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县界牌镇安全生产工作监管思路1(共)
安县界牌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思路
钟思华
(安县界牌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办公室)
摘要:坚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生产工作理念,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狠抓隐患治理和事故防范,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确保了界牌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关键词:界牌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思路
界牌镇地处安县东大门,是绵安产业带承接区。目前处在“大拆迁、大发展”时期,全镇共有砖厂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2家,规模企业9家,其他小微型企业50余家,有烟花爆竹零售网点4户,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近年以来,界牌镇党委、政府争对当地实际情况,坚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生产工作理念,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狠抓隐患治理和事故防范,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确保了界牌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谈谈界牌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思路。
一、积极探索实用监管模式,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界牌镇积极探索实用性强的安全监管模式,注重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确立“三个第一”核心理念,坚定必胜信念;二是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强化基础管理;三是把握指挥操作的细节,真抓实干。
1(一)确立“三个第一”核心理念
为了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氛围,为了使人民群众自身的安全管理、安全防范、安全操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界牌镇提出了“三个第一”的核心理念。即:安全形象是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第一形象;创造安全生产条件、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受伤害是人民群众的第一需求。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的位置,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侥幸心理、畏难情绪、坚定必胜信念,真正做到一事当前先看安全,真正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真正做到关注细节、保障安全。
(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在安全教育方面,界牌镇将工作重心放在更新观念、规范行为上。一是突出职工的安全教育:通过系统培训、模拟演练、图解示例、行为纠正等方法,让每一位职工都知道或掌握安全行为禁忌、日常行为准则和岗位行为规范,从而规范操作标准,提高职工自身的安全素养。二是突出村、社区安全教育,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围绕家庭应急反应能力、家居安全、卫生健康等等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社区居民等组成的安全工作志愿者队伍;由在职、退休教师组成的安全社区教育队伍;由在校学生形成的义务家庭安全宣传员队伍。形成安全工作合力,由一个影响一家,一个带动一片,有效促进了安全知识的普及。
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进行制度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重新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重大隐患排查制度》等各项制度;其次,进行制度创新,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自我完善,顺应企业、社会的发展;再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要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切不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在监督检查方面,将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作为全年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位相关责任人的每一道具体工序和每一个细节中。充分发挥安
全生产办公室“对上议事参谋,横向联络协调,对下指导服务”的三个职能,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协调安委会成员单位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一是认真牵头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和各类建、构筑物及公共设施突击检查等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安委会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和协调沟通,在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事故统计、分析、查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安全宣传,安全生产检查、督察等方面,较好地履行了安全生产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三是全面开展道路交通、页岩砖厂、安昌河界牌段、小型加工企业、十个规模企业、食品安全等六个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企业要紧紧围绕今年国家开展的“打非治危”工作目标,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全力以赴开展好“打非治危”专项整治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三)把握细节真抓实干
在强化安全生产细节管理过程中,一是认真找危险查隐患,对照安全规程标准,查找指挥作业中的危险因素;二是明确危险点,对明确的危险点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因素;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查找出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技术措施。要求每一位操作职工,都要牢记“两个一分钟”,即作业前要静思一分钟,确认危险存在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方法是否有效,做到危险不预知不作业,安全没把握不作业;操作后反思一分钟,反思操作行为的规范性,要求是否得到落实,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满足了安全要求,不给自己或别人留下安全隐患。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解决“重生产、轻安全”问题
“重生产、轻安全”是企业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如何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正确轨道上来,确保在安全无忧的前提下搞好生产经营工作,是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重生产、轻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重视有形业绩,轻视无形效益。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业绩、月度生产经营业绩,是
通过数字来反映的。正是企业领导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完成生产经营业绩上,因而,重生产、轻安全便成为必然。
2、重视安全教育,疏于事故防范。对于一些单位安全生产也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但是,从培育本质安全型企业和本质安全型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仅仅重视安全教育是不够的。2011年界牌镇的企业,发生4次死人事件死亡4人、7次工伤事故伤8人。究其原因,就是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不严密。追究下去,在于领导干部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没跟上,事故隐患仍然存在。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不少企业重生产、轻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
3、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轻安全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安全生产的过程是人与物有效结合的过程,是人通过对物的操作、指挥和使用,使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既然人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那么,用什么样的文化理念指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就不是仅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类规章制度当然十分必要,但是,任何制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总有涉及不到的方面和环节。而文化对员工的意识和精神具有渗透、浸润、启迪和提升的巨大作用,随着企业安全文化的灌输、培育和行为养成,员工除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外,还能创新安全环境,攻克设备缺陷,消除安全隐患等,形成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抓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作后盾,何愁安全生产搞不好呢?
