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时间:2019-05-12 20: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第一篇: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0.引言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

动调节下进行的,且人的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1]

。因而,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是否具有安全性,也与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

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2]。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

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

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2]:

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事故隐患或者是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任何缺陷称为管理缺陷。危

险因素和管理缺陷同时存在就构成了事故的隐患,而在有事故隐患的情况下,又发生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2]。

安全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它与生产过程共存,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安全管理就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按照安全的客观规律对系统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料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职能来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实现既有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是伴随

着生产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有效地控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达到安

全生产的既有目标。1.2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源于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要[3]。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动机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对安全问题认识的差异,个体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个体的需要是否符合客观,个体的行为异常及生

理缺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对福利待遇不满,规章制度不力,亲朋有矛盾,作业环境不良等干扰而造成的挫折情境[3]。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对安全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心理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当人的心理因素的某些要素与外部环境的某些要素发生冲突时,其行为表现为“失误”。“失误”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不符合安全规程的作业或操作,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3]。

因此,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安全生产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三大关系中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是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事故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源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要,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在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制定安全标准、建立和健全安全预警机制逐级负责制、动态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分析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在安全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达到能较为准确预测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采取措施,培养和提高人的安全心理素质,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个人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综合。个性心理特征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往往是由于某些心理特征决定的[3]。例如在个体行为中,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工作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事、逆反、凑合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心理因素,对保障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1常见的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2.1.1侥幸心理

侥幸是一种超乐观估计,把存在一定发生可能性的事件当作不可能发生,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最后采用非理性的方式行事。由于偶然原因得到一点小小的成功或免于不幸,总认为“命大”、“天意”,因而边毫无顾忌地干一些盲目的冒险动作。这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对工作安全危害巨大。2.1.2惰性心理[3]

是指在作业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省事就省事,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

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干活嫌麻烦图省事,该做的不去做,使得安全出现隐患和漏洞。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而造成的。2.1.3麻痹心理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麻痹心理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盲目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职工居多;二是强化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多次做也没问题,我行我素;三是高度紧张后的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四是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自以为绝对安全;五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2.1.4轻视心理[4]

当安全与生产、人和物之间发生冲突时一些管理者潜意识中还是见物不见人,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凸显出三种现象:“亡羊补牢”现象即安全生产工作平时不重视,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满足于表面化、形式化。事故隐息不及时排除,直至发生事故才悔之晚矣;“愚民政策”现象即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和小团体利益,有的单位出了事故欺上瞒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极力内部“摆平”,把“四不放过”抛在脑后;“外归因”现象即出了事故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归因于外部,未找出真正原因,就敷衍了事。2.1.5逆反心理

这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

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有时表现为当面顶撞,拒不改正;有时表现为

表面接受,心里反抗。2.1.6逞强心理

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积极表现自己,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有工龄,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但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蛮干冒险作业。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难免会有疏漏。2.1.7从众心理[3]

这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如果大家违章,就心甘情愿与大家一起违章。

2.1.8冷漠心理[3]

持这种心理的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自己对分管的工作也常不负责任。表现在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闻不问,冷漠看待,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个别的还会错误地认为

态度孤傲一些就是有“个性”的表现,致使别人不愿意接近。2.1.9紧张心理

有这种不良心理的员工,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素质低,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缺乏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差,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措。

2.1.10情绪心理[4]

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

本原因。情绪变化主要由应急事件对心理影响产生的,比如家庭暴力、离婚、家庭成员息重病或死亡、子女就业困难、家庭不和睦、本人患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

2.2应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不安全心理的产生

2.2.1根据岗位特征,选择心理素质合格的人员上岗[5]。

什么样的员工适合做安全生产工作大有讲究。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岗位,应尽量做到人岗相适。要特别重点关注三种心理特征类型的人群:

(l)急躁型,表现为遇事求成心切、胆大、反应快、工作草率。

(2)轻浮型,表现为喜欢轻举妄动、工作忙乱、顾此失彼、不爱学习、不肯钻研。

(3)迟钝型,表现为反应迟缓、动作呆板、判断和应变能力差。

2.2.2进行安全生产情感教育,培养职工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

要把加强心理品质的锻炼,作为培养员工安全心理的切人点。应通过安全心理学讲座、谈心、观看安全教

育录像片等有效的安全心理教育形式,使其得以有效的实施。要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员工安全心理的欲望,让职工在情感上接受安全生产,在思想上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在行动上自觉地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

