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九)

时间:2019-05-12 20:0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九)》。

第一篇: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九)

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栾敏电话:***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新闻路257号邮编:650032

摘要:德育教育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提出的培养青少年成为“四有”新人的方案,指导了我们整个新时期的德育教育。邓小平德育教育思想还具有宏观战略性、与时惧进性、求实创新性和微观务实性等特点。

关键词:邓小平德育教育思想“四有”新人教育邓小平德育思想

教育特点

邓小平的青少年教育思想在整个邓小平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长期工作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邓小平育青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思想,其中的“三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都可以归属于德育范畴。

一、“四有”新人中的德育教育

(一)理想教育。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指路灯。而理想建设也是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要从大的方面进行总体掌握。这集中体现于党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力提倡的“三热爱”活动,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

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我国青少年有着爱党的光荣传统,特别是作为我国进步少年组织的少先队和进步青年组织的共青团,更是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爱社会主义就是在青少年心目中树立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念。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说过:“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之一,它与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一起构成我国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邓小平也曾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三热爱”与邓小平倡导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使青少年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自觉为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祖国统一,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二)道德教育。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我们所提倡的是有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征的共产主义道德。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说过:“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

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在邓小平关于道德教育思想的指引下,20世纪80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五讲四美”的倡议,于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在神州大地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三)纪律教育。纪律建设主要是指遵守宪法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严明社会主义纪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为此,邓小平曾强调:“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纪律和自由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具备良好的法治思想,使青少年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也是纪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二、邓小平关于青少年德育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宏观战略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抓德育工作的。1978年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历史任务。因此,1985年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度大的努力首先抓好德育,并从大、中、小学抓起。”这是一项战略任务。而邓小平归纳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模式,对于我们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提供了明确而又宏观的指导。

(二)与时俱进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集中力量批判了“左”的东西,打破了“左”的思想枷锁,将德育工作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可以说,没有反对“左”的干扰,就没有今天的德育工作的大好形势。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我们面临着前苏联和东欧的巨变,面临着国内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以极大的理论创新勇气,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新形势,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德育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其内容涉及新时期德育的地位、作用、培 养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方法、领导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

(三)求实创新性。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出发,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建立了“开放德育”思想。在1978年的全国教

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他认为,在全社会形成大德育气候,“对于在青少年中以至在整个社会上造成人人向上、奋发有为、不甘落后的革命风气,都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使得德育跳出了学校的框框,走向了社会,并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社会化的学校德育。邓小平的“开放德育”思想不仅强调德育要走向社会,而且强调走向世界。他指出:“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这就提出了德育也要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四)微观务实性。邓小平十分重视培育良好的教育氛围,关心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由于“文革”的影响,党的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被破坏,德育工作者的声誉被败坏,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臭老九”成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对此,邓小平纠正:“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在邓小平的指示下,教育工作者的工资等生活待遇节节增高,这也大大调动了教育届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非常重视教材建设。针对德育教材,他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通过以上对邓小平德育思想主要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德育理论框架的清晰和坚实,他的德育教育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参考文献:

1、时代伟人的思想世界[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

2、《邓小平文选》[ M ]1版第二卷、2版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第二篇:青少年德育教育浅淡-德育

青少年德育教育浅淡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一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于己功德无量,于人受益终生,于国则不亚于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的种子。

一、正确认识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的事实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就德与才的孰重孰轻,人们看法几近一致。曾几何时,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对德育的认识并无偏颇,从小没有经受过良好德育培养的人,即便才智再高,能力再大,最终都逃不过大奸大恶的人生定位,有的甚至早早作奸犯科而为人所不齿。从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尤其是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终使本该勤学上进、长大有为的青少年,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他人乃至于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试想,这样的人即便侥幸成才得势,但因固有德操的缺失,也必将奸佞害理,祸及社会。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未来成长的良莠,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二、学校生活的德育培养