(二)解决重生产、轻安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不安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但是“安全第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保证生产。如果不生产,“安全第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应单纯地考虑安全和生产到底谁重要,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整个生产工作过程中;放在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上。人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如果没有人,就谈不上生产。为此,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时候,不论生产任务有多重,都必须坚决地首先排除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身安全。一句话,既要
首先保证安全,又要搞好生产。
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加大事故处罚力度。安全不安全,领导是关键。而重中之重的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作风转变。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把心思和精力在安全生产上,这种企业不发生事故属于不正常现象,而发生事故才属于正常现象呢。因此,对于因不作为而导致事故发生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3、强化技术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员工技术业务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安全工作的成败。只有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按章作业、正规操作,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目标。为此,界牌镇始终把加强企业职工业务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除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和每周一题等形式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意识和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外,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职工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中小学校防震防火演习,以及全方位隐患排查治理会战等。尤其是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坚持定期对他们进行安全培训,做到了人人持证上岗。
三、转变思想狠抓安全投入,不断夯实长治久安的安全生产基础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界牌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安全基础条件较差,事故隐患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状况,甚至企业中的危险作业经常以承包、转包和租赁方式进行。这些中小企业大多以粗加工和手工制作业劳动为主,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作业环境较差,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很大。所以也是事故多发的主要群体。在当前的经济建设工作中,抓好安全,是全社会的共识,怎么抓安全工作呢?搞检查,搞培训,搞应急预案,搞体系,搞标准化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事情,那就是都要牵扯到安全投入。
(一)安全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对安全投入重视不够。尽管近年来,关注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多数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经济效益第一的观念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部分企业隐患多多,企业决策层却熟视无睹,安全生产
上侥幸心理还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上“省”、“拖”、“凑”现象普遍;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中小企业微利亏损,加剧了在安全投入上的捉襟见肘;三是安全投入没有直观的效益,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
(二)转变思想作是前提,安全生产投入是关键。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或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地运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伤亡和职业病。
界牌镇抓住“两个重点问题”并舍得投入。一是队伍建设问题。切实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强化安全检查,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二是安全经费问题。首先抓住法人这个安全生产第一主体责任人,该企业负责的由企业负责,督促其加大企业安全投入,包括生产装置本质安全投资、安全防护装置的投资、安全维护费用、个体防护费用、安全管理费用、安全科研经费、恢复性固定资产投资、职业保护费用等等;其次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由政府负责。近3年来每年投入50多万元用于各种隐患整治和设施更新改造。
作者简介:钟思华男1962年5月工作单位:安县界牌镇人民政府
职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安全生产办公室副主任界牌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职称:中学一级教师邮编:622651电话:***
E—mail:jpnx@163.com
第二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8月1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预备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会议通报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安排,听取了九省三市、有关专家关于修改安全生产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就修法有关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拟定《安全生产法修订》(第一稿)。
听取参会代表发言之后,杨元元充分肯定了安法修订前期所做的工作,并对做好下一步修法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杨元元强调,首先要深刻认识修订安全生产法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工作。特别是7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召开此次预备会议,就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安全生产法修订步伐。第二,要明确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的原则。一是完善、创新,适度超前的原则。基本保持现行安全生产法主要框架不变,以便尽早人大通过。对现行安全生产法进行完善和创新,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未来一个时期安全发展工作的需要。二是适当细化的原则。要认真总结《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对有关条款进行适当的细化,缩小空间,增加可操作性,既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也要注意保持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要注意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相衔接、相统一,工作总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三是求同存异,适当集中的原则。安全生产法修订涉及方方面面,要紧紧围绕现阶段安全生产领域的主要矛盾,着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求同存异,适当集中,提高工作效能,取得实质成果。四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原则。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把第二章的细化修订作为此次修法的重要一环,明晰企业主体责任内容,着力对企业的责任、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提出法律要求。第三,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的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做好修法工作的重要保证。总局已经成立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政法司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小组,集中精兵强将,专司此职。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分析研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立足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好修订工作的原则,研究确定需要修订的内容;三是要在吸收各省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本周认真研究拟定出《安全生产法修订》(第一稿),提交后续会议讨论。第四,要加快安全生产法修订工作的进度。参与此次修法的全体同志要齐心协力,集中智慧,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工作实效,切实加快安全生产法修订步伐,年底前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高质量的修订稿,并在此过程中,尽量多地让法制办的同志参与到修订工作中。
