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城镇化补偿措施的思考
关于城镇化补偿措施的思考
一、问题背景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城市和乡村应当是一个整体,其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合理地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相依赖,城乡差别很小,使各种时空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城乡地位是相同的,只是城市和乡村在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各所不同。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却形成了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与农村经济社会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显然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地位要高于农村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系统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差异明显,背离了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而农民目前只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医疗、养老、教育和城市相比是严重不足的。因此我们的城乡一体化是以中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化,大型城市已经接近饱和,在中小城镇进行城乡一体化收益更大,效益更为明显。
二、现有问题
城乡一体化的目的是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当地经济总量,维护生态平衡,提升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然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关于征地农民的补偿过于单一,过于激进,从而出现了一些影响恶劣的社会问题。
近来,南京两个年幼的孩子被饿死的事件令人震惊,并引发社会热议。据报道,遭遇不幸的两个孩子的父亲原是农民,拆迁后分到两套房子,他将其中一套卖掉,房款全用于吸毒。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南京城郊接合部许多农民因为拆迁,被安置补偿了好几套房。仅房租收入就很可观。一夜暴富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愿上班,无所事事,整天泡在棋牌室打发日子;有的染上毒品,沉湎赌博,变卖房产,成了社区重点帮扶对象。南京某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曾在所在区做过调研,赌博和吸毒在拆迁人员犯罪中,占到了半壁江山。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征地拆迁行列,从一夜暴富到一贫如洗,他们对钱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状况的改变也引起精神层面的变化。这充分表现出了补偿措施单一的弊端。
三、主要解决方法
在我国,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安置、农业生产安置、重新择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等多种方式。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地区都采取了一次性货币补偿形式,要不是房子,要不就是现金,补偿形式过于单一。而且这种安置方式给被征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与就业埋下了诸多隐患。对于失地农民来说,有限的安置补助费是他们失地后最为现实的生活、再生产和养老保障。失地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再就业能力较弱,如果将安补助费置在短时间内消费完毕,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将面临生存和养老风险。另外,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当时征地所获得的安置补助费将更加难以维持将来的生活。
因此在补偿过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引导,从而会导致许多悲剧的发生。
我认为,在对征地农民的补偿上应因户而异,不能采取一杆挑的方式,对应于不同家庭的需求给予相应的补偿,使补偿形式多样化。除货币安置外,还可单独或综合采取就业安置、土地人股、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障等多样化的补偿形式,既能减轻财政负担,又能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对于年龄偏大者,原来主要依靠土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现在失去了土地,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最后保障。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今后的生活保障显得最为重要。对于他们可以采取以养老金形式定期发放的补偿方式。对于他们的工作也应该提供一些相对轻松、容易,不需要过多知识的工作岗位。也可采取就业安置,就是将被征地农民中的劳动力安排在用地单位就业,并将土地补偿费用中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用地单位。
对于有工作能力的年轻人,可以采取社会保险制度安置。社会保险安置不再向被征地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支付土地补偿和安置费用,而是核定“农转非”人员,将费用列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的“安置费”专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被征地对象签订安置协议,对符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费条件的被征地人员,为其设立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的,按月发放养老金,同时也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这样,虽然他们的工作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但完全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此外,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可以采取教育基金的方式。失地农民就业后基本上都能维持自己家庭的生活,而消费最大的也就可能是孩子的教育费用,因此,对于他们的补偿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在孩子上学需要大量学费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而对于家里有适婚儿女的,可以为其补偿房子,这样就满足了其对于婚房的需求。
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应给与相应的鼓励,对于他们可以规划出相应的土地用于其发展二三产业,也可招商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和服务业,但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这样也可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并在当地商业活动中给予工商、税务、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此外,还可借鉴股份合作制的经验,将征占的村集体土地收益以股金方式分配给村民,通过动员村民自愿入股再筹措部份资金,建立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并通过在外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内发展二、三产业,安置人员就业,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问题,将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与每个村民(股民)紧密地联在一起。
对于现有工作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的失地农民,可采用分期支付补偿安置。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制定一个基本生活保障线,依据基本生活保障线,每年付给失地农民一定的费用作为征地补偿,这个基本生活保障线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订。当然,其每次支付越少,支付时间越长。
当然,这些补偿措施也必须建立在其就业的基础上,人们并不是靠补偿生活一辈子。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然而失地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农民,想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就业保障政策,使失地农民获得和城镇工人平等的就业机会;其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根据市场需求和失地农民自身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或者创业能力培训。尤其是对青壮年失地农民,更需要他们掌握一门扎
实的劳动技能以适应将来的就业需求。最后,还要做好中介工作,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多方面搜集本地和外地企业用工信息,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健全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失地农民做好咨询服务和搭建就业平台工作。
四、总结
