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5:1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第一篇: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换句话说,遇到任何困难和障碍,心里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我周围同学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一是自我陶醉与盲目自满。在自我陶醉中渐渐失去斗志,日子过得相当悠哉。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子的,不怎么学习,特喜欢玩游戏,像什么仙途啊、梦幻西游啊、Dota啊等等等等,整天除了玩网游还是玩网游。二是失落感较大。有同学在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同学认为经高中的刻苦拼搏而考上了大学,目标已达到,理想已实现。希望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休整。四是情感问题,部分学生因情感矛盾而闷闷不乐,愁眉苦脸。同学的心理问题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枚举。

人非凡人,孰能无过。我是个凡人,我也有许多心理问题。

我身高170cm,不高,但能接受。而体重只有55kg左右,对男人而言实在太瘦啦。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熬夜,饮食无规律,缺少运动等所造成的。这要改,要改!

我从小就对爱情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长大后才发现现实中的爱情参杂了金钱、地位、脚踏两条船、不纯洁等许多不该有的东西。流泪,伤心,难过。该放下的还是得放下,随缘吧。

高考后,情绪很坏,至今都不爽。转专业无门,退学复读行不通,曾一度消沉,感觉真的走到了人生的低谷。就这样,挣扎了一两年,已无力挣扎,就平静下来了。还好,有机会修读《市场营销学》第二学位,虽不知有没有用,却算是个安慰。

付出甚多,收获却微乎其微。感觉身心已疲惫,学习之乐趣何在?期末考试侥幸能混过,四级至今仍未过(差两分),你说难过不难过。其实不是不能过,只是自己考试前从未复习过。该学习的还是要学习,是时候好好静下心来学习一番了。

考研已放弃,至于就业还是创业,这是个问题。其实,是不是问题只是自己的问题。现实不会太完美,过分的追求完美只会使自己变得更不完美。完美主义者是一群能够完美地自学烦恼,并且能够相当完美地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不完美的人。生活中很多东西的价值在与过程,而不是结果。适当把握好分寸就对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习的前提与保障,健康心理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如果我是学校领导,面对青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适当地给予指导,并尽力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我眼中的心理健康

我眼中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意志坚强。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首先智力正常 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而情绪稳定与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那么如何调节心理呢?1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其实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第三篇:我眼中的心理健康课

我眼中的心理健康课

北海中学张文丽

2013年济源市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活动已告一段落,20多节的随堂听课,让我心中的疑问有所解答。对于心理健康课来说,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好的课?我个人认为,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不在于课堂的设计名目多么繁多,内容多么花噪,也不在于老师是多么会煽情,语言多么出口成章,更重要的是这节课是否能唤起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有所顿悟。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师生关系的亲密融合。作为心理健康课的老师,一定要锻炼自己足够的亲和力,通过自己对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行为的巧妙运用,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松弛,心理距离缩小,直至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样学生的表达才是他们真实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课堂解决的问题才会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只是流于表面,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只是为了达到教师心中的那个目标而被动地进行一项一项所谓的“活动”,其实这是教师自己设置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当然,这不是课前的一个小游戏暖暖身子就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亲密沟通的,这需要整个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的“放手”与对学生的跟进点评,如果教师设置一个框架让学生往里边跳,那么学生的回答就可能会失去他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学生的思维就会受限,自然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自然流露。比如教师设计这样的活动——调查统计“我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老师为了将学生引到人际交往的原则是尊重和真诚。当某生回答“厚道”时,老师却把它归为“宽容”,其实我们知道“厚道”说的是一个人纯朴善良实在,而“宽容”说的是人善解人意,心胸宽广,能宽恕人、原谅人,当然这样的归类就会违背学生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如果学生说一个词就归入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个词,学生的思维就会被老师所罗列的词受限,接下来的回答就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无味。