不言而喻,德育教育的实质就是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即在其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最终成为有益于自身、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德育培养应贯穿始终,不遗点滴。就整体环境而言,校园整体上宜彰显出和谐温馨、乐学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不是简单的美化布置。比如,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喷绘各民族莘莘学子同歌共舞的画面,会凭空增添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同时蕴涵了民族平等的人文理念,让学生们不自觉地感受到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使之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助共荣。而如果将神舟航天图片醒目地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既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们引领向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借此宣传我国航天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学生们的内心中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促其对知识的探索产生强烈的渴望,将来成人成才,报效国家。倘如把弟子规以书法装饰的形式镌刻于图书馆一隅,那么,学生在感受传统书法魅力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被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做人之道所感染,久而久之,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而在日常授课中,教师更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地集中开展德育教育,即使唱歌、舞蹈这些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中,都可以将德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间。如在教唱歌时,可以把歌词的内容、节奏、表现力等特点补缀其间,让学生从歌词中受到教育,同时体会音乐的美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即便在舞蹈课的教学上,也可以通过对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开发学生智慧,启迪心灵,不失时机地将中华美德融入其中。

三、家庭生活的德育教育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伴随身体与智慧的成长,及对父母行为的耳濡目染,学生的思想、品性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这就需要为人父母的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把学生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未成年人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行为也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家长应适时督导学生养正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形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和“今日事今日毕”的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及尊老爱老的道德观念。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失败的痛楚,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满足其渴望独立、自由成长的心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节假日游览名胜古迹,或为烈士扫墓等形式,向孩子传播中华文明,激发其爱国热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和民族的伟大。抑或通过讲述古代先贤的故事,观看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结合走访亲友,及做家务、尽孝道等,以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美德,言传身教地指导学生处理好亲情关系、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尽管总体上分为学校、家庭两块阵地,但两者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家长更要彼此协调,相互统一,勤沟通,多交流,形成一个家校互动体系,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整体环境。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潜移默化地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来确保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三篇: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从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二、学校生活的德育培养

不言而喻,德育教育的实质就是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德育培养应贯穿始终,不遗点滴。就整体环境而言,校园整体上宜彰显出和谐温馨、乐学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不是简单的美化布置。比如,在娱乐室的墙壁上喷绘各民族莘莘学子同歌共舞的画面,增添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渗透民族平等的人文理念,让学生们不自觉地感受到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使之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助共荣。

将神舟航天图片醒目地展示在廊道的墙壁上,既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们引领向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借此宣传我国航天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学生们的内心中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促其对知识的探索产生强烈的渴望,将来成人成才,报效国家。把弟子规以书法装饰的形式镌刻于图书馆一隅,学生在感受传统书法魅力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被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做人之道所感染,久而久之,逐渐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而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开展德育教育,即使学字、算数这样简单的事,都可以将德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间。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可以把汉字的形声、会意等构造特点补缀其间,既可以突出华夏先祖的聪明智慧,又可在无形中增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感受方块字独一无二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数字学习和算数上,也可以通过本周做了几件好事,帮父母做了几次家务等问题,来开发智慧,启迪心灵,不失时机地把中华美德融入其中。

三、家庭生活的德育教育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伴随身体与智慧的成长,学生的思想、品性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把学生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未成年人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行为也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家长应适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形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和“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及敬老爱人的道德观念。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失败的痛楚,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满足其渴望独立、自由成长的心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节假日游览名胜古迹,或为烈士扫墓等形式,向学生传播中华文明,激发爱国热情,感受山河的壮丽和民族的伟大。还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先贤的故事,观看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结合走访亲友,帮助父母家做家务、尽孝道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篇:浅论班主任与德育教育

浅论班主任与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科学中的重要课题。班主任工作对于德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任何一种工作要实现它的价值,就必须使它成为科学工作,也就是说在工作中必须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从班级德育工作来看,理论建设是不够的,这很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进行理论建设。