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湖南、广东等7个省级安全监管局,广州、南京、太原等3个省会城市安全监管局有关负责法规工作的同志,以及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总局信息研究院和华北科技学院的有关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界牌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我们××镇地处废黄河南岸,镇域面积122.6平方公里,共辖2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7880个农户,73000人口,耕地面积81000亩,2004年全镇共实出国内生产总值3.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9元,财政收入达到1451万元。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和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发展大局,注重环境保护,着力生态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广泛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先后荣获省平原绿化先进乡镇,省科技先进乡镇,盐城市绿化十佳乡镇、市财源建设先进乡镇,从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绿化先进镇,千万株意杨工程先进单位,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竹林村在2003年全市绿化观摩现场会上,被市农林局领导誉为“日不见村庄,晚不见灯光的全市生态第一村”。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严格落实创建责任。
为切实加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镇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一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党委委员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立专门办公室,由环保干事任办公室主任,并严格强化了领导小组和各级的工作责任,确保做到“三个不”,即: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上;污染环境企业不批;破坏环境的眼前利益不取。坚持把环境创建工作作为抓发展的第一责任,做到三保证,即:保证创建力量;保证创建经费;保证依法实施。镇三套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项目,领办一个工程,工作好坏实行一票否决,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守则,领导小组职责,镇长环保职责,分管领导职责,环保员职责和考核细则。凡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企业和负责人一律不准参加评先创优,新上项目影响环境,造成污染的谁批准谁负责,造成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直至依法查处,从而确保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后果有人负。近年来,先后有4个千万元以上的招商项目,因有污染被拒之镇外,一个化工企业被责令搬迁,目前,镇内无一污染企业。
二、强化宣传,造浓全民创建氛围。
我们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全民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墙体标语、发放资料,举办“6.5”环境宣传周等一切可利用的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全民创建优美环境乡镇和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并利用外地化工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抓优美环境创建,就是抓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就保护自己,保护子孙。同时在全镇各中小学专门开设环保课程,近年来,全镇先后召开环保专门会议20多次,书写、悬挂宣传标语2000多条,举办6.5环境宣传周3次。通过宣传,参与创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镇绝大多数干群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每年义务参加创建人次均达万人以上。通往镇政府所在地的坎友路陆集段被市授予示范路段,镇政府机关环境建设二次接受县机关环境建设先进典型观摩,全镇绿化工作二次接受市组织的观摩。
三、因镇制宜,制定科学合理规划。
科学规划是实现创建高标准的前提,因此,我们不惜投放3万多元资金,聘请南京大学教授和省国土资源勘察规划设计院专家到镇进行实地考察,依据我镇的镇情实际,人文地理,按照“环境优美,特色明显,有利发展”的要求,共帮助制定五个长远发展规划。五个规划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镇村镇建设规划;××镇集镇建设规划;××镇绿化工作规划。在长远规划,总体规划制定好后,又分别制定了和阶段规划。为保证几个规划协调和谐,我们又按照“高标准、高品位、高速度、有特色”的“三高一有”的要求,制定了××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规划,确保规划实施按标准建设,按计划完成。
四、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质量。
一是突出加强集镇建设,做美建大窗口形象。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建成了6条计10公里长的硬质街道路面,达到了三道分开的要求,主要街道铺设了彩色人行道板,创业路水泥路面正开工建设;投入80万元,架设了60盏低杆路灯,100面广告灯箱,沿街单位建筑全部架设霓虹灯,投入60万元建成桥南街心公园,投入50万元建成了沿河路市民休闲风光带,投入20万元,建成了共创辉煌的集镇雕塑;发动社会力量,举民力、集民资,投入近两千万元,新增建商住和社会事业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公共绿地面积12000多平方米,达到了四季常绿,四时见花的要求,投入100多万元完善了给排水设施,今年又投入20万元,建成了新的集镇垃圾填埋场。
二是突出加强生态建设,做优建强××特色。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三结合、三促进:即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将环境优美乡镇和村镇建设相结合,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环境优美创建和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促进对外开放形象的提升。为此,我们突出加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大搞植树造林,创林业强镇。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全镇组织实施了“林业双千万”、“林业125”和“林业4.5”等绿化工程。目前全镇在田意杨树木达252万株,人均达到35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0.6%
第四篇:襄安镇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襄安镇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各级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制定《襄安镇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和工作目标
1、监管范围。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乡镇财政应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本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镇级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各类资金。
2、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保证资金项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
二、强化对补助性资金的监管