二、课堂环节的丝丝相扣。虽然好的课堂要注重各个环节的逻辑性,但我觉得心理健康课环节的设计更应注重其逻辑性,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这样学生对于每个环节的学习才能顺理成章,对知识的感悟才会水到渠成。如果东一棒槌西一榔头,虽然名堂很多,但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想转,很可能一堂课下来,匆匆忙忙,没有多大收获。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看图想象、动手创作、音乐想象、想象做画,每一个环节的完成意味着登上了想象的高峰,那么这四个环节到底有怎样的联系?究竟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问题的设计是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呢?听一段音乐去想象一个情境,对于一个专业人士来说尚且困难,到底适合不适合小学生?当然,事实上课堂效果已经证明这个环节实在是太难了。因而,我们在设计课堂环节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定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这样才不会陷入僵局,让课堂的活力冻结。

第三,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出现有这样的情况,在自己班里上的非常成功的课,结果换了一个班就形同虚设,或者难度大增,或者只是留于表面。这说明心理健康课内容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学生是否需要这样的一节课,是否迫切需要?如果学生认为意义不大,肯定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就会出现疲沓松散的状态;如果学生觉得难度挺大,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常出现无言以答的沉默,那么学生就不能活起来,课堂就没有了生机,学生就不能获得应有的体验,也不会出现顿悟的高峰状态。这就需要在上课之前,教师事先做一个调查,将自己的课跟学生做一个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会主动地回应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他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最大的调动,才会有所触动有所领悟。比如《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一课,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是缺乏有效的控制。所以,上课的重点不是讨论上网的利与弊,而是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慧眼辨真伪,尤其是面对游戏、聊天等诱惑怎么去抗拒干扰,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第四,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心理健康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生是在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那学生能不能动起来,这是极为关键的。怎样让学生动起来?不是说活动了就“动”了,也不是说活动了课堂就“活”了,关键是这样的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松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比如涉及友谊的话题,选择背景音乐时,就有所讲究,如果把周华健的《朋友》拿到课堂中来,就未免不够活泼显得凝重。比如涉及合理利用时间的话题,让小学生去规划自己的一天,相对来说学生的闲散时间比较多,用24小时饼图就会很有效果,就会很生动。而让高中生去安排,可能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毕竟高中生每天的时间都被学校安排得满满的,即使是课前也没有喘气的机会。因而,活动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时候,学生能否动起来,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课堂环境是否让他感到安全与放松,所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的心理防御卸下了,他自然会动起来,从身体到思维,才会有一个解放,那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至于什么样的课是好课,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所谈只是自己见解。对于心理健康课来说,所有的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总之,只要学生喜欢就是好课,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课。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中,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并列为健康的三要素。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快,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最集中和最复杂的时期,此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对北京6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中等的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其中达到严重程度的比例为3%—5%。北京16所高校调查报告,大学生因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3%和64.4%。浙工大每年新生入学都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发现,平均有2.032%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生活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卫生部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25.4%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中国犯罪研究会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12%。大学生犯案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54.5%,2002年较2001年增加97.1%

生联系在一起,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轻生现象屡有发生

2007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女生从科技楼11层坠下,当场身亡;5月14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内的一名大二男生坠楼身亡。5月14日凌晨,清华大学一名女生从一栋学生宿舍7层坠下身亡。5月8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主教学楼坠下身亡„„

一些重点高校的大学生选择在5月结束自己的生命,5月竟变成了阴郁恐怖的“黑五月”。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大多数都发生在重点高校。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怎么了?

(二)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公布了2005-2006年海淀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案件分析,两年来,114名在校大学生(包括统招、民办、自考、成教等)被审查批捕,受理审查批捕的85件案件中侵财案件最多,其中盗窃类案件比率最高。[3][1]【2】。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和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

此外,校园犯罪已经成为广泛的国际现象,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应引起所有教育界的反思。

2007年5月31日,徐州矿业大学发生三名学生铊中毒事件。经过警方调查此次事件系同学为报复而投毒,起因竟然是这几个同学不和他玩了。透过这起事件,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精神的中毒与排毒问题。马加爵把锤子挥向同学,是因为同学在打牌的时候羞辱了他;刘海洋把浓硫酸泼向动物园里的熊,只是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是否向人们说的那样灵敏„„

