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管理必须从一级提升到一流
安全管理必须从一级提升到一流
中央安办将安全管理从“质”的推进,提升到了“质”的发展。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来讲,永远是一个持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纵观安全发展道路,各项荣誉众多,在一个又一个“一级”的闪光点中,我们找寻着提升的节点,纵横地比较着工作成效,但真正发展成为“一流”的还屈指可数。由此可见,安全管理从“‘一级’到‘一流’的提升”,不仅为我们安全管理工作指引了路径,更为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点亮了航标灯。
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我认为,安全管理要实现“从‘一级’到‘一流’的提升”,需要时刻谨记“五个强化”——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安全管理效益、强化资源整合效益、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创新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底气、有能力、有目的地实现安全管理从“一级达标”到“一流管理”的提升,最终实现“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效益”的目标。
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今年修订为“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全员参与、万无一失”,新增的“全员参与”是公司领导高屋建瓴的意识体现。虽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已提出,但根深蒂固安全工作“有人管”的意识却依然存在。员工普遍认为,安全工作专门有人管,我们只要不违章就可以了。殊不知,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我们知道,员工在作业
过程中,自己不违章并不代表别人不会违章,同时也并不代表安全作业环境正常、运行设备无故障„„因此,安全管理落实到“操作层”的意义,不仅仅只是管好自己的行为即可,而是真正实现“眼见、耳闻、心想”的全过程安全。简而言之,就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必须将主体责任扛起来,“事事关已”便不会“高高挂起”。只要肩上有责任、有使命,员工就会想方设法去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去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高喊“本质安全”的口号,才能为安全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夯实基础。
强化安全管理效益,警惕管理“负增长”。我们常说,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企业兴衰、广大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安全是天,平安是福!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生产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得之于严,失之于宽。安全效益不像销售指标那样直观,它总是以平静的状态存在,如果触碰了它,一汪清泉便会瞬间翻起波澜,任何可怕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一切的美好、企业的兴旺、甚至于生命的可贵都有可能化为乌有!这,就是安全效益的特性。我们要强化安全效益,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警惕安全管理的“负增长”。这里讲的“负增长”包含了人与环境。首先是人,如果安全管理者、安全操作者出现了“负增长”的发展态势,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管理水平下降、隐患滋长迅速,甚至安全事故频发。安全效益的“负增长”态势随着企业的发展,有“上扬”的趋势。有些安
全管理者觉得安全工作经验丰富,管辖区域熟悉,安全管理进入定势,无任何挑战可言,最后发展成为安全管理走形式、得过且过。而操作层的“负增长”体现为设备熟悉、操作规程熟悉,有“闭着眼也能办成事儿”的想法,然后出现麻痹大意、随心所欲的想法,最终酿成惨剧。而环境的“负增长”,包含设备设施、工艺手段、管理缺陷的滞后,这样的“负增长”会成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绊脚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安全工作的有序推进,最终形成“老、大、难”的安全管理难点,严重制约着企业安全效益的全力释放。
强化资源整合效益,实现互惠互利。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调整的手段,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企业安全管理的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安全管理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自己的管理手段更有条理性、系统性、延展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管理资源卷帙浩繁,如果我们舍弃了取经、献宝的机会,可能就会错过发展的良机。因此,采取不同途径、不同方法,汲取各类型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手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方为上策,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归属地”的精彩,而要真正走出来,开阔眼界,接纳新事物;要有的放矢、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在“拾零”中获取“翡翠”,为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注入生机与活力。
强化管理体系建设,杜绝“保姆式”管理。前面所讲到的管理效益的“负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体系运行。公司领导也多次强调,要转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实施有针对性、建设性的管理模式。公司目前的安全管理体系总体来说运行良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单位的依赖思想仍然存在,总希望各项工作有人提醒、有人教,自己动脑筋、花心思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这种“保姆式”的管理,不仅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无形中还为安全生产埋下潜在的管理危机,使得执行者工作主次不分明,最终导致管理系统不协调。因此,强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各相关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应该普遍关注和探索,根据不同的特点,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构建成效突出的管理体系,最终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高效运行。
强化创新创造能力,全力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兴安”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出路。我们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推行现代的安全技术,选用高标准的安全装备,追求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兴安”活动,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积极性,产生了一批保障作业环境安全、大力提高生产效益的“科技兴安”项目。下一步,我们要在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探索安全生产新技术的运用、安全保护机构的合理配置、安全监测技术
平台、安全技术推广等方面下功夫,把“科技兴安”战略进行推广,更多地融入到公司发展的各个环节,真正强化员工的创新、创造能力,群策群力、风雨同舟,把安全管理发挥到极致,融合公司员工的智慧,促进安全管理创造力的有效提升。
安全无止境,安全生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始终坚持将安全生产进行到底的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从‘一级’到‘一流’提升”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主体责任、安全效益、资源整合、管理体系、创造能力的建设,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构建公司高水平的安全保障体系,创建高水准的安全管理团队、突出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效益,为保障企业平安经营、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安全管理必须重视