3、明确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的重点。财政补助性资金,是指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只)数、购买行为等为分配依据,直接或间接补助到农民的财政资金。包括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运转方面的财政补助资金。如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主要有(1)农村五保户补助资金、(2)抚恤(优抚)资金、(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灾民救灾补助资金、(5)粮食直接补贴资金、(6)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资金、水稻良种补贴资金、(7)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8)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9)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0)小麦良种推广补贴资金、(11)油菜良种补贴资金、(12)棉花良种补贴资金、(1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5)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16)农村贫困学生扶助资金、(17)村组干部固定报酬和误工补贴资金、(18)阳光工程培训补助资金、(19)能繁母猪补贴资金、(20)库区移民扶持资金、(21)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23)失地农民保障补贴资金、(24)农村草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5)其他财政补贴农民资金、(26)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等补贴资金。监督重点主要按照“一线实”要求认真核实补助信息。镇财政发放农民资金办公室应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计算依据、补贴标准和补助对象,把有关《公开信》和“一卡通”、明白卡等资料及时发放到农户,尤其,将每批次发放资金信息通过手机信息平台群发,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将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认真核实补助信息,确保涉农资金发放基础数据真正做到“一线实”。对公示中有举报、有反映的案例,要派人及时核实。对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在校学生人数、寄宿生生活补助人数、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补助人数、五保户供养人数、优抚对象人数、低保救助人数、农业保险补贴面积等,在向县财政局或有关主管部门汇总上报补贴名册前,乡镇财政应有重点地派员到现场进行清点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向县财政局和主管部门报告。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要按照各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镇实际情况,采取由镇财政支出专户集中支付与县财政局“一卡通”专户管理相结合等有效的资金发放制度,保证补助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避免多卡发放,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农民补贴资金。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镇财政所应与有关站所协调,共同做好本镇范围内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适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4、协调做好上级安排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对于由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发放的补助性资金,上级财政部门应协调同级主管部门,及时向乡镇财政提供相关补助政策文件,并提出监管要求。乡镇财政根据上级财政的委托,做好监管工作。
5、抽查审核单位经费预算。对于教育、卫生等按照生均、人均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等支出的单位,镇财政所应积极配合县财政局落实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补助对象实有人数等情况的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报告县财政局和主管部门。
三、严格项目资金监管
6、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项目资金是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①严把项目申报关。镇财政所要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县财政局提出意见和建议。②做好项目公示。镇财政应对项目的实施范围、责任人和受益人、招投标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加强群众监督。③跟踪项目实施。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县财政局报告,按照县财政局委托,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④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等。
7、细化纳入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①细化预算编制。乡镇财政要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报,严格审核有关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预算。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要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并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完成后要组织评审验收和绩效考核。③完善“乡财县管”制度。接受县财政局对乡镇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的审核、资金拨付和跟踪监控。
8、协作监管项目建设资金。对于上级财政与主管部门共同支持或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到本乡镇的资金,镇财政所要建立与各专业站所、村委会的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到各站所、村、组、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的项目资金信息,建立项目档案,及时纳入监管范围。要主动收集县财政局各业务股室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了解下达到本镇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及时实施监管。要实地察看或抽查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检查资金使用情况,评估项目运行效果,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9、夯实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镇财政所要按照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镇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学校医院、集镇村庄、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对项目申报和项目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随意申报和重复申报项目。对建设项目要进行公示,避免虚假立项、套取项目资金现象。对已完工项目要进行档案管理,跟踪项目效益。
10、加强和规范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专项项目资金管理遵循坚持公共财政改革取向原则;坚持分级负责申报原则;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审核原则;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分配原则;坚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指乡镇财政管理,有专门指定用途且需专项核算的财政资金。主要包括如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国债资金)、救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乡村道路建设资金、林业资金、农业资金、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代收代管资金(村村通、土地复垦资金)等上级补助农村的各项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专项资金核算管理的总原则是:“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一个账户,分项核算”。专项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批准文件指定的项目和用途,不得挤占、挪用、借用或随意调整、擅自改变用途,并不得与一般预算支出性资金混淆管理、相互往来。