„„

这些也许只是个案,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大学生都怎么了?或杀人,或自杀,或违法犯罪,都不把生命当回事,她们怎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身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走上不归路?让人思索的是我们大学教育是不是忽视了什么?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对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做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人数100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20人;研究生5人,本科生95人。调查结果显示,65.75%的受访学生承认曾受到心理问题困扰,但只有10.22%的学生选择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而在调查人群中,受人际关系困扰的占到了总数的38.53%,学习问题的占到41.89%。同时,有40.79%的受访学生对自身前途感觉茫然,感觉自卑的学生比例也占到了13.25%。此外,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成为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

(一)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社会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使不少常规被打破,同时也带来了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生事物的观念不断产生,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日益纷繁复杂。同时,正确的和错误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陌生的和熟悉的,预料之中的和无法想象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现象掺和到一起,相互矛盾又相互影响,一切变得复杂化,从而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混淆了既往的是非标准。现代的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变化环境中,尽管他们是崇尚变化的一代,但他们的思想和习惯却依然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加之他们人格尚未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社会阅历浅,使他们缺少对社会巨变的足够思想准备,特别是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一时间调整不过来,也适应不过来。

在调查中,有39%的大学生感到自己所面对的学习、择业压力过大,这让他们有些不堪重负。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反映,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希望在学校里能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他们频频给自己充电、积累能量,或者从一入学就开始为自己的考研梦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没法及时排解、释放这些无名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而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却发现大学前“惟我独尊”的情形不存在了,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以前的地位,必须更加努力,因为对手今非昔比,个个都强。这使得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从没有经历过挫折,[5][4]

这次是一个考验。此外,情感的关怀在大学里面是稀缺品,这使得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大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毕业时,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不但大,而且是十几年来压力总释放的导火索,用即将要喷发的火山来形容也不夸张。因为高中时,我们会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上了大学,压力依旧,会说毕了业找到了工作就解脱了,我们总有个希望。写不出论文、毕不了业、找不到好工作,希望破灭了,以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便会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学历越高,学校越是名牌的人,承受的压力越大。极端的会选择自杀,在他们看来,死亡不恐怖,死亡是一种解脱。但是,这种解脱其实是一种逃避,是对生命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抑郁症困扰着大学生

据有关资料反映,有15-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五大病因之一,并成为致命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抑郁症、癌症及艾滋病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疾病。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导致抑郁。

在调查中显示,有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自负和自卑的矛盾心理。他们表示,在遇到困境或者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有学生说:“现在社会对每个人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也给自己设定了比较高的门槛,并且设定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因为我觉得自己输不起,一旦失败了就会和同起点的人差一大阶,自己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挫折和失败在我看来很可怕„„”

这部分人往往把自身的弱点加以泛化,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大部分活动丧失兴趣,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他们沉闷、恐惧、焦虑的情绪无法排解,生活中有严重的无助感、精神极度疲惫,学习感到吃力费劲,有强烈的自责感和负罪感。于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孤僻离群,甚至悲观失望。据相关资料显示,约占15%的抑郁症患者可能轻生,通常选择自杀的方式终结生命。

(三)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的情绪出现,这是此次接受调查中的1/3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松懈散漫,对学习感到厌倦,对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没有远

大理想和人生目标,也没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整天混日子,随波逐流。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生对大学抱有一种伊甸园式的幻想,认为一切都将是新鲜和完美的。然而,进入大学暂时的新鲜感消失后,许多同学发现大学生活其实枯燥无味,全无想象中的浪漫与美好,于是陷入矛盾之中,产生失望心理。二是目标暂时失去的间歇心理,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该松口气、歇歇脚了,该好好地玩一玩了,于是学习提不起劲,整天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在彷徨和无聊中打发日子,这种现象在大一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可能导致意志消沉,失去进取意识和奋斗目标。

(四)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目前已有发达国家将幸福快乐作为国家发展的最大目标。诚然,在过去的五十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没有与之相匹配,而影响人快乐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应该关怀生命,纳悦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

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有三种问题: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第一种认为人们之间不需要交往,陷于孤独、孤僻之中;第二种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绝;第三种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现交往技能障碍。

