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主题情境图在教学中的综合化运用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主题情境图的应用
东泉中心小学全香云
【内容摘要】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的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主题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主题情境图主题图的应用编故事
一.利用主题情境图,将导入与新课融为一体.1.利用主题情境图,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
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 ”的生活画面的主题情境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出示图后,我问学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 ,“ 我知道小明手里有2瓶酸奶 ”,“ 我知道柜台上有30瓶酸奶 ”,“ 我知道货架的最上面一层有5瓶酸奶 ”,“ 我知道货架的中间层有6瓶酸奶 ”,听了学生的精彩回答后,我抓住时机,问:“ 你是怎么知道小明手里有2瓶酸奶的? ”学生接着回答,“小明左手拿一瓶酸奶,右手拿一瓶酸奶,这里是2个一,2个一是2,所以小明手里有2瓶酸奶”,我又问:“你是怎么知道柜台上有30瓶酸奶的? ” 学生接着答:“一排有10瓶酸奶,一共有3排,3排是3个十.3个十是30,所以柜台上有30瓶酸奶.”学生的回答如此热烈,我便顺势接着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吗? 3个十和5个一呢?”从而学生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旧知识,逐步导入新课。这样,利用主题情境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2.充分利用主题情境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入新课后,通过主题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
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
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综合运用主题情境图,将导入与新课融为一体,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充分挖掘主题情境图的内涵,并进行综合运用.1.利用主题情境图,使学生建立数感.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我会列10的算式,6+4=10.4+6=10.10-6=4.10-4=6”。
2.利用主题情境图,发散学生的思维,编应用题.当学生列出算式后,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想法。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于是对学生说:“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进行综合运用,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根据主题情境图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形象性强,有趣的童话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创设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将故事与主题情境图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一年级上册“上、下”概念时,我将书上的情境图设计成多媒体画面并伴有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学时先投影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大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相处得很好。每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师边说边投影出示小动物(小鸟在树枝上,小松鼠小免在树下)。学生抢着回答,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抓住这一契机,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说说这三只动物谁在谁上?谁在谁下?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综合运用主题情境图,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现实问题,富有情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结合“主题情境图”渗透思想教育.“主题情境图”教学不但要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还要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所呈现的主题情境图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校园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结合画面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这就是“主题图”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上好这一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更能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做好准备。
又如教学“第几”中的主题图是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除了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并在方框中填上数,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还要结合主题情境图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当前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这类素材十分有意义。这样,综合运用主题情境图,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又达到了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两者兼得,效果较好。总之,主题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不断以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为载体,在主题情境图的综合运用过程中,用心领会,灵活运用,创造开发,使主题情境
图更好的服务于我的课堂教学,让新教材在我的创造性教和学的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伴随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已走进了学校,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本文就在教学中对主题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化运用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课堂教学
万荣县城关小学
薛晓艳
我们学校使用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也有7年的时间了,该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 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从观察图中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旧知识,逐步导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情景图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学<<10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我会列10的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
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让学生概括起来再说一说。
又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①一个组需要几瓶?2 ×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
有的同学们想坐高空缆车,算一算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 10 × 2 × 20=400(元)还可以是 10×(20×2)=400(元)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们在主题图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探究,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成呢?”
