报股东”的理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2004年,公司上缴税费18.12亿元,与重组之初的2001年相比,增长63。据估算,这个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已占到**市全年生产总值的1/2以上。组建以来,这个公司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重大工程建设接二连三,年500万吨常减压、年300万吨重催等四项工程投入了30多亿元,目前开工的年6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将投入62.69亿元,拉动了甘肃省、乃至西部建筑、安装、建材、运输等各行各业的兴旺,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与这个公司签订工程设计、建筑安装、设备制造等业务合同的单位达100余家。
随着**石化乙烯、橡胶等生产规模的扩大,省内从事乙烯和橡胶深加工生产的企业具有了广阔的原料市场,带动了地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2003年起,这个公司逐步增加员工收入,员工的消费性开支增大,带动当地服装、饮食、房产业产生了跨越式发展。**石化公司还注重公益事业的投入,将当地庄浪、渭源特别贫困的两所小学列为帮扶对象,常年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学习用品。
**石化公司实实在在回报社会的举措,赢得了政府和当地群众的信任,政府和当地群众更加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矛盾和困难,从而使企业和社会形成了一种鱼水般亲密的和谐关系。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烟草
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提及企业文化,人们并不陌生。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烟草行业同样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促进它的发展和壮大。在当前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行业“‘两个至上
’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探讨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烟草的作用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须的精神支柱,在不同的行业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就目前的烟草行业而言,其主要内容就是在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做到“两个维护”的同时,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努力适应行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为建立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烟草行业作为国家实行“垂直管理、统一领导、专卖专营”的特殊行业,其企业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烟草企业文化的优劣,同样关系到烟草企业的兴衰和经营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烟草行业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领导下,以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为目的,坚持“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结合当前的形势,就是要在努力实践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上,紧跟行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围绕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努力使企业各项工作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创新。企业要改革,必定会冲击员工旧的文化思想观念。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用健康积极的文化思想提高企业员工的应变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改革的浪潮中永远站在浪尖上,勇往直前;企业要创新,要求员工打破常规,突破过去的思维惯式,进行逆向思维,才能创新。企业要发展,改革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企业员工在面临困难和问题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困难,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是塑造行业新形象的需要。当前行业的高收入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负面议论不断,责难矛头锐利,被认为是国家对垄断行业控制不利,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典型。因此,要在社会中重塑烟草行业的新形象,改变大众对烟草行业的不良印象,重塑烟草行业为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改革创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烟草行业的正面形象。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员工中形成维护企业形象的良好氛围,塑造“团结、创新、高效、奋进”的企业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展示烟草行业“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共同价值观。
二、什么是和谐烟草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结合烟草行业的实际,就是要建立遵纪守法、规范合理、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共同成长的和谐烟草环境。这是烟草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烟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平稳发展求和谐。“发展是硬道理”。烟草行业的和谐,必须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全局,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切实落实国家局的各项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2、以改革创新求和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烟草行业近年来通过抓基础、抓规范、抓整顿,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还须依靠改革、依靠创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通过调查研究,以应变、善变的精神,去思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开拓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3、以文化建设求和谐。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烟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要做到:牢固树立烟草行业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把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行业思想道德建设,塑造“团结、创新、高效、奋进”的企业精神,以个人的实际行动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