2.2.3注意职工安全心理问题,合理安排工作[5]。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要合理安排工作。心理准备不足,从事危险作业,出事的几率比较高。安排工作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每个职工的生活习惯,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地安排工作、人员和分工,有的放矢地做好该做的工作。

2.2.4缓解职工心理压力,增强自我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5]

人的心理在“常变”,安全管理也需要“常变”。企业在制定安全政策时、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在“复杂人”的基础之上,把“人”想得复杂些。要提高职工的主观幸福度,缓解职工心理压力。要帮助提高职工的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节精神状态。2.2.5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3]

创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主体活动,力所能及地改善员工生活、居住、生产环境,广开育才渠道,引导员工学技术、练本领、学知识,长才干,创造满足员工成长需求,促使员工学有条件,娱乐有设施,活动有场所,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2.6搞好企业文化教育,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要以塑造人和培养人为目的,扎

实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地培养企业良好的和谐劳动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2.2.7坚持科学的企业管理,良好企业氛围促使职工良好心理因素的养成企业领导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排除各种不良刺激,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职工的实际问题。要让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每个人在每个安全环节上,担负的都是百分之百的责任。要想尽一切办法抓安全,让电力安全的管理科学化来替代管理的经验化。

全生产中人及其心理这一关键因素,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达到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有效性,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与经济效益。

3.结论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而心理活动影响人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要能够正确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能够准确抓住安

[6]

参考文献

[1]颜昌华.把握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安全管理质量[J].质量与可靠性,2000(06).[2]刘祜.浅谈安全管理与人的心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9).[3]李新员.员工个体心理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0(10).[4]吴辉.安全行为与安全心理[J].现代班组,2009(06).[5]廖元文.安全管理与心理疏导[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03).[6]曾尚蕾.浅谈心理学原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冶金信息导刊,2007(05).

第二篇: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

刘云岗

(潞安集团古城煤矿建设管理处,山西 长治

046204)

摘要: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形势本文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应用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动力理论来阐述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煤矿安全心理学 以人为本 人---机----环境

事故是由隐患造成的,而分析事故原因的时候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二是分析事故的间接原因(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的原因),而其中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针对我省乃至我国现今所面临的严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应从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方面加以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它体现的是煤矿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煤矿生产安全与否,直接取决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现今煤矿井下物的状态改进缓慢的条件之下,突显出人的安全行为管理的重要性。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安全心理学是以企业组织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直接体现了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事前预防。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安全心理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

巷道断面的扩大,井下照明的增强,井下设备的位臵调整,适当增多井下其它标志等,均可增强井下作业人员的感知效果,以此提高井下场所的安全性,控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事物对比性。为了使井下作业人员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不安全的隐患,提前做出预防准备,在安全管理中要相应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事物对比性。例如:井下作业人员的服饰颜色,要选用色彩鲜艳,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警觉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还有再如在井下大巷安设自动信号灯,(如红色:表示存在危险、紧急情况、故障错误和中断等;黄色:表示接近危险、临界状态、注意和缓行等;绿色:表示良好状态、继续进行)这样在井下就会增强色彩的对比性,在平时一般性操作中以至于已发生事故的抢险救灾时,均能起到预防及保护作用。另外还有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这些都可以增强事物对比性,实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3、提高井下人员协调性,增强不同环境适应能力。这在以往的煤矿安全培训当中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运用人体协调性原理,充分利用人体各种感官,可在模拟井下环境中进行感知运动训练,使人的感知更加有效。据研究表明,对于事物的认识,听到的可以记住15%,看到的可以记住25%。在搞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做到形式多样化,开展感知运动训练,达到眼睛、耳朵、手脚的协调配合,不断增强井下人员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避人为事故的发生。

以不同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煤矿井下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工作,发挥其性格积极的一面,减少或消除事故的隐患,而实现我们所制定的安全目标。我们并不是要改变矿工的个性,而是要在其个性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个性潜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因此,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1、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调配其工作岗位。人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大致可分为:内向和外向型;怠滞和冒进型;冷静和急躁型;责任心强和责任心弱型等,通过对每位矿工性格的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为其选调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岗位。例如:井下瓦斯检查员,就适合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任;放炮员就适合沉着冷静的人员担任。