镇财政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资金的拨入由镇财政所办理。各专项资金使用(建设、承办)单位须于立项文件下达后及时报告镇财政所并提交有关文件或其复印件,由镇财政所携往县有关主管部门,填制《拨款审批表》并开具《收款收据》办理资金拨入手续。专项资金工程完工后应依法审计,数额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根据实施进度分批拨款,5万元以下的一次拨清。
镇财政专项资金支付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一律实行转账结算。镇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项目资金直接向项目承建单位拨款,对与农户结算的少量零星支出,必须通过“一卡通”方式支付,不得大额提现结算。项目实施中需要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采购资金由镇财政直接支付。对上级规定要实行报账制管理的专项资金,由镇经办的,按照有关具体规定执行,以县有关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为报账提款的基本核算单位,负责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对报账资金进行项目审查监督和检查验收;镇财政所负责分项目代为办理本镇范围内项目资金支出具体报账业务,并按相关制度进行管理核算;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向镇财政所提交报账所需要的立项文件、建设实施合同、决算报告、竣工验收意见书、有效支出凭证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规范镇本级、村级资金和财务的监管
11、加强镇财政预算管理。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积极清理预算外收入,严格基金收入管理。要加强收入征管工作,对镇级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完善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及时报送预算,按规定程序报送镇人大批复,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健全《现金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措施,严格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接受县财政局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12、健全镇村财务管理制度。要逐步建立镇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镇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镇财政所既要尊重村级组织资金安排使用的自主权,也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通过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不断完善村账乡代管管理方式,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门账户明细核算。加强对镇级资产和村级资产、资金、资源(简称“三资”)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
五、加强对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督促检查
13、成立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组织。镇政府成立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督促镇财政所及相关部门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14、建立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镇财政所切实担负起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明确信息通报制度,将上级下达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拨款文件等逐一清理登记,以掌握开展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对于镇财政所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要建立反馈渠道,逐级上报至负责资金和项目分配、管理的财政部门,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规范财政管理。
15、规范补助资金分配和管理。镇财政所要规范有关补助资金分配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和对资金使用部门的政策指导。要根据用款单位反馈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现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挂钩。
六、建立和完善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保障机制
16、建立健全监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镇财政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直接联系点制度,及时分析、研究监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建立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日常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开展得好单位,予以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问责、问效,强化责任追究,并责令限期整改。
17、加强镇财政所业务能力建设。①健全镇财政职能,镇财政主要职能是: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强化资金监管等。②完善机构人员管理,县财政局应选择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镇财政队伍中来,确保正常管理人员编制到位,合理确定人员岗位。③明确镇财政所主要职责。目前主要职责是: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惠农资金管理和发放、专项(项目)资金监管、镇财县管、村级财务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乡镇债权债务管理、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乡镇财政窗口建设、参与农村综合改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性农业保险)、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其他业务工作等。④加强对乡镇财政人员和用款单位负责人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分级培训机制。⑤保障乡镇财政实施监管工作的必要经费和工作条件。加强硬件建设,改善镇财政工作条件。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日
第五篇:卧龙镇安全生产监管情况汇报
***安全监管多措并举
******是一个矿业经济大镇,我镇现有非煤矿山企业*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家,建材等八大行业*家。其中矿业经济成为全镇经济的主要支撑点。在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前九个月实现铁精粉销售*万吨,实现财政收入*亿元。面对众多的监管对象,监管任务繁重,多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安全监管新举措,狠抓落实,连续几年被县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监管乡镇”,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十佳乡镇”和“安全生产先进监管乡镇”等荣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保障体系,实现机构、人员、经费三个到位
(一)机构设置到位。我镇党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首先,调整充实了镇安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管。同时,为把安全监管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有针对性地成立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11个安全检查组,为了把安全监管职能延伸到最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矿山企业实行驻矿安全监察员制度,实现行业自律,联防联控,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使安全生产监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二)人员配备到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专人抓,除了镇安监办配备专职人员6人外,并在全县率先推出“矿山企业驻矿安全监察员制度”,同时出台了《***驻矿山企业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实行“企业选派、政府审核、岗前培训、着装上岗、工