一、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工作,进行学习活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班主任都得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班主任都要负责,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品行、品德风范,可以说和班主任息息相关。开展大型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积极、主动、创造性的配合,班级中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都操心,班主任要用正确的思想、恰当的方法,把事情处理好,把矛盾化解开,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现在的学生的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能力也很强,老师要带好一个班级很不容易,这实际上也是对班主任提出很高的要求。我觉的,班主任要加强师德修养,一定要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骄二气甚为严重,任性的多,怕脏,怕累的多,有的连手绢都不会洗,更不要说打扫卫生了。

二、运用心理学指导班主任德育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懂得教育、心理知识,学会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那么如何呢?我认为,一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在结合中提高德育效果。班主任在学生入学后,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发现他们的内在需要,评定他们的潜能。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使教育过程既是对学生道德个性心理的影响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心理教育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德育教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觉地进行思想变化和行为控制,这些手段实际上既能促进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够很自然的结合起来。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心理投入和心理相容,让学生信任班主任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寻求正确的疏导治疗方法,使其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投入学习。所谓心理投入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生活动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所谓心理相容,就是要求班主任在活动中经常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学生把你当成他最知心的朋友和兄长。班主任要学会接近各种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沟通,特别是要注意与后进生的沟通。班主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以尊敬求尊敬,以真诚换真诚,学生才会把教师看成自己人,贴心人。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话、诚恳、联谊等多种方式,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沟通,促使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渗透 情感,往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先导,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情感熏陶、情感鞭策,达到情感的共鸣。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生活内在情感需要,在师生情感交流渗透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自觉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主动接受教育要求,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平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怀体贴、循循善诱,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各种德育方法运用中应注意师生情感交融。他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屏障学生由于拖延了尊重、理解、关心、信赖的积极感情对班主任的好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正确导向。通过教师高度、积极情感的介入,能够引发和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削弱他们的消极情感。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艰辛的。但同时也是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道德教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应对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让自身繁重的劳动充满智慧的火花。

第五篇: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

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瓢井镇居乐小学

郝应昌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的一大转折。它旨在依法为据,注重法律规范对国家行为、社会行为、公民个人行为的强制性约束。它的实施有效地排除了权力至上、人情至上等封建主义残余对解决社会关系、调整人际关系的干扰,为我国步入民主法制社会推进了一大步。面对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仅靠强制手段已不够,更需要人们的自觉行为。于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便出现了更大的突破,以德治国。这是突显社会主义特色的治国方略,它旨在以人为本,重视道德意识对行为的支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齐头并举的态势,不由使我想到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

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依法办事,它决定了实施法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形成守法意识。守法首先要使学生知法懂法,这是起码的前提。为此,同行们曾在授课实践中探索出了各种切实可行的新教法,在传授法知识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有一种为人们熟知的现象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有相当一部分违法犯罪分子根本就属于知法犯法,这种及为恶劣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呢?究其根源,正是道德因素的作用。

实施法教育,离不开思想上、道德上的基础性教育。如果学生没有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规范及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就不会以极大的积极性去学法、了解法,从而达到知法;就不能从“法律规范”中体会出共产主义道德的精神实质,达到真正懂法;更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觉守法。这就是道德规范在学法理论指导及守法实践中的意义。所以,无论从学法的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上,都必须从道德意识的培养入手,把法制教育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教育实效,并有效实现依法治国到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

法与道德相重合的情形告诉我们,许多法律规范都是国家对道德规范在法律形式上的认可。比如,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必须爱护和保卫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保守国家机密。这里每一个法律规范同时也是道德规范。从这种意义上看,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也往往是重合或一体的;同时,法与道德相渗透的情形也告诉我们,虽然有些法律没有直接表现道德规范的要求,但却体现了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比如,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就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同志式、男女平等、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共产主义道德精神。又如,《刑法》中所规定的八种犯罪行为也会从正面体现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平等待人以及家庭、婚姻等社会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另外,法律本身也是对道德在作用范围及程度上的一种界定并给界定后的道德规范以强制力的约束,这种相区别的关系也同样告知我们:法制教育就是一种强制性的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又是一种基于自觉意识的法制教育。