2、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由于作业人员性格的不同,从科学的技术角度而言,在处理安全与矿工的关系上,不可一视同仁,经过仔细分析讲究,按照不同的对象,其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人员性格中积极方面的作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例如:煤矿应建立有效的井下人员安全心理配臵管理系统,对每位矿工的心理规律及变化进行研究分析,适时地做好岗位的调整,降低事故隐患的出现机率。

3、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合理搭配班组成员。对于一个煤矿企业而言,每个班组是井下最基层安全生产单元,其工作稳定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矿井的安全状况。在我们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搭

矿企业现行管理制约了一些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很快使安全生产纳入到科学的轨道之中,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

作者介绍: 刘云岗(1976——)男 山西襄汾人 助理工程师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现从事煤矿技术管理工作,发表过论文。

工作单位: 山西潞安集团古城煤矿建设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安全管理学》 吴穹,许开立主编,——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 《煤矿安全心理学》 庄景生著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3】 《安全人机工程学》 欧阳文昭编著,——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

作者:石艳玲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授课获益匪浅,教师尽可能的将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动画和音乐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诱人的语言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学习心境,用饱满的精神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必然会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41-01 在教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已悄然步入英语课堂,教师已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它把传统的“一块黑板加一根粉笔”的教学模式打下擂台,对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整。它能帮助教师备课,能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突破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它是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均有体现

(1)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方位信息制作课件,获得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网络信息技术是英汉文化的桥梁纽带,这一点是旧的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

(2)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能把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调动出来。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网络是当今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通过教师正确有力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多媒体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对初中英语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3)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最原始的切入点是创设情境,最基本的功效是激发兴趣。首先在“课前激趣”环节用上多媒体,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从“课间”集中到“课上”,身体、心理和知识上都准备就绪,以便集中精力充满信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执教“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这一单元时,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上网查找偶像的照片及信息。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全班四十八名学生给出了二十六份答案。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高涨,教学效果甚好。

(4)为考查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还可应用与教学评价中。它能客观地反应课堂教学的优缺点,从而便于及时地找出不足和进行补救。信息技术巨大的容量和快捷的方式为听力课快节奏的、多种形式的、大信息量的语言材料的选用提供了方便。它的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英语交际情景,能克服本族语的干扰,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中,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通过创设最佳的语境,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与特别的回味,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人教七年级“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多种可爱的动物照片,并配以多种动物的叫声,以及动物的生活场景。通过简单操练,学生便能闻其声说其名了。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通过一组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猜测。这样动静结合,音、形、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能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各环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不但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疲惫之感,又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学习兴趣的持续性。3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认知规律显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才能把知识学好、记牢,达到真正的掌握。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交际环境上起着积极作用。它有利于英语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大量交际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创造自然的交际对话条件,最大限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难点内容时,多媒体设计出的与生活相贴近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感知、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总之,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授课让我获益匪浅,我尽可能的将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动画和音乐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诱人的语言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学习心境,用饱满的精神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必然会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的教育方向。

第四篇: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许多安全专家认为,事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交叉所致。据统计,在我国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而出现“三违”现象又与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低紧密相连。因此,抓好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基础,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文化,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1.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1现代化工业生产场所,蕴藏着巨大能量,因而就潜伏着巨大危险的人工环境。对生产场所危险性的认识,预防事故已超出了一般人员的常识和经验范围,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才能够认识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性,提高预防事故的自觉性。

1.2现代工业生产的物料、设备、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与操作,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同时现代化生产系统中也蕴藏着事故的危险性,只有经过专门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熟练掌握。

1.3现代化工业生产是一个互相关联,密切协作的群体劳动、系统运转的过程。它需要每一部分、每个员工的正常工作与不懈努力。所以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预防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对整体的危害,以保证现代的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对企业的干部和工人施行严格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必需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或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执行安全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以保证生产安全。

2.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2.1从企业性质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其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早在1954年劳动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对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形式作出了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要求企业单位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1981年国家劳动总局制定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三年规划》,要求企业有计划地开展安全、劳动保护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当然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2.2从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看

在我国,工人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用在现代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满足劳动者对安全的要求自然也寓于其内。

一般地说,人的行为来自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有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就需要,五种需要呈阶梯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理需要既已满足,人们便又向更高的需要进取,这就必然产生更高的安全要求。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满足职工的这种需求是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保障。

