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纲

时间:2019-05-12 20:3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大纲》。

第一篇:研究大纲

研究大纲

研究主题:试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一、主题来源:

自拟题目。本人查阅过梁启超报刊思想的相关文章,对其新闻思想研究产生兴趣,便深入了解,得知虽然他在报刊活动有诸多建树,但他首先是一位以改良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新闻思想与其政治抱负有密切的联系,其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新闻思想的转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从产生、转变到发展的过程,以及每个时期他的新闻思想的主要特点,便于我们认识其新闻思想的变化原因及表现,从而更好地分析他的新闻思想。

意义: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构建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他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新闻思想也影响了中国以后的报刊活动和新闻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实质性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

对于梁启超先生的新闻思想研究,专家学者们已做过较多的讨论,但研究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如李艳红老师在《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一文中指出梁的新闻思想模式具有强烈的中国本土化特色,成为中国新闻事业、新闻思潮的主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于学术发展的负面影响,这主要在于政治功用诉求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新闻学的正常成长。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主要内容:通过对梁启超办报背景和办报思想的初步认识,阐述其新闻思想的产生及原因,并深入探讨在萌芽期、高峰期和晚期,他新闻思想的特点,以及他对报刊功能和报刊性质等看法发生转变的因素。此外,他的新闻思想也是不断完善的。如他的新闻思想由早期的封建主义报史观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报史观,对报刊功能的认识也从报刊的“去塞求通”转变为监督政府、引导国民。但他的出版思想中也存在一些

消极因素,对编辑出版的内在规律涉及也不多,我们应辩证地评价。框架:

1、简述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产生及原因。

2、分别论述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萌芽期、高峰期和晚期各自的特点。

3、通过上述分析,总结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4、辩证地评价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5、客观性总结。

五、研究的方法:

文献综述法、观察法等。

第二篇:唐诗研究《大纲》2009

唐诗研究复习提纲

一、唐诗的繁荣

唐诗繁荣的盛况:

1、古调新声,各体该备;

2、风格多样,流派纷呈

3、朝野上下,人工篇什。唐诗繁荣的原因:

其一,社会渊源:

1、唐代社会阶级变化,劳动者身份提高,自我意识觉醒;

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级形成;

3、行政、司法、赋税、兵役、科举制度调整;

4、以寒士为主体的唐代文人漫游科举从政拓宽的唐代诗人的视野。

其二,思想渊源:任侠与儒释道并列为唐代四大思潮,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注重文艺的社会功能,遍及下层民众的佛教和上层社会的道教偏重于艺术形象及意境的追求。侠源自春秋战国时代没固定职业在社会上游荡,受雇于某个集团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用的人,称为游侠,渐渐上升为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社会品德。唐代一统王朝,北方游牧民议族尚武之风给游侠活动增添了血液,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为游侠活动提供了基础,唐代礼教松驰强调个人自由,侠风之盛为六朝门阀政治和宋明专制所不可比拟,以李白为代表,唐诗呈现大开大合,高蹈飞扬的局面。

其三,文学渊源:唐诗继承了诗经、离骚的写实精神和浪漫气息。唐诗由宪章汉魏,取材六朝打开大门,中期以文为诗,博极其趣,后期诗词合流,骈律互参,走入尽头。

思考:唐诗繁荣的根本原因还是社会渊源,正是唐代社会阶级关系的变革和由此带来唐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为诗歌创作繁荣提供的历史的需求与可能。

二、唐诗的分期

1、四唐分期说的形成过程: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以时为体,提出五期论,将唐诗分为唐初、盛唐、大历、元和、晚唐;

元朝杨士弘《唐音》音律正变,“三期论”;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声律、兴象、文词、理致”说,提出四期论:早、盛、中、晚。

2、后人对四唐分期说的意见:

明清诗论家对四唐分期说的攻击:高棅四期说最大破绽在于:李杜分列问题,元白诗坛的归属问题。四期说的理论基础“正变”观念是我国古化文论的重要传统,正即本源,变即流别,由此带来认识误差:唐诗发展至杜甫已出现变的倾向,但为了维护杜诗的权威,只能归在盛唐;元和诗坛时而划入中唐,时而入晚唐。明七子是较之高棅更为正统的格调论者。

近现代学者对四唐分期说的修正:胡适《白话文学史》提出以安史之乱将唐诗划为前后两段。闻一多,陆侃如也同此说。苏雪林《唐诗概论》按文艺思潮变迁将唐诗分五期:其一,唐初宫廷诗。其二,四杰至盛唐的浪漫诗潮。其三,杜甫至元和年间的写实思潮;其四,李贺李商隐的唯美思潮;其五,唐末诗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前言》提出八期说。