安全管理必须重视“人本观”
安全是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如何搞好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受控和在控状态,在人的行为和物的种类日趋复杂多变的今天,单靠监督与被监督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可能达到目的。我们应该从“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基点出发,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一种“人本观”。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别人管理。人机环境系统的主导控制是人,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带环节,靠人去实现。管理的手段——机构和章法,靠人去建立。总之,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人,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抓安全,抓其根本,首先要抓“人”。人的不安全行为
众所周知,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物理本质是一种意外释放的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不少企业在实现物的本质安全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从另一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据工伤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企业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有50%~85%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按照美国海因里希的五因素“多米诺骨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社会环境不良和管理欠缺促成人为过失,人为过失又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危害,这就引发了意外事件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而从保证安全的角度来看,着眼点应放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只要设法对这两者进行防范,人身伤亡事故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应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隐形危险)。虽然海因里希的理论描述过于
绝对化和简单化,但是从他调查的 75000件工伤事故中看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了89.8%,由此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统计资料显示,不同行业中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的比例如表 1所示。
表1人因事故在各行业中所占的比例
行业名称人因事故的比例
道路交通57%完全由人引起
90%包含人的因素
航 空70%-80%
核 电60%以上
石油化工60%以上
矿 山85%
“人本观”是企业安全 管理中的基本理念
所谓安全管理中的“人本观”,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的力量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却往往忽视了从事安全生产的人。在安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状况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才能和技巧。因为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都是靠人去实现和执行的。人是安全管理中的主体也
是客体,人不安全了,企业就没有安全和发展。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把全员纳入到安全管理中,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来保证安全的最大实现。
2、尊重人的生命: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宗旨。
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要做一些调整,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都应当是安全部门的职责。其次对于设备和系统发生的事故要客观地对待。第三,我们要从大量的事故中提炼出统计规律而不过分强调个人的责任,因为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可以较好地避免因为个人违章而招致事故的可能。
3、关心人的心理:安全管理的基础。
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些事情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人的正常心理发生变化。这往往会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比如挫折经历和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心理损伤,药物导致的心理失常,还有长时间工作的职业压力,这些心理变化常常是酿成生产事故与人身伤害的原因。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根据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针对每个人的心理,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各种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尽职尽责地完成安全生产任务。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安全管理的目标。
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大力开展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培养 “四有”职工队伍,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素质,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
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强化安全文化价值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安全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同样是必须安全的重要安全管理目标。
创立“人本观”的安全管理机制
1、教育培训机制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一个单位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和技能,人人懂得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除了传统的、强制性的教育外,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使职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真正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化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促使职工自主保安全,遵章守纪,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2、关心机制
满足职工的安全权利,特别是生命权、健康权是每个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单位领导要以实际行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领导要主动深入了解情况,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如长时间从事单调、枯燥的工作,职工生理上容易出现疲劳,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情绪,容易造成精神不集中,随时出现不安全行为,这时就需要
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如当发现有职工身体不适时,应安排其先休息,或暂时调整岗位;当职工情绪不稳定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调整状态;当职工缺乏自信心时,应积极鼓励,提高其能力。对文化素质较低,理解接受能力差的职工,可通过周围职工,甚至是其家庭成员进行帮教,倡议把安全知识学习带到家里。