对于失地农民的补偿并不是一次性的,我们必须对其时时关注,对其动向也要了解,对其思想认识也要加以引导,使其正确认识城镇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是补偿完了,就撒手不管了。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
第二篇: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XX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非常高兴,市委组织部覃部长莅临XX指导工作,下面我将谈谈关于XX城镇化建设的一些肤浅认识,我想就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关于XX城镇化建设的定位
XX是一个新兴的城区,到现在为止刚刚成立四周年,这四年是一个建构架,打基础、蓄势待发的四年。XX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已于2010年7月14日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审批,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的谋划、设计及实施已初露端倪,现在已具备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
根据XX市第三届党代会XX书记的工作报告以及XX区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XX将依托市区的幅射带动、依托XX的资源优势、依托XX的人脉优势,也就是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把平桂建设成为XX市城镇化发展新的一极,使XX市东有城东新区,北有XX新区这一颗耀眼的明珠。
我们要围绕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节约、宜居生态的新兴XX这个主题写好这篇文章,要打造好XX新兴城区,成为XX城市发展的新一极。
二、如何实现将XX建设成为XX城市发展的新一极
1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宜居生态XX新兴城区,要加快扩城提质步伐,建立开放融合型城镇体系,重点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规划这个龙头。做好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是城市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在已完成的XX分区规划和XX工业园区规划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补充完善,以村镇规划集中行动为契机,加大力度把XX、XX、XX、XX以及XX和XX等六个乡镇、124个行政村的规划全面实施好,围绕XX、XX、XX、XX、XX五个特色综合整治村屯的规划建设,抓好城乡风貌工作的亮点。加大力度高起点规划和推进XX八大工程,加快扩城提质的步伐。
2、抓好建设这个核心。XX新兴城区将围绕行政中心区、XX新城一期、XX新城二期、XX商贸城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区这五个板块建设好XX新城区的构架,提升城市的品味。行政中心重点是建设好城投服务大厦、培训中心和会议中心、文化公园以及部委办局行政办公区,把功能完善的行政办公区建设好。XX新城一期重点是建设好XX大道两旁的高品质商住区及平桂四星级酒店,这将很快成为XX新城的亮点工程。XX新城二期工程重点是打造位于沙洲区的XX安居工程以及高档商住小区,这将是连接XX新城区和市中心区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XX城区的新名片。XX商贸城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区是XX新城区北部的一个核心区域,一方面是建设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小
区,另一方面是打造分区规划北部的核心商住区。
以上五个板块的综合开发建设,将大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拉大XX新城构架,提升城市品味,打造XX城市发展的新一极。
3.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发展新活力。城市经营管理是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XX新区要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要注意经营管理好城市,围绕宜居、生态这个核心,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下大力气出好点子,同时以开展市容“南珠杯”竞赛为契机,抓好城市管理,增强城市发展新活力。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要求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三大法宝,我们XX建设人将以时不我待、抓铁有痕的恒心和毅力,用心做事,用智慧做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把XX新区打造成XX城市发展的新一极。
第三篇:关于城镇化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城镇化”的认识和思考
1.‚城镇化‛不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西方在一定经济发展形势下提出的观点,叫urbanization,也译作‚都市化‛,可以理解为发展大城市的意思,我国很多城市都先后提出过类似‚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但是,拉美地区城市化最主要的失误就是‚大城市化‛、‚超大城市化‛。1950年-1980年,拉美经历了一个城市化加速期,城市化率由41.6%提高到65.6%,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由7个增加到48个,有10多个国家的首都分别集中了全国人口的40%-66%墨西哥城的人口由300万人增加到1500万人,圣保罗由250万人增加到1350万人,里约热内卢由290万人增加到1070万人,布宜诺斯艾利斯由530万人增加到1010万人,都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但是,这种城市化模式带来了大量负面后果。
‚城镇化‛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因此,‚城镇化‛不能理解为‚城市化‛,应当理解为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及村镇发展模式。
2.‚城镇化‛的内涵目前并不十分明确。
与城市化的概念一样,‚城镇化‛概念也是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李克强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年11月)一文中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接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面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同时,努力为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能够转为市民。‛分析这段话,不难知道,中央的要求,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1合理发展,而不是大力发展大型城市、或者小城镇;二是将农民转变为市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认为:一些城市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幌子、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名,以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为目的,大搞扩城、造城运动,粗放式占用大量土地,其危害比单宗违法用地事件更为恶劣。一些外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是以牺牲农民利益和靠行政手段突击造成的,甚至不惜以牺牲部分社会成员利益、增大社会不平等程度为代价(于猛,我们究竟需要一条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人民网,2012年12月03日)。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把我国当前的‚城镇化‛理解为:不搞扩城、造城运动,重视中、小城市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具体到南通而言,南通市区、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和各乡镇、中心镇都是要重点发展的。
3.‚城镇化‛的重点是‚四化‛同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核心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推动工业反哺农业。要构筑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生活,提高城市宜居水平。这个应当成为我们进行‚城镇化‛建设的指南。
4.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1)以土地开发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的‚城镇化‛害处多。第一,城镇地广人稀,单位投入的使用率远低于城市,投资的边际效用很低;第二,经过多年的城市化历程,特别是近5年来的大规模建设,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果再通过举债进行大规模建设,将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第三,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主要是各省市政府,其素质相对较高,各部门还有相互制约,且能比较顺畅地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而如果让县乡政府官员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将会造成县乡行政权力扩张,在县乡政府没有足够投资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的情况下,县乡的城镇化可能演化为简单粗暴的强制行为,搞成中国式‚强拆运动‛、‚圈地运动‛。