3、对唐诗分期说的再思考:

分期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唐诗演进中的逻辑性,将唐诗分为三段:唐前期——唐初至安史之乱前(618-755),唐诗的成长期;唐中期——安史之乱爆发至穆宗长庆年间(755-824)唐诗的转变期;唐后期——敬宗宝历到唐末(825-907)唐诗的衰蜕期。即初盛唐、中唐、晚唐。

三、唐诗的流变

唐诗的准备阶段(618—712):

绮而不靡的贞观诗——唐五古之始;

提倡风骨的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是一群地位不高而才名颇盛的年轻诗人,热切抒写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推动诗歌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领导唐代寒士诗歌的第一个潮流,杨士弘的〈唐音〉把他们定为唐诗的“始音”,承认他们开启了一代诗风。此后诗坛出现复古的陈子昂,和以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的两种对立倾向,分别发展了四杰的骨气与声律部分。

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武后时期的新一代宫廷诗人,因出身寒微,在应制颂圣方面表现自己真切情思。总结了齐梁以来对诗歌声律的种种探索,实现了五七言律诗格律形式的基本定型化。

注重声律的珠英学士派——盛唐之音的基础。公元七〇〇年,武后诏学士四十七人修《三教珠英》。此后,这些人便被称为“珠英学士”。包括沈佺期、宋之问,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言近旨远的梵志体——通俗诗之源。梵志:唐代著名白话诗僧,写过许多劝世诗。其诗风别具一格,称梵志体。

唐诗的兴盛阶段(713-765):

诗歌体裁形式的发展

律诗规范确定,七言地位渐高; 乐府面貌改变,歌行发达成熟; 绝句创体创格,蔚为诗国新声。诗歌题材风格的发展

(1)、从王孟的山水田园诗和高岑的边塞诗看盛唐之音的本质:

王孟山水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写田园和谢灵运写山水的传统而出以变化,以田园的情趣写山水,以山水的眼光赏田园,较多表现诗人的隐逸思想和闲适情怀,多用五古五律。

高岑的边塞诗接受了北朝诗人边塞题材而加以扩大,把军旅生活、边地风俗、塞上风光收入笔底,结合建功立业的怀抱,气象开阔,情调悲壮。常用七绝或七言歌行。

两者在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明显分流,印记着唐代诗人自身二重性的矛盾投影,在抒情写影中保留着清新明朗的基调,共同构成盛唐之音,矛盾而统一。

(2)、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及其歌行绝句的魅力: 李白站在盛唐高峰之巅,以宏放的气魄、奇绝的才调、叛逆的性格,唱出时代的最强音,唐代寒士追求功业,关心世务,爱好自由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三位一体的发扬。广泛吸收了诗骚汉魏左陆鲍谢及乐府民歌的精华熔于一炉,形成天马行空,飘逸不群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人难以追摹的典范。把古典诗歌言志抒怀的功能和写景抒情的的技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歌行体绝句成就最高,在保持乐府民歌朴挚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楚辞的意境和六朝文人清新俊逸的气调,纵横多变。

(3)、杜甫的现实主义诗史及其对叙事古体诗、抒情律诗的贡献。杜甫大力发扬了诗歌感事写意的功能,直情时事。正是安史之乱期间所写的那些编年式史诗,奠定了我国古代以时事入诗的诗史精神。

杜甫善于通过个别人物的命运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交织诗人自身的遭遇和感慨,诗情与史实并茂,杜甫是第一个将普通人民形象广泛引进诗歌作品的诗人。加强了文学写照社会的深广度,也照示出时代的典型人物,历史主题和审美趣味的更新。如《三吏三别》

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中。如果说沈、宋是律诗体的确立者,那杜甫就是名副其实的奠基人。其抒情律诗的特点:一是将叙事与议论的成分引入诗中,抒情写景紧密交织在一起。二是正反相形艺术手法相互映衬。三是布局上注重屈曲盘旋。四语言锤炼见功夫。五在诗歌音律、体制上有新的创造。如《登楼》。

唐诗的转折阶段(766-835)

大历之风尚浮

(1)、“本子昂之古雅而益之以气骨”的箧中集派:元结在安史之乱期间收录故交沈千运、孟云卿等七人的诗作命名为《箧中集》,用以鼓吹他崇尚的雅正宗旨。箧中集派诗人大多活动于开元天宝年间,继承陈子昂复古倾向,诗中没有盛唐诗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衰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自己的诗作却大大跨越了这个范围。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