实践证明,人们的违法行为,特别是青少年的失足和沉沦,往往正是由于思想堕落、道德败坏的结果。从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看,本质上无非反映了行为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人们所关心或经常涉及到的经济行为,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维护。这首先就涉及到了道德因素,即损人利己还是利人利己;同时又涉及到了法的因素,即在损人利己与利人利己中间有一个法的规范或界定。就是说,追求经济利益要合法,这是防止损人利己<法律上防止侵权行为>,会起到推进道德建设和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反之,损人利己的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上往往会因失去尺度而触犯法律,这是道德因素对法制建设的影响;同样,维护经济利益仍然要以法律为武器,这既可确定被维护的利益的法定界限、即合法权益,又会有力地反对、制裁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推动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齐头并进。

法与道德这种关系要求我们,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从道德教育入手,其意义在于:第一、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立法的基础,从道德教育入手,学生才会乐于学法、易于知法、深入懂法;第二、社会主义法律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真正人道的法律,从道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形成守法意识。总之,通过学法使学生知法、懂法、自觉守法,这本身就属于一种思想性的教育,而道德意识正是形成法律意识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法制教育要从基础入手、从思想入手,就必须从道德教育入手。只要不断提高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必然会大大加强遵纪守法观念,巩固社会主义法制。把法制教育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法教育收到实质性效果。

从道德教育入手进行法教育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法律课自身应注意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备课中对法律的理解,授课中对法律的讲解及采用预习、设疑、讨论、归纳释疑等教学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和渗透道德教育因素,从共产主义道德精神实质的高度深入理解和把握法律;另一方面,应根据授课内容把学生平时的操行表现纳入法学课堂,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没有集体义观念、我行我素的同学最易违犯学生守则、破坏纪律、损害集体荣誉。同时使学生明白,违犯纪律的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共同之处在于不惜损人而求利己,在于一意孤行不受约束,其区别也仅在于行为的作用范围和危害程度的差别而已。从而使学生能对照法律条文从日常行为表现中找到其雏型。这样,着眼于法律,入手于平时的道德意识表现,就会使学生从道德意识的培养入手,做一个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好公民。

第二、法律课与其他道德教育课的结合。如:法律课与思想品德课、科学课等相关学科的结合。这就要求各有关任课教师要紧密沟通,了解学科的内容,使各科教学内容在实施教学中相互渗透,从而使学生在各学科内容的横向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这样,便可借助其他学科的德育教育,促进法教育获得预期效果。

通过上述做法,不难在班乃至整个学校形成学法、讲法、守法的氛围;学生能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姿态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学法、讲法,同样不难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可见,要避免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流于单纯背诵法律条文,甚至在实践中知法犯法,就不可忽视德育教育的作用。只有从道德教育入手进行法教育,才能使法律深入人心,付诸实践,真正形成守法意识,做到依法办事。同时,因将道德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之中,使其从无形到有形,必会在提高法制观念的同时大大提高道德水平,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下载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与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弟子规》与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弟子规》教育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儒家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领域仍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有利于青少年......

    德育教育与工作记录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德育工作活动记录(一) 活动时间:2010年4月7日下午活动地点:办公室门前。 参加人员:校领导班子成员、各班主任及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开学典礼 活动简录: 1、......

    学校后勤管理与德育教育

    学校后勤管理与德育教育 杨丽红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的工作理念: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结合学校后勤的部门特点,后勤部门应该在环......

    国学文化与德育教育

    《国学文化与德育教育》心得体会韩子刚 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博识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

    论忠诚与老实-邓小平

    论忠诚与老实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 邓 小平怎样才合乎共产党员的条件呢?不合格如何使他合格?不够如何认使他够?一般同志入党后都要经过改造这个不可避免的阶段。一个加入党......

    邓小平与宁波的崛起(范文模版)

    邓小平与宁波的崛起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串串特别的岁月。”而有一些岁月注定是属于我的家乡——宁波的。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邓小平思想考试题与答案

    1.简述“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1.答:“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

    运用网上进行青少年德育教育探索(精选多篇)

    运用网上进行青少年德育教育探索 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社会发展至今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