资统筹”的原则。由矿山企业从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人员中选出30名同志经过县安监局审查同意后,经过市安监局培训合格取得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后上岗,并定期轮岗交流,真正解决了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问题。镇安监办根据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特点专门制定了一套《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日常检查表》,发放给每个驻矿安全监察员手中。《检查表》收录了尾矿库、选矿厂和露天采场等企业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检查方法、合格标准等。在检查过程中对照《检查表》逐项进行对照,对不符合要求的指标及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定期复查,整改合格的出具《整改复查意见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合,同时将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记录在工作日志中,每月定期召开两次安监员工作例会,汇报前期工作,交流经验,查找不足,以便改进工作方法,在敏感期和极端天气24小时驻矿监察。通过现场强有力的监管,时刻让企业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三)经费投入到位。近几年,镇财政按每年不低于10%的增幅投入安全生产,先后投入资金近50万元,为安监办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车辆、测距仪等办公设备。并积极投入安全资金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每年组织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文艺大篷车演出等活动,每月出版安全生产月报一期。
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目标、责任、制度三个明确近年来,我镇理顺责任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控制体系。
(一)全面落实责任。一是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分行业和区域协调抓、具体业务人员负责抓、一般干部和村干部全面参与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度,将安全生
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各有关领导以及站所、村委会和企业负责人人头,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格局,堵住了管理责任履行上的漏洞,有效地提高了镇村干部管安全的责任心。二是建立包保责任制。班子成员负责包保全镇3-4个尾矿库,镇干部具体包保1个尾矿库,遇有极端天气,所有包保人员全部到现场进行指挥、督导。三是推行“一岗三责”制。将发展、安全、稳定“三责合一”,所有中层以上机关干部均对应岗位要求,明确在发展、安全、稳定中的具体任务,形成了“抓发展必须抓安全”的良好格局和发展、安全、稳定“三驾马车”的同步运转。
(二)健全长效制度。一是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安委会每季一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一次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布置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坚持《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将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坚持《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做到了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四是坚持《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做到了安全工作人人有责。通过对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镇基本建立了以目标管理制度揽总、以岗位职责管人、以工作制度管事、以惩戒制度为保障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年初镇政府与各村、镇直各部门、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督促企业内部签订安全生产岗位责任书和承诺书。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年终全镇大会上予以通报表彰。三是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示范班组”、“安全生产青年示范岗”创建活动,现已经涌现出宝海、恒达、宝鑫等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示范岗位。四是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夯实基
础基层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督促协助企业及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三、完善运行体系,实现防范、排查、整改三个落实 安全生产,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防范、排查、整改三个环节的落实。近年来,我镇安全生产以落实为主题,主动融入全县安全生产大格局,在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及时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一)抓预警防范,防止出现问题。每村设置一名安全生产协管员,对村内的企业和村民进行安全宣传,遇有极端天气和重点时段提前预警;由镇政府牵头,对每一个行业、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落实了预警信息员,切实增强抗灾自救能力。
(二)抓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坚持每月定期排查与不定期安全巡查、重点时段专项检查相结合,分行业、分片区对隐患全面排查。由镇安委办及时进行梳理汇总,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确定整治隐患重点,明确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三)抓整改落实,确保解决问题。坚持将具体问题的整改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将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与为企业和百姓办实事相结合,整合政府、企业、群众三个方面的投入力量,对确定的隐患重点进行全面整改整治,并实行“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四、完善宣教体系,实现对象、内容、形势三个拓展 全民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全镇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狠抓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培训引导机制,着力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不断从根本上筑牢安全生产的基石。
(一)提升从业素质。在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的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强化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学习,使全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二)弘扬安全文化。突出抓好 “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户、进学校、进村庄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通过老年歌舞队、组织宣传车、设立咨询台、印发小册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安全法规、安全自救等方面的宣传,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重点群体。对农民工进行重点教育和培训,针对从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安全技术培训接受能力较差,工作中思想麻痹大意,自我保护能力弱,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邀请交警队、安监局、住建局为其授课,普及安全驾驶知识,规范驾驶和安全生产操作行为。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影响面广的特点,主动深入全镇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和家长两个群体的安全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我们在加强安全监管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深知,安全生产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丝毫马虎、大意不得。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对照先进,查找差距,不断改进工作,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努力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