(2)、“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之以风神”的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李益、卢伦、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闱、夏侯审十人。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撤长五七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以王维为宗,偏长诗歌形式技巧,格律规整,字句精工。

贞元之风尚荡

(1)、盛唐诗风的继承者刘长卿、韦应物等;

刘长卿,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身历玄、肃、代、德宗四朝,其七律被称为中唐之首。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

(2)、中唐诗变的先行者皎然,顾况;

皎然: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人。中国茶文化始祖,被称为诗僧,茶僧,著作《诗式》。顾况:为人熟知的是他和白居易之间的一段轶闻: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元和之风尚怪

(1)、元白的化俗为奇

元稹《连昌宫词》感怀史事,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敷设故事,这类叙事长诗围绕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情事,加以集中的剪裁和委婉的铺叙,真正做到写情入微,绘事如见,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其坦易作风出自批评时政的需要。

(2)、韩孟的由险得奇 韩愈、孟郊的奇险习气导因于对现实人生的不满,诗歌不拘常格,雕琢文字,屡险如夷。

唐诗的创新阶段(836-907)

(1)、幽艳晚香的特色:

1、重视技巧,忽视功利的唯美倾向;

2、咏史感怀,悼古伤今的悲剧色彩;

3、工丽巧切、妙逼盛唐的七言绝句。

(2)、主要流派:

苦吟派:李洞、方干、姚合

雅正派:朱庆余、章孝标、项斯、斯空图

写实派: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创新派: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思考题:

(1)、声律风骨始备的盛唐之音是如何形成的?

殷潘的《河岳英灵集叙》以“声律风骨始备”作为唐诗进入全盛阶段的主要标记。唐人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性格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相结合,构成了唐诗的风骨。扬弃了汉魏风骨中感概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展开其豪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初唐四杰代表唐诗由宫廷向寒士转变的征兆,陈子昂更进一步扫荡六朝颓风,并提出“兴寄”说。

唐诗的声律来源于齐梁新体诗(理论纲领即沈约的四声八病说)而有所发展,将四声作了平仄二元化的处理,超越各种消极的病犯禁例,利用平仄相间的原理,构造出一套明白易懂,切实可行的声律定式。唐人特别重视诗歌作品的音响效果,力求将外在的声韵节奏与内在的情感运动结合一致,文意兼美,声情并茂。声律的讲究是唐诗区别于唐以后诗歌的重要标志。在辞章方面,唐诗炼词炼句,灵动多变,取得浓缩凝炼的效果。既有“截取横断面”的表现方法,又有大开大合的气度。

唐诗注重兴象与韵味,将唐诗诸要素连接在一起,呈现唐诗整体风貌,即气象。并产生了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

(2)、李杜诗风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传统的李杜并称表明他们的诗歌成就有如双峰并峙,辉映千古。比较李杜,并非强分优劣,而是认识他们风格的异同,历史地位的差别,在诗史上的不同作用。

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彼此间又有交游酬唱,应该属于同一时代。但这十一岁之差,在安史之乱这样急剧变化的历史关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白主要活动在安史之乱前,诗风在此前定型。杜甫生逢乱世,代表性诗篇多作于变乱期间。李白被视作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杜甫则被视为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李白的重要作用在于继往,杜甫的巨大作用则在于“开来”。李杜的区分不仅是唐诗两个阶段的标志,甚至是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前后两大历史时期的分界。当然杜甫诗中也有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言志述怀人诗歌传统,抒情浓郁的艺术风味。李白后期诗作也预示了时代的遽变和诗风的转折,正中有变,变中有正,这就是李杜的辨证法。

李白: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批判的写实主义诗人

3、明朝胡震亨《唐音统签》“唐至开元而海内称盛„„前有青莲少陵,后有昌黎香山。这段话代表了一种什么观点?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此语大致阐述了时代变迁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4、宏道云:文章之气一代薄一代,文章之妙一代胜一代。联系唐诗发展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四、唐诗的研究

1、唐五代唐诗研究概况:

唐朝主要是选诗、品藻、述事:殷潘的《河岳英灵集》标举风骨声律兼备的宗旨,体现盛唐气象。元结的《箧中集》揭示雅正主张,代表沈千运、孟云卿古淡趣尚。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鼓吹理致清新,以大历十才子为楷模。晚唐《唐诗类选》为最早一部综合性选本。

2、宋金元唐诗研究概况:

宋代是唐诗研究的飞跃时期。整佚理旧,制作诗话,南渡以后又着眼于对江西诗派的反拨,自张戒发难后,公开批评宋诗流弊,转趋唐人。永嘉四灵复吹唐音。严羽《沧浪诗话》述及有关唐诗的根本问题:师法盛唐。

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叙写了唐朝278位诗人的传略,附带述及的另有120人。并结合诗歌创作的品评和诗歌流变的论棕,内容丰富,可以看作整个唐代诗歌史的雏形。杨士弘的〈唐音〉收录取179位诗人1341首诗,标以始音、正音、遗响的名目和初盛中晚的分期,实际上是把严羽的观点用于选诗,成为唐诗选学上第一个以盛唐为宗的选本。

3、明代唐诗研究概况: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九十卷录六百多家诗近六千首,分体编次,在品第之中反映出唐诗的历史分期和源流正变。

4、清代唐诗研究概况:

清代,沈德潜倡格调论,宗唐;翁方纲宗宋;袁枚《随园诗话》主性灵,其好友赵翼《瓯北诗话》发扬完整。

彭定求编定《全唐诗》录2200位诗人49800首诗付梓,有唐一代诗大致备录。咸丰年间始刊的一部通俗选本《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孙洙编,经过不断翻刻与注评,成为家弦户诵的唐诗读物。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宋代是唐诗研究的飞跃时期?

答:

1、宋代作了大量辑佚理旧的工作,唐诗抄本经印刷术普及,便于保存;

2、整理唐人别集的同时,编纂了几种重要的诗文总集如《文苑英华》、《唐文萃》;

3、宋人的诗话制作,北宋长于纪事,南宋长于品评,上升到理论概括阶段;

4、南宋对唐人别集的辑补、校勘、编年、笺注工作有更大进展。(2)谈谈你对“唐宋之争”的看法。

一、站在尊唐的立场上,宋诗也有似唐诗者。选者或在宋诗尚处弱势地位时,借唐诗之尸,以还宋诗之魂,如元方回之编《瀛奎律髓》;或当唐宋诗之争激烈之时,通过编选宋诗而行贬抑宋诗、巩固唐诗地位之实。总之,在不同的条件下,这是一种双方都可利用的策略。宋诗固然与唐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此而选宋诗,则其真面目自然难以尽显。

二、宋诗既有对唐诗的继承,更有对唐诗的发展,强调宋诗与唐诗之异,如清吴之振等所选之《宋诗钞》。这在宋诗的认识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唯其如此,宋诗方有可能取得与唐诗分庭抗礼之资格。

三、在充分肯定宋诗价值的同时,以唐诗矫宋诗之失,并进而将唐宋诗视作一个整体的审美范畴,力图兼融唐宋,自立一家,如晚清之宋诗派。如此,才算对宋诗的利弊与真精神有了一个比较完整、辩证的认识。

四、当然,实际的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有时往往几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一种思潮被击败之后,又会卷土重来。

但从总体上看,宋诗的地位经过数百年的斗争,最终得到了确立。至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唐诗、宋诗,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态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2]之论出,唐宋诗之争始随之暂时告一段落。

必读书:《唐诗学引论》,陈伯海著

参考书:《唐诗百话》,施蛰存著;《唐诗风貌》,余恕诚著

第三篇:营销课题研究大纲

《市场营销学激活式教学法探究》

课题研究实施大纲

陈峥嵘

一、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1、结合《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点,研究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激活式教学方法。

2、积极探索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

3、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研究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为宗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探寻一系列丰富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具体改革内容

市场营销学激活式教学法研究在紧密结合本学科特点的实际情况下,总结以往教学方式方法,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具体使用“读、讲、议、问、评”的方法组合,为学生搭配出灵活、新颖、有趣的“营养套餐”,这种激活式方法输送给学生新鲜的营养食粮,促使其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在激活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胆量的锻炼,适应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研究目标

1、本课题要突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色,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坚持“优素质、重能力、强实践”的主导思想。

2、本课题要有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使学生在具有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不但能“坐得住、听得进、学得会”,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最终实现四个结合:①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结合;②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③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④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结合。

3、提高教学研究的内涵质量,取得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成果,为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奠定基础。

4、通过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成为懂得教育规律、运用教学规律的现代研究型教师。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提升、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能力,习惯以及精神品质),如何更好地在运用激活式教学法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是本课题组成员要着重解决的。

六、实施方案与方法:

使“读、讲、议、问、评”的一系列激活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读,即读书。课前学生不仅要读课本,还要读相关的书,一方面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讲,是学生讲。学生们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让学生上台来讲,最后教师再统一归纳、点评。