三、情景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10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
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就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又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价格表的情境图,让学生为自己和小伙伴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并列出了如7+8、5+24、18+18、18+16、24+16……等算式,对于提出的简单题,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算理一带而过,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究,让学生先摆小棒说算理,然后交流展示计算方法,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这样不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类题的练习,还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为主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主题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在主题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之策略 紫金县临江镇澄岭小学 江友群
摘要 数学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有效策略之一。因此教者要善于创设情境,让情境教学为数学服务,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操作 故事 游戏 生活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抽象到直观、理性到感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去创设情境呢?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虽属数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仍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很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操作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畅所欲言,当得出了种种猜想后,再让学生动手对各种梯形进行剪、拼、折等活动,通过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下底和高有关系,最后引导他们把梯形转化 成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实现了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故事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兴趣浓厚,如果能够把故事的创设引入到数学课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地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两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当学生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可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在教学一年级《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可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就地取材,用讲台当汽车,找12名学生上来乘坐“公共汽车”,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5人。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很快就编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说出了解题步骤,算出了正确答案。这样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既激发了学 2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使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如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先算一个组需要几瓶水,2 ×5=10(瓶);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了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能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2]《河源市优秀教学论文选萃》
(二)小学版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运用
精品源自政治科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1.课始,创设情境心 理学 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特别牢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分别来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说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下,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又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
2.课中,创设情境
2.1加强直观,创设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 计算 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2.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位 教育 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动画技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发展。
3.课尾,创设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
第五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应对问题的反应能力的关键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而游戏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就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游戏化教学的运用、游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内采取了许多减轻学生课业学习负担的措施,对于教育的改革,就全国各地的总情况看,仍然是无序的、没有章法的、不成系统的。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国教育领域对固有的、单一的教育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刻思考,对于如何更好的让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学校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乐于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对于此模式在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还需要教育人员更深入的探讨。[1]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都保持着相对不变的状态,学生思维被教与学方式陈旧、传统教学模式所制?s,一般都为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缺乏自主思维,老师灌输得多,学生思考领悟得少,一问一答,缺乏探索与交流。学得多,不如学得精,学生在小学正是广泛汲取知识和基础知识打牢阶段,对于老师“满灌式”教学,学生吃不完,消化不完,知识遗留问题如同食物残渣一样存留体内造成消化不良,使学生对于后来知识汲取消化的更少,这样一天天知识累积,那么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踵而来”,使得学生基础不牢,学得费劲,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面临学不进去,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的危险。
老师课堂主要以讲解灌输为主,但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即使老师们的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弥补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枯燥,学生们很容易丧失学习热情。所谓先学而后教,就是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一味的教,老师是主动者,不学而教,使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老师的脚步,在课堂上,对老师所抛出的问题应接不暇,缺少自我思索和探究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惰性,老师问什么,学生就想什么,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禁锢在老师划定范围,思维得不到拓展,创新也受到阻碍。所以面对小学数学传统模式的种种弊端,教学模式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2]
二、游戏化教学的运用
如今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创新成为了发展的必需要求,而游戏化教学则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它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公式或解题思路转变为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接受的游戏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拓展性,合作性,激趣性等游戏方式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合作性游戏,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体开展,多表现为展示性和竞争性,运用于一个阶段学习之后展示成果。合作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是学生相互展示竞争的兴奋时刻,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激趣性游戏,应用于引出未学习新知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拓展性游戏,应用于知识学习后的复习与巩固知识,利于学生们将新旧知识贯穿起来。
通过一系列游戏与老师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达到活跃教室死气沉沉的气氛,激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预期目标,提倡劳逸结合,使学生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从而解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创新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做到因学而乐,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有效地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将学习游戏化,让学生们跟着老师在学习中玩起来,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权,自觉自愿的投入学习当中,自己去探索学习,形成先学后教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除此之外,游戏化教学也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生们因减负之后所有的课余时间的空白,使学习更有效率。
三、游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数学是锻炼思维,提高反应能力的学科,小学数学教育至关重要,好的启蒙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是一个启下作用,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也是达到新课改的课堂高效率、高质量要求,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率、有质量地学习知识,真正做到快乐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真正达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多的理论都抵不上真正的行动,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需小学教师们的积极参与,不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3]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时时上心,做教学中的有心人,让课堂活起来,课堂不是“填鸭式”教育的场所,而是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的地方,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加愿意、乐意去学知识,这才是课堂教学应该做到的,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学习、实践空间,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受益一生的知识,通过课堂,大面积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面积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和考虑的内容。[4]
参考文献
[1]杨文永.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59-60.[2]陈秀琴.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313.[3]石晶.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82.[4]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