(2)要警惕‚城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
一是要警惕‚伪城镇化‛。就是指农民工被统计进入常驻城市人口,但他们
并没有落户,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户籍人口。据相关统计,在目前6亿城镇人口中,至少有2亿人并没有享受到居住地户籍人口权利,也就是说,中国大约有2亿人口是‚被城镇化‛的。二是因为低碳发展的因为成本太高不易推广,容易被形式化。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单纯追求视觉的‚绿色‛、‚低碳‛效果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能耗节约资源。要正确借鉴欧洲经验,实现低碳发展必须把握三个因素:一是政府的引导;二是市场的作用,三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3)要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
贫民窟出现的两个主要条件是:农民失地和社会政策不到位。另外,对于城镇化集中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人口过度集中等城市病问题,只能在某些方面能够较好解决,很多问题难以避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以巴西为例,巴西的农奴制解除之后,失地的农奴直接进入城市,没有土地后,城市的社会政策跟不上,就形成了贫民窟。社会政策和土地制度紧密相关。巴西城市‚贫民窟‛多达八九百个,3500万人居住其中,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4。阿根廷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有400万人生活在‚贫民窟‛,占全市总人口比接近1/3。
(4)效率问题相当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12观察家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改革峰会‛上发言指出:一个是城市化本身的效率。大量的投资投入,大量的土地投入,而实现的城市化水平要按人的城市化,城市化的内容当然是人的城市化,但是按人的城市化来说,它实现的不是很高,所以效率是很低,这样是不能持续的。另外一个低效率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种政府主导的用大量的土地投入和土地抵押的资金投入支撑的这个城市化,就是摊大饼,……,而建立起来的城市营运效率很低。北京就是一个例子,各种各样,从政治到经济各种各样的机关、企业等,很不专业化地堆在一个城市里面,变成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半径都非常的长,堵车、污染都变成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个城市的运营效率变得很低。这两个效率低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问题。
5.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并因此促进村镇发展为小城镇,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化,大中城市的规
模日趋扩大。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人口流向城市的速度加快,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发展速度相对减慢。第三阶段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但速度变慢,主要以流向中小城镇为主。同时,大城市人口也向小城镇迁移,由此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
以欧洲为例,欧洲的城市独具特色,注重空间合理布局,重视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崇尚保护自然和历史风貌,致力于城市体系协调发展。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欧洲城镇在文化历史的传承、规划体系的完备、管理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中国需要告别以短期行为促进城镇发展的时代,通过改革来促进城镇治理和规划的完善,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型。借鉴欧洲城市发展经验,中国需放弃很多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从加强公共服务入手,改革城市治理结构,更多引进市场化机制来促进中国城镇发展。
2013-1-31
第四篇:日照市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日照市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日照市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各级政府都对日照市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热切的期望,作为一个新兴的海滨城市,日照市的城镇化发展也将必然有着自身的特色,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思考阐述。
关键词:日照,城镇化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全国城镇化“三纵两横”的战略布局中,“一纵一横”即南北沿海城市带与东西大陆桥城市带交汇于日照。日照这座小城并不繁华,但却有着她独特的韵味,拥有着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清新宜人的空气以及风光旖旎的金沙滩,并以其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获得2009“联合国人居奖”。
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提出2020年山东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5%,最近召开的日照市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力争到2020年,日照市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形成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2013年日照市建设工作以推进城镇化为主线,围绕“一个率先、五个日照”的目标,推动建设事业率先优质发展,“一个率先”即到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日照”即着力打造蓝色日照、幸福日照、平安日照、生态日照、文明日照。应该说,各级政府都对日照市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热切的期望,作为一个新兴的海滨城市,日照市的城镇化发展也将必然有着自身的特色,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港兴市战略不动摇,加快推进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
作为海滨城市,日照市自成立以来的发展战略就是以港兴市。日照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成长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日照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拥有日照、岚山两大港区,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深水良港。推进城镇化发展,应继续坚持港口、产业、城乡、海陆、生态“五位一体”,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对增强日照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发展与港口发展的最好结合点就是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日照市的定位之一为鲁南临港产业聚集区,把港口作为发展日照市蓝色经济的核心战略资源,利用港口发展,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人员就业,形成地方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有序实施
日照是一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日照县和石臼办事处正式成立,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自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后,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山东省17市地中最早实施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日照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生产方式依然比较传统落后,推进城镇化发展,需再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社区建设、人员安置以及教育医疗、商业网点等配套公共设施布局。推进城镇化发展要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起来,走以规划为龙头的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城镇品质和推动农村发展为动力,以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为着眼点,科学规划和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去急于求成,要依据规划,逐步实施,有序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自己的特色,维护宜居城市品牌