2·3从企业的经济效益上看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以安全为依托的,企业的效益是建立在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上。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教育,那么职工的安全素质必定是低下的,这样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发果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轻则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重则造成企业停产、倒闭。这哪里还谈得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如:1982年3月9日,福鼎制药厂发生了一起我国建国以来制药企业最惨重的恶性事故。厂内冰片车间结晶工段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在救火中伤亡100人,其中死亡65人,烧毁厂房625平方米和许多贵重设备,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4.6万元。这次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厂冰片车间通过聚氯乙烯管抽结晶糟内的汽油时产生静电火花,燃着了汽油而引起的。由于该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非常薄弱,大量新工人不经培训考核就上岗操作,他们中的许多人连起码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都不懂。当天当班的3个工人,一个有严重的脑炎后遗症,反应迟钝;另两人是调来不到一个月的女工。火灾初起时,她们只是惊慌失措,闻警赶来救火的人们也都慌乱有余,对策不足,结果火舌蔓延很快,终于不可收拾。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显而易见的。

3.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防止事故的发生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有效、最主要的因素,而人又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化学企业,在生产上所用的化工原辅料绝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危险物质,生产工艺又具有高温高压、复杂多变的特点。操作人员如不了解这些特点,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一旦工况出现异常就会手忙脚乱,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如:1984年4月18日,福建省某制药厂庆大车间,喷雾塔在运转时,由于人孔盖微漏粉,操作工武某违章操作,在未泄压的情况下,用加长扳手力臂紧固入孔横锁杆的螺丝,造成横锁杆断裂,入孔盖爆飞出击伤该操作工的筋骨。因此,抓安全管理必须从安全教育入手,首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除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外,还由于对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思想麻痹。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使职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提高自我的安全生产意识。此外,通过教育增长了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自

我保护能力及判断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起到防止事故发生,减少职业危害,必然促进企业的安全

生产。

3.2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危险、危害因素不断出现构成了生产发展的威胁,事故和灾害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会造成工厂毁灭和给社会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经常不断地对职工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文化水平,使他们懂得生产的科学知识和安全原理,能遵循生产规律,能发现隐患,能预测危险,能排除险情,能处理意外情况,能自觉地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所以说,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力地说明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使企业管理者和操作者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文化水平,深化安全管理和企业操作人员确立安全的观念,认识新的危险,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控制事故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五篇:浅谈“呼吸”在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谈“呼吸”在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的作用与应用

【摘要】在生活中呼吸是个很小的动作,但是却与生命息息相关。舞蹈艺术中,呼吸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艺术生命密不可分。在民间舞训练中合理的运用呼吸,不仅有利于人体内部循环的平衡性,而且有助于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民间舞蹈训练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舞训练是受呼吸牵制、操纵的,只有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整个民族民间舞表演才是成功的。本文就呼吸在民间舞蹈蒙古舞为例,详细介绍呼吸在蒙古舞中的作用和应用。

【关键字】:呼吸 舞蹈 民族舞 蒙古舞 作用 应用

一、呼吸的含义和与蒙古舞的关系 呼吸的含义

1.1 生理呼吸

生理呼吸也就是广义上的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进行的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都是通过氧化体内营养物质而获得,从而从外界不断摄取氧气,同时释放体内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完成了由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做成的全部呼吸过程,称之为自然呼吸、生理呼吸,它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呼吸能体现人的心理状态,呼吸频率的强弱快慢、轻重缓急,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呼吸,不同的呼吸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新平是呼吸沉稳,紧张、激动时呼吸急促,呼吸和情绪是相互的。自然呼吸使得心脏跳动,血液流通,是维持生命存在的根本。1.2 艺术呼吸

舞蹈中的呼吸也称之为艺术呼吸。艺术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处理、合理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需求上升为理性的支配及其运用,使呼吸、韵律、风格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相比生理呼吸来讲,艺术呼吸就是舞蹈的“动力线”,它给予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内涵,赋予舞者肢体以生命,使观者和舞者之间达到很大程度的共融。舞蹈时进行合理的呼吸,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的基

本恒定,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充分发挥舞者的肌体能力,以创造出最美的舞台形象。

民间舞中的呼吸一般由吸气、提气、屏气、呼气四种形式组成。呼吸一般为“起法儿”做准备,提气是为提高人体的重心;屏气是帮助人体收紧和戛然的停止;吸气是为了换气与放松身体,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

l、快吸、快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动作小而快,并带有跳跃性的动作,它所表现的情绪多为欢快、喜悦的。