3、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认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80%—— 90%。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需要通过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包括奖金待遇,精神鼓励等激励职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安全工作很有必要适当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考核尽量做到量化、具体化,严格考核。
4、保证机制
首先,保证安全经费和设施的有效投入。单位要确保安全经费的落实,依法落实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积极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如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炎夏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等,要依据作业实际配置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根据职工反馈的意见,及时研究改良,充分体现人性化,让职工用得舒心,干得开心。
其次,通过设备本质安全确保人的安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明确人、物、环境各自特点以及相互匹配的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危害因素。必须严格落实“三同时”,要充分考虑职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及对安全的需求,技术设计时必须遵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甚至要高于标
准,要体现人性化,满足职工的安全需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实际使用过程中,要通过抓好设备维护保养,消除设备本身缺陷,确保设备不会对职工造成伤害。
当然,在合理配置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也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责任感和本质安全观念,熟悉本质安全法规,掌握设备本质安全设计和规划的科学方法,从而在设计、维护设备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确保本质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和影响职工职业健康安全。
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是人的第一需求,确保人的安全是各项工作完成的首要条件。要确保单位安全生产,在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树立“人本观”的理念,只要我们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各种方式教育人、启发人、引导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就一定能达到保护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第三篇:做一流的员工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做一流的员工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读《做单位最需要的一流员工》、《把事情做到最好》后有感
巴伦一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做单位最需要的一流员工》、《把事情做到最好》等两本书籍。两本书籍高屋建瓴、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富含哲理,详尽阐述了“做一流员工、做最好事情”的必备条件和必须要做的事情,对职场员工启发很大、指导意义很强。这里,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角度入手,谈谈如何做单位需要的一流员工、把事情做到最好。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做一流员工的必备条件
职业,是人在参与社会分工协作时,利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而从事的社会劳动。职业内外部蕴涵着错综复杂的时间、空间、物质、社会、人之间的关系,但个人与他人、技能与职业、知识技能与物质财富、财富创造与报酬获取、获得报酬与社会需求等五方面关系尤为突出且极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梳理好职业内外部各类关系,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培养适合职业发展要求的职业素养,校正并规范个人职业发展轨迹,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与所从事的单位职业发展战略实现有机的对接。这是一门人生管理哲学。一个职业人,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处理好了个人与他人的分工关系、技能与职业的必备关系、知识技能对物质财富的创造关系、财富创造
与报酬获取的合理关系、获得报酬对社会与自身需求的满足关系,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踏准节拍,实现自己与单位的发展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合拍,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和职业前行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社会、单位需要的一流员工。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必须端正职业态度
心态决定命运。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端正自身的职业态度。职业人必须要牢牢把握住两句关键语句,即“阳光心态,放大美好”、“岗位成长、岗位成功、岗位成才、为自己而工作”。第一句话要求我们必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职业、面对工作、面对社会,遇到困难不要抱怨,而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落后的思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二句是要我们“步步为营”,立足于现有岗位,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把每件事做到最好,通过现有岗位的持续锻炼,日常工作的不断磨砺,储备知识、积累经验、增长能力、提高素质,在量的积累上下足功夫,在质的飞跃上取得突破,要求我们确立“为自己工作”的工作态度。切忌整天妄想“一步登天”、“好高骛远”而成为一位“妄想者”。一个人在为职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时,除了给企业带来利润、给客户创造价值、给社会带来财富外,更重要的是也给自己带来“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五大需求的极大
满足,工作的最大受益人正是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只有做到了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不为工资待遇不高、不为别人评价不公而起伏不定或疾速衰减,达到了为了职业理想、目标的实现“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算作开始为自己工作了。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必须洞悉职业生涯特征
职业生涯,具有很强的内外部协调性和周期性特征。站在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给人带来的收益角度来看,可以将职业生涯划分为知识、能力、经验、阅历等自身素质积累提升的内职业生涯,及职务、地位、收入等社会组织给予的外职业生涯两类。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给人带来更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职业生涯发展,只有待内职业生涯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才会取得外职业生涯的突破。同时,职业生涯是由许多职业发展周期“无缝”链接构成,总体说来职业生涯周期可以分为进入期、探索期、适应期、发展期、阶段性成功期、瓶颈障碍期、平台期、危机期、倒退期、反思期、转型期、重振期、突破期、新一轮发展期、稳定期、退出期等十六个周期。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是否协调发展,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职业生涯周期。处于瓶颈障碍期、平台期、危机期、倒退期的根本原因是内职业生涯发展进度落后于外职业生涯。因此,职业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缩短进入、探索、适应周期,长处于反思、转型周期内,不断积累、蓄势,促进内职业生涯发展,待时机成熟迅速进入重振、发展、突破、阶