随着生活质量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在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以后,日照人对于“宜居”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也早已写进了《日照市政府工作报告》。日照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也需要继续走宜居城镇的发展道路,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城镇发展的首选目标和最终价值取向,加强对水源地、河道、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湿地、滩涂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和山体、绿地、森林、岸线及海域等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沿海岸线的保护控制,使沿海一带继续保持淳朴自然的海滨景观。通过宜居型城镇发展,维护宜居城市品牌。
四、政策扶持,真正实现让农民变市民
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转为城市市民的过程。既不是什么建设、也不是什么投资,就是让农民工在转化为市民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接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城镇化政策面临着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两大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而这些改革并不简单。城镇化发展,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立城乡一体、以居住就业地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制度改革。鼓励有合法固定居所和相对稳定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到城镇落户,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其次需要构筑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落实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构建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机制,加快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好处,使得农民无论从物质上的转变还是名义方面的变更,都能落到实处,享受真正市民所应享有的一切。也可以说,政策的扶持与落实,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五、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留得住人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留的住人的城镇才是宜居城镇。要从物的城镇化转化到人的城镇化,同时要认识到城镇化不是城市化,搞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城镇化建成后,既要让农民们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又要让农民们有事干,更应该让他们的身份城镇化。有了房子,有了养老金,有了社会保障,有了固定的收入,他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就要通过完善小城镇功能、增强小城镇特色带动新型城镇化,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居住、服务、教育、健康、文化、创业等多种需求,提升小城镇的承载带动能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要通过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带动新型城镇化,把这项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住宅产业化及加快农村新型住宅的推广应用相结合,通过加大投融资和体制机制改革带动新型城镇化,增强城镇化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
2、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黄向梅、何署子,《调研世界》,2011年08期。
作者简介:赵磊:(1975~,从事建筑、结构专业规划设计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城镇介于乡村和大中城市之间,既有别于农村和大中城市,又具有农村和大中城市的某些特点。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间媒介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以农为本”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建设,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要对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决定了农村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空间。调研论证、科学规划要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区位、文化等现实状况和优势特色,充分发掘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才能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科学规划要有前瞻性,1要具有对未来农村发展的可融性,同时又要考虑区域内的协调性。可融性就是要对未来发展的空间留有余地,区域协调性,就是要考虑一定半径之内区域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可融性和协调性将决定今后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决定未来农村城镇化道路能走多远的问题。
三、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工业化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农业贡献工业和城市,导致几十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已经势在必行。近几年农业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西南地区的大旱,再一次暴露了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欠账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2004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并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既需要投入切实到位,也需要我们在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改造和完善,使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要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这是民生之本。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素质不能很好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需求
人才短缺与现有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这就要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贯彻落实好已经实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外,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平台;还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
五、要着力破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提高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土地分散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资金短缺是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又一因素。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资金短缺问题,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但也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六、要协调做好三产之间的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但产业的发展要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前提,发展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点,要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合并重组,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申请规划工业产业集中区,形成产业集聚群,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发展优质的服务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做到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七、要积极做好农村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农村家庭现在已经到了独生子女的时代,空巢老人现象将在城乡普遍存在,农村老龄化现象使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要解决和落实好城乡政策的衔接工作,保障城乡人员能够有保障的流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借鉴国内外解决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城镇进行试点,尽早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一定能够破解阻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