2、慢吸、慢呼。这种呼吸的方法常出现在节奏较慢,上下起伏,节奏平均的动作中,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缓慢、悠长、恬静、连绵不断。

3、慢吸、快呼。这种呼吸方法常出现在慢起快落的动作中,呼吸可使动作显得流畅,有重量,脚下有根。

4、快吸、慢呼。这种呼吸的方法常出现在快起慢落的动作中。给人的轻盈、柔美、秀丽感。呼吸与蒙古舞的关系

任何艺术都需要运用气息,无论它是戏剧、音乐、美术、书法、还是舞蹈。呼吸之于舞蹈,不仅仅只局限于舞蹈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它更作用于舞蹈的姿态、舞蹈的感觉、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使之更加自然、更加流畅、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生命力。呼吸能够烘托舞蹈的语汇、舞蹈的内容,使之更加充满活力、更富于激情。呼吸是舞蹈的感觉、舞蹈表现力的支点和精髓,是舞蹈得以完善体现的原动力。通过完美的呼吸,并使之贯穿于舞蹈作品的始终,这样舞蹈作品才能让人感动、催人奋进、使人陶醉。只有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呼吸在舞蹈中运用的成功与否,是一个舞蹈能否成功的关键。讲究不讲究舞蹈时的呼吸,决定了舞蹈初学者的进步;能不能自觉地、完美地、有创造力、有感染力的呼吸就决定了舞者的终身成就。由表及里、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的舞蹈艺术表演,是由呼吸伴随着舞感和舞蹈表现力而成就的。

由此可见,呼吸是保持舞蹈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样的针对蒙古舞也不例外。它是保持节奏的基本,一呼一吸本身就是节奏,而蒙古舞就是充斥着节奏的模式。它表现出来的起伏、张弛、动静都是由呼吸起伏张弛的节奏夸张而形成的,这样的节奏给予蒙古舞以生命,使其动作中充满了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产生了不同质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通过意念支配、控制的艺术呼吸,从而体现出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使节拍变得有节奏性与表现力。

二、呼吸在蒙古舞当中的作用

呼吸是民族民间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赋予民族民间舞蹈以生命,塑造了民族舞蹈的灵魂,中国的民间舞蹈追求“以心带情,以情带动”,心与呼吸紧密相连,在舞蹈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起到重要的作用。

呼吸是由节奏产生的,而节奏的起伏和张弛恰恰是通过呼吸节奏构成,这些节奏可以丰富舞蹈的生命,促使动作充满节奏感,通过轻重缓急的呼吸表现出质地各异的变化,从而赋予身体动作的节奏和层次感、产生对比度。艺术呼吸通过产生节奏的变幻,促使风格的差异能较好的表现出来。对于民族舞蹈来讲,关键是要体现出风格。

正确合理的运用呼吸,其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将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对舞者自身所要表现的艺术内涵与思想感情将有完美的体现。我们常可看到有些舞者在舞蹈中上身僵硬,气都弊在胸上,妨碍呼吸肌的松驰,或气喘吁吁,满面通红,这都是呼吸不加控制不会正确运用的结果。它会直接影响剑舞者的表现力,会破坏舞者所刻画人物的形象。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如果一举手一投足都没有呼吸的运用,光舞动一融虚假的外壳.谁能认为这是舞蹈?谁还能承认这是一个舞者呢?所以在民问舞训练中,只有正确的运用和把握各民族的呼吸特点,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肢体的表现力,使节奏、呼吸、舞姿、技能等方面融合在各民族特定的风格和情感中。才能创造各民族更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

舞蹈是舞者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呼吸则控制身体,来帮助四肢更完善地做出各种舞姿,使之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舞者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够把握动作的内在力量,并能解放各部位,使肌肉充分舒张、收缩,动作松驰流畅。这就要求舞者们要正确认识舞蹈中艺术呼吸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主体精神的结晶。

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的“呼吸”体现着蒙古人民的精神风貌。蒙古草原,广袤无垠,四季鲜明。历史上草原民族面对天运和人运的和谐统一,徘徊于生存的主动与被动之间,四时有序、生命无常。磨砺出蒙古族处变不惊,去留随意的心理韧性。蒙古族舞蹈中欲左先右,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胸背训练,在收与放、关