段性成功、稳定等周期,实现外职业生涯突破。
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必须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做人一定要有方向感。职业方向的正确与否,不仅决定了我们在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是否能少走弯路,更决定了一个人在进行一项工作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的成败。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时,必须先为自己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提前设定好职业生涯总体目标和周期目标。而衡量职业生涯总体目标和周期目标确立的好坏,就是要看总体目标是否与企业经营战略对接,周期目标是否与工作要求对接。对于一名金融员工来说,要主动将职业生涯总体目标调整到“做一名善经营、会管理的一流人才”上来,努力将自己打造为“一专多技”的智能型、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同时,要立足于现有岗位和职业生涯周期,确立正确的周期目标。操作岗员工要积极向技术能手转变,营销岗员工要努力向营销强手发展,后台保障岗员工要着力向产品专家、管理专家转变,管理层员工要全力向职业经理人转化。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感,开始所谓的“笨鸟先飞”,结果可能是不知所踪,即使先飞了也可能到达不了目的地。
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必须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强化内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作为金融高管说来,就是要做到“十要”。一是要会把握大局。学会关注总行最关心的事,把好关、堵好口,要有行大事的掌控力,要有“一招动、全盘活”的调控力。二是要会掌握套路。把想法变成思路,出实招,建模板,并且出手要快,套路要准,执行有力,效果才会好。三是要会带团队。要通过抓培训、抓奖惩、抓协调、抓信息流通、抓成长平台打造等方法,带好系统团队,带好一批人。四是要会争取领导支持。主动给领导当参谋,多给领导出选择题(2种方案以上)而不是问答题;及时报告重大工作进程,让领导少操心;工作结果要超出领导预期;不报告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不给领导添麻烦。五是要会利用、配置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六是要会执行。如做零售业务就必须强化精细化管理,用项目管理法,逐件抓落实;要实施穿透式指导,“一竿子到底”,抓到网点,有效避免传导力递减;要抓住关键人,通过抓行长、主管行长来推动工作开展。七是要会抓基础管理。要注重风险控制,特别是大案件、大事件、大风险的控制与压降,做到努力化解、及时平息。同时抓好一般基础管理工作。八是要有广阔的胸怀。做到容人、用人、抬人、助人,大气做人。九是要有较好的个人品牌。好的人品、较强的个人能力让自身的个人魅力得到充分发挥。十是要有霸气。在市场竞争中要树立“志在必得,勇当第一,领先同业,称霸市场”的霸气,敢闯、敢做、不服输,从而建立起市场竞争的统治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车间级安全管理责任书
站所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落实公司安全责任制,坚持“一人为本,安全第一”“谁管理、谁负责”的方针,树立“安全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加强安全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损失。经公司决定,将安全目标责任下达车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
一、责任对象
责任对象是车间,车间主管是本车间安全第一责任人,车间员工是主要执行人员。根据与公司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结合本车间实际情况,把安全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
二、工作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按照公司的《安全制度》《行为处罚条例》《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认真开展安全工作。
(二)领导对本车间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确保人员到位,确保配足必要的安全措施。车间应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即时调整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不受影响。
(三)根据车间实际,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并列为重要日常工作;定期通报安全工作情况,研究并解决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安全管理工作经验。
(四)车间每月组织自查,特别是检查设备,人员操作规程,制定检查登记记录,并在相关会议报告,完善和加大应急处理的方案,和培训。
(五)车间落实自上而下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落到个人,并结合责任严格考核,如有问题严肃处理。
(六)依照“谁存在的隐患谁整改”的原则,认真抓好车间各类事故隐患整改,监督工作,遏制事故发生。重大隐患整改后要将结果上报。
(七)认真贯彻公司各项规定与管理制度,抓好车间工作。扎实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氛围,提高车间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责任、指标
(一)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为零;
(二)一般事故为零;
(三)消防措施完善;
(四)按照规定操作、生产;
(五)严谨在车间内出现违规行为,如吸烟、喝酒、打闹等;
(六)违规操作机器设备造成员工致残或导致员工死亡;
(七)违规操作电器设备造成员工致残或导致员工死亡。以上行为如有违反,造成后果由本人承担。
四、本责任与个人挂钩,并组织实施、严格执行;对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而造成损失的,应承担全部责任,严重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五、此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并从签订之日起生效。
莆田市萩芦溪水电管理处(盖章)
纬度水电站:
公司领导(签名):
责任人(签名)
****年**月**日
第五篇: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写在“秋冬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之际
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企业财产安全的基石,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安全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能够单独完成的事,它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通过这个组织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直到每一个职工,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一个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既是一门现代科学,又是一门实用科学。传统的安全管理偏重对“物”的管理,以“事”为中心,过分依赖于“外来保障”,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行政管理与提高个人安全意识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和职工的积极参与,它体现的是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参与安全管理的理念,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的优良环境,增强职工我要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安全工作立体保障的新渠道,也是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现在领导、职工两个层面上,单位一把手的重视是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主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要始终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发挥上传下达、贯彻落实、督促引导、联系纽带的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