有一位大三学生,平时他很少和舍友交流。作为独生子的他,总觉得舍友们的思想和做法与自己格格不入。与舍友和同学相比,他更愿意在网络中寻找倾诉对象,因此,QQ聊天成了他主要的交流方式。同时还有很多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出现问题没有倾诉的对象,不良情绪无法宣泄。当调查中间及“你怎样发泄你的不良情绪”时,有相当多的人都选择遇到不良情绪时选择“闷在心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对记者说:“我觉得社会很复杂,所以也不太相信别人,遇到什么事情我想还是自己解决得好。”

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大学生的此种做法表示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情绪不好的话,一味“闷在心里”自己又不能及时进行调适,那么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

(一)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入学教育是使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教育资源、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

新生入学时的军训,是新生互相认识,建立感情和友谊,结交新朋友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学生摆脱离开父母所带来的孤独和不安,以良好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挫折

高等学校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教育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增长才干。在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所以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树立人生目标,怎样学习和求知,掌握求知的方法和途径,确保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要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也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面对同样的玫瑰花,有人说美丽的花上长了刺,也有人说刺上长出了美丽的花。悲观与乐观、消极与积极的差别就在于此。他启示我们在自卑时要会换一个角度思考,从另一个方面来刺激自己,不要总是沉浸在失意之中。要坚信,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失败,失败过不等于失败者,只有走向成功的曲折。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压抑自己,要善于排解。排解的方法有很多:通过心理训练使自己的性格完善,变得健康快乐;看书、听音乐、上网来转移情绪;找朋友聊天、购物、运动、大吃宣泄自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能承受挫折,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三)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是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水平不够,力量薄弱,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走进心理咨询室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怯懦的学生,他们往往最需要帮助,却最缺乏勇气,因此,还应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心理问题,这对于开展好心理卫生咨询至关重要。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离不开校园文化,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教育,规范自身行为。因此,应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能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要正确认识自我,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发现自己独特的方面,树立自信心。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涯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无法割舍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独立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大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复杂,有时甚至是那么地难以驾驭。在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人生课题;有人则选择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对抗生活。积极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因此,作为学生应把健康的心理,积极进取的心态,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实现自身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有效地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如梁启超所说:“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为端,皆归本于学校。”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时预防并积极有效地干预,促进人才良性发展。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之我见

6月6日下午,我们学习了来自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郑安云教授的题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的报告。

郑安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人的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不能表现,文化不能实现,力量无从战斗,财富变成废物,只是无法利用”。郑安云教授从21世纪健康人的标准入手开始谈起,并区分了健康与亚健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得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项标准,如智力正常、办事效率高,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品质较好、耐挫能力强,自我意识正确、悦纳自我等。她通过多个真实的案例,向我们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与就业关系问题、贫困生问题等。她特别提醒在场的学生骨干和班主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大学生群体问题以及大学生在心理辅导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讲座通过对案例生动形象地解读和分析,扩充了我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正确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帮助周围的同学,从最大意义上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模范作用。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改变,许多大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怨自卑,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构要素,它不仅仅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气质等个性因素,还包括自己的修养和思维等后天磨练的因素。然而,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只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峰。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就一定会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快乐!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勇敢的迈向人生,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下载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引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开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积极研究是始于20世纪80年......

    我眼中的大学生公益

    我眼中的大学生公益公益,在今天已成为青年的时尚。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很多公益性质的社团, 他们在各个角落为社会公益事业默默的贡献着属于大学生的力量。像我们学校的 Sunny......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他人眼中的我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第二课他人眼中的我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别人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同时也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从而开始思考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引导学......

    二年级心理健康《朋友眼中的我》教案

    第十课 朋友眼中的我 教学目标: 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学重点: 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鼓励,把批评当作提醒,不断地完善自己。教学难点:懂得用宽容......

    别人眼中的我 心理健康课教案lf

    别人眼中的我 教学目标: 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重点: 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鼓励,把批评当作提醒。不断地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懂得用宽容、乐观......

    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

    我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全5篇)

    三节课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认识到这类问题对大学生的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期间的心理问题,拥有一个更加......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史媛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掌握着新思想、新技术,是国家的高等学历人才,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