与开的对立统一中运动进行。胸背训练以呼吸控制肌肉感觉,自然牵动胸背部的每个关节,收是那样的细腻而深沉,放是那样的苍劲有力,犹如在风雪中迎风而上的苍鹰,傲然挺立,充分显示了蒙古人作为游牧生活的主宰者那种挺拔豪迈、气壮山河、洒脱奔放的刚劲有力之美,展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它和蒙族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交相呼应。呼吸是蒙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和掌握蒙族舞蹈的同时,要把握好对呼吸的控制能力,从而体现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审美价值。蒙古舞也来源于民间百姓,来源于民族本身,它是舞蹈艺术的基础。是群众的文化。在表现人物思想情感中的喜、怒、哀、乐、动作上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舞蹈中这些都必须通过呼吸的长短、大小来一一体现。科学的呼吸能使你的舞姿优美动人,表演充满活力。

三、呼吸在蒙古舞中的具体应用

蒙古族舞蹈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感情奔放,女性舞蹈欢快优美,男性舞蹈彪悍刚劲,并以抖肩、各种马步呈现其特色,充分表现了马背民族的雄姿。

舞步、肩部、手部、臂部的训练中必须有呼吸,以呼吸带动踏步、拖步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进行动作的衔接,表达感情。由于蒙古族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差异,形成了自己民族独有的特质。蒙古舞中后靠的姿态,横抻的动态就跟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英雄年代、“马背民族“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蒙古族舞蹈多以呼吸带动动作的起伏,以流畅自如的气息体现工作的轻重缓急,大小强弱、抑扬顿挫。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的呼吸主要是重拍慢吐气,弱拍快吸气。重拍慢吐气可以表现蒙古民族彪悍、健壮、粗犷的个性;弱拍快吸气可以表现出蒙古民族沉稳、豁达、洒脱的形象。快吸快呼如硬肩、笑肩,快吸慢呼如抖肩、柔肩、绕腕、软手、柔壁等,慢吸慢呼如单耸肩和双耸肩。

例如趟步加柔臂的训练,通过肩部的延续,出现波浪形的延伸,增强膝部的平衡能力,加快动作的移动,在动作中,呼吸下沉。趟步要求膝部掌握平稳,并步的动向移动,在动作中,手臂向下压,一节节抹,手臂都要走下沉的曲线,双膝稍弯,重心慢慢下移。到换反面上步时短暂的快吸气,以此类推,最终完成整套动作。

正确、合理的体会和把握呼吸,可以很好的表现蒙族舞蹈的魅力。完美的运用长吸气、慢呼气,通过这样的气息,可以更好的表现人物置身大草原的豁达心态和英雄气概。舞蹈中丰富的肩类动作也需要呼吸的支撑,使得动作在快吸快呼中交错进行,呼吸与动作交相呼应,更好的表现蒙古舞蹈的魅力。

结论

呼吸是人的“生命线”,科学的艺术呼吸又是一个人艺术生命的“生命线”,呼吸在民族舞蹈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各个民族舞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因而要很好的使民族舞蹈发展下去就要合理的运用呼吸,明确呼吸的重要性和切实的运用,希望通过对呼吸在民族舞蹈蒙古舞中的作用与应用的研究,可以为大家带来一点启示,为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增加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新.呼吸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08年第1期

【2】 李蓉.浅谈“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艺术探索.2009年第4期 【3】 周力澜.蒙古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探析.艺术研究.2010年第3期

【4】 廖敏.试析民间舞教学中“呼吸"的重要性.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 范红艳.浅谈舞蹈与呼吸——呼吸是舞蹈的灵魂.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下载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形成安全预控机制。风险管理就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管理对象,分别实施危险源辩识、......

    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2010-09-20 来源:http://摘 要: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导致建筑企业事故频繁发生的深层原因。通过剖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

    计算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一、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归类 企业的安全管理大致可分为:安全教育、工伤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隐患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特种作业管理、劳动......

    安全管理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一、树立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而且新农村的建设也十分充实、富有活力,但农机工作不办证、不挂牌和不检审的现象时有发生。省市各级农机部门需要......

    Excel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

    五大连池市中小学教学管理与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教程 编制:信息部王景江 Excel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Excel快速统计学生成绩 每次考试结束后,面对诸多的统计项目,许多......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作用 一个施工项目是一项一次性的整体任务,有统一的目标,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则,需要设有专人负责才能保证其目标的有效实现。这......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

    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支持,但最关键的是人,组织的目标是靠人的行为来实......

    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近年来, 人力资源管理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种潮流。然而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万能的, 只有具备了必需的条件, 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