1形式,提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互相监督、互联互保的良好格局,从而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
1、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
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感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领导重视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绩观不端正,他们认为安全生产不出成绩,上级看不见、下级摸不着,浪费大量精力不说,有时还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因此就对安全生产被动应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口头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却雷声大雨点小,安检人员一再压缩,安全检查敷衍塞责,这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安全投入不足,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安全防范设施简陋,舍不得为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现问题,安全经费不计提,即使提取也迟迟不到位,导致安全“欠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树立“单位一把手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强化一把手的安全管理责任心,强调最高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参与,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安全措施的筹划、开发、实施和改进负最终责任,特别要将各部门负责人的政治生命与安全管理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压力感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一把手重视了,下面的各级人员才会把安全管理当作“正事”来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阶级感情抓安全,实行人性化的关爱,对待职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时刻想着他们的安危!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得到全员的认同,包括决策者、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职工。只有人人都
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全体职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才会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
2、以人性化教育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的客观实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头脑中建立的“安全是为了什么?安全是为了谁?”的观念。这个客观实际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发生事故造成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种沉痛教训促使人们心理上自觉形成我要安全的要求;二是人们掌握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总结出在生产中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成为管理工作的依据用以指导生产实际,只有实现了这两个转化才是安全意识的真正提高。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就需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这中间既有“硬件”内容:安全设施健全、设备完好、消除跑冒滴漏等“本质化安全”,更要有“软件”内容: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复工人员教育、在岗职工继续教育、事故分析等,其中既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也有通过“灌输、引导、沟通”的方式使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和对他们的关怀、体贴。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治本的关键工作。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员工熟悉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规程规范,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知识、危险源点、应急应对措施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为此就需要各级领导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填鸭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以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改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我们常说:思想通一通百通,只有把个人的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的安全发展联系起来,使职工理解“我的安全就是家庭最大的幸福”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
具体的做法: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甚至训斥职工侮辱人格,采用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罚款单满天飞”。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职工的自我管理,变领导的督促为职工的安全需要,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使广大职工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每个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证他人不被伤害”。
3、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为职工创造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 以广播、电视、报纸、警示牌、安全标语、安全温馨提示等有关的舆论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气氛,做到处处可见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和安全标语警句,安全通道清洁畅通,设备见本色,无环境污染,生产作业规范标准,现场光线明亮,形成一个“安全第一”的良好氛围,使人人感到违章违纪可耻,对不安全行为能群起而攻之。这种强烈的安全生产气氛能够起到动员人们注意安全的作用,对一切与安全环境要求相悖的行为还能起到遏制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手段传播安全文化,使广大职工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就是精神享受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安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可以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评先创优活动,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最大的福利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安全和我们一路同行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安全关系你我他。
谨以此和我的同事们共勉!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李晓云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