3、议,就是讨论。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讨论,教师提供营销案例、营销故事和营销幽默,确定具有一定代表性、普遍性、现实性很强的热门话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分小组讨论并发言,最后由教师分析、总结。

4、问,即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问题。使不同资质、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有机会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形成开放的心态。

5、评,就是评价。每学期期末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市场营销学的收获进行评价,并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发扬教学民主,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支持、参与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七、具体实施计划:

项目研究起止时间: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具体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

学习教育科研知识和现代化教育理论;制订课题研究实施大纲;拟订课题研究具体方案;收集与课题有关的科研资料。

2、研究阶段:2006年11月—2008年12月

按照课题研究实施大纲及方案展开扎实的研究活动,观察教学效果,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进一步搜集、充实资料,继续进行研究。

3、整合研究结果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

整理资料,在通过研究获得的事实、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撰写研究工作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八、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预期研究成果:

1、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主要包括研究报告和总结;论文;教学典型课例;教学信息化资源等。

2、预期研究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创建本课程理论教学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在本学科产生较大影响,在市场营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市场营销学课程成为本专业学生们喜爱的主干科目,也成为其他专业学生的热门选修课程;为河北省和廊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经济类人才。

3、主要实施范围:主要是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类高职高专相关班级。

第四篇:“古希腊文明研究”课程大纲

《古希腊文明研究》教学大纲

黄洋,huanngyang@fudan.edu.cn

2015/9

教学目标:对希腊历史与文明有一定的了解;对历史学研究方法有初步的认识。阅读文献:

黄洋、晏绍祥:《古希腊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奥斯温·默里:《早期希腊》,晏绍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J.K.戴维斯:《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黄洋、宋可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弗兰克·威廉·沃尔班克:《希腊化世界》,陈恒、茹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Stephanie Lynn Budin, The Greeks: New Perspectives,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2004

一、希腊文明的开端(9/10)

二、古风时代-城邦文明的奠基

1、希腊城邦制度(9/2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版,1965年

2、城邦的兴起(10/8)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奥德修记》,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版,1991年 晏绍祥:《荷马社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黄洋:《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与希腊城邦的兴起》,《世界历史》2010年第3期,32-41页

3、城邦制度的确立(10/15, 10/22)

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版,1959年

4、个人的兴起(10/29)

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秦海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三、古典时代-城邦文明的兴盛

1、希腊人的蛮族观念与族群认同(11/5)

2、民主政治的发展(11/12, 11/19)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版,1960年版

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德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民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摩西·芬利:《古代世界的政治》,晏绍祥、黄洋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

3、竞争性的国际体系(11/26)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版,1960年版

4、思想、文学艺术的创造(12/2)

罗念生译:《古希腊悲剧经典》,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5、古希腊的性与性别(12/9)

裔昭印:《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希腊文明的扩张(12/16)

2、希腊化世界与罗马的兴起(12/23)

四、希腊化时代的文明

第五篇:温江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大纲

温江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

温江生态旅游资源禀赋良好,多年来因缺乏整合思路,很多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基于现有资源条件和开发现状,温江应从旅游形象、管理体制、景点布局、线路交通和服务设施5个方面提炼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策略,打造旅游金字招牌,更好地带动温江生态旅游圈的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温江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目录

摘要...........................第一章生态旅游研究资源研究综述...................1、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2、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3、生态旅游资源分类....................4、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第二章温江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对策研究..................1、温江生态旅游概况....................2、温江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3、温江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对策..................4、温江旅游服务设施的整合...............

下载研究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物流战略规划研究大纲

    中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研究 1. 摘要:首先介绍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物流管理现状,然后分析目前物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的基础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 以顾客满......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研究方法的含义和主要特点: 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科学方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中科学方法与科学方法论是既有联系......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论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吴建祖兰州大学管理学院jzwu@lzu.edu.cn139-1913-8398一、 课程简介本专题是研究生《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一部分,旨在向学生阐......

    《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曹雪芹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红楼梦》,无论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形成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封建社会......

    村民自治问题研究大纲

    《村民“自治”问题研究》提纲摘要自村民自治全面实施以来,各地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最重要的是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

    研究日本工业设计的大纲

    专题研究之日本的工业设计 一、 日本的工业设计发展史 (一)日本工业设计发展的萌芽阶段 从1945--1952年是日本工业的恢复时期,也是日本工业设计的萌芽阶段。 (二)日本工业设......

    第12章教育研究方法(大纲)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及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

    04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 考试科目代码:[046] 一、 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切实把握重要的古代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